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被破坏的图片现在受到了什么破坏简单的语言

当前位置:
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导读: 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共5篇)保护环境语言 小杰1 工资你高我也高,环保意识要提高2 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3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4 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5 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6 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7 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8 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制度9 推展减废运动,做好废弃管理10 团...
以下是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讲话频道与你分享!
《保护环境语言 小杰》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第一篇
1.工资你高我也高,环保意识要提高
2.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5.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6.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
7.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
8.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制度
9.推展减废运动,做好废弃管理
10.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12. 推动全员品质活动,提高全员工作士气
13. 全员参与、强化管理;精益求精、铸造品质
14. 讲求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15.预防保养按时做,生产流畅不会错
16.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17. 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18. 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19.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0. 技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
21.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
22. 有品质才有市场,有改善才有进步
23. 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24. 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25.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26.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气氛融洽,工作规范;提升品质,安全保证
27.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28.完善环保制度,落实环保责任
29.索取资源力求简单,利用资源转换完全
30.无污染旅游——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
31.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32.21世纪拒绝含铅汽油
33.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34.废塑料的用途
35.拒食野生动物
36.我们的母亲河
37.提布袋购物是一种时尚
38.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39.请选用无磷洗衣粉
40.废旧电池随处丢弃的危害
41.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的环境安全准则
42.养殖业的环境安全准则
43.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
44.选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45.酸雨是地球万物的共同敌人【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46.保护生物多样性《汉语环境的生态保护》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第二篇
汉语环境的生态保护
摘要:从生态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看,当前汉语的使用环境可以说是不够健康、“非生态”的,这既有西方语言文化长期对汉语挤压的因素,也有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用人评价体系出现偏差的原因,更是现代化传媒和多元社会心态合谋的必然结果。鉴于此,文章认为应主要从发展经济、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大汉语文化的传播;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和用人评价体系;加强汉语教育引导、规范汉语对外来词汇的吸收和转化等方面强化汉语环境的生态保护。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任何语言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这种环境既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等外在大气候,也包括语言的自身系统及内在关系等小环境。所有的因素几乎都会对语言产生影响,而人类也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生活、工作并与周围的人打交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豪根教授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环境作类比,因为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与生物生态系统具有类似的同构关系,应把语言视为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语言与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研究语言。此后,“语言生态”的隐喻开始为语言研究者所接受。本文所说的汉语环境是未准确界定外延所使用的概念,而生态保护主要是指促成汉语使用的健康、和谐,保证汉语在精确表达思想与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下汉语的使用环境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唯一没有消亡的从象形字到形声字、会意字交融和不断发展完善的语种。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用汉语思想、交流、书写,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奇妙、科学、先进的汉语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智慧智力,铸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一部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很大程度上是靠汉语承载续写的。
然而,与我们的祖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今人对汉语的忽视、贬低,甚至任意糟蹋,正如季羡林老先生所批评的那样,“我们很多国人对不起自己的语言。”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也曾激愤地说:“世界上再也没有像中国这样不重视自己语言的民族了。”可以说,当下的汉语使用环境是不健康、“非生态”的。
先来看担负着语言传输重任的新闻媒体的表现,据“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的数据显示,从日出版的四份中央级报纸和二十四份省市级报纸的一至八版正文中,共挑出逻辑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病例1289个,平均每份报纸46个,每版5.8个,有一份报纸的错误竟高达184个,平均每版23个。以语文规范为己任的刊物《咬文嚼字》,曾发动广大电视观众检查了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等12家电视台的语言差错,据统计,一年来大约有10万电视观众参与了该活动,一共给12家电视台提出了数万条意见,《咬文嚼字》最后认定了3551个,平均下来每个电视台大约每月出现300条差错,其中央视更是由于节目众多而“荣登榜首”。很多电视台的娱乐板块和“语言秀”节目,更是肆无忌惮地破坏着汉语习惯,似乎“不习惯”的语言表达才是主持人的风格。诞生于湖南卫视的“粉丝”、“PK”等用法风靡全国。还有如“默默无蚊地享受”(某电蚊香广告)、“随心所浴”(某热水器广告)等通
过篡改成语而来的广告语,也对中小学生这类处在汉语学习关键时期的人群产生着巨大的冲击,许多个体由于耳濡目染常将错误用法牢牢记住,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规范语言展示舞台的电视、广播在不规范用法的包围中反而成了加速汉语异变的助推器,并借助于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汉语的使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再看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韩国人早就对中国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之低下表示吃惊,国内的很多学者也对各个阶段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深表担忧,尤其是一些自然学科的学生,做实验没问题,但实验报告却写不出来。学生的作文中出现许多冗长累赘、纠缠不清的句子,经常有“他比班上的任何其他同学都强”、“发挥不好的可能性很高”诸如此类的表达。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令人费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偶”(我)、“94”(就是)、“3ks”(谢谢)等在网民刻意求新心态的创制下进人日常生活。这种由于好奇或者方便而采用的表达形式很可能成为难以改变的习惯而影响着汉语的纯洁和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制造错字、别字、怪字、僻字,或随意在标准汉字上增减笔画、掐头去尾,或把一句完整的汉语用外文字母缩略简化,不是在中文中夹杂洋单词就是夹杂网络或个性化语汇。总之,是有意无意地让人看不懂、读不懂、听不懂、搞不懂。这种个体汉语应用能力的下降一时一地看不出其巨大的危害性,但从长远的角度放到整个社会中去看时,就会发现这将直接导致汉语在国际语系中的日渐衰落。
二、汉语环境“非生态”的原因探究
汉语的使用环境在现时社会所遭受的来自媒体与个体的破坏,并非朝夕使然,也非偶然造就,多重因素的冲击和个群体的轻视使其日渐衰落成为必然。
1、西方传媒裹挟下的语言文化入侵
鸦片战争后,国人发动了一系列救亡图强的运动,向西方学习便是重要举措之一。经历了近一个多世纪的学习,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落后状态下养成的 “唯西是听”已成惯性,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与此同时,西方却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我们却不加分析地照单全收,这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对西方的盲从。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自卑,与无意识接受西方霸权形成合力,导致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外国节日日见火爆就是例证。在当今大众文化流行的信息化时代,《蝙蝠侠》、《泰坦尼克号》、《哈里·波特》、《指环王》等西方大片在全球播映的同时,也传播着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民众在通俗文化消费的同时也逐渐接受了这些观点,并逐渐将其融入生活,这种悄无声息地替代使传统文化岌岌可危,于是就有了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将不知其文明确切性质的现代中国文明用“?”来替换。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存在形态,文化从表达方式与表达范围两个方面对语言予以制约,使语言折射着文化的内涵。作为汉语存在基础的文化在异域文化的迅猛攻势下节节败退,汉语生存环境危急四伏。
当今社会,难免要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这与欧美各国在国际上具有的强大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有关,中国要想走向世界,也必须与西方的强势话语系统实现互动。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赢得主动,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弘扬,但是,这种开放与学习不是“数典忘祖”,不是“舍本求末”,而应该是“中体西用”。毕竟,母语是主权国家民族尊严、民众享受文化权利的一个象征。
2、现行教育体制、人才评价体系所催生的汉语被挤压
据中国外语教育中心2004年10月的调查显示,56%的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英语学习上,另有19%的学生几乎把全部可支配时间都用来学英语,而大家费心耗力学习的成果却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未能展示应有的价值。这种浪费不仅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出现了 “双语教学”的呼声,甚至为防止汉语拼音对英语字母学习的干扰,出现了先教英语再教汉语拼音这样本末倒置的现象。外语已经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工具了,而是学历、就业、职务、职称的一部分,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在大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几乎都把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作为一条重要的筛选标准。这使得很多人做梦都想精通,恨不得在所有场合用表现自我。学习英语显得比专业、智慧、学识本身重要数倍。
相比之下,汉语作为母语在研究生、博士生入学及各级单位职称评定考试中却没有应有的地位,仅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仍停留在测试语音的较低层面。与此同时,汉语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在现行教育体制束缚下也难有较大发展,汉语的理论大多借鉴自印欧语系研究成果,不仅使研究遇到困难,更使汉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现代汉语中“字”、“词”、“语素”概念的混淆就源于理论与汉语实践的分离。而作为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现代汉语,被一些故作高深的教师搞得生涩难懂,学生缺乏学习母语的兴趣。作为个体,重视英语学习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一种人的“理性选择”,但当全社会都被体制规定拖入英语狂潮中时,客观上挤压了汉语的生存空间,迫使汉语教学陷入困境,这就成了一种不正常的、非理性的状态。
3、现代化传媒与多元社会心态冲击下的汉语异化
现代化传媒手段多样、迅速及时、受众广泛、感染力强,很多广告、娱乐等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大量的新奇语言,这些奇言怪语一旦披上时尚的外衣,就会出现大批的追随者,进而变违规为合法,“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可能。现代化所带来的又一巨变是社会节奏加快,整个社会心态呈现多元化,人们急于建设、忙于功利,对于传统彻底否定,对于很多粗制滥造的新词汇不加选择地接受,这种倾向固然可能便于汉语的理解和应用,但往往失之于简单化和庸俗化,汉语的传统文化气息逐渐丧失,病态的、缺乏内涵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走马灯似地流转。现代化的传媒与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交叉感染,污染着我们的语言使用环境。
三、汉语环境的生态保护【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多数人都知道都德的《最后一课》,有民族心、爱国心的人,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读到这篇文章都会眼含热泪。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在中国人心里,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吗?面对汉语的生存境地,国人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人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输出自己的语言。语言是民族的命脉,是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独立的象征。国家亡了可以复国,但语言灭了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在世界上找到立足之地。犹太民族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仍然强大,因为犹太人一直捍卫着自己的语言。中国要想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护汉语生态就刻不容缓。
1、继续发展经济、增强民族自豪感,以文化为载体传播汉语
语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西方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其“语言霸权”产生的最大推手。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就为保护汉语的良好生存环境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人应以此为契机,改变那种将西方视为标版,以起洋名、过洋节、吃西餐、说外语为时尚的风气,防止汉语继续被疏远、被陌生化。
当然,保护汉语环境生态,不是简单的封闭自守以减少外来语言文化的侵扰,而是要使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使用它,扩大它的国际影响力。文化包含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密切联系,对文化的传播必然推动语言的传播。所以,要使汉语走出国门,首先要让西方了解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的名胜古迹,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使西方人走进来,了解生动真实的中国,为文化和汉语的传播铺路搭桥。同时还要办好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为汉语的海外传播提供机构保障。另外需加强音像影视文化作品的输出,韩国通过音像影视作品的输出,不仅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传播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文化,还使韩语成为中国青年热捧的语种,韩语也成为语言类培训机构开课计划中的重头戏。韩国影视文化的输出已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应以更为积极地心态学习这些有效的方式促进汉语的传播。
2、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和用人评价体系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社会各界对外语考试越考水平越差、成绩越低的现状大为不满,很多教育专家一致认为应用“语文+逻辑”代替“外语”考试科目。其实,从教育体制到用人单位的、职称评定等,重视外语已引起了连锁反应,很多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使学习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忙着学外语、考级,目的是为了提高身价,追求经济利益,并不是为了学以致用。教育主管部门既要下大力气鼓励汉语向外宣介和推广,也不能忘记对内汉语的教学和管理,特别是教育及人事部门应认真听取当前国内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的“淡化英语考试”的强烈呼声,尽快制订和实施“汉语优先政策”,并重视学生和考生提高学习、应用汉语的水平和能力;建议在某些部门实行“汉语能力水平测试”,让人们懂得,英语只是重要的交流工具,绝不能代替汉语。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和用人评价体系,用汉语替代英语的现有地位,不仅有利于国人对母语的准确掌握和有效使用,还有利于汉语文化以良好的姿态对外传播。
3、加强汉语教育引导,规范对外来词汇的吸收和转化
汉语使用环境的被破坏有着汉语教育引导失效的原因,为此,广大语言工作者如作家、编辑、记者、演员、汉语教师等对出现的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词汇必须一改往日不加分析、不加选择使用的不负责任态度,切实担负起对大众汉语使用的导向性重任,坚决杜绝对粗制滥造的垃圾词汇的使用,以保持汉语的纯洁和高效。语言的立法宣传机构也应行动起来,制定可行的规范措施,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力度。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调与合作,使汉语的规范标准深入人心,使语言的使用有效稳定。最近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各电视台接到政府的通知,要求在今后的节目中必须屏蔽外文缩略词,改用中文全称,比如“NBA”改为“美国男篮职业联赛”,“GDP”改为“国内生产总值”,“WTO”改为“世界贸易组织”等
等,这是政府基于净化汉语使用环境的考量而提出的要求。有人可能会说,英文缩写是为了简洁明快,也有人认为英语表达更严谨,不可否认英语有其优势,但这种所谓的“优势”都是相对的,任何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学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但汉语才是我们的根本。当然,这种对英文缩写的剔除并非排斥所有外来词汇,只要是可吸收转化的外来词,均可为汉语使用。这既能丰富汉语的表现力,也可以保持母语的原汁原味。
汉语的使用环境存在危机,国家政府已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但具体原因错综复杂,要解决亦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切实在日常生活中纯洁并规范使用汉语,这不仅是国家民族尊严体现的需要,也是个体准确表达思想、有效交流的需要;不仅是尊重前人所创造的优秀语言文化传统的虔诚态度,也是留给后人良好语言生态环境的负责任态度。
参考文献:
[1]潘文国.危机下的中文[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1
[2]范俊军.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5, (11)
[3]张公瑾.语言的生态环境[J] .民族语文,2002,( 2)
辉.汉语危机的生态思考[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 5)
[5]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 .北华大学学报,2005,( 4)
[6]江左左.关于汉语生态的理性探析[J].江西教育高教研究,2008,( 4)
[7]高玲.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浅析现代汉
[EB/OL]./huijililun/-257361.shtml,
[8]桑士达.全球“汉语热”给我们的提醒
[EB/OL].[9]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Chinese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Wang Xiaobin ?
(Northwest University
Faculty of Liberal
Shanxi, Xia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that Chinese use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s not healthy, &non-ecological&, and tha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long-term squeeze on the factors, but also our present education system, employment evaluation system reasons for deviation, but also a modern pluralistic society mentality of the media and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collusion. Against the status,This article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enhance national pride, increase the spread of C reform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and employme to strengthe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tandard Chinese and foreign words such as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strategy.
Key words: Chinese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Protection《语言与自然环境》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第三篇
语言与自然环境
Beth Schultz 引言
一个社会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是从他们可用的词语中选择的,或者说这些词是专门为了描述新事物或新情况偶然产生的。然而,词语并不像硬币或金属那样,有着固定的价值、外观、尺寸和形状,一成不变,也不能改变。词语更像万花筒,不管有心无意,只要将其倾斜或者旋转,我们就能看到筒中图形和颜色的变化。语言的这些属性,能用来传达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和感受,但即使语言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传达信息和概念,常常也会因为这些属性, 其所传达的信息超出了预期,非其本意。
当我们审视如今澳大利亚社会中所使用的语言,总地来说,它显然是一种被自然环境的商业用户所主宰的语言。这并不意外。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商业用户都是社会的政治掮客,是政府、官僚机构、各行业和新媒体的控制者,他们设定了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章程。他们引领着社会,而其他人追随其后。
那些在推进环保事业的人也在使用这种具有剥削性质的语言。但据我的经验,即使向他们指明这一情况,他们似乎也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对他们而言,语言似乎只是件小事,而不是一种足以影响人类和社会的观点、态度并最终影响行为的强大力量。许多环保主义者似乎对语言所隐含的强大信息充耳不闻,并对其影响人类和社会的能力视而不见。
有三种主要的语言用词方式会助长对环境的商业性使用。第一种是使用一些对环境剥削的含义起互补作用的中性词,然而事实上它们指代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况。第二种是我们常说的“委婉语”——用好听的名称去指代令人不愉快的事物。第三种策略虽不常见,但也同样很强大——用贬义词去指代中性的或令人愉快的事物。
内涵有利于环境剥削的中性语言
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一些中性词,其内涵充斥着有利于环境剥削的意义。“发展”一词就是个例子,它有多种含义,麦考瑞字典将其定义为:“充分发挥某事物能力或激发可能性”以及“建在(陆地)上”,“通过提供道路、水库等(设施)以空出土地建造房屋”。这些都是积极的内涵,丝毫没有包含任何可能引起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的含义,不会对与之相关的土地、空气 、水、土壤和动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使“发展”一词更易于接受,形容词“可持续的”被添加置前。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出版之后,“可持续发展”这一短语开始被广泛使用。然而,自然环境的商业用户却强行将这个短语解释为“持续的发展”,这显然不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于是环保人士增加了一个副词,变成了我们如今所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地”这一副词的增加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短语中,意味着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它并不是生态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从长远来看,任何可以持续发展的事物在生态上都是永续性的。对很多人来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是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即一切如往常地那样持续地发展。但发展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达到目的方法。这个目标或者目的也许是可持续性的,关乎到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甚至精神生活,所以,应该使用一个更好的表达——“向着可持续的目标发展”。
“发展”一词及其派生词的使用并未充分考虑其本义,尤其是在用于“发达”(developed) 国家和“发展中”(developing) 国家时,这种用词的区别带着一种具有帝国主义色彩的暗示——发展中国家发展得像发达国家那样,是一种明智的(或不可避免的)进化。这种暗示非常危险,因为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经考虑就做出的宣传。
“资源”也是一个包含着未阐明的含义的中性词。一种事物是否能称为资源取决于人类的感知和选择。如果根据自然科学,人腿上的肉就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食物,可供一个人食用一段时间,但人肉通常却不会被当做食物资源。
值得思考的是,被称为“资源”的东西,是否具有其他的非商业性的价值? 它被当作一种 “资源”使用,是否妨碍了它以其他的方式,也许是更利于其长期发展的方式来使用?是谁的决定使它被纳入“资源”的范畴?正是这个决定使它产生了一切新的含义。
当一个事物被贴上“资源”的标签,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它理应上被使用,甚至被剥削。我并不是认为像“资源”这样的术语不应被使用,而是认为当我们把森林当作木材资源,把海洋当作鱼类资源,把河流当作水资源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人力资源”这一表达也有相似的剥削性的内涵。为了关注这些成为使用目标的事物,我们可以用诸如森林、海洋、河流、人类这样一些特定的词去指代它们,而不是笼统地称其为“资源”。
我们都记得并且毫无怀疑地使用这样的陈词滥调:进步和发展。这种对“进步”一词扭曲使用多年来备受质疑,同时“进步”也不再总是被看作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因此,人们不再将环境退化和污染称为“进步”,也不会再对每一种新的环境破坏的行为以顺从的(或挑衅的)口气说出“你不能停止进步!”这样的话语。
对中性词的误用(还是滥用?)能够通过增加一些可以排出误解的形容词加以强调。例如,在某些语境中,“生长”一词如果前面加上形容词“恶性的”或“癌性的”,词意就会受到限制。
资源发展行业的语言充满了良性的,甚至是有利于环境的委婉语。“改善自然”就是这样的一个表达,另一个是“增加价值”。这两个表达都暗示了人造的产品比大自然的产物有着更多的价值。
在农业方面,我们曾经谈论过“充分改造的农田”,即一些原生植被已被一块一块移除的土地,随之而来的是逐渐出现的潜在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洪涝和土壤盐分过高,更不用说会还会导致动植物的消失和灭亡。
还有“空地”和它的派生词“林中空地”,用来描述已完全被移除植物的、被“改善”的土地。“空地”一词的含义都是积极的:光源充足的,明亮的,开放的,宁静的。所以将自然植被视为阻碍的在澳大利亚定居的欧洲人将“林中空地”看作是好事情也是可以合理的。 然而,现在随着如此之多的自然植被退化以及被摧毁,我们应该用一个更加精确的表达,例如“原生植物移除”。
在林业方面有很多的委婉语:采伐(也被称为“充满阳光的再生)、一个“正常的”森林(一个被人类操控用于扩大粮食产量的森林)、“有计划的”燃烧和“节能的”燃烧。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在计划规定之下进行的燃放也许并没能按要求进行,所谓的“有控制的”燃烧常常会失控,“节能的”燃烧事实上也会增加燃料的使用。“经授权的”燃烧也许才是个更精确的表达。
用于林业中意义最明显的委婉语是“丰收”。它通常是用于农业或园艺业的类比,用来传达伐木就是收割“农作物产品”的意义,即使这个“农作物”已经生长了上百年。同样重要的是,“丰收”一词暗示着一种正当的道德权利,意味着这种回报是基于过去的努力之上,是应得的。所以,这样的词语用于与古森林(原始森林)相关的事物是不合适的。
木材行业、西澳大利亚森林管理机构(资源保护和土地管理部门)、政府热衷于使用委婉语“丰收”,这是不足为奇的。更加精确的词语如“伐木”和“木制品”几乎已全都消失,这一切都是以牺牲简洁性和精确性为代价的。所以,我们不再“砍伐”未经开采的和其他的古森林,而是“收割”他们,是一次“丰收”。同时,资源保护和土地管理部门出版的不再是“伐木”的规定要求,而是“木材收割”的规定要求。在西澳大利亚的原生森林中,所谓的“丰收”指的是砍伐获得体积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差的圆木,而“大丰收”,更确切地说应该被称为“资产倒卖”或“森林破坏”。
一些用来描述环境现象的表达,也许就是掩盖了令人不快的事实的委婉语。“温室效应”就是这样一个常用的表达。很多人会感觉“温室”这个词有着令人愉快的含义,让人想起令人喜爱的植物,或者高品质的花朵、水果和蔬菜。将这样的表达用来描述灾难性的天气变化,这就好像将战争称为“游戏”或将种族大屠杀称为“种族清洗”。
另一个可替换的表达“全球变暖”,从两方面来看是该表达是误导大众的。首先,假如我们遇上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人们可能就认为这样的预测是不准确的,然而事实上这有可能是气候变化的进一步证据。其次,这样的术语带着一种诗意。我们会用“温暖的”话语问候朋友,说起一段充满关爱的关系所带来的“温暖”。总之,“暖”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充满温和善意的字眼。
对于人为导致的二氧化碳增加的现象,“气候错位”是“温室效应”或“全球变暖”的可行的替换词。因为这样的现象就如同描述脱了臼的手臂,所以“气候错位”的含义事实上比后者都更加精确。
贬义词的使用,是人类倾向于诋毁、贬低事物或为了控制或破坏事物的一种表现。自然环境的商业用户充分地利用了贬义词。例如,“杂草”一词曾用来指代美叶桉木(桉树),它是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三种主要树种之一。这样做是为了使将古桉树当作木材资源的这种环境剥削行为合法化。“废弃物”被用来指不适合被锯来当木材的树或树的一部分,即使这些树生长了几百年并在森林的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垃圾”和“废物”指的是森林中的腐殖质和长在地上的植物,使用这样的表达就暗示着这些植物最好的用途只是用来做燃料。如果腐殖质被称作“蚯蚓的事物”,地上生长的植物被称为“动物的家”,人们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如果是这样,澳西南部的宏伟森林就不再适合被当作锯木厂的木材资源,因为它们被认为是“退化的”、“过于成熟的”、“衰老的”,只适合当做碎木片、工厂或家用的柴火来使用。因此在林业的术语中,它们更应该称为是“古老的”。
“封锁的”土地也是资源业,尤其是煤矿业常用的一个表达,指的是在国家公园或其他环境保护区内,为使人类的开采与自然资源的生长相协调而执行的规定。但从事煤矿业的人要封锁土地却是千方百计地想为自己谋利,将与环保相协调的保育休耕的规定排除在外。“无菌的”也是常用于煤矿业的一个表达,用来描述环境保护区的土地。多数人更喜欢将这样的土地成为“被保护”的土地。
通过语言使用来保护环境
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发生转变,关键在于努力想实现这一目标的人们要对语言的使用持坚定的立场。我们必须留心自己使用的语言,并鼓励他人也这样做。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利于环境剥削的这些表达已经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应该支持关于语言使用方面的辩论和讨论,通过这些来提出并采纳对于剥削性语言的可替换的表达。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网络着手来推进这些事情,再将成果引入其他国家的网络中。这个问
题同样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因为他们能将这种不具有剥削性的语言表达教给学生,并鼓励这种语言的使用。
未来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今天所采用的语言。某种程度上就像在过去,人们公然地或微妙地偏向于使用剥削性的语言。此外,所有现存的环境问题都应该被解决,就好像我们未来的环境资源的竞争,会在我们现在设定的词汇和短语的表达规则之下进行。没有哪家企业会对此持不同的看法,我们亦是如此。
《关于环保的语句》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第四篇
1、保护蓝天碧水。
2、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3、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关于环保的语句。
5、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6、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7、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8、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
9、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10、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11、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关于环保的语句。
12、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13、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14、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15、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16、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7、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18、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19、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20、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21、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22、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23、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2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25、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26、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27、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28、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29、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30、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1、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32、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3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34、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35、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36、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7、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38、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39、请不要践踏您脚下的青草,因为,它和你一样,是都有这绿化环境的神圣使命。
40、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关于保护环境的》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第五篇
1、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2、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3、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4、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5、保护环境,保存希望。关于保护环境的。
6、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7、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8、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9、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10、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1、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12、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关于保护环境的句子。
13、保护水环境,14、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15、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16、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17、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18、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19、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20、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21、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22、人类若不能与其他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23、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24、促绿色消费,做绿色选民。
25、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26、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27、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28、我是环保一员、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29、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0、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31、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以上就是招生考试网/带给大家的精彩讲话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讲话内容哦! 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1、“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保护环境的语言" 地址:/jianghua/4271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