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在民俗学中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

——记市民政局党委
  民政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启东市民政局党委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己任,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创新着力点,在下辖8个党支部、167名党员中广泛开展以“创先争优”、效能建设和品牌创建为主体的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局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工作与民政业务的有机融合中实现工作作风的新转变、队伍素质的新提高和机关效能的新提升。
  继2009年获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2010年获得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集体及多项省级荣誉之后,2011年民政局再获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年度南通市文明单位和启东市五星级机关,2012年获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市领导还在国家民政部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介绍了启东的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民政局党委连年获评启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启东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一、把握方向,贯穿一条主线,坚持宗旨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市民政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为人民服务”做为方向性的主线贯穿于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将“务虚”的思想建设化为“务实”的行动。
  一是加强党性修养。通过理论学习、党课教育、红色旅游、红歌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强调民政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围绕民生、一切体现民利,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精神、文明执法精神。
  二是加强道德诚信建设。以强化思想为基础,以优化管理为重点,以自律诚信为关键,民政局党委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两大体系”建设,从政治指导、业务提高、行为规范、道德遵从等多方面实行提炼,形成了40字《启东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道德操守准则》。《启东民政推进廉政建设的思考》被市纪委评为廉政论文三等奖。
  二、把握重点,围绕两个目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发展全局
  市民政局党委围绕稳定、和谐两大工作目标,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向现代民政转型。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高工作效能。建章立制,整合管理资源,规范行政行为,出台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新规定,将10个有关思想作风建设方面文件和36个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印发给机关干部,突出制度管理长效性。问责追究,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责任追究制,机关各科室认真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窗口建设,在民政系统窗口单位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三化”建设,以党员示范岗与群众满意窗口创建为拉动,打造民政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塑靓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
  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模式,探索网格化精细管理的新型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按适度规模将社区划分成网格,将困难解决在基层,将温暖服务送上门。创新方式,建设民政全业务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统筹城乡、高效互动的民政业务管理系统,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创新体系,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中心,完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政策,单列增设老龄科,修订老年人优待办法,充实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体共沐党的阳光,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创新机制,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集聚社会力量开展为民服务,成立吉祥婚姻服务中心,实施全年无休全天制办公工作制度,实现婚姻服务社会化,切实便民利民。
  三、把握难点,依托三大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创优党风行风
  市民政局党委将“创先争优”、效能建设和品牌创建三大载体作为着力点,以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实现了党风与行风的同步优化。
  一是“创先争优”落实行动。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目标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在“转变作风树形象、破解难题求发展、惠及民生促和谐、夯实基础激活力”上下工夫,立足岗位奉献,开展结对帮扶和“党心暖民心,满意在民政”活动,民政工作创新亮点频出,培育了烈士陵园、启东市殡仪馆等活动示范点,培育了曹建琴、陆建飞、温建成、黄建浩、陆斌等一批南通民政勤廉标兵、南通市劳动模范先进典型。
  二是效能建设长效展开。全市民政系统以“打造效能民政”为主题,以争创“六型”机关为抓手,有力地推动了机关工作效率的提升,实现了“十一五”以来六获效能建设最高奖——五星级机关的骄人业绩,涌现了2家省文明敬老院、6家南通文明敬老院和11家启东市文明单位。与此同时,将效能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在“两树两纠”活动中认真开展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和“优质服务、阳光殡葬”主题活动,并在全系统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大兴主动作为之风、服务基层之风、学习研究之风和廉洁从政之风。市殡仪馆2011年被评为南通市殡葬服务诚信优质示范单位,年被评为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
  三是“三民”品牌有声有色。市民政局从2008年开始在全系统开展“亲民为民、情暖万民”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以人民幸福为最大追求,塑造了启东特色的民政服务品牌。通过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发展深化,各科室和直属单位围绕“三民”服务品牌,结合各自工作创树服务子品牌,涌现了“情暖万家”“爱心365”“幸福殿堂”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三民”服务子品牌。“三民”服务品牌不仅成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有效载体,而且成为加强党建工作、提升队伍素质的创新平台。这一品牌获得启东市委宣传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并多次在省市民政系统会议上交流。 &&&&&&&&&&&&&&&&&
  陈学飞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第一讲:民俗与民俗学.ppt2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第一讲:民俗与民俗学 参考书: 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日)关敬吾,王汝蓝译.民俗学,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一、民俗的含义 作为一个名词的“民俗”,《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此外,还有“风俗”、“习俗”、“民风”、“风情”等等。 作为一门学科术语的“民俗”,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一个新词。 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俗”? 讨论:什么是民俗? (一)英美等国学者研究中的民俗之俗 1.汤姆斯:古俗 民俗包括“旧时的行为举止、风俗、仪式庆典、迷信、叙事歌、谚语等”,再加上传说、节庆、神话故事。“民俗”是对“大众古俗”的别称。 2.人类学派民俗学者:遗留物 泰勒把民俗界定为原始文化的遗留物,班尼女士的《民俗学手册》,书中第一页就写道,民俗这个总术语包括“传统的信仰、风俗、故事、歌曲和俗语”,它们都是所谓的文化遗留物。
3.美国人类学家:口头文学 威廉?巴斯寇姆,他有一句名言“所有民俗都是口头传播的,但并非所有口头传播的都是民俗”这就把民俗界定在了语言艺术范围内了,也就是口头文学艺术。在他的影响下,美国民俗学研究保持了口头文学的传统,出现了关于口头文学的理论。 4.多尔逊:传统民间文化 “相对于教会、政府、大学、专家、集团、专家艺术和科学等的高水平的,可见的,组织化的文化而言的”,其表现模式存在于“民间宗教、民间医药、民间文学、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民俗学试题库
下载积分:1299
内容提示:中国民俗学试题库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02|
上传日期: 21:06: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民俗学试题库
官方公共微信发布于 16:05:14
如果大家去找作者的《动荡的围龙屋》来读,相信收获会更大。
作者在此文对此事件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人类学者的田野功力,也是运用事件-过程理论的一个好案例。最后结合民俗学的研究进行概括提出建议,这些和民俗学研究范式由文本到语境,再到综合研究法的提法有契合之处。文中提到的研究主体的在场问题,值得研究者在田野中保持警觉。
发布于 22:39:16
民、俗、学者。
一开始以为把民俗学者写错了呵。
这样写无可厚非,但也会产生歧义,譬如关于“民”,会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民族、民间、民众、民粹、民主、民生等等。“俗”也会有俗话、俗气、风俗等等。
把民众、民俗、学者融于具体事象及情境中研究,值得倡扬以远。
发布于 22:45:10
这句话好像有点毛病?
“民俗模式是超历史的形态,这一性质使民俗模式在生活世界里奇继往开来的作用,保证生活的传承和连贯,他们既是过去活动的文化结晶,有时心活动的文化依据和蓝本”。
发布于 13:19:54
回复 4# 的帖子
查这篇论文的原文件,可能是上述文档有误,这段话为:
因为民俗模式既是已经完成的,又是重新开放的,“民俗模式是超历史的形态,这一性质使民俗模式在生活世界里起继往开来的作用,保证生活的传承和连贯,他们既是过去活动的文化结晶,又是新活动的文化依据和蓝本。”①【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57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学和民俗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