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胚抗原低 没癌症正常,糖类抗原300是不是证明得了癌症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专家回答:您好,您的情况不好判断的,建议您最好是到医院做个检查在对症治疗,祝你健康。
相关健康知识
问题:肺癌手术八个月后糖类抗原72-4高达22.01是什么原因 性别:女
病人目前精神状态还好,就是上月30日在医院检查糖类抗原125为36.19,高出正常值1.19。72-4为22.01高出正常值15.多了。癌胚抗原正常。请问医生是什么原因? ...
回答:术后的辅助治疗很关键,许多癌症患者术后几年癌细胞卷土重来,就是因为手术并不能彻底切除体内残余癌细胞,术后要及时服用中药巩固 ...
问题:糖类抗原72-4 我是一个直肠癌患者,09年手术切除,之后又化疗,现在吃中药调理,这次复查AFP甲胎蛋白1.16,CEA癌胚抗原1.58,CA125糖类抗原12511。
请问 糖类抗原72-4偏高是什么原因? ...
回答:建议采用中药全面调理,可改善增强体质,扶祛邪,补气养血的功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癌细胞的复制和转移,还可以延长患者生命 ...
问题:CA72-4 糖类抗原偏高,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性别:男
男, 72岁,日前因为牙疼浑身无力,住院检查,发现癌症胚胎抗原为7.15,(不抽烟正常值为《3.80), 而ca72-4糖类抗原达到了200多(正常值《6.9), 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为6.14(正常值《3. ...
回答:你好,这是高出正常范围,可以先配合一些消炎药物的治疗,然后一段时间后看指标的变化,还是这样这就要认真的检查一下,癌症的可 ...
问题:糖类抗原72-4很高 性别:男
76岁男,结肠癌术后(一年3个月),现吃槐耳,癌胚抗原测定为3.50,糖类抗原72-4为39.28,糖类抗原19-9为23.99,糖类抗原242为10.27,想问问病情是否加重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回答:这还是要和之前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现在的一些指标是有一些偏高,但是不能说明就是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在手术后是可以联合中 ...
问题:糖类抗原724高 性别:女
糖类抗原724高代表意义 ...
回答:你好,这要及时引起重视,去正规医院治疗的,少吃糖类. ...
问题:糖类抗原72-4偏高19.6 糖类抗原72-4偏高19.6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结肠癌术后.效果可以.复查一切正常.就是糖类抗原测定19.6偏高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对身体有危害吗.请回答
化验、检查结果:
癌胚抗 ...
回答: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可以服用即磺脲类、双胍类药物来进行控制
指导意见:
必须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体重增加容易加重对药 ...
问题:糖类抗原125检查结果高达406.8是为什么 全部症状:肚子胀痛,发烧恶心,浑身无力
发病时间及原因:半个月
治疗情况:无 ...
回答:病情分析:CA125的水平过高在妇科主要需要排除是否有卵巢肿瘤 腺肌症等问题。可以配合超声和妇科内诊检查。有腹部胀痛恶心和发热 ...
问题:糖类抗原有点高 糖类抗原有点高 ...
回答:您好,您的情况不好判断的,建议您最好是到医院做个检查在对症治疗,祝你健康。 ...
问题:糖类抗原125高达74.20是怎么回事? 患者信息:女 25岁 上海 浦东新区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B超描述:子宫左侧旁见无回声区,大小:50*55*53,超声显示:早孕,左附件区囊性占位 ...
回答:病情分析:你好,从你说的情况来看,这时怀孕两个月,那看你的检查结果有左附件区囊性占位,那要考虑有卵巢囊肿的可能的,这时CA ...
问题:糖类抗原724、211偏高 性别:女
体检报告提示糖类抗原724高,350.08值;211也偏高,3.75值。请问是什么原因?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体检报告提示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想搞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回答:你好,这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增高的话可能要注意进一步检查排除是否存在有肿瘤的可能性,但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并不高的,影响因素也 ...
相关健康问题
相关健康知识
热门健康知识
最新健康知识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我听说很多癌症如果早期被发现都能被治好,那么癌症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查出来?在公司里每年一次的体检包含检查癌症的项目吗?现在一些高端医疗机构推荐的很多早期癌症筛查技术是否有效(准确率如何?治愈率如何?),比如enox-2这样的技术。
按时间排序
178 个回答
目前世面上有有一款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尿液检测试剂,能检测出是否患有重大疾病,但是无法确切病因及病症,所以只是一个筛查试剂,也算早期癌症检测吧
普通人来说,就是等死,癌症在人群中的比例很高的,能每年都体检的有多少家庭啊
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定期做到每年都能按时体检,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早些治疗。像民众体检中心,就有一些防癌的套餐检查,针对男性女性,筛查疾病:检查常见的癌症筛查疾病,比如肝癌,结肠癌 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淋巴癌,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胃炎或是胃溃疡等。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其实例行的体检应该要加上抗癌细胞那一项的,抽血就行,指标有不对就可以测ca125,只要ca125升高那么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基本确定了。接下去去照一个pet ct 增强ct或是MR都是可以确诊的。
癌症不是医院检查出来的吗⊙▽⊙
癌症是一个有阶段性的疾病。 理论上愈是早期发现,能够治愈的机会就愈高。 对于部份有所谓癌前病变的阶段的瘇瘤,如能在那阶段发现,甚至可以缩少小手术的规模。我们要及早发现癌症的出现,就要在它还未有病征的时候就要去找它出来。 而既然未有病征,就唯有靠检查工具了。然而,所有检查工具都是有它们的限制的。 有些检查具入侵性。 有些检查本身安全但不够准确。 准确度方面也分开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它有几能耐去辨别出谁有癌症,我们叫这个做灵敏度;另一方面则是它有几能耐去办别出谁没有癌症,这叫做特异性。 这些特性会影响那检查工具有多有用。举个例子,现在有一箱 100 个苹果,里面有 10 个是坏苹果。 如果要分辨出那个坏苹果,最高准确度的方法是切开每一个苹果去看看。 但这个方法具入侵性。 而其他方法则可能各有千秋。 但大体而言,灵敏度影响着在那10个坏苹果中可以成功分辨多少。 而特异性就是在那正常的90个苹果中可以确认多少。 而同时坏苹果的数目亦影响着检查结果的意义。 用同一个例子,假设灵敏度是和特异性都是九成。 那100个苹果中会有9个坏苹果被分辨为坏苹果,但同时却有9个好苹果被分辨为坏苹果。 那么被分辨为坏苹果的苹果中,其实只有一半是坏的,其余一半是好的,这个我们称为假阳性,简单来说就是报假案。 但试试改一下我们的假设。 现在另一箱苹果里有90个是坏的。 用同一个方法,那么我们会有81个坏苹果被正确分辨出来。 而同时有1个好苹果被误判为坏苹果,结果82个被认为是坏的苹果中有81个都是坏的。 这反映病症愈时常见,检查的结果意义就愈确定。 因此,对于一些不太常见的疾病的检测,我们常锁定在高危一族里,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提升检查结果的可信性。 除了检查工具的准确性、疾病的常见性,我们也要考虑病症本身是否可以医治。 事实是有些癌症实在太恶了。 无论你有多早找到它,它都是无法被治愈。经过实验证明有效可以减少死亡率的早期检查工具其实不多。 主要有以下几样:子宫颈 (帕氏) 抺片检查,探测早期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大便隐血测试或内视镜,探测大肠癌和瘜肉;乳房 X 光造影,探测乳癌;要一提的是这些检查是针对没有病征的人仕,而且要跟着正确的检查周期正行检查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一些检查由于以上的不同原因,一般来说是针对高风险人仕而设。 对于一般风险人仕,这些检查可以出现大量报假案的情况,引起不安。 而且往往须要进行一些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 这些检查包括以下几种:针对乙型肝炎带菌者进行肝癌检测,主要用超声波及验癌指数 (甲胎蛋白) ;针对有卵巢癌家族史人仕进行超声波及癌指数检查;针对有鼻咽癌家族史人仕进行 EBV 病毒测试。至于其他的癌症,有些由于太稀有、有些因为病的进展较慢、以及有些因为没有可靠的检查方法,并没有一些建议的检查方案。资料来源:生活易 ESDlife (healthyD 专家博客)
肿瘤分为早期肿瘤和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你没有家族遗传史也没有接触什么致癌物质和没有不良饮食习惯,其实得癌症的机率也不是很大的,一般癌症都是有症状的,体检可以发现,但是绝对检查出来还要看你体检的地方医生的细心程度了。
人体从头到脚都每个器官都可能得肿瘤,想检查是否有肿瘤一定要看是哪个部位。头部需要CT核磁共振检查,胸部可以先做胸片,腹部可以做B超,妇科直接妇检就可以了。
听说有小黄图你们会进来?哦,那进来吧。不经意间刷到这个问题,知乎小透明表示终于有个问题自己可以有点东西可以说一下了~O(∩_∩)O~~211刚毕业,本身有几个大公司的OFFER。也在知乎上看到了什么鬼毕业要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等等问题,想了很久还是决定进了一家只有七个人的小公司。。。因为他的项目就是关于癌症的早期检测的,我觉得太好了,发展的潜力很大。(也不排除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可能被忽悠了,手动再见。)————这。。。大概叫分割线?——————(以下不会出现任何产品名称和公司名字,以免你们觉得我在打广告。)癌症的危害性前面已经有很多的人回答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们项目就是做肺癌的早期筛查检测,我更多的事围绕肺癌来讲。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的中国癌症数据显示,全国2006年到2011年5年间,全国的发病率为250.3(1/10万人),患病率为556(1/10万人)。其中肺癌的患病率为130.2(1/10万人),其中男性患病率84.6(1/10万人),排名第二。女性45.6(1/10万人),排名第四。可能说这个还没什么直观的感觉 再给你们看两个图科科~ 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而已,我也真是不懂为什么有人要抽那么多烟然鹅在我开始做这个项目之前,我还是烟不离身。。一根。。再一根。。。咳咳咳。。。再给我一根。。我还能行。。咳咳咳咳咳回来癌症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并且他的致病机理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弄清楚。现在市面上确实是已经有了很多治疗癌症的药物。价格昂贵不说,疗效好的情况是建立在你的癌症是能够在早期发现的那么一个时间点。然鹅,只是因为喉咙卡了一根鱼翅去医院取出的时候顺带检查到了自己只是癌症早期的新闻,就不用我多说了。对于中晚期肿瘤癌症的,我真的,个人认为这些药就好像是冒充伟哥的淀粉一样,你开心就好。肺癌病人经过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30%-42%,非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4%-12%。早期和中晚期治疗的效果截然不同,差异很大。0-Ⅰ期治疗的5年生存率>80%。而Ⅲ-Ⅳ期中位生存期仅为6-10个月。75%肺癌病人在晚期才被发现。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很远见的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癌症治疗的九字真言。因为是7个人的小公司。。。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做学术推广和技术参与。而且我还不是专业相关的,所以这就需要我自己上网去看资料学习各种肺癌检测的方法了。检测肺癌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全部一一举例了。目前检测癌症的金标准是活检,也就是病理检测。取你一小块肺部组织组织下来进行检测。这个方法当初设计的时候实际上是检测癌症的最后一个步骤。一个是更精准,检测出来是癌症的准确率相当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活检导致并发症的概率实际上也是相当大的。所以这个方法是不可能用来做癌症的早期检测的。脑补了一下医院里每天都有人去排队切哪里一小块组织来做体检。。。咦~ 怀疑自己睾丸癌的同志请慎重。还有一个现在听起来还蛮高科技的检测方法-基因检测。没错,不仅听起来高科技,本身也是很高科技的东西。(我在干嘛?我在搞笑吗?算了不管了)。高科技的东西是需要成本的啊亲~不说这个科技大部分都还在研究阶段,就算全部研究出来了。检测一个基因便宜的要几百块,贵的要几千块。检测一个癌症你只需要检测一个基因?科科,开玩笑。医生恨不得你把全部相关的基因全都勾起来一次检查个够。就检测成本这一点就不能作为绝大多数人的筛查检测方法。和一个体检中心主任聊起天来他还说,基因检测这鬼东西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也没用。你刚出生就可以利用这个基因检测来检测你以后可能会获得某些癌症的风险。但是时间上来讲一点意义都没有。谁知道你是会20患癌症还是50岁患癌症,又或者一生都不会呢?当然可能只是闲聊时随便吐槽的一下,基因检测太深入的我也不是很懂~但是贵这一点目前还是事实,反正我接受不了,毕竟我穷(手动微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医院的检测单上,或者是体检中心的体检项目上有一项东西叫做“肿瘤标志物”检测。没错,就是这货,号称便捷,快速,准确的癌症早期检测的项目。一般是包含五个标志物 CEA、NSE、CA125、CYFRA21-1、HCG等。不同的医院,或者针对不同的肿瘤癌症项目可能会有变化。但是大多数的肿瘤标志物的不稳定性太高了。单就CEA来说,你准备体检的前一天晚上突然性起,和你女票一顿啪啪啪之后满意的点起事后烟缓缓睡去,第二天CEA的指数可能就会爆表到你怀疑自己得了所有绝症。我承认,有些肿瘤的肿瘤标志物还是挺准的,例如PS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针对前列腺肿瘤来说,特异性也还是可观的。但是有些这个词代表的也仅仅是少数几个! 这少数几个由于我的研究还没有很深入(因为懒),我也不懂它特异性的可观是体现在癌症的一个什么阶段能够检测出来。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的方法,CTC、microDNA、microRNA。等等等等,目前都还在临床研究的阶段。但是!但是!但是!在肺癌方面!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上说的很多方法中都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去研究改善。我一直没有提到的一点是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2002年8月至2004年4月,美国国立肺癌筛查研究NLST对53454样本进行入组随机试验,分成低剂量螺旋CT检测组实验,结果显示相比起X胸片检查,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测出肺癌病人是X胸片的三倍多,并且降低了20%的死亡率。201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NN)率先发布了肺癌筛查指南。2013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2015年2月美国医保支付小组批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进入医保覆盖范围,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我国甚至在2015年5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说到这里,你以为我会说低剂量螺旋CT大法好吗?同样也是上面那篇新英格兰杂志上的文章,虽然低剂量螺旋CT的准确性要比胸片检查高那么多,但是,低剂量螺旋CT检测的假阳性高达96.4%。这是个什么概念?说得夸张点就是100个人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测出是肺癌,但是有96个人实际上只是普通的良性肺病。(这样说肯定是不对的,只是为了夸张。。。) 同样也是上面那篇新英格兰杂志上的文章,虽然低剂量螺旋CT的准确性要比胸片检查高那么多,但是,低剂量螺旋CT检测的假阳性高达96.4%。这是个什么概念?说得夸张点就是100个人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测出是肺癌,但是有96个人实际上只是普通的良性肺病。(这样说肯定是不对的,只是为了夸张。。。) 为什么那么高的假阳性率的一个检测方法还会被拿来当做一个筛查的手段呢?因为根本就没有其他比这个更有效的方法啦!骗你们的啦~尽管NLST的研究结果很明确,就TM是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你们快给我用!但是欧洲的小哥们想了想,还是不用此来实施肺癌的筛查。因为啥?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么高的假阳性率可能会带来过度的治疗和心理的恐慌外。还有就是LDCT也是有辐射的啊亲。研究表明,连续三年低剂量螺旋CT致癌率为,2/10000(男性吸烟者),5/10000(女性吸烟者)。(插个话,说是低剂量螺旋CT,实际上在医院的检测的时候,一般做此检测医生更多的是会给你使用正常剂量的CT,或者是更高剂量的CT做检测!因为剂量太低了。。。很多时候看不清楚啊。。。更高的剂量同时带来的是更高的致癌风险。)那么 欧洲不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用什么进行一个肺癌的筛查的呢?癌症的自身抗体标志物检测自身抗体标志物是什么东西呢?类似于肿瘤标志物,或者说他就是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的定义:肿瘤标志物又称肿瘤标记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CEA、NSE等现在流行的传统肿瘤标志物就是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也就是抗原。而自身抗体就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也就是抗体。主要的原理就是,在自身的免疫系统中,如果人体有肿瘤细胞产生,那么在免疫监视阶段就会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去抵御肿瘤细胞。而肿瘤细胞就像是某个很牛逼的BOSS,你抗体再厉害但是并不知道我的致病机理是什么,只能杀杀我制造出来的小兵。当肿瘤细胞的小兵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自身抗体打不过的时候,就叫做免疫逃逸,形成结节。然鹅,在免疫监视阶段甚至是结节只是很小的时候,身体很少会表现出有什么重大疾病的症状。当你咳血,或者已经感受到肿块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所以能够在肿瘤细胞还只是一个细胞的时候检测到,就是所谓的早期检测。那么对人类的健康发展是有很大的意义的。那么为什么是检测自身抗体而不是检测抗原呢?1、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可以在肺癌Ⅰ期、Ⅱ期时即可检测出阳性,便于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2、由于自身抗体是由较高免疫原性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产生的抗体,所以针对健康人群有90%的高特异性。3、由于免疫反应的放大作用,血清中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水平远比抗原的水平要高得多,在极低的浓度下也能被准确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利用自身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肺癌的早期和辅助诊断始于2003年。国外自身抗体谱检测从2009年开始已被美国和加拿大临床开发运用,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肺癌早期检测与费内小结节良恶性高危分层管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在2012年开始用肺癌自身抗体谱进行国立肺癌筛查研究。并且在2015年在WCLC公布了第一阶段成果,利用肺癌自身抗体筛查肺癌能够达到91%的特异性和81%灵敏性。EarlyCDT-Lung是由美国诺丁汉的研发团队研发出来的自身抗体试剂盒,目前已经超过2000名美国医生在临床中广发使用,用于辅助肺癌的高危人群筛查与早期诊断。(这是外国的一个研究产品,不是我做的项目,应该不算广告吧)而我国,也就是我现在七个人的小公司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只是一个省代理而已啦,并不是研发公司),就是关于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和EAarlyCDT-Lung的原理一样,只是和他试剂盒的所选用的自身抗体不同,因为我国的环境和人种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我们需要选出更适合国人的自身抗体。目前这个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批准上市的通过血液筛查肺癌的项目。由上海市肺科医院某著名医生牵头进行,已经完成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特异性90%,灵敏性61%。配合CT检查,能够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在2016年石远凯教授主编的一本权威性肿瘤的书里提到并且肯定了自身抗体检测方法(书名具体给忘了。。。),目前正在进院阶段。为什么我觉他是一个潜力很大的项目正如前面所说的,问题所提到的,普通体检能检测到癌症吗?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癌症能够早期的检测出来,就好像我们普普通通的做一个体检,就能够发现我现在可能正处于一个高危风险之中,我需要改变我的生活习惯,少喝酒、少抽烟、多运动。而不是当咳出第一口血的时候去医院让医生一脸屎样的告诉你“还有6个月,你还有什么事想做还没做的吗?”自身抗体谱的检测癌症从发现第一个肿瘤标志物以来一直都在被人们所研究,一直到现在在肺癌上研究出了一些成果。而这些成果在人类的健康发展史上绝对是有很大的突破的。我们希望能做到的就是,在以后的医疗健康发展中,癌症不不再是可怕的,尽管我们现在还不了解他,还不能治愈他,但是我们能够及时的发现他并且阻止他继续侵噬我们的身体。应该。。。差不多了吧 第一那么认真答题,我已经尽力显得有趣并且讲出有用的东西了,可能有些乱。或者是有些地方我自己也不是很懂说得不太对,希望大家给出指导和建议。拒绝撕逼~哦 你们还想要小黄图是吧? 姓小,名黄图 姓小,名黄图
如果有仪器能体前检测出人体各种疾病,大家认同吗?
可以查出来。
肿瘤标志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早期筛查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存在血液、细胞、组织、体液中,可以有效的证实肿瘤的存在和生长,它对诊断肿瘤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意义重大。目前在临床上通用使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来辅助诊断。1.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即脏器特异性差,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在普查中缺乏优势。2.CA15-3:是监测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特别是癌症转移患者的术后监测的重要指标,血清CA15-3水平增高,提示乳腺癌的局部或全身复发,且增高早于核素检查和临床检查;用于对治疗的随查评估及早期发现转移灶,CA15-3的增高比临床诊断出转移灶要早几个月时间;3.乳腺癌血清CA125升高,阳性率为40% 。与CEA联合检测时,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检查临床应用尚无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多种标记物作为联合指标,可提高诊断价值。
请大家帮帮身患癌症的农民,他的儿子还在读高中,无能为力,您的善举可能会缓解这个家庭的压力,也是给自己积福报,感恩,情况属实,有许多人为他们实名认证。
当然能!虽然不会查出全部。
普通的体检像乳腺癌,睾丸癌、前列腺癌之类的可以被检查出来。其他的可能就不行了。具体的可以搜索玉竹林去看一下详细的介绍。
癌症早期目前大多临床表现不突出,所以针对那些缺乏体检的人而言很难发现的,请注意我说的是大多数
对主流医学理解的逐条评论作者:talich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评论:理论很美妙,现实很骨感。早期发现基本没有实效的自然表述。===========================================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
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补充:第 5 种情况是,你是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对于 4,没有普适的检查,只有针对具体某种癌症的专门检查,就像@荆外提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sm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
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
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
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
===========================================评论:症状最重要,为什么?因为早先医学诊断疾病最主要的就是依靠症状,那个早先的时代没有现代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有症状。现代医学的主要矛盾就是强调早期发现,因为没有症状,所以现代理论与经典理论发生脱节。上述四条,就只有第一条是没有争议的。为什么说现代的东西是乱七八糟的呢?信息大爆炸,信息量实在太大。只要有上医院看过病的经历,仅化验单所体现的几十个项目就会让人眼花眼花缭乱。真正有症状的病人,化验单上出现偏高与偏低的数值还好让人理解,可是健康检查呢?对于没有症状的健康人,这几十项化验结果还真是罕见全部是正常的。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目前主流医理论在这一现象上可以算是已经熟视无睹了。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数据信息一多,普遍现象则是矛盾数据。举例说明,糖尿病化验血糖数值并未超出肾糖域,按理化验尿糖应该阴性表现的。可现实却是两化验结果所提示的诊断信息往往会互相矛盾。===========================================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 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就如@jinxi 所说,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恶性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
就举前列腺癌为例。
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足够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越战时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30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
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
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特别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
===========================================这两个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仅仅是在说癌早期发现的成果吗?手指头被划了一口子,这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手指头上有疤痕的人却很是少见?换个视角,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存在肿瘤细胞,可是恶性肿瘤病人却很是罕见。罕见是不是说错了,一定有主流医会有这种看法的。的确,持此观点的人不是少数。可问题是这里所说的罕见是个百分率的概念。试想一下,不可能孕妇临产不跑产科却跑肿瘤科的。正是因为全国肿瘤患者会汇聚到肿瘤科,所以肿瘤科的医生就不再考虑百分率,他们肯定会说肿瘤病人很多而不是罕见。医生都如此,就不用去谈非医科的大众是怎么认为的了。===========================================可是,众所周知,越恶质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
不过,以我对这个方向的了解,现在(2011 年)医学能做的还很少。
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肿瘤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才能变成恶性肿瘤(当然也可能它们自己在这过程中挂掉了,长个瘤子也不容易)。现在检查技术越来越灵敏,我真怀疑,想给你找你癌,你把各种检查都做了,还真就能找到像癌的东西。
结果就成了,找到又怎么样? ===========================================评论:就这句还算比较现实与客观。========================================那就找吧。
既然是检查,一般是从早期检查(early screening)开始。
这个,真不好做。 ===========================================评论:理论面对现实的无耐。===========================================比如,现在有了血液检查技术了,查 PSA 抗体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前列腺癌变。
从血液里检查癌症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存在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癌细胞也要血液给它们营养啊),或者癌细胞也有阵亡的(很多,毕竟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白饭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啊),这些癌细胞被分解后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分子成份被释放。这些分子,会进入血液,这样对血液做专门的检查,就能找到这些癌细胞存在的蛛丝马迹。
通常做法是把癌症病人的血液和正常人的做比较,看有哪些成份上的不同,最后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分子成份。
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
早期检查的目标对像是身体处于没有任何症状时期但已经有后来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早期肿瘤的所谓正常人,而用来找这癌症特症分子的样本却是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身上得来的。对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时候的恶性肿瘤,它比起早期肿瘤来说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变异,很可能让那些早期特征被隐没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分子中了。
比如我自己曾经拿一些大肠癌的 RNA 表达和正常细胞做比较,发现至少有 1/3 的基因表达是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其它有区别的了。这就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啊。
从这里找出早期肿瘤细胞里的特有表达因子,的确有点大海捞针。
更糟的是,这些早期肿瘤因为小,能释放入血液中的分子也少得可怜,这就对检查的灵敏度有了极高的要求。
再从中找到能够区分会长成恶性肿瘤的特异标识物,就是难上加难。最近有一研究,把跟踪对像中得了某特定癌症的人在数年前采集的血样做分析,发现在早期检查方面,最近这些年找到的各种表达特征都不管用,最好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准确率也可想而之。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癌细胞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们能释放的标识物,也是很多正常细胞会释放的,这样,错误就不可避免。就算是 PSA 这样的检查,也有很高的错误率。===========================================评论:此段可以比较明确的表明主流的观点,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是发生了故障的干细胞。以此为实践指导原则而设计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早期癌肿标志物,经过几十年后,终于使得医学主流感觉到碰壁了,碰的头破血流,真是惨不忍睹。劣币驱逐良币原理是另外一种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生存观。劣币与良币全是货币,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全是细胞。劣币是流通领域里的癌细胞。劣币有许多是从良币变来的,不管怎样,劣币里面要是变异成为不含金与银,而是用铝制造出来的假币,不用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待假币的最后命运是从流通领域里被立马枪毙。劣币与假币的区别是劣币里面还是包含有金与银的,只是重金属的含量是有些水份的。劣币与良币是如影随行的,与主流癌细胞生发观不同,新生儿呱呱坠地时,癌细胞就与正常细胞共存,根本就不需要经过正常细胞变异转化成癌细胞的过程。只是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数量比例上以正常细胞为主。癌细胞也是具有正常细胞的各种功能的,仅仅是功能行使上具有水分。随着年龄的增加,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越来越容易发生,癌症晚期往往仅仅是劣币在数量上在上升,而良币在数量上在下降。直到症状出现,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倒在地的骆驼很容易辨认,只是没有去想是一根稻草把骆驼压倒的。那么有人会问,这不正是早期发现的最佳理由吗?的确,是理由,可是不能忽略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当人体自修复系统发现骆驼承重超载时,往往会通过负反馈减轻承重,不可能发展到最后一根稻草的地步。正是因为如此,早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非常困难非常有争议。医主流的早期发现与人体的自修复系统比起来完全就是个低能儿,自修复系统可以时时刻刻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连续的监测与调控,而医主流的监测最普遍的能做到的也就一年一次,依据间隔时间如此长的监测信息去提供调控的指导方向完全没有意义。正是由于人体存在强大的自修复功能,使得可以被目前的医主流无意义的检测方法表现为阳性检出率低,原因仅仅只是符合阳性检出的条件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体现出来了自修复功能的高效率。假如阳性符合阳性检出的状态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一两天吧,在这一两天内自修复系统会修复正常。试想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随机挑日子去做医主流的检测,不用想,阳性检出率肯定表现为非常的低。由于自修复功能的高效率,健康体检人群当中在阳性状态还未持续到症状表现出来时就已经完成修复,结果自然会是阳性检测者不可能出现症状。并且要是再细心些,对阳性检测者来次复检,往往会体现出被医主流成天挂在嘴上的“假阳性”事件。为了提高早期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而高灵敏度却又使得“假阳性”事件在倍增,完全成了恶性循环。===========================================不过,我们知道,光一个 PSA 是不作数的,毕竟,癌症的确诊,是要靠活检的。
这里的问题是,活检的准确度远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高。比如前列腺癌,有二成的活检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的(更糟的是,对于健康人,活检本身还能增加得此癌症的机率)。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其它癌症里,比如黑色素瘤。有一个实验让几个病理专家拿出自己认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其他专家检查,结果呢,既使是这些典型的切片,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大家无法统一认识的。在旧金山美国最顶尖的黑色素瘤治疗中心,每个活检是由三名医生同时过目,共同决定,就是因为有些肿瘤,尤其是早期的,很难确诊。
所以我们关心的早期肿瘤,在诊断上就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两个以上的医院/医生来帮你诊断,确定治疗/观察方案。)
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情况呢?
情况就是,这些癌症早期检查可能对延长你的生命没啥帮助,如果是误诊,还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前列腺癌的 PSA 检查。
这是一个相当常规的检查。至今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男性做了这个检查。一般的建议是五十年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
可是,美国政府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本周就要给出关于 PSA 的新建议。在上周公布的数据里,它说这个检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平均下来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只能给你多加些诊疗的苦楚:在 86 年到 05 年这二十年间,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5000 人死于手术,1 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20-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
而前两年,同一机构刚刚宣布,常见的乳腺癌检查 mammograms,也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的。
===========================================评论:从实践出发已经证明早期发现是没有意义的,理论上而言,从没有症状的健康人群里找病人本来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经
提醒,宫颈癌上,因为其病毒诱发的特性,适龄女性应该做 pap smear 检查,合适的话,也应该考虑疫苗。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热衷于癌症早期检查呢?
其实,问题不止于癌症,在其它很多病也如此,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是常态,任何不健康,都是危险的,要纠正。(其实呢,要我说,不健康才是常态,比如头痛鼻塞,拉肚子崴脚,大大小小的事三天两头出......
结果就是,你去看病,医生把你的病说得越有模有样(也许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你还越高兴。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可能还觉得不满意,是吧。
(有一研究就关于这个的,特逗)
但硬帀有两面。
误诊可以是有病没查出来,也可能是没病找病。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宁可没病找病(抱着治治总没坏处吧的想法),也不想有病没查出来。
医院和制药公司可喜欢这个了。
你不是想找病么,那就把正常的指标定低点。中间那段呢?
亚健康!xx 病前期!吓人吧?
本来是有病才要治的,现在没病的人也要定期作检查了,亚健康人也要吃药了(某个癌症一年才几万人啊,检查可要查几百万上千万人啊,全是钱啊)。
结果,重要的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被推后了;检查,治疗,可以赚钱的,被推前了。
本来是可能发展不出来或过好多年才能被感觉到的肿瘤,现在临床检测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早早被发现了,于是你就可以早早的进行治疗了。你也就成了一个癌症患者,走在争取做一个癌症幸存者的道路上。
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早期癌症检查的大面积展开,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在下降。比如,美国因为 PSA 的普及和治疗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 25%。相比起来,不怎么推行 PSA 检查的丹麦,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一些年里增加 50%。对癌症早期检查的争议,不是在于它们能不能救癌症病人,每一个被真正查出来的病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争论在于,它们是不是会过度治疗,对大部分人带来不需要的额外负担。比如,有估计说,每一个早期检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后面,有 2 - 10 名误诊者。如果你坚持每年去做 mammograms,十年的误诊概率超过二成。到底怎么样是对社会最好的,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最后说一个数字:
如果没有癌症,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估计能提高 4 年。
只有四年。
放到发展中国家,这个数还会更小。
而生活这场游戏,没人能活着通关。
===========================================评论:最后几个段落应该去除宫颈癌疫苗后才会显得比较完美。===========================================
看大家说了这么多 我觉得…我也有癌症…一些小毛病根本不会引起注意 更不要提去医院了啊…
癌症早期一般很难检查出来,因为前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有临床症状了才去检查一般都是中后期。而中后期也是癌细胞扩散期,所以说,癌症一般很难治愈.医生的真谛: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只要病人好就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胚抗原偏高是癌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