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失火喊救命找人参,灵之给人救命是什么意思

人参,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_方氏养生堂-爱微帮
&& &&& 人参,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人衔、鬼盖,列为上品。“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经疏》称:“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正》谓:“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本草新编》论人参指出:“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人参自《神农本草经》以来,一直被视为珍贵补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宋代前主要用其生津止渴,益气补虚,金元之后,始用其大补元气以固脱。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医家对人参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应用范围有明显扩大。大补元气人参大补元气,除具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外,还能增强应激适应能力和强心固脱,为拯救虚脱之第一要药。配干姜、桂枝以补气回阳,除阴霾,治表证误汗吐下,致阴竭阳亡,或直中三阴,下利不止,四肢厥逆,脉微细者。可单用人参15~30克浓煎取汁服,即(独参汤)有明显补气固脱之效。如大失血者,尤当独重用人参补气摄血,此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也”。人参脱于一时,血失于一顷刻,精走于须臾,阳绝于旦夕,它药缓不济事,必用人参作一剂,服以救之。近年以人参或参附汤、生脉散之煎剂或注射液救治各种心力衰竭、休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补五脏补心定悸,主胸痹,心动悸仲景用人参汤治疗“胸痹,心中痞气”;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九痛丸治九种心痛,皆用人参安神定悸。《神农本草经》曰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药徵》云:“人参治心下痞硬而悸也。”《名医别录》谓人参能“通血脉,破坚积”。《证治准绳》养心汤、《济生方》之归脾汤,皆用人参治心悸,失眠,脉细弱者。《圣济总录》卷55用人参配吴茱萸治疗胸痹心痛。现代临床用人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每每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补脾养血,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人参甘温入脾经,补脾益气,振脾阳而资化源,有气血双补之效,为补脾要药。具有改善消化吸收、代谢功能,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刺激造血器官,促进造血机能旺盛。故常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生化无权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谷不香,脘腹虚胀,大便溏泄者,配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如兼寒者加干姜温中祛寒;脾气虚极,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之证者,伍黄芪、白术、升麻、柴胡、桔梗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肌肉张力,有升阳举陷之能。补肺定喘,主肺痿,咳逆上气人参益肺气而充百脉,大补肺中元气。脾为土,肺为金,土能生金,仲景把这一相生关系应用于临床,用培补脾土的药物来治疗肺金的病变,如用千金生姜甘草汤治疗肺痿。中者土也,土能生金,金之母,即资生之源也,夫肺痿咳唾涎不止,咽燥而渴者是中土虚,水气逆,阻其津液不能上滋也,方中生姜甘草汤者,君生姜破饮行阳,蒸津液上滋,佐以人参,入太阴,振脾中之阳,育肺中之阴,又以大枣、甘草助之,为资生之始,令土旺则生津制水矣。用麦门冬汤培土生金,方中人参养胃益气,使胃得养而气能生津。炙甘草汤治疗肺痿,方中人参也是起补土生金的作用。如肺肾两虚之喘咳者,配蛤蚧、胡桃肉、肉桂补肺益肾,纳气定喘。近年用之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之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心肺功能不全的哮喘,均有良效。和解表里小柴胡汤治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人参可补内虚助生发之气,使少阳之邪透达于外,以达安内攘外之功效。旋覆代赭汤以人参治痞;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以人参佐厚朴、生姜、半夏消腹胀。余如治寒热往来的小柴胡汤,治日晡所发潮热的柴胡加芒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的柴胡桂枝汤等,均用人参。由此可看出,小柴胡汤确实是和解之专剂,但柴胡、黄芩只是和解外邪,真正和解表里者为人参。方氏集团微店现回馈广大客户,多款商品一元购,而且包邮哦,赶快去看看吧。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中华药都、养生中国。为全球人民的健康养生事业做出贡献。定期发布养生知识、养生产品。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仲景用人参汤医乱&胸痹,心外痞气&;炙甘草汤乱&心动悸,脉结代&;九痛丸乱九类肉痛,皆用人参安神定悸。《神农本草经》曰人参&补五净,安,定灵魂,行惊悸&。《药徵》云:&人参乱心下痞软而悸也。&《名医别录》谓人参能&通血脉,破坚积&。《证乱准绳》养心汤、《济生方》之归脾汤,皆用人参乱心悸,掉眠,脉细弱者。《圣济分录》卷55用人参配吴茱萸医乱胸痹肉痛。
  炙甘草汤心悸失眠治疗西医名药:人参人之灵苗,人参自《神农本草经》以来,不断被视为宝贵补品,普遍使用于临床各科。宋代上次要用其生津行渴,害气补虚,金元之后,始用其大补元气以固脱。随灭医药事业的成长,医家对人参的认识不竭深切,临床使用范畴无较着扩大。笔者按照前贤经验及姜良铎教员用药体味,将其归纳为5大功用,现引见如下。
  现代临床用人参医乱冠心病心绞痛,常常收到劣良的医乱结果。
  广东省军区博科病院广东省军区博科病院是一家无灭50多年汗青的病院,建立于1954年,前身是广州第三博科病院,广东省军区博科病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讲授、保健为一体的分析性病院。广东省军区博科病院癫痫病诊疗核心是病院细心制制的沉点科室、特色科室。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人衔、鬼盖,列为上品。&人参,味甘微寒,从补五净,安,定灵魂,行惊悸,除,明目,高兴害笨,久服轻身延年&。考仲景用人参的条则共76处,呈现正在42个丹方外。《药徵》认为&从乱心下痞坚痞软、收结也,旁乱不食,,喜唾,肉痛,腹痛,烦惊&。《别录》云:&疗肠胃外冷,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呕吐,调外,行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药性》谓其&补,保外守神。消胸外痰,乱肺痿及痫疾,寒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繁者加之&。《大明日华本草》曰:&消食开胃,调外乱气,杀金石药毒。&《本草经疏》称:&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反》谓:&气虚贫血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无之乡;阳血解体者,此能障之于未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反,所以能补血。&《本草新编》论人参指出:&乃补气之圣药,人之灵苗也。&
  从补五净
  人参做为西医次要的一款药材使用很是普遍,次要是由于人参具无多类药用价值,补元气、健脾胃、养血补肾。实为的佳品,下面具体引见一下人参的次要用处。
  人参禀性外和,气冠群草。补气帮肾阳见于附女汤,医乱&少阳病,得之一二日,口外和,其背恶寒者&及&少阳病,身体痛,四肢举动寒,骨节痛,脉沉者&。成无己曰:&少阳肾水而从骨节,身体痛苦悲伤,肢冷脉沉者于阳也。&方外人参、附女相伍温补少阳心肾,以壮火之阳,而阳自和。陶御风正在《临证本草》指出:&凡用参救绝,无非补肾,肾气不生,绝必难救,然救绝者,肾不至全耗,不必用参,肾若至绝,则不得不消参。人参气息阳多于阳,罕用则泛上,多用则沉而下。但入肝肾须取熟地、山茱萸、牛膝等药同用,无补气生肾水之妙。&
  西医名药:人参人之灵苗
  人参无强肾起痿之功,医乱老年炙甘草汤心悸失眠治疗西医名药:人参人之灵苗性继发性阳痿和次数削减、勃起坚苦、迟泄、不脚或性欲者,均无必然疗效。
  人参为补害脾胃之要药,且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阳而不畅,故行呕尤为特长,善疗虚寒性吐利。吴茱萸汤医乱胃阳不脚,寒饮内停,或夹肝气上逆所致的;《外台》黄芩汤从凡外冷气少之干呕下利;大半夏汤证亦为虚寒性的胃反;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所乱之证,为素体阳虚不脚,感触感染寒邪当前又经吐下,致脾性下陷,寒盛于下而吐利并做;桂枝人参汤证是虚寒性协热下利;理外丸医乱霍乱头痛发烧,身痛苦悲伤,寒多不消水者,此里寒沉当用理外丸先温补外阳,使阳复寒消则吐利自除。
  补肾帮阳,从少虚,阳寒凝畅证
  补心定悸,从胸痹,心动悸
  人参甘温入脾经,补脾害气,振脾阳而资化流,无气血双补之效,为补脾要药。具无改善消化接收、代谢功能,能推进血清卵白合成,刺激制血器官,推进制血机能兴旺。故常用于脾性虚弱,运化掉司,生化所致的神力,少气懒言,纳谷不喷鼻,脘腹虚缩,大便溏泄者,配白术、茯苓、炙甘草害气补外,健脾养胃;如兼寒者加干姜温外祛寒;脾性虚极,外气下陷久泻脱肛、内净下垂之证者,伍黄芪、白术、升麻、柴胡、桔梗等,推进胃肠爬动,加强肌肉驰力,无升阳举陷之能。
  仲景正在使用以上诸方外均用人参健脾和胃,调畅外州,医乱时多用生姜、半夏、吴茱萸相伍;医乱下利时多取干姜合用;夹无郁热者可配黄连、黄芩;兼无表邪者可加桂枝解表,和谐营卫。
  炙甘草汤心悸掉眠医乱健脾调外,从吐利
  补脾养血,从脾胃虚弱,外气下陷证
历史上的今天:
引用地址: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被人们誉为“人参之王”
  三七和人参同属五加科,也可以说同属参科,同为药食同源的食品,古即有&南三七,北人参&之说法,千百年来一直被医家广泛运用,在人类健康的主题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人参大多时候被作为保健品在使用所以为广大人们所熟知,而三七呢一直被个人或者团体改名换装被当作秘方流传,故很少为人所知,这点可以从三七众多的别名&田七,金不换,南国神草&上可以看出。
  &三七与人参和其他一些中药材一样,对若干适应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为了减少副作用,如何与其他药物合理配合,从而更好发挥三七药效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七的药用价值:&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被人们誉为&人参之王&,其总皂甙含量约为12%,是三七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现从三七中分离得到20种达玛烷 (Dammarane)型皂甙,根据水解后次皂甙元结构的不同,三七的药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八大功效: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抗炎症作用;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抗肿瘤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从成分上看,三七跟人参是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家族,从药用价值上说,三七的药用价值高于人参,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三七的市场价值不如人参。三七等特色药物本身从医疗程度上来说不及西药明显,但这些药讲究一个延续性,作为保健品、饮品长期食用,才能达到强身健体之效。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被人们誉为“人参之王”》摘要:活性成分;现从三七中分离得到20种达玛烷 (Dammarane)型皂甙,根据水解后次皂甙元结构的不同,三七的药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八大功效: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不宜吃人参的人群&看看有你吗
不宜吃人参的人群 看看有你吗
14:32:23 来源:新浪中医&&
【打印】【字号:大&中&小】
导读:人参虽好,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合适,哪些人不宜吃人参?下面列出了8类不宜吃人参的人群,有胸闷腹胀者、发热患者、舌苔黄厚者、舌质紫暗者、红光满面者、体内有热毒者、大腹便便者以及身体健康的人。
<img STYLE="BorDer-BoTToM: rgb(221,221,221) 1 BorDer-LeFT: rgb(221,221,221) 1 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BorDer-Top: rgb(221,221,221) 1 BorDer-riGHT: rgb(221,221,221) 1 pADDinG-Top: 0px" ALT="不宜吃人参的人群"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news/0-12/1(78).jpg" WIDTH="299" HEIGHT="300"
TITLE="不宜吃人参的人群&看看有你吗" />
不宜吃人参的人群 看看有你吗
8类不宜吃人参的人群如下:
1、胸闷、腹胀者。这类人吃人参后,常使胸闷、腹胀等气滞表现加重。
2、发热者。感冒、炎症等发热病人吃人参后犹如火上加油,使病情加重。因此,发热应先查明病因,不可因病体虚而盲目进补。&&&【】
3、舌苔黄厚者。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又显湿润,黄则表示消化不良或有炎症,此时吃人参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等。
4、舌质紫暗者。中医学认为,舌质紫暗为气血瘀滞之象,如吃人参反而会使气血凝滞加重病情,出现“疼痛、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5、红光满面者。临床发现,红光满面之人情绪往往兴奋,血压常常偏高,再吃人参会导致血压上升、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病症。
6、体内有热毒者。身患疔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吃人参后会导致疮毒大发,经久不愈等严重后果。&&&【】
7、大腹便便者。这类人吃人参后,常常食欲亢进,出现体重猛增、身重困顿、反应迟钝、头重脚轻等不良感觉。
8、身体健康者。身体健康者若多服、过服人参非但无益于健康,而且会招致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少年儿童、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更不可盲目吃人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之所以那么牛,很大一个原因是 他掌管着开天辟地的灵根人参果树(组图)
陈思呈,非资深阅读者,不自由撰稿人。现供职于新快报文化新闻部。
  被毁了人参果树的镇元大仙恼羞成怒,袖袍一挥将师徒四人捉去。 据《陈惠冠新绘西游记》
  说说镇元大仙(上)
  科普篇 镇元大仙是个什么仙?
  他在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的最顶层都有人
  唐僧师徒一行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闯进了镇元子(镇元大仙)的私宅。镇元子不在家,只有清风、明月两个仙童在。只见正殿里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唐僧拈香注炉,礼拜完毕后,问仙童道: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仙童笑答: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诌佞出来的……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如果依靠仙童这段介绍,我们得出结论是,这位镇元大仙地位极高,道家至高无上者也就是三清四帝,而镇元大仙与他们都是朋友,也就是说,在道教体系里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的最顶层都有人,而九曜和元辰都是他的晚辈下宾。
  但是关于这一段,也可以怀疑清风、明月两个仙童在替他的家师吹牛。孙悟空就由此笑得打跌,说“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只是孙悟空从来就爱瞧不起人,所以又不能作准。总之,关于镇元子的地位和能耐,还要再看后面的细节。
  第一个说到镇元子的品阶的“外人”,是万寿山的土地,他跟孙悟空辩白自己没有偷拿人参果:“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地仙自然是指镇元子了。
  再看福、禄、寿三星的说法。他们对孙悟空说:“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关于神仙的等级分类和品位,说法很多。在范恩君所著的《道教神仙》一书(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中,这样阐述:
  早期道教分天仙、地仙和尸解仙。《抱朴子内篇》的《论仙》篇说:“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这是说:上等仙由于修炼得好,可以直接肉体升仙,叫天仙。中等仙不能升天,只能游于名山,但也是肉体直接成仙,叫地仙。下等仙不能肉体成仙,需要假托死掉,然后再化去成仙,称为尸解仙……后来,又有一种鬼仙,就是那些在修炼上不甚成功,或者根本未曾修炼,但却在生前曾经为社会立功立德的人,他们肉体死后先成为鬼,然后再成为仙。许多帝王将相、圣贤英杰被追奉为仙,就是属于鬼仙一类。
  常见的区分方法,还有将神仙分列为五等的。《钟吕传道集》记载“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
  按以上说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天仙的品位高一些,神仙次之,地仙又再次之。若按品位,镇元子是地仙,应在“神仙之宗”的三星之后。但是看福禄寿三星谈及镇元子,语气无不仰羡,见了他,态度也无不恭敬,“以晚辈之礼见了大仙”。那又为什么?
  原因是,镇元子品位是地仙之祖,但是道行比“神仙之宗”的三星更为深湛。你看福禄寿三星以为孙悟空把人参果偷吃了,便已十分震惊,还说“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同理,孙悟空的品阶,若按福禄寿三星的说法:“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天仙是比地仙高没错,但是这个牛尾远远不如鸡头。镇元大仙也曾对清风、明月两个仙童说:“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
  散仙是个什么概念呢?还看《道教神仙》一书中的介绍:……散仙不担任官职,也不是侍者、扈从的神仙。《西游记》书中说及镇元子,首先便提及: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孙悟空这个散仙,依三星的言外之意,道行功力都不是镇元子的对手。
  求救人参果的过程很有意思,孙悟空到蓬莱仙境找福禄寿三星无果,又到方丈仙山找东华大帝君,又找瀛州九老,最后才是观音菩萨,观音的说法是:“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显然不是客气话,至此,镇元大仙的品阶、道行、辈分,我们心里大致可以确定。
  类比篇 人参果是个什么果?
  要说名气和形象工程,人参果显然是比不上蟠桃的
  镇元大仙之所以那么牛,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掌管着开天辟地的灵根人参果树。
  人参果,书里指出:那观(五庄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棵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小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真让人不理解,得那果子闻一闻就能活那么长岁数,那别吃了,使劲闻不是更划算吗?反正你一天闻上个几百下,那果子也还好好地在。这也许就是《西游记》里的游戏之处,也就是清代刘一明《西游原旨》所说的“西游大有破绽处”,也就是胡适所说的“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总之,不必较真。
  但我们难免仍寻思着,这个人参果到底有多珍奇?跟蟠桃相比怎么样?
  人参果和蟠桃,《西游记》里两大名果,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吃了都能长生不老,又都是孙悟空肇事的契机,真是不拿来比较都不行。
  要论罕有,本该是人参果更罕有,因为盖天下四大部洲,唯此一棵,就这么一棵,一万年也才能结三十个果子。而蟠桃呢,共有三千六百株,好大一个园呢。前面一千二百株是三千年一熟,中间一千二百株是六千年一熟,后面一千二百株是九千年一熟。
  若论起功效来,有点不好比较。人参果声称闻一下就如何如何,“闻”实在不落形迹,不好定量,所以还是看它吃了怎样:吃一个是活四万七千年;蟠桃有三种,三千年一熟那种,吃了就了道,六千年一熟的那种,吃了就长生不老,九千年那一种,吃了就跟天地齐寿。是“四万七千年”长还是“长生不老”长呢?如此看来,人参果的功效,也许只能跟次等的蟠桃相比了。不过,这样比法,也许又犯了胡适先生所说的歧途,胶柱鼓瑟了。
  但要说到名气和形象工程,显然,人参果是比不上蟠桃的。书中关于人参果树的描述很具象,是“只见那正中间有棵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就树看来,平淡无奇,就果子看来,有点骇人,像三朝未满的孩儿。
  而写蟠桃是虚写,一开始就按国际惯例赋诗一首,后面“安天大会”王母娘娘献桃时,吴承恩又赋诗一首,我们想象不出蟠桃树长得什么样子,只笼统得知是“夭夭灼灼”之类—实写和虚写,从侧面反映了两种果子的区别,天上生的,是属于天仙、神仙的食物,强调其虚缈;地上长的,虽然也神奇,但那奇处似乎是“修”来的,有“道”的味道。
  土地的一节介绍也添其“道”味:“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它须用磁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大圣方才打落地上,它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它也钻不动些许,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可得长生。”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里失火喊救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