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院第二河南医药附属医院院肾炎消丸多少钱一瓶

河南省中医院医院制剂调整后价格-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医院制剂调整后价格
阅读量:6450字号调整:小中大
河南省中医院医院制剂调整后价格序号商品名称规格零售价格1消痰通络丸&60g/瓶26.502十二味胃康丸&100g/瓶21.003蠲痛丸&100g/瓶33.004龟羚帕安丸&60g/瓶52.705十二味舒肝丸&100g/瓶47.006十五味肝胆舒丸&100g/瓶25.007降酶丸&100g/瓶19.508退黄丸&80g/瓶16.009温脉通络丸&80g/瓶40.5010脊得舒丸&100g/瓶32.1011海马补肾壮阳丸&100g/瓶39.8012舒脉活化丸&80g/瓶59.9013结肠补虚丸&60g/瓶26.8014肾炎消丸&80g/瓶20.0015尿石净丸&100g/瓶23.0016痹痛消丸&80g/瓶19.0017调经助孕胶囊&0.5g*100粒/瓶20.0018逐瘀清宫胶囊&0.5g*60粒/瓶28.8019填髓胶囊&0.5g*100粒/瓶30.3020神衰胶囊&0.5g*100粒/瓶33.0021律复康胶囊&0.5g*60粒/瓶22.7022熄风降压丸&60g/瓶48.0023九味利咽茶&10g*10袋/包28.0024凋瘤丸&60g/瓶42.0025鼻舒乐丸&80g/瓶20.0026益肾消痛丸&80g/瓶22.9027清脉通络丸&80g/瓶59.5028消渴舒丸&100g/瓶26.0029血管软化丸&80g/瓶27.5030参甲荣肝丸&80g/瓶30.8031聪耳息鸣丸&100g/瓶22.0032萸竹定眩丸&9g*12丸/瓶18.7033五参顺脉胶囊&0.5g*100粒/瓶41.0034脂泰宁胶囊&0.5g*100粒/瓶16.7035消瘤保肺丸&80g/瓶21.0036凉血消银丸&100g/瓶36.7037杷桑痤疮丸&100g/瓶24.5038抗炎消肿丸&60g/瓶15.6039益气增视丸&100g/瓶21.5040润喉利咽丸&9g*12丸/瓶20.5041含漱茶&10g*10袋/包23.0042活血通络胶囊&0.5g*100粒/瓶38.0043通窍聪耳丸&100g/瓶32.0044结肠清热丸&60g/瓶45.5046补肾明目丸&100g/瓶22.0047九圣升血胶囊&0.5g*100粒/瓶17.4048柴胡疏肝明目丸&100g/瓶22.5049银杏心脑通胶囊&0.5g*60粒/瓶17.8050参芪退翳丸&100g/瓶24.0051通道化噎丸&9g*12丸/瓶23.5052当归活血复明丸&100g/瓶22.0053冠心舒乐胶囊&0.5g*100粒/瓶24.7054血症安胶囊&0.5g*100粒/瓶22.5055明菊降压茶&10g*10袋/包21.7056参归消斑丸&100g/瓶20.5057滋髓生血胶囊&0.5g*100粒/瓶29.5058祛风消白胶囊&0.5g*60粒/瓶15.5059滋肾消斑丸&100g/瓶27.0060十二味抑瘤胶囊&0.5g*60粒/瓶25.7061栀黄止痛散50g/袋39.5062参黄袋泡剂10g*9袋/包18.2063散瘀镇痛酊20ml/瓶42.5064利癖消胶囊0.5g*60粒/瓶54.9065参琥胶囊0.5g*100粒/瓶40.8066实脾软肝丸100g/瓶52.4067管食通丸9g*12丸/瓶17.3068萆薢前列安丸80g/瓶23.3069痔瘘消除丸60g/瓶59.5070肝达舒胶囊0.5g*100粒/瓶42.8471十二味活肝丸100g/瓶16.5072祛痛消肿胶囊0.5g*48粒/瓶42.50合计备注:以上价格从日起开始执行。医院简介/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于1953年,地处河南省郑州市风景秀美的金水河畔,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建院最早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也是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规模/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目前医院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开设病床1000张,日门、量1700人次左右,万元以上大、中型设备200多件。在职职工近1000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全国名老中医8人,省管优秀中青年专家5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8人,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180多名,博士23人、研究生69人,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梯队层次分明的医教研队伍。医院开设临床科室42个,病区29个,医技科室30个,并分别开设有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综合体检中心、特需门诊、社区医疗服务部和3个疑难病症会诊中心。其中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肛肠、周围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内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脑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内科为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呼吸内科在中医药综合治疗肺纤维化方面独具特色。螺旋CT、C型臂数字减影X光机等现代诊疗设备的引进;、PTCA及冠脉支架置入、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人工肝支持系统等新技术的熟练实施,使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小儿肾病和周围血管、肛肠科等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已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医学成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科技兴院”方针指导下,医院谋和谐,谋创新,谋发展,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临床研究型医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各学科科研硕果累累。 “十五”以来承担“十五”攻关计划2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6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5项,在专业上发表论文3800余篇,编、撰专著246部。
发展简史/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953年,医院前身河南省直机关第四门诊部与开封市第一中西联合医院合并,成立河南省中医院。1956年,医院随河南省政府机关迁入郑州市现院址。1959年,建成病房楼一座,内设病床200张,临床各科初具规模。同年,归属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1988年起沿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名。
科室建设/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一贯坚持“古今贯通,精医济世”办院理念,注重硬件及内涵建设。开放床位1200张,日门、急诊量2800人次左右;开设45个临床科室,35个病区,临床医技科室21个,并设有急救中心、综合体检中心、特需门诊、社区医疗服务部和3个疑难病症会诊。医院中医专科、专病特色优势突出,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心脏中心、肛肠科、周围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内科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脑病科、消化内科、泌尿内科为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了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同时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也相继挂靠医院。
先进设备/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附院医院当前拥有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双源螺旋CT、大型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C型臂数字减影X光机、超声显像系统和国内先进的手术室系统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总值达1.2亿元。传统医术的继承和创新,现代化诊疗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熟练实施,使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小儿肾病和周围血管病、肛肠病等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处于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发展壮大/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后在医院设立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院系合一教学体系。现设有中西医、中医五官、康复、护理学四个专业方向。当前管理统招全日制本科生2887人、研究生270人。共设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临床诊断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急诊学、中西医结合临床11个学科,有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五官、中西医结合临床6个硕士授权点。承担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是河南中医学院的重要教学基地。
医学队伍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成立伊始就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学专家和管理专家,如彭延泰、、李雅言、、南,中医内科专家吕承全、李振华、刘彦同、,中医外科专家、司万清,中药专家张永瑞等,为医院发展和中医药学术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医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截至目前,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50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全国名老中医7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 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83人,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名,副主任委员12名;、主任医师10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13人, 博士后3人,博士33人,硕士115人,相继确定和培养了三批共20余名优秀中青年医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选拔培养了10名高级继承型人才;7名主任医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优秀人才,逐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临床研究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队伍,为构建临床研究型医院提供了人才保障。  突出中医特色,博采现代科技之长,注重人才建设,不断开拓创新,适时调整医院发展思路,是医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的办院方向。将以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临床研究型中医医院为目标,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病人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严格医院管理,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重点专科介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作为河南省中医医院的排头兵,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突出中医特色、打造中医品牌、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作为追求目标;把患者的期待变为服务的机会,优化医疗服务。7个重点专科,以鲜明的中医特色,形成独特的治疗风格和疗效。心血管内科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国家药监局心血管临床药理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医心病网络组长单位,整体化护理模式单位。开放床位61张,是学院硕士研究生授予点。雄厚的技术力量,鲜明的治疗特色,显著的疗效在河南省及全国心血管专业领域有较大的影响。门诊设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悸)、心衰、心肌炎、血栓血脂、胸痛、介入等专病门诊。病房60张,设有普通病房、介入病房、CCU病房、导管室、心血管研究室、心血管实验室等。具有国内著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共有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硕士8人。拥有美国太空实验室中央监护系统、遥测心电监护、24小时动态、动态心电图,多功能程控刺激仪、C型臂数字剪影X光机、32导生理记录仪、射频治疗仪、电脑活动平板机、心电工作站等。坚持以发展中医为主导,引进现代高尖技术。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支架植入术、埋藏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食道调搏术、、主动脉内气囊泵反搏术、先心导管介入封堵术等十多种心脏病现代介入治疗技术和窦房结功能测定、食道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心电信息综合检查等诊断技术。把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介入治疗有机结合,用于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优于单纯西医介入治疗或单纯中药治疗的良好效果。特别是急诊PTCA结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气囊泵反博术结合中药治疗心源性休克等,疗效显著。并研制应用十多种专病专药制剂、院内特色制剂和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对许多疑难心脏病疗效显著。开展耳穴、体穴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心脏病,药物外用治疗心绞痛,鼻吸疗法治疗冠心病等特色治疗。长期承担国家攻关项目,研制出新药两项,正在研制两项,获省部级二、三等奖多项,获河南省优秀新技术、新产品二等奖一项。主编《中西医结合妙治疑难病》、《中西医结合心肺急症学》、《心脏病中西医诊疗规范和最新进展》等。脑病医院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院中院,为河南省唯一的脑病专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专业重点建设单位、是卫生部颅内血肿微创新技术推广单位。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人员阵容强大,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4人,全国名老中医1人,省管优秀专家2名,医学博士5人,医学硕士12人。有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两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9个研究生指导组,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30名。脑病医院开设床位200余张,下设脑病急诊绿色通道及脑病内科一、二、三病区、康复中心和脑病外科六个病区,开设专科门诊7个,拥有西门子螺旋CT、大型数字减影C型臂、刀系统、脑外科手术显微镜、COMPAINON-3型TCD检查仪、R-80型血流变分析仪、先进的神经电生理检测设备。脑病医院运用中药、西药、针灸、康复等多种方法治疗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在脑梗塞、脑出血、血管性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疾病、感染性脑病、及头晕、头痛、失眠各种脑瘤,脑外伤等治疗方面,疗效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引进的新技术有微创治疗脑出血、DSA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超早期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省内率先建立卒中单元,为脑病急危重患者提供先进的优质治疗服务。脑病医院科技攻关组已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疑难疾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立足于辨证施治,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前人经验,研制出了针对不同证型中风患者的系列制剂: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中风龟羚熄风胶囊、中风七虫益髓胶囊、中风参芪通络胶囊、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复智胶囊等,把疾病的共性与个性、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风病的病理变化,确立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方药,并揭示了其作用的部分机制。同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对系列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开展了全方位、系统化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脑病医院近年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新药基金项目2项,出版《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等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120多篇,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为了活跃脑病研究学术气氛,增加交流,促进河南脑病事业的发展,脑病医院成立了“河南脑病沙龙”,建立通讯网站
,出版《脑病沙龙通讯》,并定期举行学术活动。泌尿内科是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河南省中医肾病网络协作组组长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专科。门诊开设有肾病专科、专病诊室,病区设有血液净化室、肾病实验室,开设床位45张。门诊量每年1人次。拥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正、副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由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任医师、河南省中管局112人才邓伟主任医师,卢跃卿副教授、张琳琪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本专科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间质性肾病、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突出中医特色,有效率达80%以上,抢救急、危、重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省同类肾病专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泌尿内科开展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腹水回收、腹膜透析、动静脉吻合内瘘成形术、中药离子透入、中药血液透析、中药结肠透析等治疗方法;学术上在长期的实践中,完善了肾衰病“虚、瘀、浊、毒”的理论体系,对肾病的治疗,提出“不可固本过早,否则宜,在固本的同时应注意固护卫表”等学术思想,对间质性肾炎运用“益气养血、、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治疗疑难性IgA肾病采用滋阴清热及活血化瘀方法,辩证施药,达到了良好效果。开创性地开展了中西药结合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研究,并研制了治疗肾病的系列内服、外用、灌肠等方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泌尿内科先后承担了省、厅、局级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6项,厅、局级奖6项,主编《中西医临床肾病学》等专著4部,参编相关内科专著34部,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肛肠病诊疗中心:我院肛肠中心建立于1956年,下设肛肠一区,肛肠二区,病床65张。现为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肛肠专业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常务理事、河南省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张东岳教授及、吴存亮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现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0人。我中心拥有多种检查、治疗、教学设备,能够开展肛肠功能检测、、结肠传输试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电子结肠镜下诊断与治疗、瘘管造影、大肠水疗及电视教学、高科技多媒体教学等项目,研制有“痔疮类”、“便秘类”、“肠炎类”、“外用药类”四大系列肛肠科纯中药制剂20余种,如清松乐1、2号口服液,痔瘘洗剂1、2号,通秘丸,通秘口服液,痔瘘双消丸,魁灵口服液,松灵胶囊,痔瘘栓,消治露1、2号,肿痛消膏,黄连膏等。独创了“复杂肛瘘开窗留桥术”、“复杂肛瘘U型切除术”、“一次性脓肿根除术”、“直肠前突结扎粘连术”、“肛裂松解术”、“??式。出版了《中医痔瘘病学》、《现代肛门直肠病学》、《痔瘘问答》、《常见肛肠病答疑解难》等肛肠专著10余部,编写相关专著如《中医外治法大全》、《百病自诊自疗》等20余部,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肛肠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已获省科技成果进步奖4项,厅科技成果奖3项,获93国际博览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优秀奖1项,获国家专利(会阴下降测量器)1项,接受卫生部批件Ⅱ期临床7项。主要治疗各种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隐窝炎,肛乳头肥大,肛门湿疹,,肛周尖锐湿疣,直肠脱垂,直肠息肉,慢性结直肠炎,肛管直肠癌,结肠癌,先天性肛门闭锁或狭窄,尤其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顽固性便秘取得了显著疗效,曾在中央二套《健康之路》栏目现场直播,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周围血管科(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河南省中医周围血管病医疗中心,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全国唯一的周围血管病专业临床药理试验基地。糖尿病足病(坏疽)治疗中心是隶属于该科的目前省内综合治疗该病的唯一专业医疗机构。(中心)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专病门诊、血管检查室、微循环检测室、介入治疗室、手术室、康复室等先进设施,对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足病(坏疽)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的诊断与综合治疗;病区开设病床42张。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在临床治疗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周围血管病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该科对周围血管病的治疗保持了独特的中医特色,遵循“病在脉者,调之于血;病在血者,调之于络”的治疗原则,在证型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妙活血汤”等基础汤剂并研制了“通脉一号丸”、“通脉二号丸”等系列内服中成药制剂;同时针对周围血管疾病的特点,既重视中医整体治疗,又重视局部治疗,提出了“控制感染、改善循环、分离坏死、促使愈合”的局部外科处理原则,并开发出“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等十余种外用药物,外用内服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是该科的优势。在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发挥其专长的同时,结合外科手术、微创介入等现代医学技术,先后开展了选择性血管造影、球囊扩张放置支架、选择性血管栓塞、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血管介入性诊疗技术及血管搭桥、取出、深静脉戴戒瓣膜修复等血管外科手术,综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布-加氏综合征、血管瘤等,中西医优势互补,标本兼治,效果良好。同时该科采用烘烤绑扎配合中药疗法治疗各种类型的淋巴水肿,疗效显著,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糖尿病足病(坏疽)治疗中心近十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了来自全省及国内许多地区的大量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基础上,随着肢体血管旁路转流术、细胞搭桥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介入溶栓及内支架术、皮瓣成形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应用,使我中心在本病的综合诊治水平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4月,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我们又组织了国内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学者聚会郑州,召开了“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专题研讨会,并制定了我国国内的诊断标准,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该科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痛风胶囊”,具有良好的镇痛消肿作用,广受患者欢迎。运用中医经络理论穴位封闭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该科曾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及卫生部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其它省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并开通有中西医结合防治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足病(坏疽)。消化内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的骨干科室,学院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是医院的重点专科之一。近年来,消化内科在学科带头人主任带领下,以病人为中心、以科研为龙头、以技术求发展、以教学为两翼,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医、教、研、护为一体的中医专科病区。目前消化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一流的专家队伍,有消化病专科门诊5个,年门诊量达2.5万余人,病房设有二个病区,开设病床85张,年收治病人7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常年保持在950%以上,社区外病人在90%以上,在70%以上,临床诊治效果良好,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现拥有人工肝支持系统、腹水回输机、胃镜、肠镜、肝病治疗仪等诊疗设备,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根据消化系统疾病多、病证复杂的特点,实行主任医师专病攻关,重点针对肝胆、胃肠、、食道等疾病重点攻关,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系列专药:消脂护肝胶囊、软肝丸、退黄合剂、慢肝康、胃胀舒合剂、合剂、润肠通便浓缩丸、夏连抑幽胶囊等,形成了科室有专家、专家治专病、专病有专药的诊疗特色。近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36篇;主编及参编医学专著42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厅局级科技成果15项;在研科研课题13项,其中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即“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参加北京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即“中国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指南研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中医在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的“脾胃学说”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从目前常见病、多发病着手,从中医药特色中寻找突破口在胃肠病、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形成了专病诊治的优势。 针对西医治疗胃肠病复发率高的特点,我们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以辨病、辨证相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的治疗,提出了胃肠病病位在脾气滞、瘀血、痰湿为标,痰瘀交阻,湿瘀蕴结为其病理变化的基础。在治疗上提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瘀祛湿、止血敛肌,促进胃肠粘膜修复的观点,研制出了针对胃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系列专病用药,其中胃胀舒合剂、宁合剂、润肠通便浓缩丸、夏连抑幽胶囊等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对胃肠疾病有效率达90%以上。科研项目:“痞满消治疗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证(慢性胃炎)的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研究成果一等奖;“胃痛颗粒剂治疗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平胃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获省教委二等奖;“夏连抑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清幽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胃肠病方面相关论著:《中国传统脾胃病学》、《痛证名家要方、脘腹痛》、《中医内科考试指南》、《胃癌临床治疗新对策》、《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现代治疗》、《消化科医师临床指南》等。在研课题:“润肠通便浓缩丸治疗便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胃脘痛中医辨证及胃镜病理组织关系的调查”及“脾气虚证分度舌苔脱落研究”等,均是围绕消化内科胃肠疾病的常见、多发、疑难病症重点攻关、重点突破,以科研带动临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总结胃肠病研究经验,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针对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肝病效果不佳的情况,我们采取分组研究,协同攻关,将慢性肝病分为慢肝活动期、纤维化期、肝硬化期,并初步探索出了该病不同分期的治疗规律及原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精心研制了治疗急、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肝纤维化的系列方药,其中消脂护肝胶囊、软肝丸、退黄合剂、慢肝康等临床应用数年,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0%以上,真正形成专科有专家、专家有专方的发展模式,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度,门诊量及床位使用率不断提高。对于脂肪肝、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疑难危重症,全科重点攻关,提高疗效,并积极引进新技术,在河南省首家引进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提高了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相关课题:“消脂护肝胶囊治疗脂肪肝并胆囊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脂肝乐胶囊治疗痰湿瘀型脂肪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现代中医肝病论治》、《中西医消化病学》等。在研课题:“慢性丙型肝炎的辨证分型及治疗”、“赤芍对脂肪肝病人降脂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分析”、“化瘀利胆胶囊治疗乙肝后胆汁淤滞的临床研究”、“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探讨”等 ,共发表肝胆疾病方面研究论文80余篇。儿科医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儿科硕士点及国内第一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之一,河南省中医儿科学协作组组长单位。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生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医学硕士8名,1名,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及省优秀专家1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名,国家中管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名及省“112”人才临床专家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2名。儿科医院设有小儿肾脏病诊疗中心、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小儿外治疗法中心、中医儿科研究所、儿科学科等;病房开设2个病区,病床105张;儿科门诊开设有肾病、脑病、呼吸、消化、心血管、免疫及结缔组织、内分泌及代谢、精神行为等疾病专业专病门诊;门诊输液观察室配备了彩电、??满意的治疗;儿科急诊24小时由高年资医师应诊,能够进行儿科危重急症的抢救处理及常见病证的诊治;儿科实验室开展了细胞免疫等多项化验检查。儿科在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发和研制了治疗小儿常见病的系列中药散剂,对小儿常见的发热、咳嗽、厌食、积滞、腹泻等疾病治疗,具有用量小、疗效好、服药方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在全国中医儿科界具有重要影响。专业成立已有30余年历史,目前该专业的技术力量、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等综合实力,已迈入国内中医儿科界领先地位,并且具有较大影响。于1999年初在国内中医儿科界率先开展了肾活检技术,使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小儿脑病的诊疗康复方面,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头皮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功能训练等综合诊治方法,治疗小儿脑瘫、癫痫、智力低下、学习困难、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等病证,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研制了系列药物,对于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感冒、防治哮喘发作等均有较好疗效。儿科医院以小儿肾脏疾病、、哮喘及常见病证为主要研究方向,近3年共获科研奖励11项,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目前承担有国家中管局重点攻关项目、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及省科技攻关项目共25项,以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推动临床发展。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人要用自己的中医特色和真诚服务打造河南中医品牌、全国中医品牌,把人性化的服务延伸到更广的空间。
乘车路线/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可以乘坐9路、26路、37路、65路、22路、57路、82路,101、103路电车到工人新村站下车即到。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西医结合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临床康复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7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16:08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