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两位中医的福州医术最好的老中医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中医
今 日 栏 目
报 料 / 投 稿
& 电话:18141传真:12417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中医
&&&&日&&10:13&&&&晶报
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五届“晶报演讲周”的演讲嘉宾、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博士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身为中医博士,却遍访民间大师、名家,为中医的复兴不断奔走,医术高明,其著作《思考中医》广为流传。
昨天下午,当刘力红博士身穿唐装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时候,记者发现他真正打动人的不是传奇的故事,而是对中医的执着和思考,还有医者的情怀。
关于中医的误区
晶报:有位读者在“晶报演讲周”的网络留言版上说,他也知道中医好,但就怕中医关键时刻靠不住。您怎样看?
刘力红(下称刘):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一般的观念是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治疗危急重症,不仅一般民众有这样的心理,连很多医生也有,我在写《思考中医》也有这样的心理,感觉中医不应在危急重症上跟西医拼,但现在我认为中医不能治疗危急重症是一个误区,不仅能治,而且作用很好。
晶报:您的思想转变是怎样发生的?
刘:2005年,我认识了山西老中医李可,他一生都在实践用中医治疗危症。他治疗危急重症到了什么程度?连西医都来找他。很多西医认为已经无可挽回的病患就介绍给他。这说明,中医不能治疗危急重症是错误的。不过民众在认识这点上需要一个过程。作为一般中医医生来说,你至少要参与,不要碰到危急重症自己都没有信心。
晶报:这样的误区似乎反映了一个问题,人们对中医信心的不足还有一个更本质的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信心的不足。
刘:对,目前中医最大的误区就是观念的误区。人们都看到现代科学的厉害之处,现代文明很了不起,就会认为传统文明不行。实际上现代文明值得赞叹,传统文明同样也值得赞叹。如果你用平常心看待传统,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闪光的地方。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中国人的文化,自己都不懂,行吗?
什么是中医
晶报:您长期从事中医教学工作,本人也是中医博士,你对目前中医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怎样看?
刘:目前中医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观念上的问题。中医的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对儒道释的理解,没有国学的基础,很难学好中医,古人说:“不学易不足以为医。”但是我们的中医大学生都在苦读英语,不懂古文可以拿到中医文凭,不过英语四六级反而拿不到,语言只是工具,就像我不做农民,你一定要我带锄头,这是干嘛?我经常很痛心,为什么中医教育会到这个地步?
晶报:我们谈了这么久,似乎最大的问题落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什么是中医?
刘:中医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不仅是产生在中国的医学,而且是中和之学。中医认识事物的方法跟西医是截然不同的。近人已经总结出中医的基本精神,主要有两点:一是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不是指人的身体,而是指人和自然一体,中医认为人和自然是相应的,讲究人和自然的沟通,就是大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人和自然不协调就会生病。所以中医离不开“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第二点是操作层面的,就是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是要找到导致疾病的因,而且,中医是通过脉、证等方法去找到病因,而不是通过西医的CT、X光等手段。
了解中医须读经典
晶报:中医如此独特,我们要了解它需通过什么途径呢?
刘:中医经典。只有深入理解经典才能谈中医。据说很多中医博士不看经典,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晶报:现代的疾病急剧变化,新的疾病层出不穷,有人会疑惑,这些古代的中医经典能够应对吗?
刘:根据我的观察和经历,我们的问题大部分不是出在理论上,而是对理论的认识不够。“万变不离其宗”,中医的原则在经典中已经树立,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圆满的。我举一个例子:SARS病毒再厉害、传染性再强,它也需要一个基本的致病条件,而中医通过辨“证”能够把握这个条件,再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改变这个条件,
条件没有了,SARS病毒也就不攻自破。事实上中医介入SARS治疗后,死亡率大大降低,这是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
晶报:您曾经说过“中医在民间”,您自己就到处去拜访老中医,这些老中医的医术如何传承下来?
刘:我所在的广西中医学院已经成立了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我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让这些老中医的宝贵经验传授下来,我的师傅卢崇汉先生已多次来所传经送宝,还有另一位“药王”任老先生,对中医药达到痴迷的程度,每年花很多时间在山里体察药物的习性,生活跟野人一样,李可老中医认为在国内对中药的认识无出其右者,11月我就要把他请到南宁来,让他带我的研究生进山。
不为衣食而行医
晶报:目前有些医生的医德受到质疑,这样也造成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紧张。
刘:我认为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是医生,古人说,医为仁术。医生的责任是“济苦、救难、解危”,如果为衣食钱财而行医,这就跟“医者”最基本的精神相违背了。我的太师爷、著名中医卢铸之(号火神),解放前在成都行医,每次诊金是四块银元,相当于普通职员两个月的收入,但这只是对于有钱人的收费标准,对于穷人,他会在药单上写上“记账”,穷人去拿药连药费都不用掏,他就是当地百姓的“医疗保险”啊。
对中医有信心
晶报:在您的著作《思考中医》中看到您对中医现状的忧虑,几年过去了,你现在对中医的现状和未来怎样看?
刘:既忧虑也有信心,而且信心在加大,尤其近年来人们对中医的热诚让我很高兴。
晶报:您在“晶报名人演讲周”演讲的门票一个上午就“抢光”,这能够看到人们对中医的热诚和需求。
刘:在深圳的情况印证了我的乐观。现代科学包括医学并非无所不能,在一些地方碰壁以后就会去寻找别的路子,而传统文化、传统中医是最方便寻找的路子。我认为我只是一个医术普通的医生,如果在从前,被请到报社来作演讲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实际上证明大家对中医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男,1958年生,医学博士、教授。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真正开始认识中医,源于记者父亲的病。父亲患上一种极为难治的血液病,西医一度束手无策。去年10月,父亲来到刘力红医生处求治。
在刘力红医生那里,记者看到了真正的医者。在巡房诊病时,他是那么体贴入微,尽心慎重地对待每一位病人。而探病期间,记者也了解到刘力红医生是如何常年不辍钻研典籍,如何遍访名医虔心求学,如何执着医道殚精竭虑,如何孜孜行医绝不为衣食谋。所以在演讲周之前,这位医者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记者的脑中,而当时的我,不是作为一名记者,而是一名患者的女儿。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研究者聚集在一起,为发扬祖国医术而努力,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和普通民众从中受益。
作者:晶报记者刘敬文刘王争王争&&&&编辑:&&&&
Copyright& ,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您所在的位置:
& 话题广场 & 正文
反对中医最激烈的十个名人(组图)
日17:31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1922年和1926年写的《呐喊•自序》、《父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严厉的批评批评,用辛辣的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虚、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
梁启超:被割错肾还为西医叫好
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本来,梁启超的一位朋友认为不必割肾,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结果,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梁启超三年后死此病。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珍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郭沫若:“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
郭沫若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他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并希望盼望一切不甘居混沌的人,有是非之心的人,在这个地方不取模棱的态度。并断定:“国医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会好的病”。还绝对化地说:“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
李敖:“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医学’”
李敖一直是反对中医的,早在1961年他就曾经发表废除中医的文章《修改“医师法”与废止中医》。他认为中国的医学史,并不是什么真的“医学”史,而是一笔道道地地的“巫医”史。
何祚庥:支持取缔中医
何祚庥评论中医的一个准则就是:是否符合科学的原理和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是支持批评中医的,我觉得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言论大多数有根有据。”大家看病都选择西医,只有少数现代科学知识比较缺少的人才选择中医。
严复: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
陈独秀:“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
梁漱溟:“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的凭准的”;
方舟子:“中医是伪科学”
“中医的‘系统’,是一个未经实证也难以否证的系统,要接受它必须依靠信仰。因为这一套系统非常模棱两可,怎么说都说得通,所以同一个病人,让三个名中医来看可能就有三种说法。现代医学依靠的是客观的医疗手段,而中医看重的是主观的医术,而这种对个体的强调,正是宗教、哲学的一个特征。”
罗永浩:“中医骨子里是伪科学”
“中医骨子里是巫医继承下来的,从来没有科学,全是靠混人试来试去试到今天,瞎猫碰耗子也能治几种病吧。有没有副作用,不知道。中药从来不写副作用,是不是没有副作用啊?当然不是,它就是伪科学嘛,没有药检。”
相关专题:
评论排行(周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知道这些反对中医的名人都是谁么?他们是孙中山、鲁迅、胡适、梁启超、陈独秀、梁漱溟、郭沫若、严复、傅斯年、李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都是中国思想开放的先行者,深受科学民主思想的洗礼,其中严复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者,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中坚力量,孙中山是共和宪政的启蒙与缔造者,胡适、陈独秀、鲁迅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傅斯年是北大前校长、国学大师,郭沫若和李敖都是著名学者。      反对的言语以鲁迅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和傅斯年的&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最为有名。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1922年和1926年写的《呐喊•自序》、《父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严厉的批评批评,用辛辣的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虚、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    郭沫若:&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  郭沫若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他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并希望盼望一切不甘居混沌的人,有是非之心的人,在这个地方不取模棱的态度。并断定:&国医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会好的病&。还绝对化地说:&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    李敖:&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医学&&  李敖一直是反对中医的,早在1961年他就曾经发表废除中医的文章《修改&医师法&与废止中医》。他认为中国的医学史,并不是什么真的&医学&史,而是一笔道道地地的&巫医&史。    何祚庥:支持取缔中医  何祚庥评论中医的一个准则就是:是否符合科学的原理和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是支持批评中医的,我觉得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言论大多数有根有据。&大家看病都选择西医,只有少数现代科学知识比较缺少的人才选择中医。    
严复: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  
陈独秀:&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  梁漱溟:&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的凭准的&;
方舟子:&中医是伪科学&  &中医的&系统&,是一个未经实证也难以否证的系统,要接受它必须依靠信仰。因为这一套系统非常模棱两可,怎么说都说得通,所以同一个病人,让三个名中医来看可能就有三种说法。现代医学依靠的是客观的医疗手段,而中医看重的是主观的医术,而这种对个体的强调,正是宗教、哲学的一个特征。&  罗永浩:&中医骨子里是伪科学&  
&中医骨子里是巫医继承下来的,从来没有科学,全是靠混人试来试去试到今天,瞎猫碰耗子也能治几种病吧。有没有副作用,不知道。中药从来不写副作用,是不是没有副作用啊?当然不是,它就是伪科学嘛,没有药检。&    &
梁启超:被割错肾还为西医叫好    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本来,梁启超的一位朋友认为不必割肾,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结果,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梁启超三年后死此病。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珍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1、文中详细地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用意?2、文段中所描写的两位中医有..._百度知道《父亲的病》读书笔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父亲的病》读书笔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六大医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