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系统显示肾脏超声视频实质厚约1.6cm正常吗?

超声影像学(专业理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超声影像学(专业理论)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新华大夫本人发表
肾实质薄做造瘘有没有困难?可经该造瘘取出结石吗?
状态:就诊前
能把片子上传看看?
状态:就诊前
片子不知拍的好不好。
另外彩色超声影像报告:
双肾切面形态正常,左右肾分别为9.9X4.8cm,12.7X6.5cm,左肾实质厚度为1.6cm,右肾实质最厚处为0.9cm,右侧集合系统光点群分离,前后径5.0cm,左侧集合系统光点群不分离,内未见异常回声。右侧输尿管上段内径0.9cm,显示段内未见光团回声,左侧输尿管不扩张。
CDFI:右肾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左肾内动静脉血流丰富,呈“指状”分布。
超声提示:右肾重度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
状态:就诊前
您是说造瘘不难,还是造瘘连同从造瘘部位取结石都不难?
因为我想造瘘总是暂时的,最终是要将造成积水的根本原因解除,对吧?
从泌外角度来讲,只可能是结石引起的,或是输尿管狭窄引起的,对吧?
状态:就诊前
另外我还想问一下,宫颈癌手术会不会引起肾积水?因为患者曾做过宫颈癌手术。
状态:就诊前
我想把她的资料都传给您看一下,看她可能是什么引起的肾积水。有没有可能彻底消除积水,恢复正常。谢谢您!
因为有医生说,既然积水造成了肾损害,破坏了的东西就难以恢复,建议只观察,不必治疗了。另有医生说继续插管或造瘘,寻找积水原因,不能放弃治疗。
多次B超报告有时显示有结石,有时又显示没有结石。输尿管因结石梗阻做过离断再植。
下面是我整理出来的她的看病和检查的资料:
同济日检查如下:
SPECT检查报告单:
日,用药99mTc—DTPA进行双肾检查。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行双肾POST位动态显像,Matrix:128x128.。
双肾血流灌注相(2s/FX30):腹主动脉显影2s后,双肾显影极淡,形态轮廓不清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
双肾肾实质相(1min/FX20):双肾实质摄取于3min时达高峰,此时双肾显影淡,形态轮廓欠清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20min末,双肾实质影较前变淡不显著,左肾内可见明显放射性滞留。
双肾时间—放射性曲线与上述影像所示相符。
GFR:LR=1.51
RR=0.92
结论:肾动态显影:双肾积水,血流灌注及摄取功能严重受损。
(说明:有医生说这个结果不准,与其它结果相比而言,肾功能不可能损害到这样程度(患者除了尿频,尿不尽,要很用力才能尿尽外,没有别的不适,看起来很健康)。有医生说,可能是造影剂漏了。患者说是自己一向血管细,血流慢。)
彩色超声影像报告:
双肾切面形态正常,左右肾分别为9.9X4.8cm,12.7X6.5cm,左肾实质厚度为1.6cm,右肾实质最厚处为0.9cm,右侧集合系统光点群分离,前后径5.0cm,左侧集合系统光点群不分离,内未见异常回声。右侧输尿管上段内径0.9cm,显示段内未见光团回声,左侧输尿管不扩张。
CDFI:右肾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左肾内动静脉血流丰富,呈“指状”分布。
超声提示:右肾重度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
赤壁7月27日到8月15日超声检查(3次是同一个人做的):
7月27日超声所见:
右侧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实质明显变薄,实质厚度约0.9cm,集合系统见前后径约37mm的分离,肾内见多个强回声斑,后伴声尾征。其中一个大小约3*3mm。
右侧输尿管全程扩张,上段内径约14mm,中断内径约11mm,内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
左侧肾脏体积稍增大,形态尚正常,实质厚度约1.2cm,集合系统见前后径约26mm的分离,肾盂肾盏内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
左侧输尿管上段内径扩张,内径约12mm,能显示长度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膀胱中度充盈,壁尚光滑,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超声提示:右侧输尿管扩张并右肾重度积水。
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左肾中度积水。
右肾多发结石。
8月6日超声所见
右肾切面形态形态失常,体积增大,实质回声变薄,集合系统分离,最大前后径为56mm,肾内见多个强回声斑团,后伴声尾。其中一个大小约10*7mm。
右侧输尿管上中段扩张,上段内径约10mm,显示长度内未见异常回声。
左侧切面形态正常,大小约93*46mm,实质回声欠均匀,其集合系统未见分离,肾盂肾盏内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
左侧输尿管无扩张。
膀胱充盈可,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超声提示:右肾重度积水。
右肾多发结石。
右侧输尿管上中段扩张。
8月15日超声所见:
左肾大学形态尚正常,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无分离,肾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右肾切面形态失常,实质变薄,回声欠均,集合系统分离最大前后径约49mm,肾内可见2个强回声斑,其中一个大小约4*4mm。
左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末端近膀胱入口处可见一大小约4*5mm的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右侧输尿管全程扩张,上中下段内径分别约为11mm,11mm,7mm,显示长度内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
膀胱充盈可,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超声提示:右肾积水重度
右肾结石
右侧输尿管全程扩张
左侧输尿管末端结石
赤壁日检查如下:
肾功能(血):
BUN尿素氮6.8(参考值2.9-8.2)
CREA肌酐134(参考值45-104)
UA尿酸349(参考值155-428)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22.6(参考值20-30)
尿检:
尿胆原3.2umol
PH 8.0
白细胞3+
500cells/ul
其它指标都是(—)
手指血:
中性粒细胞比率45.0(参考值50-70)
淋巴细胞比率47.1(参考值20-40)
血红蛋白99(参考值110-160)
红细胞压积31.1(参考值37-49)
血小板374(参考值100-300)
平均血小板体积5.0(参考值7.6-13.2)
其它指标基本在(参考值)正常范围内。
同济3月2日检查:
超声
右肾切面形态失常,大小12.8X6.6cm, 右肾实质厚度0.7cm,右肾集合系统光点群分离,无回声区前后径为6.5cm,内未见异常回声。右侧输尿管上段内径为1.6cm,显示段内未见光团回声。
左肾切面形态尚正常,大小为11.2X6.6cm,左肾实质厚度为2.0cm,左肾集合系统光点群分离,无回声区前后径为2.8,内可见双J管回声。左侧输尿管上段内径为1.3cm,内可见双J管回声。
膀胱充盈尚可,内可见双J管回声。
CDFI:左肾内动静脉血流丰富,呈“指状”分布。右肾内动静脉血流减少。
右肾重度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
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扩张。
尿干化学分析:
红细胞(隐血)(+)参考值(—)
白细胞(粒)(3+)参考值(—)
其它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
尿沉渣分析:
白细胞计数:339.70 (参考值0—25/ul)
细菌计数201(0-150/ul)
其它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
赤壁3月13日血清:
尿素氮8.5(参考值1.7—7.9mmol/L)
肌酐91(参考值40—80 umol /L)
二氧化碳24.2(参考值20—29)
赤壁静脉尿路造影:
KUB平片:左侧泌尿系区可见导管影,双侧泌尿系行程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IVP:经肘静脉注入60%泛影蒲胺40ml,拍片示:双肾显影稍延迟,双肾盂、肾盏扩张,肾盏杯口变钝。右侧输尿管未显影。左侧输尿管隐约显影。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充盈满意,壁光整。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双侧肾积水。左侧泌尿系区“J”管引流术后改变。
赤壁检查结果:
尿:
尿潜血 2+
cell/ul(参考值—)
白细胞 3+
cell/ul(参考值—)
红细胞97
个/ul (参考值0—6)
白细胞81
个/ul (参考值0—14)
上皮细胞119个/ul (参考值0—12)
正常红细胞33.0%
异常红细胞67.0%
别的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
血清:
总蛋白(TP) 104.1 g/L (参考值60—80)
蛋白(GLO) 63.6 g/L (参考值15—30)
(A /G )
(参考值1.5—2.5)
尿素氮
(参考值1.7—8.3)
尿酸
425.4 umol /L(参考值142—339)
肌酐
88.2 umol /L(参考值44—120)
别的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
血:
白细胞 10(参考值4—10)
中性粒细胞比率74.5(参考值50—70)
淋巴细胞比率17.9(参考值20—40)
中性粒细胞7.5 (参考值1.7—7)
平均血小板体积6.8(参考值7.6—13.2)
血小板平均宽度19.7(参考值14.8—17.2)
别的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
同济日宫颈癌手术时,因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故切断输尿管再植,并植入双J管
术前检查
血的各项指标均正常
尿
尿干化学分析:
红细胞(隐血)1+
白细胞(粒)
1+
尿沉渣分析:
白胞计数 60.20(参考值0—25/ul)
其它各项指标正常
术后系列检查
10月27日
血常规
基本正常
11月5日
血:
D—D二聚体定量 1828 (参考值小于500ng/ml)
11月9日
尿
尿干化学分析:
红细胞(隐血)2+
白细胞(粒)
阴性
尿沉渣分析:
红细胞计数 171.22 (参考值0—25/ul)
其它指标正常
11月13日
尿
尿干化学分析:
红细胞(隐血)1+
白细胞(粒)
1+
亚硝酸盐
阳性
尿沉渣分析:
白细胞计数
52 (参考值0—25/ul)
细菌计数
10433 (参考值0—150/ul)
其它指标正常
11月15日检查
血:
D—D二聚体定量 1517 (参考值小于500ng/ml)
血:
中性粒细胞% 83.9(参考值51—75%l)
淋巴细胞% 8(参考值20—40%)
红细胞计数 2.77(参考值3.50—5.00)
血红蛋白 84.6(参考值110—150)
红细胞压积26(参考值37—48%)
血小板计数362(参考值100—300)
11月18日检查
尿:
尿干化学分析:
红细胞3+ (参考值阴性)
白细胞(粒)+—(参考值阴性)
尿沉渣分析:
红细胞计数 105.8(参考值0—25/ul)
白细胞计数25.5(参考值0—25/ul)
其它指标正常
血:
D—D二聚体定量 1936 (参考值小于500ng/ml)
血:
单核细胞%
9.9(参考值3.0—8.0%)
嗜酸细胞% 5.3 (参考值0.5—5.0%)
红细胞计数 2.51(参考值3.50—5.00)
血红蛋白 75.9(参考值110—150)
红细胞压积23(参考值37—48%)
12月13日入院准备做放疗时检查结果:
血常规WBC 8.9x109/L, N 6.72X109/L, Hb 104g/L, PLT 400x109/L
血生化ALT 13U/L, AKP 97U/L,BUN (尿素)4.58mmol/l(参考值2.6-6.7), Scr (肌酐)145umol/L(参考值45-84),UA(尿酸)447umol/l(参考值143-339),Ccr 35ml/min。
尿常规:隐血RBC(2+),白细胞WBC(3+),尿蛋白(1+),红细胞计数63.5/ul(参考值0-25/ul) 白细胞计数9512.8(参考值0-25/ul ), 细菌计数1230/ul(参考值0-150/ul)
腹部B超:双肾切面形态正常,左右肾大小分别为11.1x5.7cm,14.5x6.0cm。双肾积水(左侧2cm,右侧4.7cm),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左侧0.7cm,右侧1.0cm)
盆腔增强CT提示:左右两侧淋巴囊肿,右侧肾盂肾盏扩张、积水。左侧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扩张、积水,左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膀胱充盈可,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目前不宜行放疗。考虑处理淋巴囊肿
出院诊断:1.宫颈鳞癌IIIB期。
2.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双肾积水,右侧双J管置入术后。
医嘱:1.妇科肿瘤诊治;2、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3、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泌尿系B超,观察肾功能和肾积水变化;4、不适随诊。
问:
1.右输尿管去年底曾因结石梗阻做过再植,并放支架和双J管,置管期间右肾积水未减少。为什么?
2、多次B超和CT检查显示,有时左肾积水2.0cm以上,有时又显示不积水。为什么?(将近一年至少检查10次都是这样反复显示积水或不积水),有时显示有结石,有时又没有。
3,如何治疗或控制病情?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肾结石积水多发性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治疗 恢复
病情描述:双肾结石,伴有积水,加先天性肾囊肿。。。
疾病名称:右肾多发性结石并积水&&
2003年出现发病症状,右腰背疼痛难忍。
考虑到年龄不大,一直采取保守治疗,以服药控制,但是效果不大,情况越来越严重。
请问一定需要手术吗?需要什么样的手术?手术对她的身体会造成什么后...
疾病名称:胆囊多发性实质占位结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孩子大半年前偶有腹痛现象以往打针吃药便好了,后来发展为腹痛并伴有呕吐现象(已发作一次), 经查胆囊结石, 近日腹痛又发作了,两次发作时间只间...
疾病名称:左肾重度积水,未见结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37岁,以前身体状况良好。此次病情:左肾重度积水,未见结石,B超检查为左肾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为巨大不规则多房暗区,大小173X120MM,...
疾病名称:肾结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检查名称:肾脏增强
影像表现: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见1.2cm大小钙化结石,左肾重度积水增大,左肾实质变薄,约2-9mm,但过滤和分泌功能无明显...
疾病名称:右肾多发结石尿管上端结石,肾中度积水&&
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病情右肾多发结石尿管上端结石,肾中度积水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09年3月做过一次尿管镜手术,没成功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去您那里看,不知您下星期一可以...
疾病名称:肾结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检查名称:肾脏增强
影像表现: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见1.2cm大小钙化结石,左肾重度积水增大,左肾实质变薄,约2-9mm,但过滤和分泌功能无明显...
疾病名称:肾结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检查名称:肾脏增强
影像表现: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见1.2cm大小钙化结石,左肾重度积水增大,左肾实质变薄,约2-9mm,但过滤和分泌功能无明显...
疾病名称:胆囊结石,左肾重度积水&&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胆囊结石要取出来不?不动手术的话用什么方法最好?还有肾积水怎么处理好?
疾病名称:左肾重度积水,检查未见结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37岁,以前身体状况良好。此次病情:3月21日左腹部疼痛,B超检查为左肾重度积水,未见结石,B超检查为左肾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为巨大不规...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新华大夫的信息
对难治性勃起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复杂性尿道狭窄、难治性尿失禁、前列腺炎、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男...
张新华,武汉大学三级教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学专业博士,意大利...
泌尿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大人民医院
郑大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肿瘤医院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
肾结石热点问题推荐超声及CT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4岁,主诉“超声体检发现右肾上极占位8天”。   患者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或酸胀感。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已绝经。入院后体检及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后泌尿系统超声提示:右肾上极巨大混杂回声囊性占位病灶,直径约7.0 cm,囊腔内分隔样回声,囊壁呈不均匀增厚,CDFI显示局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病灶包膜完整,考虑右肾恶性多房囊性占位病灶,囊性肾癌?泌尿系增强CT扫描示:右肾上极类圆形囊状液体密度灶,直径约6.9 cm,囊内可见不规则线样分隔影,囊壁可见小结节样高密度隆起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平扫CT值约35 HU,增强扫描肾图期CT值约89 HU),综上考虑右肾上极多房囊性占位病灶,Bosniak Ⅳ级,多房囊性肾癌可能大(见图1)。患者于我院接受腹膜后镜右肾上极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约150 ml。术后病理示:(右肾上极)多房囊性肾癌,乳头状型Ⅰ型,伴部分透明细胞,乳头型所占比例大于50%,Fuhrman分级为G2,术后病理分期为T1B。   讨论分析   肾脏囊性病变(亦可称为囊性肾病),是指一组在肾脏内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内含液体囊性病灶的疾病。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高分辨率B型超声、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应用临床后,肾脏囊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多。目前,肾脏囊性病变已经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肾脏疾患,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单纯性肾囊肿,其次为多囊肾,再次为较少见的囊性病变(包括多房囊性肾瘤/癌)(具体见表1)。      图1 右肾上极囊性占位病灶,多房囊性肾癌可能大   (A~D分别为CT平扫、增强扫描皮质期、皮髓质期及冠状位MIP重建影像,清晰显示右肾上极囊性占位病灶,箭标示囊内分隔影,箭头示囊壁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结节伴明显强化。)   肾脏囊性病变的Bosniak分级   1986年,Morton A. Bosniak博士为了更准确评估并诊断肾脏囊性病变提出了著名的Bosniak 肾囊肿分级标准。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应用及更新,该标准逐渐完善,标准依据影像学特征将肾脏囊性占位病变分为四型。   Ⅰ型即单纯性肾囊肿,病灶囊壁边缘清晰,呈圆形,密度均匀且CT值<20 HU,囊壁薄且无强化,囊内无分隔、无钙化。   Ⅱ型即轻度复杂肾囊肿,表现为囊壁边缘轻度不规则,可伴钙化,可有厚度<1 mm细小分隔,分隔光滑且无增厚及强化,或高密度囊肿密度均匀无强化且直径<3 cm,其中还包括ⅡF型即不能归为Ⅱ型或Ⅲ型、分隔或囊壁略增厚、直径>3 cm的高密度囊肿,依据病变异常程度需要随访1~4年,ⅡF型的提出降低了良性Ⅲ型病变手术切除的比率。   Ⅲ型即中度复杂囊肿,囊肿密度不均匀,有可测量的强化,囊内分隔厚度≥2 mm,可见壁结节及不规则钙化。   Ⅳ型即囊性肾癌或是其他伴有巨大囊肿或坏死成分的恶性病变,囊壁不规则增厚伴强化之壁结节。   一般认为Ⅲ型及Ⅳ型病灶需要手术切除,但一些回顾性研究也发现部分手术切除的Ⅲ型病灶是良性的。对于Bosniak分型存在一些争议,即该分型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各型评价标准之间区别不十分明确,最终导致影像评估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不断积累经验并随访病灶标本的病理结果能够缩小上述问题的影响。Bosniak分型方法较常应用于肾脏囊性病变的CT影像评估,对于肾脏囊性病变的灰阶超声或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则无法直接应用Bosniak分级标准。超声检查对一部分CT表现为高密度影或假性强化病灶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鉴别Ⅰ型、Ⅱ型(良性病变)与ⅡF型、Ⅲ型、Ⅳ型(可疑恶性或恶性病变)。有报道表明59%的Ⅲ型肾囊性病变是恶性的。总之, Bosniak分型对复杂性肾脏囊肿及囊性肿物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无数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超声的诊断价值   复杂性肾囊肿通常是被超声首先发现的,同时超声检查也常用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发现的肾脏囊性病变的进一步评价。确保使用最佳的解剖声窗才能得到最佳的肾脏超声影像,通常超声对右肾的成像效果较好。彩色多普勒技术能够准确分辨病灶内是否存在血流,对于判断肾脏囊性病变的良恶性颇有价值。此外组织谐波成像及经静脉注射微泡超声对比剂技术有助于提高肾脏囊性占位病变定性判断的准确性。Ascenti等的研究表明,利用对比剂增强二次谐波技术超声成像能够对肾脏囊性病变进行Bosniak分型。典型单纯肾囊肿超声成像通常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的无回声区,其后方有声能增强现象,囊肿壁呈强回声反射的弧形影像。单纯肾囊肿病灶内出血或含有蛋白成分可出现低回声区或分层回声。囊肿内分隔可以产生很强的后回波,并可能导致囊肿内音波反振假影。囊肿的钙化成分可能产生后方声影,导致囊肿其余部分无法显示。肾脏囊性病变内实性成分的典型超声表现是中等回声,无病灶后方增强效应。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有助于囊性病变内实性成分的判断。   超声成像特别适合引导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及冷冻治疗),还可用于肾脏囊性病变的术中评估。超声可以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并对其进行直接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残余肾脏组织的损伤。   CT的诊断价值   CT是肾脏囊性病变成像及评估的主要方法,特别是MSCT(多排螺旋CT)能够提供亚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结合对比剂增强扫描技术使得MSCT广泛应用于肾脏囊性病变的评估。MSCT的引入也使得肾脏囊性病变的CT成像较前更为复杂,甚至必须依据生产厂家的不同进行设置。当然必须坚持一些扫描原则,例如平扫、动脉期(延时30 s)及肾图期(延时70~80 s),必须保持管球曝光参数、显示野(FOV)和层厚一致,确保对病灶强化程度的准确评估。此外,较小影像层厚(<1 mm)及重建影像重叠(重叠约20%~50%)能够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当然也会造成更庞大的影像数据量及辐射强度。尽管MSCT可以使用影像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现VR等)评估肾脏囊性病变,这些重建技术是否能够确实提高诊断肾脏囊性病变的准确性尚无法确定。      CT影像中病灶的强化特性和形态特征,决定了对病灶的良恶性判断。CT影像中病灶的增强特性是由其组织学特性特别是血管丰富与否决定的,例如多房囊性肾癌或肾细胞癌囊变时实性成分通常表现为一过性明显强化,乳头状肾癌通常表现为轻度强化。由于肾脏囊性病变内实性结构细胞类型的不同,其强化的峰值可能较早(如动脉期)或延迟(如肾图期)。确定病灶强化与否需要参考平扫影像,囊性病灶无强化(或强化程度<10 HU)基本可以认为其无血管或血管不丰富,可以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肾脏囊性病变内增强程度>15 HU意味着存在实性病变,尽管病变有可能是恶性的(多房囊性肾癌或肾癌囊变),但还有可能是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大嗜酸细胞肾瘤或感染性病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囊性病灶CT值增加范围在10~15 HU时提示肿瘤病变的可能,这种CT值的变化还有可能是部分容积效应、ROI(兴趣区)放置位置、呼吸运动或假性强化(下文详细讨论)所致。   肾脏囊性病变中最为常见的是单纯性肾囊肿,成年人的发病率为10%,随着年龄增加,囊肿体积增大及数量增多,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27%。单纯性肾囊肿的CT影像有显著特征性,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边缘清晰锐利病灶,无壁或明显分隔,病灶为水样密度,CT值小于20 HU,病灶内出血或感染可能导致囊肿密度增高或囊壁增厚;增强CT影像中,动脉期及肾图期单纯性肾囊肿的强化程度小于10 HU。尽管事实上注射对比剂后单纯性肾囊肿不会出现强化,但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增强后囊肿测量CT值的增加(通常小于10 HU),称为肾囊肿假性强化。增强扫描时肾囊肿周围高密度肾实质或相邻高密度组织结构产生部分容积效应可以导致假性强化,此外较小的肾囊肿(直径<1 cm)、位于肾脏实质内的囊肿、使用探测器排数较多的CT扫描、较高的管球电压也较容易导致肾囊肿假性强化。   肾脏囊性病变的影像评估   钙化 相对于超声对钙化性肾脏囊性病变评估时容易受钙化所产生声影及反射影响,CT平扫对病灶内钙化成分的显示更具优势。良性钙化灶通常表现为少量边缘光滑的钙化灶,分布于囊壁或间隔,囊性病灶内出现钙乳亦被认为是良性指征。当囊性病变的钙化周围出现强化、结节或囊壁增厚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高密度囊肿 平扫CT值高于20 HU的肾脏囊性病变被称为高密度囊肿,大多数是由囊肿出血、血液分解产物、高蛋白含量或胶质类物质所致。若高密度囊肿边缘光滑锐利、病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未见病灶强化通常提示良性,超声影像通常仅能提示囊性病变。高密度囊肿的边缘不光滑,平扫或增强扫描提示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或超声影像中出现实性成分均提示恶性可能,需要外科治疗。对于直径>3 cm的均匀高密度囊肿需要定期随访。   分隔 肾脏囊性病变出血或感染后愈合、机化可产生病灶内分隔。两个相邻囊性病灶共用囊壁亦可表现为分隔,CT是评估病灶分隔上弧形钙化灶的最好方法,对于较薄分隔的显示超声优于CT。囊性病灶分隔厚度≤1 mm、分隔光滑、分隔与囊壁连接处无结节样改变或出现弧形钙化均为良性征象;若分隔增厚(>2 mm)、不规则、结节样改变或明显强化均为恶性征象,需要外科手术;囊内分隔光滑但略增厚(1~2 mm)提示病灶为良性但需要随访观察。肾脏囊性病灶内分隔较多(>3 mm)称为多房囊性病变,成人肾脏多房囊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多房囊性肾瘤及肾细胞癌囊变(多房囊性肾癌),通常多房囊性肾瘤常见于女性,多发囊性肾癌则好发于男性。   囊壁厚度 单纯性肾囊肿的囊壁特点是囊壁菲薄不伴结节,只有增强扫描时可以显示囊壁,若囊肿完全位于肾实质内则囊壁厚度无法准确测量。囊性肾癌通常表现为囊壁局部增厚或结节样改变,囊壁厚度>2 mm;但是在微小囊性病灶内检出囊壁增厚比较困难。囊壁增厚还可见于一些非肿瘤性病变,包括囊肿感染、脓肿、囊肿出血、胰源性假性囊肿、血肿机化形成假包膜。囊壁间断多发结节是囊性肾癌的另一征象,由于囊肿内液体提供了声窗,使得超声对微小囊壁结节亦可清晰显示。   单纯性肾囊肿依据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通过超声及CT扫描较容易明确诊断。对于其他任何无法满足单纯性肾囊肿诊断标准的含液肾脏占位病变均需要对其进行良恶性鉴别。在超声、CT影像中,通过仔细分析肾脏囊性病变的钙化、密度、分隔,绝大多数良性病灶都应该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还有一部分病灶需要密切随访。多房性肾脏占位、显著强化、囊壁或分隔出现结节或分隔的肾脏囊性病变需要手术切除,进行细致组织学分析并作出最终诊断。   (编辑:邱静静)
系统分类:&>>&论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价值-中大网校论文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脏超声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