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钌吃到人体感觉舒适的加速度内有什么感觉

WinID:0KPZ
中文名称:三氯化钌
英文名称:Ruthenium(III) chloride
分&子&式:RuCl3
分&子&量:207.43
MDL号:MFCD
EINECS号:233-167-5
RTECS号:VM2650000
PubChem号:
1.&&&&&& 性状:有光泽的黑色板状结晶。2.&&&&&& 密度(g/mL,25℃):3.11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4.&&&&&& 熔点(?C):5005.&&&&&& 沸点(?C,常压):7176.&&&&&& 沸点(?C,5.2kPa):未确定7.&&&&&& 折射率:未确定8.&&&&&& 闪点(?C):未确定9.&&&&&& 比旋光度(?):未确定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C):未确定11.&&& 蒸气压(kPa,20?C):未确定12.&&& 饱和蒸气压(kPa,60?C):未确定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14.&&& 临界温度(?C):未确定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19.&&& 溶解性:α-RuCl3为黑色有光泽晶体,不溶于醇、水;β-RuCl3为棕黑色蓬松晶体,溶于醇、水。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腹腔LD50:280mg/kg;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2、摩尔体积(cm3/mol):无可用的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6、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7、单一同位素质量:206.810946 Da8、标称质量:207 Da9、平均质量:207.429 Da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未确定2、&& 氢键供体数量:03、&& 氢键受体数量:3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6、&& 重原子数量:47、&& 表面电荷:08、&& 复杂度: 09、&& 同位素原子数量:0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4、&& 共价键单元数量:4
性质与稳定性
1.磁化率χm约为emu(电磁单位)(293K),在低温时具有强的反磁性。不溶于水及乙醇。β-型为棕色固体,相对密度3.11,高于500℃温度下分解,不溶于水,溶于乙醇。β-型在氯气中加热至700℃,转变为α型,而α-型向β-型转变的温度为450℃。β-RuCl3能使非极性溶剂着色,但溶解度甚低。2.四氧化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试剂,能够与滤纸和醇发生爆炸性反应,与醚、苯和吡啶的反应也非常剧烈。它能够很容易地氧化人体内组织,留下二氧化钌沉积,它的蒸气能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因此使用时一定要避免吸入。但是,当反应中只存在催化剂量的四氧化钌时,上述危险性能大大降低。3.无水三氯化钌极易吸水,因此必须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称量操作,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
1.α-RuCl3(1)在硼硅酸耐热玻璃反应管中,往0.25~3g金属钌粉上通入氯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Cl2∶CO=3∶1,体积比),在600℃下加热12h,产物用乙醇洗涤以除去约0.2%的Ru2OCl6,接着在氯气流中于600℃下加热3h。(2)先合成β-RuCl2,然后在氯气或氩气流中加热(氩气中450℃下加热8h,氯气中650℃下2h)。(3)在硼硅酸耐热玻璃反应管中,放入2g合成的β-RuCl3,并在氯气流中于650℃下加热。在此温度下,痕量的Ru2OCl6(紫色)将升华。以后在730℃下α-RuCl3升华,在与Ru2OCl6分离后析出结晶。2.β-RuCl3在硼硅酸耐热玻璃反应管中,放入海绵状金属钌0.5g,通入氯气与一氧化碳混合气体(Cl2∶CO=3∶1)(体积比),同时在330~340℃时加热4~6h。将生成物轻轻压碎,再在混合气体中于330~340℃下加热6~8h,然后冷却。在加热至反应温度或在冷却时,宜在氯气流中进行。本法制得的产物中,测不出未反应的钌,但其中α-RuCl3的含量约为1%~2%(根据测定其磁化率的推算值)。
1.用作光谱纯试剂。2.三氯化钌是一个温和的路易斯酸,能够有效活化烯烃、炔烃,实现其相应的官能化转移反应。此外,三氯化钌与氧化剂如O2组成的氧化体系还能实现多种官能团的有氧氧化转移反应。三氯化钌是一个有效的路易斯酸试剂,由于钌金属本身的亲氧性,因此可以活化含氧化合物的C-O键,实现底物骨架的重排反应 (式1)[1]。在醇的存在下,三氯化钌能够实现烯丙基醇到烯丙基醚的转换 (式2)[2]。三氯化钌能够有效活化炔烃的C-H键,从而实现炔烃的官能团转换反应。如在乙腈中催化实现四氢吡喃、乙炔和CO2的三组分加成反应 (式3)[3]。与其它路易斯酸金属试剂组合,三氯化钌能够有效实现水相中的多组分反应,如与三氯化铟InCl3组成的诱导体系,能够催化实现醛与炔烃的水相加成反应 (式4)[4]。其中,三氯化钌用于活化炔烃,而InCl3则用于活化醛基。同样的,三氯化钌与溴化亚铜组成的双金属催化剂RuCl3/CuBr,也能在水相中实现苯胺、醛和末端炔的三组分加成反应 (式5)[5]。CuBr用于活化醛与苯胺生成的亚胺中间体,进而插入到钌-炔烃键中实现三组分的加成。除了活化较活泼的炔烃外,三氯化钌还能活化特殊烯烃,如α-甲基苯乙烯 (式6)[6]。研究推测活化的机理:首先发生Ru-Cl对烯烃的加成反应,进而通过β-H消除反应得到真正的催化前体Ru-H试剂,进而实现烯烃的二聚反应。在乙醇溶剂中,三氯化钌也能活化呋喃的2-位C-H键,进而实现邻位二聚或三聚偶联反应 (式7)[7]。在氧气存在下,三氯化钌能催化实现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转换反应,如在二氯乙烷中实现三级胺的有氧氧化,高产率地得到N-氧化物 (式8)[8]。在氰化钠NaCN存在下,三氯化钌能在醇类溶剂中实现三级胺的氧化氰化反应 (式9)[9]。除了氧气外,其它氧化剂也能与三氯化钌组合实现特殊的官能团转换反应。如在定量N-甲基吗啉存在下,三氯化钌能将醇类化合物氧化为醛 (式10)[10];在过硫酸氢钾制剂存在下,三氯化钌则能催化实现二苯乙烯的氧化断裂反应,高产率地得到苯甲醛 (式11)[11]。
三氯化钌红外图谱(IR1)
玩转微信智能机器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来一次大范围的恶补化学元素发现史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5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56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ask123456 于
18:17 编辑
  Gd钆 拼音:gá 
钆:原子序数64,原子量157.25,元素名来源于研究镧系元素有卓越贡献的芬兰科学家加多林。1880年瑞士的马里尼亚克分离出钆,1886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制出纯净的钆,并命名。钆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0636%,主要存在于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
一种金属元素,稀土金属。它的氟化物和硫化物都带淡红色。用于微波技术、彩色电视机的荧光粉、原子能工业及配制特种合金。
 钆为银白色金属,有延展性,熔点1313°C,沸点3266°C,密度7.9004克/厘米³。钆在室温下有磁性。金属钆钆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在湿空气中失去光泽;能与水缓慢反应;溶于酸形成相应的盐。钆有最高的热中子俘获面,可用作反应堆控制材料和防护材料;用钆盐经磁化制冷可获得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1880年,瑞士的马里格纳克(G.de Marignac)将“钐”分离成两个元素,其中一个由索里特证实是钐元素,另一个元素得到波依斯包德莱的研究确认,1886年,马里格纳克为了纪念钇元素的发现者,研究稀土的先驱荷兰化学家加多林(Gado Linium),将这个新元素命名为钆。钆在现代技革新中将起重要作用。
发现人:马里纳克(C.G.Marignac)   发现年代:1880年   发现过程:1880年,马里纳克(C.G.Marignac)发现。   自莫桑德尔先后发现镧、铒和铽以后,各国化学家特别注意从已发现的稀土元素去分离新的元素。在发现钐后的第2年,1880年瑞士科学家马里纳克发现了两个新元素并分别命名为gamma alpha和gamma beta。后来证实gamma beta和钐是同一元素。1886年布瓦博德朗制得纯净的gamma alpha,并确定它是一种新元素。命名为gadolinium,元素符号Gd。这是为了纪念芬兰矿物学家加多林(J.Gadonlin)。 钆、钐、镨、钕都是从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稀土元素的didymium中分离出来的。由于它们的发现,didymium不再被保留。而正是它们的发现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三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三阶段。但这仅是完成了第三阶段的一半工作。确切的将应该是打开了铈的大门或完成了铈的分离,另一半就将是打开钇的大门或是完成钇的分离。
元素来源:钆,源自硅铍钆矿石。可由氟化钆GdF3&#O用钙还原而制得。   元素用途:常用作原子反应堆中吸收中子的材料。也用于微波技术、彩色电视机的荧光粉。   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晦暗。溶于酸,不溶于水。氧化物为白色粉状。盐类无色。有良好的超导电性能、高磁矩及室温居里点等特殊性能。钆有以下同位素:152Gd、154Gd~158Gd、160Gd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稀土矿物及含有稀土元素的矿物有250多种,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矿物有60多种,有工业价值的不到10种。中国稀土资源极其丰富,其特点可概括为:储量大、品种全、有价值的元素含量高、分布广。中国稀土的工业储量(按氧化物计)*外稀土工业储量的2.2倍。国外稀土资源集中在美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和苏联等国,工业储量(按氧化物计)为701.11万吨。
稀土金属及其合金在炼钢中起脱氧脱硫作用,能使两者的含量降低到0.001%以下,并改变夹杂物的形态,细化晶粒,从而改善钢的加工性能,提高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用于制造球墨铸铁、高强灰铸铁和蠕墨铸铁,能改变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改善铸造工艺,提高铸铁的机械性能。在青铜和黄铜冶炼中添加少量的稀土金属能提高合金的强度、延伸率、耐热性和导电性。   在铸造铝硅合金中添加1%-1.5%的稀土金属,可以提高高温强度。在铝合金导线中添加稀土金属,能提高抗张强度和耐腐蚀性。Fe-Cr-Al电热合金中添加0.3%的稀土金属,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加电阻率和高温强度。在钛及其合金中添加稀土金属能细化晶粒,降低蠕变率,改善高温抗腐蚀性能。用铈族混合稀土氯化物和富镧稀土氯化物制备的微球分子筛,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氧化净化,能使一氧化碳和碳氢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镨钕环烷—烷基铝—氯化烷基铝三元体系催化剂用于合成橡胶。   稀土抛光粉用于各种玻璃器件的抛光。单一的高纯稀土氧化物用于合成各种荧光体,如彩色电视红色荧光粉、投影电视白色荧光粉等荧光材料。稀土金属碘化物用于制造金属卤素灯,代替碳精棒电弧灯作照明光源。用稀土金属制备的稀土—钴硬磁合金,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的优点。钇铁石榴石铁氧体是用高纯Y2O3和氧化铁制成单晶或多晶的铁磁材料。它们用于微波器件。高纯Gd2O3用于制备钇镓石榴石,它的单晶用作磁泡的基片。金属镧和镍制成的LaNi5贮氢材料,吸氢和放氢速度快,每摩尔LaNi5可贮存6.5—6.7摩尔氢。在原子能工业中,利用铕和钆的同位素的中子吸收截面大的特性,作轻水堆和快中子增殖堆的控制棒和中子吸收剂。稀土元素作为微量化肥,对农作物有增产效果。打火石是稀土发火合金的传统用途,目前仍是铈组稀土金属的重要用途。
[编辑本段]氧化钆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马里纳克(C.G.Marignac)   发现年代:1880年   发现过程:1880年,马里纳克(C.G.Marignac)发现。   元素描述: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晦暗。溶于酸,不溶于水。氧化物为白色粉状。盐类无色。有良好的超导电性能、高磁矩及室温居里点等特殊性能。钆有以下同位素:152Gd、154Gd~158Gd、160Gd。   元素来源:钆,源自硅铍钆矿石。可由氟化钆GdF3&#O用钙还原而制得。   元素用途:常用作原子反应堆中吸收中子的材料。也用于微波技术、彩色电视机的荧光粉。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9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50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ask123456 于
18:16 编辑
铕,1901年,德马凯(Eugene-Antole Demarcay)从“钐”中发现了新元素,取名为铕(Europium)。这大概是根据欧洲(Europe)一词命名的。
氧化铕大部分用于荧光粉。Eu3 用于红色荧光粉的激活剂,Eu2 用于蓝色荧光粉。现在Y2O2S:Eu3 是发光效率、涂敷稳定性、回收成本等最好的荧光粉。再加上对提高发光效率和对比度等技术的改进,故正在被广泛应用。
铕为铁灰色金属,熔点822°C,沸点1597°C,密度5.2434克/厘米³;铈稀土元素中密度最小、最软和最易挥发的元素。铕为稀土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室温下,铕在空气中立即失去金属光泽,很快被氧化成粉末;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铕能与硼、碳、硫、磷、氢、氮等反应。铕广泛用于制造反应堆控制材料和中子防护材料。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6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 天连续签到: 1 天&
& &钐, 钐原子序数62,原子量150.36,元素名来源于发现它的矿石名。银白色金属,似铁一样硬。在空气中很快变暗,加热到150℃即着火,燃烧生成氧化物。天然存在的有144Sm、147Sm~150Sm、152Sm和154Sm。
& &可以用离子交换法从其他中分离制得,也可由氧化钐用钡或镧还原制得。
& & 自莫桑德尔先后发现镧、铒和铽以后,各国化学家特别注意从已发现的稀土元素去分离新的元素。1878年,法国光谱学家、化学家德拉丰坦就从发现的称为didymium的元素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称为decipium。但1879年,法国另一位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利利用光谱分析,确定decipium是一些未知和已知稀土元素的混合物,并从中分离出当时未知一种新元素,命名它为samarium,Sm,也就是钐。
& & 钐用于电子和陶瓷工业。钐容易磁化却很难退磁,这意味着将来在固态元件和超导技术中将会有重要的应用。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6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 天连续签到: 1 天&
& & 钷〔pǒ 〕 原子序数61,自然界没有,存在于铀,钍和钚的裂解产物。 钷是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钷的乙种射线能使磷光体发光,用来制造荧光粉、航标灯,亦用来制造小而轻的原子电池。可作热源。为真空探测和人造卫星提供辅助能量。 Pm147放出能量低的β射线,用于制造钷电池。作为导弹制导仪器及钟表的电源。此种电池体积小,能连续使用数年之久。此外,钷还用于便携式X-射线仪、制备荧光粉、度量厚度以及航标灯中。&&  1945年,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克林顿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马林茨基、格伦丁宁和克里尔在铀裂变产物中发现了61号元素。他们应用了新的离子色层分离法把它分离出来,并研究了它。新元素并命名为promethium,定为Pm,名称来自希腊神话中偷取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1949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接受了这一名称。   一直到1948年,才制得可以看得见并可称重的氯化钷(PmCl3,黄色)和硝酸钷(Pm(NO3)3)各3毫克。1965年从6000吨铀矿中取得350毫克钷,是铀自动分裂的产物(一说为1986年M.阿特雷普微(M.Attrep)从刚果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钷,含量甚微,每千克矿物中仅含4×10^-15克)。这样地壳中也找到了它。   迄今已合成28个钷的同位素,钷-147的寿命是2.6234年,β辐射弱,因而被用来制造像药片一样大小的原子电池。由于这种能源很安全,而且作用的时间长,具有钷-147的电池首先应用在助听器和轻便的无线电接受器中。   元素符号: Pm 英文名: Promethium 中文名: 钷   : 144.913 常见化合价: +3 电负性: 1.13   外围电子排布: 4f5 6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23,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Pm-143[265y] Pm-144[360y] Pm-145[17.7y] Pm-146[5.53y] Pm-147(放 β[2.62y]) Pm-148[5.37d] Pm-148m[41.3d] Pm-149[2.21d] Pm-151[1.18d]   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电离能: 535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052 KJ·mol-1 第三电离能: 0 KJ·mol-1   单质密度: 6.475 g/cm3 单质熔点: 1042.0 ℃ 单质沸点: 3000.0 ℃   原子半径: 2.62 埃 离子半径: 1.09(+3) 埃 共价半径: 1.63 埃   常见化合物: 未知   发现人: 马林斯、基格伦登宁、科里尔 时间: 1945 地点:美国   名称由来:   得名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元素描述:   原本产生于恒星里,地球上的钷有着多种起源。   元素来源:   先天并不存在,产生于铀、钍和钚的裂变产物中。   元素用途:   用作测量厚度仪器的射线源。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6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 天连续签到: 1 天&
& &&&钕(nǚ ),原子序数 60,原子量144.24,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孪生”。1841年瑞典化学家莫桑德尔从铈土中得到镨、钕的混合物;1885年奥地利的韦耳斯拔从中分离出绿色的镨盐和玫瑰色的钕盐,并确定它们是两种新元素。钕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239%,主要存在于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自然界存在7种钕的同位素:钕142、143、144、145、146、148、150,其中钕142含量最高。
& & 发现人:冯•韦尔塞巴赫& & 发现年代:1885年
  发现过程:1885年由冯•韦尔塞巴赫发现的。
  元素描述:白色金属,较活泼,室温下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与和酸作用放出氢。有顺磁性。
  元素来源:存在于独居石中,由含水氯化钕经脱水后用金属钙还原,或由无水氯化钕经熔融后电解而制得。元素用途:用于制造特种、电子仪器和光学玻璃。在制造激光器材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元素辅助资料:
  自莫桑德尔先后发现镧、和以后,各国家特别注意从已发现的稀土元素去分离新的元素。在发现钐和钆的同一时期里,1885年奥地利化学家韦尔塞巴赫从didymium(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中分离出两种新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一种被命名为neodidymium,后来被简化为neodymium,元素符号Pr。
  钕、镨、钆、钐都是从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稀土元素膁idymium中分离出来的。由于它们的发现,didymium不再被保留。而正是它们的发现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三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三阶段。但这仅是完成了第三阶段的一半工作。确切的将应该是打开了铈的大门或完成了铈的分离,另一半就将是打开钇的大门或是完成钇的分离。
  钕是中的一种。稀土是历史遗留的名称,从18世纪末叶开始被陆续发现。当时人*于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作土,例如把氧化铝叫做陶土,叫苦土。稀土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很稀少,因而得名稀土,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1(Sc)、39(Y)、57(La)至71(Lu)。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相似,这是由于核外电子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它们一般均生成三价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稀土差别明显,一般稀土矿物中不含钪。钷是从铀反应堆裂变产物中获得,放射性元素147Pm半衰期2.7年。过去认为钷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直到1965年,荷兰的一个磷酸盐工厂在处理磷灰石中,才发现了钷的痕量成分。
  因此,中国1968年将划入64种有色金属之外。1787年人阿累尼斯(C.A.Arrhenius)在斯德哥尔摩(Stockholm)附近的伊特比(Ytterby)小镇上寻得了一块不寻常的黑色矿石,1794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Gadolin)研究了这种矿石,从其中分离出一种新物质,三年后(1797年),瑞典人爱克伯格(A.G.Ekeberg)证实了这一发现,并以发现地名给新的物质命名为Ytteia(钇土)。后来为了纪念加多林,称这种矿石为Gadolinite(加多林矿,即硅铍钇矿)。 1803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兹(M.H.Klaproth)和瑞典化学家柏齐力阿斯(J.J.Berzelius)及希生格尔(W.Hisinger)同时分别从另一矿石(铈硅矿)中发现了另一种新的物质---铈土(Ceria)。
  1839年瑞典人莫桑得尔(C.G.Mosander)发现了镧和镨钕混合物(didymium)。1885年人威斯巴克(A.V.Welsbach)从莫桑得尔认为是“新元素”的镨钕混合物中发现了镨和钕。1879年法国人布瓦普德朗(L.D.Boisbauder)发现了钐。1901年人德马尔赛(E.A.Demarcay)发现了铕。1880年马利纳克(J.C.G.De Marignac)发现了钆。1843年莫桑得尔发现了铽和铒。1886年布瓦普德朗发现了镝。1879年瑞典人克利夫(P.T.Cleve)发现了钬和铥。1974年人马瑞斯克(J.A.Marisky)等从铀裂产物中得到钷。1879年瑞典人尼尔松(L.F.Nilson)发现了钪。从1794年加多林分离出钇土至1947年制得钷,历时150多年。 用途  钕元素凭借其在稀土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多年来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金属钕的最大用户是钕铁硼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体的问世,为稀土高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磁能积高,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用于电子、机械等行业。阿尔法磁谱仪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钕铁硼磁体的各项磁性能已跨入世界一流水平。钕还应用于有色金属材料。在镁或铝合金中添加1.5-2.5%钕,可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气密性和耐腐蚀性,广泛用作航空航天材料。另外,掺钕的钇铝石榴石产生短波激光束,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厚度在10mm以下薄型材料的焊接和切削。在医疗上,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代替手术刀用于摘除手术或消毒创伤口。钕也用于玻璃和陶瓷材料的着色以及橡胶制品的添加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稀土科技领域的拓展和延伸,钕元素将会有更广阔的利用空间。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30
主题好友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ask123456 于
18:20 编辑
镨,原子序数 59,原子量140.90765,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绿色”。1841年瑞典化学家莫桑德尔从铈土中得到镨、钕的混合物;1885年奥地利的韦耳斯拔从中分离出绿色的镨盐和玫瑰色的钕盐,确定它们是两种新元素。镨在地壳中的含量约0.000553%,常于其它稀土元素共生于许多矿物中。天然稳定同位素只有镨141。
镨的名称 Praseodymium 来源于希腊语词prasios(绿色)和didymos(成对的)。1841年发现镧的瑞典化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莫散德从含镧的矿物中分离出一种稀有的didymium土,1874年瑞典地质学家波•提奥多•克莱夫证实了didymium土实际是两种元素的混合物。1879年, 勒考•德•布瓦包得兰从铌钇矿(samarskite) 中取耐温优质镨黄得的didymium 土中分离出一种新元素钐,因此取名(praseodymium)。 直到1885年奥地利 化学家 C•F•奥尔•冯•韦耳斯拔男爵才成功地将didymium土分离为镨和钕。两种元素的金属盐的颜色不同。   自莫桑德尔先后发现镧、铒和铽以后,各国化学家特别注意从已发现的稀土元素去分离新的元素。在发现钐和钆的同一时期里,1885年奥地利化学家韦尔塞巴赫从didymium(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中分离出两种新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一种被命名为preseodidymium,后来被简化为praseodymium,元素符号Pr。
镨、钆、钐、钕都是从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稀土元素的didymium中分离出来的。由于它们的发现,didymium不再被保留。而正是它们的发现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三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三阶段。但这仅是完成了第三阶段的一半工作。确切的将应该是打开了铈的大门或完成了铈的分离,另一半就将是打开钇的大门或是完成钇的分离。   镨是稀土金属中的一种。稀土是历史遗留的名称,从18世纪末叶开始被陆续发现。当时人*于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作土,例如把氧化铝叫做陶土,氧化镁叫苦土。稀土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很稀少,因而得名稀土,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1(Sc)、39(Y)、57(La)至71(Lu)。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相似,这是由于核外电子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它们一般均生成三价化合物。钪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稀镨玛科技土差别明显,一般稀土矿物中不含钪。钷是从铀反应堆裂变产物中获得,放射性元素147Pm半衰期2.7年。过去认为钷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直到1965年,荷兰的一个磷酸盐工厂在处理磷灰石中,才发现了钷的痕量成分。   因此,中国1968年将钷划入64种有色金属之外。 1787年瑞典人阿累尼斯(C.A.Arrhenius)在斯德哥尔摩(Stockholm)附近的伊特比(Ytterby)小镇上寻得了一块不寻常的黑色矿石,1794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Gadolin)研究了这种矿石,从其中分离出一种新物质,三年后(1797年),瑞典人爱克伯格(A.G.Ekeberg)证实了这一发现,并以发现地名给新的物质命名为Ytteia(钇土)。后来为了纪念加多林,称这种矿石为Gadolinite(加多林矿,即硅铍钇矿)。 1803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兹(M.H.Klaproth)和瑞典化学家柏齐力阿斯(J.J.Berzelius)及希生格尔(W.Hisinger)同时分别从另一矿石(铈硅矿)中发现了另一种新的物质---铈土(Ceria)。1839年瑞典人莫桑得尔(C.G.Mosander)发现了镧和镨钕混合物(didymium)。   1885年奥地利人威斯巴克(A.V.Welsbach)从莫桑得尔认为是“新元素”的镨钕混合物中发现了镨和钕。1879年法国人布瓦普德朗(L.D.Boisbauder)发现了钐。1901年法国人德马尔赛(E.A.Demar青铜镨cay)发现了铕。1880年瑞士马利纳克(J.C.G.De Marignac)发现了钆。1843年莫桑得尔发现了铽和铒。1886年布瓦普德朗发现了镝。1879年瑞典人克利夫(P.T.Cleve)发现了钬和铥。1974年美国人马瑞斯克(J.A.Marisky)等从铀裂产物中得到钷。1879年瑞典人尼尔松(L.F.Nilson)发现了钪。从1794年加多林分离出钇土至1947年制得钷,历时150多年。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5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56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liuruiying97 于
17:35 编辑
铈(Ce)(cerium) (shì)  
下一个是“铈”,别搞错,镧系不是一个元素。
 &铈&这个元素是由德国人M.H.Klaproth,瑞典人J.J.Bergelius和W.Hisinger于1803年发现并命名的,以纪念1801年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熔点为 799 ℃,沸点为3 426 ℃,密度为8.240 g/cm3(α)(25 ℃)。灰色活泼的金属,是镧系金属中自然丰度最高的一种,性质活泼。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加热时燃烧,与水迅速反应,溶于酸。用于制造玻璃、打火石、陶瓷和合金等。
铈的广泛应用:   (1)铈作为玻璃添加剂,能吸收紫外线与红外线,现已被大量应用于汽车玻璃。不仅能防紫外线,还可降低车内温度,从而节约空调用电。从1997年起,日本汽车玻璃全加入氧化铈,1996年用于汽车玻璃的氧化铈至少有2000吨,美国约1000多吨。   (2)目前正将铈应用到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可有效防止大量汽车废气排到空气中美国在这方面的消费量占稀土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强。   (3)硫化铈可以取代铅、镉等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金属应用到颜料中,可对塑料着色,也可用于涂料、油墨和纸张等行业。目前领先的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   (4)CeiSAF激光系统是美国研制出来的固体激光器,通过监测色氨酸浓度可用于探查生物武器,还可用于医学。铈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稀土应用领域中都含有铈。如抛光粉、储氢材料、热电材料、铈钨电极、陶瓷电容器、压电陶瓷、铈碳化硅磨料、燃料电池原料、汽油催化剂、某些永磁材料、各种合金钢及有色金属等。   元素描述:   灰色金属,有延展性。熔点799℃,沸点3426℃。密度:立方晶体6.76克/厘米3,六方晶体6.66克/厘米3。外围电子层排布4f15d16s2。第一电离能5.47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活泼,用刀刮即可在空气中燃烧(纯的铈不易自燃,但稍氧化或与铁生成合金时,极易自燃);加热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铈。能与沸水作用,溶于酸,不溶于碱。受低温和高压时,出现一种反磁性体,比普通形式的铈致密18%。铈是稀土元素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有四种同位素:136Ce、138Ce、140Ce、142Ce。142Ce是放射性的α放射体,半衰期为5×1015年。   元素来源:   铈主要存在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也存在于铀、钍、钚的裂变产物中。常由氧化铈用镁粉还原,或由电解熔融的氯化铈而制得。   元素用途:   铈可作催化剂、电弧电极、特种玻璃等。铈的合金耐高热,可以用来制造喷气推进器零件。硝酸铈可用来制造煤气灯上用的白热纱罩。   铈是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是指钪、钇和全部镧系元素。铈和另一稀土元素钇是稀土元素中在地壳中含量较大的两种元素,因而它们在稀土元素中首先被发现。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和瑞典是稀土元素矿物比较丰富的产地,因而这两种元素在这个地区最先被发现。   钇和铈的氧化物以及其他稀土元素氧化物和土族元素的氧化物一样很难还原。直到1875年希尔布郎德利用电解熔融的铈的氧化物,获得金属铈。这是今天取得稀土元素金属的一种普遍的方法。它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发现了它们的本身,而且带来了其他稀土元素的发现。其他稀土元素的发现是从这两个元素的发现开始的。钇和铈的发现仅仅是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一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一阶段。
[编辑本段]最新成果
  稀土元素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因其具有特殊的发光、磁学和电学性质,常被用来开发如铁磁、磁致伸缩、荧光、储氢和催化剂等新材料。铈作为第一个具有4f电子的稀土元素,是物理和材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铝和其它相似元素形成了一系列的铝合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根据休谟-饶塞里准则(Hume-Rothery rules),由于铈和铝两者原子半径和电子化学性质的极大差异,只能形成大量的化合物,但是却不能形成取代型固溶体合金。   通过与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毛河光院士的合作,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曾桥石在导师蒋建中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高强度、高精度、原位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对Ce3Al金属合金材料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15GPa压力下Ce3Al晶体合金发生了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到固溶体合金的转变,当压力达到25GPa时在金属玻璃Ce3Al中也观测到固溶体合金的转变。通过大量X射线衍射和吸收谱的实验测量以及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他们发现,压力诱导Kondo体积塌陷和铈原子4f 电子非局域性使得铈铝两个原子半径和电负性差异缩小,实现了新型面心立方Ce3Al固溶体合金材料的形成。同时还发现,在卸压后(至少1年之内)这种新型固溶体合金材料在结构上保持稳定。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7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3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zjp 于
17:16 编辑
元素英文名称:Lanthanum
镧:原子序数57,原子量138.9055,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隐蔽”。 镧1839年瑞典化学家莫桑德尔从粗硝酸铈中发现镧,并确认是一种新元素。镧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183%,是稀土元素中含量最丰富的一个。镧有两种天然同位素:镧139和放射性镧138。
发现人:莫桑德尔
  发现时间和地点:1839 瑞典
  发现人:卡尔·古斯塔法·莫桑德尔(Carl·Gustaf·Mosander) 发现年代:1839年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180
主题好友积分
qugd的管辖
签到天数: 1832 天连续签到: 5 天[LV.9]以坛为家III&
钡 Ba(Barium)
1779 年,瑞典的舍勒首次证明从重晶石所得的氧化物是与石灰不同的物
质,他将重晶石、木炭粉和蜂蜜三者调成糊状,然后加热使硫酸盐还原成硫
化物,将所得硫化物溶于盐酸中,加入过量碳酸钾,即产生沉淀。该沉淀物
不同于碳酸钙,比重大,因此确定重晶石含有一新元素。从而发现了钡。
1808 年,英国的戴维(H.Davy)用电解法首先制得金属钡。他用汞作阴
极,电解由重晶石制得的氧化钡,然后将电解所得的钡汞齐中的汞蒸去,制
钡的命名为“Barium”,该词源自重晶石的名称。因为重晶石是17 世纪
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城附近发现的。当时有一个名叫卡仙罗拉(Casciarola)
的鞋匠和炼金术士对它进行了研究。他注意到该重晶石与可燃物混合并烧到
红热时它会发生磷光。这样重晶石就得到了波伦亚石的名称。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180
主题好友积分
qugd的管辖
签到天数: 1832 天连续签到: 5 天[LV.9]以坛为家III&
铯 Cs(Caesium)
1860 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Bunsen)和基尔霍夫(G.R.Kirchhoff)
在对矿泉水进行研究时,先分出Ca、Sr、Mg、Li 等元素后,将母液滴在火焰
上,用分光镜进行光谱分析时,发现其焰光有两条不知来源的蓝线,他们证
明是一种新元素。
二十年后的1881 年塞特堡(C.Setterberg)首次用电解法分离出金属
新元素被命名为Caesium(铯),源自拉丁语“天空的蓝色”之意。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180
主题好友积分
qugd的管辖
签到天数: 1832 天连续签到: 5 天[LV.9]以坛为家III&
氙 Xe(Xenon)
1898 年,英国化学家拉姆赛(W.Ramsay)和特拉弗斯(M.W.Travers),
在分馏液态空气时,制得了氪和氖。又把氪反复分次萃取,从其中又取出一
种质量更重的气体。根据对发射光谱的研究发现了氙。
氙的取名为“Xenon”,源自希腊词Xenos,意为“陌生的”,即为人们
所生疏的气体,因为它在空气中的含量极少,仅占总体积的一亿分之八。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18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8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以坛为家I&
  我国远在公元前4世纪的《庄子》中就有关于,即今碘缺乏病的记载。其中,晋葛洪(公元4世纪)首先用海藻的酒浸液治疗瘿病;隋巢元方(公元7世纪)提出了瘿病与水、土有关的学说;唐孙思邈与王涛(公元8世纪)又扩大了用来治疗瘿病。国外与公元12世纪才开始用海藻治疗甲状腺肿,比我国晚了约800年。经过几个世纪的生活实践和对碘的研究,碘在1813年由法国Courtois从海藻灰中首次分离得到;后来由Glussac命名为碘;1820年Coindet建议用碘制剂防治甲状腺肿;1896年Baumann首次证实甲状腺有聚碘的功能,并从甲状腺中分离出碘。
& & 单质碘呈紫黑色,密度4.93 克/立方厘米。53号元素(质子数53),126.9。熔点113.5℃,沸点184.35℃。-1、+1、+3、+5和+7。电离能10.451电子伏特。具有金属光泽,性脆,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易溶于、乙醇、和其他有机溶剂,也溶于氢碘酸和溶液而呈深褐色。可与大部分元素直接化合,但不象其他反应那样剧烈,碘的典型有机反应有:芳香族化合物的亲电子置换,形成芳基碘化物;邻近官能团的碳原子的碘化作用;碘(I)在跨越不饱和烃的多重键上的加成反应。但难溶于水,由于歧化反应的结果,所得棕黄色得溶液显酸性。在水溶液中,需要强的还原剂才能使碘还原(成I-)。碘单质遇会变蓝色。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180
主题好友积分
qugd的管辖
签到天数: 1832 天连续签到: 5 天[LV.9]以坛为家III&
碲 Te(Tellurium)
1782 年奥地利人缪勒(F.J.Müller)从含金的白色矿石中,提取出一种
貌似“金属”的物质,经仔细研究后,断定是一种新元素。为了证实自己的
发现,他曾请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帮助鉴定,但因样品少,未能确定是什么元
素,只能证明它不是已发现过的锑。
由于上面的情况,使得这一重要发现被人们忽视了十六年之久。直至
1798 年才由德国矿物学家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从金矿中分离出这种
新元素。他用的方法是:先用王水溶解金矿粉,残渣(H2TeO4)用水溶解后,
加过量苛性钠,将褐色沉淀物滤去后,再加盐酸于滤液中,这时就有H2TeO4
沉淀产生。取沉淀用水冲洗,烘干,并用油调至油状装入玻瓶中,加热至全
部红炽,冷却后在接受器中和玻璃瓶壁上发现金属状颗粒,这就是“碲”。
克拉普罗特把这一新元素取名为 Tellurium(碲),该词源自拉丁语“地
球”的意思。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180
主题好友积分
qugd的管辖
签到天数: 1832 天连续签到: 5 天[LV.9]以坛为家III&
锑 Sb(Antimony)
锑的发现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 年。古埃及人曾使用过锑青铜和
金属锑。中国早在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就已知道应用锑和锑化物。公元8
世纪,阿拉伯的扎比尔·伊本·赫杨(J.I.Hayyan)首先使用锑的化学术语。
古希腊人用“硫化锑矿”作描眉的黑色颜料。1546 年用木炭将硫化锑还原成
功。1604 年,巴西尔·波兰亭在《锑的凯旋车》一书中极力称赞锑和锑盐的
药用价值。17 世纪,德国邵尔德将金属铁与辉锑矿共熔制得锑。
锑的命名希腊文为antinmonium 有几种解释。原意为非单独存在的金
属,说明锑总是和别的矿物一起存在。其元素符号源于stibnite(含锑矿物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9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50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ask123456 于
18:15 编辑
锡,原子序数50,原子量118.71,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在约公元前2000年,人类就已开始使用锡。锡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4%,几乎都以锡石(氧化锡)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极少量的锡的硫化物矿。锡有14种同位素,其中10种是稳定同位素,分别是:锡112、114、115、116、117、118、119、120、122、124。   金属锡柔软,易弯曲,熔点231.89°C,沸点2260°C。有三种同素异形体:白锡为四方晶系,密度7.28克/立方厘米;,硬度2,延展性好;灰锡为金刚石形立方晶系,密度5.75克/厘米³;脆锡为正交晶系,密度6.54克/厘米³。
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锡了。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我国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在埃及的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常用品。   我国有丰富的锡矿,特别是云南个旧市,是世界闻名的“锡都”。此外,广西、广东、江西等省也都产锡。1800年,全世界锡的年产量仅四千吨,1900年为八万五千吨,1940年为二十五万吨,现在已超过六十万吨。   金属锡主要用于制造合金。   锡与硫的化合物——硫化锡,它的颜色与金子相似,常用作金色颜料。   锡与氧的化合物——二氧化锡。锡于常温下,在空气中不受氧化,强热之,则变为二氧化锡。二氧化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可用于制造搪瓷、白釉与乳白玻璃。1970年以来,人们把它用于防止空气污染——汽车废气中常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但在二氧化锡的催化下,在300℃时,可大部转化为二氧化碳。   锡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无前3700年,古时候,人们常在井底放上锡块,净化水质。在日本宫廷中,精心酿制的御酒都是用锡器作为盛酒的器皿。它具有储茶色不变,盛酒冬暖夏凉,淳厚清冽之传。锡茶壶泡茶特别清香,用锡杯喝酒石酸清冽爽口,锡瓶插花不易枯萎。   锡器的材质是一种合金,其中纯锡含量在97%以上,不含铅的成份,适合日常使用。锡器平和柔滑的特性,高贵典雅的造型,历久常新光泽,历来深受贵族人士的青睐,在欧洲更成为古典文化的一种象征。   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后面的第四种贵金属,它富有光泽、无毒、不易氧化变色,具有很好的杀菌、净化、保鲜效用。生活中常用于食品保鲜、罐头内层的防腐膜等。   锡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熔点较低,可塑性强。它可以有各种表面处理工艺,能制成多种款式的产品,有传统典雅的欧式酒具、烛台、高贵大方的茶具,以至令人一见倾心的花瓶和精致夺目的桌上饰品,式式具全媲美熠熠生辉的银器。锡器以其典雅的外观造型和独特的功能效用早已风靡世界各国,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锡在我国古代常被用来制作青铜。锡和铜的比例为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回帖并转播
海川化工论坛网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广告投放/网站事务
QQ: 活动专用QQ: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丰行天下-海川化工论坛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