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小型中药超微粉碎机国家乘认吗?

中药超微粉碎_百度百科
中药超微粉碎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药超微粉碎是指先进的技术与传统中药理论相结合,将中药材、、中药制剂、中药配方等微粉化,该技术改善了中药的品质,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推动了中药的标准化,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发展
特别是在研制成功拥有国家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后,超微粉碎机价格不再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价格也大幅下降,现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医药行业大大推动了中医药的标准化、现代化进程。
中药超微粉碎概念讨论
中药超微粉碎主要是指中药材的细胞级微粉碎,直接将中药材的细胞打碎。由于植物药、动物药的药效成分主要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质,以细胞内为主,因此将打破中药材细胞为目的粉碎作业称为中药的“细胞级微粉碎”;采用细胞级微粉碎方法所获得的中药微粉称为“细胞级中药微粉”;以细胞级中药微粉为基础制出的中药称为“细胞级微粉中药”,简称“微粉中药”。
细胞级中药超微粉碎是指以生物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它不以粉碎细度为目的,而是追求细胞的破壁率。虽然细胞的破壁率越高,药材的细度越细。但细度作为一种宏观检测指标,无法表达药材的真实性状。通过,能将原生材料的径从传统工艺的150~200目提高到300目以上,对于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的率大于95 %。细胞经破壁后细胞内的有救成分充分暴露出来、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会大幅提高。药材粒子经细胞级中药超微粉碎后,显傲镜下观察仅有极少量完整细胞存在。
是一种固体物质粉碎成直径小于10μm(即300目以上) 粉体的高科技含量的工业技术,具有速度快、时间短、粒径细、分布均匀、节省原料等特点。
粒径大于1μm 粉体称为“微粉”,而粒径小于1μm 的细粉称“超微粉”;还有人认为,粒径小于0.1 的微粉才称得上“超微颗粒”。另外从颗粒的粒径而言,微米、纳米中药制剂亦应属于中药超微制剂, “微米中药制剂”属细胞级微粉制剂,是采用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和制剂技术研制出来的一种中药新剂型,一般认为其粒径应在1~75μm 范围内,能保持传统中药固有药效学物质基础的粒度。“微米中药”包括微米中药材、中药微米提取物、微米中药制剂,它使中药材率提高达90 %以上。至于“”,它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径粒小于100 nm 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复方制剂,是中药通过纳米化后的一种笼统叫法。
现在,大多数资料及企业所认可的中药超微粉碎是指中药经粉碎后的细胞级微粉碎(即细胞破壁)。至于是否应再分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以及是否采用更为科学和确切的内涵等,均有待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中药超微粉碎主要优势
应用于中药领域,主要有以下优势:
① 提高中药的;
② 提高药物的;
③ 增强中药的药效;
④ 减少剂量,节省原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⑤ “固体乳化”作用(使中药材各有效成分均匀化) ;
⑥ 提高中药的压片和造粒性能,服用口感好,便于应用;
⑦ 有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
⑧ 有利于实现。
中药超微粉碎生产应用
1、单味中药的
目前中药超微粉碎以单味中药的粉碎研究较多, 经过对、桑叶、紫河车、、甘草、、黄连药材、、枳壳、、、、、水蛭等多种中药材的超微粉碎后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增加中药的溶出率和、减少中药的用量、保留中药的挥发性活性成分、增强药理作用以及提高、改善颗粒的均匀性等。并探索建立色谱指纹图谱,优化微粉动态提取工艺等。
2、的超微粉碎
中药复方的超微粉碎主要是就其有效成分的溶出量、是否提高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比较后发现:经过处理后的样品,其与的比未经超微粉碎处理之复方加快,且溶出率增加。
在相同提取条件下,微粉化条件不同,对六味地黄饮片水浸出物量无显著影响,而经过粉碎后的微粉样品中丹皮酚提取率则高于饮片。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比较后发现,超微粉碎未改变固有的成分,并可增加的溶出量,在超声提取下中黄芩苷含量比细粉提高32.51 %;而在简化提取(开水冲搅) 下,超微细粉中黄芩苷含量比细粉提高51. 23 %。
经动物实验发现:高剂量的超微七白散可明显对抗造成皮肤、肝脏的值、值升高和皮肤的明显降低的作用,并且其作用强于同剂量的普通七白散。徐世军等[34 ]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蚁附蠲痹超细微粉和蚁附在临床相同倍数剂量下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黄藿散微粉的高、中、低剂量和粗粉的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和血清含量,且微粉的整体作用明显优于普通粗粉。表明黄藿散具有促进正常小鼠和的作用。
发现微粉制剂低剂量作用与高剂量作用相近,相同剂量的微粉制剂作用优于煎剂,表明超微粉碎
能提高桃花汤的疗效。
中药超微粉碎应用前景
1、改进中药固体制剂工艺,提高剂型品质
中药丸、在固体类制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传统的加工技术使其药物粒度多在125~180μm ,不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一些外用散剂甚至会产生局部刺激作用。
采用中药超微粉碎,可使中药物细度达到300目以上,甚至更小,可明显增加内服制剂在体内的溶解吸收程度,并有可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或超过原方的疗效。
外用散剂引入将增加药物的分散性,有利于涂布、附着,使有效成分更易于透皮吸收,并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
在冲剂、胶囊剂、片剂、等中,根据处方性质,在制备工艺的某些环节引入超微粉碎技术,亦有可能在、崩解度、吸收率、附着力及方面改善其品质。
2、丰富和完善中药炮制技术
的目的之一,是使药材质地酥碎,使于有效成分溶出和吸收,提高药效。超微粉碎技术使碾末冲的药材和中药制剂达到适宜粒度,可更好地发挥药效而节省药材,大大丰富和完善了中药炮制技术。
3、开发中药新剂型
对于、、珍珠、、冬虫夏草等珍贵中药材,均可通过直接制成中药口服、胶囊剂、微囊等,还可以将某些药材超微粉碎后直接与基质混合制备成外用透皮吸收制剂或混悬药剂。
中药超微粉碎问题思考
综上所述,中药超微粉碎给中药剂型改革和带来了一场革命,越来越多的由于提高了率、、有效成分、,能增强药理作用、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和保护药材资源,同时还可改善气味、口感,提高药品质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中药超微粉碎及超微制剂相关名称较多而混杂,有的内涵较模糊;中药微粉生产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复方、外用药研究相对较少;
在方面,、复方均已涉及,主要从药粉的粒径、均匀度、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部分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角度研究的少,药理作用的研究尚需深入。
一些中药的超微研究已从药理作用的角度确定了最佳粒径,但很少从药化、药物毒副作用的角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如药物粉碎到什么粒径时,既能达到最佳的疗效,同时还有适宜的流动性和,便于保存,并且不会产生新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中药超微粉碎后其物理性能、、毒副作用可能发生改变,其临床配方、剂量也可能发生变化,其制剂成型、体内吸收、片剂硬度、崩解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微粉化技术在中医临床的应用,有赖于中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的加强。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在发挥单一药材药效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复方制剂特别是传统中医方剂中需要煎煮使用的中药,它是否适合还值得探讨。许多研究证实,很多中药煎剂中单一成分有些无药理作用或药理作用很小,但当与其他药材共煎后就会产生很强的药效,说明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这种作用不是将单一药材后简单混合就能产生的。因此,这一先进的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中药超微粉碎发展展望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及药效,为中药的标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碎技术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
企业信用信息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
【解读】中医药编码国家系列标准批准发布全国将推进实施“一名、一物(方)、一码”的标准时间:  作者:任 壮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GB/T ) 编码结构图:(中药方剂代码分为7层10位纯数字定长结构)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GB/T ) 编码结构图
《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GB/T ) 编码示例图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GB/T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GB/T )和《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GB/T )等系列中医药国家标准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12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将实施统一的中药、中药方剂、中药供应链编码体系,以加快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的进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贸易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推进实施中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建立中药质量认证体系和标识制度,构建我国中药质量溯源体系,更加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中医药市场,让老百姓吃到放心药、安全药。
  关键词:目的意义
  对中药质量实施“硬约束”
  颁布实施这三项中医药系列国家标准,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0号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年)》(国中医药法监发〔2012〕43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发〔2012〕45号)等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食药监〔号)、《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年)》(国办发〔2015〕27号)为健康产业和标准化建设创造了发展良机,也为该中医药系列标准的起草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环境。
  具体而言,其目的在于:一是推施中药标识条码,为推动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技术标准和有力支撑,促进中医药在医疗服务、健康领域、中药产业的协调发展;二是为建立我国中药质量认证体系及标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为构建中药质量溯源体系,打造贸易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提供基础字典库;三是“以方统药”,中药处方与中药饮片编码相对接,加快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进程,更加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中医药市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与有效;四是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撬动中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推动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实现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研制过程
  44家单位86位专家精诚合作
  这3项国家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由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中药公司、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中药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元堂(香港)制药有限公司、美国草药典委员会等,共44家单位,86名中医药专家,“产、学、研”与中医药服务相结合,在深圳中医药地方系列16标准中,重点遴选出中医药服务业和中药产业急需的3项大标准,于2012年初,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被批准成为2013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在以上起草单位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历时3年联合起草完成。该系列国家标准得到国内外标准化专家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意见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123条,采纳46条,部分采纳15条,未采纳62条;同时,这3个国家标准也获得ISO立项,因此,也吸纳了ISO/TC249 有关国家和标准化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该系列中医药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形成了“以国标推世标,以世标促国标”的格局。
  随着中医药编码系统国际标准的批准颁布,全世界将统一实施我国起草的中医药系列国际标准,实现中药、中药方剂的“一物(一方)、一名、一码”。这样一来,我们的国标与国际接轨,这将大大降低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成本;同时,我国的标准已获得国际话语权,占有主导地位,对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内容简介
  构成统一中医药分类编码体系
  1.国家标准《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GB/T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方剂的分类与代码结构,并对1089首中药方剂进行了分类编码。它适用于中药方剂的临床用药、科研教学、统计和监督管理,以及中药方剂、中药处方、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中医病历等工作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
  本标准由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和编码构成,中药方剂编码规则为通用标准,采用7层共10位阿拉伯数字来表达中药方剂的身份信息;方剂的具体编码为专业标准。它是以阿拉伯数字编码,以编码数字传输,表达中药方剂信息信号的电子信息化编码体系。其特点,简短、安全、传输准确。
  以上品种的收集范围,通过文献查询、溯源求证,主要从《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三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二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依据《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方剂大辞典》等1800余种中医著作的内、外、妇、儿、骨伤等9万余首方剂中,遴选出临床各科常用的1089种经典中药方剂进行了编码。目的是正本清源,避免因出处不同,组方不同,导致的“同方异名”、“异方同名”的混用情况。
  2.国家标准《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GB/T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的编码规则。中药编码规则是通用规则,它适用于中药材、草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超微饮片、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的分类编码,不适用于中成药的编码。它用于中药的生产经营、采购、储藏、养护、科研教学、监督管理、中药供应链(物流)、统计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
  本标准由中药编码规则和编码构成。中药编码规则为通用标准,采用10层共17位阿拉伯数字来分别表达,目的是正本清源,厘清了中药的品种类别、品种来源、药用部位、品名规格、炮制方法等自然属性、商品属性、专业属性的身份信息,按照中药编码的规则,对中药材1219种、中药饮片1603味、中药配方颗粒1364味、中药超微饮片1337味、中药超微配方颗粒1337味等进行了分类与编码。
  以上品种的收集范围,一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主的品种和名称;二是按国家卫计委部颁标准、国家食药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颁标准及中医药行业标准,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材标准》等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等收载的品种和名称。它以数字传输、表达中药信息信号的电子信息化编码体系,具有简短、安全、传输准确的特点。
  3.国家标准《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GB/T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产品贸易项目、产地、单位、等级、生产日期、批次号、系列号、数量等产品标识内容信息的编码与表示。它适用于中药供应链管理、监督管理流程中的信息处理和中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处理与互联互通。
  目的是打造贸易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建立中药质量认证体系及标识制度,构建中药质量溯源系统。
  以上3项中医药系列国家标准一环扣一环、一环推一环、紧密联系,提出了中药、中药方剂分类编码的学术体系,创建了中药、中药方剂、中药供应链的编码规则及编码,建立了常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超微饮片、中药超微配方颗粒、中药方剂、中药供应链管理等的“字典库”。在全国实现了中药方剂、中药名称、品种及其规格“一名、一方、一物、一码”,“以方统药”;避免“同方异名”、“异方同名”、“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淆现状;在中医医疗服务领域和中药产业方面,构成一个自主创新、相辅相成的中医药分类编码体系。
  关键词:特点亮点
  具唯一、科学、稳定及可扩展性
  1、唯一性:每一种中药、中药方剂只对应一个编码,即使某种中药、中药方剂不再使用,其编码将作为唯一识别码永久保存不变。
  2、科学性:选择中药、中药方剂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分类与编码应体现中药、中药方剂的基本属性、商品属性和主要应用属性。
  3、可扩展性:留有足够的扩展空间,可根据情况对分类进行类目扩充。
  4、稳定性:中药、中药方剂代码一旦分配,只要中药、方剂的基本属性没有发生变化,就保持不变。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由中药编码规则和编码两部分构成,其中,编码规则部分为通用标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编码等部分为中药专业标准。
  中药编码规则的结构,是以10层结构,17位阿拉伯数字作为编码,每一层都有编码依据,包含了科学属性、商品属性、专业属性和药用属性,并与国际标准的编码规则及其结构相衔接,保持一致,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兼容将来新增的中药品种的编码。
  中药编码规则结构的特点在于,选择中药、中药方剂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分类与编码应体现中药、中药方剂的基本属性、商品属性和主要应用属性。一、确定品种来源,收载植物、动物、矿物等437个科属来源,将科属来源复杂的中药品种进行编码,共对中药材1219种、中药饮片1603味、中药配方颗粒1364味、中药超微饮片1337味、中药超微配方颗粒1337味等进行了分类编码,实现“一名、一物、一码”,其结构体现了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可扩展性及其稳定性;二、把中药药用部位也包含到信息编码里面,大类、细类代码共60个药用部位的编码信息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分类编码;三、也是创新部分,把中药的类别,进行分类编码,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超微饮片、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等类别和品种等信息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分类编码;四、对中药饮片切制的厚片、薄片、切断、切丝等规格,以及52种常用的和特殊的加工炮制方法、性味归经等信息,都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分类编码,并以计算机语言的形式确定和固化下来,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有利于中医药传承、传播、共享。
  总之,在思路上,借鉴计算机的语言的“二进位制”,提出了数字化中药的信息编码,形成了中药数字编码的计算机语言,构建了常用中药类别的信息化、标准化的“字典库”;
  在内容上,在国内、国际形成了中药的通用编码标准,利用中药编码规则对中药饮片、中药材、中药配方颗粒等类别进行了编码,对中药类别进行“一名、一物、一码”的6965品种分类编码;
  在实践上,有利于构建中药编码认证体系、标识制度、溯源体系,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中药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用药与安全有效;
  在制度上,在国内、国际首创了中药编码规则,形成了国家标准。它以特定含义的数字化编码信息将中药的特色与优势固化下来,形成统一顶层设计——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解决了中药品种来源繁杂的分类编码,并且可以运用于互联网+中医药服务。
  关键词:贯彻实施
  让老百姓看病用药更方便
  该系列中医药国家标准形成字典库,为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构建智慧药房,或设立区域性中药配送中心,转变中医药服务模式,让百姓看病更方便。目前,深圳市罗湖集团医院下属5家区属医院(含区中医院)及45家社康中心正在开展区域性中药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实现中医药服务均等化,在深化医改中提高贡献率。
  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发布实施三项中医药系列国家标准,有利于加快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的进程,更加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中医药市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与有效,以促进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效率,让百姓看病更方便,实现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谋福祉,为“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出台方案,完善制度。该系列标准是建立中药质量认证体系及标识制度的技术支撑。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沟通机制,成立专家组,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超微饮片、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等进行质量认证,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后,方可进行标识,也就是上条码和二维码,到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注册。具体流程要符合食品药品管理政策法规,具体如下:
  一是中药材种植养殖单位须提供《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评价资质,包括中药名称、产地(以县、镇为单位)、种植时间(道地、栽培、野生)、采收时间、产地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管条件等资料。
  二是生产、经营单位提供《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包括饮片切制工序、片型、炮制工序、辅料规定、产品等级、生产和经营台账等资料。
  三是《中国药典》对一些中药品种有一定的限入检查,如:农残、重金属、曲霉菌、主要含量等,需符合《中国药典》和部颁及地方标准规定该品种的检查项目。
  四是符合以上条件,按GB/T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等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编码,以上被评价的项目由生产、经营、批发、零售、使用单位提供样品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核,编入相应的条码。
  五是经审核通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予以编码,并对样品进行标识,进入全国信息互联网系统。
  通过认证、标识制度,使药品质量关口前移,构建溯源体系,形成产品质量倒追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公平、公正,让中医药走出国门。
  加大宣传,认真实施。这3项标准是国家级顶层制度设计、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创新的具体成果。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该系列标准和配套制度,让行业得发展,企业得红利,老百姓得实惠。
  互联互动,形成合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年)》,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中药材野生资源的采集和抚育管理,采集使用国家保护品种。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日常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加强监管,让没有国家统一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的中药产品退出流通领域。
  建议还要与海关、动植物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联手,没有国家统一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的中药产品不能进出口。这也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食药监〔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相协调。同时,与人社部联手,对没有实施编码的中药品种,不予以纳医保用药记账,强有力的推行国家标准落地。
  先行试点,全面推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实施该国家标准纳入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信息化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同时,支持和鼓励中药企业参与医药保障供应体系的改革。
  各地选择优质中药企业设立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利用该标准,创新中药物流模式,提供从处方、配送、调剂、煎煮到服药的全流程服务,建立我国中药质量认证体系及标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为构建中药质量溯源体系,打造贸易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为医药分开建立体制,探索机制,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做出新的贡献。(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任 壮)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中药超微粉
  1.&中药破壁超微粉
  技术是中药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其产品自身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对提高中药疗效、药品质量、生物利用度和降低中药资源的浪费与损耗,以及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大家都知道,中药绝大数来源于动植物的生物体,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细胞,药效成分通常就分布在细胞内。中药经粉碎时,细胞壁被碾碎,有效成分可以充分暴露出来,这样药物进入机体后,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就会大幅度的提高,中药的使用量也随之降低,但它的疗效不会降低,甚至有可能还会提高。
  现代中药超微粉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产物,它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便于储存、便于运输、便于服用)等特点。
  一、现代中药超微粉PK普通中药打粉
  1.&什么是破壁超微粉?
  改变药物的物理状态是提高药效及研制新型药物的一种值得积极探索的方法。其中,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体积)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将动植物类的中药材加工成一般细胞直径大小,那么大部分细胞的细胞壁就被打破了。粒度越小,药材细胞的破壁率越高!
  2.&选择超微粉的理由
  超微粉的优势:①中药后,表面积增加,有效成分直接进入溶媒,释放的速度和量都大增,可被机体充分吸收,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②中药粉碎后粒度变小,溶解度大大增加,其对肠壁的粘附作用加强,中药粒子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会延长,有利用于药物的充分吸收;③中药粉碎后,粒度较细,混合均匀,各有效成分分布均匀化,使各成分被机体均匀吸收,进而增强药物的作用效果;④中药材通过超微粉碎操作时,与中药细胞直径相仿的细菌、虫体均会被粉碎,可减少虫害与微生物对中药的侵害。
  中药超微粉于GMP十万级洁净厂房生产,具有无菌、无虫害、小包装和规格化的特点,易于控制药品质量,必然会促进中药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和科学化;此外,中药超微粉碎技术还有节约药材、便于携带、易于服用的优点。此项技术的应用,不但丰富和完善了和促进了中药生产工艺,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它还将不断用于其它领域。
  普通打粉的缺点:现在很多药店里都有代客打粉的服务。但是用普通打出药粉,其多数细胞是完整的,它的粉末颗粒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更多的细胞组成,细胞中有效药用成分的溶出需穿越数个甚至数十个细胞壁才能进入机体,而后被机体吸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有效成分不能穿过细胞壁进入到机体当中,那这一部分只能白白扔掉。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整个打粉过程及环境中没有任何消毒、防污染的措施。这样做出来的粉剂和我们在严格的GMP洁净生产厂房生产的超微粉没有任何可比性。中药,用好了是药,用不好就是毒了!我想此刻,“被毒怕”了的消费者,您知道它们的区别了吧!
  二、&中药超微粉是中药发展的必然
  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近10年翻了三番,对中药资源过度和无序的开发,导致十分常用的中药材资源都已经满足不了需求。长此以往,中医界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
  三、&中药超微粉体现中医特色
  超微粉中药是目前中医界最易接受的中药现代化制剂方式。中医药大学教授专家用“原汁原味”来形容微粉中药,即:保持中药的基本药性(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不变;保持“一味中药就是一个”的中医特点不变;保持中药的多效性和多部位、多靶点综合调节的特色不变。尽管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细胞膜或细胞壁打破,但没有使药物产生理化性质的改变,它不会影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微粉中药在体现中医特色上,应该说是不折不扣。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兽医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医药信息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26:13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超微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