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放羊动作描写动物动作的句子的句子

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1000多个字
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1000多个字
影片《种树的牧羊人》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着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时间,在荒漠中种出了大片的树林,把土丘变成了绿洲。下面PINCAI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1000多个字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是不是品行出众,你得花数年的时间,还要有好的运气和机会去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没有私心,动机无比慷慨,心中没有存着求回报的念头,而且他还在大地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那么由此认定他是一个品行出众的人,基本错不了。1913年的一天,我长途跋涉,来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高原,那是一个位于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山附近被称为普罗旺斯的地方。当我走过这座毫无生机的高原的时候,看见的除了野薰衣草外,就是一片荒山与黄土了。我当时正要穿越高原最宽广的地带,3天后,才发现那是一处荒芜的地域。我来到一个破落村庄的废墟附近,搭起帐篷过夜。我的水两天前就用完了,现在得补充一点。想必村落内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道泉水。我真的找到一处泉水的遗迹,不过早已干涸了。虽然是骄阳高照的6月,但是我站在这处没有绿荫的高地上,高空的风猛烈地吹下来,没有人能顶得住。风吹袭着这些破旧的房屋,仿佛狮子吃东西时受到干扰而发出的吼叫,我只好另寻他处。我走了5个小时,还是找不到水源,看来是没有指望了。高地上到处都很干燥,还有很多杂草。我看到远处有一个耸立的黑色影子,像一株孤立的树干。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我走向那个黑影子,那是一个站立着的牧羊人。在被太阳烤干的地上,还躺着30只绵羊。那个牧羊人递给我一个水壶,我喝了一口。过了一会儿,他领我去山坳中他住的地方,然后从一个天然井中汲出水,水质清澈可口。在这个井口上方,他安装了一个简陋的辘轳。牧羊人话很少,这原是独居人都有的特点,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在这荒凉的高地,这还真是一番奇遇。这不是一间简陋的木屋,而是一间完全用石块砌成的房子,到处有他自建的痕迹,有他抵达这高原后修复废墟的血汗。屋顶很牢,而且中规中矩,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海浪冲击岸边的声音。仅仅凭这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森林,可是也只能把这一片地方变成森林。如果来一群人砍伐,这片森林照样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但如果每个人都去种树,那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想想看,其实只要一万个人中能有一个这样的人,就已经足够好了。森林逐年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草原沙漠化,全球变暖等等,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的这么难治理呢?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再来看看这位仁兄的故事,似乎一个人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人们除了每年植树节去种树作秀之外,也许可以下决心做一些更多的事情来改变现状。我很想把这部作品推荐给朋友们和每一个认识的人去看,这部短片告诉我们只要每个人减少一点污染环境的行为,合起来就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无法想象的贡献!  再来看看现在某些人的“恶劣行径”,现在大家都在呼吁要环保,有些人喊得更响亮,但实际行为却和嘴里说的大相径庭。要让他去种几棵树,觉得太渺小;手里要有个空塑料瓶之类的,就随手一丢了事。还是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1000多个字《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人”在生态链中的角色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结局。主人公在法国南部阿尔卑斯山脉的普罗旺斯高原穿行,途经一个破败荒废的村庄,村庄泉眼干涸,房屋崩塌,没有一个人。在又一段长途跋涉后,他穿越了几十里昏暗的黄沙漫天的高地,在没有生气人迹罕至的高原见到了一个牧羊人。从牧羊人布菲耶的口中我们得知:主人公看到的村庄之前是人丁兴旺的,村民们靠烧炭砍柴为生。能以伐木烧炭作为生计,可想而知这片土地曾经树木成林,它曾经是人们理想的家园。可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只知砍伐而不知栽种,在有限的资源耗尽后,人们的生活面临困境。为了生计村民们抢夺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树木,私欲、争吵、病疫和疯狂伴随着资源的枯绝肆意横行。当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找不到任何可利用的东西后,他们选择了离开,留下了一片不毛之地。这是影片前面部分对故事的叙述,通过画面的昏黄、风声的呼啸和主人公行走的艰难我们得知这的确是一片已沦为废墟的土地。村庄颓败、房屋坍塌、飞沙走砾,曾经的美好家园成了一片荒原。这是村民们自己种下的苦果,当大自然再也无力承受人类对她的一味索取后,她只能赤裸裸地呈现被人类肆意虐剥的伤痕。环保先锋雷切尔?卡森说:“人在他自己发明的人造世界里走得太远了。他用钢筋混凝土造就了城市,把自己与大地的真实、水的真实和发芽的种子的真实隔离开来。”普罗旺斯高地的人们被利益羁绊后,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而当大自然表现出了她的不可担负后,众人选择了遗弃。这体现出村民缺乏对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关系的反思,不能正视失去家园的根本原因。“我”所见到的牧羊人目睹了村庄的变化,默默地选择了以植树来逐渐改变区域的环境。布菲耶老人在放羊之余,前3年种下了10万棵橡树。一战后的第5年,“我”再次去拜访老人,他之前种下的树木已经繁盛如森林,干涸的河床恢复了生机,流水环绕。二战爆发时,老人所栽培的森林险遭采伐,终因地处深山运输不便而免遭此劫。可见这时的森林已具相当规模了。老人年复一年地植树,坚持了近40年,终于他凭借一己之力使被遗弃的高原成为绿洲,良性的生态形成。之前逃离的村民们纷纷回到这里重建家园,昔日的村庄恢复了生机。布菲耶老人的行为给身处逆境的人们发人深省的启示。故事的前后有几种转变:从索取到给予、从舍弃到守护、从破坏到重建。在这些转变中,最为重要的是人角色的转变。生态美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伐木烧炭的村民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人人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居于自然之上,可以对生态链上的其他物种进行肆意的虐剥。很显然,这种任意的宰割很快为这片高地带来了生态危机。而牧羊人的行为则暗示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隐退,要想重建家园,人类必须要思考与自然的关系,改征服、支配自然为尊重顺应自然。将人与自然置于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这个整体中合理存在的一部分,都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拥有自身存在的权利。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爱是种子.谁播种爱.谁就能收获美丽. 点评:孤独.寂寞是人生的阴影.爱是迎接光明的使者.是人生充满温暖.充满力量的源泉.文章从一本书中的一个故事入手.用牧羊人的故事.证实了“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的道理.牵带引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造成心灵世界的干涸.提出社会应该关注.思考的问题.然后引用兰德暮年的一首诗.告诉人们人生应有的态度就是淡泊宁静.让生活充满爱.充满阳光!文章语言富有哲理.引用故事精当.名言的引用则如画龙点睛.作者的思想在字里行间闪光.一个人几十年来做着一样的事情而没有质疑没有抱怨,犹如神一样的存在,没有奢求没有私欲,那种平凡而不平凡的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是巨大的震撼。估计也只能有这样无私的心灵心无旁骛才能接近这样的理想~!我不说他很伟大,因为他只是追随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苦行僧一样内心只有自己膜拜的信仰而别无他物。有一种幸福的境界叫做单纯。这种幸福看似平凡却又难以到达。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1000多个字牧羊人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但是,他思考的是这里灾难的根源没有树木的不毛之地导致灾难;他思考的是获得幸福的根本一个适合所有人生存的环境需要树木。他选择的努力之路种树,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牧羊人也把握了行动的方向。他胸怀大志,立足小事,从我做起。他的心中早已绘制出一个森林茂密、人们在清新的环境中幸福生活的蓝图。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他精心维护小家,规律地生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体魄,为实现理想打好基础;他从精选种子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棵小树,森林正是由一棵棵健壮的树木组成的。他没有号召所有人一起种树,没有宣讲这个行动的意义,他只是自己独立完成,使他的行动没有受到干扰,最终,在人们体会到幸福的时候,也自然地享受了这个行动的益处。一个人无论是保持宁静的心态,还是坚持自信的行动,都源于智慧的头脑为他设定的人生方向。牧羊人便是把握了智慧的方向。人们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天性。只是,有人只顾自己的幸福,有意无意间破坏了环境、资源,也便破坏了所有人的幸福,到头来,自己渴望的幸福生活也难以得到。牧羊人刚来到被称为“普洛斯旺”的地方的时候,这里的原住民都勤恳地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但是,这里人们主要从事的制碳业,将所有树木消耗殆尽,这里逐渐风沙漫天、水源枯竭。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争吵、抱怨、烦躁、苦闷,甚至,自杀和精神失常的极端现象越来越频繁。所有的人都在挣扎、祈祷和等待命运的改变,却没有人思考过苦难的根源,即便有人想到了,也被疲惫摧残得无心行动。人们的躁动和忙碌,使他们越来越盲目,他们努力劳作、坚持维护个人的利益,却找不到幸福的方向。因为,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存努力是徒劳的,甚至,越努力越加剧了恶性循环。牧羊人自信。他不好高骛远,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种树这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中。他专注于这件对大多数人有意义的事。影片是法文的旁白,加上中文字幕。在字幕中,曾经两次出现“心无旁骛”这个词。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描写牧羊人坐在灯下挑选橡树种子的时候。他每天精心选取最好的种子,他的选择步骤分明,极其精细,对于有裂缝和个头小的种子,他都筛除掉。这个词第二次出现,是作者感叹,牧羊人的 “创造有如连锁反应,尽管他心无旁骛地种树,单纯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却给干涸的河床带来了充沛的水分。”牧羊人坚持最单纯的计划,却带来了更多积极的环境变化。的确,牧羊人执着地坚持种树,他所有的行动都为这个目标服务。他不仅精挑细选种子,为获得更高的成活率,而且他所有的行动都不离开种树这个目标:他不再放羊,因为羊会啃食树苗;他改养蜜蜂,因为它们会传粉;他每天的行动都是那么宁静和低调,使人们没有注意他、没有阻挠他,没有跟他争夺土地的所有权。也正由于他这样的态度,保护着他的计划顺利地实施。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1000多个字《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人”在生态链中的角色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结局。主人公在法国南部阿尔卑斯山脉的普罗旺斯高原穿行,途经一个破败荒废的村庄,村庄泉眼干涸,房屋崩塌,没有一个人。在又一段长途跋涉后,他穿越了几十里昏暗的黄沙漫天的高地,在没有生气人迹罕至的高原见到了一个牧羊人。从牧羊人布菲耶的口中我们得知:主人公看到的村庄之前是人丁兴旺的,村民们靠烧炭砍柴为生。能以伐木烧炭作为生计,可想而知这片土地曾经树木成林,它曾经是人们理想的家园。可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只知砍伐而不知栽种,在有限的资源耗尽后,人们的生活面临困境。为了生计村民们抢夺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树木,私欲、争吵、病疫和疯狂伴随着资源的枯绝肆意横行。当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找不到任何可利用的东西后,他们选择了离开,留下了一片不毛之地。这是影片前面部分对故事的叙述,通过画面的昏黄、风声的呼啸和主人公行走的艰难我们得知这的确是一片已沦为废墟的土地。村庄颓败、房屋坍塌、飞沙走砾,曾经的美好家园成了一片荒原。这是村民们自己种下的苦果,当大自然再也无力承受人类对她的一味索取后,她只能赤裸裸地呈现被人类肆意虐剥的伤痕。环保先锋雷切尔?卡森说:“人在他自己发明的人造世界里走得太远了。他用钢筋混凝土造就了城市,把自己与大地的真实、水的真实和发芽的种子的真实隔离开来。”普罗旺斯高地的人们被利益羁绊后,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而当大自然表现出了她的不可担负后,众人选择了遗弃。这体现出村民缺乏对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关系的反思,不能正视失去家园的根本原因。“我”所见到的牧羊人目睹了村庄的变化,默默地选择了以植树来逐渐改变区域的环境。布菲耶老人在放羊之余,前3年种下了10万棵橡树。一战后的第5年,“我”再次去拜访老人,他之前种下的树木已经繁盛如森林,干涸的河床恢复了生机,流水环绕。二战爆发时,老人所栽培的森林险遭采伐,终因地处深山运输不便而免遭此劫。可见这时的森林已具相当规模了。老人年复一年地植树,坚持了近40年,终于他凭借一己之力使被遗弃的高原成为绿洲,良性的生态形成。之前逃离的村民们纷纷回到这里重建家园,昔日的村庄恢复了生机。布菲耶老人的行为给身处逆境的人们发人深省的启示。故事的前后有几种转变:从索取到给予、从舍弃到守护、从破坏到重建。在这些转变中,最为重要的是人角色的转变。生态美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伐木烧炭的村民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人人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居于自然之上,可以对生态链上的其他物种进行肆意的虐剥。很显然,这种任意的宰割很快为这片高地带来了生态危机。而牧羊人的行为则暗示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隐退,要想重建家园,人类必须要思考与自然的关系,改征服、支配自然为尊重顺应自然。将人与自然置于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这个整体中合理存在的一部分,都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拥有自身存在的权利。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网大家都觉得好,www.pincai.com
下页更精彩:1郏县六旬老人用放羊收入21年铺山路20多公里_凤凰资讯
郏县六旬老人用放羊收入21年铺山路20多公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平顶山讯 在郏县茨芭镇大山深处的空山洞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架设供电线路,又自费打井供全村饮用;他利用放羊间隙,21年间铺垫了20多公里的山路,方便村民山间农田耕作等。他就是今年66岁的空山洞村村民李安民。7月25日,记者在空山洞村见到了李安民老人。
原标题:郏县六旬老人用放羊收入21年铺山路20多公里□记者李红汛实习生沈琮皓 本报平顶山讯 在郏县茨芭镇大山深处的空山洞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架设供电线路,又自费打井供全村饮用;他利用放羊间隙,21年间铺垫了20多公里的山路,方便村民山间农田耕作等。他就是今年66岁的空山洞村村民李安民。7月25日,记者在空山洞村见到了李安民老人。 李安民告诉记者,在空山洞村有两座小桥是村子通往外面的必经之路,1995年,这两座桥被山洪冲垮了。“因为要买修桥的料,我先捐了1000多。”李安民说。村民们受其感召,都自发捐款修桥。很快,冲垮的两座桥被重新修建了起来。 在村头的一座小庙旁,记者看到,一眼水井上还挂着打水的辘轳。“这眼井就是俺爸带头打的!”李安民的女儿李淑果自豪地介绍。李淑果说:“俺们村一年四季雨水偏少,村民吃水很困难,村民往往要到两里地外的一条沟渠里担水。1998年村里在这儿找到了水源,得知要打井,俺爸把积攒的5000元卖羊钱都捐了出去。”“这眼井打成后,大家吃水再也不用跑远路了。”村民王凤莲激动地说。 空山洞退休教师刘长水告诉记者,李安民还特别热心修路,目前,经他修通的山路已有20多公里长,他还用3年时间在山上建起了5座小石屋,给村民带来了很大方便。 空山洞村因山上有个自然形成的山洞而得名,一棵古老的桑树根扎洞里,主干却弯腰长出了洞外,生机勃勃,成为当地一大奇观。2014年春,李安民出资把通往山洞的小路修成了1公里长、2米宽的大路。为了让游客安全进洞观光,李安民还凿修了上山的石阶,安装了防护栏。后来,他还专门架设了线路,给山洞通上了电。 在李安民的爱心付出下,前来空山洞观光的人越来越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33075
播放数:466935
播放数:319287
播放数:5808920
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鹧鸪天.参观徐岙底旧址
在全面都市化的今天,古村古镇,以其特有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不少现代人的目光。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一股保护传统村落之风,然多以之为休闲观光之处,以之为寄托都市居民田园情思之地。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的徐岙底古村落,就是这样的所在。词题中的“旧址”云云,大约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吧。
  从题材来说,这首《参观徐岙底旧址》属于传统行旅诗之属,可归入现代旅游诗或山水风物诗之列,其不同之处在于并非着力描摹某地风景或羁旅之感,甚至也不在于表达对自然山水的体悟之情,而是带有些许怀古凭吊的意味,但显然不是怀古伤今之作,...
待人以诚,临文以敬。中国诗歌网承诺,“每日好诗”推送作品,按月公示。10月份“每日好诗”推送作品信息公示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第49期评选,经专家终审,1号参选作品《登黄斗坡》入选本期征集网友点评的每日好诗。截止时间为12月6日。
06-27-2016
06-27-2016
08-22-2016
11-17-2016
每日好诗,有你一票,更精彩
残瓦颓墙院落高,当年盛况尽潇潇。青苔已满阶前石,老燕犹飞梁上巢。文及第,武堪标,几人闲话到今朝。农夫畦畔从容过,自在炊烟淡淡飘。点评:& 在全面都市化的今天,古村古镇,以其特有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不少现代人的目光。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一股保护传统村落之风,然多以之为休闲观光之处,以之为寄托都市居民田园情思之地。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的徐岙底古村落,就是这样的所在。词题中的“旧址”云云,大约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吧。& 从题材来说,这首《参观徐岙底旧址》属于传统行旅诗之属,可归入现代旅游诗或山水风物诗之列,其不同之处在于并非着力描摹某地风景或羁旅之感,甚至也不在于表达对自然山水的体悟之情,而是带有些许怀古凭吊的意味,但显然不是怀古伤今之作,而是以一个游客的眼光,来打量整修过的古村落而已。如今被保护、被开发的古村落,大都鲜有人居住,即使本有居民,也多另迁新居了。因而,修复过的传统村落,大多徒存形貌,显得寂静而荒凉,游客感受到的也多是颓败的气息。“当年的繁华已经凋零,让观者心中惆怅不已”,这是人们对游览徐岙底古村落感受的形象描述。& 就这首词来说,上片“残瓦颓墙院落高,当年盛况尽潇潇”,就是对前述游览体验的贴切描述。按“潇潇”多形容风雨,而冷落凄清的样子,应为“萧萧”。前人或云“烟月不知人事改”,或云“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今人所见“青苔已满阶前石,老燕犹飞梁上巢”,与此同一机杼。上片四句写所见,一种惆怅之感便已经弥漫开来。& 过片“文及第,武堪标,几人闲话到今朝”,则转写所感。古老的徐岙底,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至今流传着属于自己的传说。村内的文元院、举人府、吴氏宗祠等古建筑,见证着往日的辉煌与沧桑。徐岙村的命名,据说也与宋朝宣和年间因镇压方腊起义而战死的泰顺人徐震的灵柩显灵有关,由此看来,“文及第,武堪标”也并非凿空之言。往者已矣!煞拍“农夫畦畔从容过,自在炊烟淡淡飘”,便回到眼前:农夫从畦畔走过,叙事即为写景,人是构成风景的元素;而袅袅炊烟淡淡飘散,则景中含事,炊烟之下,是一家家农户的生活。& 这首词以一位游客的眼光,打量这个古老的村落,散尽历史烟云,馀下一派详和平静的景象。上片写所见,下片写所感,并结以所见。见闻感受,打成一片,难分彼此。游人到此,大约也会生出类似如丘迟《与朱元思书》中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之感吧。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最好的时光是你在初夏眺望这座小园终于来到丰水期。晴朗的下午,日影倾斜着漫过密林草坪一道深绿,一道浅绿起伏的缓坡上,一匹斑马慢慢隆起腹部。你赞美这空气中新生的尤物,忘记了曾经秃鹫般,在窗口盘旋多日的阴霾。四月,植物已在园中躁动,不等待雨季最终到来:路边,暗香欢脱如幼犬。就这样,天气渐渐炎热,你每天清晨起床,出门读书,午餐吃带辣味的鱼。图书馆与食堂之间竹影浮动,虚实中往还的风不停交汇在身体里。而你感到自己不断变得透明,像水母;小园的初夏生活,就是优雅的溺水。如何度过未来的雨夜呢?在闪电中惊醒油亮的植物大声嚎叫,猫头鹰和燕子面对面飞来,摩擦着交换了翅膀。你也会冒险出门,打着伞跑车从身边驶过,像一只恼人的坏鸟在剪刀形水花和怪笑中飞向新的发动机。而此刻,你正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幻想让初夏夜缀满露水。更加潮湿但并不清凉——最好的年龄啊随着邮轮的航线漂移,你感到自己是月之影:一颗流泪的蚌,在水中眺望喘着热气,而浴室里远远飘来香波的气息&于北京&人民大学点评:& 这是一首经典而厚重的校园诗,既让我回归到清新、蓬勃的校园生活,又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面向未来时所流露出来的忧虑和彷徨。说它经典,是指诗歌的结构艺术。该诗作于7月5日,是放署假的日子,也可看成是毕业的时刻,作者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以向前和向后两个视角来关照自身。向前,即回味在校园读书修炼的日子,以“最美的时光是你在初夏眺望”起笔,既呼应了诗题《品园初夏》,又为全诗的生成与演进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难看出,虽然这校园生活也有过“曾经秃鹫般,在窗口盘旋多日的阴霾”,但更多的还是“丰水期”,是“草坪一道深绿,一道浅绿”,是“起伏的缓坡上,一匹斑马慢慢隆起腹部”,是“这空气中新生的尤物”,这是多么美好的校园生活,令人向往。直到“生活,就是优雅的溺水。如何度过/未来的雨夜呢……”,全诗将视角转向未来。相对“过去”的校园生活而言,未来即将面对的会是什么呢?& 诗人给出了答案:“油亮的植物大声嚎叫”,“跑车从身边驶过”,“猫头鹰和燕子面对面飞来/摩擦着交换了翅膀”……不言而喻,这些都是形而下的东西,是对立甚至对抗的情绪,这与单纯而美好的校园生活相比,不正是诗人流露出来的一种忧虑与彷徨么?这又何尝不是万千学子人人都曾面对和经历过的生活与惆怅呢?当然,如果作品写到这里就结束了,诗的整体感染力是要大打折扣的,且作品的所指也过于单一了些。& 正是有了“而此刻,你正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所引出的最后一层,把视角又拉回到当下,才丰满了作品的能指性。这也正是我想说它“厚重”的原因。有了这一层意思,作者既是经历者,也成了旁观者。这也正与作品中的“你”呼应起来了。单从前面的两层意思来解读,这个“你”完全可以看成了诗人自身。而有了最后一层意思后,这个“你”又完全独立于作者而变成了另一个真正的“你”。& “你”是谁呢?根据“月之影”、“一颗流泪的蚌”、“浴室里飘来香波的气息”等带有明鲜母性特征的意象,可以确定,这个“你”是一个游离于作者自身的女性角色,或是作者心仪与关注多时的人物。如果这样的解读成立,那么,对诗人来说,回味过往的校园生活与展望未来的不可捉摸的现实,这中间所产生的巨大落差就不再是自己一人的事情,而是覆盖了两个人:我和你。也正是加进了“你”这个角色,使得诗歌的情感张力变得更加巨大。(点评网友:皖西周)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还是会有蝉鸣,在歌声里起伏还是会有花香,在寂静中落下这一日,我独自走在旷野紧跟在我身后的,是小狗、夕阳和马尾松的枯枝我们眼神黯淡,互不言语我们肩披曙色,互不打探彼此的身世如果此时,你忍不住想迎风落泪请不要忘记,秋风凉,白露降万物都有欲言又止的悲伤点评:& 以时令入诗,古已成风,今人尤甚,作品可谓不胜枚举。而在该诗中,白露已经退居为一种背景,一种象征化的时间存在形态。它承继了诸多传统言情之诗的写法,仍以物化方式为主,使人物情感本就十分内敛的诗愈加朦胧婉曲。仔细阅读、破译跳跃的语汇和意象符码,仿佛可以窥见到“你”“我”之间一段失败的情感过程,或者一段逝去的矛盾难言的青春心理戏剧。开篇疏淡画面中景物的沉静、后面人物外在的隐忍,与抒情主体灵魂的骚动之间,构成了强烈的情绪张力,动静相生,表面的缄默掩不住内里的喧哗,在这里不说也就是最好的说了。并且在无言的“劝慰”中,抵达了“秋风凉,白露降/万物都有欲言又止的悲伤”的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那欲言又止的悲伤,是万物的,更是人的。可以说,只有十行的一首小诗竟然承载了如此丰富深沉的人生情思内涵,见出了诗人把握复杂事体的敏锐与高超。&特邀点评:罗振亚“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我们走上街找饭馆,看到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车被众人围着像是车祸现场。我们也走过去:司机穿着侍者的衣服,左臂上搭着一条白毛巾。他先是叫围观的人走开,又邀请路人进他的车。没有车窗,能看见车里是十来张圆桌,桌上摆着茶具,看上去很整洁。我听到周围的人说:“现在的人呐,想钱想疯了……”是啊,他的车里没有一个客人。我们走进旁边的一个西餐厅(更像一个俱乐部),找了位置坐下。面前的桌子有灰尘,我叫服务员来擦一下,他在柜台后面头也没抬:你们可以垫些纸!我环顾四周,有的桌子确实铺着大张报纸。你点了一个蔬菜沙拉——本来是我请你,可我发现钱包落在你家了,你说:“还用你请吗,以前都是我照顾你呢。”对,刚才我在你家时你并不在。我身边围坐着我们共同的朋友,他们说你一些方面很前卫,另一些方面又很保守。还说了很多,我没再听——我只想见到你。我看着菜单,犹豫该点什么,这时铃声震动,我翻开手机——是早晨七点的闹铃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哦,将近四年我们没有联系,我被时间用力抡个圈甩出你的生活。现在,就让我停驻在梦和醒的边缘,就让我们一起把饭吃完。点评:& 随着对象的日趋繁复和文学表现的更愈发内在化,各种文类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壁垒森严,文体互渗已经成为创作中的常态。或许是对生活采取了最为老实的做法,或许是意识到诗歌在此在经验占有和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方面逊色于小说、散文和戏剧,诗人在这首诗中启用叙述模式,并以之作为维系诗歌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手段,借助大量动作、对话、细节、场景等叙事文学要素,使文本的有限空间获得了丰厚的包孕。在“车内”餐厅和西餐厅内发生的“事件”,和司机、服务员、周围人、“你”、“我”结构成的人物关系网络,就折射出了人间“乱象”,那里有对充满铜臭的金钱至上的商业气的焦虑和否定,有对服务业粗暴冷漠风气的不满和嘲讽,有对过往记忆与人际关系的回望,也有对“你”既前卫又保守性格的形象刻画,如此写法无疑进一步打开了诗歌的观照视野。以梦出之的荒诞却真实的观察视角,令人感觉到了几许苍凉无奈的人生况味,而俏皮幽默的叙述风格引入,似乎又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缓解了生活和主题的沉重。 &特邀点评:罗振亚“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多年生草本。根垂直。叶莲座状平展,矩圆状倒被针形或倒被针形,长5至15厘米,宽1至5.5厘米,羽状深裂,侧裂片4至5对………………广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朝鲜,苏联也有。生田野、路旁。全草药用,有解毒清热等效。今天,在保定省监狱旁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在窗外彻夜不息的汽车轰鸣声中在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我读到了以上介绍,并感到困惑。这种植物曾遍布我的家乡,河北平原。我曾提着篮子在田地中四处挑拣,充作小菜,也嚼碎过它,敷上割破的手指止血。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在我的方言中,但我忘记了,让人心惊的是——我忘记的太多。点评:& 田野路旁,山南海北,蒲公英随处可见;可是又有多少人为之投注过诗情呢?诗人超出常人之处就是能够平中见奇,在看似毫无诗意的地方发现抒情的机缘点。该诗的一大亮点在于凝眸蒲公英时,没有沿袭传统的路数,状绘蒲公英的顽韧坚忍,而是以物象的平实展开,不知不觉中对抗、祛除了附在物象之上已有趣味和内涵。在诗人看来,蒲公英不像植物图鉴上宣传得那么复杂,“全草药用,有解毒清热等效”,它不过是一道可吃的小菜,嚼碎后可以止血;并且在蒲公英以及和蒲公英有关记忆的“简单”恢复中,触摸到了一种看似淡远模糊实则深刻无比的乡情与乡愁,其中动作、细节的稔熟质感和真切本身,即昭示出了乡情与乡愁的深度。更耐人寻味的是诗歌最后一段和前两段在语汇、语调上,一个严谨庄重又文绉绉,一个直白随意却自然生动,两相并置对比所酿成的反差冲突,赋予了文本特殊的情思张力,同时使抒情主体的情感倾向不宣自明。 &特邀点评:罗振亚“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字字心头血。想当年、燕山破碎,乱流崩决。铁马嘶风三万里,旌旆东山南发。空怅望、兵车北辙。耿耿壮怀何处寄,剩栏杆拍遍徒悲切。谁可补,苍天裂? & & & &&& 槽头熟酒楼头月。更难忘、鸥朋鹤侣,雨岩湖雪。野老临桥归宁女,急雨松风一霎。无不是、瓢泉风物。千顷稻香留史册,君王事、功过何须说。剑溪下,为愁绝。点评&&礼敬稼轩之意,借读其词集而发之。上阕慷慨悲歌,说尽稼轩沙场遗恨;下阕低徊欲绝,道尽稼轩落拓情怀。&&首句总起全篇,落笔“字字心头血”,切“读”字,不枝不蔓,视稼轩词为血泪文字,力重千钧。“想”字领起上阕,草蛇灰线,贯穿全篇。“想当年”二句,言北宋江山陆沉;“铁马”二句,言稼轩举义兵南下归宋;“空怅望”句以下,言恢复无望,壮怀落空,徒馀悲慨而已;结句“谁可补,苍天裂?”似疑问而实含反诘,不尽家国之恨、叹惋之意,皆蕴含其中。& 过片“槽头熟酒楼头月”,转写稼轩平居意绪。英雄老去,息隐瓢泉,则岩湖鸥鹤,急雨松风,野老红颜,皆可入于心,入于词。“千顷”二句,稍稍荡开,为稼轩强作开解。而煞拍“剑溪下,为愁绝”,却忽又振起。词人之笔,一波三折,此之谓也。&&合而观之,此词紧扣人物生平,大开大阖,壮怀激烈,词风略近稼轩而不掩其粗豪之态,数处化用稼轩词句而了无痕迹。既可视为读后感,亦可视为人物论。然命意遣词,多有似曾相识者,则不能无憾。“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一个北方的午后&阳光足以明亮到回到一个故乡的乡村&那里&每个人正背着各自的镜子&试图照耀内心的困惑&没有一条路通往绝对光明&他们耕种 收获&在黑夜中望着星星互相答疑 长篇大论&有时也通奸 偷窃&像被电了一样琢磨人生&学会剧烈自杀&或者跟命运较劲 一蹶不振&他们单纯幼稚&却给死人安排悲悯的仪式&同情牛马确甚于同情一个人&热爱财富 情欲并不逊于我们&有人追逐爱情恰如有人写诗&他们沐浴镜子一样的阳光&正如今天的午后&当我想到我的命运&不过是换个地方重新开始这一套点评&& 乡村不仅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而且,还是一尊寄存那些“返程”式情怀的容器。每一个从乡村离开的孩子,出走时背负着村庄上空明亮、和煦而透彻的阳光,切割下那有限视野范围中的无限诗意——仿佛镜中,随视角不断变换,你所能窥见的镜面,永远无法穷尽“故乡”对你的诱惑——哪怕你能够撑开的只是薄薄的一片“故乡”的倒影。& 而真实的“故乡”依然在粗砺、倔强甚至残酷地运行,其不为思乡者所动的冷漠,已经具备了“时光”的质地,有如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吐纳着芜杂,鲜活,但永恒的气息。“耕种、收获”,“通奸,偷窃”,“财富,情欲”……这些属于人类的举止,此刻,不过是时代辗压下的血肉模糊的轨迹,输送着历史的曲折与沉浮,而那些有名有姓的个体已经不具备更为清晰的面孔。&& 由此,一种荒谬的沦丧感,通过“思乡”这根无比敏感、脆弱的神经传递出痛彻天地的寒意。惜乎作品还可在内在节奏上进一步打磨。如“阳光足以明亮到回到一个故乡的乡村”中,“到回到”与“乡的乡”,未能兼顾音节间的疏朗。结尾处,“不过是换个地方重新开始这一套”,点题仓促,语气稍觉散漫。当然,以上仅为个见,瑕不掩瑜。&(点评网友:鄂城蟋蟀)“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 &&& &&&&&罗振亚 & 谭五昌 唐翰存& & &&王士强 &&& &&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我在那条河上来来回回往返了无数次那是一条真实的大河河里有水已流淌上千年,至今仍未干枯据说从前河水是清的,看得见水底游动的鱼虾但如今它混浊,腊黄,泥沙俱下包含着深不可测的肮脏和秘密河是敞开的,雨和雪都可以把天空中的暧昧直接下落到河里河上有桥,有的通火车汽车,有的专供人步行这些都没关系,借助桥梁,我可以撇开浑河顾自赶路而河水也在桥下兀自奔流,从不停顿看不透河的秘密就不看了,生活在前需要我关注的事太多岁月也不饶人,河水流过就流过吧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当一个人从出生时的晶莹透明到成长后的浑浊不堪就像一条河一样岁月在其中干了多少污浊事又有谁能够区分和追究从中的秘密与责任点评& 通篇用一种散文的笔法缓缓叙述的驾驭完成,整体上看,就一首诗歌的状态,作者写的很完整。一种观察与感慨,就像他这首诗歌的题目《一条河的秘密》中的流水,悠悠而来,又缓缓而去。作者说:“我在那条河上来来回回往返了无数次”,整首诗歌就是在这样一种来回多次的观察与感受中慢慢展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笔法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有一种异曲同工的意味,只不过一个写人,一个写一条河,但整个诗歌都是用电影镜头一样一个个的扫过来,又一个个细细的加以组合与完成。这样的诗歌的好处就在于他能够给与读者一种具体细微的深入感受。& 用散文笔法写诗在中国也已经讨论和实践了很多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首诗歌虽然不长,但倒也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加以存在。&&& 在我看来,正所谓文无定法,诗歌写作的技法和风格也完全应该就像作者在这首诗歌里写的:“河是敞开的,雨和雪都可以把天空中的暧昧直接下落到河里。”这样很好。“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1留在这里的人等待葬给冬天为一枚针插入土地,刺破深夜回首处,你瘦成一条河上游有树叶飘来,纹理清晰灿若晨霞,宋词的韵脚,岸边有女子踏歌,我不敢断定她的来历歌声切入我的乡音比霜降更远,去唐朝白发宫女缝制征衣,情愫流落民间路那头笛声悠扬,日色西沉,秋风西来……我浑然不觉,决定给你写信第三座桥下,有一句错乱的语法2我不曾谈论可憎或可恨的倾诉,老去的一切从身上剥落,寄居在一段黄昏的夹缝中。太阳褪尽羽毛,期盼更加空洞,我必须靠近,学会在土地上画出低沉的弧线,将剑刺进胸膛,在黑夜之前掏出一颗心,用力地捶打、磨砺……近乎自虐的压榨,剔除不合时宜的个性。或接受奴役,时间的棱角渐渐分明,我感到惧怕,坚硬词语挑衅着恩重如山的弟兄,喉咙干涩,无法表达一个完整的黎明转身时,碰见失散的女人彼此疯狂的拥抱、抚摸——付出持久的嘴唇。霜降之后甚至更远,听雨日子所能做到的只是耗去更多的热情。夜已停滞,母亲缝补着磨平的衣裳,熟悉的针挑出默默灯花,从更远处传来的婴孩的哭声,让我不禁回想,这一天是谁打开紧闭的门?点评& 读完全诗,我完全相信这是一位相当不错的好诗人,你可以问他你到底想说出什么?或者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等等,但对于一首完全自足自在呈现的诗歌,这些所谓的问题,都不成为问题了,因为你只要潜心阅读,沉浸在诗歌中,所有的感受就足以使你感受丰富和满足,若以一个鲜明或者清晰的理念道理来突出,诗歌就反而显得不够上乘了。& 诗歌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文学样态,这首诗歌最大的优点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他的语言,正如他开篇写的“霜降之后,留在这里的人都在等待/葬给冬天,为一枚针插入土地。”以及“岸边有女子踏歌,我不敢断定她的来历/歌声切入我的乡音/比霜降更远,去唐朝....”秋天冬天,宋词唐朝的来回跳荡,你只要跟着作者的这些诗句上下跳荡的去感受即可了,如果你停下来纠结到底什么是这一根针?以及纠结他这样的语句:“第三座桥下,有我一句错乱的语法。”那你就会被意义所误导,这样也就慢慢的会离开了诗歌的本真享受了。& 这首诗歌由两段落组成,若硬要谈点缺点,就是第二段落渐渐有些落入了实处,若可能,完全可以用作者擅长的空灵又切入惊讶的词语加与更微妙的表达,因为我相信,这首诗歌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到。因为第一个段落,他已经完全充分的显示了他的这个本领了。“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题记;&“消散吧,”死亡说——灵魂回答“先生,我有另一种信念。”——艾米莉,狄金森在巨大的泥淖中,一块石头保持着在阅历中雕塑的面孔坚强得像被使命充满;辽阔庄严的呈现出蓝天的颜色在爆炸中诞生的一个花园干净得如同处子的身体一切天纯的品质都是为生命缔造阳光,空气,水和我的话语捡起石头的时候你就得到了它带来的一切像上帝的恩典,公平,公正如水的滋润,阳光的温度……人来了;欲望和竞争改变了一切奢华遮掩了毁灭的脸;一个声音说发展就是死亡。既然给了你生命我就有我的法则;石头的心中没有名利善,恶在混沌中分割;哲学使夜和昼,白与黑,清浊可见心的天平滑向恶的黑洞;需要成为人心中无底线的追求石头;既然让你堕入三维的空间这是一艘豪华的客轮,随着它穿越不断的流血,苦难,哭泣你将经历渐渐腐朽的全部过程如果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子世界就因信得救;“因为狗也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饭渣子”她淳朴的话也将感动那些不信的人怪异的呈现出一种神秘;末了谁会在音乐的轰鸣声中揭开谜底理性和本能在对抗中流动流动的速度让我们逐渐相互远离一切神秘的执掌者;要见证把石头放到沙滩上的奇迹命名先锋;就在于让看见的人们产生前所无有的惊奇有人说;太孤独,在沙滩上(——“哪有你入的门”)如果掉一粒沙子在沙滩上你会得到什么启示;其实平庸这正是一块石头沉思的问题不要耍小聪明,那是为自己——所设的陷阱。放弃智慧;归于天上的白云白云深处,那是生命的故居石头时常仰望天空,期待着“我的话就是食粮,就是生命”石头期待着这句话,他要发光,发热(——我把石头放在灯台上)照亮的不是个体,是无限的整体用虚构的手叩击天空的键盘让天光像剑的锋芒刺穿黑幕发出炽热的温度;呈现爱的焰火——爱能包含全部的惊喜犹如一组能抵达心灵的音符落下华章文字,叩击灵魂让虚空的虚空变得坦然无惧这是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石头所彰显的一切,正是诗歌所包涵的所有真意他用暗喻说话;把起初和未来所发生的事实竣刻成伟大的诗句正如树的绿是为悦目而生闪烁着一片绿色语言的碎片——也许眼睛和耳朵的差异是语言和音响所给予你的印象沙砾不懂石头的意象;他说在客人聚集的地方;情人之间如不能心心相印,如何能懂得对方一颦一笑的奥秘走向成功的门在山顶;艰难却是通天大道,如果你因跌倒而警醒;心会为你指引一条复活的路石头包裹着天纯的烈火“白白得来,要白白舍去”这是一个道德示范的高度世俗的习气不看,不听,不想也许,让一块石头穿越在生死之间;瞭望人的梦境感受厨房和茅厕如何和谐这大地还能十全十美吗!绿色之地;空气和水。如今隐藏着污秽和蛊毒的气息抓一把土在手里,能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养分让石头静默成一道风景吧给世人和天使浏览;这是创世纪的先锋,沉默就是回答孤独也许能打开心智的大门它来了;带着智慧和理性达不到的高度,潇洒的来了先锋的气质很强悍,有激起热血沸腾;崭新的独立思绪石头说;跌倒的有福了因为失败,就接近了大地主宰者;他的慈爱给迷途的羔羊——怜悯罪人是上天的意志不要试图用智慧说话石头用愚钝直接表达诡诈的心思没有出路魅力无形;朴实无华披着炫目的外衣不真实自大的眼目当然看不透——焚烧凤凰的灰烬被装在精致的尸灰瓮里追求火花,瞬间爆发的快意只有骨头和骨头的碰撞心智和感性融汇之光即刻能刺穿伪善的外衣&流浪;在尘世游走的石头他不指责社会的堕落他包容,他抚摸弱者的头他本身就是可仰止的高峰矗立着的伟岸,就是样本附身向下的心在流泪;世界浮躁的中心,加速满足的欲望——就是死亡奏响的乐曲完成语言的使命,给诗神喻者;不可夹带私意任何私意都是罪过立着的文字是金光闪闪的戒碑先锋;语言构成优雅的屏障拒绝用具象的物来直接解构风景它因频率高而进入精神的境界它的能量和速度改变着艺术本身让鹰来作个见证;给未来它可以独占天空,翱游在天上地下俯视麻雀,麻雀却在屋檐下死去为“传统”活着就必然失去自己石头接受现状时很坦然因为芦苇是贞洁的,它不折断横卧的身体是艺术的一种两颗花蕾,一朵花蕊的魅力稚嫩如处子在历史的轮回中旧的种子为新生命落地而死——新桃换旧符的先锋撕去传统小脚的裹布;媚俗艳词反潮流的镰刀在黎明挥起建立在沙滩上冷酷的围栏不堪一击已经腐朽的大殿——以新换旧的使者为了拯救艺术;石头抛出一枚金光闪闪的钱币一面是自由,一面是智慧在繁衍的夜;如水生万物繁衍的过程很痛苦;黑夜这个夜&&&&&&&&伟大&&&&&&&&&&&&&肃穆&&&&&&&&&&&&&&&&&&庄严——荒原易人于西安三痴堂日23点点评& 作者用这样的题目显然想提示这诗歌的主题所承载的背后的意义,对于社会和人生价值的反复思考和思辨之后,作者更想告知读者的是这样一种精神性的姿态,和他坚定不肯妥协的前倾的思虑。正如他诗歌中所写的:“人来了:欲望和竞争改变了一切/奢华遮掩了毁灭的脸。”虽然对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的整体的人类抱有着这样悲观和绝望的认识与态度,但作为个体的自己,他却坚信的表白了自己的态度:“我有我的法则:石头的心中没有名利。”这样一来,这首以一块石头开篇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石头就是作者自己,以石头代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也更像是一种“诗言志”的新诗表达了。&& 纵观全诗,最好的优点就在于他强大以及特别强调的思维。一种思想呈现的内在欲望,使得这首诗歌就像一位奋发的斗士,它的好处就在于让人读后眼光明亮,印迹深刻,特色鲜明。同时作者显然也是位诗歌老手,对于诗歌语言的把控和表现,也有着精到的切入与呈现。读完全诗,唯一觉得应该注意的,是思维太过紧密,给读者留有的空间回味就缺少了,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所有的话,都给你说尽了。对于诗歌,留点空间似乎应该是更好的完成了。“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我欲乘风翔
丛草书间各作虫,吾庐独对一灯明。袭来已是清秋气,窗外微闻落雨声。点评:& 诗歌最主要的属性,是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它既不是生活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海市蜃楼。因为生活事务,可以交给形形色色的应用文去承担;用文字构造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作为表达理想的方式亦未尝不可,但终究不如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来得亲切。&& 诗题“在校值班”。值班琐琐,无一字及之,见出公事的清简与身心的闲适,惟此闲适之心,方能体物寄情,各极其妙。& 首句用一个“虫”字巧妙地把草间的“虫”与书里的“蠹虫”关联起来,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结合次句“吾庐独对一灯明”,原来书之“虫”分明是在屋中灯下读书的“我”,令不人禁莞尔。第三句转写物候变化:凉意袭人,知是深秋,转得自然;结句由秋凉而始留意窗外,仔细听来,微闻落雨之声。此诗思路,系由窗外秋虫之声,联想到自己“书中作虫”的事实,继由感秋凉而知秋雨始落,弹奏出一片虫声雨声的交响。至于对秋虫处境的关心如何?对“书虫”生涯的感触如何?则尽在不言之中。& 这首诗将眼前事实、耳中声音,一一道来,而将感受隐藏在字里行间,但凭读者去体会。欧阳修《秋声赋》有云“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同是秋声,哀乐不同。而赋之显豁与诗之含蓄,各在其中。特邀点评:莫真宝“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说是荒废的林场,散碎的瓦砾间,还有生命的绿色探出头颅说是板结的土地,贫血的坷垃里,还有犁铧的光芒蘸着露水站在昨日草场,率领一群饥饿的羔羊空旷的风吹落你头上的草屑说是寂静的中午,天空却缓缓落下雨来。河水开满银色的骨朵长翅膀的鱼在浪花上把自己唤成鸟鸣说是松树和杉树在孤独中自生自灭说是季节变凉,像寂静里的回声阳光却在避雨的蛙声里获得了温暖带走所有你的羔羊,我的父亲孤独生长的蒿草承担了命运的天空倒伏风中的万物已经做好回家的准备洁身自好的云朵为你点灼烟卷趁着脚下的黄昏还在,握紧你的鞭子你看,一簇鲜蘑举起大地炊烟点评(1):&&诗歌是一种慢(臧棣语),也是一种生活节奏和情感的开启方式。在《放羊的父亲》文本中,诗人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刻意绕开父亲这一主角,将镜头缓慢推向身后的场景,诗人运用蒙太奇手法,将时间和空间碎片进行交互转换,色彩鲜明,意象迭加,形成强烈的反差感,让人很容易进入诗人精心设计的乡村草场画卷。& 父亲的出场波澜不惊,没有高亢吆喝,没有挥舞羊鞭,甚至没有一个华丽词语,他仅仅是一个与草场与羔羊打交道的淳朴农人,一个“抽着烟卷”、“握紧鞭子”、在“黄昏”“雨中”“炊烟”升起时回家的老人形象,在前面恢宏的场景里,他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和孤单。& “带走所有你的羔羊,我的父亲”,祈使句的表达方使,使诗人作为旁观者角度,更能窥测到父亲的举止和周边的环境。“孤独生长的蒿草承担了命运的天空”,在这里,诗人眼中的“蒿草”,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被赋予更多的喻意和指代。“蒿草”一方面可以喂养羔羊,另一方面却又承担起“命运的天空”,这有着“奉献”和“担当”双重身份的“蒿草”精神,使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正如《诗经?小雅?蓼莪》所言: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巧合的是,两者都是通过“蒿草”这一卑微事物的描写,进而延伸到赞美那些像“蒿草”一样的父亲,在生活大境况下的孤独、艰辛和不易。& 纵观全诗,行文流畅,节奏明快,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感,对父亲描写,虽然寥寥几笔,却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若说不足,则是前部分的描写略显冗长,若再精炼一些会更好。( 点评网友:冷麾&)& & & & & & & & & &&点评(2):&&& &这是一首描写人物的诗歌。现代诗写人物,非常难,鲜有成功者。因为现代诗写人往往用散文的思维,用散文的结构,结果写成了散文。这首写父亲的诗,避免了散文的思维和结构,巧妙地用“说是”引领全诗,把散文的思维完全逐出。“说是”成为一种过滤生活的手段。这是父亲的口吻,是一个父亲在向儿子讲述他放羊过程中的得意。这是父亲的心灵所感,是父亲在放羊过程中的深沉的认“知”。这正是“散文所不能表现的思想”(纪弦语)。& 儿子在聆听。读者也在聆听。在聆听中感受着诗美。 诗的第一节,用“说是”领起,引出两个意象:“荒废的林场”,“散碎的瓦砾间”。这是父亲放羊的地方。“还有生命的绿色探出头颅”把小草写活了,把荒凉的现实赋予了生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写成“还有茂盛的青草”,就索然无味了。第二个“说是”讲述的是“板结的土地”,“贫血的坷垃”,紧承前面的“荒凉”。“贫血的坷垃”比喻新鲜,这是现代诗的语言。& “还有犁铧的光芒蘸着露水”,这是让父亲感到欣慰的,这个意象,闪耀着光,犁铧的光和露水的光,充满泥土的气息,完全是父亲的感觉。如果写成“有人在犁地”之类,就是散文的思维了。接下来,用“羔羊”点出父亲的活动,照应诗题。“率领一群饥饿的羔羊/空旷的风吹落你头上的草屑”,写出了父亲将军般的感觉。“率领”,这个普通的词语使放羊具有了诗意,使父亲的形象顿然高大,而“放牧”是散文的语言。第二节全是写景。先写雨景,后写树木。中午下一场雨,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写起来很容易滑入散文。诗人用意象,“河水开满银色的骨朵/长翅膀的鱼在浪花上把自己唤成鸟鸣”,这些意象是新鲜的,活泼的。这是诗意的雨。“松树”“杉树”里注入了父亲的感受,父亲是孤独的。但是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阳光。“阳光却在避雨的蛙声里获得了温暖”,既照应了雨,又鼓舞人心,比写成“阳光是温暖的”要漂亮百倍。&&以上两节,用五个“说是”,构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诗意叙述。很显然,这种复叠句式,是对《诗经》重章叠句的现代继承。这样的形式,在叙述中是经济的。华兹华斯说:“诗起于沉静中回味得来的情绪。”五个“说是”就是父亲回味放羊得来的情绪,所以是美的。 第三节写父亲回家。突然转变成儿子的口吻。这个转变有点出人意料。但是,转得好,形成跌宕,比一直让父亲讲述好。顾随在讲古典诗歌时说,“诗最忌平铺直叙”。转变为让儿子叙述,既有儿子对父亲的关怀,又有儿子对父亲的赞美,使诗歌的情感得到深化,父亲的形象得到升华。“孤独生长的蒿草承担了命运的天空”,写出了父亲的作用和力量。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如果写成“父亲是全家的顶梁柱”就大煞风景了,语言里完全没有了空隙。简政珍在《台湾现代诗美学》中说,“没有空隙,也就没有诗”。“诗的语言是一种沉默,由于沉默,诗中充满空隙”。& “握紧你的鞭子”是一个牧羊人的形象,更是儿子对父亲的精神支持。诗歌的结尾,出神入化。诗人没有写成天黑赶快回家之类的,而是“你看,一簇鲜蘑举起大地炊烟”。这又是对传统诗歌以景结情手法的继承。“鲜蘑”的意象是鲜明的,是温暖的,又充满力量,所以令人眼前一亮,惊喜万分。 全诗集中了父亲放羊的一天时间,从开始到中午到黄昏。叙述是诗化的。两次叙述角度的转换,完成了对放羊的父亲的整体刻画。&&诗歌以写景为主,人物退后,对虚实的处理恰到好处,使父亲的形象凸显了出来。另外,全诗三节,每节六行,排列大致整齐,具有一定的形式美。(点评网友:孟未了)“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顾建平&&&&雷武铃&&&&&&罗振亚&& 谭五昌 唐翰存&&&&&&王士强&&&&&&&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北京市 . 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