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过程所杜昱光 过程所这个人人品怎样?有谁了解?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壳寡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
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然产物与糖工程课题组(1805组)组成&&&&&&&&&&&&&&&&&&&&&&&&
并与国内研究单位建立科研合作。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金城教授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顾建新教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孔繁祚及杜宇国研究员.&&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德发教授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石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王克夷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鸿生教授
这是一支由年轻的研究员、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生组成,
专业涉及生物化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学、医学、植物化学及植物保护等学科。本课题组承担着国家“863”、
“九五”、“十五”、
“十一五”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项目十多项。完成国家“九五”、科学院“九五”、农业部“948”&
国家“863”等科研项目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农业部新农药证书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4个。
获得卫生部及SDA颁发的保健食品证书3个。完成科技论文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COLOR="#0多篇,申请专利50多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等15项。
获奖&&&&&&&&&&&&&&&&&&&&&&&&&&&&&&&&&&&&&&&&&&&&&&&&&&&&&&&&&&&&&&&&&&&&&&&&&&
<font COLOR="#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课题“活性寡聚糖生物农药制备及生产技术”2000年获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font COLOR="#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课题“活性寡聚糖生物农药制备
及生产技术”2001年获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font COLOR="#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课题“甲壳素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氨基葡萄糖的生产工艺研究”&
&2002获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07);
<font COLOR="#
杜昱光同志荣获2000年大北农科技成果奖
<font COLOR="#
“绿色农药——寡聚糖生物农药的制备及应用”2001年获
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font COLOR="#
保健食品“奥利奇善胶囊”2001年获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font COLOR="#
专利“一种植物诱抗剂”获2001年香港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
8.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甲壳素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氨基葡萄糖的生产工艺”获年度大连市发明创新奖。
<font COLOR="#.杜昱光获年度大连市优秀发明奖。
<font COLOR="#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甲壳素生物降解制备低聚
氨基葡萄糖的生产工艺”获2003年大连市百项创新成果奖。
<font COLOR="#国家农业部“948”项目“系列寡糖生物农药的应用”2005年获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font COLOR="#国家农业部“948”项目“系列寡糖生物农药的应用”2006年获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 200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氨基寡糖素水剂(好普)”农药登记证(LS2001432)。
2 200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8%葡聚寡糖素水剂(凯得)”农药登记证(LS2001533)。
3 200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奥利奇善胶囊”证书(卫食健字(2001)第0039号)。
4 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久康奇善胶囊”证书(国食健字号)。
2006年5月“寡糖素cos”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新饲证字(2006)01号)。
1999年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活性寡聚糖生防农药制备及生产技术”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中科院成字[1999]第042号)。
2000年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甲壳素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氨基葡萄糖的生产工艺”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中科院成字[2000]第029号)。
2002年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系列寡聚糖生物农药及研究技术”科技成果通过验收及鉴定(中科院成字[2002]第010号)。
专利(年)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FACE="Verdana" COLOR="#&&
申请人:韩宝祥,“一种血清分离胶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专利授权日:990925
2&& 申请人:杜昱光白雪芳“一种灵芝孢子粉的破壁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60799号
3&& 申请人:杜昱光 赵国良 林柄承 白雪芳
卜宗式马小军,“一种竹荪多糖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960510&&&&&&&&&&&&&&&&&&&&&&&&
4&& 申请人:杜昱光 卜宗式 白雪芳 王靖楣
韩宝祥马小军,“一种利用竹荪深层发酵技术生产竹荪营养菌丝体的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62079号
5&&& 申请人: 于海
韩秀文杜昱光 “一种乳寡果糖制备和纯化的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19378号
6&& 申请人:白雪芳 杜昱光 王靖楣
王毓福朱亮,,“栀子细胞组织培养生产天然生根剂的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22801号
7&& 申请人:白雪芳 杜昱光 王靖楣
王毓福朱亮,“一种由三尖杉细胞组织培养生产寡聚糖诱抗剂的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38371号
8&& 申请人:白雪芳 杜昱光 王靖楣
王毓福朱亮,“一种植物生态调节剂”
申请号:,&&&&&&&&&&&&&&&&&&&
专利证书号:第132706号
9&& 申请人:杜昱光 白雪芳 余露 张铭俊 刘晓 林晓蓉
李曙光曲天明 “一种植物诱抗剂”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24618号
10& 申请人:杜昱光 张铭俊 王毓福 曲天明
张虎白雪芳,‘一种酶法降解壳聚糖与膜分离偶合生产壳寡糖的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28182号
11& 申请人:白雪芳 杜昱光 刘晓
林晓蓉王毓福“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制剂”
申请号:.x&&&&&&&&&&&&&&&&&&&&
发明专利证书号:1320381
12& 申请人:杜昱光 白雪芳 曲天明 赵小明
李曙光陆海峰,“一种果胶寡聚糖其制备工艺及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
申请号:&&&&&&&&&&&&&&&&&&&&&
13& 申请人:杜昱光 白雪芳 曲天明 李曙光 ,“酶法制备不同聚合度低聚糖的调控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70076号
14& 申请人:杜昱光 白雪芳 曲天明
李曙光赵小明,“利用蜗牛酶降解天然产物及多糖的方法”
申请号:&&&&&&&&&&&&&&&&&&&&&
&&&&&&&&&&&&&&&&&&&&&&&
15& 申请人:杜昱光 白雪芳 李曙光 曲天明
赵小明陆海峰,“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37434号
16& 申请人:杜昱光 李曙光 白雪芳
曲天明陆海峰,“一种保健食品“派其安胶囊”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296545号
17& 申请人:杜昱光 陆海峰 李曙光
白雪芳曲天明,“一种促进肠动力作用的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18& 杜昱光 白雪芳 曲天明 李曙光 顾开春
陆海峰赵小明,“一种抗癌壳寡糖新药的研制方法”
申请号:&&&&&&&&&&&&&&&&&&&&
19& 杜昱光 马郁芳 陆海峰 赵小明 白雪芳
李曙光,“一种以结核杆菌细胞壁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方法
申请号:&&&&&&&&&&&&&&&&&&&&
20& 梁爱叶 罗勇 王克夷 杜昱光,一种肝素靶酶的筛选方法及专用多功能微流控芯片
申请号:&&&&&&&&&&&&&&&&&&&&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号
卜宗式、周鸿滨、潘佩平、郝家琪、杜昱光、白雪芳、马小军,一种固氮菌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X&&&&&&&&&&&&&&&&&&&&&&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29784号
22& 杜昱光 马郁芳 陆海峰 李曙光 赵小明
白雪芳,“一种高通量抗结核杆菌药物的筛选方法
申请号:&&&&&&&&&&&&&&&&&&&&&
23& 冯斌 杜昱光 白雪芳,“一种烟草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
申请号:&&&&&&&&&&&&&&&&&&&&
24& 杜昱光 王焕娣 谭成玉 陆海峰
白雪芳,“木犀草素及其衍生物在抑制肠蠕动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0&&&&&&&&&&&&&&&&
25& 胡建恩 杜昱光 白雪芳
李曙光谭成玉,“一种血管紧缩素II转换酶活性抑制剂及其应用“
申请号:.2&&&&&&&&&&&&&&&&
26& 胡建恩 杜昱光
白雪芳谭成玉,一种防止雅龙果氧化和褐变的方法&
申请号:.7&&&&&&&&&&&&&&&
27& 胡建恩 杜昱光
白雪芳谭成玉,一种防止雅龙果在加工和保藏过程中氧化、褐变的方法&
申请号:.1&&&&&&&&&&&&&&
28& 胡建恩 杜昱光 白雪芳 李曙光 谭成玉,一种防止雅龙果在加工过程中氧化褐变的方法
申请号:.6&&&&&&&&&&&&&&&
29& 谭成玉;胡建恩;杜昱光;王焕弟;白雪芳,一种具有降低血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及其应用
申请号:.6&&&&&&&&&&&&&&&
30& 杜昱光 孟令玗 白雪芳 曲天明
李曙光赵小明,一种调节血脂和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
申请号:.0&&&&&&&&&&&&&&&&&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52221号
31& 李伟 赵小明 李曙光 白雪芳 曲天明 杜昱光,一种来自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保健食品
申请号:.5&&&&&&&&&&&&&&&&
32& 谭成玉 胡建恩 赵静玫 王焕弟 杜昱光 白雪芳,一种雅龙果叶子提取物的应用
申请号:.6&&&&&&&&&&&&&&&&
33& 杜昱光 李曙光 赵静玫 原晓华 曲天明
白雪芳王文霞,一种用固定化酶生产壳寡糖的方法
申请号:.1&&&&&&&&&&&&&&&&&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29894号
34& 李伟 郑永唐 王建华 赵小明 张付云 李曙光
白雪芳杜昱光,一种具有抗HIV活性的蛋白和糖结合蛋白
申请号:.9&&&&&&&&&&&&&&&&
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33472号
35& 杜昱光 刘晗 黄成栋 白雪芳,一种黄原胶降解菌及其发酵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8&&&&&&&&&&&&&&&&
36& 李伟 熊川男 田仁荣 郑永唐 张付云
白雪芳杜昱光,具有抗人类获得性免疫系统综合症病毒活性的糖结合蛋白
申请号:.x&&&&&&&&&&&&&&&&
37& 胡建恩 杜昱光 谭成玉 赵静玫,一种以菊芋为原料的加工生产高质量菊粉方法
申请号:.6&&&&&&&&&&&&&&&&
38& 杜昱光 胡建恩 曹海龙 赵静玫李曙光,柱式离子交换法水解菊芋制备低聚果糖的新工艺
申请号:.9&&&&&&&&&&&&&&&&
39& 杜昱光 李曙光 胡建恩 刘晗 曹海龙 谭成玉,一种CMP法造纸制浆的方法
申请号:.6&&&&&&&&&&&&&&&&
40& 杜昱光 李曙光 胡建恩 刘晗 曹海龙 谭成玉,一种亚铵法造纸制浆的方法
申请号:.1&&&&&&&&&&&&&&&&
41& 杜昱光 李曙光 胡建恩 刘晗 曹海龙 谭成玉,一种NaOH-AQ法造纸制浆的方法
申请号:.7&&&&&&&&&&&&&&&&
42& 杜昱光 李曙光 胡建恩 刘晗
曹海龙谭成玉,一种荒漠化固沙或水土保持综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申请号:.2&&&&&&&&&&&&&&&&&
43& 杜昱光;刘红梅;谭成玉;杜宇国;白雪芳,一种氨基葡萄糖四糖的合成方法,
申请号:.7&&&&&&&&&&&&&&&&&
44& 杜昱光;熊川男;王,菊芋凝集素在制备治疗便秘和延缓胃肠老化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2&&&&&&&&&&&&&&&&
:申请日:
杜昱光;栗衍华;谭成玉;胡建恩;赵静玫;白雪芳,硫酸化多糖在制备抗凝血活性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3&&&&&&&&&&&&&&&&
46& 杜昱光;张付云;白雪芳,烟草S期激酶蛋白1基因许磊及其编码蛋白质序列和应用
申请号:.7&&&&&&&&&&&&&&&
杜昱光;石波,白雪芳,崔刚,许波特,一种以秸秆为原料制备吸附能力强的纤维的方法(个人)
申请号:.1&&&&&&&&&&&&&&&
48& 杜昱光;刘启顺,郭振楚,白雪芳,一种-烟酰基壳寡糖及其制备 (公司)
申请号:.5&&&&&&&&&&&&&&&&
49& 杜昱光;郭振楚,刘启顺,白雪芳,一种N-苯丙烯酰基壳寡糖及其制备
申请号:.0&&&&&&&&&&&&&&&&
50& 杜昱光;王佳培;徐俊光;白雪芳,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酶解产物及其应用
申请号:.1&&&&&&&&&&&&&&&&
51& 杜昱光;曹海龙;李曙光;曲天明,一种生物转化生产琥珀酸的方法
申请号:.7&&&&&&&&&&&&&&&
52& 杜昱光;周正;曹海龙;李曙光;曲天明;一种果糖基发酵原料及其应用
申请号:.2&&&&&&&&&&&&&&&
53& 杜昱光;吴海歌;白雪芳;壳寡糖在制备治疗肿瘤和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7&&&&&&&&&&&&&&&&
杜昱光;窦江丽;谭成玉;李曙光;白雪芳;曲天明;壳寡糖在制备治疗非细菌性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1&&&&&&&&&&&&&&
55& 杜昱光;王佳培;徐俊光;白雪芳;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酶解产物及其应用
申请号:.1&&&&&&&&&&&&
56& 杜昱光;周正;曹海龙;李曙光;曲天明;一种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申请号:.7&&&&&&&&&&&&&&&
57& 杜昱光& 刘启顺&
曹海龙& 白雪芳;一种由5-羟甲基糠醛制备2.5-二甲基呋喃的方法
申请号:.0&&&&&&&&&&&&&&
58;杜昱光& 刘启顺&
曹海龙& 白雪芳,一种由果糖源生物质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申请号:.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中科院过程所导师资料-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中科院过程所导师资料
导读:硕士生导师,随后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专项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3项,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至今,博士生导师,分别于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和中科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至今历任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主持整合中科院现有全部可共享的化学数据资源,曾获国家科技
周清,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年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07年3月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2010年被聘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物理化学性质、热力学平衡及其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目前主持横向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专项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3项。迄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总他引288次,单篇最高他引55次,参与编写中英文专著各1部、英文章节2章、中文章节1章, 2009年获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一等奖(排名第六)1项。 电话:010-;电子邮件: qzhou@
姚晓倩: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女。1999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05年3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离子液体结构-性质及各类催化反应的计算化学及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结构、性质及构效关系,新型催化剂及催化体系的结构-性能关系,各类催化反应机理、离子液体溶解生物质和PET聚酯机理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完成企业合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方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2009年度获得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2年度获得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优秀女科学家专项资助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离子液体: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科学前沿与未来》。
电话/传真:010-,Email: xqyao@
温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57年12月生于北京市。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分别于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和中科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 ~ 1990年分别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和丹麦技术大学任客座研究员。1990年至今历任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多年从事化学数据库、分子(材料)和流程的计算机
模拟研究。主持整合中科院现有全部可共享的化学数据资源,建立了我国目前数据资源最为丰富,7*24小时提供集成数据服务的“化学主题数据库”
(http://www. /)系统;发展了嵌段共聚物胶束的标度理论模型、预测燃油抗爆性能的氧化反应机理模型、预测聚合物溶液相平衡的微扰硬球链状态方程、有空间约束的和用于重质油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等模拟方法。在计算机模拟的应用研究方面,开展了润滑油分散剂分子设计、重质烃气化-裂解工艺、过渡金属配合物分离烯烃、天然气水合物分子模拟、CO2吸收体系分子设计、重质油胶体结构与流变学性质、过热蒸汽直接接触换热烃类裂解等一系列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3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8年被中科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0年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授予“学术贡献奖”和“教育贡献奖”。
联系电话:010-;E-mail: hwen@
郭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66年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81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第五期少年班,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主持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和面上基金项目及中石化信息化项目,参与研究多项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子项目、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项目等。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发表科技论文及报告8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专著2部,作为第二作者出版专著1部,与他人合作出版译著1部。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高性能科学计算,包括虚拟过程工程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优化、分布式超级计算、科学计算可视化、并行集群支撑软件等;2、化学化工信息系统,包括专业搜索引擎、智能化检索方法、知识挖掘、过程工程数据和计算网格等。
电话:010-E-mail:lguo@
李晓霞: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女,1964年5月生。1985年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获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96年被中国科学院特批晋升副研究员;2006年晋升研究员。1999年11月起担任亚洲化学会化学信息网项目负责人;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11月当选国际化学结构协会理事
(trustee, Chemical Structure Association Trust);2008年6月起国际科技数据组织CODATA中国委员会执行委员。主持多项国家项目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子项目3项、中科院创新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基金1项及自由探索项目2项等。早期从事与有机物性数据库、有机物性估算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物性数据的评价等有关的工作,取得多项成果。1995年后率先在国内开展网络化学信息学的研究,方法逐步系统化,并建立了系列工具。所负责建立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化学学科信息门户ChIN http://chin./ 是我国唯一被国际权威收录机构ISI的CWC收录的系统,日本同行翻译建立的ChIN日文版已于2008年上网运行;ChIN被写入多部化学信息学专著或高校教材,被专业人员广泛使用,至2008年底访问请求数超过2.6亿,国内占70%。所负责建立的化学深层网统一检索引擎ChemDB Portal (http://www./)2010年上网运行。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三等奖1项,获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庆典技术贡献奖。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曾4次应邀任国际会议分组会议主席或共同主席,多次应邀在国内作特邀报告或讲座、在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主要研究领域是化学数据库、化学深层网搜索引擎、数据自动提取方法、基于GPU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话:010-
E-mail:xxia@
聂峰光: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男,副研究员,
专业生化工程,主要从事动物细胞大量培养和过程系统工程方面的工作。 1984 年到1989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89 年到1992 年在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1992 年至今,在过程工程所工作,发表论文30 余篇,获得科技奖励多项,培养研究生6 名。曾主持研究的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八五”科学院重点课题及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获得的奖励有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国家“八
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状奖金和证书,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目前主要从事基于GPU集群的高性能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化学化工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电话:010-,E-mail:fgnie@
唐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84年获内蒙古大学理学学士, 导师黄文德, 林保军教授; 1997年获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理学硕士, 导师林保军教授, 夏非研究员; 1993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导师赖和怡, 殷声教授; 年为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后, 合作导师陈家镛研究员。年赴日本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任文部省研究机关研究员, COE研究员。2001年以来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10余篇), 在日本化学会, 日本陶瓷学会及国际会议上报告4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其中10项已获授权。曾获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在日本东京举行的首届世界青年陶瓷工作者会议上获演说奖(The 1st World Young Ceramist Meeting, Presentation Prize ,2005, 东京),获2005年日本陶瓷学会学术写真优秀奖,获200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撰写燃烧合成专著2部。研究领域: 无机复合环境催化材料的溶剂热(solvothermal)制备; 介电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催化耦合法去除NOx及分解CO2; 三维光子晶体制备与表征; 复相陶瓷燃烧合成(SHS)。
电话: ;E-mail:qtang@
朱廷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71年生。1999年获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化学工艺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6月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同年进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煤化工》期刊编委,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贵州大学客座教授等职。研究方向为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钢铁烧结烟气粉尘/SO2/NOx/二恶英复合污染物控制;燃煤烟气粉尘/SO2/NOx/Hg污染物控制;钢铁行业CO2排放调研及捕集利用;冶金渣/电石渣/磷石膏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研究成果获2010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3项。已出版《烧结烟气净化技术》专著1部,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20余项。目前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中科院装备研制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在内的多项国家项目和企业重大产业化项目。
电话:010-,E-mail:tyzhu@
徐文青: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女,1983年生。2009年获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方向为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燃煤烟气重金属监测与控制、工业炉窑烟气NOx污染物控制;钢铁行业CO2排放及捕集利用等。研究成果获2010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2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10余项。目前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在内的多项国家项目和企业重大产业化项目。
电话:010-,E-mail:wqxu@
杜昱光,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12月出生,现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糖生物工程课题组长。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复合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饲料添加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全国饲料评审委员。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微生物生态学理学硕士学位;年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裘搓基金高访学者。1994年8月至2013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任天然产物与糖工程课题(1805组)组长。20年来以糖生物工程研究及糖工程产品开发为重点,揭示功能寡糖信号在体内的传递过程;探索功能寡糖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生长及免疫调节机理;研究发展寡糖工程新技术,研发寡糖保健药物、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及应用于安全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技术。近期主要开展动物糖营养及糖链生物学基础研究,研发糖类新型疫苗佐剂及功能糖保健药物;开展海洋多糖绿色清洁生产新工艺,开发系列海洋糖类高值产品。已主持及正在承担及参加国家支撑、“973”、“863”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23余篇,其中被SCI论文83篇,他引918次,申请发明专利65项(其中授权30项),学术专著3部,参与编著5部。研发产品获得国家药证及新产品证书10余项。分别获2001年及2002年辽宁省政府
包含总结汇报、自然科学、经管营销、出国留学、教学研究、人文社科、医药卫生、工程科技以及中科院过程所导师资料等内容。本文共1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昱光 过程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