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作用对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影响

乳化剂知识大全-仪表展览网
您好,欢迎来到仪表展览网!
微信扫一扫收获行业前沿信息
乳化剂概述  乳化剂(emulsifier)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不相溶的一种液体很好地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是食品加工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其具有稳定食品乳浊液的功能。乳化剂的性能可用其乳化剂起泡性、乳化容量和乳化稳定性来表示。  所谓乳化剂的起泡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乳化剂、油脂与水的混合,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泡沫的多少。乳化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数量的乳化剂在形成O/W乳浊液体系时所能乳化的油脂的最大量。而乳化稳定性则表示其对所形成的乳浊液的稳定性的能力。  食品多是由乳浊液组成或含有乳浊液体系,对该体系的稳定作用是食品科学及加工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不同的乳化剂具有不同的乳化性能,其对乳浊液的稳定作用是决定其在食品加工中如何使用的重要依据。  乳化剂的作用: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重视表面活性剂使用的安全性,加强了对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的非离子乳化剂的研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限制某些乳化剂的使用,开发出山梨酸醇脂肪酸酯类、磷脂类、糖脂类乳化剂等新型乳化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乳化剂提出多功能、高纯度、低刺激、高效率的更高要求,开发出更多的新型乳化剂。  乳化剂的种类  目前乳浊液的种类已从传统的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扩大到多重乳浊液、非水乳浊液、液晶乳浊液、发色乳浊液、凝胶乳浊液、磷脂乳浊液和脂质体乳浊液等多种形式。  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的作用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分亲油型(油包水型:W/O)及亲水型(水包油型:O/W)两大类。前者使水分散到油中,后者使油分散到水中。乳化剂大都是表面活性剂,以HLB值表示基亲水亲油性,数值高则亲水性强。阴离子乳化剂有脂肪酸皂、烷基磺酸盐、烷基苯基硫酸盐、磷酸盐等。阳离子乳化剂主要是胺类及季铵盐。非离子型乳化剂是品种最多的一类乳化剂,有聚氧乙烯型、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聚乙烯醇等。卵磷脂、羊毛脂、阿拉伯树胶等是天然乳化剂。乳化剂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制革、化妆品、食品及涂料工业。用于化妆品的乳化剂,除乳化作用外,还兼具增溶、浸透、润湿、去垢等作用。  食用乳化剂除具有乳化作用外尚有以下功能:  1.与淀粉结合防止老化,改善产品质构。  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增进面团的网络结构,强化面筋网,增强韧性和抗力,使蛋白质具有弹性,增加体积。  3.防粘及防熔化在糖的晶体外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空气及水分侵入,提高制品的防潮性,防止制品变形,同时降低体系的粘度,防止糖果熔化。  4.增加淀粉与蛋白质的润滑作用,增加挤压淀粉产品流动性而方便操作。  5.促进液体在液体中的分散,制备W/O乳化体系,改善产品稳定性。  6.降低液体和固体表面张力,使液体迅速扩散到全部表面,是有效的润滑剂。  7.改良脂肪晶体脂肪晶体有多种晶形,其中以&-晶形较为常见与稳定,由于晶体粒子大,熔点高,不适于焙烤产品,容易产生&砂粒&乳化剂可控制晶体性状大小和生长速度,稳定&-晶形,使之转变成为&-晶形,改善以固体脂肪为基质的产品组织结构,对装饰用人造奶油、冰淇淋、巧克力等效果尤为显著。  8.稳定气泡和充气作用内含饱和脂肪酸的乳化剂,对水溶液中的泡沫有稳定作用,可做泡沫稳定剂,使产品形成坚固的体,从而提高产品的多孔性,改善品质。  9.反乳化-消泡作用在某些加工过程中需要破乳和消泡,而加入相反作用的乳化剂,以破坏乳液的平衡,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乳化剂,具有抑制泡沫的作用,可做消泡剂用于乳制品加工。  10.抗腐败保鲜作用乳化剂可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常以表面涂层的方法用于水果保鲜。  乳化剂性能测定  一、实验原理  乳化剂在泡沫中的界面活性:一般在水和油相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表面张力,即使高度搅拌,也不能使其相混合。通过添加一定的乳化剂,降低界面的表面张力,搅拌过程中使得空气较容易被搅打进去,可获得稳定性高的较多泡沫。因此,通过测量搅打后溶液形成泡沫的多少,可以测定乳化剂的性能。  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与它们和油脂的结合强度相关,结合强度越大,稳定性越好。当将乳化剂形成的乳浊液进行离心处理时,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乳化剂与油脂的结合程度会受到破坏,继而发生乳化剂与油脂的分离现象。根据离心处理后油脂的分层情况,可以判断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  二、实验原料与仪器  1.实验原料:单硬脂酸甘油酯、花生油  2.仪器:、烧杯、量筒  三、实验方法  1.乳化剂起泡性能的测定  起泡能力及其起泡稳定性测定:乳化剂和水、油的混合液(水:油=9:1),用高速组织捣碎机搅拌30s后,转入量筒中,马上测定泡沫高度,来表示起泡能力的大小。静止24hr后再测其泡沫高度,来观测其泡沫稳定性。  2.乳化稳定性能研究  油:水=1:9的比例,加入1%的乳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制备出乳浊液,将乳浊液移至刻度中,以4000rpm离心10-15min后读取乳化相体积,按照下式计算结果:  乳化稳定性%=乳化层高度/液体总高度&100  乳化剂标准及测定方法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反相乳液稳定性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想用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为单体,反相乳液聚合合成100-200nm的树脂颗粒。试过了很多的油相,例如甲苯、环己烷、石油醚,也试过了很多乳化剂的复配,例如Span-80、Tween-80、SDS、SLS,都不能形成稳定的反相乳液,都是很快分层,不过上下两层也都是乳白色的(不使用离子型乳化剂,例如SLS和SDS),只是明显下层更白,单体更多。其中试过某文献的方法,以石油醚为油相,Span-80和SLS复配成乳化剂,甚至都不能形成乳液,上下两层都是透明的。我的问题就是,如果可以形成乳液,只是不稳定(不同于这篇文献的方法,根本不能形成乳液),但是在搅拌下乳液是不分层(搅拌下“稳定”)的,全程保持搅拌的情况下乳液性能和产物性能例如粒径,和稳定的反相乳液性能一样吗?
我用丙烯酰胺做单体,直接加进去,乳液很稳定
预乳化过程,一般是在用乳化剂高速搅拌油相的情况下, 将水相滴进去,丙烯酸钠可以形成稳定的预乳液。预乳液不稳定,聚合过程中胶乳稳定性肯定不会太好
打错字了,是乳化机
请问丙烯酸钠为单体的话,油相和乳化剂用什么?试了很多种,都不行。
请问在三颈瓶中用搅拌杆高速搅拌滴加水相行吗?
可以试试Span系列和Tween系列复配,或者Span系列和OP系列,主要是根据所选HLB在4-8(更好范围差不多5-6之间)
请问在三颈瓶中用搅拌杆高速搅拌滴加水相行吗?没有乳化机。
高速搅拌油相,也就是聚合物,现在做反转乳化,但是所用的树脂是环氧e20,粘度比较大,在乳化的过程中,选不到合适的搅拌器,高速的圆盘式,壁上搅拌不到,慢速的,锚式但是乳化效果也不太好,颗粒直径较大,离心后沉淀,应该选什么样的设备,一次乳化10公斤左右的物料。谢谢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乳剂的制备与评价 - 实验交流 - 生物秀
标题: 乳剂的制备与评价
摘要: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 比较不同乳化剂及乳化方法对乳滴大小的影响。 3 熟悉离心分光光度法在评价乳剂物理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4 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的条件。 二、实验指导 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比较不同乳化剂及乳化方法对乳滴大小的影响。
3.熟悉离心分光光度法在评价乳剂物理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4.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的条件。
二、实验指导
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机、胶体磨等器械。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或直接混合法。乳剂类型的鉴别,一般用稀释法或染色法。
乳剂的分散液滴一般为0.1-100&m,微小液滴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乳剂的破坏是其必然结果,只是方式与时间上的差异而已。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或分层等,其每种形式的液体制剂。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制备乳剂时应根据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都是乳剂稳定性发生改变的表征。本实验采用离心法加速乳剂的分层,由于不同处方组成的乳剂在相同的离心条件下乳滴合并或分层速度不同,因而表现出乳剂的浊度或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样品被离心前后在一定波长下对光吸收大小的改变,可计算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E),用以快速比较与评价乳剂的稳定性。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E)计算如下:
式中:KE&稳定性参数;A0&离心前乳剂稀释液中一定波长下的吸收度;At&离心t时间后乳剂稀释液在相应波长下的吸收度。 当A0-At &0( 或A0-At &0) 时,分散相油滴上浮(或下沉),乳剂不稳定;当A0-At =0,即A0=A时,分散相基本不变化,乳剂稳定。即KE值越小,说明分散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的越少,此乳剂越稳定。由此可见,以KE值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乳剂的物理稳定性,为筛选处方及选择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手工法制备乳剂.
I用阿拉伯胶为乳化剂
(1) 取豆油置干燥研钵中,加阿拉伯胶粉研磨均匀。按油:水:胶(4:2:1)的比例,首次加入蒸馏水6. 5 ml,迅速向一个方向研磨,直至产生&劈裂&的乳化声,即成初乳 (初乳稠厚、色浅)。
(2) 用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或量杯中,加水至50ml,搅匀即得。
3. 显微镜法测定乳滴的直径
取乳剂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测定乳滴大小,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4. 操作注意
(1) 制备初乳时所用乳钵必须是干燥的,研磨时需用力均匀,向一个方向不停地研磨,直至初乳形成,关键是用力,不停歇。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快速注册成为生意地用户
请输入密码
生意地会员登录
请输入密码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曾庆煜1,周建萍1,曹万荣2,狄宁宇2,黎永生1
(1.南昌航空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江西南昌.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7)
摘要:采用E-51环氧树脂和不同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反应合成了反应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并用相反转技术制备了一系列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考查了催化剂、聚醚多元醇的分子质量以及环氧基/羟基比等对环氧树脂乳液的离心、冻融、稀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氟化硼胺络合物为催化剂,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为,n/n为2∶1,于120℃反应合成的乳化剂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乳化剂用量为20%时,在60℃所配制的乳液稳定性最好,乳液粒径约0.38μm,室温放置6个月乳液不分层。
关键词: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相反转;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环氧基羟基
中图分类号:TQ314.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8-05
近年来,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包括水性环氧在内的水性涂料是涂料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方向之一[1~4]。目前,环氧树脂水性化有机械法、化学改性法和相反转法3种方法[5]。其中机械法所得的乳液稳定性差;化学改性法的制备步骤不易控制,产品的成本也较高;相反转法由于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较差,乳液稳定性差,且由于存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涂膜的硬度、耐水性、耐溶剂性等性能较差,适用期短[6,7]。为了克服外加乳化剂的缺点,近年开发了具有反应性的环氧树脂乳化剂[8]。这类乳化剂是通过将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分子链段引入环氧树脂分子链中,从而大大改善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目前,采用的环氧树脂分子质量一般较大(如E-20、E-44等),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有三氟化硼乙醚、三苯基膦等[9~11]。采用三氟化硼乙醚,反应太剧烈,容易产生凝胶,而三苯基膦催化效果较差,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高。
本文通过在E-51环氧树脂分子中引入聚醚多元醇,制备了一系列兼具亲水、亲油性的AB型反应性乳化剂,并结合相反转技术配制了稳定性高、分散相粒子细且粒径分布均匀的环氧树脂乳液,并对环氧树脂乳液的离心、冻融、稀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1?实验部分
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上海树脂厂;聚醚多元醇,工业品;三氟化硼络合物、三苯基膦、三乙醇胺等为分析纯。
1.2非离子型反应性乳化剂的合成
将E-51和聚醚多元醇按一定比例加入到250mL的三口烧瓶中,在120℃下溶解,然后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在氮气氛下反应4h得蜡状的乳化剂。
1.3水性环氧乳液的制备
在一定温度下,将环氧树脂E-51和上述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均匀,置入乳化罐,开启高速剪切混合机强力搅拌,同时缓慢加入去离子水直到体系的黏度突然下降,继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配成固含量为50%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1.4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表征
离心稳定性: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的8000离心机测定。转速3000r/min,时间30min。观察离心管中出现水层的高度。
冻融稳定性:将待测乳液装入100mL的取样瓶中,在(-10±1)℃的低温下冷冻18h,再在35℃下熔化6h,如此反复3次,观察试样是否破乳。
稀释稳定性:将乳液试样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固含量4%,取稀释后的乳液置于测试试管中,保持液柱高为20cm,放置72h,观察乳液是否分层。
贮存稳定性:室温下放置,记录乳液出现分层的时间。
2)乳液粒径的测定
采用BT-9300H型激光粒度分布仪,用滴管分别取乳液中底层、中间和上层的乳液测试粒径,取其平均值。
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催化剂合成的乳化剂对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用不同催化剂,使聚醚多元醇6000和环氧树脂E-51按等物质量比反应合成乳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用盐酸-丙酮法[12]对环氧基反应程度进行滴定,随后采用质量分数为环氧树脂20%的乳化剂,通过相反转法在60℃配制固含量为50%的水性环氧乳液(如无特别注明,本文中的环氧乳液均为此种乳液),乳液的稳定性如表1所示。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从表1可知,不加催化剂时,即使温度高达180℃,环氧基的反应程度也很低,配制的环氧树脂乳液很不稳定。用三苯基膦和三乙醇胺作催化剂,环氧基反应程度不高,乳液稳定性差,且采用三苯基磷为催化剂时,反应8h后,产物有部分凝胶。用三氟化硼络合物催化剂,在120℃下反应4h后环氧基的反应程度可达95%,且配制的乳液稳定性能良好。因此,本实验均采用三氟化硼络合物为催化剂合成乳化剂。在无催化剂存在时,环氧基和羟基的反应在温度低于200℃时通常是不会进行的,而在叔胺等碱性化合物或者三氟化硼络合物酸性化合物存在下,羟基可使环氧基开环,反应在120℃左右能快速进行,其反应机理[9]如式(1)、(2)。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首先在催化剂作用下,形成式(1)化合物,其一端的环氧基继续和端羟基或者反应物中的仲羟基反应,直至形成高度交联的聚醚结构,因此反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产物易交联而沉淀。本研究中采用三苯基膦或三乙醇胺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为8h,产物不能完全溶解于水,说明已有交联产物形成。2.2聚醚多元醇分子质量对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从乳化剂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利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多元醇与E-51环氧树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出一系列乳化剂,用该乳化剂通过相反转法制得环氧树脂乳液,考查了不同结构的乳化剂对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见表2。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相对分子质量、6000的聚醚多元醇与E-51反应合成的乳化剂,配制的环氧乳液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冻融以及稀释稳定性,这些乳化剂的HLB在17到19之间,其亲水亲油性可以达到较好的平衡,亲油基能完全渗透到环氧液滴中,而亲水基可以通过氢键与水分子充分缔合,从而得到稳定的环氧树脂乳液。当聚醚多元醇分子质量过小时,乳化剂分子中亲水基含量少,不能与水分子充分缔合,形成的乳液稳定性差。而聚醚多元醇分子质量过大时,乳化剂分子中亲油基含量少,不能完全渗透到环氧树脂液滴中,减弱了与环氧树脂的作用力,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差。
2.3聚醚多元醇6000和环氧E-51的羟基/环氧基比对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由于聚醚多元醇的用量直接影响乳化剂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的比值,而该比值直接影响乳液中乳胶粒的大小,所以合成的乳化剂中聚醚多元醇和环氧E-51的配比会对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羟基和环氧基比例为1∶2时,乳化效果最好。
环氧基反应活性顺序为:伯醇>仲醇>叔醇,因此当羟基/环氧基比值为1∶1时,只形成线形的缩聚物,一端为环氧基,另一端为羟基,中间还有亲水性的醚键。由于这种乳化剂的分子链较长,能充分把环氧树脂微粒包覆住,所以乳化性能较高,制备出的环氧乳液也较稳定。而当羟基/环氧基的比例为1∶2时,环氧基先与聚醚多元醇的端羟基反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环氧基继续跟反应中生成的仲羟基反应使乳化剂分子链增长,乳化剂分子中亲环氧链段的比例增加,能更完全渗透到环氧液滴中,从而使环氧乳液稳定。而E-51用量过高时,如羟基/环氧基比值为1∶3时,会有部分环氧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的交联物难溶甚至不溶于水,因此乳化效果差。
2.4乳化剂用量对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环氧乳液的稳定性、乳液的粒径大小与乳化剂的用量有较大的关系。如果乳化剂用量太少,不能使环氧树脂乳化或得不到稳定的乳液;而若乳化剂用量过多,虽然可得到稳定的乳液,但由于含有多余的乳化剂,一方面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降低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乳化剂小分子使树脂的性能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从表4可见,当乳化剂用量20%时,所得乳液的粒径最小,离心30min也不会出现分层和破乳现象,并且平均粒径也较小。
这种现象可用相反转机理来解释:当乳化剂用量较高时,有足够多的乳化剂分子及时地扩散到新形成的水滴表面,将细小的水滴包覆,形成具有一定张力的界面膜,此时水滴间的排斥力大于水滴间的吸引力,保证水滴具有恒定的大小。进一步加入蒸馏水,将使水滴的间距变小,水滴间的吸引力急剧增加。当含水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水滴间的吸引力稍大于水滴间的排斥力,这时体系的表面张力很低,水滴在剪切作用下融合为连续相,发生完全相反转,形成水包油型乳液,所得乳液的稳定性很好,分散相微粒的粒度较小;反之,当乳化剂用量较小时,体系在增加含水量的过程中,乳化剂分子不能及时将细小的水滴包覆,水滴在剪切作用下相互碰撞形成较大的水滴,较小的水滴来不及融合为连续相就被固定在环氧树脂分散相中,形成油包水型乳液,所得乳液的稳定性较差,分散相粒子的平均粒度较大[13]。但乳化剂浓度过高,当体系发生相反转时,部分乳化剂来不及与水相融就被包裹在新形成的环氧分散相液滴中以胶束形式存在,高速分散时,油滴被剪切开,使得水分子与乳化剂胶束接触而增溶于其中,环氧微粒尺寸变大,最终导致乳液稳定性变差[14]。在成膜时,多余的乳化剂还会起内增塑作用,降低硬度,延长固化时间。因此,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20%。2.5乳化温度对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在乳液的配制过程中,乳化工艺也是影响乳液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乳化工艺包括转速、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其中以温度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见表5。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与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在60℃下制备的乳液稳定性要比室温好。当温度从室温开始缓慢升高时,乳化剂的活性也随之升高,同时环氧树脂的黏度下降,有利于提高乳化效率。若乳化温度过高,水分挥发速度加快,局部温度达到甚至超过表面活性剂的浊点[15],会使乳化效果变差。乳化温度在60℃时,从O/W体系转变为W/O体系,加水量也达到最高点,转相点前,水滴的均化效应达到最佳,转相点后,树脂的均化也达到最佳,其乳液稳定性最好。
(1)在同种条件下,用三氟化硼络合物催化剂合成的乳化剂比三苯基膦、三乙醇胺合成的乳化剂具有更好的乳化效果。
(2)聚醚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时,合成的乳化的HLB值为17~19,亲水亲油性达到较好的平衡,亲油基能完全渗透到环氧液滴中,而亲水基可以通过氢键与水分子充分缔合。
(3)当羟基与环氧基的物质的量比为l∶2时,乳化剂具有较高的乳化性能。
(4)当乳化剂用量为20%时,环氧乳液最为稳定。
(5)乳化温度为60℃时,乳液性能最好。
[1]徐国强.水性工业防腐涂料[J].涂料工业,2001(6):3l-34.
[2]张明贤.环氧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武龙,沈宁祥.水性环氧树脂研究进展[J].化学与粘合,8-278.
[4]刘国杰.水分散体涂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陈铤,施雪珍,顾国芳.双组分水性环氧树脂涂料[J].高分子通报,-67.
[6]陶永忠,陈铤,顾国芳.室温固化水性环氧树脂涂料[J].涂料工业,):36-38.
[7]AlexWegmann,NovelWaterborne.Epoxyresinemulsion[J].Journalof
CoatingTechnology,):27-34.
[8]王合情,曹诺,肖卫东.环氧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
[9]周文涛.一种高分子质量环氧乳液的制备[J].上海涂料,.
[10]何青峰,陈明.水性环氧乳化剂合成与乳液制备工艺探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6-257.
[11]叶文见,孙绍晖,孙培勤,等.非离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水性环氧乳液的制备[J].上海涂料,-21.
[12]GB/T,增塑剂环氧值的测定(盐酸-丙酮法)[S].
[13]张克杰,刘香兰,孙道兴.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涂料的研制[J].中国涂料,):20-21.
[14]何青峰,陈志明.水性环氧乳化剂合成与乳液制备工艺探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55-259.
[15]刘颖,杨琴,李佳,等.水性环氧乳液稳定性研究及分析[J].玻璃纤维,-4.
注:本站所有信息来自于互联网,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生意地立场,如侵犯贵方权益可通过邮件反馈
【来源】中国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网
已有0条评论
您可以输入150个字符
发布成功,请等待审核...
涂料行业资讯
涂料最新消息关注今日:1 | 主题:369192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请教】想请教一下关于提高乳剂稳定性的问题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11年零30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大家好!我正在在作静脉注射乳剂,可乳剂灭菌后,4000转离心15分钟底部总是有些透明,我想请教一下怎样才能改善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问题,作乳剂时要不要考虑HLB值的问题,如果要做O/W型乳剂,乳化剂的HLB值不是应该在8-18之间而且要跟油相乳化所需HLB值接近吗,可是很多文献上的处方中只选用磷脂,或者另外添加少量的泊洛沙姆.这样理论值应该达不到这个范围,能否请各位给解释一下,多谢了.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阿骋 edited on
制备静脉注射乳剂的关键是工艺,处方基本是公开的。离心后底部透明说明乳剂不稳定,还应在制备工艺上下些工夫。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制备静脉注射乳剂的关键是工艺,处方基本是公开的。离心后底部透明说明乳剂不稳定,还应在制备工艺上下些工夫。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离心稳定性只是参考,并非很好地模拟实际情况,建议同时留样观察,数据才比较有说服力。另外,乳剂的底部是完全透明的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底部有少量呈半透明,我试过加大油相比例,加入油酸等作稳定剂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现在制备的量比较少,所以采用超声法制备的,不知道利用高压均质机均质几遍会不会有改善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同问,帮你顶!有经验的同志们来指导一下吧,何种方法能改善这种不稳定性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还要请教一个问题,想看一下乳剂的包封率,要怎么测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还要请教一个问题,想看一下乳剂的包封率,要怎么测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乳剂确实有难度,我感觉可以从2个角度来下措施1,改进处方尽量不使用无机盐类,这些东西对乳液会产生较强的破坏作用2,改进工艺促进乳化效果,采用高速匀浆剪切设备。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化剂的稳定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