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动物的作文石塘双峰寨的作文

古村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民间传统的文化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乡村社会及其族群生存和发展智慧的结晶,是农业文明发展的见证。在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传统古村落独特的建成环境和其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如何保护好古村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下面将结合石塘古村谈谈保护与开发的思考及建议。一、石塘古村的现状石塘古村,位于石塘镇政府西100米。该村村落规模宏大、村落传统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街巷肌理保存完好,村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峰寨,传统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自然环境良好,乡土气息浓厚,传唱了数百年的“月姐歌”&、誉传千里的“石塘堆花米酒酿造工艺”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1月石塘村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韶关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1月,石塘村被评为“最具红色景观村落”,2015年1月,石塘村被评为“广东旅游名村”。石塘古村自然风光秀丽、农业特产丰富。石塘境内无工矿企业,碧水蓝天,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是仁化县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区,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稻、花生、蔬菜、马蹄、西瓜、甜笋竹、灵芝等七大传统项目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为旅客提供丰富的农业特产产品。石塘古村拥有悠久的历史。从明洪武年间李可求从福建移居此地、开荒建房算起,石塘村已经走过了640多年的风雨,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为千家村,成为仁化县最大的自然村,占地总面积15公顷,现有人口3400多人,拥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关市范围内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风、古韵于一体,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村落。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居高临下看石塘村,墙檐连亘,屋盖连云,42000多平方米的青砖青瓦、古宅民居,占地3.8公顷,一派恢弘气势。村中房宅建筑,多数有青砖马头墙。这种高出房檐屋脊、翘角峥嵘的封火山墙,是徽派建筑的明显特色,而房内梁架藻井的结构形式,却带有浓郁的福建风采,一些夯土泥砖房屋,又具客家地方建筑的典型风格。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具有重大的历史研究价值。为旅客提供游行休闲的地方。石塘古村民俗特色鲜明。石塘村独特的民俗文化,神秘而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月姐歌》。《月姐歌》是石塘村的传统民间艺术,用石塘古村特有的方言唱出,别有一番风味,而在逢年过节,农民舞起狮子,亮起嗓子唱采茶歌,穿起花衣唱大戏,扭起腰肢跳丰收舞,热闹非凡。同时,悠长的历史也给石塘村留下不少动人的传说,如聚宝盆的故事、传奇人物李壳的故事等,石塘古村饮食文化深厚。已有400多年酿造历史的石塘堆花酒,拥有独特优秀的地下水源、自制酒饼及传统的酿制工艺,以其清正醇香、口感宜人而远近闻名。光绪年间,石塘村仅三角街就有30多间酒肆,最高峰时有酿酒坊200多间,粤北韶州各县都来石塘赶墟兑购米酒,解放前更远销广州及东南亚等地,现全村仍有堆花酒作坊20多家。此外,石塘村还有许多风味小吃,打糍粑、裹粽子、炸糖环、角仔令人叫绝;流传数百年的扣肉、水豆腐、咕噜肉、大盘鸡、酥炸鱼叫人垂涎二、古村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1、传统古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村落重新集聚,一部分正在衰退或萎缩,一部分正在成为城市(镇)的一部分从而改变其社会存在的形式。&2、农村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古村落内居住的农民也有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这种追求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传统古村落的房屋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因素,部分老屋已经损毁、老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村民热衷于建造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老屋进行修补,随着农村居住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传统古村落原来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3、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呼声虽然日益高涨,但实施工作却因产权、资金等问题难以开展。三、古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思考及建议&1、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制定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政策,维护修缮古村落原生态形象,包括对古建筑复原,现代房拆除、住户外迁、内部设施添置、三线地埋、地面改造等。鼓励村民住内部现代化外部仍呈现古建筑风格的旧居,对于那些不愿意住旧居的农户,可以置换出来。&&要树立“保护第一”、“保护就是资源”的观念,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手段,加大保护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和保护性、抢救性维修方案。2、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缮,采取措施活化。对古村中所有的古建筑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详细了解古村内每栋老建筑的现状如权属、破损程度、市场价值、需修缮的工作量、资金投入量等,在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联合文化部门,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制订老建筑的详细修缮方案,一是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前提下,采取原来的特色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工艺,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葺和改装,维持老建筑原来的古朴外观和建筑装饰;二是可根据老建筑的用途,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大力改善内部的生活设施,如厕所、水电、网络、照明等,满足现代日常生活、办公的需要。&古村内的老建筑长期空置,将不利于古村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因此除了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外,还需结合古村的发展方向,在完善老建筑内部现代设施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合理活化古村内的老建筑。&3、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目前古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为解决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部分古村的保护开发中都倾向于采取通过租赁、收回老建筑的产权进行保护开发。&4、统筹古村和新村建设&古村、新村统筹建设应首先明确定位古村和新村的不同功能,做好相互衔接,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应该是“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一方面要保护旧村的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如餐馆、旅店、商品等,这些设施应大部分建在新村,避免在古村过度的建设而破化古村的古朴氛围。&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保护古村的整体风貌为前提,改善居住环境。古村内的青石巷道、河卵石巷道是古村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行保护,切不可全部铺上水泥或大理石,对部分破烂,凹凸不平的古巷道可进行平整,固定石块,清理杂草碎石,完善路灯等照明设施;对排水系统的整治应维持原状,不进行上盖密封,以清理淤泥杂物、疏通渠道为主,以保留巷道特色;对供电线、网络线、电视信号线等应尽量埋底铺设,避免乱拉乱扯。6、结合传统的风俗习惯,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随着原居民逐渐迁出古村,古村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最终使古村变成一个只有历史建筑物,而没有软文化的空壳。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古村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古村落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对它的开发既要做到全面,即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它认识它,让人们了解到那不仅仅是一幢幢旧房子,而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人们智慧的凝结。还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让古村落文化能够永久的流传下去形成可持续发展。7、加强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古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反映了祖先在建村立围时的智慧。因此古村落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也是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开辟生态旅游对于古村落的开发也极具意义。&在过去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古村落作为一个保护相对完整的历史载体,是难能可贵的宝贵资源,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够用记忆之经、特色之纬,编织出古村落更加美好的未来。&&&& &石塘古村双峰寨(stgcsfz639400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9月29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红红深入到石塘镇,专题调研古村保护、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
当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开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日,石塘古村3A级旅游景区授牌颁奖仪式在石塘古村牌坊隆重举行。仁化石塘镇举行石塘古村国家3A级景区揭牌仪式比赛名称:2016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比赛时间:日
比赛地点:韶关市仁化县石塘村
主办单位:广东省体育局报到时间:日(星期六)下午15:00-18:00
报到地点:韶关市仁化县红锦湾温泉度假村(丹霞山正门右侧)蜜桃给你一口一个甜蜜的夏日“三月赏花,七月品桃”。阳春三月,漫天粉红的色彩,楚楚动人的花瓣,点缀着温暖的春天相约荷花·走进仁化2016年仁化县首届荷花垂钓旅游文化节即将开幕“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相约荷石塘村在广东省韶关仁化县城西南方19公里的一个小盆地之中,周围山清水秀,是一个有着悠久和光荣历史的古村落。石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穿行在黄色的花林里,感受着四月的温暖春风,一想到这十来天的繁华屈指之间便要过去了,更是珍惜每一次繁花似锦的花开时期!芳菲四月,丹霞山紫荆花开江边的紫荆花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不负春光的开始在树枝上点缀着星点粉紫,高挂着的粉红色花新闻动态NEWS﹀﹀﹀日,石塘古村3A级旅游景区授牌颁奖仪式在石塘古村牌坊隆重举行,石塘古图为揭牌仪式现场。龙全明 摄5月31日上午,仁化县石塘镇举行国家3A级旅游景区—石塘古村揭牌仪式。韶关市旅游赛事简介
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广东省委农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旅游局、广东各位尊敬参赛运动员&领队:
欢迎参加2016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韶关·仁化站),比赛将于2南方日报讯 (记者/朱小龙)10日,2016年南粤古驿道三大赛之一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见上图,主办方供古驿道定向大赛选手 在奔跑中领略古村人文风情古驿道定向大赛石塘古村开幕图为与会领导嘉宾一起鸣笛,宣布比赛开始。 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 摄昨日,由省体育局主办的2016年南粤古驿道定 仁化旅游蜜桃给你一口一个甜蜜的夏日“三月赏花,七月品桃”。阳春三月,漫天粉红的色彩,楚楚动人的花瓣,点缀着相约荷花·走进仁化2016年仁化县首届荷花垂钓旅游文化节即将开幕“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相约荷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开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石塘古村坐落于离世界遗产丹霞山西北20公里的一处美丽的小盆地中,周边山峦青黛,中间一抹平畴,田园辽阔,溪流蜿古村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民间传统的文化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stgcsfz6394008旅游宣传与推介。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tgcsfz6394008旅游宣传与推介。石塘思源农家乐:“一家人去石塘镇玩,逛完双峰寨后寻觅好吃的,看到这家思源农家乐貌似不错,便来试试。也算是曲...”-大众点评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FrankYan_dp关于石塘思源农家乐的点评:一家人去石塘镇玩,逛完双峰寨后寻觅好吃的,看到这家思源农家乐貌似不错,便来试试。也算是曲径通幽。位置在双峰寨往东南走,..." />
一家人去石塘镇玩,逛完双峰寨后寻觅好吃的,看到这家思源农家乐貌似不错,便来试试。也算是曲径通幽。位置在双峰寨往东南走,过了卫生院后,往左边看,仔细留意下,路边会看到指示牌,跟着指示牌进去就对了。应该是很好找的。近来农庄,旁边就是一个水塘,养鱼。小孩子可以在边上玩,但务必注意安全。里面还有小猫,但有点怕人。总体来说,环境就是一个标准的农庄,但相对而言略显粗糙,这也跟当地的总体配置有关。石塘炸鱼,在众多菜里面,这个炸鱼味道还算可以,至少用料是踏实的,里面的鱼肉很嫩。扣肉我觉得一般般,没有广州的农庄好。炸蚝是特色菜,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蚝,我还是喜欢新鲜的。鸡不过不失,作为广州人,吃鸡要求很高,我不方便评论。价格倒是不贵,人均40多可以了。
16-10-12 09:46|||
微信关注"点评商家版"官方身份回复用户点评
回应内容应大于0小于500个字符!更多公众号:tzj5168新浪旅游摄影名博、 搜狐旅游摄影名博、 网易旅游摄影名博 新浪旅行家、艺龙旅行家、携程旅行家 环球行者、独立撰稿人、自由摄影师 酒店、美食、体验旅游体验师 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欧洲和东南亚等最新文章相关推荐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韶关石塘村,粤北最美的客家古村落,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石塘古村:史上粤北第一村(组图)_古代建筑_古代建筑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石塘古村:史上粤北第一村(组图)
作者:佚名 &&&nbsp&nbsp 古代建筑编辑:admin
&&&nbsp& 更新时间: 13:46:16
  下京珠高速,转入韶关仁化县,再穿过阡陌,就可到达我们今天带您寻访的粤北第一村―――石塘古村。600多年来它偏居一隅,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已显得沧桑与斑驳,甚至有些破旧,这片仍未经历重新装点的古村落,与村前横亘而过的公路相偎,更显得古朴与凝重。走入村中,仿佛时空交错,如果不是时而路过的村民,你站在古井旁怕是不知身在何处,若是再传来隐约的月姐歌声,你更会怀疑自己是否站在21世纪的门前。  历史坐标  从明洪武年间李可求从福建移居此地、开荒建房算起,石塘古村已经走过了640年的风雨,是石塘镇历史最悠久、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村落。石塘古村总占地面积15公顷,现有人口3400多人,拥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仁化县乃至韶关市范围内历史较悠久、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村落。  石塘是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被中共广东省委誉为“继海陆丰农民运动”后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双峰寨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双峰寨保卫战役曾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作为经验向共产国际介绍。英雄堡垒双峰寨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理坐标  石塘古村位于石塘镇政府旁,石塘镇位于仁化县西南部,距仁化县城19公里,距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约21公里,南接韶关浈江区,西连乐昌市。石塘镇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面积为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多亩,山地面积9万余亩,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铅、锌、铁等。交通便利,省道345线由东至西贯穿全镇,县至镇、镇至村委会全部实现水泥道路硬底化。  石塘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是仁化县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区,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稻、花生、蔬菜、马蹄、西瓜、甜笋竹等六大传统项目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  六百载成千家村  在仁化县城西南方19公里的一个小盆地之中,周围山清水秀,有一个有着悠久和光荣历史的古村落。石塘古村从明朝洪武年间始祖李可求由福建移居此地、开荒建房算起,已经走过了640个春秋。并逐步形成塘下、楼下、竹园背、蔡屋、火冲、礼园、梨树下、高门槛、大园、早禾田、门前巷、三角街等12个阁。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为千家村,成为仁化县最大的自然村。  石塘古村原有众多的祠堂、庙宇,但文革期间大多已被破坏,现仅存下7座祠堂和一座龙母宫,不过所幸依然保存完好。如果不是跟随熟悉石塘古村的人走访,村内街巷众多,与周边山水、农田相融合,且纵横交错,街巷闸门又错综复杂,一般的陌生人进入村中,很难走得出来。当地人戏称,见过祝家庄没?这就是《水浒传》中的“祝家庄”。  在石塘古村,你可以发现那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连成一片,时时展现出浓郁的客家风情与深刻的徽派印记。石塘古村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与闽西、粤东的客家土楼建筑不同,石塘古村院落属于徽派建筑,由青砖青瓦砌成,高墙飞檐,堂皇美观。落到具体每一户,却又展现独特的魅力,正房、厢房错落有致,院落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与走廊、巷道、楼梯相通。  古屋的青砖多是经过磨制,属砖木结构,房顶有头,两边马头墙,椽牙翘角,高出瓦面,徽派色彩与窄窄的小巷相对,既美观,又能防火。不少古屋大厅的屏风柱上还刻有楹联,只是年代久远,遗留不多,但是依稀能见。古村都是因人而活,这片走过了640多年的古村落,但见古老的理发店还在营业,70多岁的高龄理发师,每天都在演奏着生活之歌,安静祥和。流动的时光?更是穿越的历史。  双峰血泪与战功  来到石塘古村,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必定是矗立在村口中央的双峰寨。这座外形略呈长方型,用石灰石以及青砖再用糯米、黄糖、石灰浆砌成建筑,像一个巨型勇士一样,世世代代守护者石塘村民。双峰寨有一个主楼和四个炮楼,东西两面城墙中间各有个嘹望台,其间用围墙相连,四个炮楼均为四层,主楼(也称中楼)五层,围墙四面有走马廊,而围墙边连通五个炮楼走廊每隔3.9米有一小炮眼,居高临下,是个可守之地。最值得一提的是,寨内共有3口水井,保存完好,寨外周围有护城河,与外围相隔。  这么一片宁静祥和的小村庄,怎么会有一座与战争有关的堡垒?这里,不得不提起一段血泪史。清代咸丰九年(1860年)太平天国因天京变乱以后,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他离开天王洪秀全后,率大军到湖南、桂阳、宜章等地。是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太平军进入仁化石塘。石塘是个千家村,物阜人丰,听说太平军已到曲江,实际上早就作了防备,在石塘村北面约二公里处的鹏风寨(现名大寨顶)屯积了粮草和大量的石头,组织青壮年上寨御敌,有不少是全家上山驻守。  太平军到后,双方即展开了激战,石塘村乡勇依靠有利的地形,英勇奋战。太平军正面攻不下鹏风寨,后来他们便集中兵力,切断了石塘村与鹏风寨的通道,形成了四面围困之势,迫使鹏风寨孤立无援,时间一长,寨顶缺水,群众干渴,无法应战,最终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1860年农历六月,鹏风寨之战,石塘村被烧毁房屋几百间,人口死亡1/3。石塘村民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经过这一沉重教训之后,便滋生兴建双峰寨的计划。  花了16年建成的双峰寨,在大革命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其革命战斗史,被当时广东省委誉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之一”。1928年农历二月初八,国民党反动派第七军的二十一师一个团,在师长吕焕然的带领下,纠集了当地地主武装,又一次包围了双峰寨,企图一举扑灭石塘的革命烈火。寨内七百多军民在营长李载基的领导和指挥下,与敌人开展了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由于革命军民士气旺盛,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所施展的诱降、火功、炮功、“铁乌龟”偷袭、偷放护城河水等阴谋伎俩。由于敌人长期围困,寨内生活物资和弹药越来越少,特别是后期由于缺水,疟疾流行,伤亡甚大。历时九个多月的双峰保卫战,毙敌110多人,数十人突围。  古井酿出美酒香  石塘古村除了双峰寨以外,以古井为一大特色,村内古井星罗棋布、井型丰富多样。据统计,现有古井40多个,分室外井和室内井。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井是三多堂前高门槛左侧的井,名叫高门槛井,也称祖井。据史料记载,高门槛井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1382年,距今已有611年。井深约三丈,井口直径1.1米,地面有石砌围栏,井底是石灰石,圆型井壁四面设有小方孔,供人下井底清洗和拾捡杂物。此井水清凉甘甜,不盈不枯。  除了古井,随处可见的水渠更是这条千家村的独特之处。石塘古村的水渠有三条主沟:两条挟山溪水自北而南,曲折逶迤,绕村过巷,到村中汇集到主沟,南下田垅灌溉,再流入石塘河。众多的支沟、排水沟纵横穿插,长年流水不断,对村容村貌、生活环境、排水卫生都是独具匠心的创造性设计,充分显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环境。  实际上,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古井与门前屋后环绕而过的水渠,与石塘村所处盆地中心密不可分。这里地下水位高、石板底层无渗漏,水质又好。这些水井的型制、大小、方圆、特色各有千秋,分布之密集合理、取用之方便程度、泉井即水缸的特殊功能,唯石塘村所独有。傍晚时分,常常可见妇人取井之水,洗菜煮饭。  水好之处,往往能闻到酒香。在石塘古村,独特优秀的地下水源、自制酒饼及传统的酿制工艺,使之有300余年的酿酒习惯。石塘米酒以其清正醇香、口感宜人而远近闻名,光绪年间,石塘村有酒庄80多间,仅三角街就有30多间酒肆,粤北韶州各县都来石塘赶墟兑购米酒,解放前石塘制酒更远销广州及东南亚等地。  月姐歌来万代传  除了建筑,除了战争,石塘古村的文化精髓,深深烙印着独特的文化标签―――月姐歌,这是一项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相传唐代一个叫“月姐”的宫女流落民间,在韶关市仁化石塘双峰村定居。月姐把宫里的一些小曲调传授给当地妇女,每年的中秋期间,妇女们自发组合在一起边赏月边演唱向宫女学来的小曲调,自此成习,一直承传下来。  唱“月姐歌”从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开坛”至八月十五“收坛”,期间每天晚上妇女们就聚集在“月姐歌堂”里彼此唱和。细听发现,“月姐歌”里包含了叙事歌、农事季节歌、情歌等,其内容涵盖时令节气、耕耘织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柴米油盐、人生百态等各方面,歌词或借古喻今,或托物寓情,或直抒心怀,或暗吐心声,其内容极其丰富。
据传在明朝时期,石塘人唱“月姐歌”进入鼎盛时期。全村设有“月姐歌”坛十一个,每个坛的主要成员有三十多人。“月姐歌”坛设在宗祠或大户人家宽敞的厅堂里,每年从农历七月初一唱到八月十五,共持续一个半月。清朝时期,“月姐歌”活动有所减少,时间也恢复到原来的农历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然而在文革时期的“大破四旧”中,“月姐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封资修毒素”,被打入扫除之列,几近失传。  所幸的是,这一次走访,我们有幸听到了“月姐歌”,还有幸看到村妇保存了三十年的歌词手抄本。看着泛黄的本子,听着我听不明白意思的“月姐歌”,但是却无碍我们对它的欣赏,音乐无界再一次体现,当你在村口,听到90岁高龄的老妇人在轻轻哼唱,即便口齿不清了,即便你一句都听不懂,无所谓,停下脚步,你可以感受整个世界。
上一个建筑: 下一个建筑: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秋天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