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片安装钳什么样子?

说说两款多功能钳----莱泽曼Ti vs 维氏Spirit
来自: 最后归档整理于:
也许一把多功能钳能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生存大师雷米尔斯在他的书中也提到多功能工具的重要
可DIY自选的境外旅游险来啦!23项责任任选,保额、天数、起保日期均可自主选择,可符合申根签证、澳签要求,定制专属于您的境外旅行险产品!
境外医疗有保障,承保热门娱乐运动旅行期间的意外伤害,24小时紧急救援,价格实惠,适合去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美加等非申根签证国家旅游购买。
莱泽曼的Ti出道已久,连TTi都已普及,我的图片就不多拍了。从喜新厌旧的角度,我自然会多拍拍瑞士钳。 对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外观、功能、易用性、设计优势等。 从外观而言,石洗表面的瑞士钳,那种润泽的柔和与金属的冰冷气质无以言传。Ti的手柄粗糙但也防滑性较好。
从功能上来说,莱泽曼和瑞士都有闪光点和缺陷。一、手柄。瑞士钳子有两款,这款恰好采取了弧线手柄。Ti的手柄在使用钳子的时候,直直的手柄会使手向前滑。瑞士的弧形手柄改善了这一状况,很棒,不用经常调整手的位置了。牺牲了“尺”的功能。(瑞士有款钳子也有尺的,同样的,手柄是直的。)Ti有英寸和cm两种刻度。我几乎极少使用过这一功能。
作为多功能钳,钳子这个功能仍是关注重点二、钳头。一个是尖嘴一个不够尖。或许不尖的嘴有更强有力的力矩,但是尖嘴钳适应面会更广一点,以我的经验来看。特别是如果将钳子像CSI探员那样用它拣起罪案现场的物证时,会更有用。
三、铁丝钢丝剪。瑞士对于钳头所能对付的钢丝有个硬度的标准,40HRC。还有段“硬钢丝切刀”,意思是能对付更高硬度的钢丝。一眼看过去,莱泽曼的硬质剪的尺寸好像要略长一点点。这一点点的区别是什么呢?Ti可以剪断一张纸,瑞士当然可以,但是因为剪切面短且开了硬质剪的凹槽,能剪出的口子会短许多。有人说瑞士钳子钳头不够精密,会松动,不能剪纸。经过检查,没有此问题,严丝合缝,剪纸也灭有问题,只是不能吃进去太多
。Ti的钳头是咬合完全的,瑞士的则不是如此,是前段完全咬合,后段呈角度,加工精度问题?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维氏军刀的加工精度比来泽曼只高不低,而且注意看随附说明书,图片上也是如此,那么只能是维氏有意设计为之,我还需要更多试用来体会这个的深意。 图上同时能见主轴的不同设计:螺丝与铆钉。我没兴趣拆钳子,也没有合适工具(居然Ti附带那么多螺丝头,却没有一个能拆自己轴的,相当无语),因此Ti的螺丝仍然崭新。
说到功能,瑞士钳笑了。说到方便,两把钳子最好来个合体。瑞士钳的功能包括什么挖孔的,刨削的一应俱全,连一字起都从大到小好几个。甚为充分,只是我很希望能更换几个其他功能,瑞士应该开展选配定制这项业务。Ti的“四大刀”方便自不用说,主刀和齿刃刀单手开刀,单手能解锁。为了区别,开刀孔上以有棱无棱加以区别。可惜我作为刀友折刀不离身,偶尔用Ti的主刀主要是借别人用。我常用到的多功能钳子的机会多是使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原因自然简单:我没有另外再带这些工具。Ti的缺点就在此,剪刀螺丝刀的使用步骤为:打开钳子、抠出剪刀、把同时带出来的其他工具按回去、合上钳子、开始使用。不得不承认,我到如今已经非常熟练,对我来说不构成什么障碍了(就像爱一个人,爱她的优点就得接受她的缺点,要么她适应你,要么你去适应她)瑞士钳的全部功能都能在不打开钳子的时候使用,这的确相当便捷。特别是对喜欢使用多功能钳的“多功能”的朋友来说,缺点是瑞士一贯的指甲槽抠出来。Ti的许多工具也需要指甲抠,我自然对此已经轻车熟路。这个不是障碍,熟练只是时间问题。对于像sog那样所有功能都必须打开钳子才能使用的设计,我就直接跳过了。我不是修理工,我不是只要钳子就行的,相信绝大多数人像我一样。
锁定。莱泽曼一路走来,从没有锁定到刀每个小工具都有锁定,我很欣赏。Ti的不足之处在于:小工具没有独立锁定,打开的时候容易带出其他小工具,得再按回去。瑞士则采取了每个小工具有独立簧片,统一解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手柄内部。瑞士的内部简洁,不容易积灰。我的Ti因为长期携带,手柄是个不透的凹槽,有次甚至光纤维毛球就拿牙签清理了半天,上油之后尤其明显。瑞士我用了一个月以来,情况比较乐观。Ti在手柄内部的设计有簧片锁定,用来锁定钳头、以及打开钳子的时候锁定主刀和齿刃刀的开刀孔,这个设计很巧妙。据我所见,簧片断裂的情况发生在Ti的身上过(好像是个叫《钳子的悲剧》的帖子,里面全是坏的多功能钳子图片),瑞士的则采用更厚实的钳头锁片,与主轴固定在一起。至少完全不用担心断裂。钳头锁定比Ti锁定更清晰。手柄里也有设计巧妙的地方,比如合起钳子的时候有小钢片挡住钳头,避免和其他工具碰擦。
常用的功能,谈谈感受。小工具,Ti的表面多采用喷砂处理,锈点那是家常便饭,我已经放任之了。瑞士采取了石洗,很赞。主刀
Ti的主刀采用154cm制作(虽然后来换用s30v的我没有兴趣更换)。有单手开刀孔单手开刀,有线锁可以单手解锁,尖锐的刀尖。瑞士传统主刀形制,背部有少见的弧线。指甲槽开刀,有锁定。从我使用来看,右撇子而言,瑞士的主刀容易使用些。因为它位于手柄底部,而Ti位于手柄上部(这样设计是有原因的,Ti主刀是线锁必须考虑到单手解锁的问题,因此只能将刀片设计在上部,而瑞士采取了类似轴锁的锁定,因此可以不受此限制)。两者使用来看,对于Ti,如果手向内切削,比如削水果,厚厚的手柄会抵住苹果,我大多使用刀片前部分来削水果,瑞士就明显好用了。如果是手向外切,则正好颠倒。如果左撇子,则又正好相反。毕竟削水果的机会比削一根木头机会要多一点,所以瑞士有优势。战术?快速拔刀出刀,对于我?我偏重使用随身edc的折刀啦,钳子厚厚的手柄,用刀手感实在好不了哪去
钢锯,木锯差不多。Ti有钻石涂层锉,瑞士没有。我对钻石涂层锉没有特别偏爱,钻石粉末也脱落的七七八八了,如果锉的两面能有一面细的600目左右的金刚锉能磨刀就更好(我就不用另外携带一根600目的金刚锉专用来磨刀了)。这两家能考虑到这个该多好。齿刃,瑞士Sprit有一款主刀是齿刃,我选的是平刃款。因为我齿刃使用很少,所以平刃对我来说实用许多。螺丝刀Ti的螺丝刀使用不方便前面已经提过了,主要是因为打开钳子才能使用,而开着钳子的状态很不方便旋螺丝,所以还得把钳子合起来使用螺丝刀。用完了得再打开一次钳子再把螺丝刀收回会。手柄内侧的工具都有此麻烦。前n次你会觉得这很炫,像变形金刚一样,朋友看的眼花缭乱,越复杂越酷。时间久了,才会感觉其实还是略有不便的。Ti的可更换螺丝头是很贴心的设计。随附一板六角螺丝。虽然我个人觉得不如随附更实用一点的螺丝头。因为日常用武之地不多,我很少携带。Ti的螺丝刀短小,一头十字一头一字。瑞士的螺丝刀细长,优势很明显,很容易伸进去旋螺丝。有部分人就因为这一点的实用放弃了莱泽曼选择了瑞士。如果他遇到过螺丝孔比较深的情况,我非常理解他的选择,面板里的螺丝伸不进去干着急是很痛苦的。瑞士钳的一字起有大小很多。也有螺丝头套装款,不过需要另外花钱,算了。 Ti的眼镜小螺丝刀(一头一字一头十字)其实很实用的。瑞士钳子没有,实在遗憾。
罐头刀(开瓶器)这也是我经常想使用的一个功能。坦白说Ti的开瓶器因为兼顾了开罐头的功能,用来开啤酒瓶的话,较难使用,直白点说就是那个拿来开瓶子的话咬不住瓶盖....不是说不能开,是不好开。得用开瓶器勾住瓶口盖子上的那圈小突起中的一个,才能打开。,没对准,再来。勾不住,滑开了,继续来。打开钳子抠出开瓶器,等我费劲开了一瓶,旁边服务员一下一个已经开了五瓶了!你不由生出一种挫败感。 瑞士是开瓶器罐头刀分别设计。贴心很多。
品名:Leatherman 莱泽曼 工具钳   尺码:无    新旧程度 100%全新  有无瑕疵并说明(无)  是否真品(是)  入手来源及时间  
入手价格  预含或不含运资转让价:第一款:Leatherman 莱泽曼 工具钳 Skeletool CX 680 第二款:Leatherman 莱
个人感觉瑞士钳更适合平常生活,比如削水果,剪线头等;莱泽曼更适合野外野用。不过万用钳就能带进带出?麻烦你搜索下这个版的一篇帖子。很详细的比较了来泽曼和瑞士军dao的工具钳的
据说瑞士钳更精细我有来泽曼波浪,感觉也可以了,用的话足够了,功能设计也合理,两把刀都能单手开。 用SOG的飘过......
原来是准备买瑞士军dao的但是看到莱泽曼和戈博之后迷上他们两了看了之后才知道没有一个是完美的 但是如果可以选择2个工具钳 我是准备买2个啦 莱泽曼和戈博不分啊
想是一个简单的和一个复杂的 搭配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建议两个没必要,一个莱泽曼足够了 可不可以带个博生 刚看了莱泽曼和戈博的黑色都不错 。。。
★★★★★★★★★★★★★★★★★★★★★★★★★★★★★★★★品名:莱泽曼 Leatherman规格型号:LeatherMan
组合工具新旧程度:全新有无瑕疵:无瑕疵入手来源:美国转让价:12月限时促销,128元起是否可刀:不刀售后服务:找AMAZON(提供订单号)是否支持淘宝:支持
兵酷军品主要经营,大陆马盖先MAXGEAR 军表----鲁美诺斯 切斯杜瑞 511 traser 随身工具---莱泽曼 索格SOG 威戈 太阳镜----雷朋
AO 兰度夫 求生工具等欢迎惠顾这就是传说中的SF? 板凳 也抢 {:4_111:} {:4_118:} 我只能躺地上看了{:4_120:}
杭州拼兔结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 备案号:浙ICP备号-2闲暇之余,李志强和工友一起切磋技艺
“李志强班”正在研究讨论发动机装配技术 王雁 摄
【编者按】 
4月24日,“李志强班”荣获中宣部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最美职工”殊荣,成为全国唯一的班组获奖代表。李志强前往北京参加授奖活动。4月25日,沈阳市委做出关于向“李志强班”学习的决定。“李志强班”以航空报国为使命,以装配一流设备为己任,凭着一股敢攀高峰的闯劲、迎难而上的钻劲和永不服输的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本报今日刊发长篇通讯,报道“李志强班”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先进事迹。 
在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个被誉为“装配铁军”的“李志强班”,52名员工中有行业内首席和一、二级技能专家7人,高级技师9人,技师16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肩负着中国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总成装配任务,是我国航空动力战线上的一支素质精良、德才兼备、勇于奉献、善打硬仗的优秀团队。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航工业黎明视察时,来到“李志强班”生产现场,总书记握着李志强的手亲切地说:“你们的工作很光荣,也很重要!”并欣然与“李志强班”合影留念。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成为对“李志强班”的巨大鞭策和鼓舞。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誉为“新中国航空喷气式发动机的摇篮”,是我国大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2007年中航工业命名“李志强班”以来,他们不畏挑战、迎难而上,相继攻克了“太行”、“昆仑”等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装配六大关键技术,首创航空发动机装配“倒班操作法”,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创造了99天完成全年装配发动机任务的全行业最高纪录。“李志强班”在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道路上的时代先锋。 
刻苦钻研,从警卫战士成长为首席专家 
说“李志强班”,首先要说班长李志强。今年50岁的李志强是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先后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并荣获中航工业“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奖”和全国“五一”奖章。李志强成为企业离不开的“宝贝疙瘩”,源于他30年刻苦钻研技术和无怨无悔的执著坚守。 
1983年底,李志强从部队警卫连转业被分配到沈阳市大东区公安局工作。正当他准备报到上班时,父亲李品良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李志强能够来黎明厂工作。李品良从部队转业后在黎明工作了几十年,他由衷地热爱这个能圆中国人航空梦的军工企业。李品良动情地向儿子讲述了我国飞机发动机研发的艰难历程和制空权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李志强说,一个人,能一辈子干航空发动机,是神圣而光荣的。李志强是孝子,顺从了父亲的心愿。当得知李志强入厂考试成绩优异,被分配到黎明总装厂时,李品良高兴得手舞足蹈。 
从部队转业时,李志强只是一名具有高中文化的警卫战士。他自知底子薄,就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提高自己。每天早来晚走,经常在身边带着一支钢笔、一个小本子,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一一记下来,不但请教自己的师傅,也请教其他有经验的师傅。那几年,装配车间的老师傅几乎都被李志强追着问这问那。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李志强不但自学了机械装配的大部分课程,还参加了电大管理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并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国资委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班组长综合能力认证培训班。多年来,李志强养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使他逐渐熟练掌握了多机种发动机的装配技能,成为一名航空发动机装配的行家里手。他总结技术要领撰写的论文《航空发动机管路装配工艺研究》成为新入厂工人培训的教材。 
2000年,已经当了班长的李志强,带领装配班接到装配第一台修理机的任务。当时有外籍专家现场指导,由于翻译对一些专业术语掌握得不准确,李志强和工友们听不懂。于是,专家就亲自动手装配了一遍,李志强认真地看,仔细琢磨,把点点滴滴都记在心上。 
半年后,第二台修理机进厂了。为了能独立完成任务,李志强想出了一个“笨”法,就是把复杂的图纸拆成8份,班里8个人每人拿一份进行研究攻关,等搞清了再互相交流,然后组合成整机。图纸拆分还算容易,可要区分几千个零件就难了。很多螺丝“长相”几乎相同,李志强就带领大家把几千个螺丝一个个精确量好尺寸,把每一个零件都编写了目录,使复杂的装配变成每个人按零件配套目录完成的小图纸拼装。这个过程极其艰辛,李志强带领员工把图纸翻烂了十几套。正是靠着集体的智慧,他们一举掌握了发动机整体装配技术。 
过了半年,那位专家又来了。他到发动机装配现场看了一会就走了,并对同行的专家说:“这里已经不用指导了,他们的活干得比我们还漂亮。”就这样,仅用两年时间,李志强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把各种机型的发动机都研究得清清楚楚。 
上世纪90年代,黎明公司面临着“军转民”的调整,企业连续5年亏损,在时常发不出工资、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人选择离开了黎明。有人也劝李志强跳槽,但他总是想起父亲的嘱咐,坚信困难是暂时的,毅然选择了在岗位上坚守。正是当年的执着坚守,成就了李志强从一个普通警卫战士到航空发动机行业首席专家的蜕变。 
攻坚克难,一支能打硬仗的先锋团队 
随着新军事浪潮的风起云涌和中国周边局势的复杂多变,国防事业迫切需要强劲的中国动力支持,航空发动机需求数量激增。 
作为发动机制造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李志强班”经常面临任务周期短、生产要求急的难题。航空发动机结构复杂,共需装配数万个零件。如何提高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切实保证航空发动机的质量,成为摆在“李志强班”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李志强脑中萦绕:如果试行倒班装配法,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世界上能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几个国家里,实行发动机装配倒班作业还没有先例。李志强清楚,这个“禁区”无人敢碰的关键,是航空发动机几万个零部件装配过程极其精密,如果交接班界面稍有不清,就会严重影响发动机装配质量。 
围绕如何解决交接界面问题,李志强开始了攻关。他带领全班把发动机装配的大序分成了280多道小序,每个小序的节点为3~5分钟,将每一个界面分割清晰。对每个小序的几个卡、几个胶圈、几个铜垫等所有零件一一记录清楚,然后编成了一部“倒班操作法”。按照这个办法反复试验,倒班操作成功了。应用倒班操作法,发动机装配实现了连续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装配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 
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是“李志强班”的一贯作风。2011年初,用户数十台发动机急需解决问题,虽经航服人员多次调试,故障没有排除。“李志强班”接到赶赴现场调试的任务,他带领9名职工经过20天的奋战,顺利完成了排故任务,避免了发动机返厂造成的千万元损失。 
在2012年装配周期短、任务重的情况下,李志强每天工作12小时,最长36小时连续作业。在他的带领下,22天完成了发动机多次分解、装配的奇迹,创造了新的装配纪录。 
2013年初,当年的装配任务迟迟没有下来。李志强预感到下半年一定会有一场硬仗。他未雨绸缪,为提高装配效率,从上半年就开始试行把4人一组两班倒,变成3人一组3班倒的装配模式,6月份开始紧张试行磨合,这一招果然见效。下半年任务下来了,在集中大干期间,“李志强班”果断采取3人3班的倒班操作法,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年发动机装配任务。 
突破创新,一支具有首创精神的智慧团队 
我国航空发动机无论研发还是制造,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面临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李志强班”结合工作实践,创造出许多“金点子”,用于解决发动机装配中的实际问题。 
从飞机诞生之日开始,航空发动机漏油问题就一直被视为行业瓶颈。世界各大航空强国都在不遗余力加大研制解决的力度。“李志强班”勇于向传统顽疾开刀,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减少问题出现。他们组织分析漏油关键点,对频发部分重点剖析,总结出现问题的三大原因,并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降低了发动机漏油台次,减少了发动机重复试车的次数。2013年,仅此就避免了重复试车发生费用2300多万元。 
“李志强班”积极开展全员参与的精益活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近年来,他们发明了装配高低压叶片传感器反馈系统调整法,比常规调整法提高效率70%;总结出应力、缺陷、配合三维分析法,在产品排故中广泛应用,成为解决故障的基本分析模式;创造了喷调更换法,彻底解决了外场经常“脱发”的难题;他们还对锁片钳、车架保护装置、接油盘连接器等工具和装置进行改进,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李志强班”还将他们的创新创造、精益改善、QC成果汇编成册,供全厂职工阅读学习交流。在他们的带动下,黎明装配厂精益改善活动蔚然成风,仅2013年就有485人参加精益改善活动,完成精益项目351项,为企业节约价值790万元。 
为了提高发动机装配质量,有时候李志强也管“三尺门外”的事。在产品科研设计中,经常出现图纸与实际装配有出入,李志强只要发现了,就想方设法研究解决问题,然后不厌其烦地多次找到设计单位,指出设计缺陷,希望得到改进解决。 
一次,李志强发现发动机某个部位打锁片,这关系到发动机试车时的震动,容易发生螺钉震掉脱落等情况。经过反复琢磨,李志强提出把锁片改用锁丝,锁紧程度会更高,操作起来也方便。李志强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设计人员,反馈结果是锁片锁紧程度比锁丝好。是继续坚持还是放弃改进?李志强有些犹豫了。他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还是锁丝效果好。于是他又找到设计人员说明道理,最终对工艺进行了改进。 
李志强知道,每改动一个零部件的图纸,要经过10道以上的审批手续,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但是李志强坚信,困难再大,也没有提高发动机装配质量这个事大,他一如既往地从实践中摸索经验,大胆对工艺提出改进建议。在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中,李志强先后提出了管路装配等改进建议50余项,其中30多项被采纳。 
团结奋战,一支凝心聚力的和谐团队 
适应航空发动机需求的激增,装配战线需要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极强的优秀团队。为了带好一支80后为主体的年轻团队,李志强不辞辛苦、尽心竭力、费尽脑筋。 
黄海涛,目前已成为一级技能专家。他讲了一件令自己终生难忘的事。1998年,黄海涛从黎明技校毕业来到装配班,拜李志强为师。一天上午,他在机台干活,一个金属垫掉了,声音不大,却被机台对面的师傅听到了,李志强嘱咐黄海涛好好找一找。中午休息时李志强问:“找到了吗?”黄海涛答非所问:“好像没掉到发动机上。”午休后,黄海涛看到师傅手里拿着那颗豆粒大的金属垫。“如果掉到发动机上,就是天大的事。”李志强一脸严肃。 
事情过去几个月后,一次去沈飞调试发动机,李志强特意让黄海涛一起去。当发动机隆隆响起飞机即将起飞时,李志强问黄海涛:“如果那个金属垫找不到,你现在心里是什么滋味?”一时间,黄海涛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原来师傅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事。“师傅,我错了!”长这么大,黄海涛还是第一次向别人认错。 
十几年来,李志强对所带的20多个徒弟,都是技术上手把手地教,作风上言传身教地带,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开展“代理班长”活动,让每个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指标;开桥式吊车装配落机匣手要准,他让徒弟在吊车钩上挂个绳子绑支笔,缓缓地将笔送进啤酒瓶子。用心呵护,精心栽培,李志强的徒弟们迅速成长起来。 
“李志强班”以打造航空企业金牌班组为目标,着力创建学习型班组。成立了班组读书会,扩大员工的知识视野,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他们还采取专家讲学、现场辅导、打擂比武、案例剖析等形式,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建立员工操作能力星级评价制度,开展“传帮带”活动,实现以老带新,以多技能带单一技能,以党员带群众,使班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李志强注重培养团队的奉献精神。发动机试车时要在机台上检查,大转速加力时,人的感觉就是心脏随着发动机一起剧烈跳动,虽然采取了耳塞、耳麦、消音器3层防护,但还是经常出现头晕目眩、心率过速;冬天装配要在零下30摄氏度的条件下工作,手套戴厚了干活不方便,戴薄了一不小心,手指就被冰冷的金属粘掉一层皮;夏天室内温度高,加上发动机散发的热量,烤得人难以忍受。尽管这样,“李志强班”没有一个叫苦退缩的,在艰苦的磨炼中打造了一支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铁军团队。“李志强班”先后获得沈阳市先进集体、辽宁“五一”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今年“五一”前夕,又荣获中宣部和全国总工会表彰的“最美职工”殊荣。 
以航空报国为使命,以装配一流为己任,是“李志强班”矢志不渝的追求。如今,“李志强班”阔步走在这条光荣而神圣的追梦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展示最美风采!锁片螺丝拧花了怎么破_公路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0,392贴子:
锁片螺丝拧花了怎么破
我靠,拿不下来了
想拆掉新三的后盖换tf卡...
喜闻乐见 求问大神怎么 ...
这两个螺丝啥用 我拧了...
准备换车架,,忘了这个...
网卡上的螺丝真他妈紧,...
打不开硬盘没法换啊…着...
昨天想换碟片外加清洗...
要装内存条啊,怎么把后...
斯洛登自行车批发网,8大项目优势,4大盈利模式:无店经营,实体店,专卖店,代理招商.自行车批发网,无需加盟费,厂价直接拿货.
尖头老虎钳 一点一点的转转看
看图来说,不算太花,拿个稍微厚一点的扁口螺丝刀拧一下试试,拧的时候要注意向下压的力量要足够,压强大,就不容易拧花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KMC :: HIBIKE
价格合理,中国直邮
骑行用品网上商城
德国最大骑行用品运营商
1.000m? 德国实体店
Suggestbox content here
工具(手工 / 特殊工具)
链条 配件/零件
商品有库存
关注度 (升序)
商品描述 (升序)
价格 (升序)
价格 (降序)
页,总共页数 2&&
&(45 个产品)
第 1 页,总共页数 2
页,总共页数 2&&
&(45 个产品)
第 1 页,总共页数 2
KMC 品牌下
工具(手工 / 特殊工具)链条链条 配件/零件
45 款原装正版商品,直邮中国!
In 1977 the founder Charles Wu manufactured his first bicycle chain.
In 1986 the company KMC started a cooperation with the japanese company Shimano which is known for its high quality bicylce components.
In 1996 the KMC Chain Europe BV was found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to european customers. KMC is currently based in Heerenveen, Netherlands.
In the 90's KMC developed to one of the biggest manufacturers and suppliers in the world. Currently KMC sells about 200.000.000 meters of chain material per year and menawhile KMC products are exported in over 130 countries.
自1994年成立
超过100.000商品在线
专业技师团队&专业骑行咨询
支持汉语普通话电话与邮件客服
每年数万个包裹发往世界各地
占地四千多平方米
100个免费停车位
欧盟网络数据安全检验保证
SSL技术保证您订购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HIBIKE郑重承诺不会&将您的个人信息透漏给第三方!
选择你的语言:
本站所有标价货币单位均为 EUR;
商品发往中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空装配锁片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