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看懂财务报表入门金融经济学,看懂财经新闻

当前位置: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用户还喜欢
本期主题:《如何赚到第一个100万》。《雪球专刊》是投资社交网络”雪球”上的用户讨论集锦。本专刊全部内容均由雪球社区每日产生的大量高质量财经类UGC产生,按照不同专题进行组织、编辑和校对。专门为渴望财务自由,想拓展财经知识却无法长时间使用雪球的朋友,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
经济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话题,20几岁一定要懂得经济学,这样才能帮助你走向成功。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地域,货币在全球几乎无所不至。货币化已经从实物交易深入到对人的精神意识的影响,甚至连人的行为和喜怒哀乐都可以货币化。从货币诞生之日起,人类关于货币的思考就从未停止过。货币如此复杂,它背后除了人类的一般劳动,如今还寄托着一个个国家的政治形式、独立主权、国民夙愿等诸多因素。货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各国都在争夺货币的霸主地位。货币还面临各种问题——通胀、通缩、升值、贬值等,这些都无从规避,又影响甚广......通货膨胀、债务危机、货币现象对道德的挑战,伴随着货币的广度、深度、力度的渗透,成为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货币困惑。货币从诞生之初,单纯满足贸易需求,到对人类精神、文化的渗透,再到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货币化究竟带给了这个星球哪些变化?人类进步是得益于货币化的进程还是受困于货币化的泛滥?
从柴米油盐到逛街购物,从求职就业到创业投资,从财富收入到幸福人生,经济学紧跟你的每个脚步,看懂经济学才能走好人生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紧密相关,很多人从不觉察也不去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将生活和经济紧密连接,谁都无法回避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经济链条。面对生活就要面对经济,既然要面对,我们就要掌握主动,让不利变有利,从适者生存到发展获利,获得物质财富,并彰显人生价值。这本书融生活和经济原理于一体,让你更加理性的认识生活,更加准确的把握生活的内在。
如果你想了解财经动态,却对着一堆专业术语犯怵; 如果你面对余额宝、理财通、现金宝等各种“宝”,想买却又无从下手; 如果你不想只挣不花,而是想成为金钱的主人,通过规划去更好的更安心的生活……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6人评分)
分&&&&类:
作&&&&者:
字&&&&数:16.4万
点&&&&击:3.8万
授权方:授权作品,不得转载
标&&&&签:
目录(44章)
壕,余额不足了
呜~月票不足
呜~你还没有月票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17
购买书籍后无法阅读等问题
网易邮箱登录
其他帐号登录:
在客户端“资讯”首页刷新后,即可阅读此内容。
在客户端“书籍”首页刷新后,即可阅读此书籍。
还差两步,你就能在客户端上阅读此内容。
排序保存成功!当前位置:→
文件名称: ← 点击返回内容页
上传时间:
文件大小: 14.10MB
下载次数:
资源介绍:
查看此资源全部内容介绍: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不懂财经新闻,别说你会投资理财(高清)PDF
作者:陈思进 金蓓蕾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
&  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
&  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
&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原则一:特别留意&坏消息&,每条坏消息都会给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原则二:看到消息后,要搞清楚发布信息的专家身份,代表哪家公司,为哪个服务。
★ 原则三:要分清新闻中涉及的行为是投资还是投机,严谨盲目跟风。
★ 原则四:回归常识。第一感觉不靠谱的,基本存在猫腻,听上去太好的,往往不是真的。
&币:为什么你必须懂点儿货币?
1.1 本质上,货币就是一种欠条 003
&1.2 通胀来了怎么办? 007
&1.3 人民币升值是好事吗? 013
&1.4 黄金是货币吗? 020
&1.5 黄金保值靠谱吗? 025
&1.6 2013年,我们如何投资黄金? 032
&[财经新闻如何看]
&言:听谁的话?怎么听?
2.1 资本圈的&岳不群&&&神话背后的巴菲特 043
&2.2 高盛们的面具&&谁还在迷信投行? 047
&2.3 理财师还是忽悠师? 054
&2.4 投资是场信息战&&小心被国际炒家忽悠 058
&2.5 忠言逆耳&&向所有&乌鸦嘴&致敬 062
&[财经新闻如何看]
&房:炒房?租房?
3.1 加拿大楼市危机正蔓延&&中产阶级买不起房 073
&3.2 没有房子就结不了婚&&都是房子惹的祸 078
&3.3 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请不要自欺欺人 083
&3.4 房产税究竟是个啥玩意儿?&&调整楼市的利器之一 089
&3.5 高房价之惑&&房子的定价权在谁的手中? 099
&3.6 不买房也乐活&&你不知道的租房经济学 103
&3.7 曼哈顿不遥远&&纽约房地产的投资商机 108
&[财经新闻如何看]
&资:谁在股市赚到了钱?
4.1 为什么输钱的总是你,数钱的总是别人? 119
&4.2 你会上当吗?&&古今中外的&庞氏骗局& 126
&4.3 富人玩金融衍生品,穷人才炒股 132
&4.4 你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138
&4.5 华尔街阳谋&&财经杠杆是当代炼金术 144
&4.6 做空是豪赌,散户要远离 152
&4.7 期权与:是烟火,还是杀伤性武器? 157
&4.8 期指高风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62
&4.9 掉期交易:买家没有卖家精 167
&4.10 市场:没有最险,只有更险 173
&4.11 风控模型:真的能够控制风险吗? 179
&[财经新闻如何看]
&观: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
5.1 &垮掉的一群&&&美国模式正在消灭中产阶级 193
&5.2 慷慨背后的秘密&&欧美富人为何爱捐钱? 199
&5.3 看清经济增长的&幌子&&&你被GDP忽悠了吗? 205
&5.4 低油价时代的终结&&你做好改变生活方式的准备了吗? 210
&5.5 明天的钱能圆今天的梦吗?&&借贷消费是个美丽的传说 219
&5.6 欲望无休止&&谁让我们远离了幸福? 226
&5.7 希望在哪里?&&中国古代智慧的&远亲&北欧模式 232 ...(↓点击可展开全部内容)
下载链接:( 说明:股海资源如需解压密码的请输入本站域名:.cn
请仔细输入!复制无效!)
上一篇: && 下一篇:
免责声明: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参看《》,本站将两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
下载后请自行检查是否带有病毒,本站不承担用户因使用本资源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本站对提供下载的软件、图书等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所有。任何透过此网页连接得之资讯、产品及服务,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四个原则让你看懂财经新闻
原则一:特别关注“坏消息”我们首先要分辨什么是坏消息,看到坏消息要特别留意,因为每条坏消息都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然后思考新闻究竟说了什么,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应该如何应对。原则二:不被“专家”忽悠对于财经名人和专家的言论,要学会聪明地听。先要确认该专家的身份,看他代表哪个公司,为哪个机构服务,是不是利益相关者。这样你就知道哪些要听,哪些不能听,哪些只能反着听。原则三:分清投资与投机要回答这些问题,先要分清投资和投机。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如果你进入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获胜的唯一途径就是找到卜一个接棒的投机客。核心原则:回归常识再复杂的问题和事物都可以用你的常识去判断。第一感觉不靠谱的,基本存在猫腻,听上去太好的,往往不是真的。--------------------------以上内容摘自《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全新升级版)&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经济金融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财经新闻如何看?(1)
财经新闻如何看?(1)
在本章中,我们会讨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投资黄金、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富人与慈善等话题。
老百姓菜篮子里样样东西都涨价,这在工资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无疑是坏消息。也许你做得到不买新衣服,但饭总是要吃的。不炒股的人也许觉得股市涨跌和他没关系,但恐怕没人会说物价上涨了和他没关系。大家对此类新闻就要多留心、多思索: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不缩水?
黄金价格的大跌让许多黄金炒客夜不能寐。今天买入的黄金明天还值这个价吗,我到底是该买还是该卖?要回答这些问题,先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如果你是在合理价位之上买入的,那你就进入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赢得这场游戏唯一的途径就是找到下一个接棒的投机客。
现在要换到一美元需要用到的人民币越来越少了,这是好消息吗,这是说咱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吗?如果钞票真的越来越值钱了,为啥日子却越来越难过?要解开这个困惑,就要搞清楚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购买力的提高是两回事。只要你不出国不用美元消费,你手中的一元人民币永远就是一元人民币,而且由于通货膨胀,这一元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还不如从前呢。
既然中国老百姓没从人民币升值中捞到什么好处,那从中大获丰收的是谁?为什么美国物价不疯狂,美元的购买力很强盛?欧美的大老板、有钱人怎么都争着比赛捐钱?他们真是耶稣再世吗?很多弄不明白的问题,不妨套用常识分析一下,就会豁然开朗啦。|第一章|财经新闻如何看?|什么都涨工资不涨
——通胀来了怎么办?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以下这些伤感的自嘲体名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花你钱”、“盐王爷”……食品涨价的接力赛令不少人成了海量囤积货物的“海豚族”,连深圳主妇也无奈地跑到中国香港去打酱油了。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超过了4%。媒体一边曝光厂家纷纷减量换包装隐性涨价,一边给消费者如何购物最省钱支招儿。如今这年头,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在涨,老百姓伤不起啊!
货币供大于求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显著上升的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总水平超过了经济增长。市场价格的总水平上升了,每个货币单位能够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却减少了,这反映了货币购买力受到侵蚀。
通货膨胀凶猛袭来,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将我们打得溃不成军。怎么办?
恶性通胀将摧垮经济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某个特定时期,轻微的通胀可能是正面的,但在任何时候,高通胀绝对都是负面的,而恶性通胀更将摧垮经济!所谓低通胀可能是正面影响,主要是它能够缓解经济衰退,通过减少实际债务水平而达到减免债务的目的。比如,美国这次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稀释他们的巨大债务,就是最好的实例。
通胀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段时间内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了。由于对未来通胀的不确定性,人们会减少稳定的投资和储蓄。当高通胀发生时,因担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消费者开始囤积商品。这种状况的持续将导致商品短缺,价格就真的快速上涨,由此引发恶性循环,直至走向恶性通胀。
恶性通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危害远比通缩更可怕,1923年德国发生的恶性通胀就是一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必须巨额举债来应对战争的支出,因此而引发了通胀,但比同时期的美国通胀率要低。战争过后,德国通胀有所控制,不过没多久通胀又开始抬头。到了1923年,历史上最疯狂的通胀在德国肆虐,价格通常在几小时内便可翻一番。为尽快摆脱金钱以获得商品的野性采购迅速在德国蔓延,同年底竟然发展到购买一条面包要花费200亿马克的境地。一个夸张但真实发生的场景是:家庭主妇拿纸币(马克)来烧火。因为用纸币当柴火比直接用纸币去购买柴火更便宜!
不管是低通胀也好,高通胀也罢,最后吃亏的总是老百姓。在通胀情况下,老百姓为了守住辛勤劳作换来的钱,毅然决然地将钱进行资产类投机,如股市、楼市,还有很多人把钱投入了金市,可是这样就能守住财富吗?事实上,目前这三个“市”几乎都有泡沫,而且已经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这时候入市等于是自杀,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能在泡沫破灭前一刻及时退出,只要一个金融浪头袭来,资产立刻被吞没。
股市、楼市、金市非善市
大家可能认为,在通胀的年代借钱消费是明智之举。因为从银行借来的钱很值钱,偿还的却是贬值的钱,因为通胀侵蚀了钱的价值。举例来说,当你去银行签下一纸买房合约,银行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的购买力被稀释,而你却大获全胜。看上去你真够精明的,懂得以负债来抗衡通胀。这也是银行一直不遗余力所宣传的: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借贷消费模式。
但是请别忘了,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借钱是要偿还利息的。他们向大众灌输“贷款是最聪明的做法”的思想,以此来引诱借贷消费者掉入债务陷阱。美国这一次的房贷危机就是最好的实证。几乎全社会的人都以为进入楼市有利可图。有人为了获取房贷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包括出具假证明。人们心甘情愿被银行收取高额利息,因为他们深信投入楼市的收益一定会超过银行的贷款利息。然而,当一个资金链断裂之后,银行清算你获得“收益”的时候也就到了。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因失业无法偿还欠债),银行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你的房产。嘿,谁叫你借钱不还呢!
当房价被借贷消费越炒越高的时候,拥有房产的人或许会欢天喜地。不过千万别高兴得太早,既然纸面资产能够膨胀,那么它也能缩水。通胀之后必有通缩,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即通胀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信贷资金无限扩张导致货币体系崩盘。于是乎,重锤悄然而至,空中楼阁轰然倒塌,资产价格的下跌会像自由落体那样,无数在高价时买入资产的民众瞬间便可倾家荡产。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懂财经新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