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能变别是肠息肉和肠癌的区别还是肠癌

把肠息肉不当回事40岁壮汉患上肠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吕锐 通讯员高翔)肠子长了息肉没当回事,没想到发展为肠癌,杨先生为此后悔不已。专家指出,部分肠息肉易癌变,应该及时治疗。
原标题:把肠息肉不当回事40岁壮汉患上肠癌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吕锐 通讯员高翔)肠子长了息肉没当回事,没想到发展为肠癌,杨先生为此后悔不已。专家指出,部分肠息肉易癌变,应该及时治疗。5年前,35岁的杨先生就在检查中发现有肠息肉,他认为肠息肉都是良性的,将结果丢在一边,没有做任何治疗,没想到5年后发展成癌。中南医院肿瘤科教授熊斌指出,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2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若不经过治疗,在50岁前发生癌变的几率非常大。专家提醒一旦发现肠息肉不可等闲视之,要弄清肠息肉的性质,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及时通过手术切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警惕大肠息肉变大肠癌
  提到“癌”字,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尤其是一提到直肠癌,具备一些医学知识的人就会想到要手术治疗的话能否保住肛门,治疗的转归与预后生存质量等。实际上,任何“癌”的治疗都强调一个“早”字,大肠癌也不例外。  名医小传  赵虹,沈阳市肛肠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肿瘤治疗2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任沈阳市抗癌协会等多个学会理事、委员,对大肠癌的根治手术及其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咨询电话:  危害:大肠息肉易变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一般来说,大肠癌与环境、饮食习惯有关,低纤维素、高脂肪饮食对大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赵虹介绍,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后约有10%-20%可发生大肠癌,出血性溃疡结肠炎10年后约有50%发生癌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8岁-10岁易发病,40岁左右几乎100%发生大肠癌。  大肠息肉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发病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肠息肉可发生在结肠任何部位,以单发息肉多见,多发性息肉约20%,息肉数目一般在10个以内。家族性腺瘤病息肉数目多达100个以上。而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特别是有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在40岁以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癌变。  症状:腹痛、包块、便秘、便血  那么一旦发展为大肠癌了,都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赵虹介绍,直肠癌首先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如以往每日排便1次,近期无明显诱因出现每日排便2-3次,甚至更多,并伴有便后不净感,总是有便意的感觉,许多直肠癌患者还伴有肛门坠胀感或里急后重感,也有因此症状常被误诊为慢性肠炎或痢疾,也有的患者便血就自认为是痔疮,不到医院就诊,致使病情加重,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右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下腹或右下腹隐痛,因盲肠升结肠内径较宽(7-8cm),较少发生梗阻,可表现为下腹包块,体瘦的人清晨空腹时自己就能摸到。除此之外,还可以伴有慢性失血,贫血,因右下腹不适,隐痛,有些病人易被误诊为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胆囊炎等。  左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便血,腹胀,肠梗阻等症状,这部分病人经常感觉腹胀,排便不畅,排气后得到缓解,这时多是由于肿瘤使肠腔变窄,致使肠不全梗阻,所以感觉到腹胀。   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至今仍是治疗大肠癌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赵虹解释,癌变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转移和复发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大肠癌的手术不是单纯仅仅把癌灶切掉就可以了,而是要将肿瘤上、下缘的正常肠管切除一部分,及区域淋巴结清扫,也就是说,手术是建立在力求根治的基础上。  “这里特殊提一下直肠癌,由于直肠位于大肠的最远端,一旦发生癌肿,做为患者和家属首先关心的无外乎是能否切掉?能否保肛门?”赵虹表示,医生会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如癌变部位,分期,生物学特性,年龄,身体状况等而选择不同的术式,能否保肛是根据癌变的位置决定的。  赵虹介绍,沈阳市肛肠医院肿瘤科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已使多例保肛希望不大的患者保留了肛门,使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本报记者&杨主格
第B05版:养生之道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第B05版:天天健康
结肠长息肉早切除别留后患
  图/全景  受访专家/解放军第458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施章时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辉&通讯员&吴燕玲  看个痔疮为何要做肠镜?部分患者存有这个疑虑。然而,正因“多此一举”,458医院肛肠外科最近发现了四例肠息肉,病理活检发现为大肠癌。“毫不夸张地说,肠镜挽救了这四个人的生命,因为,息肉有时就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切除。”该科主任施章时说。他向记者表述了一个观点: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大多由肠息肉演变;肠里面有息肉,就跟癌沾上边了。研究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性肠息肉。通过肠镜的检查,尽早发现并切除息肉,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腺瘤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  肠息肉是指大肠腔内黏膜表面隆起,导致局部增生的一类病变。它分为好多种,有腺瘤性肠息肉、炎性肠息肉、增生性肠息肉、错构瘤息肉、淋巴性肠息肉等。医学界发现,炎性肠息肉、错构瘤息肉、淋巴性息肉跟肠癌关系不大;增生性肠息肉跟肠癌关系稍大。“腺瘤性肠息肉就是癌前病变!”施章时表示。  腺瘤性肠息肉越大,恶变的可能也越大。数据显示,一个两厘米以上的腺瘤性肠息肉癌变几率约为25-50%。一个1-2公分的腺瘤性肠息肉癌变几率为5%左右。所以,腺瘤性肠息肉仿佛埋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搞不清多少年后启动开关,开启“肿瘤模式”。  肠息肉为何会转变为大肠癌呢?这受综合因素影响,可能与基因变异,长期喜好油煎、烟熏、火烤等烹饪方式,抽烟,喝酒,反复腹泻、便秘,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同样可能是肠息肉的致病因素。  【“痔疮”麻痹人,肠镜要提倡】  近期接触的四个案例让施章时印象深刻,因为他们几个人有个共性:年纪在60岁以上、因痔疮或肛瘘就医、做肠镜发现有息肉、取息肉组织活检后发现,表面是息肉,实际为息肉阶段的癌变,“我们将息肉切掉,解除了隐患,等于一项检查及时拦截了四个癌症。”施章时称。  他建议,老年朋友多关注肠道健康,别把肠道、肛周的问题都归结为痔疮。“60岁以上有大便出血、腹胀等问题,一定要做肠镜检查。”大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上了年纪的人更应注意大肠癌发生的可能。  无论哪种肠息肉,早期都没有不适表现。因为肠道的宽度有3-4厘米,本身还能扩张。息肉的体积在肠道这个“大容器”中显得微不足道。若因息肉造成便血、腹胀、黏液大便等症,多表示息肉已到中晚期,甚至是大肠癌的中晚期。而大肠癌早期也常无痛无觉,等出现了便血或其他不适,通常已经不是早期了。  施章时建议,4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镜的人要做一次肠镜检查。比起胰腺癌、肝癌等“凶险”的癌症,大肠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时发现和治疗,有90%的大肠癌病人可以得救。可是在我国,能够早期发现的,可能还不到10%,这跟肠镜检查不足有关。生活中,不少人排斥做肠镜检查,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怕痛,怕检查。肠镜检查时,确实可能会牵拉肠道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疼痛感。但大家可以选择无痛的全麻检查。对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者,也会评估心脑血管疾病者的状况使用麻醉药物。  【有息肉必须要切除】    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内有息肉,无论哪种息肉,小于2厘米的可以直接切除。一举两得,这也是肠镜检查的好处之一。大于2厘米的息肉无法在肠镜下切除,可先取组织标本做病理检查,改日在腹腔镜下做切除手术。切除后的标本都要进行病理检查,若已存在癌变可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  虽然只有腺瘤性肠息肉跟大肠癌的关联度最高,其他种类的肠息肉也不能完全排除癌变的可能性。加上息肉本身也会引起不适,都主张切掉。2007年,当时的总统小布什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大肠息肉,也进行过清除手术。  息肉切除后,随诊是极其重要的。要求患者隔一年再回来做肠镜检查,如果没问题,隔三年再做肠镜检查。这是因为,肠道长达1.5-2米,可能不仅只有这一个息肉,也不排除没切除干净的可能性。
陈辉、吴燕玲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结肠长息肉早切除别留后患》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业务联系电话:020-133588)  直肠癌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三位(前两位是肺癌及胃癌),到2015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一。  男性,75岁。大便习惯改变和并便血  发病原因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疾病分期  0期:癌局限于粘膜层,无淋巴结转移  I期:肿瘤局限于固有肌层以内,无淋巴结转移  II期:肿瘤浸润超过固有肌层,但无淋巴结转移  III期:淋巴结有转移  IV期: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或腹膜转移  临床表现  一、早期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  二、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  1. 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出现便血症状。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所谓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粘液血便。  2.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腹泻。  3. 当直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可变细、带沟槽。  4. 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肿瘤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阴道流出粪液;肿瘤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肿瘤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上述症状均提示肿瘤属较晚期。  5. 肿瘤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时,相应脏器可出现症状。如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干咳、胸痛等。  6.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对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建议到正规医院肛肠门诊就诊,不要将上述症状归结为痔疮,行直肠指诊可以发现约70%的直肠癌。很多患者因为将直肠癌当成痔疮而延误了治疗。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 大便常规+潜血:可作为简单的筛查指标,如果潜血阳性需高度重视需进一步检查了  解消化道(胃、小肠、大肠及直肠)情况。  2. 肿瘤标志物检查:针对大肠癌的标志物主要有两个:CEA 及CA-199,术前这两个标  志物升高应注意有无肝脏、肺的转移,CEA手术前的阳性率约为30%,术后复发时阳  性率约为70%。  3. 对直肠指诊没有问题的患者也不能放松警惕,可行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以了解指诊不能  触及的直肠及大肠的情况。如不愿意行结肠镜检查可行钡灌肠检查(注意行结肠镜或  钡灌肠检查前一定要排除有无肠梗阻,如有肠梗阻则禁止服用泻药准备肠道)。  4. 胸透或胸片:排除有无肺部转移  5 .肝脏超声检查或腹部CT检查:排除有无肝脏转移  6..盆腔CT或磁共振(MRI)检查了解肿瘤浸润情况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  7. 肛门控便功能检测:行内括约肌切除手术前需行此检查了解肛门控便功能  鉴别诊断  1. 与痔的鉴别诊断:痔为常见的肛肠良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肛门岀血,血色鲜红,一般量不多,为手纸染血、便后滴血、粪池染血等,大便本身不带血,或仅有少许血迹。岀血一般为间歇性,多为大便干结时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出现。不伴腹痛、腹胀。无大便变细或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带沟槽)。直肠指诊无明显肿块,指套一般不染血。反之,直肠癌为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一般为每次大便均带血。直肠癌导致肠梗阻时可有腹痛、腹胀等。大便可变形。直肠指诊多数情况下可触及肿块,指套多染血。  2. 与直肠息肉的鉴别诊断:直肠息肉也可出现大便带血,但一般不会引起腹痛、腹胀等。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体重下降)。直肠指诊可触及质软肿块,指套可染血。而直肠癌可引起肠梗阻症状,可引起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直肠指诊可触及质硬肿块,指套可染血。  3. 与肛裂的鉴别诊断:肛裂为肛门岀血,血色鲜红,一般量不多。其特点是伴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视诊可见肛门皮肤裂口,有时可见前哨痔。指诊有时可触及肥大肛乳头,一般指套无染血
小心“无症状”直肠癌
  早期直肠癌无明显症状要靠检查发现  曾有一中年男性,反复便血,一开始认为是湿热所致,该男子按有关说法,摘石榴树上的叶子煮水喝,“将两棵石榴树的叶子摘光了,还是便血”。最终,该男子被确诊为肠癌。  据介绍,大肠癌发病过程较长,完全可防可治,但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人发现。但到一定阶段,出现便秘、便频、便血等症状时,“八成直肠癌被诊误,不是自己误判就是被医生误诊。有患者误诊后错误治疗半年以上才被发现,延误了病情”。  据介绍,针对我国最常见的低位直肠癌,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就是直肠指检,“举手之劳就能确诊”。  为此,教授提醒,40岁以上人群最好定期做肠镜检查,而对于有家族性息肉病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图老师整理)群,从十几岁开始就该定期检查。  粗纤维摄入少发病率上升  据中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大肿瘤医院腹科教授介绍,大肠癌近年的发展趋势是,在中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70年代,其死亡率是十万分之3点54,到2005年为4点5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据最新统计:我国大肠癌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万~16万人,死亡人数约6万~9万人,多发于大中城市,在消化道肿瘤中已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  和众多疾病发病呈低龄化的特点不同,大肠癌的发病呈“老龄化”趋势:以前中位年龄为45岁,现在为55岁。发病高峰年龄从以前的四、五十岁到现在的六、七十岁。相比之下,青少年患大肠癌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从以前的2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6.6%”。  据了解,发病率之所以上升,和现代人高脂肪、高蛋白摄入量增加,运动和粗纤维缺少摄入有主要关系。而“老龄化”趋势主要是因为人群整体寿命延长、认知度提高、健康意识增强。  教授说,截止到目前,大肠癌的真正病因仍未明了,但致病因素很多,如饮食不当,“病从口入”,很多研究表明其重要因素之一是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和低纤维素食物。新西兰的一项调查发现,大肠癌和牛肉消费量成正比,即消费牛肉多的地区,其发病率也增高。  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大约5%-15%的大肠癌是遗传的。该院曾接诊过一病例,一家四兄弟均有大肠癌。癌前病变因素也值得关注,如家族性息肉病,遗传比约为50%,“如果不经治疗,百分百会发生癌变”。
直肠癌的治疗详解
&&& 直肠癌的治疗目前最主要方法仍然是根治性切除,其它直肠癌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与结肠癌相同,但局部治疗,放射治疗均较结肠癌方便。  (一)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与无瘤操作法与结肠癌相同。手术原则是首先考虑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同时兼顾存活质量。即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力争保留肛门。若需作人工肛门时,其设置要方便病人。对直肠各段癌肿的手术方法选择是:  1.上段直肠癌 癌下缘距肛缘在11公分以上,作经腹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也即前切除术(Dixon氏术)。  2.下段直肠癌 距肛缘8公分内触及的癌肿,宜作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氏术)。  3.中段直肠癌 癌下缘距肛缘8公分以上,力争借助吻合器作前切除术。  以上各段直肠癌医学教育网所取术式并非绝对,一般应根据术中所见癌肿大小,恶性程度,以及直肠游离后癌肿侵润的深度,周围淋巴转移的情况,以及直肠骶曲部的长短,决定可否保留肛门。切除下缘距癌肿最少不小于3公分。  4.侵润周围器官组织,如精囊、前列腺、膀胱、子宫、阴道以及骶部等,如能与侵犯脏器或其部分一并切除时尽量切除,如不能切除,可视癌肿梗阻情况作结肠造口术。有远脏转移的病人,只要局部能切除,可作姑息性切除术。  (二)局部直肠癌的治疗  1.冷冻治疗 用液氮冷冻癌肿  (-196℃),近年来有很大发展,对较早期的癌肿冷冻后部分病人可消除,缩医&学&教&育&网&小,有的局限化。该治疗还可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晚期癌肿,尤其是梗阻病人,冷冻后可解除梗阻,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2.局部电灼 对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是一种姑息肉性的措施,冷冻治疗发展后已少应用。&${FDPageBreak}  (三)放射直肠癌的治疗 &&& 术前治疗:对某些术前估计不能切除的病人放疗后肿瘤可以缩小松动,增加手术切除的机率。术后放疗:直肠癌术后复发多见会阴部,术后放疗可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对不能切除或复发病人的放疗,只能暂时控制病程延缓发展,但不能达治愈性目的。  直肠癌的治疗预后  直肠癌预后较好,行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50~60%,其中Ⅰ期直肠癌五年存活率在90%以上,因此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大部可以治愈。唯我国直肠癌大部分发现晚、目前总的手术切除率约60%左右,且中晚期较多。  肛管癌  肛管癌与直肠癌有许多共同之处,肛管癌发生在直肠齿状线以下,故病理上多为鳞状上皮癌。肛管癌约占结肠癌的1%,占直肠肛管癌的5%左右。其发病原因常与肛瘘、痔、慢性隐窝炎等慢性刺激有关。肛管癌除直接侵润外,淋巴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但也可经直肠侧向淋巴引流转移至髂内淋巴结。肛管癌手术治疗不宜保留肛门,以Miles术为宜,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不能确定是否为转移时可先做局部病理学检查,手术时可同时清除。
久“痔”不愈小心直肠癌
俗语说“十人九痔”,不少痔疮患者都对时常出现的便血现象见怪不怪。不过,记者从解放军458医院了解到,近期先后有多位患者因为便血以为是痔疮没当回事,结果一查竟是直肠癌。458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施章时主任提醒,痔疮与直肠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然而由于在某一时期存在着相同的症状,容易让人混淆,再加上部分患者粗心大意,往往会使病情被掩盖,甚至造成漏诊或误治。据施章时主任介绍,直肠癌和痔疮症状相似,比如便血、肛门部位不适、有下坠感等。而且,因为普通人群中痔疮发病率极高,大部分人在发现类似症状会第一时间会想到痔疮。据了解,由于直肠癌和痔疮症状相似,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直肠癌误诊率较高。据统计,国内直肠癌误诊率达到30%-40%,中青年患者中,这一数字高达65%-75%。虽然二者容易混淆,但痔疮和直肠癌没有多大的关()联。施章时主任指出,痔疮不会演变成直肠癌,二者是不同的两种肛肠疾病。据介绍,458医院作为广州肛肠疾病大型公益筛查指定医院之一,负责筛查1000例肛肠疾病,从即日起到日,在458医院门诊部九楼结直肠肛门外科进行免费筛查,免费内容包括:挂号费、专家会诊费、肛门指检费、肛门镜检查费,每天限号30人。虽然两者相似度高,但直肠癌和痔疮仍能简单区别。据施章时主任介绍,首先是便血症状不同,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肠道肿瘤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其次是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形状,而直肠癌会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大便呈扁形或带沟槽痕迹。他建议,家里最好使用马桶,这样排便后可以查看大便的颜色和性状。“结直肠的很大一个功能是排泄,通畅了就不用担心,一旦出现问题,就应该警惕。”据施章时主任介绍,关注大便的变化,比如颜色、性状、次数等有无改变,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一天1-2次大便,这属于正常的频率;一天5次甚至10来次,而且一次只拉一点点,则很可能患上了直肠炎,甚至是直肠癌。”施章时主任提醒,不管是痔疮还是直肠癌,一旦出现便血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诊治,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能自认为是痔疮而不到医院诊治,以免引起严重后果。而预防直肠癌应从生活细节做起。施章时主任建议从以下几点做好预防: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从事体力活动,保持身心健康;控制能量摄入,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w欠你一段情分享经验0
QQ分享经验11
Yang1996911分享经验0
大帝无敌大水B分享经验1
LL分享经验2
大冬瓜996分享经验10
韩先生mr分享经验4
XIAOHUANGDI分享经验0
你说的幸福是影分享经验0
名字太长对身体分享经验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外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