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经济学家纳什能回归正常生活大爆炸第十季回归

《约翰•纳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阅读及答案_阅读训练_漠阳资源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约翰•纳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阅读及答案
&&&&&&&&&&★★★
《约翰•纳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约翰•纳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包蕴涵
5月23日,约翰•纳什在美国新泽西州遭遇车祸去世,终年86岁,生前被广泛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此前,纳什才刚刚在挪威领受了阿贝尔奖。阿贝尔奖也可以称得上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以86岁高龄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诺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纳什的成就在晚年得到了世人充分的肯定。  比起光彩夺目的青年时代、痛苦而波折的中年时代,纳什的晚年时代其实已经相当的平静和安详了。纳什的一生是曲折和传奇的。童年时代的纳什是一名奇才,而青年的纳什给大学同学的印象是无与伦比的才华、奇特的怪癖和不掩饰的自大与野心,对于他的才能,有一封推荐信里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去评价:“这人是个天才。”  1948年,在大师云集的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学院,纳什如鱼得水并脱颖而出。是冯•诺依曼开创了经济博弈论,而被冯•诺依曼贬低过的纳什的思路却比冯•诺依曼的合作博弈理论更能反映现实的情况,最终,他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一鸣惊人,并发展成了著名的非合作博弈理论。  数学家哈罗德•库恩说:“我真心地认为,20世纪真正伟大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多少,而在前十位中,可能就会有他的均衡理论。”经济学家罗杰•迈尔森把纳什均衡比作“可与生物科学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比肩的成就”。  20岁出头的纳什就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然而在他的理论蜚声国际、广受关注的时候,纳什却逐渐从数学界销声匿迹了。由于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纳什家庭和生活出现危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在学术上毫无建树,不知情的外人甚至以为他已经疯了或者死了。  幸好,在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下,纳什用理智、爱和时间战胜了病魔,经历了离婚与复婚,生活回到了常轨。而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以其经历为原型改编的影片《美丽心灵》上映后,这个长期以来“在普林斯顿里漫游的无家可归的无名氏”终于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他跌宕起伏的经历,关于毁坏与拯救的故事成为了被病痛和灾厄折磨之人心中的希望。  “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关系。它们总是为我指引真理。但追求了一生真理之后,我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关系?真理又是由谁来决定?最终,我还是回到现实中,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在爱的支持下,任何逻辑关系和真理都会被发掘。”纳什在诺贝尔奖颁奖感言中说道。  在纳什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几十年,纳什均衡却被极大地关注和发展了。好的理论不可能寂寂无名。而现在,纳什虽然已故,博弈论却已成为人类分析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本基础。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帮助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诸多领域。  纳什均衡是指所有参与人战略的这样一种组合:在这一组合中,给定其他参与人的战略,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改变自己的战略。换言之,构成纳什均衡的战略对每个人都是最优的。  为什么纳什均衡是“可与生物科学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比肩的成就”?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一个制度即使对所有人都不好,但如果它是一个纳什均衡,就仍然会持续存在。反之,一个制度即使听起来很好,但如果它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自觉遵守。因此制度需要构成一个纳什均衡,有效的帕累托最优只有通过纳什均衡才能实现。有效的制度设计,就是如何通过纳什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  只要谈到纳什均衡,即非合作博弈问题。几乎所有教科书都要讲著名的“囚徒困境”问题。作为纳什均衡引出的一个最著名案例,“囚徒困境”揭示了博弈中双输的情境,直接挑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在社会中,“囚徒困境”虽然普遍存在,但却不是不能破解的。为了破解当今种种社会问题、在改革走进“深水区”时仍将其良好地推进,让社会的成员走出“囚徒困境”、选择合作并达成纳什均衡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不论是对于世界还是当下的中国,理解纳什均衡对于理解经济社会现象、研究分析和制定社会制度来说都极为重要。尽管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就出现了少量的翻译和著述,但1994年纳什和博弈论学家海萨尼和泽尔腾获得诺贝尔奖后,博弈论才迅速进入我国主流知识界的视野。而如今,博弈论研究在我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纳什逝去之际,运用和发展他的理论是对他最好的祭奠。(2015年第5期《半月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纳什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诺奖和阿尔贝奖双料得主,他的成就在晚年得到了世人充分的肯定。B.哈罗德•库恩认为,20世纪真正伟大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多少,而在前十位中,就会有纳什的均衡理论。C.1994年后,博弈论才迅速进入我国主流知识界的视野。而如今,博弈论研究在我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D.从纳什获取诺奖的经历中,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爱的支持下,任何逻辑关系和真理都会被发掘。E.纳什的曲折传奇的一生足以说明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曲折与痛苦才能在某个领域取得巨大的辉煌。(2)为什么说“纳什的一生是曲折和传奇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本文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传主约翰•纳什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章题目是“约翰•纳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请结合材料详细分析题目的含义。(8分)
(1)C(3分)A(2分)B(1分)C项正确。原文“但1994年纳什和博弈论学家海萨尼和泽尔腾获得诺贝尔奖后”与“1994年后”是等义的时间概念,“纳什和博弈论学家海萨尼和泽尔腾获得诺贝尔奖”只是补充信息。A项正确,在文章的第一段,选项简单明了。B项不准确。原文是“可能就会”,这里删去了“可能”,其确定的意味更强一些。D项错误。这是纳什在诺贝尔奖颁奖时的感言,是纳什自己明白的道理,而不是“人们”。&&& E项错误。原文由“20岁出头的纳什就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在他的理论蜚声国际”,可见,“只有……才……”的表达绝对。
(2)(一)曲折:① 纳什在20岁出头时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此后却逐渐销声匿迹了;② 由于精神疾病的折磨,纳什家庭和生活出现危机;③ 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学术上毫无建树。(二)传奇:① 纳什在大师云集的普林斯顿学院如鱼得水并脱颖而出,20岁就闻名世界;② 在爱的支持下,纳什用理智、爱和时间战胜了病魔,走出困境,让生活回到了常轨;③ 纳什以86岁高龄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诺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答对一点给1分)
(3)① 用对比的手法,将传主的一生经历进行比照,写出了传主一生的曲折与传奇;② 用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的手法,从不同层面写出传主的取得的成绩与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传主学术成就产生的巨大影响;③ 用语言描写(或直接描写)的手法,文中作者运用传主自己的语言直接表现出传主的对曲折人生的深切感悟。(答对一点给2分)
(4)① 揭示了博弈中双输的情境的“囚徒困境”,作为纳什均衡理论上的一个著名案例直接挑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② 破解当今种种社会问题、良好地推进走进“深水区”的改革、让社会的成员走出“囚徒困境”,选择合作并达成纳什均衡是一个重要的思路;③ 不论是对于世界还是当下的中国,理解纳什均衡对于理解经济社会现象、研究分析和制定社会制度来说都极为重要;④ 纳什跌宕起伏的经历,关于毁坏与拯救的故事成为了被病痛和灾厄折磨之人心中的希望。解析:回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上的“指路人”一词中的“指路”。纳什本人的经历与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不仅给人们人生上的启迪,而且给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指导意义,正是从这意义上说,约翰•纳什是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答对一点,给2分。)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苹果/安卓/wp
精神客栈CEO
精神客栈CEO
积分 29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52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设置帖子权限, 隐身,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无聊签到天数: 1275 天连续签到: 43 天[LV.10]以坛为家III
纳什真人真事 华新民发表于日
本文原载《华夏文摘》2002年9月。因纳什近日不幸逝世,旧文重登。
最近,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Nash)到中国出席世界数学大会,访问了若干校园,所到之处,引起轰动,是这次大会最受瞩目的科学“明星”之一。其中原因,除了他在1994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外,今年初上映的电影《A Beautiful Mind》把这个二十世纪的数学奇才介绍给学术界以外的群众,相信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电影刚上映,我就去看了。那时,离它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还有几个月,影院里冷冷清清的,观众大概只有二成左右。无非是一个得了精神病的数学家的故事。在许多人心目中,天才的数学家本来都有些神经兮兮的,属于那种整天玄思冥想、大白天走路都会撞上电线杆的人,能引起多少人的兴趣?影片虽然后来得了奥斯卡的大奖,那也只是学院派的评价,票房上似乎也没有甚么突出的表现。
七年多以前,当纳什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笔者被一篇介绍其人其事的长篇报导所吸引,其中讲到他正当事业的高峰不幸身罹绝症——精神分裂,差点沦为流落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幸亏从前的妻子和同事并没有抛弃他,在他们的长期关心照顾下,精神病症状竟然奇迹般消失,终于在湮没无闻三十年之后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故事大起大落、引人入胜,令人难忘。于是在叹息世事难料、唏嘘人生无常之余,写了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失去的年华”,登在当时唯一的网络中文刊物《华夏文摘》1994年12月的zk9412a上。这大概是中文媒体上介绍纳什生平事迹的最早的一篇文章了。(稍后在国内,有王则柯在1995年第6期《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爱心玉成”一文。)由于这一层“关系”,我这个平常不爱看电影的人,决定先睹为快,看看电影是如何再现这样一个还活在世上的传奇人物的。
电影无疑是成功的,让我重温了七年前初次读到纳什故事时对人生的感受。不过看完电影出来,心头却有一丝不安。这就是电影里对纳什数学研究的描写几乎全部集中在破译密码的方面,这是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在“失去的年华”一文中也没有提到,莫非是我孤陋寡闻,忽略了他在这方面的重要工作?那岂不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找来市场上广为流传的与电影同名的纳什传记(作者:Sylvia Nasar)细读。四百多页的书,花了几个月时间断断续续读完,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纳什并没有作过破译密码的工作,可以说连边都没有沾过。电影剧本的作者在这一点上“胡编乱造”,显然是出于提高票房价值的考虑。因为纳什的研究大都是在高度抽象的数学领域,为他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他在博弈论方面的工作,原本是他早年的博士论文内容,这大概是他的所有研究成果中最具有实际应用的一项。后来他的研究越来越走向拓朴、微分方程等“纯粹”数学的领域。要是剧本作者如实反映纳什的研究工作,这个本来就不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故事对一般观众来说那就简直象是“对牛弹琴”了。于是他们不得不将真事隐去,编些假语村言来吸引观众。破译密码就成了强加在纳什先生身上的“科研项目”,成为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
这样的选择是有美国“国情”方面的原因的。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高深而远离实际应用的科学问题只是“一小撮”人的研究对象,他们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物——没有什么人批评他们“脱离实际”,因为压根儿没有人关心他们。不象在中国,一篇“哥德巴哈猜想”的报告文学可以引起成千上万业余研究者攻坚的“群众运动”。就说几年前,困扰数学界三个多世纪的大难题“费马大定理”得到证明,报纸也有报导,美国民间却几乎没有任何反应,那位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数学家在专业的圈子外仍然默默无闻。换了在中国,他一定会象陈景润那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领导首长亲切接见自不必说,各民主党派和非民主党派想必会竞相邀请他入党,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的头衔也会送上门来。而美国的老百姓,工作之余关心的是物价的涨落、球队的输赢这一类事情。对于这样的观众,要让他们理解数学家的工作,破译密码或许是唯一合适的数学问题了。它的实际应用经常在关于二次大战的小说和电影里提到。比如美军因为破译了日本军部的密电码,成功击落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座机,报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这是美国人最津津乐道的故事。因此,一个从事破译密码工作的纳什大概最符合大众心目中数学家形像了。而且,破译密码这个无中生有的“科研项目”还便于编剧将同样是无中生有的苏联“手提式核弹”威胁扯到剧情里来,加进了冷战、阴谋、间谍、恐怖活动等等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在九·一一后的美国,无疑大大增加了故事的票房价值。电影甚至生造了这样的惊险场面:纳什因为从事破译密码的机密工作而成为暗杀目标,在一次汽车追逐和枪战中几乎丧命。纳什吓得灵魂出窍,欲罢不能,从此精神失常。
然而,这些都是编导制造出来的“戏说纳什”。电影固然因此增色不少,离真实的纳什却相去甚远。他从没有去五角大楼从事绝密工作的经历。考纳什一生,同国防部门有点搭界的事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48年夏天,那年他二十岁,刚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已经录取他,还没有入学,他在首都华盛顿郊区找到一份属于海军研究项目的暑期工。这个项目里的数学家除了美国人以外还有从纳粹德国抓来的俘虏。纳什在这样的集体里虚度了一个暑假,一事无成。好在人们也并不指望一个学生暑期工能做什么事情。第二次同机密工作打交道是在两年之后,纳什已经完成了那篇后来为他赢得诺贝尔奖的论文,成为博弈论领域里冉冉升起的新星。他被兰德公司聘为顾问。兰德公司当时名义上是附属于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一个机构,不过谁都知道它是空军的战略智库。他们请纳什去是要借重他在博弈论方面的学识,同破译密码无关。博弈论是在二次大战期间由二十世纪的大数学家冯·诺依曼奠基的数学分支,在美国海军对纳粹德国的反潜作战中得到过应用。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军方希望将它的应用扩大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尤其是指望靠它为刚展开不久的“冷战”提供克敌致胜的战略理论基础。兰德公司因此受军方委托,搜罗了一批象纳什那样的数学尖子从事这方面的攻关。纳什担任兰德公司顾问前后共四年,每年暑假去兰德公司做有关研究。然而这期间他和他的攻关小组并没有拿出什么突破性的成果。其原因在于,博弈论当时还处在幼年阶段,人们对于它的应用价值期望过高。事实证明,它在经济学领域内的重要应用,还要等一代人的时间,以及大量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包括同纳什分享1994年诺贝尔奖的另外两位学者——的工作,才会显示出来。
所以,到1954年,兰德公司对博弈论的热情已经冷却。那年夏天,纳什离开了兰德公司。纳什的离去是由于一件偶然的事件引起的。电影没有反映这件颇有戏剧性的事件,它有损于纳什的形像——原来纳什有同性恋倾向。五十年代,同性恋被人们和政府接受的程度还没有象现在这样高,兰德公司所在的洛杉矶圣塔·莫尼加又是同性恋者出没的地区,警察经常在那一带设置圈套。有一天深更半夜,纳什在一个公园的厕所里被装扮成同性恋者的警察逮住。事情告到公司里,按照保密条例规定,同性恋者属于“判断能力薄弱”并且“容易受到讹诈”的人,兰德公司别无选择,只能立即撤消他的绝密工作许可,请他走人,连他自己的办公室都不让回去收拾。从此纳什再没有作过任何保密的研究工作。
其实,纳什的兴趣也已不在博弈论上了。早在他写那篇博弈论博士论文的同时,他已经开始了在代数流型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并且在1951年发表了研究成果。在许多数学界的精英眼里,这才是一个数学天才应该从事的工作,而博弈论似乎算不上是数学的正统。再说,象纳什这样的天才都是些天马行空的主儿,那里会按照领导布置的任务去从事研究?由于后来精神失常,纳什的研究生涯大约只有十年,但纵观他这不长的学术生命,就会发现他从来都是自己找问题,或者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分属于数学的许多迥然不同的领域。在他看来,数学并不是一门分支井然有序的学科,而是一堆有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只要问题引起他的兴趣,而且有足够的难度能激发他的攻坚欲望,他就会毅然前往,而不管这个问题属于哪个领域。所以他可以同时写博弈论和代数流型方面的论文,后来还在几何、拓朴、微分方程等领域内有第一流的工作。这听起来有点象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完全不同于陈景润那种穷毕生精力咬住一个问题不放的风格。人们不得不佩服的是,他常常换一个地方之后能够很快进入状况,命中目标,尽管别人在这个地方已经打过许多虚发的子弹。他与众不同的工作风格还表现在他的原创性。面对一个问题,他不是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献,因为,在他看来,既然前人做了工作而问题依旧,说明这些文献无用,只会框住后人的思路,走进同样的死胡同。所以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独辟蹊径、想别人所不敢想,结果常常是出人意料。当然,这种工作风格是同他的数学天才分不开的,不是多数人能够学习效法的。他的传记和电影用“A Beautiful Mind”命名,主要也是赞叹他这种独具一格的智慧,如果要译成中文的话,恐怕叫“精妙的思维”比较合适。
纳什这样的天才,虽然罕见,一个世纪大概还是会有几个,但是集天才和精神病于一身则未之闻也。这倒真有点象“几千年才出一个”的那种天才了。至于他的天才脑袋在多大程度上是“爹妈给的”,人们不得而知。不过,纳什有一个儿子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很高的数学天份,得过数学博士学位。从这点来看,他的精神分裂症倒是跟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并不象电影里说的那样,是因为受到凭空捏造的枪战的刺激。事实上,他的精神失常是缓慢发生的。大概开始于1957年的春夏之交。当时他已经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了几年讲师,不过1956年夏天到1957年夏天,学校给了他一年假期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院作访问学者。这期间,他结识了聚集在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的一群专攻微分方程的学者,开始了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象往常一样,他开始时象一个班门弄斧的门外汉,提一些内行人看来明显错误和可笑的问题和意见。但是很快,那些行家就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第二年春天他已经取得了一致公认的重大突破,使那些行家只有惊谔和惭愧的份了。然而这时却传来消息,说意大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已经在几个月前证明了他的一部分结果。尽管这个领域里的专家一致赞叹纳什所用方法新奇独特,而且更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纳什来说,他的艰苦攀登竟然让别人抢先一步,实在是晴天霹雳般的打击。四十年之后,他写自传的时候,仍然流露出“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恨,他说,可以设想,如果当年他们二人中有一个在攻坚中失败,那么剩下那一个成功者很有可能被授于数学界里的最高奖赏——费尔兹奖章。他不好意思明说,是那个意大利小子,使他同费尔兹奖失之交臂。据有些同事认为,这是导致他精神崩溃的原因。
纳什自己的说法则有所不同。据他后来追忆,1957年夏天,在他一年假期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开始把注意转移到了数学的边界以外、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来,这就是对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解释。他的雄心是要对量子力学的基础作出修正。他觉得海森堡的原理只是限于可观测量的描述,而他要去寻找它们背后的不可观测的现实。这是从量子论诞生以来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大问题,争论的双方有波尔、爱因斯坦这样的量子论奠基人。显然,纳什追求的“不可观测的现实”同爱因斯坦的“隐参数”属于同一思路,对波尔、海森堡等人认为可观测世界以外别无现实的“哥本哈根解释”持批评态度。为此他同当时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的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以致他事后写了一封信向奥本海默就自己的态度表示道歉。多年后,纳什说,当年他试图解决量子论的内在矛盾“可能是不自量力,使自己精神失去平衡。”
不管什么原因,他的精神病真正发作,是一年多之后。其症状,也不是象电影里描写的那样,老是觉得那个国防部的官员影随着他,要他回去作破译密码的危险工作。他的精神分裂不是那种恐惧型的,而是妄想型的。1958年秋,他刚三十岁,在同两个外国留学生散步时他突然独自滔滔不绝讲了一通难以理解的话,内容似乎是担心世界和平受到威胁,需要成立世界政府保卫和平等等。新年后不久的一天,他拿着纽约时报指着头版左上角的文章对人说,里边暗藏玄机,是只有他懂的外星人政府同他联络的密码,他要把这个秘密告诉世人云云。又有一次,他把一张过期驾驶执照上自己的姓名换上一个学生的绰号,告诉学生说这是“星系际驾照”,他自己是某个委员会的委员,任命该学生为亚洲地区负责人。纳什平时聪明机智,喜欢开些古怪的玩笑,开始的时候,别人听得目瞪口呆,以为他在开玩笑,并不当真对待。直到后来,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在陈省身先生推动下给纳什送去聘书,给了他一个很有地位的教职。纳什写了一封谢绝的回信,信里说他不克赴任,因为已经另有高就——他要去当“南极洲皇帝”!其时麻省理工为了留住人才也正在考虑给他提升职称,知道了这封信,才意识到纳什有病,而且病得不轻。1959年四月,纳什被送进了医院。
纳什精神病的症状之一就是他妄想天降大任于自己,领导着世界和平运动,自称是“和平王子”。为此他写了无数信件给世界各国政要和联合国官员,同他们商讨成立世界政府,保卫世界和平,实现世界大同的大事。还在他第一次进医院之前,系里的秘书就发现他向许多国家驻美国大使发信,后来甚至亲自驾车前往华盛顿到各国使馆投递信件。他这种行为持续很久,随病情的起伏而时断时续。有意思的是他还给我们的伟大领袖写过一封信,是请普林斯顿的数学系转交的。当时中美间没有任何来往,自然无法替他“里通外国”。这事发生在1962年,正是神州大地学毛著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假如当年有“远飞的大雁,捎封信儿到北京”,一定会被我等革命青年欢呼为“世界人民日夜想念毛主席”的最新例证,就好象今天的爱国青年欢呼雷锋精神在西点军校发扬光大一样。纳什还有一封能引起我们中国读者兴趣的信件,那是他写给一位从前的同事的,但是回信地址却是很奇怪的“Heilwigklang University, Harbin, Manchuria”,不知什么原因,他用了满州国哈尔滨市而不是中国哈尔滨市,那个大学的名称,大概因为是潦草的手写体缘故,想必是黑龙江大学的误拼。信的内容不知所云,隐约是讲中苏边境上发生的核战争。信的落款是“Chiang Hsin(New River)”,因为他特别在这个姓名后注明了意思,所以显然应当译作江新。这封信是在1967年写的,当时美国的报纸上对于中国如火如荼展开的文化大革命无疑有许多报导,据有人回忆,他当时正关注“毛泽东的政治”,江新这个名字想来是从文革旗手江青(Chiang Chin)这个名字得来的灵感。真亏他这么疯疯颠颠的,胸中还装着五洲风雷、四海云水,心里还惦着中国人民。
纳什不仅到处写信鼓吹他的世界大同主张,而且有实际的行动。他第一次进精神病医院观察治疗了五十天就出院了。出院后,一半出于对麻省理工学院校方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的怨恨,一半出于对“世界公民”的向往,他不顾系里对他的挽留,辞去了学校的教职前往欧洲。到欧洲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卢森堡的美国使馆宣布放弃美国国籍。后来又跑到日内瓦的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和瑞士政府部门去申请难民身份,他自称是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中东条约、东南亚条约所有这些条约成员国家的难民,理由是要逃避兵役和作有关国防的数学研究。自然,人们发现他是个疯子,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于是他抛弃了自己的美国护照,一度还一个人跑到过属于东德的莱比锡。东德当局怎么会让一个没有护照的人入境,是不是以为这个来自美国的科学家有某种利用价值?至今还是一个谜。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精神客栈CEO
对于纳什这种“自绝于祖国”和“叛国投敌”的行为,美国ZF倒并不计较,它的驻欧洲使领馆多次帮他解决在欧洲的身份问题,最后派人到东德把他领回来,遣送回国。本来嘛,一个人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是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是这么说,但纳什之所以会有这些“左倾”的思想——尽管是在精神失常时的臆想——也折射出他所处时代在西方知识分子中流行的思潮。那时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争对文明的破坏、对生命的摧残,许多知识分子还记忆犹新,成立一个世界ZF来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在他们中有着广泛的市场。爱因斯坦、萨特等知识界的领袖人物都支持过成立世界ZF的运动。显然,这种世界大同、世界公民的意识同纳什精神失常后的若干言行是有联系的。另外,由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产主义的思潮在当时知识界也有相当的影响。在纳什接触的人中,奥本海默因为同共产党的扯不清的关系,在麦卡锡主义横行时期被剥夺了接触机密材料的权利,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纳什任教的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简直象是共产党的“窝子”,主任、副主任和一位正教授都是前美共党员,而且还是学校所在地方支部的骨干成员。在数学系就读的学生中还有美共领导人白劳德(Earl Browder)的三个儿子。(在笔者当年学习过的国际共运史材料中,“白劳德修正主义”可是比铁托还要老牌的现代修正主义。)这些人都是后来一直关心和帮助纳什的终生朋友,他们在麦卡锡时期都受到过FBI的调查。麻省理工学院校方专门请了律师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得以度过难关。纳什虽然不是一个政治上活跃的人,但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里,目睹自己周围师友的遭遇,那种对于国家机器的愤怒、恐惧的心情同他精神失常后总想远离自己国家恐怕不无关系。
1960年春,纳什从欧洲回到美国,“世界公民”没有当成,工作也丢了。他的病情时好时坏。1963年妻子同他离了婚。只要病情有所好转,他的学术界朋友们,从奥本海默以下都设法帮他安排工作,好让他有收入可以治病,但结果常常令人失望。后来,他干脆回到了西弗吉尼亚的老家同寡居的母亲住在一起。1969年底,他母亲也去世了,纳什在这世界上只有妹妹一个亲人了。但是他妹妹也有自己的一家人要照顾,只好把老哥再送进精神病院。1970年初,纳什从精神病院出来,面对的是一个举目无亲的人间,茫茫世界,似乎已经没有他的立身之地。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对他后半生至为重要的决定:重返普林斯顿。假如他留在故乡,也许会沦为流落街头的疯汉,最后的归宿会怎么样,真是不堪设想。而在普林斯顿,得到了他前妻的接纳,使他免除了食宿之虞。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他熟悉的环境和关心他的师友。那里有世界一流的学府,有众多的学者,众多的数学家,总之,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知识分子成堆,据说是不利于思想改造的,但却绝对有利于纳什病情的好转。他在这里受到人们的容纳和尊重,如果有哪个不懂事的年轻人轻侮他,便会有人站出来教训他:“你小子一辈子也未必能做出他那些成就!”在这里,他学会了使用计算机,他不是学校的在编人员,计算机的管理员就把自己的账户让给他用。据纳什自己说,使用计算机使他减少妄想,对于他的病情好转有很大的促进。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能继续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听学术讲座,同以前的同事和学生交流,使学术界的同行知道他还活着,而且日益康复。这为他后来被诺贝尔奖委员会考虑创造了前提。最后,当诺贝尔奖快要宣布的时候,普林斯顿大学给了他一个“访问合作研究员”的职称,使他不至于以社会闲杂人员的身份去斯德哥尔摩领奖。
纳什得了诺贝尔奖,前妻也同他复了婚。但是他的故事结局并不象童话故事的结局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奖金是三个人分的,并不算多,在刚得知获奖的时候,他曾表示他多么希望奖金是给他一人的。现在,他们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那里靠近火车站,便于妻子上班,并没有搬到高尚住宅区。他们有一个患着精神病的儿子要照顾,要为他的医疗和将来操心。
电影“A Beautiful Mind”这个名字是从纳什传记的书名搬过来的。传记作者说,这是纳什的一个同事建议的。前面说过,主要是称赞他的聪明才智。因而译成“精妙的思维”比较好。现在人们通常译作“美丽的心灵”,则不符合原意。而且引起误解,因为心灵美这个说法在中文里是指道德境界的高尚。不管是传记作者还是电影编导,显然并没有赞扬纳什道德情操的意思。要说纳什的道德,恐怕不无可议之处。其中最不可原谅的是,他在年轻时曾结识一位少女,两人同居过一段时间,而且生了一个儿子,但纳什却不愿意同这位女士结婚,而且不愿意承担儿子的抚养费,尽管他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有收入很好的教职,致使可怜的孩子跟着单身母亲在困苦中长大,未能得到家庭的温暖和良好的教育。纳什的父母知道这事以后,曾严令儿子同那个女子结婚,纳什始终没有从命。据他母亲说,他父亲不久后病逝,为儿子的荒唐生气是一个原因。当然,人非圣贤,我们不能要求人家既是数学天才,又是道德楷模。可贵的是,纳什本人对于传记作者写他年轻时的荒唐和臭事,采取“瑞士式中立政策”,这种对自己生前身后名的豁达坦然态度,倒是值得有资格被人写传的精英人物引为榜样的。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经验 + 20&
论坛币 + 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3&
信用等级 + 3&
纳什不算短命,但清醒的时间不长,也许老天嫉妒天才,是普林斯顿的包容让他恢复了理智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20&
论坛币 + 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research 发表于
对于纳什这种“自绝于祖国”和“叛国投敌”的行为,美国ZF倒并不计较,它的驻欧洲使领馆多次帮他解决在欧洲 ...因而译成“精妙的思维”比较好。现在人们通常译作“美丽的心灵”,则不符合原意。或许,可以翻译成,奇妙的心灵。
总评分:&经验 + 6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本帖最后由 1993109 于
12:28 编辑
似乎,精神病主要是生理性的,而并不是心理性的。
有些人在大脑内部里面,和身体里面,天生和普通人有一些差异。其中,有少数人是天才。
天才的大脑,部分功能上特别活跃,在某些领域也有特长。天才,和精神病患者,也有重叠。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好多天才都是一定程度的精神病患者,或轻或重而已。过于重的,都住院去了,没有成为天才,但,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当中,肯定也有天才,但不被理解。
普通人,不是那么愿意思想,不是那么敢于思想,奇思妙想少,联想少,想象少,发散思维少,
在某些领域里面的直觉、直观,抽象能力或者具体能力,不是那么活跃,可能也不那么发达。
所以,普通人的个体,相对不那么容易创造发明。
但是,普通人的群体,集体的力量更大,很大。群策群力,开诚布公,能够替代天才的。
在动物当中,各种动物分别具有各种天才,例如在图像、观察敏锐程度、信息搜集整理、记忆力等等方面。单项来看,它们远远胜过人类无数倍。
创造力和智力,是两码事。虽然,两者有一定趋同性。
天才、精神病患者(或轻或重的),可能在创造力上突出,而智力与普通人相差不大。普通人当中,有智力智商很高的。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20&
论坛币 + 10&
据说,狗的视觉系统(眼睛,神经,大脑),比人类强大得多。
在人类的眼里,是一闪而过,眼花缭乱。在狗的眼里,就慢吞吞的,做着慢动作。
如果人类的武术运动员,具备狗的视觉系统,简直能空手抓子弹了。
同样的道理,有一些精神病患者(或轻微,或严重),有一些天才,他们眼中的世界、社会、事情,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有细小轻微的差异。
人类的大脑、神经等各器官,在遗传和发育过程当中,由于基因的本身特点,由于遗传发育过程中的轻微偏差,会导致天才、精神病的潜在可能。当然,也会导致弱智者的可能,残暴者的可能,等等。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经验 + 20&
论坛币 + 10&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创造力,是一种个性,一种“病态”。不等同于智力,不等同于知识技能。
在牛顿时代,假若选择最优秀的一万名学生,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告诉他们要去创新物理学,就一定比牛顿单个人更好吗?不一定。
牛顿这种人,爱沉思默想,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求知欲不等于求到的知识,不等于知识丰富高级),有各种脑海里的蹊跷、“怪癖”(但是外在言行上,或者怪异,或者很正常)。普通人不在乎的事情,不关注的事情,熟视无睹的事情,牛顿会在意。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经验 + 40&
论坛币 + 25&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有一种天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例如,他可以轻易捕捉到人们的脸部表情变化,连续几百次的很轻微变化。但是,他读不懂人情世故。
正常的普通人,捕捉不到很多细节,很多数据,但,能读懂人情世故。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还有一种天才,他用“非人类”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同样的连续几百次的面部表情变化,在他的眼里,变成了另外一种事物,另外一种语言。
他观察角度和大家不一样,他看到的现象和大家不一样。
但,仍旧是同一个对象。
他看到的,和普通人看到的,存在趋同,又有微小差异。
他看到的,也是山,也是水。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20&
论坛币 + 25&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高深而远离实际应用的科学问题只是“一小撮”人的研究对象,他们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物——没有什么人批评他们“脱离实际”,因为压根儿没有人关心他们。
象往常一样,他开始时象一个班门弄斧的门外汉,提一些内行人看来明显错误和可笑的问题和意见。但是很快,那些行家就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第二年春天他已经取得了一致公认的重大突破,使那些行家只有惊谔和惭愧的份了。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