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光栅和高频和低频声音的区别光栅的区别

光纤Bragg光栅低频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光纤Bragg光栅低频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摘要】:
低频振动广泛存在于各种机械设备,大型建筑结构以及加工过程中,对低频振动的拾取目前大部分采用电磁类加速度传感器,由于电磁类加速度传感器天然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易受电磁干扰,易腐蚀等,因此影响了电磁类加速度传感器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具有不受电磁干扰、耐腐蚀,实现长距离分布式测量等特点。恰好可以填补电磁类传感器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因此研究FBG低频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实际的工程经济意义。
本论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该加速度传感器的波长灵敏度为36.2pm/g,由于光纤网络分析仪的分辨率为1 pm,所以该加速度传感器的分辨率为0.028g,固有频率为53.12Hz,频率响应范围为0—18 Hz。
为了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本文对所设计的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光纤光栅加速度计与电阻应变加速度计实验两部分,将光纤光栅与电阻应变片粘贴于等强度悬臂梁的同一位置,分别构成光纤光栅加速度计与电阻应变加速度计,先进行悬臂梁光纤光栅加速度计实验,实验显示该加速度计在未加硅油阻尼频响范围为0—11 Hz,加入硅油阻尼后频响范围为0—22 Hz,在电阻应变加速度计实验中显示该加速度计在未加阻尼情况下频响范围为0—12Hz,在加入硅油阻尼后,实验显示该频响范围扩大到0—20Hz,通过光纤光栅加速度计与电阻应变加速度计的对比测试可以看出,光纤光栅加速度计频响范围与电阻应变加速度计频响范围基本吻合,且都很接近理论频率响应范围,对比测试实验显示了我们设计的正确性,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H824.4【目录】:
Abstract4-6
第一章 绪论8-12
1.1 低频振动的特点及目前采用的主要测试方法8
1.2 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8-10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0-12
第二章 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传感器设计方法研究12-22
2.1 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的一般方法12-16
2.1.1 力学模型和特性方程12-14
2.1.2 加速度传感器动态特性分析14-16
2.2 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理论设计16-21
2.2.1 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结构18
2.2.2 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传感器传感特性分析18-21
2.3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传感系统的组成21-22
第三章 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传感器机械制作研究22-32
3.1 加速度传感器设计原则22
3.2 悬臂梁弹性材料的选择22-23
3.3 粘贴剂的选取与粘贴23-26
3.4 传感器尺寸的确定26-28
3.5 传感器性能分析28-32
第四章 加速度传感器实验及其分析32-54
4.1 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实验及其分析33-43
4.1.1 未加硅油阻尼实验33-39
4.1.2 加硅油阻尼实验39-43
4.2 电阻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实验及其分析43-50
4.2.1 未加硅油阻尼实验44-48
4.2.2 加硅油阻尼实验48-50
4.3 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与应变加速度传感器实验对比分析50-54
第五章 总结54-55
参考文献56-59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课题5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敬花;[D];西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磊,周雪芳;[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冯丹琴,盛秋琴,赵启大;[J];传感技术学报;2001年02期
周智,欧进萍;[J];传感器技术;2001年11期
于凌宇;[J];传感器世界;1998年11期
王惠文,娄英明,江先进;[J];光学技术;1997年05期
盛秋琴,施可彬,高立模,贾宝华,冯丹琴;[J];光学学报;2002年07期
余有龙,刘治国,董孝义,王江,耿淑伟,郑建成;[J];光学学报;1999年05期
周洪娟,鲍振武,张勋勇;[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4年03期
余有龙,刘志国,董孝义,耿淑伟;[J];光子学报;1998年08期
周智,田石柱,欧进萍;[J];建筑结构;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惠敏,焦冬梅;[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9期
陈林之;李章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管品武;唐国斌;王利平;孟会英;禹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唐成;卢祥林;吴慧娟;吴宇;饶云江;;[J];安防科技;2010年09期
李姗姗;吴慧娟;卢祥林;饶云江;王杰;;[J];安防科技;2011年08期
徐艳,孙世辉,李继宏;[J];鞍钢技术;2002年05期
霍正林,徐晓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朱国定;[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刘述伦;薛江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贾云龙;张世宇;;[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建明;王晓纯;张宏涛;;[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刘长武;吴鑫;陈泽辉;;[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赵艳峰;曹敏;王达达;李建发;秦忠;;[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雷平顺;薛力芳;何军;曾华林;付跃刚;周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召煜;李国禄;王海斗;刘金海;徐滨士;康嘉杰;;[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徐向泽;纪国宜;;[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姜久红;朱若燕;;[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林修凤;谢拥群;;[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王光钦;;[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云;[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张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雪;[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朱晓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陈世同;[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吕文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果春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史青;[D];南开大学;2010年
姜萌;[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奇;[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胡霁;[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李静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友;[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王铁柱;[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张磊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郭颖;[D];郑州大学;2010年
张亚坤;[D];郑州大学;2010年
左伟丽;[D];郑州大学;2010年
郭东歌;[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磊,姜德生,周雪芳,南秋明;[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廖延彪,黎敏;[J];传感器世界;2004年02期
余有龙,谭华耀,锺永康;[J];光学学报;2001年08期
饶云江;罗小东;冉曾令;;[J];中国激光;2007年05期
梁磊,姜德生,周雪芳,陈大雄;[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信思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刘波;牛文成;杨亦飞;罗建花;曹晔;开桂云;张伟刚;董孝义;;[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1期
赵彦涛;李志全;;[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张东生;姚开方;罗裴;姜德生;;[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波;[D];南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开方;[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刁乃仁,方肇洪,过增元;[J];节能与环保;2002年01期
赵廷超,黄尚廉,陈伟民,付勇;[J];传感技术学报;1997年03期
关柏鸥,刘志国,开桂云,葛春风,董孝义;[J];传感技术学报;1999年02期
毕卫红;[J];传感技术学报;2000年03期
童峥嵘,黄勇林,蒙红云,董新永,开桂云,董孝义;[J];传感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尉婷,乔学光,贾振安,傅海威,王宏亮;[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周智,欧进萍;[J];传感器技术;2001年11期
高炳军,苏秀苹;[J];传感器技术;1998年04期
欧进萍,关新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李宏男,阎石,林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彤;[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刘德华;[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承湖;[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南秋明;[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枫;黄广龙;徐洪钟;杨放;陈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魏世明;柴敬;;[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孙曼,植涌,刘浩吾;[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6期
王旭;张奂欧;胡玉瑞;;[J];工程质量;2009年12期
林传年;刘泉声;高玮;肖春喜;;[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王燕花;任文华;刘艳;谭中伟;简水生;;[J];光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黄红梅;袁慎芳;常琦;;[J];振动与冲击;2010年10期
方福波,刘有源,陈定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2期
方福波;[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4期
杨光;黄俊斌;顾宏灿;孙金卫;李硕;;[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承来;席道瑛;;[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郭胜;刘丽萍;万卉;刘宇;刘牧群;;[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林大川;孙宁;杨道国;;[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阮驰;崔崧;高应俊;;[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李焰;钟方平;刘乾;刘瑜;秦学军;谭红梅;;[A];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家和;王川;周智;欧进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蒋小林;;[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辛朝军;金星;崔村燕;赵海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侯尚林;张晓萍;;[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北 寇诗隆 范文文;[N];电子报;2010年
胥绍禹;[N];电子报;2006年
杨雁;[N];中国航空报;2008年
薛志毅;[N];中国航空报;2002年
胥绍禹;[N];电子报;2004年
王立群;[N];中国航空报;2006年
杨晓莹?易辉;[N];中国工业报;2008年
江滨;[N];中国航空报;2010年
范有禄 尚忠弟;[N];中国航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宏志;[D];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1年
钱颖;[D];吉林大学;2009年
高雪清;[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魏世明;[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孙曼;[D];四川大学;2005年
吴晓冬;[D];浙江大学;2005年
戴一堂;[D];清华大学;2006年
李丽;[D];天津大学;2007年
何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芦吉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忠富;[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李仲超;[D];燕山大学;2006年
周琳;[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王海平;[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赵恩国;[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鱼瑛;[D];江南大学;2011年
南秋明;[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陈尔阔;[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汪术文;[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郭子学;[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光栅与偏光片什么区别
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中文名称:光栅 英文名称:grating 定义1:制有按一定要求或规律排列的刻槽或线条的透光或不透光(反射)的光学元件.所属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 ;测绘仪器(二级学科) 定义2:刻有大量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刻槽(或线条)的透光和不透光(或反射)的光学零件.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光学仪器(二级学科) ;光学仪器一般名词(三级学科)偏振光是指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变,或具有某种规则地变化的光波.按照其性质,偏振光又可分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完全偏振光)、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几种.把光变成偏振光的元件,叫做偏光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光栅、编码器基本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光栅、编码器基本知识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光​栅​尺​及​编​码​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
摘要 为了摆脱电磁干扰对磁电式传感器的影响,通过对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力学模型分析,建立了加速度与波长变化间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幅频带宽为45Hz,横向抗干扰能力为40dB,能够满足工业测量需要.关键词 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低频振动;加速度;波长 &&& 低频振动广泛存在于生产实际中,其振动频率一般在100Hz以下.如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频率都在15Hz以下;一般公路和铁路桥梁振动的固有频率在2~10Hz左右;工程地震脉动频率一般在2~50Hz之间.对这些低频振动的监测常采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来拾取信号.但在强电磁场环境中,磁电式振动传感器难以克服电磁场的干扰影响,因而其应用也受到了限制.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是利用光纤光栅的应变传感机理来实现加速度的测量,并用光的波长变化测量加速度值,用光纤来传输传感信号,集测量、传输于一体,因而具有强抗电磁干扰能力.1 光纤光栅的应变传感机理&&& 根据光纤光栅的弹光效应和弹性效应,当光纤光栅在纵向受到应变时会引起布拉格波长的变化,其满足以下关系:&& 式中,Pe为光纤光栅的有效弹光系数,ε为光栅在轴向的应变,λB为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λB为布拉格波长变化量.&&& 公式(1)为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变传感机理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是利用此机理来间接测量加速度物理量在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上利用悬臂梁的受力把加速度量转换为应变量,从而转化为布拉格波长的变化,通过检测波长的变化即可实现加速度的测量.2 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 图1是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机械结构简图,图中悬臂梁一端固定在机座上,另一端放有质量块m,把光纤光栅两端点粘贴在悬臂梁的固定端附近,有利于光栅在受力时应变均匀.在测量物体振动时,把机座固定在振动源上,振动源与机座同时振动,从而引起质量块m的振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悬臂梁产生收缩和伸长,带动光纤光栅产生应变从而引起布拉格波长的变化,通过探测布拉格波长的变化来实现振动的测量.&&& 以上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可以简化为由集中质量m、集中刚度k和集中阻尼c组成的二阶单自由度受迫振动系统,其振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机座振动的位移是x,质量块m振动的绝对位移是xm,弹簧力为k(x-xm),阻尼力为.设在外力F的作用下机座作简谐振动的位移是:&& && 式中,ω为振动的角频率,d为振动的幅值.由牛顿定律,该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可写为:&& &&& 可见质量块m相对于机座的位移xr与机座的加速度成正比.此时可以通过测量质量块的位移变化来测量振动的加速度.&&& 在图1中悬臂梁相当于振动力学模型中的弹簧,其长为L,宽为b,厚为h.光纤光栅粘贴在悬臂梁的上表面,并粘贴在固定端附近,这样有利于提高应变灵敏度.质量块受到振动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悬臂梁自由端产生的挠度为xr,由此引起固定端附近的光纤光栅应变为:&& &&& 可见光栅的应变ε与质量块相对于机座的位移xr之间成线性关系.另外,根据式(1),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与位移xr间的关系为:&& && 可见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与激振源的振动加速度成线性关系,通过测量布拉格波长的变化就可实现振动加速度的测量.&&& 对于图1中的悬臂梁其弹簧刚度表示为:&& 此式即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它体现了传感器的加速度和光纤光栅反射的波长间的关系.在悬臂梁尺寸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测量布拉格波长的变化即可实现加速度的测量.3 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特性研究&&& 根据式(15)的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固定频率fn=67Hz的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弹性梁尺寸为L=80mm,h=1mm,b=5mm,材料选用碳纤维,弹性模量E=128GPa,质量块m=8.8 g,布拉格光纤光栅在静止状态下的波长λB=1551.75nm,波长变化灵敏度80 pm?g-1,经过光电探测器转化为电信号后的灵敏度为s=200mV.g-1.对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在ES-015振动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图3是在三种不同阻尼比ε时的幅频特性实验中给激振器旋加的加速度值为0.5g(g为重力加速度),整个测量频带是0~100Hz.从图中可以看出:在l~45 Hz以下是加速度计的幅值平坦区,在45~65Hz是共振区,在65Hz以上是衰减区,所以选用1~45Hz作为其工作区;在共振区内加速度计的特性也与阻尼有关,随着阻尼比的增加振动幅值呈下降趋势,同时共振频率也向低频偏移,但阻尼比对幅值的影响比较显著一些,所以通过选用适当的阻尼可以改变加速度计的共振区特性,防止其工作在共振区时由于幅值过大引起传感器损坏.通常阻尼选在O.707附近,这与其他振动传感器是相同的.&&& 对单自由度的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计来说,横向抗干扰特性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实验在加速度计的测振方向以及与其垂直的侧向分别加0.5g的加速度,在5~45 Hz的频带范围内对两个方向的振动值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加速度计的测振方向激振时加速度计测量输出维持在100 mV 附近,而在与测振垂直方向激振时输出在1~4mV范围内,其横向抗干扰能力达40 dB.可见此种设计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横向干扰的影响.4 结论&&& 设计了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对其力学模型分析,建立了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传感器的加速度和光纤光栅波长变化间的关系.通过振动实验,得到了在不同阻尼下光纤光栅加速度计的幅频特性,其可用幅频带宽为1~45 Hz.另外,通过其横向特性实验抗干扰能力达40 dB.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结合自身的强抗电磁干扰特性,可有效代替磁电式振动传感器实现发电机组的振动测量.
【】【】【】【】
最新更新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低频和高频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