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医院可以用社保吗检测血常规吗

医院简介/通州区潞河医院
通州区潞河医院北京潞河医院有19个二级临床学科和医疗中心,有18个门诊和医技科室。北京潞河医院重点学科为矫形外科、心脏疾病中心、神经疾病中心,这些重点学科。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正在发展三级专科潞河医院矫形骨科设创伤、手外、脊柱、小儿、关节镜专业;心脏中心设心血管、心脏介入、电生理、CCU、心脏外科专业;神经中心设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康复。其中心脏介入中冠脉造影、PTCA和支架达到350例/年冠状脉搭桥手术也在顺利开展。潞河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带动了其他专业的发展: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膀胱镜气化手术、输尿管镜体内碎石技术、肿瘤的介入治疗等技术已成熟;ICU、急诊科、麻醉科、和有台设备的血液净化中心都已具备相当实力和规模。北京潞河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如MR、CT、螺旋CT、DSA、多台大型高频X光机、彩超大型生化分析仪以及各种先进装备。潞河医院是通州区科研、教学中心,承担河北医科大学、北京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教学任务。是通州区继续教育中心,每年有众多的成果获奖,多篇论文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大型学术会促了学术水平的提高。
医院文化/通州区潞河医院
简述医院文化有 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 思想、 意识、 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医院硬文化是医院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医院软文化一旦形成则对医院硬文化具有反作用。现在,两者是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制约,又互相转换。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等,即医院软文化。形成医院的文化对于任何医院来说,本身的就存在的,而且是别的医院所不具备的。主导它的是一种精神 价值观,一个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组织的氛围、组织的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是存在于组织体内的,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需要提炼的。靠医院全体职工去提炼,并能保证每个员工的认可,那医院文化的灵魂就找对了。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就可以以此来制定和执行各项制度和标准、就可以以此来指导每个人的行动、就可以以此来规范人的行为。谁违反了这种价值观,谁就会受到更深层次的谴责,这种谴责往往来自他的内心世界。主要特征及作用挽救 生命、造福大众的高尚性;探究和崇尚 科学的 智慧性;甘冒风险、不顾危险的奉献性;永远与生命和鲜血同在的热情性;协同会诊的团结性;医院文化建设主体的社会性;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医院文化要和医院的服务所具有的公益性、事业性、商业性、常规性、突发性等特点相适应;医院的文化不仅仅是给人看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能直接影响病人恢复健康的;医院文化建设质量将直接、明显影响到医院的收诊率和收益性;对医院员工队伍作风、技能素质、团队建设的作用;对医院形象和品牌提升的作用。
医院条件/通州区潞河医院
据此概念,构成医院应具有以下的基本条件:1. 医院应有正式的 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以实施住院 诊疗为主,一般设有相应的门诊部;2. 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设立 药剂、检验、 放射、手术及 消毒供应等医技诊疗部门;3. 应有能力对住院病人提供合格与合理的诊疗、护理和基本生活服务;4. 应有相应的、系统的人员编配;5. 应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与规章制度;6. 应有相应的 医院文化。
地理位置/通州区潞河医院
通州区潞河医院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潞河医院地址:312; 317; 372; 803; 809; 810; 938空; 938支2; 991; 通1; 通10; 通13; 通14; 通21; 通22; 通25; 通3; 通4; 通7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42:37
贡献光荣榜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版)
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版)
一、范围 本规范包括了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筛查(策略及方法)、诊断依据和诊断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综合医院(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及诊断。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一)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别为颈内动脉系和椎_基底动脉系。 颅外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无名动脉。 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二)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三种类型之一,是最常见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并主要累及大动脉(弹力型动脉——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和中等动脉(弹力肌型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中膜弹性减弱,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和四肢坏疽等。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LDL: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ABI: 踝臂指数 (ankle brachial index)。 BMI: 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osound)。 CT: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A:CT 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 MRI: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DSA: 数字减影成像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CIMT: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 (一)筛查的合理性 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于人群中,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而不伴随任何临床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病程中可以出现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使相关器官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在一定情况下,它会突然以心肌梗死、脑卒中 /TIA、局部组织缺血等不同形式发作,甚至危及生命。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疾病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脑血管疾病。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半数以上在疾病的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就可能已存在各种临床或亚临床状态的并发症。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从而提高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预警和防治水平。因此,推荐对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进行筛查。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风险人群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指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的、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因素。 脑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并不一定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对任何一个个体来说,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存在,虽不能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但将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概率。 在成年人(&45 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可定义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 1.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主要指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增高,其中尤其胆固醇起关键作用,LDL 的氧化修饰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启动因素。 2.高血压:高血压主要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产生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时间早且程度重,一般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和弯曲处。 3.糖尿病(血糖异常):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胰岛素水平可刺激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长,而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损伤内皮细胞。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富含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后者参与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4.吸烟:吸烟(或烟雾暴露)可增加多种黏附因子的表达,并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碍,进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5.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聚集现象,多种基因均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家族中一人或多人罹患脑血管疾病将明显增加其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6.年龄: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 & 45 岁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呈明显上升趋势。 7.大量饮酒:大量饮酒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影响纤维蛋白原活性,激发血凝过程,增加乙醛对 LDL 的氧化作用。此外,大量饮酒亦对于血压有不良影响。 8.肥胖症、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症(高 BMI 者)、不良饮食习惯(比如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或油炸食物)多伴有脂代谢紊乱,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9.运动:规律的体育运动可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脂代谢并有助于减轻体重。缺乏规律的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指每周坚持 3 次及 3 次以上,每次至少 30 min) 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0.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功能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三)筛查时间 对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宜尽早开始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 (四)筛查策略 在北京市综合医院(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中,宜对就诊和查体的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进行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 (五)筛查方法及筛查内容 北京市综合医院(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对就诊的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内容包括: 1.病史采集:询问并记录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言语不利、肢体无力(偏侧)、肢体麻木(偏侧)、行走不稳等;如存在上述临床症状,应继续询问发作诱因、发作次数、发作性质和部位。 2.体征:除一般体格检查及神经科查体外,需要采集的相关体征:(1) 测量双臂血压:血压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见附录一。(2) 颈动脉听诊:颈动脉听诊的操作方法见附录二。(3)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方法见附录三。(4) 踝臂指数:ABI 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见附录四。(5) 体质指数:BMI 的计算方法见附录五。(6) 测量腰围:腰围的测量方法见附录六。 3.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检查 [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尿酸等];凝血四项;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糖化血红蛋白。 4. 颈动脉超声及 TCD: 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见附录七。 5.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进行 CTA、MRA、DSA、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等检查。(1)CTA: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无造影剂过敏史,可行 CTA 检查。(2) MRA: 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体内无顺磁性物质(如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可行 MRA 检查。 (3) DSA:颈动脉超声、TCD、CTA/MRA 检查发现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需要进一步评估及手术治疗,建议行 DSA 检查。(4) 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需要进一步了解斑块性质、管腔结构,需要与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鉴别时,建议行 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五、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 北京市综合医院(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适用 ] (一)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 1.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脑动脉粥祥硬化危险因素:或一项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明确的相应临床症状。 2.颈动脉听诊有阳性发现:或双臂血压相差 &20 mmHg(l mmHg=0.133 kPa)。 3.颈动脉超声发现 CIMT 增厚,斑块形成:或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等脑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4.影像学检查(CTA/MRA/DSA/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可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5.ABI&0.9。 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需同时符合以下 3 项:1 或 1+2;3、4 或 3+4;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5 为支持性证据。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标准 1.脑动脉粥样硬化 1 级:(1)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脑动脉粥祥硬化危险因素:或一项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明确的相应临床症状。(2)颈动脉听诊无阳性发现;且双臂血压相差 &20 mmHg。(3) 颈动脉超声仅发现 CIMT 增厚,或有 3 个及 3 个以下斑块(斑块性质为均匀回声、规则斑块),且颈动脉超声及 TCD 未发现血管狭窄。(4) CTA/MRA/DSA 仅见动脉硬化改变,未见血管狭窄及闭塞。(5) ABI≥O.7。 需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可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 1 级:(1)+(2);(3)、(4)或 (3)+(4);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5) 为支持性证据。 2.脑动脉粥样硬化 2 级:(1)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脑动脉粥祥硬化危险因素:或一项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明确的相应临床症状。(2) 颈动脉听诊有阳性发现;或双臂血压相差 & 20 mmHg。(3) 颈动脉超声发现 CIMT 增厚,有 3 个以上斑块或任一斑块性质为不均回声或不规则斑块:或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轻度血管狭窄。(4) CTA/MRA/DSA/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可见动脉硬化改变,并提示斑块形成,且发现任一血管轻度狭窄。(5)0.4≤ABI≤0.6。 需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可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 2 级:(1)或 (1)+(2);(3)、(4) 或(3)+(4);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5)为支持性证据。 3.脑动脉粥样硬化 3 级:(1)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脑动脉粥祥硬化危险因素:或一项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明确的相应临床症状。(2) 颈动脉听诊有阳性发现;或双臂血压相差 & 20 mmHg。(3) 颈动脉超声发现 CIMT 增厚,斑块形成,且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任一血管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或发现任一血管闭塞。 (4) CTA/MRA/DSA 可见动脉硬化改变,并提示斑块形成,且发现任一血管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或发现任一血管闭塞。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发现任一血管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或发现任一血管闭塞,并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5)ABI&0.4。 需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可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 3 级:(1)或 (1)+(2);(3)+(4);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5) 为支持性证据。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风险分层 1.脑动脉粥样硬化低风险:(1)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脑动脉粥祥硬化危险因素:或一项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明确的相应临床症状。(2)颈动脉听诊无阳性发现,且双臂血压相差 &20 mmHg。(3) 颈动脉超声仅发现 CIMT 增厚;或有 3 个及 3 个以下斑块(斑块性质为均匀回声、规则斑块);或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轻度血管狭窄。(4) CTA/MRA/DSA/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可见动脉硬化改变,并提示斑块形成:或发现任一血管轻度狭窄。(5)0.4≤ABI&0.9。 需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可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低风险:(1)+(2);(3)、(4)或 (3)+(4);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5) 为支持性证据。 2.脑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1)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脑动脉粥祥硬化危险因素:或一项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明确的相应临床症状。(2) 颈动脉听诊有阳性发现;或双臂血压相差 &20 mmHg。(3) 颈动脉超声发现 CIMT 增厚,且有 3 个以上斑块;或任一斑块性质为不均回声或不规则斑块;或任一斑块性质为溃疡型斑块:或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任一血管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或颈动脉超声及 TCD 发现任一血管闭塞。 (4)CTA/MRA/DSA 可见动脉硬化改变,并提示斑块形成,且发现任一血管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或发现任一血管闭塞。MRI 高分辨颅内/外血管壁成像发现任一血管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或发现任一血管闭塞:或发现任一斑块性质为溃疡型斑块,并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5) ABI&0.4。 需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可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1)或 (1)+(2);(3)、(4) 或(3)+(4);除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5)为支持性证据。六、推荐意见 建议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监测并综合控制已存在的危险因素,依据筛查结果制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 本规范专家组名单: 北京市脑卒中诊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执行主任:武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参加讨论专家名单(按姓氏首字拼音排列):毕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曹云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董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方向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冬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秀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黄小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黄一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吉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小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卢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马青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孟繁花(北京通州潞河医院);孟庆伟(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欧阳取平(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彭斌(北京协和医院);朴月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任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石富铭(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石进(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宋海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徐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逢春(北京市海淀医院);张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拥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赵秀欣(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主要执笔人:马青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任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附录一(资料性附录)血压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一、血压的测量方法 病人检测血压前 30 min 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并在安静环境下休息 5-10 min。二、血压的测量步骤 1.医师将血压计汞柱开关打开,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 2.病人可取仰卧位或坐位,肘部和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时应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被测上肢(通常为右上肢)裸露、伸开并外展 45 度。 3.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气囊中部应对准肱动脉,袖带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横纹 2-3 cm。 4.将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轻压之(听诊器体件不应塞于袖带与上臂之间)。 5.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 20~30 mmHg。 6.松开气球上的充气旋钮使气囊缓慢放气,同时医师应水平注视缓慢下降的汞柱凸面水平,下降速度以 2-4 mmHg/s 为宜,心率缓慢者应减慢下降速度。 7.确定血压数值:按柯氏分期法,汞柱下降过程中,当听到第一次肱动脉搏动声响时汞柱凸面所示数值为收缩压(第一期),随着汞柱下降,搏动声音逐渐加强(第二期),继而出现吹风样杂音(第三期),然后声音突然减弱而低沉(第四期),最终声音消失(第五期)。声音消失时汞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用同样的方法测血压二次,取两次检查值的平均值为血压值并记录。 8.血压检测完毕,将气囊排气,卷好气袖并平整地放人血压计中,然后倾斜血压计使玻璃管中汞柱完全进入水银槽后,关闭汞柱开关和血压计。附录二(资料性附录)颈动脉听诊的操作方法一、颈动脉听诊的操作方法 一般让患者取坐位,用钟型听诊器听诊。二、正常动脉音及杂音的识别 1.正常动脉音:在正常情况下仅在颈动脉及锁骨上动脉上可听到与 S1、S2 相一致的两个心音,称正常动脉音。 2.杂音的识别:如发现异常杂音,应注意其部位、强度、性质、音调、传播方向和出现时间,需要考虑患者姿势改变和呼吸等对杂音的影响。(1) 如在颈部大血管区听到血管性杂音,应考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的典型杂音发自颈动脉分叉部,并向下颌部放射,出现于收缩中期,呈吹风样高音调性质。这种杂音往往提示颈动脉血流异常和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病变。 (2) 若在锁骨上窝处听到杂音,则可能为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见于颈肋压迫。(3) 颈静脉杂音最常出现于右颈下部,它随体位变动、转颈、呼吸等改变其性质,故与动脉杂音不同。如在右锁骨上窝听到低调、柔和、连续性杂音,则可能为颈静脉流人上腔静脉口径较宽的球部所产生,这种静脉杂音是生理性的,用手指压迫颈静脉后即可消失。附录三(资料性附录)眼底的检查方法一、眼底的检查方法 眼底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检查时患者背光而坐,眼球正视前方。检查右眼时,医生站在患者的右侧,右手持眼底镜,用右眼观察眼底;检查左眼时则相反。从离开患者 5 cm 处开始寻找并逐渐窥人瞳孔,观察时候眼底镜要紧贴患者面部,一般不需要散瞳。二、正常眼底的识别 正常眼底可见视乳头呈圆形或椭网形,边缘清楚,色淡红,视乳头中央区域的生理凹陷清晰,动静脉伴行,动脉色红,静脉色暗,动静脉比例为 2:3。检查后应记录视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以及视网膜和血管情况。附录四(资料性附录)踝臂指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一、ABI 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先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并取其平均值,若两侧血压差值 &10 mmHg 则以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再测量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取其中的高值作为踝部收缩压,最后用选定的踝部收缩压除以选定的肱动脉收缩压,所得的值即这一侧的 ABI。双侧的 ABI 均需测量,选择较低的 ABI 值。二、ABI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度 正常:≥0.9:轻度:0.7-0.8:中度:0.41-0.6:重度:≤0.4附录五(资料性附录)体质指数的计算方法一、体质指数 (BMI) BMI 是临床上衡量成年人肥胖程度的简易指标之一。二、BMI 的计算方法 BMI= 体质量(kg)/身高 (m2),即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三、体质指数评价方法 见表 1 体质指数评价方法。附录六(资料性附录)腰围的测量方法 1.被测者直立,在测量时身体应尽量保持静止状态,双臂适当张开下垂,双脚合并,体重均匀分担在双脚,露出腹部皮肤,测量时平缓呼吸,勿收腹或屏气。 2.腰围的测量是在肚脐上缘上 1 cm 的水平面上进行。测量时皮尺刻度下缘距肚脐上缘 1cm 处,水平环绕一周。测量时皮尺贴近皮肤,但避免紧压使皮尺陷入皮肤内,检查皮尺是否水平时,最好有助手在场。 3.检查者目光与皮尺刻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记录读数,具体数值精确到 0.1 cm。附录七(资料性附录)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北京市综合医院(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适用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部位 对双侧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和双侧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检查。每次超声检查时需严格测量并准确记录供统计分析应用。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步骤 1.颈动脉的超声检查:(1) 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检测,右侧白无名动脉、左侧从颈总动脉自主动脉弓起始处开始连续观察颈总动脉、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全程、颈外动脉主干及分支。(2) 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 (3) 纵切面分别在颈内颈外动脉分叉水平上、下方 1-1.5 cm 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动脉球部(窦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和颈总动脉远段 CIMT(需在无斑块位置测量)。观察上述部位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鉴别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见表 1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鉴别。 (4)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观察动脉血流充盈状态。(5)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球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存在血管狭窄时计算颈内动脉狭窄段与颈总动脉(或狭窄远端)流速比值,分析血流频谱特征。 2.椎动脉的超声检查:观察双侧椎动脉从开口处、椎间隙段、枕段全程的血管形态、走行、起源,测量并记录椎动脉椎间隙段管径及血流速度。 3.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查:检测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至椎动脉分支水平血管结构特征,测量开口处血流速度。三、颈动脉超声评价标准 (一)颈动脉超声的斑块评价标准 1.CIMT 及斑块的界定: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 CIMT≥1.0 mm 为增厚,局限性 CIMT≥1.5 mm 定义为斑块。 2.斑块的评价方法:(1) 根据斑块声学特征评价为:①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不同回声。(2) 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评价为:①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②不规则型: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纤维帽回声不连续,形成“火山口”样缺损。 (二)颈动脉超声的血管狭窄评价标准 1.颈内动脉狭窄的超声评价标准:目前国际常用的标准是 2003 年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见表 2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评价标准。 2.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评价标准:椎动脉狭窄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常用的参考标准见表 3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超声评价标准。 3.椎动脉闭塞的超声评价标准:(1) 椎动脉全程闭塞:颅外段全程无血流信号。(2) 椎动脉节段闭塞:起始段血流信号消失,椎间隙段侧支动脉血流信号。(3) 椎动脉颅内段闭塞:颅外段血流信号存在,CDFI 显示无“中心亮带”特征,频谱多普勒显示低速单峰形(无舒张期血流)。 文章摘自《中华医学杂志》2014 年 12 月 23 日第 94 卷第 47 期 P 文章作者:武剑
journal003 & & &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潞河医院精子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