江西泰和县桥梁垮塌冠朝镇东华村张太养殖视频

位置:鹿泉|
当前位置: >>>> >> >>
&&&&本市2009年7月份调整了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户籍员工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为2173元,比2008年度高了233元,非深户员工特区内仍为1000元/月、特区外仍为900元/月。杨小姐只知道公司给她买了社保,却不清楚自己&&&&刚办了社保卡,想上网查余额,上海医保网站上没有找到怎么看余额,请教达人帮忙,具体说一下,谢谢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网上查询,输入身份证号码查询,先要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各区的网点去开通网上查询功能的提问人的追问9:27全称以
共0 页次 0/0 当前页数: 0
& 您必须关注的社保信息
热门城市:&&&&&&&&&&&&&&&&&&&&&&&&&&&&&&&&&&&&&&&&&&&&&&&&&&&&
Copyright &
Powered by !位置:社保查询|
共30 页次 1/1 当前页数: 1
& 您必须关注的社保信息
热门城市:&&&&&&&&&&&&&&&&&&&&&&&&&&&&&&&&&&&&&&&&&&&&&&&&&&&&&&&&&&&&&&&&&&&&&&
Copyright &
Powered by !24小时服务热线:
关于我们ABOUT US
& &本养殖场座落于环境优美的井冈山脚下,也是闻名的乌鸡之乡 &泰和县,地处319国道旁,交通便捷,仿生态养殖。山鸡主食:玉米,稻谷,青菜,红薯,冬瓜,南瓜等五谷杂粮,肉质鲜美,供新老客户选购; &主营销售商品山鸡,种山鸡,山鸡蛋,山鸡苗;本场郑重承诺 ,凡在此引种的客户,一律免费提供全程养殖技术辅导。
公司新闻NEWS CENTER
招商加盟MERCHANTS
养殖知识KNOWLEDGE
1.公道饲喂:采用原粮饲喂的,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小麦15%、玉米40%、菜子饼15%、麦麸5%、米糠4%、炒熟的豌豆20%、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购买家鸡饲料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添加10%-20%的青饲料。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2、控制密度: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养10-12只,以后可按强弱、公母、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以供平均采食,生长一致。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啄癖。在高密度饲养中,野鸡轻易发生啄羽、啄肛等。发现有啄伤的野鸡,应将它提出,并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  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而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增补了纤维素和维生素;  2)在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  3)在饲料中的食盐进步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当然,为避免啄伤,在雏期阶段适时断喙也是很重要的。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泛起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低级飞羽;网舍建筑不宜过高。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天天清扫,每周用百鸩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圈舍消毒。8-9周龄时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按打针用量的2倍)。育肥期间若遇连绵阴雨天色,应在饲料中添加0.04%的土霉素或其它抗生素,以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一般投药1周,停1周后再投药1周,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技术支持TECHNICAL SUPPORT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泰和县生态山鸡养殖场联系人:张太电话:,网址:&&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冠朝镇东华村
主营区域:
扫描二维码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座机/手机号码人气:1952
  泰和县位于江西中南部。面积2666平方千米。至2008年底,
  总人口约53万。其中移民人口近30万。 
  县人民政府驻澄江镇。邮编:343700。行政区划代码:360826。区号:0796。历史人文  泰和,地处江西省中部,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春秋战国时先属吴、越,后属楚。秦汉属庐陵县,东汉末,庐陵升为郡,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现尚有保有完好的白口城遗址为证,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隋开皇十一年(591),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更名“泰和县”。素有“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抗战时期泰和县是江西省的临时省会,省政府驻县城西上田村。1940年在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
  泰和县是首批全国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泰和为全国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和江西省唯一的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试点县,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城面积由1995年的5.5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县城北郊的文田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农田水质达到一级标准,为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广袤的土地,蕴藏着钨、石膏、型砂、石灰石、瓷土等26种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忽视的开放潜力。泰和乌骨鸡,人称“白凤”,名扬中外,《本草纲目》将其列为滋补健身之上品。泰和竹篙薯是传统特产,素有“南方人参”之称;中科院泰和千烟洲南方红壤开发试验站创办十多年来,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当年,郭沫若先生一首“车过泰和境,回龙溪水清,山头林木茂,路畔稻禾平;乌骨鸡多产,钨砂矿著名,短枪持的,百发中红星”的《宿泰和》之诗,吸引着众多的采风者。
  泰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先后产生出了3名状元,4名榜眼,4名探花,396名进士。历代名人学子,忠臣义士不乏其人,功勋卓著的泰和籍老红军18位授衔将军。交通状况  泰和县地处水陆要冲,「咽喉荆广、唇齿淮浙」,自古即为南北通衢。秦代开辟的京师通往岭南的「通南越道」即经过泰和。隋唐在县城东建有白下驿,沿用至明代。宋代在县西南和县东北分别置浩溪水驿和淘金水驿,沿用至明清。但在近代以来,由於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转到湖广一带,泰和县所处的吉泰盆地遂成为边远封闭地区,交通发展极其缓慢。1932年才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赣粤线泰和段。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通过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建设,开始实现乡乡通公路。
  自1995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经过赣粤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的修建和井冈山机场的改扩建,迅速构建起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在内的现代交通网络,成为江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但在县内道路方面,受制於较弱的地方财政收入,发展速度则远为逊色,公路改造缓慢,农村(尤其是山地地区)公路仍然存在等级低、路况差的状况,至2006年底,全县仍有19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136个不通硬化公路的行政村。对外交通  航空
  井冈山机场(又名吉安机场、泰和机场)位於县城西北15公里的螺溪镇境内。因螺溪镇原名三都乡,该机场又常被称为「三都机场」。井冈山机场原为军用机场,开建於1970年,1973年竣工。2002年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主要为井冈山老区提供支线旅游服务。目前有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和杭州的航班。
  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泰和县城纵横交错,对外公路交通极其便利。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长2053公里。
  G45 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北段在江西一般称为武吉高速公路,在吉安南出入口以南2km处与赣粤高速公路重叠,或分段称为昌泰高速公路、泰赣高速公路)从北至南纵贯泰和县,在县境内设有泰和和马市两个出入口。
  G72 泉南高速公路(在建,江西段分段称为石吉高速公路、吉莲高速公路)自东南的兴国县入泰和县境,至县城以北的石山乡与大广高速相连,规划在泰和境内设泰和东互通、泰和互通和泰和枢纽互通三个出入口。
  S50 泰井高速公路是自泰和至井冈山的省内横线高速公路,在泰和县境内设有泰井枢纽(泰井高速起点)、机场互通、禾市互通、白鹭湖互通和碧溪互通四个出入口。
  G105 105国道自北部的吉安县进入泰和,途径泰和县城、马市、苏溪,向南进入万安县。
  G319 319国道东接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横贯全县一半的乡镇,从东向西依次连接了老营盘、上圯、沙村、冠朝、塘洲、县城、南溪、螺溪、禾市、桥头和碧溪,是县内最重要的公路。
  京九铁路自北向南穿过泰和县境,境内设有泰和站、冠朝站、沙村站、营盘上站等车站,其中泰和站距县城5公里,位于省级工业园泰和工业园内,属三等中间站,可办理客货运业务,作为井冈山的门户,曾长期使用「井冈山站」站名。2006年改为现名。邻近泰和的万安县、遂川县、井冈山市(现井冈山站通车前)也是泰和火车站的主要服务对象。
  纵贯全县的赣江是县内主要航道,上溯赣州,下通长江,历史上,赣江水运曾泰和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在泰和县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受水电工程和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赣江通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公路、铁路运输的冲击,长途水路客运目前已经完全取消,内河货运也有所萎缩,目前仅局限於木材、砂石、石油等大宗货物的运输。目前投资24亿元在建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位于万合镇)预计将渠化航道38公里,有效提高赣江航道的通航能力,预计2012年完工。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其中泰和境内33公里,途径螺溪、南溪、马市、苏溪4个乡镇,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对内交通  短途班车& && &
  从泰和县城到各主要村镇、圩市有短途客运班车往来。2008年以前,短途客运站位於城中心的农贸市场旁,2008年迁往城西,仍位於工农兵大道上。另外,泰和火车站至万安县城之间也有短途班车。
  公共汽车& && &
  泰和县城直至2002年才开通了公交系统,目前有1路、3路、6路、8路和9路等线路,运营车辆主要是小巴士,主要运营路段为火车站—文田圆盘—长途汽车站(城中心)、县政府—城中心—短途客运站—上田圆盘。
  轮渡& && &
  泰和县河流众多,绝大部分村镇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两岸居民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众多。赣江上原有永昌市、印霞江两处汽车轮渡,90年代初泰和大桥建成後,前者停止了运营。近年来,由於桥梁增多,短途班车班次增加,多数渡口的客流量都逐渐减少。
  其它交通工具& &&&
  目前,泰和县仍没有规范的的士管理,的士、人力三轮车(当地又称「黄包车」)和摩的(即出租用摩托车)主要是私人经营,车费需乘客与司机自议。人口语言  泰和县地处吉泰盆地,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经过隋至宋的大开发后,人口开始繁密,清朝道光末泰和人口已达到58万。但此后历经太平天国战争和第一次国共内战等战争的严重破坏,人口损失巨大,至1936年泰和人口仅余18.8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卫生条件改善和生育率提高,人口迅速恢复。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全县总人口为496567人,其中碧溪镇15721人、桥头镇15547人、禾市镇21923人、螺溪镇31854人、上田镇23363人、苏溪镇 21269人、马市镇28534人、塘洲镇32542人、冠朝镇20058人、沙村镇14604人、小龙镇9130人、苑前镇26011人、万合镇 35467人、文田镇19360人、澄江镇48882人、石山乡11986人、南溪乡12606人、栖龙乡7455人、上模乡10004人、水槎乡 12010人、上圮乡8004人、老营盘乡5724人、中龙乡7181人、灌溪乡23905人、樟塘乡10178人、沿溪乡23249人。
  2008年底,全县人口增长到5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3.6万,占总人口的82%,城市化率较低,仍是传统农业型人口结构。在民族结构上,99%以上人口为汉族。少数民族仅5千多人,主要有畲、苗、蒙等族,散杂居住在偏远山区。
  泰和话是绝大部分泰和居民使用的方言,属赣语吉茶片,由于赣江的阻隔,河西与河东居民之间的口音有一定差异。另有少部分人说客家话,总数约有两三万,主要分布在邻近遂川县的碧溪、桥头和邻近兴国县的小龙、中龙、老营盘、上圯、水槎等乡镇的边沿山区。在县城,普通话也开始通用,而2000年代起出生的城市儿童,家庭教育已经以普通话为主。自然地理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吉安地区东南部,北纬26°27''-26°59'',东经114°57''-115°20'',东南邻兴国县,西南毗遂川县、万安县,西接井冈山市、永新县、北与吉安县相连,东北连青原区。&地控水陆之衡,江山映带,在收眉宇间&,是丰饶的吉泰盆地腹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达1877.5平方公里,河谷平原735.9平方公里,水面52.01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东西高、中间低,县境东南部山峰林立,有三座山峰的高度达1000米以上,水槎乡的十八排山峰高达1176米,为全县的最高点。西部山峰均低于800米,碧溪镇刘岗寨附近顶峰715米。中部地势低平,海拔70米左右。万合镇的昌家村北洲地为最低,海拔52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超过1100米。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县境中部,构成地势开阔的河谷平原,将全县划分成河东、河西两大块。两岸支流均由东、西部山地向赣江辐辏,形成反映总地势倾斜的羽状水系。整个地势,自东、西两侧向中部逐级层层下降,呈现一种不对称的盆地形势,成为吉(安)泰(和)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泰和河流众多,赣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流经县内8个乡镇,境内流程59.1公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7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3.5万千瓦,地下水资源径流量6.42立方米,其中可开采利用0.6亿立方米。泰和水系发达,河网交织,以赣江为主流,禾水河、邑水、蜀水、珠林江、仙槎河、仁善河、东沔河、六七河、六八河等遍布全县各地,为工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水资源。气候环境  泰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6℃,农历七月最热,正月最冷,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1370.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故夏季多洪涝,秋冬多干旱。春寒冬冷、夏热秋爽,初夏多雨、伏秋干燥,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对农作物和植被十分有利。泰和特产  泰和乌鸡 
  泰和是中国乌鸡之乡,其正宗产地在泰和县武山汪陂涂村。灵秀的山水,哺育了泰和乌鸡这一家禽珍品。泰和乌鸡体型妖小玲珑,外观有十大特征,即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乌皮、乌骨、乌肉、毛脚、五抓。它集药用、滋补、观赏于一体。为历代皇宫贡品。经检测含有19种氨基酸,27种微量元素,具有保健、美容、防癌三大功效。全县乌鸡年饲养量稳定在2000万羽。
  乌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产乌骨鸡最为正宗,泰和乌鸡外形逸丽、具有凤冠、绿耳、双缨、五爪、胡须、白丝毛、毛脚、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号称“十全十美”,鸡中魁首。
  1915年泰和乌鸡在“巴拿马万鸡大选赛”中,一举夺得金牌。似凤非凤,似鸡非鸡,其奇美独特的外貌,博得了参展各国的好评,被列为“观赏鸡”而誉满全球。 由于该鸡的形成与泰和县武山水土中特有的丰富微量元素密不可分,异地引种三代之内必然褪化,所以,泰和乌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鸡品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和乌鸡远涉重洋,先后在亚美欧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观赏展出,传播了乌鸡文化,弘扬了中华文明。
  1983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泰国,专程从泰和原种鸡场挑选20枚乌鸡种鸡蛋,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赠送给泰国,为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作用。
  1988年日本名古屋市召开的第18届家禽会议暨博览会上,泰和乌鸡应邀展出,博得了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评委、观众的一致赞赏!长期以来,泰和乌鸡在国际上倍受关注,其食补功效在国际上倍受推崇,风行欧美及东南亚。
  2002年泰和乌鸡蛋搭乘“神舟三号”飞船登上太空。
  2005年泰和乌鸡获得原产地标识保护。
  日举办首届中国泰和乌鸡节。
  2006年泰和乌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7年泰和乌鸡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2007年泰和乌鸡参展世界地理标志大会,成为我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应邀参展之一。
  2007年泰和乌鸡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280多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中获“中国驰名商标”的10件之一,是全国唯一“活体”的“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吉安地区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
  竹篙薯
  竹篙薯是明代弘治年间,采用本县桥头山区的野生山药,在赣江两岸冲积平原上,经过五百年左右的选育培养而成的。全国泰和仅有。
  竹篙薯一般每根长40-70厘米,重150-500克,由于形如竹篙,故称竹篙薯。它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糖类,还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营养丰富、松脆可口,老少咸宜。
  良用:竹篙薯生长在深层次的土层中,无污染,是纯天然的美味佳肴。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去皮洗净后,可切片素炒(每盘一斤)炒肉、(每盘配4两),用它做汤元(1斤肉配3两)、包饺子(1斤肉配5两)、煮肉汤、炖鸡汤(一钵配两斤)则更为鲜美。由于松脆清香,老人和小孩更为喜爱。
  功效:性平、味甘,有益脾健胃、滋肺补肾、滋阴壮阳、治油腻、助消化及美容之功能,常食用能化积、消渴、治疗脾虚泄泻、遗精、带下等症。
  兼用役牛
  兼用牛是用瑞士西门塔尔公牛冷冻颗粒精液,通过人工授精与本地黄牛杂交繁育而成的,杂交后代母犊为乳役兼用牛,公犊为肉役兼用牛。一头乳役兼用牛每年除耕种7-10亩地外,一个泌乳期(305天),可挤奶2000多公斤(杂交第二、三代一年则可挤奶4000公斤),一年可获纯利800-1200元;一头杂优公牛经两年育肥后,体重可达400公斤,出口可赚回港币6000多元。
  1986年,兼用牛的繁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又先后获中央有关部门的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单位奖、省科技成果奖、省农牧渔业厅畜牧改良站养牛&丰产杯&一等奖、省畜牧技术推广站县级&金牛&一等奖。现在兼用牛已推广到全省10多个县市级以及江西几个邻近省市。
  红瓜子
  红瓜籽在泰和生产有500年的历史,由红籽西瓜制成,红籽西瓜是喜温植物,瓜籽外壳红色,光滑,肉实乳白细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加工成熟后易剥壳。远销广东及港澳和国外,是该县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车前子
  泰和是江西省三个车前子主产县之一。车前子为常用中药,主治淋病、、尿血、小便不利、暑热泄淀、目赤喠痛等症。目前全县每年生产100吨上下,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
  冠朝猪
  冠朝猪是江西地方优良猪种,原产地是泰和冠朝、上模一带,具有早熟、耐粗料、皮薄、肉嫩、母性强、抗病力强、仔猪成活率高、育成率高等优点,是杂交猪理想的母本。 我省一般以冠朝猪作为母本,长白、大型约克夏公猪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既保留了冠朝猪的优点,又增加了瘦肉率,约(克)冠(朝)杂种猪瘦肉率达50-52%,(长)冠(朝)杂种猪可达53-54%;杂交猪日增重比冠朝纯种提高56%以上,出栏时间可缩短一半。 我县每年出口生猪30多万头,其中以冠朝猪作母本的杂交猪占40-50%。泰和生猪在广东特受欢迎,卖价高于一般猪价的10%。
  酱食品
  泰和的酱食品有酱油、豆豉、酱菜三大类。
  泰和生产酱油已有160年的历史,其配料精当、制作精细、味道咸中带甜、浓度高、烹调菜肴色泽和润。品种有建设、生产两种普通酱油,还有制作技术比较复杂,用料、工艺要求较高的富强特级酱油,近年来又在富强酱油基础上配以泰和乌鸡,制成营养丰富、香味醇美的乌鸡酱油。产品远销省内外。民国初年,泰和沿溪渡的酱油在美国芝加哥国际酱油评选会上获优质奖;50年代,富强酱油在上海华东调味品协作区评比中被评为优等产品;乌鸡酱油在1989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好评。
  泰和生产豆豉早在宋朝就颇负盛名,四川豆豉的制作方法即由泰和传去。泰和豆豉乌黑、香甜、既能佐餐,又可作菜肴调味品。据清道光《泰和县志》载,豆豉还可作药用;豆豉性温、能发能补,对伤寒头痛、发热鼻塞、流鼻涕初起,以之加葱姜少许,煎汤热服,出汗即愈。
  酱菜是泰和酱食品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甜酸萝卜为最。甜酸萝卜配料独特,是泰和地方传统产品,它集甜、酸、辣、鲜、脆于一身,回味绵长。且有生津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有“未吃先流涎吃了还想吃”的吸引力。此外,还有酱藠头、酱萝卜、什锦菜、多味酱等20多个品种,1985年,泰和酱菜在山东济宁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系统食品调味技术协作会上,被评为国内独创的地方传统产品;1986年,什锦菜、多味酱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7年,甜酸萝卜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什锦菜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本省各地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地。藠头、酱菜已进入香港、日本市场。
  蜀口茶
  蜀口茶叶产于泰和县马市镇的蜀口洲。该地产茶始于唐代,距今一千多年。明成化年间,蜀口洲引进遂川县珍稀名茶狗牯脑,使蜀口茶品质显著提高,成为一方名茶。蜀口茶精心制作后,形如鱼钩,条索紧细,银毫披露;汤色明亮,略呈浅绿;茶味浓郁,入口醇香,回味久长,沁人肺腑。清朝曾列为贡品,1985年,蜀口茶获吉安地区茶叶评比第二名,1987年,在广交会上,首次打入国际市场,颇受外商青睐。
  泰和是江西主要甘蔗生产县之一,种植甘蔗始于南北朝,距今1500年左右。现全县已有十五个乡(镇)、36000亩土地种植甘蔗,年产甘蔗10余万吨。
  泰和县种植百合仅十年历史,但发展速度迅猛,年产量已达百吨以上,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及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国。百合的鳞茎含多种生物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可供食用。中医学上以鳞茎入药,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功能,主治劳嗽咳血、虚烦惊悸等症。
  木雕艺术品
  泰和盛产樟木,这是木雕工艺品的上等木料。1985年,泰和从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引进木雕工艺技术,当年就生产出“龙凤”、“双喜”、“小老虎”三种雕刻樟木箱,1987年生产出梳妆台,这些产品不仅内销,且出口到日本、美国、英国等。1986年吉安地区乡镇企业产品评比会上,雕刻樟木箱、梳妆台均荣获行业第一名。
  江西省茶油面积和产油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泰和县是江西油茶生产基地县之一,年产茶油500吨左右。茶油是泰和县主要食用油之一。茶油色清味香,久储不变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左右,营养价值很高,在植物油中首屈一指。它不仅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不会使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最适宜于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患者食用。
  泰和桥头、碧溪、水槎等地盛产毛竹,历来是江西的土纸主要产地。土纸由嫩竹经石灰处理后捣碎成浆,以手工抄造而成,现在有些地方已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土纸可用作毛笔书写、包装、手纸等。品种有毛边纸、竹纸、大表纸等。主要产于桥头乡的津洞、高市,碧溪乡的土坪,水槎的西阳山等地,产品销往南昌、兴国及武汉等地。
  泰和还有很多值得一书的名优土特产品,如泰和的主产品稻米、竹木,近几年刚崛起的产业产品竹筒席、木制玩具等,由于篇幅有限,不再一一介绍。旅游资源  泰和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群山环抱的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乌鸡发源地武山,观光农业试验区千烟洲,万亩高山草甸天湖山,还有紫瑶山、玉华山、古樟树林、白云山等自然风光;有泰和快阁,白口城遗址、杨士奇墓、钩子脑塔等列为国家、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址;有第二次反“围剿”时毛泽东、朱德、黄公略指挥战斗的白云山战斗指挥所,国民党特务机关秘密监狱马家洲集中营,第三次反“围剿”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和中共万泰县委和万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资源。泰和旅游业的发展紧紧依托井冈山,借助乌鸡作文章,以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导,以特色旅游为主体,主动融入井冈旅游圈,延伸井冈产业链,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己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六条旅游线路,即白鹭湖观光赏心一日游、天湖山登山健身一日游、西昌揽胜一日游、紫瑶山登山探险一日游、红色旅游一日游(白云山、老营盘、马家洲)、武山、千烟洲生态观光一日游.发展状况  总体而言,泰和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当地年轻人大量外出到沿海打工。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2.92 亿元,排吉安第1位;财政总收入6.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9亿元,排吉安第二位;江西泰和乌鸡协会持有的「泰和乌鸡」商标在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是全国唯一的活体驰名商标。工商业  作为传统农业区,泰和县的现代工商业起步较晚。抗日战争期间,大批江西省属企业工厂和金融机构——如民生机械、中央银行、重庆银楼、亚细亚药房、中国南货店等——迁入上田,泰和工商业繁盛一时。这些企业虽在战後迁走,但却为泰和日後的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在泰和县境内相继创建了糖厂、水泥厂、收割机厂、农药厂、拖拉机制造厂、酒厂、粮油公司、庆江化工厂(818厂)等国有和集体企业,并在各乡镇发动手工业者建立了各种行业合作社。但总体上而言,限於当时的交通条件和政策倾向,泰和县城市化进程几乎处於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後,上述公有制企业多数相继关闭或民营化,仅少数仍为国有。目前的经济政策已转变为以引进外资、支持民营经济为主,近二十年来,民营工商业取得较大的发展。目前,泰和的工业项目主要集中於泰和工业园区(又称文田开发区,位於泰和火车站附近),有建材、食品、医药化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再生纸等行业的上百家企业。同时,泰和县也开始利用其四通八达的优越交通条件,在泰井交通枢纽附近设立物流园区,发展物流产业。目前,泰和县城已被吉安市规划为两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另一个为井冈山市)。农业  泰和县所处的吉泰盆地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农业区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於1950年代後很长一个时期的农业政策失误,如大鍊钢铁运动、以粮为纲、林业承包责任制等,导致生产环境恶化,经济结构单一,当地的农业生产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低於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泰和县22个乡镇中,仍有省定贫困乡镇数8个。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网络不畅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地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大豆、红薯等次之,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烟草等。2007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2278公顷(123.4万亩),总产量40.19万吨(8.04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6910公顷(115.37万亩),总产量38.98万吨(7.8亿斤)。泰和县还辖有有泰和垦殖场(甘化厂)和武山垦殖场两家国有农场。生活习俗  饮食
  泰和是重要的水稻产区,居民日常主食以米饭为主。菜系属赣菜,多数人比较习惯中辣及微辣口味的菜。著名的当地小吃有酸萝卜、霉豆腐(豆腐乳)、什锦菜、凉粉等。
  泰和县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工农兵大道中山路十字路口附近的中心区域,主要包括工农兵大道、山谷路、解放路和曾家巷围成的范围。其中以农贸市场和国光超市人流量最大。
  宗族社会
  泰和乡村具有典型的现代宗族社会形态,其突出特征是“一村一姓,无村无祠”。宗族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几乎所有传统节庆与婚丧礼仪都融入了浓郁的宗族色彩,主要仪式均在祠堂中举行,并由宗族出面组织。虽然经历过土地改革、破四旧的重大冲击,但在改革开放后,宗族活动又重新活跃,各村都积极重修族谱和修复宗祠。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日常的宗族重建活动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但在重建费用上得到年轻人较大的支持。
  节庆与民间技艺
  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有元宵节舞龙灯、中秋节烧塔、中元节(鬼节)祭祀等,不少民间节庆活动每次都是连续举行三日以上,而春节尤其隆重,大多数婚嫁仪式都于春节期间举行。因传统节庆繁荣,民间技艺众多,有三都虾蚣灯、冠朝根雕 、沙村唢呐、万合龙狮灯、泰和采茶戏等。然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及现代文化的冲击,节味渐淡,而民间技艺不少已濒临失传,对此当地政府已启动抢救性保护工作。文化教育  泰和地属庐陵文化区,历来文风鼎盛。自宋代起,泰和就拥有完善而正规的学校体制,包括州学、县学、乡学、村学,另外还有石冈、萃和等全省闻名的书院。历史上,共有396名进士、1261名举人出自泰和,其中包括3名状元、4名榜眼、4名探花。清代期间,庐陵文化迅速衰落,泰和县在文化教育上也渐趋落后,民国起才有所恢复。抗日战争期间,先有国立浙江大学,后有江西省农业院、省立体育师范、江西民国日报社、大众日报社、省图书馆等文教机构随省政府迁至泰和,又有国立中正大学等院校在泰和成立,对泰和文化教育的重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2万人,小学224所,在校学生3.5万人。
  主要学校列表
  泰和中学: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历年高考成绩居江西省前列。创办于1925年,有中科院院士潘际銮、王梓坤、版画家董其中等著名校友。
  泰和县第二中学:2009年5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泰和县实验小学:实验小学是泰和县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小学,其前身是创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萃和书院。泰和名人  周矩(后唐水利名家)
  曾安止(北宋农学家,著有中国第一部水稻专著《禾谱》)
  刘过 (南宋文学家)
  刘崧(明初江西派又称江右诗派,代表人物,。)
  杨士奇(明代名臣,四朝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诗人)
  陈循 (明代内阁首辅,永乐乙未科状元)
  梁潜 (明代学者,《永乐大典》代总裁)
  罗钦顺(明代大儒,理学家,配享孔庙)
  郭子章 (明代名臣,文武兼资的学者,著述宏富)
  郭诩 (明代画家)
  欧阳铎(明代大臣,理财名家)
  欧阳德(明代教育家)
  袁玉冰(中共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郭辉勉,又名郭征(共产党抗日将领)
  萧公权(中国现代政治学家)
  唐世凤(中国海洋学奠基者之一)
  曾庆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动力学专家)
  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经纶(泰康人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康为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文学作品  以泰和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唐】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登快阁
  黄庭坚【北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文天祥【南宋】
  书生曾拥碧油幢,
  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
  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
  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
  下帷绝粒坐蓬窗。
  国立中正大学校歌:
  作词:王易作曲:程懋筠
  澄江一碧天四垂,
  郁葱佳气迎朝曦。
  巍巍吾校启宏规,
  弦歌既倡风俗移。
  扬六艺,张四维,
  励志节,戒荒嬉。
  求知力行期有为,
  修已安人奠国基。
  继往开来兮,责在期!大事记  汉:东汉末,置西昌县,为庐陵群治。故城在今县城西1.5公里。
  三国:吴末,析西昌置东昌县(今吉安县永和镇),属庐陵郡。
  晋:太康元年(280),庐陵郡治迁石阳(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西昌属之。
  南北朝: 大宝元年六月,陈霸先驻军西昌南朝陈时,省西昌。
  隋:开皇九年(589),复置西昌县。开皇十年,废西昌,并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永新等地置安丰县。开皇十一年(一说十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属吉州。泰和之名始此。
  大业八年(612)因安丰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属庐陵郡。
  唐:武德五年(622)置南平州,领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泰和为州治。武德八年,废州,并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入太和县(改泰和为太),属吉州。
  贞观元年(627),吉州属江南道。五年,西昌因兵祸,县治复徙安丰旧治。显庆时,析太和复置永新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吉州属江南西道。
  天宝元年(742),泰和属庐陵郡。
  乾元三年(760)(一说贞元三年),县治移白下驿西(今实验小学内),属吉州。
  五代十国:南唐时(937-943),周矩倡筑槎滩、碉石二陂,灌高行(今禾市)、信实(今螺溪)两乡田地。
  南唐保大元年(943),析太和地置龙泉场,后升为县(今遂川县)。
  宋: 熙宁四年(1071),分太和之诚信乡置万安县。
  元祐七年(1092),割县境高行乡三堡肃永新县。
  德祐元年(1275)二月,文天祥在樟塘募兵抗元,三月,元军攻占县城。七月,文天祥收复太和。
  元: 元贞元年(1295),太和县升为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吉安路。
  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陈友谅军攻占太和。
  至正二十五年(1365),常遇春平定太和。
  明: 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为泰和县(改太为泰),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
  永乐十三年(1415),陈循中状元。
  永乐十九年(1421),曾鹤龄中状元。
  正统九年(1444)三月,杨士奇卒,归葬泰和。
  成化十四年(1478),曾彦中状元。
  成化二十一年(1485),大水入城,决天井坝为河,赣江改道10余公里。
  正德六年(1511),用砖筑城墙,并改建六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入泰和,设官施政。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入城。
  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吴三桂部进占县城。十一月,清收复泰和。
  雍正七年(1729)10月,修县城六门。
  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太平军攻占县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县人响应义和团,烧毁天主教堂。
  宣统三年(1911),汤漪(南溪人),代表江西省出席临时国会,任参议员。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民国11年(1922),北伐军抵泰和。委任官员。
  民国12年(1923),广东革命军,第二次进驻泰和。
  民国15年(1926),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泰和特别支部。9月,北伐军再次入城。是月,成立国民党泰和县党部筹备委员会。11月,宋庆龄和苏联顾问鲍罗廷道经泰和,县党部及各界人士前往码头迎送。
  民国17年(1928),毛泽东在太湖村成立村工农兵政府。
  民国18年(1929),彭德怀在禾市和马市一带打击土豪劣绅。
  民国19年(1930),7月18,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率红军前委、总司令部、红四军等在古坪休整。毛泽东找地方干部谈话,做调查。24日,红二十军攻克县城。
  民国20年(1931),5月,毛泽东、朱德在白云山上指挥红军打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全歼国军第28师。
  民国26年(1937),10月,陈毅、曾山等率游击队北上抗日,苏区干群到江边迎送,县政府设宴招待。
  民国28年(1939),上半年起,日军进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
  民国29年(1940),国立中正大学在杏岭成立。
  民国31年(1942),5月,廖承志、谢育才等进步人士监禁在泰和马家洲集中营。12月,在上田,举办全省体育运动大会。
  民国34年(1945),1月,日军由湖南攻赣洲,窜扰县境垇头、高市、白土街。7月,日军撤退,窜扰泰和。马家洲300栋店面和全部民房、永昌市200余栋民房被烧毁。
  民国38年(1949),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44军157师470团炮兵营解放泰和。泰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省政府主持开工复修梅陂。
  日,驻军解放军炮兵营改编为泰和县中队。
  1951年,组建康复医院,治疗抗美援朝伤病员。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来县访问。
  1953年,中共泰和县委在县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4年,2月,万安所属上宏、苏溪2乡划归泰和。4月,在县城召开全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5年,7月,在县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高会议泰和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6年,6月,全县第一座水电站白土乡水口村水力发电站开工。(9月竣工,装机12千瓦)
  1958年,7月,泰和至井冈山公路正式通车。
  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由井冈山经泰和至吉安。
  1969年,动工兴建老营盘水库。
  1970年,泰和机场(今井冈山机场)开工兴建。1973年竣工。
  1972年,邓小平视察井冈山糖厂(今泰和糖厂)、泰和拖拉机制造厂。
  1978年,在上田设立泰和鸡原种场,进行泰和鸡保种工作。
  1980年,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
  1982年,泰和酒厂研制的白凤乌鸡补酒被选为国家外交部礼品酒。
  1983年,千烟洲被列为江西省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研究中心。
  198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视察泰和酒厂和武山垦殖场。
  1988年,11月,泰和大桥工程开工。
  1993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江西省省长吴官正陪同下视察泰和,深入到武峰乌骨鸡种鸡场考察,并合影留念。
  199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泰和拍摄以泰和乌鸡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小镇情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4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深入马市镇仙桥村慰问村民。
  日,京九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泰和县没有铁路的历史。
  日 泰和乌鸡种蛋搭乘“神州三号“飞船遨游太空,进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4月23日上午9点,第一代太空乌鸡诞生。
  2002年3月, 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泰和。
  日,昌泰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改变了泰和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4年4月,时任国家副总理黄菊深入桥头镇农村信用社视察。
  日,井冈山机场扩建完成,正式通航,成为军民两用机场。
  日,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2006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深入澄江镇南圳村石狮梁家组考察新农村建设。
  2006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深入泰和县考察集体林权改革情况。
  2007年,9月,“泰和乌鸡”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深入禾市镇熊瓦村考察新农村建设。
  2009年,9月24日,国家副总理李克强到禾市镇丰垅村粮食高产示范田考察。行政区划  全县辖16个镇、6个乡:澄江镇、碧溪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苏溪镇、马市镇、塘洲镇、冠朝镇、沙村镇、老营盘镇、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沿溪镇、石山乡、南溪乡、上模乡、水槎乡、上圯乡、中龙乡。共有22个居委会、290个村委会。
  澄江镇 面积:158.6k㎡ 人口:111117人 邮编:343700 代码: 
  辖澄江、西昌、快阁、中山、白凤、文田等6个居委会,南门、西门、文田、桥头、大塘、螺湖、桂花、桔园、新池、黄岗、杏岭、官溪、三溪、南圳、上田、月池、东门、北门等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螺湖村。
  碧溪镇 面积:159k㎡ 人口:16528人 邮编:343709 代码: 
  辖碧溪居委会,太湖、牛牧、曲斗、三峰、芙塘、曲尺、绊塘、碧溪、游家、里山、陇背、上坪、江陂、南江、新居等1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太湖岭。
  桥头镇 面积:253k㎡ 人口:14783人 邮编:343708 代码: 
  辖桥头居委会,津洞、中坪、西池、店前、小山、黄陂、水坑、石壁、湛口、东山、春和、毛家等1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小山村。
  禾市镇 面积:136k㎡ 人口:21709人 邮编:343705 代码: 
  辖禾市镇居委会,芦源、潞滩、雁溪、瓦坞、治冈、桥丰、禾院、院垄、水西、丰垅、沙里、增庄、江北、萍芫、景丰、官陂、国渡、桂源等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禾院村。
  螺溪镇 面积:85k㎡ 人口:32346人 邮编:343704 代码: 
  辖螺溪居委会,三都、兰溪、集丰、郭瓦、保健、保全、普田、王家、路边、转江、爵誉、木垄、建丰、中房、西冈、藻苑、三丰、田丰等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詹瓦坊。
  苏溪镇 面积:98k㎡ 人口:19025人 邮编:343712 代码: 
  辖苏溪居委会,上宏、高溪、芫背、苏溪、横塘、三居、上彭、下彭、水口、雷岗、模山等11个村委会。镇政府驻上彭村。
  马市镇 面积:137k㎡ 人口:38605人 邮编:343713 代码: 
  辖马市镇居委会,高田、三平、江滨、占村、屯洲、荆洲、办洲、仙桥、汉溪、武溪、东来、蜀口、柳塘、甘露、南溪、螺江、白头、两塘、庆丰、栖龙、群爱等21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马家洲。
  塘洲镇 面积:124k㎡ 人口:32098人 邮编:343715 代码: 
  辖永昌居委会,朱家、曾家、龙口、黄塘、土洲、粟芫、小溪、上棚、上洲、河江、新坪、塘洲、永昌、洲头、南塘、樟溪、坦湖、东湖等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永昌村。
  冠朝镇 面积:145.4k㎡ 人口:20116人 邮编:343716 代码: 
  辖冠朝居委会,冠朝、墩陂、东村、社下、罗溪、宏冈、坎头、村岭、下坑、儒社、大冈、文塘等1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文塘村。
  沙村镇 面积:79k㎡ 人口:14332人 邮编:343719 代码: 
  辖沙村居委会,坪洲、高垅、凰冈、锦溪、新圩、沙村、兴华、良村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新圩村。
  老营盘镇 面积:85k㎡ 人口:5865人 邮编:343733 代码: 
  辖老营盘居委会,五丰、田段、老营盘、小庄坳、竹山、大庄、富足等7个村委会。
  小龙镇 面积:94k㎡ 人口:8138人 邮编:353723 代码: 
  辖小龙镇居委会,蔬菜、瑶岭、白云山、伯佐、中洞等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蔬菜村。
  灌溪镇 面积:163k㎡ 人口:24141人 邮编:343725 代码: 
  辖灌溪居委会,古坪、碧山、坎下、田心、井边、灌溪、沙坪、界溪、睹碑、湾溪、桃源、塅坑、绿竹、架竹、阳丘、村前、雁门、田边等18个村委会。
  苑前镇 面积:108k㎡ 人口:27799人 邮编:343726 代码: 
  辖苑前居委会,路溪、巷口、颜家、王山、书院、洲刘、戴坊、杨溪、琴塘、苑前、绅溪、黄坊、岭下、玉田、茹山、钱塘、坪上等17个村委会。
  万合镇 面积:176k㎡ 人口:45831人 邮编:343729 代码: 
  辖万合居委会,湖尾、高樟、南垄、坪上、沙垄、湖头、罗家、江南、集义、前进、桑园、沙湖、华盖山、哨丰、陂溪、店边、菰塘、塘尾、南坑、霞山、黄坑、宁溪、大鹏、赤溪、铜陂、樟塘、竹山、钟阜等2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坪上村。
  沿溪镇 面积:94k㎡ 人口:20482人 邮编:343732 代码: 
  辖沿溪居委会,高坪、狮前、山东、凤岗、潋溪、东岗、源塘、乐山、荷树、仓岭、草坪等11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山东村。
  石山乡 面积:60.5k㎡ 人口:12706人 邮编:343703 代码: 
  辖石山、良友、冻边、社背、上居、老张家、良潭、齐塘、洲下等9个村委会。
  南溪乡 面积:40k㎡ 人口:19094人 邮编:343702 代码: 
  辖芳桥、洲尾、源头、匡溪、南源、锦溪、五星、上垄等8个村委会。乡政府驻白竹街。
  上模乡 面积:100k㎡ 人口:10201人 邮编:343718 代码: 
  辖上模居委会,高芫、讴里、北溪、老居、灵溪、上模、上村、田西、油洲等9个村委会。
  水槎乡 面积:171k㎡ 人口:12697人 邮编:343721 代码: 
  辖四和畲族、水槎畲族、西阳畲族、坑西畲族、乐群、缝岭、东沔、桥溪、合江、新桥、茶芫、浪川等12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合江村。
  上圮乡 面积:90.3k㎡ 人口:8198人 邮编:343722 代码: 
  辖北坑、石田、上圮、芫头、西岗、回龙、沔口等7个村委会。
  中龙乡 面积:110k㎡ 人口:6776人 邮编:343724 代码: 
  辖百记、亩芫、黄沙、周溪、马田、良坪、东合、中龙等8个村委会。乡政府驻百记村。历史沿革  隋置泰和县,唐改太和县,明复改泰和县。因境内有禾山,一作和山,禾水所出。并赋吉祥之意。
  1984年,老营盘公社分设老营盘、上圮乡(赣府厅字[号)。日,撤销禾市、马市、塘洲乡建制,改设禾市、马市、塘洲镇(赣府厅字[号)。
  1985年,中龙乡的瑶岭、中洞、佰佐、白云山、四个村和龙下村的上排、新余两个自然村划归小龙镇;上圮乡北坑村分成北坑、富足两个村委会,并将富足村委会划归老营盘乡(赣府厅字[号)。
  日,将泰和县苏溪乡八个村(上宏、高溪、横塘、芝背、苏溪、石陂、上彭、石洲)划归万安县设置上宏乡建制(赣府厅字[号批复)。日,撤销万安县上宏乡建制,所辖行政区域仍归泰和县苏溪乡管辖(赣府厅字[号批复)。
  日,设立文田乡(赣民字[号批复)。1993年,撤销文田乡、上田乡,设立文田镇、上田镇(赣民字[号批复)。日,撤销苏溪乡,设立苏溪镇(赣民字[号批复)。
  日,撤销沙村乡,设立沙村镇(赣民字[号批复)。至此,全县辖9个镇、17个乡:澄江镇、小龙镇、禾市镇、马市镇、塘洲镇、文田镇、上田镇、苏溪镇、沙村镇、碧溪乡、桥头乡、螺溪乡、石山乡、南溪乡、栖龙乡、冠朝乡、上模乡、水槎乡、上圯乡、老营盘乡、中龙乡、灌溪乡、苑前乡、樟塘乡、万合乡、沿溪乡。
  日,撤销碧溪乡、螺溪乡、冠朝乡、万合乡,设立碧溪镇、螺溪镇、冠朝镇、万合镇(赣民字[号批复)。日,撤销桥头乡、苑前乡,设立桥头镇、苑前镇(赣民字[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5个镇、11个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96567人;其中: 碧溪镇 15721 桥头镇 15547 禾市镇 21923 螺溪镇 31854 上田镇 23363 苏溪镇 21269 马市镇 28534 塘洲镇 3254Z 冠朝镇 20058 沙村镇 14604 小龙镇 9130 苑前镇 26011 万合镇 35467 文田镇 19360 澄江镇 48882 石山乡 11986 南溪乡 12606 栖龙乡 7455 上模乡 10004 水槎乡 12010 上圮乡 8004 老营盘乡 5724 中龙乡 7181 灌溪乡 23905 樟塘乡 10178 措溪乡 23249(人)
  日,撤销沿溪乡、灌溪乡、老营盘乡,设立沿溪镇、灌溪镇、老营盘镇(赣民字[号批复)。
  日,撤销上田镇、文田镇,划归澄江镇;撤销樟塘乡,划归万合镇;撤销栖龙乡,划归马市镇;马市镇的南溪、西洲村委会划归南溪乡(赣民字[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1.3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16镇6乡。
  澄江镇 2004年辖:文田社区、白凤社区、澄江社区、快阁社区、西昌社区、中山社区、新池村、黄岗村、官溪村、杏岭村、三溪村、南圳村、上田村、月池村、西门村、南门村、东门村、北门村、文田村、桂花村、螺湖村、桔园村、桥头村、大塘村。
  碧溪镇 2004年辖:碧溪镇居委会、太湖村、南岭村、沿江村、牛牧村、曲斗村、石堆村、石坪村、三峰村、曲尺村、碧溪村、游家村、江边村、里陂村、泮塘村、芙塘村、里山村、陇背村、上坪村。
  桥头镇 辖:桥头镇居委会、津洞村、中坪村、小山村、店前村、黄陂村、西池村、水坑村、石壁村、湛口村、东山村、春和村、毛家村。
  禾市镇 辖:禾市镇居委会、芦源村、潞滩村、雁溪村、瓦坞村、冶冈村、桥丰村、禾院村、水西村、江北村、院垄村、丰垄村、沙里村、增庄村、景丰村、官陂村、萍芫村、国渡村、桂源村。
  螺溪镇 辖:螺溪镇居委会、三都村、兰溪村、集丰村、郭瓦村、保全村、保健村、普田村、王家村、路边村、转江村、爵誉村、木垄村、建丰村、中房村、下西岗村、藻苑村、三丰村、田丰村。
  苏溪镇 辖:苏溪镇居委会、上宏村、高溪村、芫背村、苏溪村、横塘村、镇三居村、上彭村、下彭村、水口村、模山村、雷冈村、石陂村。
  马市镇 辖:马市镇居委会、蜀口村、白头村、两塘村、栖龙村、群爱村、庆丰村、江滨村、三平村、高田村、屯洲村、荆洲村、占村、办洲村、仙桥村、武溪村、东来村、汉溪村、柳塘村、西洲村、甘露村、南溪村。
  塘洲镇 辖:塘洲镇居委会、朱家村、曾家村、龙口村、黄塘村、土洲村、粟芫村、小溪村、上棚村、上洲村、河江村、东湖村、新坪村、塘洲村、永昌村、洲头村、镇南塘村、樟溪村、镇坦湖村。
  冠朝镇 辖:冠朝镇居委会、冠朝村、墩陂村、东华村、东村、社下村、罗溪村、东岭村、宏冈村、坎头村、村岭村、下坑村、儒社村、大冈村、文塘村。
  沙村镇 辖:沙村镇居委会、坪洲村、高垅村、凰岗村、绵溪村、新圩村、沙村、兴华村、良村。
  老营盘镇 辖:老营盘村、田段村、五丰村、小庄村、竹山坳村、大庄村、富足村。
  小龙镇 辖:小龙镇居委会、蔬菜村、瑶岭村、白云山村、伯佐村、中洞村。
  灌溪镇 辖:灌溪镇居委会、古坪村、坎下村、碧山村、田心村、井边村、灌溪村、沙坪村、界溪村、睹碑村、湾溪村、桃源村、段坑村、绿竹村、架竹村、阳丘村、村前村、雁门村、田边村。
  苑前镇 辖:苑前镇居委会、苑前村、路溪村、巷口村、颜家村、王山村、书院村、坪塘村、戴坊村、杨溪村、洲刘村、琴塘村、绅溪村、黄坊村、岭下村、官田村、玉田村、茹山村、钱塘村。
  万合镇 辖:万合镇居委会、湖尾村、高樟村、南垅村、坪上村、罗家村、湖头村、沙垄村、塘尾村、霞山村、南坑村、江南村、集义村、前进村、陂溪村、店边村、菰塘村、桑园村、沙湖村、啸峰村、镇华盖山村、镇黄坑村、宁溪村、大鹏村、赤溪村、铜陂村、樟塘村、竹山村、钟阜村。
  沿溪镇 辖:沿溪镇居委会、凤岗村、潋溪村、源塘村、乐山村、荷树村、仓岭村、东岗村、草坪村、高坪村、狮前村、山东村。
  石山乡 辖:石山村、良友村、冻边村、乡社背村、上居村、老张家村、良潭村、齐塘村、洲下村。
  南溪乡 辖:匡溪村、芳桥村、洲尾村、源头村、南阳村、锦溪村、上垄村、五星村。
  上模乡 辖:上模村、高芫村、讴里村、北溪村、乡老居村、灵溪村、上村、田西村、油洲村。
  水槎乡 辖:合江村、乐群村、四和村、缝岭村、东沔村、水槎村、桥溪村、西阳村、新桥村、茶芫村、坑西村、浪川村。
  上圯乡 辖:乡上圯村、回龙村、沔口村、西岗村、芫头村、北坑村、石田村。
  中龙乡 辖:百记村、中龙村、亩芫村、黄沙村、周溪村、马田村、良坪村、东合村。
  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约57万人。历史上的泰和县  宋开宝六年十一月,分汝阴县北5个乡为万寿县,治百尺镇(今安徽太和县原墙集)。县以万寿乡为名,乡以位今太和县城北的25公里的万寿山为名。宣和元年(1119年),改万寿县为泰和县,改治今太和县城关镇西北旧县镇,县名取康泰和顺义,为吉利语。元至元二年(1265年),因黄河决口,冲毁城区,废入颍州。大德八年(1304年),复置,改为太和县,改治今太和县城关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泰和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