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发热是体温调定点点的部位是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部位是()
A.丘脑下部
B.脑干网状结构
C.大脑皮质
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手术特点为创伤大,失血多
B.老年病人多见,病因常见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的无菌性坏死
C.麻醉方法以全身麻醉为首选
D.术中应用骨黏合剂有可能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
E.长期服用激素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者,围术期需进行合理的替代治疗
A.生长激素
B.氢化可的松
C.促甲状腺激素
D.卵泡刺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A.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B.逆行性遗忘
C.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
D.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E.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A.西地兰静滴
B.5%碳酸氢钠静推
C.心得安静推
D.利多卡因静推
E.10%葡萄糖酸钙静推
B.心包填塞
D.空气栓塞临护本10生理学复习、作业[1]_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临护本10生理学复习、作业[1]
临护本10生理学复习、作业[1]
临护本10、11生理学复习题、作业 一、单选题
1、体液调节的特点是:C、持久
2、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D、入胞作用 3、在可兴奋细胞绝对不应期内,测试刺激的阈强度:A、无限大
4、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D、原肌凝蛋白
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那项形成:B、白蛋白
6、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
7、外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A、凝血因子Ⅲ被激活
8、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C、AB型
9、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B、胸膜腔密闭
10、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B、窦房结 11、心室在期前收缩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由于正常窦房结传来的冲动落在了期前兴奋的:A、有效不应期
12、等容舒张期: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13、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主要反映:D、回心血流量多少
14、慢性肾脏疾病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15、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D、肺泡通气量
16、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碳酸氢盐
17、胆汁中参与消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胆盐
18、患下列那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D、甲状腺功能亢进
19、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异的叙述,以下那项是错误的:D、女性一般高于男性,而且排卵之日最高
20、声音传向内耳的通常途径是:A、外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
21、血液的组成是:D、血浆+血细胞
22、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D、心射血能力
23、一般情况下,影响有效滤过压最主要的是:A、毛细血管血压
24、在临床上常用着升压药的是:B、去甲肾上腺素
25、有关视杆细胞的说明,错误的是:B、对光的敏感性较低
26、某男性,18岁,身高1.2米,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性发育延迟,其原因是幼年时缺乏:B、甲状腺激素
27、有关肺顺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D、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量成反变
28、血氧饱和度是指: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29、对心电图的说明,错误的是:D、S―T段反映左右心室从收缩到舒张的时间
30、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3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D、减压反射
进入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A、易化扩散
33、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B、氯化钠
34、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B、因子Ⅻ被激活
35、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36、下列那个因素与尿生成有密切关系:C、肾小球滤过膜的电学屏障与机械屏障
37、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的过程
是:B、肌浆网释放Cа2+
到肌细胞浆内
38、等容收缩期: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39、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40、肺泡通气量是指:D、每分钟进入肺泡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41、某人肺通气量为7.5L/min,呼吸频率为20/ min,无效腔容量为125mL,每分心排出量为5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C、1.0 42、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排列是:A、糖、蛋白质、脂肪 43、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基础条件不包括下列那一项:D、深睡状态 44、球―管平衡是指近球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的:B、65%~70%
45、下列血中化学因素变化可明显兴奋呼吸的是:E、显著缺O2
46、下列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C、胆汁
47、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8、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49、肺总容量等于:A、肺活量+余气量 50、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在:C、小肠
51、 一般情况下,决定舒张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D、小动脉口径
52、在临床上常用作“强心”急救药的是:A、肾上腺素
53、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项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54、O2和CO2主要以何种途径跨膜转运:A、单纯扩散
55、下列不属肾脏功能的是:B.分泌醛固酮 56、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D、真毛细血管 57、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分压差
58、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B、胰液
59、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C、需消耗能量
60、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D、正常值为4-12kPa
61、若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min,其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约为:C、4.9L
6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C、形成2期平台
63、糖皮质激素过多时,会产生:C、向心性肥胖 64、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65、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C、增加蒸发散热
66、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运动形式: A、容受性舒张
67、在绝对不应期: 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
68、下述视锥细胞功能特点,错误的是:B、细胞直径越大分辨力越强
69、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消化液有:B、胰液 70、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为:B、动作电位 71、静息电位从―90MV变到―100MV称为:B、超极化
7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类型
73、结扎输卵管的妇女:C、仍排卵、有月经 7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C、反射
75、肺通气是指:C、 肺部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76、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液比值为:A、0.84 77、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C、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78、凸透镜适用于:B、远视眼视近物
79、胸膜腔内压等于:D、肺内压-肺回缩力
80、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81、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8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B、促红细胞生成素
83、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放始于:B、等容收缩期之末
84、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统中:B、无天然凝集素
85、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B.浓缩、稀释尿液
86、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C、延髓
87、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下述那项是错误的:
D、四期有K+
8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那些离子跨
膜流动的综合结果:D、Cа2+内流,K+
外流 89、对三种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颜色是:C.红、绿、蓝
90、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于哪种离子
流动引起的:A.Na+
91、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C.发汗蒸发
92、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93、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C.肾素
94、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快速充盈期
95、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96、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97、正常精子与卵子相遇而受精的部位是:A.输卵管的壶腹部
98、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C.纤维蛋白原 99、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述哪项不正确?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100、听觉的感受器是:A.耳蜗螺旋器 二、填空题 1、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
2、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120~160g/L;女子的Hb含量是 110~150g/L。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相互关系 和 心输出量。
4、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气体分子的分子量、溶解度 和通气/血流比值。 5、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散热方式分别是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6、眼的折光系统由透明的角膜、 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7、RBC生成需要蛋白质、铁作为重要原料 ,其成熟过程必需叶酸和B参与。
8、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12平均约为3.5-5.0×1012
9、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10、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11、外周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肽类递质三大类。
1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和因子Ⅰ转变成纤维蛋白三个步骤。启动内源性凝血的是Ⅻ活化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钙离子因子。 13、写出下列正常成年人的生理常数:
心率 60-100次/分;呼吸频率 16-20次/分;收缩压(mmH g) 90-140 ;舒张压(mmH g) 60-90 。
14、牵张反射包括肌紧张 、腱反射两种类型,前者对于保持姿势反向 和维持站立姿势非常重要;后者在临床常可反映高位中枢调节的情况。
15、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16、只在白昼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中的感觉细胞主要是 视锥细胞;只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则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 视杆细胞。
17、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在 快速射血 期末;最低在 等容舒张 期末。
18、耳蜗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耳蜗 顶 部则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19、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棕搁酰卵磷脂,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20、内呼吸指的是_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21、球囊和椭圆囊的适宜刺激是直线 变速运动,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旋转变速运动。
22、腺垂体分泌四种促激素,它们是FSH、LH、ACTH、TSH。
23、正常人血液pH值为7.35~7.45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CO3。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2页,共2页)
《生理学》1、2次作业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今日推荐 67份文档 九...8页 1下载券 12级护本班《临床生理学... 8页 免费 临护本10生理学复习、...《生理学》复习重点之填空... 3页 免费 临护本10生理学复习、作业... 2页....。 ? 产生的条件: (1)细胞内外存在着 Na+的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12级护本班《临床生理学》作业1-3(包含参考答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临护本10生理学复习、作... 2页 免费 生理学作业及答案 9页 免费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一、填空题 1....平均动脉压 10.肺泡通气量 11.牵涉痛 12.运动单位 13.射血分数 14.兴奋性...导基作业1 1页 免费 临护本10生理学复习、作... 2页 免费喜欢...1. 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1 分] A.信息的传递者 B.信息 C...男性患者,49 岁,主因“眼睑水肿 10 年,恶心、纳差半年,加重一周”入院。 10...从生理学角度解释该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1). 该病人患“慢性肾衰竭”,查...生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 :指内 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10.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 1)糖、脂肪...解剖生理学基础作业题1+答案_中职中专_职业教育_教育专区。相关资料 ...胃排空 10.膀胱三角 11.血压 12.激素 13.月经周期 14.基础代谢率 15....《生理学Z》第1次作业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A 型题: 请从备选...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 [1 分] A B C D E 10. 细肌丝中聚合成双股螺旋...11 护本外科护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健康 2:少尿/无尿 3:休克 4:挤压综合征 5:肿瘤 6:Charcot 三联症 7:Reynolds 五联症 8:脑震荡 9:反常呼吸 10 ...
更多文档: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的图书馆
恒温动物有哺乳类和鸟类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内脏运动神经,但二者的起源和分布均有不同。
  1.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3节段灰质侧角;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骶2—4节段。
  2.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节位于椎旁和椎前;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和器官壁内。因此,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而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3.一个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而一个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轴突则与较少节后神经无形成突触,故交感神经作用范围广泛,而副交感神经作用范围则较局限。
  4.交感神经在周围的分布范围较广,除至胸、腹腔脏器外,遍及头、颈部各器官,全身血管、皮肤的汗腺和立毛肌等。副交感神经在周围的分布则不如交感神经广泛,一般认为大部分的血管、汗腺、立毛肌、肾上腺髓质均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5.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二者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统一,在大脑皮质的统一支配下共同协调各器官的活动。
人体的体温
& &人体各部分的温度有所不同,体表温度低于深部。体表不同部位的温度又有一定差异,而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波动。深部温度比较稳定,生理学上的体温通常都指后者而言。
&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异
& &人体深部血液的温度可以代表体温的正常值,但深部血液温度不易测试,实际工作中常用腋窝、口腔或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直肠的温度正常值在摄氏36.9~37.9度之间,平均为37.5度,比较接近于深部的血温,由于测试不便,通常只用于婴幼儿。临床上常用的是口腔和腋窝的温度。口腔(舌下)温度比直肠低0.3度左右,平均为37.2度。腋窝温度又比口腔低0.5度左右,平均为36.8度。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及精神因素而有所变动。 & &
& &1.昼夜变化 &正常人体温在一昼夜间
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这种体温的周期性变动可能与人白昼活动较多,夜间静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颠倒。
& &2.性别 &女性体温一般高于男性。我国女性基础状态下的体温(基础体温)平均为36.7度,男性为36.4度。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而有规律地波动。经期及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升到较高水平,到下一次经期开始再次下降。这种周期性变动,目前认为与女性激素的分泌周期有关。
& &3.年龄 &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体温又有下降趋势,这和基础代谢率的年龄差异是一致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出生数月后才能渐趋稳定。因此对他们应特别注意护理。
& &4.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 &肌肉活动时,代谢增强,体温升高;剧烈运动可使体温升高1~2度,运动停止后逐渐恢复。因此测试体温前应让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当人的情绪紧张时体温也会有所升高。
& &保持一定体温是人和高等动物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体内各种化学过程都有酶的参与,体温升高或降低会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导致机体功能活动的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体温维持正常的重要意义。体温之所以能维持正常范围之内是体内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 (-)产热过程
&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是不断产热的。由于各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所产生热量的多少也不一样。机体处于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为内脏,其中肝脏代谢最为旺盛,产热最多;运动或劳动时,肌肉的代谢率显著提高,成为主要产热器官(表7-3)。由于产热多少决定于代谢水平的高低,故凡能提高代谢率的因素都能使体内产热量增加,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均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产热量。前一节中所讲过的那些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也都对产热有相应影响。
& (二)散热过程
机体主要散热部位为皮肤。体内器官代谢所产生的热,由不断循环着的血液带到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方式向外环境散发。此外,还有小部分热量通过肺、肾、消化道等途径,随呼吸、尿及粪便散发到体外。在温和气候、轻体力劳动的条件下,一个人产热量每日约3,000千卡。
&皮肤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 &1.辐射散热 &这是机体以红外线辐射形式将其热量传给四周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皮肤温度高于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有效辐射面积越大,通过辐射所散发的热也越多。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不仅不能通过辐射散热,而且会接受来自环境的辐射热。
& &2.传导与对流散热 &机体的热量直接传导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称为传导散热。这种方式散热的速度,除决定于人体和所接触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外,还决定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人体日常所接触的衣、被、木质家具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人体通过传导散热的量较少。水的导热性良好,临床上常用冰袋或冰帽给高烧病人降温,就是这个道理。
& &对流是传导散热的辅助方式,人体周围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空气,由于接受人体的传导散热,其温度逐渐接近于皮肤的温度,通过空气的对流,可使这部分空气移动而将热量带走。因此,加强空气的对流能够提高传导散热效率。
& &3.蒸发散热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热。37度时1克水蒸发的汽化热为0.58千卡。蒸发散热就是指通过皮肤或粘膜表面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人体蒸发散热有两种形式:不感蒸发和发汗。
& (l)不感蒸发:体内水分可直接透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进行蒸发,由于不为人所知,称为不感蒸发,亦称不显性发汗。它和汗腺的活动无关。不感蒸发是持续不断蒸发的,一人一日蒸发约1,000毫升。其中通过皮肤蒸发的约600~800毫升,通过呼吸道蒸发的约200~400毫升。当环境温度升高,人体活动增强时,不感蒸发也随之增加;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不感蒸发则减少。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所丢失的体液量。
& (2)发汗:这是指汗腺分泌汗液。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将主要依靠汗液的蒸发散热。在安静情况下,环境温度升高到30度左右时,人即开始发汗,此外,当人体剧烈活动,产热大量增加,通过其他方式不能满足时,也要通过发汗来散热。因此,发汗是人体重要的体温调节反应之一。
& (三)汗腺分泌的调节
& &l.汗液 &汗液的成分99%以上是水,固体成分不到1%,其中主要是NaCL,还有少量代谢产物如尿素、乳酸等。汗液是低渗的,其NaCL浓度约0.3%。出汗过多,机体不仅丢失大量水分,而且丢失相当数量的NaCL,因而对大量出汗的人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适量的食盐,否则将会导致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紊乱。
& &2.汗腺分泌的调节 &汗腺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分布到汗腺的交感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当人体受到温热性刺激时,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纤维使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称为温热性发汗,对体温调节有重要意义,此外,当情绪紧张时,常出现手掌、足跟、前额等局部汗腺分泌,称为精神性发汗,与体温调节无关。劳动或运动时,这两类发汗往往混合出现。
&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从大脑皮层到脊髓都存在有发汗中枢。但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发汗中枢在下丘脑。
& &皮肤血流量对散热的影响,如前文所述,在辐射、传导散热过程中,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环境温度随气候而变化,皮肤的温度则由皮肤血流量所控制。皮肤血管扩张时,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升高,从而使散热量增加;反之,皮肤血管收缩,则散热量减少。
& && 皮肤血管受交感神经分配。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度增高。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剧减。这时体表成为隔热装置,起到防止体热散失的作用。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皮肤小动脉扩张,微循环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血流量大增,不仅使皮肤散热能力增大,而且为汗腺分泌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湿度适中的环境里,人体主要就是靠对皮肤血管口径的控制来调整散热量,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动态平衡的。
& &三、体温调节
& &体温调节的意义在于调节机体的产热活动和散热活动,使两者保持平衡,达到体温正常和相对稳定。从图7~4中可看到产热活动与散热活动均涉及到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这些生理过程在体温调节中之所以能协同作用,是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广泛分布于体表及深部的温度感受器把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信息传送到中枢,经体温调节中枢反射性地引起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各种生理过程的变化,使体热“收支”维持平衡,这就是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
& &1。温度感受器 &皮肤及某些粘膜存在有专门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按其功能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腹腔内脏也有温度感受装置;它们时刻把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神经冲动向中枢发放。近年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有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神经元,称之为中枢温度感受器,而把上述皮肤,内脏等处的温度感受装置称之为外周温度感受器。
& &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子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它们感受深部血液温度的变化。其中一部分在血温上升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大,称为热敏神经元;另一部分在血温下降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大,称为冷敏神经元。实验证明:热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前部和视前区(称为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冷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中,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也有少量冷敏神经元。温度敏感神经元与体温调节中枢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
& &2.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恒温动物实验证明:在下丘脑上部切除脑,动物体温仍能保持基本稳定;如在下丘脑下部切断脑干,动物体温将随环境温度而波动。因此,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电刺激下丘脑的前部主要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等散热活动;刺激下丘脑的后部主要引起肌肉紧张性增强、寒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产热活动。据此认为,下丘脑前部有散热中枢,下丘脑后部有产热中枢。两者之间存在交互抑制的关系,共同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 &近来实验研究发现,产热中枢与散热中枢都受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控制。当热敏神经元兴奋时,可使散热中枢活动增强,产热中枢活动减弱;当冷敏神经元兴奋时,可使产热中枢活动增强,散热中枢活动减弱。因此,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对下丘脑实现体温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 &3.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有关的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使体温维持稳定。为什么正常的体温稳定在 37 度左右的水平?近来有人提出调定点学说来解释这一现象。调定点学说认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与恒温调节器功能相类似的调定点,调定点的高低决定着体温的水平;同时认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热敏神经元对温热的感受有一定的阈值,正常一般为37℃。这个阈值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当中枢温度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发放的冲动增多,导致散热中枢兴奋,产热中枢抑制,使体温不致升高;当中枢温度降到37℃以下时,则出现相反的效应,使体温不致降低。
& &根据调定点学说,机体发热是由于致热原使热敏神经元阈值升高,也就是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所致。如调定点由37℃上移到38℃,则体温超过37℃仍会出现产热活动增强与散热活动减弱,直到体温升高到38℃以上时才会出现相反的变化,从而使体温定于 38℃左右的水平。某些退热药(如阿斯匹林)的作用就在于阻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
& &4.行为性体温调节 &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通过改变产热和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体温维持于正常水平,是体温调节的基础,通常称为生理性体温调节。另一方面,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还能采取不同的姿势与行为以利于正常体温的维持,这也属于体温调节概念的范畴,称之为行为性体温调节。人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增减衣服,寒冷时有意地踏步或跑动,炎热时到树荫下避日等,都属于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也是通过对产热和散热的影响而发挥作用的;因此,它与生理性体温调节不可截然分开,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对人类来讲,行为性体温调节是大脑皮层参予下的有意识的活动。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体温调定点机制/体温调定点机制
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位于下丘。
相关内容介绍/体温调定点机制
恒温下丘脑中存在调定点机制,即体温调节类似的调节机制。恒温动物有一确定的调定点的(如37摄氏度),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送回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来自外周和体核的温度的信息,将这些与调,相应地调节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恒定。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50:1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量体温的部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