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是以后相机的相机发展趋势势吗

蜂鸟手机端
& 给初学者答疑解惑 你到底需要无反相机还是单反
给初学者答疑解惑 你到底需要无反相机还是单反
作者:细草
责编:苏秦
  本文主要针对选择无反相机还是单反的初级用户做个参考,从感性的角度谈了两者的区别和使用问题,仅用初学者参考。有机会再进一步谈无反相机的进阶使用和思考。  把无反和单反拉到同一个层面去对比,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成立,也没法进行比较。就如一个重量级的拳手和一个轻量级的拳手去打擂台,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经常看到有一些社交媒体擅长的是找对立面,动不动就拿无反和单反PK,挑起吵架的话题,引爆点击率,他们希望读者炒的口水满天才是他们的成功,至于主题是什么,他们从不关心,因为点击率才是广告费的源泉。但为什么不能和而不同,一定是竞争关系而不是辅助关系?将来会取代单反?  这个话题在摄影圈讨论很久了,我觉得不会。将来摄影器材的走向可能是专业的越专业,业余便携的越发业余便携,会分开两条线去发展,而不是谁取代谁,谁灭了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这两条线是共存的。这两年,在旅游局景区看到人手单反的现象正在改变,变成了一大部分人是人手小相机,少部分是全副武装的单反器材系统,这就是我说的两条线。和而不同,才是主流,而不是总是谁灭了谁,谁一统江湖。摄影对大部分人的要求是记录,是拍的清晰一点,稍微好看那么一点。对少部分摄影爱好者,发烧友的要求才是画质,细节,技术,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两条平行的发展方向。无反的定位和优势  无反的优势是轻巧,便携,很多无反是可以放到口袋里的,在你上班,下班,逛街购物,一秒到两秒掏出来就可以拍摄记录,而且画质效果肯定要比手机好。稍微专业点的单反都不轻便,起码口袋是装不下的,很多便携小背包装下单反和镜头都困难。所以,无反对于日常拍摄记录,生活的花絮,像图片日记一样的功能来说,无反的优势是明显的。简单说,有胜于无,如果你和朋友聚会,掏出个无反拍出的作品就算比单反差点,但总比因为单反重,你只是带个小包参加聚会而放弃携带单反错过了精彩的瞬间要好。  再说,很多无反的画质并不比专业的单反差,比如虚化,高ISO,等摄影要求在无反里已经应用很普及。而且很多无反用那个CMOS,就是电子的胶片和单反是一样的,所以画质差距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还有,微单家族里已经有索尼系列的系列的全画幅微单,据说画质和感觉都可以和专业单反媲美,只是在反应速度,和严酷环境下的拍摄,对焦,电子系统总不如传统单反系统适用性更强。新兴产物,走向成熟总需要更长的时间。单反的优势和定位  这几天在网络上传播一个帖子,几乎刷爆了我的朋友圈,一个叫做光场相机技术3.0时代要取代单反之类的帖子。我不懂太高深的技术,只是从常识的角度来理解这也很难成为可能。 因为系统的优势不仅仅是一个单反相机,和一个镜头那样简单。他集合了光学,电子,还有相机厂家对画质,色彩的综合理解和研发。通俗说,单反系统的优势在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结构,还有上几十年用户的经验累积和厂家形成的摄影研发改进互动体制。所以,这肯定不是某一个技术突破就可以革命的,即使革命,那个新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反系统的优势更大的是一个系统结构体系存在,这包含每个厂家相机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很多代技术工程师和用户体验的经验智慧结合,还有单反系统周围这些年行程的强大的配件,比如,滤镜,软件,和用户经验应用数据,这些都是财富。  当然,从技术的构造来说,单反相机更多的是光学结构辅助机械电子的相机,比电子的无反微单相机有反应快,对焦系统强大等优势。真的要快速拍摄,应对复杂光线条件下的严酷环境下拍摄,单反系统的优势不可取代。比如,冬天你去东北拍雪景,在严寒环境下,很多电子系统为主的无反相机出现故障的概率要大于单反。单反相机系统可以应对更高温,低温的工作环境。无反和单反画质究竟哪个好?  我自己有2台尼康单反,一台富士X-T1 无反,还有2台120系统胶片机,这里不谈胶片画质。只说说三个数码之间的比较,我那台富士X-T1的画质,基本可以和D700差不多,当然这个差不多是主观的感觉,不是从实验室技术评测出来的。 很多人会纠结全画幅,半画幅的区别,从技术层面的真理来说,肯定是底的面积越大,画质越好,这是科学,也是技术上的真理。但从主观的使用角度来说,真的把一个APS-C画幅的照片和一个全画幅的照片放到一起,真的很多人可以看出区别吗? 我做过这个实验,在我的微信群,上百个回帖,只有不到3%猜对了,剩下的97%的摄影爱好者都是看不出。  所以,画质来说,APS-C和全画幅的区别,在主观感受上基本可以忽略。但信噪比,肯定是APS-C的画幅的更大,虽然厂家通过屏蔽技术等消除,但却确实还是全画幅的优势。至于4/3画幅的无反来说,比如松下,奥林巴斯,虽然对焦,更变更具备优势,个人认为可能后期扩展性更少一些,对于要求不高的业余玩家,都是可以接受的画质。但对于专业入门,希望将来图片将来被出版,印刷,放大的来说,保守点我还是推荐最起码 APS-C画幅的无反。无反和单反用户的使用成本  很多人只盯着技术和硬件层面的比较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忽略的是精力和时间的使用成本比较分析。单反更专业,但这个专业不仅仅是硬件的专业,更多的还有对使用人员要求更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实践时间和学习精力。专业的硬件遇到不专业的人,就成了连卡片机都不如的玩具。相对,无反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对使用人员操作,专业知识相对会少一些。 所以,在衡量选择无反还是单反的时候,最好不要忘记这个比较。你每个月能投入多少时间学习,使用专业单反,它才能保值它的专业性,而不是买了一个最专业的相机,用最业余的时间使用它,除了摆设,确实意义不大。总结  通过上面几个方面的比较,我不想说太多的生硬的技术问题,且拉出一堆实验室里的图例和数据,那对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意义,大多数人也看不懂,或者一知半解。通过4-5张我那台富士无反的配图,来说明这个画质和色彩的比较。让用户自己比较和感受最适合。虽然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一台完美的相机,但这个事实是现实中不可能有完美的相机,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平和,让你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自己的适合的工具。 也可以微信探讨交流:photoxicao 这是一个取舍话题,也是一个人生哲学命题,我们每天都在取舍,你不会有完美的工作,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婚姻,完美的人生,却为什么总渴望花一点钱,去拥有一个完美的相机?便携还是专业,全功能还是掏出来拍,根据需要自己取舍衡量。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细草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4479次21005次3937次4852次5812次6774次7686次8674次9584次10564次&主题:无反相机是未来的趋势,我承认,不过为什么现在根本看不出取代的端倪?
&浏览:8718&& 回帖:229 &&
泡网分: 7.017
帖子: 1081
注册: 2010年01月
逆潮流而动的 一般死的都比较难看
泡网分: 0.091
注册: 2011年04月
价格,功能,产品多样性。“趋势”一般不会演变成大规模的直接“替换”,而是让大家心里多了一种更理想选择
泡网分: 5.597
帖子: 2827
注册: 2011年07月
太多实际上的原理错误。。已吐槽不能
顺便提醒下 如果不是工作专用 D3+2470这套真心不合适 尤其是新手提升期 好歹换个定焦吧
泡网分: 1.629
注册: 2012年11月
电池是瓶颈
手机这几年的发展不也是这样
机器越做越薄
设计越来越好
续航却没有一点儿提升
泡网分: 1.863
帖子: 1762
注册: 2012年12月
无反要取代单反还有很多问题要克服 不过索尼已经做的不错了&&中国是消费大国 单反才够专业和佳能的广告效应 在老一辈的甚至一部分年轻人的思想中还是根深蒂固的&&LZ去日本看看 基本都是微单 再去其他欧美看看 除非专业 家用的甚至都是卡片和手机了 也就中国养着日本的单反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09年10月
现在全幅微单就是镜头群还不够,光圈太小。。不然我也换了。。
泡网分: 0.4
注册: 2012年10月
果子鱼 发表于
鉴于无忌论坛开骂的情况多,我提前声明下。我是佳能,尼康,索尼,理光的用户,不存在任何品牌倾向,也不黑任何品牌,技术,成像风格等。
----...主要是专业级别方面取反不够黑又重,显得不专业,sony在专业级别的品牌认知度还很low,业余用户倒是已经很推崇骚尼的机器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9.031
注册: 2009年11月
全幅微单暂时只有 a7 系列吧,而 a7 系列的对焦根本达不到LZ所说的专业应用要求吧?更别说镜头群的不完善了
泡网分: 20.512
帖子: 1815
注册: 2004年03月
果子鱼 发表于
恩对,你说得对。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风光大师,还是用的单反不是微单,这个是我想表达的重点...这是工具选择,作为职业人士,工具还需考虑熟悉程度、使用成本,与项目的匹配等。
反而普通用户的倾向性更能反映趋势。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943
帖子: 1045
注册: 2011年05月
很快了,就像SSD即将取代机械硬盘一样
A7s对焦速度已经很快了
下一代估计就能达到主流单反的速度
再下一代就会超越了
无反对焦依赖纯计算,同样的算法,cpu越快,对焦就越快
泡网分: 26.975
帖子: 1715
注册: 2003年11月
无反并不等于微单。如果要专业机身,体积肯定要大,不然首先操控不舒,我认为按钮和转轮要多,不然整天在菜单上选来选去也太麻烦了,就像RX1我觉得绝对没有A7系列舒服,首先机身手持部位基本没有凸起的手柄,手持很不爽,既然搞了突起的镜头,为什么不设计突起的手柄,其次自定义按钮没有A7多。
泡网分: 2.142
帖子: 1823
注册: 2014年04月
qy680ty 发表于
太多实际上的原理错误。。已吐槽不能
顺便提醒下 如果不是工作专用 D3+2470这套真心不合适 尤其是新手提升期 好...首先,该吐槽还是要吐,可以让新手受教。
其次,手上有尼康,d3加大三元加两个定焦。佳能,60d加15-85加小小白加小痰盂,索尼微单,理光gr,美能达x-700等一大堆。没必要再买什么了,我就等着无反相机突飞猛进能。被单反压死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142
帖子: 1823
注册: 2014年04月
guoklose 发表于
电池是瓶颈
手机这几年的发展不也是这样
机器越做越薄
设计越来越好
续航却没有一点儿提升...确实,电池这么多年都是这样,感觉不太符合科技飞速发展的主旋律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142
帖子: 1823
注册: 2014年04月
bugq 发表于
很快了,就像SSD即将取代机械硬盘一样
A7s对焦速度已经很快了
下一代估计就能达到主流单反的速度
再下一代就会超越了
无反对焦依赖...对焦速度确实越来越快了,能感觉到,离单反越来越近了,但是其他方面要赶上尚需时日,我耐心等。。。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084
帖子: 3533
注册: 2011年11月
本来就只是在家庭应用上取代。
泡网分: 28.625
注册: 2002年11月
第一,镜头方面。因为无反需要大量采用反差对焦的特性,需要将原来单反上的伺服马达换成步进马达,而且对焦镜片的设计思路也需要更改,就这点已经让无反厂家吃一壶了,需要大量精力发展。更不用说光学技术的积累。
以各家无反的套头为例,几乎所有家套头都已经换过代或者换成了更便携的型号,现在反过来看初代无反套头,譬如松下奥巴的,无论对焦速度和体积都是不靠谱的。而反观单反镜头,10年之前的镜头并没有那么的差。由此足见无反镜头是有了一定发展。
第二,处理器技术。乘着智能设备的东风,无反上的处理器也有大幅进化,其进化伴随着对焦和处理速度的上升,也让原来算是充裕的电池容量变得吃紧。NEX3系列,包括A5000的续航是尚可的,初代无反的续航也算可以,反而是越高端的越近的型号续航越差,因为他们需要速度。
同时,高像素EVF和LCD,一堆新功能,也是电池杀手。
最关键是,无反现在依然以体积小作为重大卖点,体积限制了使用大容量电池的可能性。
第三,专业人与一般人。这几年一般人使用微单的比例越来越高,以本人为例子,今年春节参的旅游团,三十余人,除了使用手机的,就是使用无反的,单反只有一台,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三年前,依然是三十余人的旅游团,除了使用小DC的,就是使用单反的,无反只有我一个人。
单反这个系统,当年不也是踩着旁轴上来的?第一台正宗的无反,松下G1,可是2008年9月才宣布的,到现在才7年,有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但毋庸置疑,单反现在在可靠性、通用性、操作性上依然领先,专业用的这三个性能非常重要。也不能忽视无反的发展轨迹,都几乎是为发烧友和一般摄影爱好者出的机身和镜头,这市场对象从天然上就对这三个性能没那么重视。
第四,趋势。回头看近三十余年摄影器材的两个变化,一个是MF转AF,一个是胶片转数码,道路都是艰难而曲折的。同时被替代的那个,到现在依然没有消亡,新的MF镜头依然层出不穷,胶片虽然很难买也很难冲,依然有人玩。
再说了,无反真的是能取代单反的chosen one吗?科技一直在发展,说不定哪天,一个更新更完备的结构出现呢?
我宁愿活在当下,用我能接受的价钱,去换不压颈椎和肩头的、成像性能都还能接受的摄影器材。至于哪个专业大师用什么器材,我不关心,人家请得起脚夫,花得起时间,也有产出,甚至器材有人赞助,我都没有。享受摄影给我带来的快乐,顺便,也享受一下在无忌海吹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不是别人的。
泡网分: 42.921
精华: 1帖子: 16571
注册: 2008年03月
此消彼长而已
不过单反也在进步,现在canon 的70D,反光板一抬,也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微单。
泡网分: 0.005
注册: 2012年12月
泡网分: 4.763
帖子: 2806
注册: 2013年06月
没有廉价镜头群取悦入门级用户
又没有突破性的性能取悦专业用户
骚泥微单的路还很漫长……
反而是4/3 在某些方面很突出,引导了一批死忠……
泡网分: 28.05
帖子: 10106
注册: 2009年10月
chen6j 发表于
第一,镜头方面。因为无反需要大量采用反差对焦的特性,需要将原来单反上的伺服马达换成步进马达,而且对焦镜片的设计思路也需要更改,就这点已经让无反厂家吃一壶了,需要大量精力发展。更不用说光学技术的积累。
以各家无反的套头为例,几乎所有家套头都已经换过代或者换成了更便携的型号,现在反过来看初代无反套头,譬如松下奥巴的,无论对焦速度和体积都是不靠谱的。而反观单反镜头,10年之前的镜头并没有那么的差。由此足见无反镜头是有了一定发展。
第二,处理器技术。乘着智能设备的东风,无反上的处理器也有大幅进化,其进化伴随着对焦和处理速度的上升,也让原来算是充裕的电池容量变得吃紧。NEX3系列,包括A5000的续航是尚可的,初代无反的续航也算可以,反而是越高端的越近的型号续航越差,因为他们需要速度。
同时,高像素EVF和LCD,一堆新功能,也是电池杀手。
最关键是,无反现在依然以体积小作为重大卖点,体积限制了使用大容量电池的可能性。
第三,专业人与一般人。这几年一般人使用微单的比例越来越高,以本人为例子,今年春节参的旅游团,三十余人,除了使用手机的,就是使用无反的,单反只有一台,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三年前,依然是三十余人的旅游团,除了使用小D ...
泡网分: 28.05
帖子: 10106
注册: 2009年10月
bolo1208 发表于
没有廉价镜头群取悦入门级用户
又没有突破性的性能取悦专业用户
骚泥微单的路还很漫长……
反而是4/3 在某些方面很突出,引导了一批死忠……索尼的低端镜头群还是算完善的吧,性价比高于M43,入门用户级别索尼算是一骑绝尘了
不过M43有几只不错的饼干和长焦,这是小幅面的特长,看重这方面的死忠可不是入门用户,也说不上专业 本帖最后由 dhep 于
10:31 编辑
泡网分: 4.31
帖子: 3775
注册: 2011年10月
dhep 发表于
索尼的低端镜头群还是算完善的吧,性价比高于M43,入门用户级别索尼算是一骑绝尘了
不过M43有几只不错的饼干和长焦,这是小幅面的特长,看重这方面的死忠可不是入门用户,也说不上专业他说的是微单E口没有便宜的入门镜头群,不是说MA口。索尼MA口入门级镜头群早就性价比天下无敌了,根本不用讨论。
泡网分: 4.31
帖子: 3775
注册: 2011年10月
chen6j 发表于
第一,镜头方面。因为无反需要大量采用反差对焦的特性,需要将原来单反上的伺服马达换成步进马达,而且对焦镜片的设计思路也需要更改,就这点已经让无反厂家吃一壶了,需要大量精力发展。更不用说光学技术的积累。
以各家无反的套头为例,几乎所有家套头都已经换过代或者换成了更便携的型号,现在反过来看初代无反套头,譬如松下奥巴的,无论对焦速度和体积都是不靠谱的。而反观单反镜头,10年之前的镜头并没有那么的差。由此足见无反镜头是有了一定发展。
第二,处理器技术。乘着智能设备的东风,无反上的处理器也有大幅进化,其进化伴随着对焦和处理速度的上升,也让原来算是充裕的电池容量变得吃紧。NEX3系列,包括A5000的续航是尚可的,初代无反的续航也算可以,反而是越高端的越近的型号续航越差,因为他们需要速度。
同时,高像素EVF和LCD,一堆新功能,也是电池杀手。
最关键是,无反现在依然以体积小作为重大卖点,体积限制了使用大容量电池的可能性。
第三,专业人与一般人。这几年一般人使用微单的比例越来越高,以本人为例子,今年春节参的旅游团,三十余人,除了使用手机的,就是使用无反的,单反只有一台,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三年前,依然是三十余人的旅游团,除了使用小D ...
泡网分: 28.05
帖子: 10106
注册: 2009年10月
tangyipeng888 发表于
他说的是微单E口没有便宜的入门镜头群,不是说MA口。索尼MA口入门级镜头群早就性价比天下无敌了,根本不用讨论。E口也是,就穷人三宝而言
E1650算是性价比最高的套头;E55210中规中矩;E50价格适中焦外优化带防抖
在此之外哪一家微单的穷人三宝能比? 本帖最后由 dhep 于
10:53 编辑
泡网分: 12.939
帖子: 5464
注册: 2010年07月
现在很多人出门都带一台微单备用,不少时候也是主力,现在对焦解决后,用的人会更多。
泡网分: 30.232
帖子: 3018
注册: 2005年09月
“取代”基本不可能
“边缘化”比较合适
泡网分: 0.132
注册: 2014年04月
tangyipeng888 发表于
他说的是微单E口没有便宜的入门镜头群,不是说MA口。索尼MA口入门级镜头群早就性价比天下无敌了,根本不用讨论。可惜A口入门级镜头群性价比无敌也没用,该被CN吊着打还是吊着打,要不是E口产品线,影像部门估计也像VAIO部门一样打包卖了
泡网分: 13.411
注册: 2007年11月
maolegemi 发表于
正因为要比胶片转数码更麻烦,因此需要的历程更长更复杂不是么?
现在有这样的成绩是不是已属不错了?专业群体是最难最难改变的群体,惯性最大,因此革命不会以他们开始,但必将以他们结束!
泡网分: 13.411
注册: 2007年11月
chen6j 发表于
我宁愿活在当下,用我能接受的价钱,去换不压颈椎和肩头的、成像性能都还能接受的摄影器材。至于哪个专业大师用什么器材,我不关心,人家请得起脚夫,花得起时间,也有产出,甚至器材有人赞助,我都没有。享受摄影给我带来的快乐,顺便,也享受一下在无忌海吹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不是别人的。这段最精彩!。。,
泡网分: 1.073
帖子: 1063
注册: 2013年11月
果子鱼 发表于
02:04 很多人说,3年后,无反会在不少场合取代单反
这个观点我本身是认可的,可问题是,2年前我就听说过这个观点,现在貌似没看到哪些专业场合无反取代单反了。无反会在不少场合取代单反 -& 没看到哪些专业场合无反取代单反了
那句话说的没错啊,不少场合取代单反,现在旅游风光随拍什么的都已经取代了。人家原话也没说是专业场合。
专业场合我觉得短期内还是单反的天下,一来专业应用对机身性能要求比较高,二来在专业摄影师手里无反体现不出太大优势,除了重量体积之外。
总之无反的出现是好事情,通过剥离部分机身功能而实现了重量、体积、价格的全方位下降,并带来不少具有科技感的新功能,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进行摄影这件事,这是非常伟大的技术进步。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无反相机会取代单反相机吗?如果会,大约是什么时候?
随着a7家族越来越进化以及更丰富的镜头群的发布,无反超越单反甚至替代单反的时代会到来吗?
按时间排序
在电池技术有突破性进展时,才会取代单反。佳能尼康完全有能力做一台匹敌索尼的微单,但是对于现在来说,没什么钱赚,老老实实卖单反,自己偷偷研究无反。毕竟光有相机可不够,还要有庞大的镜头群支撑。全新的卡口,尼康终于不用怕别人说他卡口小了,终于不怕有1.2光圈的镜头了。终于不用看老用户的眼色了。
纵观历史,人类第一部相机也是无反,这种反光镜结构的相机在机械的进化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使用。上面几个说单反不可能被取代的,要清楚你们所熟悉的35mm现价的来源也并不是单反,莱卡当时的35mm模型机算是旁轴,而并无反光镜结构。所以说无反并不是单反衍生出来的,单反才是无反衍生出来的。
我也觉得微单是个趋势,近两天也去了几次Sony展厅去试。可目前仍然没有可选的机器。a7r2像素太高拖累控噪,不是我想要的;a7s2居然不是相位对焦,实际使用中拉风箱严重;a72倒是平衡,可感光度有点低。我期待Sony能出一台能与1dx抗衡的旗舰级微单。这才更能令专业用户有信心。Sony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轻便,虽然是专业摄影师,但经验足够丰富,已经被客户认可的职业摄影师不需要再拿相机去证明自己的专业性,而是拿什么都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轻便又高画质的微单自然是上选。第二,全部新科技集中体现。相比牙膏厂和鞋厂的吝啬,大法家可谓相当厚道,什么4K,帧就不说了,WiFi早就是标配,全景更是在机内就可搞定,这对于现场拷片的摄影师可是大福利啊,还有什么充电宝就可为相机充电,甚至可一边拍一边充啊,HDR可以有6EV啊,机身带防抖啊等等就不说了。第三,Sony的色彩浓郁却不溢出,宽容度仅次于尼康,镜头群在新发了三款master红G头的基础上我觉得已经够用了,特别是厚道的11片光圈叶片,不俗的画质表现更是令我满意。我甚至在想先上这几个大三元,再等Sony出a9。再说说佳能(或尼康)还让我留恋的地方:首先就是手里有货,入坑已不浅。第二,客户不认可,不是每个拍摄领域我都很牛b。第三,新出的1dx2在LV取景下可相位对焦,而且可以触摸屏幕直接选对焦点,这点竟然走在了大法的前面(Sony还不能触摸屏)。第四,同行不认可,有时出活要和别人配合,你拍出来的好人家就觉得微单还行,不好就会说机器不行,你得换佳能……,手里就是佳能拍得差就可以说是灯光师打光打的不好了。
单反永远不会被微单取代,微单的出现只是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下面是原因:1.从使用者来说,现在越来越多摄影师更新到了A7R2,的确大法的A7系列比cn单反轻便太多了,但是!在操纵性、续航、镜头群等方面,微单仍难敌单反,再者,在顶级135单反中,a7系列在光线条件差时的对焦速度对焦准度仍难敌5D3和D810,而连拍速度上更不可能比得上1DX和D4S,这就使得有那么一部分摄影师和记者不会选择索法..不过在广告业,已经有一部分摄影师将cn置换成A7R2再转接(GM出来之后转接的人应该会少很多了)2.从被拍者来说,且分顾客和模特...在目前大部分国人眼里,单反永远是专业的,微单都是不专业的,哪怕7R2卖得比5D3贵也被要求换成单反拍摄,这种情况相信不少见..噢对,还有就是在不懂得人眼里,单反还要是要有手柄的才专业,(真人真事,D750被装了手柄的750D嫌弃,我...)模特的话毕竟从事这行业,一般都懂一点所以不会在意这些,但如果是十人以上的群P,那也是经常只看单反啊3.最好,高呼三声:索法万岁!索法万岁!索法万岁!
不不不,如果fe卡口不出廉价大光腚什么时候也取代不了单反,至少不会那么流行 风靡
单反什么时候会被微单超越?答案就是今天。来自德国市场的数据,全幅相机市场索尼已经超越尼康佳能。明天的单反就是今天的旁轴。
多图预警!我的回答是“是,而且取代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你说的“取代”意思是成为主流,占领大量曾经单反占据的市场的话。以下是个人的一点浅见,仅代表个人观点相信了解单反和无反的原理和结构差别的童鞋应该知道,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就是取景方式的不同。那么既然说无反会取代单反,那么它比单反好在哪儿呢?接下来就说说无反优于单反的地方:1.体积小,重量轻。因为没有了光学取景结构,五棱镜和反光镜被移除,所以可以把体积缩小很多,重量也可以相对减轻。(以下数据来源于 )下面是全幅高画质机器大小对比(适马没有全画幅,就用APS-H画幅代替了;镜头选的都是50mm定焦头)下面是非全画幅旗舰的对比(奥林巴斯没有APS-C画幅,就用M43系统代替了;镜头选的都是全幅等效85mm左右的镜头)再来几个直接一点的全画幅画质机+24-70mm镜头:Nikon D810 比 Sony A7R II 宽 15% (19.1 mm),高 29% (27.3 mm)Nikon D810 比 Sony A7R II 厚 35% (21.2 mm)Nikon D810 [980 g] 比
Sony A7R II [625 g] 重 57% (355 grams) (Nikon D810 尺寸: 146 x 123 x 81.5
(单机身,不包括突起)Sony A7R II 尺寸: 126.9 x 95.7 x 60.3
(单机身,不包括凸起)APS-C画幅旗舰机+35mm定焦镜头Canon EOS 7D Mark II 比 Sony A6300 宽 24% (28.6 mm),高68% (45.5 mm) Canon EOS 7D Mark II 比 Sony A6300 厚 60% (29.4 mm)Canon EOS 7D Mark II [1020 g] 比Sony A g] 重152% (616 grams)
(包括电池和存储卡).Canon EOS 7D Mark II 尺寸: 148.6 x 112.4 x 78.2
mm (单机身,不包括凸起)Sony Alpha a6300 dimensions: 120 x 66.9 x 48.8
mm (单机身,不包括凸起)APS-C画幅入门机+18-55mm镜头Nikon D3300 比 Sony A5100 宽 13% (14.4 mm) ,高 56% (35.2 mm)Nikon D3300 比 Sony A5100 厚 111% (39.8 mm)Nikon D g] 比 Sony A g] 重63% (177 grams)
(包括电池和存储卡).Nikon D3300 尺寸: 124 x 98 x 75.5
(单机身,不包括凸起)Sony A5100 尺寸: 109.6 x 62.8 x 35.7
(单机身,不包括凸起)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就是方便携带,别跟我说便携不重要,在画质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我当然愿意带小而轻巧的机器,有多少人旅行带出去相机要挂断脖子的?有多少人因为太重也没地方放而把买来的单反放在家里吃灰的?虽然我也不敢说买了无反就会怎样,但是轻巧化、小型化是无反的发展趋势之一,我乐于见到以后有既方便携带,有机能超强的机器。2.电子取景器所见即所得。其实我一直不理解以前为啥说光学取景是所见即所得,很多情况下从OVF里看到的大光比景色到照片里就完全变了样,夜间暗光环境下用高感拍摄也无法获得准确的曝光信息,何况有些单反的视野范围还不是100%,反倒是无反的EVF或者显示屏取景,可以获得感光元件上感光的情况,EVF里看到的基本上就是你拍出来的照片的样子。虽然电子取景相对于光学取景目前还有一定的延迟,但是这个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或许以后,可能只有需要抓拍速度非常快的物体的摄影师能感觉到了吧。3.电子快门可以更快。目前单反快门因为反光镜和机械快门的物理限制,导致目前的快门上线被卡在1/8000秒,但是如果采用电子快门就可以突破这个值,达到1/32000秒,相比单反的机械结构限制,电子快门使得无反达到更快的连拍速度和更多的连拍张数也成为了可能。还有就是纯电子快门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真正的静音快门,而不会像单反那样仍然有声音。4.更短的法兰距提供更多转接的可能性。了解转接的童鞋应该知道,一般一个卡口转接另一个卡口的镜头,需要本身卡口系统的法兰距小于转接的卡口的法兰距(法兰距是啥请自行百度)。单反因为有反光板等机械部件挡在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一般的法兰距会比较长,而无反没有这些部件,法兰距比单反短,所以无反可以转接很多单反镜头,而反过来却不行。5.价格相对较低。这个不是绝对的,但是确实买相机的话,很多无反比单反便宜。优势目前想到这么多,接下来说说无反的劣势。1.续航不给力。像5D Mark III这样的单反,一块电池续航可以在900-1000多张的水平上,但是同级别的Sony A7系列却只有300张左右。毕竟无反的电子取景需要开启CMOS和EVF,这一点上就输给了OVF,后者几乎不耗电。再加上本身体积不大,电池也不能做得太大,所以续航差就成了无反的通病,不过目前好在可以带几块备用电池解决,而且不少无反都支持用充电宝充电和给机器供电。不过续航问题的解决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电池技术和电子技术也都一直在发展。2.对焦能力目前一定程度上不如单反。相信不少对比过单反的OVF取景对焦速度和屏幕取景对焦速度,应该有体会,用CMOS对焦慢,而且准确率差,但是用OVF光学取景时,在光线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基本指哪打哪,毕竟有专门的光学对焦原件。确实在同级别机器里无反和单反对焦速度,准确率上有一定差异,不过无反的对焦性能正在大幅提升,比如Sony的4D对焦就非常厉害,而且能覆盖的对焦点面积比单反的对焦原件更大,所以说对焦性能超越单反其实只是时间问题。3.闪光灯系统不给力。确实诸如尼康强大的闪光灯系统,无反在这一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不过这些都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被逐渐克服4.适用性方面不如单反。正如其他一些答主提到的,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可用性还不够,低温下经常罢工,防水防尘的性能还是不如同级别单反。不过我觉得这些并不是无反系统本身的问题,只是还没推出这样的产品而已。5.镜头群不够丰富。这个是现实,但是我觉得拿一个才推出没几年的卡口系统,跟已经推出多年的单反卡口去比镜头群本身就不公平,同样是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从以上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无反相对于单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劣势并不是不能突破的问题,没有单反那么多物理限制,所以说无反超越单反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佳能和尼康的无反系统迟迟不给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两家单反销量太大,怕自己的无反系统影响单反的销量。反观Sony在无反系统上的突飞猛进,以及在A7R II发布的时候,索尼给出的产品布局金字塔,定位最高级的不再是原来的单电旗舰A99而是A7R II的时候,证明无反系统并不比单反更low,而且更少的技术限制也使得无反超越单反成为可能。当我们都习惯了用手机拍照的时候,单反里的五棱镜和反光板,对我们来说是实打实的无法取代,还是留在历史里的情怀,正想着,我看到了摆在手办旁边的那台双反。(个人的一点浅见,大家有什么修改的意见可以提出来,但请注意用语哟。)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火枪出现的时候不如弓箭好用,准头差、装弹慢、怕潮。。。最终还是取代了弓箭,连火枪现在都是古董了,当然弓箭作为体育项目还是会一直存在下去的。别说无反单反,一个革命性的突破一两年就能把整个相机产业揍趴下。记得大明湖畔的留声机吗?记得磁带和收音机吗?记得cd和黑胶唱片哪个更好的争论吗?记得曾经的Walkman吗?记得垂死挣扎的MD吗?再下一代连ipod都是古董了。n年前无忌还在争论银盐和数码哪个好;两年前我还笃定的认为镜头恒久远大三元永流传;唯一不变的是不停变,未来从原理上推翻这一切的人现在可能正躺着玩游戏,可能刚从公司愤然辞工创业,可能什么也不干盯着天空发呆。。。就像当时sony老板正吧Walkman扔到水桶里冒泡的时候,乔布斯正在车库里捣鼓电脑。。。所以问题应该是:相机这东西什么时候被手机取代?手机又会被什么取代?---------------------以上,有点跑题---------无反应该会很快取代单反,原因1、棱镜系统太重,我随身背单反的习惯已经有快十年了,这玩意就是个哑铃。最近都是挂着个50.8就出门了,实在背不动。2、太大,掏出来吓人,会惊动别人,而且一连串动作很啰嗦很多时候都懒得掏出来了。3、声音大,咔嚓一声自己听着很过瘾,试试拍下地铁里吃鸡爪的。。。4、峰值聚焦、峰值聚焦、峰值聚焦!重说三,这个单反做不到5、我觉得热噪问题是暂时的障碍,很快会突破。、我觉得。。。现在比十年前强太多了6s vs d610+85.86s vs d610+85.8别忘了比重量127g vs 一机四镜5kg+
会,时间不好说了。要知道为什么单反能在很长时间统领135相机市场,要知道为什么相机要这个反光板+五菱镜的复杂结构,是需要回头去看看这个结构是如何产生的。在柯达搞出胶卷以前,相机的感光元件都是一个个板子,感光材料刷在这些无论是金属版还是玻璃板上,所以最早不是叫底片,叫做底板嘛。拍摄时候先通过相机背面的毛玻璃取景,然后再插上这些底板,最后打开快门曝光成像等等.......。柯达发明了胶卷,感光材料涂在软塑料片上,然后卷起来放进暗盒,再将暗盒装机相机里,这样就可以方便连续拍摄了,这个发明最初是为了电影搞出来的,后来因为胶卷的技术越来越好,也能满足摄影人的需求了,所以后来的摄影人也在用胶片拍照了,于是小相机就出现了。小相机的出现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如何取景,因为胶卷已经装进机器,已经放在了镜头后面,我们没办法指直接通过镜头看出去取景了,于是最初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机身上装一个和镜头平行的取景框,这个就是旁轴相机。后来还搞出一种两个镜头相机,一个镜头成像一个镜头取景,这个就是双反相机。无论是旁轴还是双反,都很难做到所见即所得,因为取景光路和成像光路不完全一致,会有误差,至少用双反拍微距是很恐怖的事情了。最终,在镜头后面放个反光板,将图像反射到上面的五菱镜再通过取景窗口看到镜头前面的画面这个天才的设计出现了。算是完美的解决了取景光路与成像光路矛盾的问题。这个单反结构有些先天的缺点,因为结构原因,机身做不小,反光板的振动无法避免,结构复杂的成本问题以及故障率问题,都是多年以来一直在慢慢改进的。在数码时代来临的时候,这个取景光路与成像光路矛盾的问题被先天的解决了,只需要直接将感光元件获得的画面呈现到后面的液晶屏中就好了,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绝对没啥边缘误差,甚至还顺带解决了对焦精度问题,换镜头啥的更是简单多了。反光板五菱镜全省了。而现在,微单,也就是无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最大的问题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时滞,也就是速度问题。对焦方式的差异,无反对焦更慢,工作原理差异,时滞问题还无法避免,而这个问题导致了所有需要速度的用户还是只能选择单反,如那些动物摄影师,如那些记者们。不过现有的问题都是电子技术的问题,而电子技术这些年的发展速度,相信时滞问题的解决也仅仅是可预期的未来。
低端市场无反取代单反我想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大众消费者更倾向于便携的微单,当然故意拿个大家伙装的除外。高端领域可能就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了,只有当电池技术和光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无反才有可能取代单反。
谢邀 若是说将来 单反这个大玩具会被取代的话 取代者也绝对不是无反单反是多少个年代的摄影精华积淀下来的产物 多少人已经习惯了机械快门 多少人已经习惯了反光板升起的声音 多少人已经习惯了目镜取景 多少人已经习惯了关于单反的一切 目前为止我是没有看到几个拿单反用实时取景的 真的少 因为目镜里面其实已经就是一切了 合焦提示 快门 光圈 曝光提示 都习惯了这些美学了为什么现在一大堆人说大法头重脚轻了 机身太小而镜头不小 参照物就是单反 因为在多数人眼里认为单反比较符合审美观 而不是现在被吹上天的无反 微单之流 这些东西始终只是拿着这个微单里面的单字 妄想着去跟单反抢占市场份额 而现在 除了那些后期的弱鸡 绝大多数都是用的高宽容度的中高级全画幅单反 职业新闻记者更是高速高感机 就更不提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取代单反的东西横空出世 那么这个东西必定具有了绝大多数的单反的优点 并且弥补了绝大多数单反的缺点就目前看来 莱卡都不敢说这个话 更何况大法呢?
其实佳能1D M2就已经有这个趋势了,只是价格还不够亲民。
我倒是希望m43可以刷新它的低感画质,这样微单才有可能崛起
无反取代单反是一个趋势,可以肯定,未来无反市场份额一定会超过单反,取代单反也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至于这个时间?谁能说得准呢?目前来看,只有索尼和徕卡拥有全画幅无反,徕卡太贵暂且不提,索尼受困于微单这个“微”字。索尼微单当年的口号是便携小巧轻量化,以此来打破CN两家的垄断,如今却成为了累赘。微单本身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机身太小,放入了太多的技术和功能导致小型化的失败,直接的例子就是DXO测评A7II不如A7,A7RII不如A7R,A7SII不如A7S。另一个问题是机身很小,镜头并不小,索尼新出的GM头和CN两家的大三元差不多大。微单一点都不微了,那么微单这个名称还有意义吗?当然微单转接旁轴头很小巧,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微单的定位仅限于转接,那么终究是一个玩物,永远取代不了单反。此外,微单的耗电量远大于单反,这也是缺陷之一。除此之外,相关配件系统完全不如单反,譬如灯这类配件。不过这没什么,毕竟才刚起步没几年。目前拿索尼微单搞商摄的人也有不少,所以这不算是太大的问题。镜头群还是不够的,远不如CN两家那么多可供选择的镜头,无数定焦变焦,昂贵低廉都有。微单虽然有转接,但这只能说有更多的可玩性,对于初学者来说还要额外购买转接环也是一种负担,对于记者来说没有可自动对焦的400 600大炮。极端情况呢,兰拓科技做过测评,-25度的时候A7RII无法开机,要挂着充电宝才能开机(然后宽容度被5DSR吊打)。我从其他朋友那里得到的消息来看,也有低温下索尼微单无法开机,掉电飞快,液晶屏故障之类的问题。对于风光摄影师来说,-40度拍照都是很正常的,这个温度下类似5D3,D810这类相机都是毫无压力的(当然耗电也快),更别提旗舰级单反了。所以极端情况下索尼微单目前还差的太远。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以上说的都是无反的缺点,当弥补了这些缺点,单反估计就要成为怀旧物了。索尼这家公司感觉特别喜欢作死,按照我一个朋友的说法,这叫日本工匠精神。不按套路出牌,不遵循市场规律,早晚把自己玩死,为啥索尼那么牛逼还各种卖大楼要倒闭?总感觉是自己zuo出来的。我就不理解了,绝大多数手机用的都是索尼的传感器索尼自己还做相机,结果索尼手机的拍照功能并不是特别好。微单也是,A7 A7II A7S A7SII A7R A7RII一口气出了这么多款完全不考虑市场反应,还一股脑的塞各种黑科技,譬如5轴什么的,您索尼的市场部在瞎搞什么?个人建议索尼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微单,专注小巧便携;一个是做类似徕卡SL那种巨单,正面抗衡单反。另外期待佳能和尼康的无反。
5年左右吧 5年后单反销量会低于微单 单反目前的主要劣势:1、镜头群落后——数量虽多 但是能满足高速实时取景对焦+静音视频+全数字信号通讯的很少 至今没有单反镜头能像蔡司Batis或者松下G镜头那样实时通知机身焦平面距离和景深范围2、电子性能落后——实时长曝、手持夜景、多帧降噪、机内高光堆栈、机内景深合成、刷脸自拍快门、机内实时HSL调色预览、任意画幅裁切这些在微单上都已实现的功能 单反还要等待很久3、视频性能低下——微单作为电影机简化来的结构 在视频拍摄领域有天然优势,而且微单的对焦方式和CMOS调教直接对视频拍摄正加成,相反单反的对焦模式和CMOS调教对视频画质是负作用的。4、便携与灵活——微单不是说一定要便携,当你想画质、功能、性能打败单反的时候,很可能要比单反还大才行,但是当你不在乎一定非要打败1DX D5的时候 微单可以远远小于单反。这点单反即便不想超过微单也没法更小。微单的画幅选择多,功能和类型选择也多,无论是潜水微单、航拍云台微单、手机遥控微单、 电影微单、摄录一体微单、口袋微单、3D摄像微单、玩具lomo微单、高画质巨型微单、中画幅微单都可以实现。单反则要死板的多。5、成本——微单的结构成本比单反低很多,相同性能、相同画幅、相同画质微单都比单反更便宜。尤其是看到奥巴0.74x的超低延时236W像素取景器售价只有450元,而单反相似放大率的光学取景器不会给配1万以下的机身的时候,你就知道未来属于谁了。微单镜头的成本也低于单反镜头,目前全幅微单镜头价格较高只是因为销量低,成本均摊较慢,等过几年价格就会变得亲民很多。目前发展最早的M43系统已经出现 类似小痰盂价位和性价比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了,而且还是全数码设计,支持高速追焦、静音视频、景深合成、现代数码镀膜。
对于拍视频的朋友来说,早就是无反时代了。这种东西不能说取代,而是各有各的优势。
闪光灯系统完全支援可靠性增加耐雨配套镜头成组,素质优秀,三六九等层次分步说实话,我觉得后背已经这样子了ALPA真是个好东西
2月25号更新===如果不出现镜头革命的话,无反取代单反有些难度。顶多在入门和中端级别取代。专业级和高端级估计有些难度。虽然机身小了不少,但镜头依然很大,整体体积上没和单反小太多。我说的镜头革命是指,镜头小型化。等哪天尼康和佳能弄全画幅无反的时候,估计无反能取代单反了
谢邀,有这种可能性,在无反性能完全超越单反的时候。就现阶段来说,无反的优点是体积,连拍。画质表现基本持平,其他的基本劣势。在体积重要的街拍,消费级市场上,无反可以说已经占据了优势。而在对体积重量不那么敏感的市场上,单反还是有优势的。如果有一天无反性能完全超越单反,那么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反相机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