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您的位置: &
理工科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思考——以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学院2011级新生为例
优质期刊推荐我的主页二维码
留言人姓名:
酶工程实验室 Chiralzyme
永久链接: http://person./yuhongwei&&&&
课题组成员
Photo&&&&&&&&&&&&&&&&&
Research fields
Metabolic engineering
在读研究生
Photo&&&&&&&&&&&&&&&&&&&&
Research fields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enzyme
Metabolic engineering
Metabolic engineering
&zhuyongqiang804@
Metabolic engineering
&&Muhammad
The mechanism of dehydrogenase&
enantioselectivity
Metabolic engineering
Directed evolution
&Biocatalysis
Metabolic engineering
Metabolic engineering
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enzyme
实验室毕业生
2016年毕业
论文题目:羰基还原酶的挖掘和改造
博士毕业生
2015年毕业
论文题目:利用半理性和理性策略对酶活性及手性选择性的设计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博后
博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生物合成异戊二烯的基础研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后
博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素的研究
&东阳光集团
博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磷脂酶C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与定向进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博
硕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碱性植酸酶的定向进化及其在不同宿主中的表达
硕士毕业生
2014年毕业
论文题目:扁桃酸消旋酶和酯酶BioH的理性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
博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类球红细菌中辅酶Q10的代谢工程研究及应用
博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酯酶/脂肪酶催化碳-碳成键及杂环化合物合成的研究
&浙工大博士后
&&&&&&&&&&&&&&
博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海洋新型酯酶的克隆、表达及应用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硕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米黑霉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分子改造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硕士毕业生
2013年毕业
&论文题目:纤维素酶系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改造
&华东理工大学
&博士毕业生
论文题目:利用定向进化提高羧酸酯酶E.coli BioH水解活性和酰化活性的研究
浙江天宇药业有限公司
&&&&&&&&&&&&
硕士毕业生
2012年毕业
论文题目:类红球菌酯酶立体选择性和
催化底物谱的改造及产生机理的研究
浙江省物产化工
集团有限公司
&&&&&&&&&&&
论文题目:利用定向进化技术提高米黑霉脂肪酶活性和耐热性的研究
&山西中医药学院
硕士论文:米黑霉脂肪酶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及固定化和应用的研究
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
2011年毕业
Prediction of Protein function
出国博士后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博士后出站
Kinetic resolution
Computer-aided Activity Prediction
(浙江省物产化工
集团有限公司)
Enzyme Immobilization
(浙江省化工进出口
有限公司)
猪肝酯酶的克隆与表达
&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2010年毕业
Genetic engineering
NTU-CBE PHD
2009年毕业
&手性醇的酶法拆分
&在大肠杆菌中提高目的酶蛋白的表达量
制备人工熊胆粉
2015年实验室合影
2014年实验室合影
2013年实验室合影&
2012年实验室合影
2011年实验室合影&
2010年实验室合影
2009年实验室合影
姓名:于洪巍
单位: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职称:教授
我的主页共被访问了81813 次语言学家余志鸿先生不幸逝世
查看:35987回复:62
上海著名语言学家、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志鸿教授于8月16日早晨5点左右突发脑溢血送上海新华医院抢救。直至昨日(8月20日)中午11时,余先生心脏停止跳动,与世长辞。守候在病床边的亲友:余先生的太太郭蓬蓬、上海师范大学吴为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黄锦章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缪俊先生以及余志鸿先生的其他生前好友以及学生为余先生举行了简短的送别仪式。
余志鸿先生在医院抢救期间,学界不少好友曾前往医院探视,其中有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教授,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黄行教授,复旦大学戴耀晶教授,刘大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左思明教授,上海大学中文系薛才德教授等。
余志鸿教授致力于语言学研究30余年,是国内最早介绍地理语言类型学的学者,对《蒙古秘史》中的语言有深入的研究,对东乡语曾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对上海“现代语言学研究会”(XY)的组织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对中国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现代化以及革新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对中国辞书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余先生的去世不仅是上海语言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语言学界的损失。
余志鸿先生的追悼会将择日举行,敬请各位关注为余先生最后送行。
kingsky 最后编辑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唁电
上海大学中文系:
&&&&惊悉贵系余志鸿教授因病不幸逝世,深感痛惜。余志鸿教授是我国知名的语言学者,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接触等诸多语言学领域都富有建树,并一贯热心语言学公益事业。谨对余志鸿教授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请向余志鸿教授的亲属转达我们的慰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日
余志鸿先生简介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余志鸿,男,汉族。1941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研究生部调研员,中文系硕士生导师,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和英译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常务秘书,上海市高校高级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所副所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现代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上海演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文研究》和《秘书》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人类学、符号学和中国传播思想史。 余志鸿教授先后承担国家项目4项。现独立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先后出版专著(主编)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kingsky 最后编辑于
郭熙先生唁电
立鑫兄并转上海大学中文系:
惊悉余志鸿教授不幸去世,非常悲痛。余志鸿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语言学研究,在不少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在读书时就和他相识,多年来得到他许多支持和帮助。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中国语言学界失去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执着的学者。此时此刻,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爽朗热情,一一出现在我的脑海。因为我在国外,无法前往为他送行。请代为敬献花圈一个,费用由我支付。谢谢。
余志鸿教授安息!
郭熙(GUO Xi)
college of&&Chinese Language & Culture,
Nantional Center for Overseas HUAYU Research
Jinan University,Shougouling, Guangzhou, China, 510610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唁电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唁电上海大学中文系:
&&&&惊闻我国知名语言学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余志鸿先生因病不幸谢世,深感悲痛。余先生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等诸多领域都成就卓著,堪称楷模。余志鸿教授曾多次来山西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指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太原组织举办现代语言学会议,对山西的语言学事业无疑起到了推进作用,他是山西语言学界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及我所全体成员谨对余志鸿教授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余志鸿教授的亲属表示诚挚慰问,望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乔全生 敬挽&&
2010年8月21日
悼余志鸿兄
突然听说同窗好友志鸿兄突然走了,十分震惊和难过!
&&&&我们同届好友中,志鸿、悟云、晓农跟我是共同语言最多的,虽然我搞的是现代的,跟你们的历史语言学很不同,但是在方法论上我们看法都一致。志鸿也是后来我们一起发起XY语言学沙龙的积极分子,并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为维持这个讨论会而最尽心尽力而操劳。志鸿又是国内语言学者中最早引进语言地理类型学和语言接触研究的,并且研究成果斐然。最近十来年这方面研究日益繁荣,跟志鸿前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你能看到这一点而离去,总算也是欣慰之事。
&&&&去年敬敏兄还说起,准备在XY成立30周年的2011年XY的早期老朋友聚聚,欢庆一下,不料志鸿你未能等到这天就先走了。
&&&&前几次看到你,还精神抖擞,一直为你的精力充沛和善于保养而赞叹不已。我觉得的志鸿兄的逝世跟他近年来工作太努力、太辛苦而劳累有关。当代社会以加速度发展,(主要由基因决定的)人的适应能力的发展远跟不上这种发展,因此普遍感到压力大增。特别在我国,在与时共进跟上世界发展的同时,要补前三十年经济文化停滞的课,其变化发展更为惊人。但并非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与人类幸福和智慧的进展相和谐一致的,其中不少是无聊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吾人处此激变之世,为有幸也为不幸,全看自己的把握。倘若志鸿兄能少受一些潮流影响,把更多精力用于学术研究,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一定会大得多!
&&&&我因为现在在美国,近期无法回上海,非常遗憾,不能参加他的悼念活动,只能请朋友代送花圈,在遥远的大洋彼岸遥祝志鸿兄一路走好!并向志鸿兄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陆丙甫 8月22日
kingsky 最后编辑于
山东省语言学沉痛悼念余志鸿先生
上海市语文学会:
上海大学中文系:
余志鸿教授治丧委员会:
&&&&&&&& 惊闻余志鸿教授不幸去世的消息,万分悲痛。余志鸿教授学养深厚、思维敏捷,治学严谨、注重实证,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多有建树。他的去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仅代表山东省语言学会全体同仁、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余志鸿教授的仙逝表示沉痛的哀悼,对余志鸿教授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问,对余志鸿教授的生前友好和师友在余志鸿教授生病弥留之际所付出的关爱表示由衷的敬意!
我现在香港理工大学访问研究尚未结束,不能赶去参加余志鸿教授的告别仪式,谨请余志鸿教授治丧委员会代为敬写挽联:
&&&&&&&&仙踪鹤影云霞外,笑貌书香天地间。
山东省语言学会会长 、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所长 盛玉麒 泣挽
余志鸿教授千古!
盛玉麒 敬上
儿子余蘷送行父亲余志鸿
儿子余蘷送行父亲余志鸿
&&&&亲爱的爸爸,您离我们而去了。走得这么匆忙,这样突然。几分不舍,多少眷恋。带着对亲人的千番牵挂,万般掂念,留给我们彻心的哀痛与无尽的思念。
&& 今天我未能站在这里最后的呼唤你,未能在最后的时间里陪伴在你的身边以尽孝道而痛恨着自己,更对这不幸的事实而感悲痛欲绝!父之逝,教吾作何悲,教吾作何痛?
&&&&父亲的一生经历坎坷,因为那个年代讲究出生,使父亲一直怀才而不得志,直到我们国家迎来了教育的春天,才使得父亲的才能得以施展。父亲前半生,寸步难行,持才教书育人,不屈中走出奇迹;后半生,雕文著书立说,大爱洒人间。父亲一生出版了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的学生遍布各个阶层各个地域,今朝陨落,万人泪下,更是一个让我无法接受的噩耗!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父亲的溺爱中。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永远不会老,他总戏称自己只需要短暂的睡眠就可以继续工作。记忆里父亲就如一部永不老化的机器一直高速运转着,在我心里深处时时浮现着一幅画面。。。。。。。书房里,父亲坐在那把年代久远的木椅上,双手敲打着电脑键盘,时不时的翻看着一边的资料,时不时的打开书橱翻阅着一本本专业书籍。。。。。。。父亲常常用他独特的方式引导着我。就在父亲去世前不久,父亲和我上网,还是那么喜欢用他独有的方式引导着我,还要我尝试着写随笔、游记,含蓄地暗示我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忘记文化的重要,不要因为处境艰苦而放弃对将来美好事物的乐观憧憬。
&&&&父亲你对待学生和晚辈,也是赋予父亲般的扶持和关爱,春风化雨育英才。你虚怀若谷,甘当人梯,为我国的语言专业的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终身奉献。如今桃林满门,英才辈出。可以让你笑慰九泉!
&&&&亲爱的父亲,我是多么怀念您啊!倾尽我的泪水也难以洗去我心中的悲痛。千番牵挂,多少眷恋。我是多么希望能让您在晚年过得更快乐,更幸福,多么想更好地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啊!父亲,您走得这么匆忙,这样突然。我一定会延续您的思想,您的精神,直至永远!您的音容笑貌将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
&&&&亲爱的父亲,你的一生,重情重德,即家即国。你虽未能享有高寿,却活得如此丰满充实,安息吧!父亲,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余蘷 最后编辑于
芳美携儿余蘷 奠
天悲怜鹤驾
痛忆向谁言
芳美携儿余蘷 奠
君曾言 吾身若亡 且听我腔内百年心跳
天见怜 时轮倒转 但还他绝美青春年少
吕怡(Lily Lu)美国
余蘷 最后编辑于
华钟祥、盛伯苓等敬业中学老校友敬挽
上联:八卦迷阵,寸步难行,体弱多病,死里逃生。少年持才,编寓言,玩射虎,躲危避险,教书育人,桃李遍布。四十岁前,老学生,苦海迷航;
下联:残局仙布,答案费猜,精力充沛,横祸飞来。老壮滥情,识音韵,学雕龙,追名逐利,著文立说,书刊等身。古稀年时,名教授,骑鹤仙去。
横匾:余友宝利
华钟祥、盛伯苓等敬业中学老校友敬挽
悲痛致深 其曾吾师亦吾兄更吾友 共度峥嵘岁月远在彼岸 吾辈无语亦无泪更无助 唯有独泣思哀
仲毅敬挽加拿大
余蘷 最后编辑于
guopengpeng
我是余志鸿先生的遗孀郭蓬蓬
深深感谢在第一时间经济上伸出援手的我的挚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考试中心社考部&&黄啸波处长
&&&&&&&&&&&&&&&&&&&&&&&&&&&&&&&&&&&&&&&&&&&&&&&&&&&&&&&&&&&&&& 首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团支部书记&&&&&&付琳女士
深深感谢在余志鸿先生抢救期间不远千万里不畏辛劳日夜守候在余老师身边、在家里帮我照顾孩子的朋友 们 他们早已是我和儿子的亲人,
荆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 祁从舵先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 缪俊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 甘立豪老师
上海国际关系研究所&& 邵恩栋老师
上海吉坤广告公司 邵先生
上海江苏银行&&段俊栋先生
外研社&& 杨阳女士
外研社&& 沈磊先生
山东鲁东大学 李连伟副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黄任忠副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 李伟副教授
上海淞虹开发区党办&& 周琨小姐
上海大众&&&&&&&&&&&&&& 倪嘉小姐
陕西驻沪办事处&&&&&&陈宜艇先生
武玉丽小姐
外研社&& 杨阳女士
外研社&& 沈磊先生
以及宿伟芳女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裴筱小姐&& 上海大学薛才德老师的各位学生
深深感谢前来探望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金立鑫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刘民刚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左思民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黄锦章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陈璧瑶教授
上海大学&& 金冠军老师
上海大学&& 许佳老师
上海文艺出版社&& 郝明鉴社长及他的同事
上海市公安局&&&&佘光峰先生&&&&司徒雷鸣先生&& 韦志海先生&&&&马伟刚先生&&&&陈玥中先生
复旦大学&&
陈光磊教授
龚群虎教授
戴耀晶教授
刘大为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如青教授等
陈沪青先生&&陈建聪先生&&吴江峰先生&&史直立先生&&
余老师的中学同学&&华忠祥先生&& 盛伯苓先生&& 张嘉康先生等
余老师的学生们
上海外贸大学&&丁根生教授等
深深感谢从北京赶来探望的好朋友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所长&&黄行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语信司司长&&李宇明教授
语文出版社&& 王晨老师
深深感谢不断致电鼓励我的挚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考试中心主任&&&&李光明教授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孙德金哥哥
上海交通大学&&&&&&&&&&&&&& 王珏教授
国家语委的好朋友们
原语文报社社长 李行健教授
原国家语委 季恒全教授&&钮宝老师
海基会&& 海协会的好朋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办事机构的好朋友们
上海社科院的好朋友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民族所&& 国关所的好朋友们
上海市语委的好朋友们
香港大学社科学院的好朋友们
香港中文大学的好朋友们
马来西亚教育总督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好朋友们
山东大学文学院&& 盛玉麒教授
复旦大学国关学院的老师和好朋友们
深深感谢送余老师最后一程的&&金立鑫教授&&胡范铸教授&&黄锦章教授&&吴为善教授&& 戴耀晶教授&&缪俊老师&&武玉丽小姐&&邵先生&&陈宜艇先生&&宿伟芳女士&&甘立豪先生&& 倪健女士
由于家中有昨天刚满10个月的黄口小儿嗷嗷待哺。以上感谢名单肯定有所纰漏,万望万望见谅
另:我先生一生豪爽侠义,乐于助人,朋友无数,但他的通讯录在北京,所以他病危及去世的消息无法通知到许多他各界的朋友&& 再次恳请大家原谅
kingsky 最后编辑于
泣悼余志鸿兄
惊悉志鸿兄突然离我们而去,欲哭无泪,悲从心生。从92年南京会议初次与志鸿兄在会议上见面起,多年一直得到志鸿兄的关照,得以认识多位学界好友,并成为至交,一直以为志鸿兄精力过人,活力四射,会陪伴我们学界友人渡过余生。不曾想如此匆忙离大家而去,实在让人唏嘘不已。记得上个月末张洪明来我校讲座,晚上我约志鸿兄和洪明兄在后海酒吧小酌,伴着世界杯转播的嘈杂之声,志鸿兄还谈笑风生,声如洪钟,还约在8月底大家再聚,他就竟等不得再次聚会,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今后少了这样一位学界令人敬仰的学长,是学界不可估量的损失。自从得到志鸿兄病危只到逝世,我心已飞到上海,但因人在新疆,无法感到上海见志鸿兄最后一面,深感遗憾,请蓬蓬女士节哀,并代转达我由衷的悲痛。志鸿兄永存!
&&&&&&&&&&&&&&&&&& 邢欣与新疆丛致
朱晓农:十哭志鸿
一哭余兄走太早,人生七十尚未老。
二哭余兄聚太少,别后共事五六遭。
三哭啊——
三十一年还母校,十号楼前忆旧交。
五条汉子一个窝,两个光棍你和我。
四哭老余你,和老潘是文革后第一茬无产阶级音韵学家,没进校门已是遁世高手。
剑桥和小陈则是第二茬无产阶级音韵学家,转瞬之间俨然大内高手。
剩下小弟我,音韵学里无产者,当年就惹得正副导师直犯嘀咕到底让我做什么论文好,至今自己仍在犯愁这音韵学到底是做还是不做。那年头我学音韵学,与其说是听课学,不如说是跟在老一茬的你们后面揣摩着学。
五哭六哭又七哭——
余兄啊,XY费了你不少精力。86年你组织的那次会议,出文集时还拉上小弟一起写序言谈那语言研究的新方法。是的,咱们都喜欢侃侃方法论。我记得印象深刻的是你的一次论证:南方方言中可能有非汉语成份。有人反驳说,闽语的‘杀’thai,‘脚’kha,不是百越遗存,因为《说文》《方言》中所收‘刣骹’两字与之音义相符,必为所出无疑。余兄你反问道:‘反驳’事实不假,但为什么《说文》《方言》中的字词就一定是纯汉血统呢?(稍稍引申开去,那编《切韵》的是鲜卑人,创韵图订字母的是梵僧——要不参杂些非汉语成份都难。)抛开具体字词不论,这样的思路真是拿醍醐来灌顶,让木纳去开窍。所以那时在所有音韵学家还在谱系树下修枝打叶时,你就已经去接触语言学上‘一空依傍’,跟那桥本‘高瞻远瞩’了。如今,接触论已汇为大川,你想一空是没门,你要依傍则不愁。我刚编了本集子,序言里重提桥本先驱之功。而余兄你,则是国内‘地理类型、接触推移’最早的推手。
XY你是发起人之一。82年最早的聚会,那是在致极家,丙甫、敬敏、老余你个个雄辩滔滔,只听得小弟我至今还对语法理论犯怵。
XY贯穿了你的一生,咱们最后的见面就是去年在南京的XY会上。早知是最后的会面,应该把手握红蛋时多听听余兄的新生活,多憧憬XY的下一会,应该在会上多汇报近年来我的音韵学是否还在犯糊涂——可我当时又在犯糊涂。不过,可以告慰余兄的是,这是我最有收获的一次会议;托余兄的福,我有机会重新规划。
八哭啊,小弟这音韵学里的无产者跟在老一茬的余兄后面学做学问。这些年意识到要到民族语里去找灵感。应该说意识是早意识到了,就是没有余力去南挂北联。可余兄早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就钻研上了蒙古语,实地调查了彝语东乡语。嘿,干嘛不早点跟上一茬呀!
嘿,余兄啊,没好日子的无产年代你穷忙,有好日子的小资时光你还不富休。你是一生劳碌命。想到这儿,小弟忍不住为你九哭,同时也给自己留几点眼泪。
也许,劳碌就是你的乐趣,奔忙才体现你的价值——你这热情常溢热心常在的老青年!
kingsky 最后编辑于
追悼会时间地点
各位学界同仁好友:
余志鸿先生告别追悼会时间:26日(周四)下午16:00
地点:西宝兴路殡仪馆,玉兰厅
前往追思的各位亲朋好友请提前到达,请在签到后领取纪念卡一份,留下您的联系地址.
kingsky 最后编辑于
guopengpeng
余志鸿先生爱子余德霨
guopengpeng
余志鸿先生爱子余德霨
余志鸿先生写给爱子余德霨的诗:
德霨德霨,稚子雄威
既智又德,大有作为
彩云升兮,形神壮魁
弄璋征喜,灵修崔嵬
陆致极: 泣悼余志鸿兄
泣悼余志鸿兄
从丙甫兄处惊悉志鸿兄已仙逝,不胜悲痛!
志鸿兄,我们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但我的确常常想到你。两年前,拙作《中国命理学史论》在上海出版后,我曾两次打电话给你,想奉书请教——因为你也是行家,无奈铃声久响,却无人接听。几个月前,在网上偶然读到你的“共享空间”,知道你近年来的新生活。你对早年生活的回忆,尤其是“七八研考”诸文,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些难忘的岁月;你炯炯的目光,宽厚的嘴唇,又生动地浮现在我眼前。在“XY”(上海现代语言学)最早的成员中,你不仅学养深厚,侃侃谈论,时出新意,而且又十分务实,“动手”能力强。XY最初几期的文稿,有些就出自你亲手刻的蜡纸。我依然记得,我们曾一起晚上到当时的交大情报室(我爱人的单位)去偷偷油印,好像是在搞“地下活动”似的;油印完,回到家里,又一起装订成册。然后一碗阳春面,使我们忘却了所有的疲劳。那时荡漾在我们心中的真是一种年轻人的“事业心”啊!现在想来,其实你当年也已近“不惑”之年。我们的“沙龙”,你出力甚多,尤其是我们不少人出国后,你一直是它最主要的支柱之一。你勤奋研究,著作等身,并培养了不少学子俊才,你的确为现代语言学事业奉献了智慧、才华和毕生心力。我原本跟丙甫说过,今年秋天回国时,一定去登门拜访你。万万没有想到,你竟然先我们而去!如今人天相隔,不禁临风泪飞!志鸿兄,走好!
陆致极 8月22日于美国芝加哥西郊
董振东悼信
噩耗传来,不胜悲痛。我88年专程去上海参加XY研讨会,一则是代表中软给予支持,一则也是想进一步了解当时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动向,特别是那股新风。当时我们认为XY将是国内语言学研究的先锋,他们较少保守,更少论资排辈的旧风气。我们希望与他们有合作,并且是否有可能把一部分的语言处理的难题,交由他们去解决。当时我就主要是跟志鸿打交道。他的干练、对问题的敏锐、见地的独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志鸿也应是英年早逝,实令人痛心。希望我们大家多多保重,特别是XY的朋友们,珍惜自己,爱护家人。
guopengpeng
李宇明教授致短信
《送志鸿兄》
贴耳说强言,抚肌传体温。老余别忙走,还有酒未饮。(18日医院探友)
起身看时间,忽有灵光现。晨来祈志鸿,再将奇迹现。(19日晨)
蓬蓬来电话,未语泪先飞。上天惜英才,提早召君归(21日下午)
&&&&&&&&&&&&&&&&&&&&&&&&&&&&&&&&&&&&&&&&&&&&&&&&&&&&&&&&&&&&&&&&&&&&李宇明
guopengpeng
魂魄不曾入梦来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倚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尽
showMenu(this.id);" id="newspecial2" class="postbtn">您的位置: &
关于女大学生议事会制度的探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优质期刊推荐欢迎光临杨灿明教授的个人网站
杨灿明个人网站&&&欢迎您
-----——记中国青年财政学者杨灿明教授
&&&&杨灿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首批“五个一批”人才人选。
严谨治学术业专攻,和合学问百川归海
&&&&走进杨灿明教授办公室,有条不紊的陈设,雅致的盆栽,一副对联“留得雅情观今古,莫与世道论短长”赫然在目,这便是他作为一位学者的治学情操。杨教授从事财政学教学与科研二十余年,已取得较显著的科研成就,在中国财政学界崭露头角,其观点对中国财政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是中国财政学界杰出的中青年学者之一。财政基础理论和财政政策是杨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参与完成了“地方财政行为及其规范化的研究”、 “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研究”、“中国政府采购研究”、“转型经济的收入分配研究”等 10 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迄今为止,他已经提出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一般认为,市场对资源配置应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公共商品与外部性等问题,会出现市场失灵或失效,这时须政府界入,这便构成政府与市场的分工。针对这一观点,杨灿明教授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提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同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一样是一种替代关系,存在替代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替代表现为:企业替代市场,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能带来规模经济,从而节约生产流通费用;从交易的角度来看,企业内交易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从而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相反,企业达到一定规模造成生产费用与交易费用高于市场成本时,会出现市场替代企业。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一个由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决定的替代边界,在这个边界上可以达到一种替代均衡状态。同样,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可以解释为一种由成本与收益所决定的相互替代关系,在某一领域,究竟是政府替代市场,还是市场替代政府以及替代的程度怎样,就取决于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净收益的比较。当市场自发运行的交易成本、协调成本及组织成本太高而影响效率时,须政府界入;当政府干预造成市场运行机制受损时,须让位于市场,双方的相互替代同样存在一个边界,可以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杨教授还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虽然不排除政府、企业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要替代市场,但主要应是企业对政府的替代和市场对政府的替代,以及市场对企业的替代,这对于正确处理市场、企业与政府三者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对于政府间财政关系这一问题,是杨教授一向关注的重点。他一贯主张采用分权制,主张中央适当放给地方权力,使地方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实行分级财政。当国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分权十分重要。首先,分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这一是因为分权有助于引入竞争机制,横向之间竞争可激励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高地方官员理财积极性,发展地方经济;二是因为分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政府与选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地方政府的作为,使公共商品与服务的供给同需求更加吻合。其次,分权有利于提高政治效率,因为纵向之间竞争可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制衡机制,限制中央政府的独裁、专断行为,提高公共选择的效率。从民主政治来看,分权有利于民主,使政府行为具有可预见性,真正做到以谋取公众利益为己任,有利于社会发展。从社会稳定来看,分权比集权更有利于稳定。这里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命题:一是富有利于社会稳定,而穷不利于社会稳定;二是分权比集权更能释放经济活力,更有利于使社会变富。
我国在实行分权制过程中,出现了“诸候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封锁、本位主义、中央政令不能畅通等方面。对此,不少人提出是分权财政体制造成中央财力份额下降,权力弱化,应适当减少地方财力的比重。针对这类观点,杨教授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根源不是财政体制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问题不是出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分权,而在于政府与企业关系错位。各地方政府都有很大的投资权,并直接介入竞争性、赢利性领域,搞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与盲目建设,所办企业与各政府利益又息息相关(如所得税就是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于是导致地方政府为了切身利益而利用政治权势干预市场,妨碍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真正从法律意义上给地方的权力并不多,地方利益的预期性较差,心中无数,要做的事很多,摆在桌面上的权利却并不大,自然很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从桌子底下扩充自己的灰色权利。如搞土政策、合理变通、打“擦边球”等。这些行为都符合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关键是中央集权造成的,并且因为各地在自我扩权方面并不同步(比如有胆大的,有胆小的),由此也拉大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
为此,杨教授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设:一是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分级财政,使地方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又不至于产生地方本位主义,最基本的是要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环境,有基本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并与国际市场相沟通。二是放给地方的权力要用法律规范下来,使地方所得到的权利透明度高、稳定性强。三是对地方的行为也应有法律上的制约。
&&&&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杨教授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企业,采用的是公有产权结构,它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产权不明晰,而是产权结构与产业结构错位,即把大量应采用私有产权结构的竞争性、盈利性产业放置到了公有产权的舞台。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产业定位与产权结构相吻合。为此他在已有的“两权分离”、“委托—代理”、“法定产权与事实产权不一致”这三种传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第四种分析思路,即“产业定位与产权特征相对称”的框架,此观点发表在《经济研究》 2001年第9期上,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农村经济一直是杨教授关注的焦点。他认为,农业、农村发展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是农业企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要真正成为一个产业,须具有自主权利,纳入成本——收益的运行轨道。计划经济时代,农业不是一个产业,农村社队组织类似于准行政部门,履行行政组织职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业才开始真正成为一个产业,而这是因为农业开始了向企业化的转变。但迄今为止,农业生产仍停留在家庭作坊、家庭制企业等初级阶段,属于典型的小生产。为此,他提出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是准行政组织—— 家庭式企业——现代化大农业企业的演进。 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靠内在经济联系,以市场为纽带的利益关系,双方互补,而不是以行政隶属为依附,带有单方面援助性质的关系。杨教授尤其对市管县体制有不同看法,认为靠行政隶属进行捆绑,以为城市可以带动农村,而实际上严格的户籍政策等造成城乡分割,农村仍旧按旧轨道运行。城市政府官员往往不重视城市发展,将过多精力用于农村,却收效甚微,以致于职能上错位、管理上混乱。针对这一问题,杨教授提出,发展农村主要应靠经济利益的激励,要真正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就应使农村与城市接轨、兼容,让农村作为一个产业,这就需要改革土地制度、取消户籍限制、促使要素流动等,使其与城市各个产业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
现行农村基层政权过于庞杂、臃肿,造成农村行政成本过大,逐步淡化乡镇一级政权已刻不容缓。他认为,我国实行五级政府,层次多了一些。应改革现行“市管县”的体制,撤消“市”这一级政府。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公社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只是社区组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行政机构应逐步减少,然而乡镇政府取代人民公社,成为了一级政权,进一步强化了行政影响力,也使农民负担过重。为扭转这一局面,他倡导应大力发展小城镇及社区组织。目前,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公共产品、公共决策等仍要靠乡镇政权组织来提供和组织执行,因此,乡镇一级政府仍有必要存在。但是应当大力精简乡镇政府机构,裁减人员。农村财税政策问题是涉及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件大事。现行农业税制将农业与其他产业区别对待,沿袭历史上“摊丁入亩”的做法,对土地、人头征税,而不是根据农业经营情况,按农产品交易额、交易量征收农业税,或对农民纯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此,杨教授认为当务之急是统一城乡税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税收体系。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受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支配,不确定性因素多,且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所以,财政应进行投资。同时,他提出我们应摒弃视财政投资农业是支援农业的传统观念,转换思想,将投资农业放在发展经济的战略高度,以增进国民经济的全局利益。
&&&&作为中青年学者,杨灿明教授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他的论文、著作注重理论逻辑和实际逻辑的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制度分析上超越了对一般热点问题的关注,坚持从本质入手,本着求真务实,止于至善的精神,着重探寻经济运行体制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问题。
杨灿明教授日夜点滴积累和常年深夜辛苦思索,产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相继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财政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 130 余篇,并有 11 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曾两次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奖励与资助,一次获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奖学金基金资助。
杨教授广泛地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先后多次赴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1994年和1998年,应陈金永博士邀请,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998年10月-1999年1月,受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奖学金基金资助,在香港大学做香港财政改革问题研究,同时受李芝兰博士邀请,去香港城市大学做学术讲座,2002年再次受李芝兰博士邀请,去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0年8月,在德国路德维茨堡大学参加中德税收国际研讨会,2002年11月,受王国刚教授邀请赴台湾淡江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同时受王金利教授邀请去台北大学,受游慧光教授邀请去逢甲大学等;2006年4月,应我国驻新加坡使馆教育组王永列参赞的邀请,分别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2006年9月,赴日本大分大学做学术交流。
佛云:若问昨日因,且看今日果;若问明日果;且看今日因。杨教授今日的成就,是与他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往昔黎明破晓时琅琅读书的勤奋,炎炎烈日下调研走访的艰辛,夜色阑珊时写书撰稿的坚持,织就了他今日头上的桂冠。
教书育人薪火相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杨灿明教授不仅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而且在教书育人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杨教授开设的《财政学》,一向为众多学生们所推崇,不知多少学子是在听到他的精彩讲课后对财政产生浓厚兴趣,从此跟随他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杨教授身体力行,积极推动财政学教学改革。他于1993完成的“深化财政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课题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获湖北省高工委和省教委颁发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中国财政分配学》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同年被武昌区委授予武昌地区优秀青年称号,并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1997年“教学—科研—应用教学模式的探索”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中南财经大学华为奖教金,在当年的年度考核中,被湖北省人事厅评为优秀等次;2006年教学成果《财政学专业改造与学科创新研究》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杨教授的学生曾在一段回忆感怀中这样写道:“杨老师是一个人让你无法忽略他的人,他谈吐优雅,放敛有度,第一节课下来就让我们如沐春风。他讲课不会照本宣章,而是天南地北的聊,但又从来不忘主题,不时让人感觉到他的睿智与才华。”
20多年来,在悉心研究学术的同时,杨灿明教授一直坚持走上本科生讲台,奋斗在本科教育的第一线。他一直强调本科生教育不论为学,还是为人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学教育应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点,不断发展延伸。他讲课时,语言诙谐,风趣幽默,不时穿插哲理、故事。让听者受益匪浅。
杨灿明教授经常通过讲学来告诉学生很多人生道理。他曾在一次演讲中饶有兴致地从会计角度与一千多名学子一起畅谈人生。他说:“人生就是在编制一张资产负债表。从资产与负债的平衡关系上可以把人分成三类:资产大于负债的是成功的人,资产等于负债的是平庸的人,资产小于负债的是失败的人。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块,当今社会,无形资产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对读书人来讲更是如此。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无形资产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品味和素质本身就是个人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可以转化为有形资产,可以说现在你们读书就是在为将来获取有形资产做准备。价格-成本=利润。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供求决定的。人生也同样如此,我们不仅要创造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有效的资源。“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我们不仅要勤奋,而且还要站的高看的远,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们读书也是这样,要努力学习,更要学以致用,我们的所学和所为要具有较高的有效性,避免徒劳无功。”
作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杨教授有着自己的人才培养思想体系——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他要求学生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思维、表达、动手和协调五种能力。提倡学生多看书多积累,多做调查研究,练功底,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和进步的学术观点;汲取百家之长,多思考,提炼自己的学术观点。不要急于求成,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加强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培养的本科学生中有6人被评上全国优秀学生,有近20人被评上学校科研新星和获湖北省学生科研一、二等奖,2004届本科毕业生王珏的学位论文《从积极到稳健——我国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展望》获得湖北省第二批优秀学士论文一等奖。在研究生教学中更是成绩斐然,2002届博士研究生黄明的博士学位论文《政府预算行为效率研究》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4届博士研究生廖楚晖的博士学位论文《政府教育指出的经济分析》获得第二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2004届硕士研究生赵福军的硕士学位论文《经济增长中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研究》获得湖北省第三批优秀硕士论文。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打开杨教授的个人网页,点击“雁过留声”,一条条留言,洋溢着师生之间的感情。“ 又到了新的一学年开学,我们迎来了这一个崭新的教师节!对杨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无时无刻不洋溢在学生的心中。感谢杨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您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对问题多视角的研究思路是我们学习中需要细心领会的。借教师节的到来,向我们尊敬的杨老师问声好!杨老师,辛苦了!感谢您的教导,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戴!祝杨老师身体健康,工作一帆风顺!”“很荣幸也很庆幸这半年多来一直能得到您的关照,能给我这个机会向您学习做学问,心中时常充满无法言语的感激!总是觉得自己不善言词,尤其是在您的面前,所以有的时候我常常在想,也许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流,许多时候并不总是需要语言来体现!就象此刻,我只想向您传递一个消息:明天是一年一度的老师节,祝您节日快乐,永远平安!”……虽然,杨教授的具体回复内容没有在页面上显示,但是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师生之间如鱼得水般的师生情。
参政议政献计献策&赤子之心回报社会
&&&&杨灿明教授在治学、教书育人方面取得斐然的成绩,特别是财政税收研究领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被聘为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理事,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兼财经委员会和预算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黄石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
杨教授并没有把这些社会兼职看成是一种社会荣誉和政治资本。相反,他感到的是肩负着社会重任。他每次参加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等会议时,都是精心准备、反复调查研究,积极为社会发展、财政经济改革献计献策。在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和出差机会,深入农村、基层政府,走访农户,了解社会动向,关注财政经济改革,为献计献策取得第一手资料。担任武汉市人大常委几年以来,一直都是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次会议,赢得了武汉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
杨教授凭借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湖北财政改革推波助澜。他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参与湖北效益财政建设、湖北省综合财政改革、湖北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等重大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他多次受湖北省人大、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财政厅等单位的邀请给财税干部授课,为财政改革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除了活跃在武汉、湖北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领域外,杨灿明教授还为全国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近几年来,他先后三次作为课题主持人主持《政府采购问题》、《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等财政部“财政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和财政部领导的一致肯定。
杨灿明教授不仅作为财政改革的直接参与人积极为湖北、全国财政经济改革献计献策,还通过其主持国家级课题研究来推动财政经济改革,服务社会,体现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以来,杨教授一直都是以我国财政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地方财政行为规范”、“关于我国财政收入合理规模”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相继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对我国财政改革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珏 大连理工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