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的导师选择是怎么选择研究生导师个选择方法

硕士生厦大1074研究生导师库_研途宝考研网
学校
学院
专业
24小时咨询电话
当前位置:
研究生导师库
研途宝厦大1074研究生导师库提供广大考生硕士生厦大1074研究生导师介绍,通过厦大1074研究生导师自荐信进行厦大1074研究生导师选择。我的网盘文件          
好评:50.00%(0)
差评:50.00%(0)
分享给好友:复制地址
文档昨日热门排行
热门专辑推荐
2015厦门大学考研复试之关于导师选择的问题描述介绍:
2015厦门大学考研复试之关于导师选择的问题是由上传到163网盘,供大家免费下载。
文件下载地址
电信高速下载
联通高速下载
用户其它文件
版权所有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6817|回复: 55
复试选导师--教你如何联系导师(内附各院系导师简介)
K币25630 元
在线时间2391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K币25630 元
本帖最后由 瑞雪酱菜 于
18:22 编辑
此帖只有链接和图片为原创,其余copy自南京邮电大学版主,原帖链接
初试成绩已公布,很多同学都准备联系导师(建议可以等到复试线公布的时候再联系),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注: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的考生一般不需提前联系导师,这些学院均是在开学几个月后进行导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因此复试联系导师意义不大,导师一般不会对邮件进行回复。但是,据身边有同学反映,如果你在复试之前联系过导师并给他(她)留下过印象的话,入学之后双向选择的时候,他(她)可能会优先考虑你。所以,是否联系联系还是根据自身情况斟酌。
粗略地说,主要包括4个方面:导师的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 && &导师的经历主要是指导师的籍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当下工作状况主要是指职称、是否兼有行政职务;学术研究情况是指导师出版的著作、发表的文章、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立场、学术研究风格;师生相处情况指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等等,这些情况主要从日常教学和师生交往(尤其是节庆日公共活动)中了解。在这4个方面中,“经历和当下工作状况”是基本性的信息,而核心信息是“学术研究情况和师生相处情况”――前者关乎你的备考(尤其是复试)乃至将来读研后的学习,也是打开我们与导师沟通或关系之门的钥匙;后者则直接关乎导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原则与方式,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何获得这些导师的这些信息呢途径一: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查询导师的简介,查询地址(点击姓名即可转至导师简介页面):
1.jpg (132.85 KB, 下载次数: 196)
18:32 上传
途径二:通过专业学术网站& & (如中国学术期刊网)或者图书馆搜寻导师的著作与文章。学习研究这些文章,以了解导师的学术研究情况。比如中国知网,点击链接-&
3.jpg (88.92 KB, 下载次数: 166)
18:32 上传
途径三:直接与导师接触。& && &如果你居住在所报考学校的城市,可以抽时间去听导师的课,甚至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争取与导师交流沟通,这是最直接地了解导师的好方法。比如可以来厦大看学校的相关公告,导师的讲座之类,如果导师让你复试的时候面谈,那么是最佳的接触机会。
途径四:通过你周围的人。& && &如果你有师兄师姐或者老乡正好是导师的学生,或者与导师有一定的接触,通过他们就能了解到上述4个方面的信息,尤其能了解师生相处情况。因为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在与他周围的人接触的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学生或者熟人获取的类似信息,是其他途径所无法获得的。自我形象——印象管理的核心如:生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学习执著追求、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学生,让人感觉充满活力;而执著的追求,是科研必备的品质,这种执著精神某些时候会感染导师,留下很好的印象。&&第一印象——印象管理的关键
& && & 方式一,发E-mail。在E-mail中,简单的自我介绍及表达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是必须的,但这不是拉近与导师关系的最好切入点,询问有关的专业问题才是一种更好的切入方式。这种询问,容易引起导师的注意,引发彼此的交流,且不落俗套地为进一步交流留下余地。【注】发邮件是联系导师必备的方法,也是首先需要做的
& && &&&方式二,给导师打电话。这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种方式,但很多考生由于距离太远,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包含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如果第一次电话联系不成功,第二次再联系就难上加难了。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通过E-mail与导师联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导师打电话巩固联系——印象管理的延续
& & 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如何巩固联系、保持接触的延续性,以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十分重要。
& & 借助E-mail,通过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感想和观点的交流,考生与导师的联系会得到逐步加强。
& &沟通忌讳——印象管理的雷区
& & 忌讳一:把隐私当信息。了解导师的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的隐私,而是在导师的学习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这4个方面对导师有所知晓。
& & 忌讳二: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切记,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在进一步的联系中还可修复第一次的不足表现。
& & 忌讳三: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最佳巩固联系的方式。
联系老师切记不要广撒网细捞鱼& && &我相信有很多同学!特别是外校的同学喜欢这么干!在得知老师的邮箱之后,同时发了好多邮件,以为这样对他很有利!从愿意收他的老师里面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个……
& && &最好的方式是这样的:先整理一下你想报考老师的顺序,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联系老师,等上一个老师给你确切答复之后!再决定是否联系下一个老师!上一个老师委婉的表达他的意思,可能不是很愿意,那么你就继续下一个老师,如果上一个老师有收你的意愿了,好!到此打住!剩下的事情就是安心准备复试或者是找老师面对面的谈一谈……
复试联系导师参考邮件(附格式)首先,邮件的主题可以写成这样,考生姓名-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自荐信邮件参考内容尊敬的xxx:您好!
& && && &&&冒昧打搅您了,我是xx,男,今年xx岁,某学校某专业毕业,今年报考专业硕士,考生编号xxxxxxxxxxxxx,政治xx分,外语xx分,数学xxx分,通信原理xxx分,总分xxx分,专业排名第xxx名,参照去年的复试分数线,我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复试,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攻读您2014年的硕士研究生,所以非常冒昧的给您写信。本科生期间我成绩优秀,四年来成绩xxx,我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以及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影响下,我在基础知识,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网上查阅了您的有关资料,并看了些您发表的文章。我对您所研究的课题很感兴趣,比如xxxx,所以非常希望能在您的课题组攻读我的硕士学位,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能很好的完成硕士期间的任务。
& && & 这一段可以写自己大学的经历,比如项目或者获奖经历,二战的可以写工作经历,如果动手能力不错,老师会很青睐的
冒昧致信,恳请您海涵!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 祝身体健康! 工作愉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敬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xx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月24日
K币78071 元
在线时间216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有问题邮件联系
K币78071 元
{:3_116:}抢占沙发
原创坐沙发
一般战友, 积分 3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 积分
在线时间12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 积分
[em:42][em:42][em:42][em:42]
K币4550 元
在线时间166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K币4550 元
课程预告,帮学堂出品
好文章一定要顶~
中级战友, 积分 8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9 积分
在线时间5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8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9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8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9 积分
实用。[em:36]
一般战友, 积分 4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在线时间3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4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4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 积分
在线时间27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在线时间2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在线时间14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很有用,感谢lz分享。
高级战友, 积分 42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54 积分
K币3019 元
在线时间587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42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54 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42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54 积分
K币3019 元
酱菜一出,必属精品!
我,俗称大版版
考研论坛2013年下半年优秀版主
考研论坛2013年下半年优秀版主
2014年上半年优秀版主
论坛有你更精彩
真题小王子
真题在手,天下我有。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
Powered by Discuz!一个厦大生物学毕业生的文章-慎重选择人生的每个转折点
为什么生物类专业这么难就业
  众所周知,现在生物类专业的就业奇差无比,什么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不论是哪个,只要开头带了生物两个字,就没有容易就业的专业。
  笔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厦大生物系还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的,现在我说一下去年和前年我们厦大生物本科以及博士的就业情况。
  先说本科,厦大生物的保研率堪称全校最高,我们全系150多人,大约20个出国,70个保研考研到本校或者外校,10个考了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参加工作的有50人,只签约了7个,而且这7个人签的都是很一般的企业,部分作销售的甚至和中专生大专生从同一起点做起,7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月薪超过2000。
  相比之下,厦大的财政学140人,大约有20个出国或者升学,剩下的120人中,只有7个没有就业出去,而且签约的一百多人中,以四大,各大银行,各大金融部门为主,几乎没有几个人月薪低于3000。
  财政和生物同属厦大比较牛的专业,再看看厦大的软肋——工科类专业。厦大的工科还没有一些比较强的二本工科好,但是,工科的就业率也超过90%,基本人人也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
  再看一些二本的比较好的工科,他们的就业情况大致和厦大的工科差不多。
  也就是说,进了重本的生物系,你的就业将不如二本。
  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个例我们要抛开而不谈。
  别以为清华北大就会好,清华的生物工程就业不如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二本)。
  也许有人会说,本科生当然是这样了,如果是博士生那就不一样了。
  好的,现在我们看一下厦大博士的就业吧。
  先说下,想在厦大生物系做个老师,国内的生物博士毕业是绝对不可能的,清华北大的都不行。厦大自己的博士毕业只能留校做个实验员,月薪4000不到,能留校做实验员的还是一些比较牛的和导师关系比较好的博士。至于那些不牛的博士,他们看中的是广大的中学校园,很多生物博士为了争夺一两个中学生物老师的职位打的头破血流。
  当时去四个人应聘两个生物老师职位,其中两个是厦大博士,一个是武大硕士,一个是泉州师范学院(二本),最后得到该职位的是一个博士和那个泉州师范的。
  堂堂重本博士,和一个二本本科生做一样的工作,你甘心吗?
  相比之下,经济学的博士一般都可以留校做教授,或者做某企业的高层,那前途叫个无量啊。
  同是博士,差异就是这么大,没办法的。
  也许又有人说,出了国就不一样了。
  是的,出了国确实不一样了,出国读了国外牛校,可以留在国外搞研究,或者当个海龟进高校,进院所,待遇也绝对不会差。
  但是,现在生物这行的情况是,海龟都没什么好稀罕的了。
  我们不能被个别那不到1%的大牛进了院所而迷惑,现实情况是,大量的生物海龟回国后继续失业,或者改行。留在国外的博士待遇基本都是两万美元左右(听起来高,在美国这是高中生的工资),而国外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博士一般都可以拿到六万美元。同样都是研究人员,就因为行业不同,差异竟是如此之大。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笔者深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一、牛的是老师们,而不是我们
  很多人说,现在IT业已经人员饱和了,是这样的,现在学IT的人非常多,竞争压力非常大,一些IT的不知情的人看到学生物的人那么少,偶尔还会羡慕学生物的人呢。
  比方说社会上一共有12000个人学的是IT相关专业,500个人学的是生物,咋一看神似是IT竞争非常激烈。但事实却是,社会一共需要10000个IT职位,由于IT多了2000人,因此造成了竞争激烈,而社会却只需要100个生物研究岗位,却多余了400个学生物的人。
  这个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了。
  从高校的师资团队就可以看出来了,以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为例。厦大的经济可以说是全国很厉害的了,会计更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会计的最高水平。而厦大的经济、会计的教授们基本都是本校,或者国内的重本毕业的博士,只有个别大牛才是国外牛校毕业的。
  再看看厦大的生物,厦大生物也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了,其实排名还不如厦大的经济那么靠前,只是比较厉害而已。但是,师资力量确实如此的厉害,老师全部都是国外牛校毕业的大牛,就连实验员都是博士,几乎生科院就没有不是博士的人。
  老师们没有一个关心学生就业的,他们只是在关心有没有比较乖的学生能帮自己做实验,能帮自己打打工,都是一帮献身于科学的人。你要是问他们,以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就业,他们会告诉你一堆什么新型材料,新型能源,听起来很高端,实际上能用么?马云说过一句话,“你说你是高科技,人家客户会崇拜的看着你,但不会买你的货。”这点和现在提什么新型能源的人是一样的,你一说你是研究新型能源的,人家会崇拜的看着你,但是,你能让你这新型能源在短期内投产么?
  经济学院有经院就业促进中心,生科院有么?经院老师逢人便提自己学生的就业,生科院老师敢提么?
  二、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人是不负责任的、
  二十一世纪到底是不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想说的是,肯定是的。但是,二十一世纪这么长,2090年也叫二十一世纪,我们活的到这个时候么?
  很多人都以为,过个十年八年,就不一样了,还骂我们这些一门心思转行的人目光短浅。是,我们是看重目前的利益,但是,你不觉的你们也看的太远了么?
  首先,我得告诉你们,只用十年八年,生命科学的世纪是不可能来临的,美国还没到生命科学世纪呢,中国可能么?人家美国到了计算机时代20年以后,计算机才算是在中国普及,就算现在信息时代效率高,也得等美国的生物产业普及十年后中国才能普及吧?再说,美国的生物产业普及的话,起码还得20年呢,也就是说,在中国,生命科学世纪想要降临,起码还得30年。
  也就是说,生物变得实用些的时候,我们现在这些学生物的已经五六十岁了。
  那时候自会有新人来赚钱,来创业,你觉得我们这些老一代,除了欣慰的看着他们,还能做什么?
  当然,如果你就是那么想为了科学献身而不求名利的话,我只能送你四个字“你很伟大”。
  但是,我们是男人,男人就要做一个成功男人,而不是自己成天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实验室调试着那些瓶瓶罐罐,等你把那些瓶瓶罐罐调试成功的时候,你的老婆应该也被别人调试成功了。
  所谓生命科学世纪,不过是部分人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再被部分不负责任什么都不懂的记者炒来炒去的。生物类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高的吓人,这几年终于算是正常了,现在念生物的都是调剂的,或者保送的,或者脑残的。
  很多大一大二不明就里的傻学弟们偶尔还会冒出个“到美国拿诺贝尔奖”或者“开个生物公司自己创业”之类的天真言论,但实际上,你觉得诺贝尔奖是人能拿得到的么,你觉得你即使累死能拿到么?
  至于自己创业,就更搞笑了,你看看现在中国有几家生物公司,所谓的生物公司要么就是化工厂制药厂打个生物的旗号而已,要么就是到处倒卖生物仪器的骗子公司,别以为搞这些的都是些一般院校生物系毕业的,其实复旦南大的硕士生搞这些的比比皆是。
  我们生物系内部都自称屠龙系,毕业了无龙可屠,唯一就业渠道就是再去教小朋友们如何屠龙,然后再期待几十年后真龙会出现。
  也有人会说,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做好。
  是这样的,但是,我在生物行业努力了,也就只拿到那么点薪水,同样的付出,我干嘛不到别的行业付出,很明显我到别的行业付出收益更大么,你还留在生物行业那不是脑残么?
 三、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化学的比较好
  前一段时间,我们一个生物的博士跑到一个制药公司应聘,给人家HR讲了一堆生化方面的东西,HR听着直皱眉头,最后当场侮辱了该博士:“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化学的比较好。”
  最后结果是,该制药厂要了几个化学的本科和硕士,而我们的生物博士们一个也没有要。
  这个不是个例,并不是因为那化学的的确出众,或者生物博士的确糟糕,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咋一看,好像和生物对口的东西挺多的,什么化工啊,制药啊,医学啦,化妆品啦,好多啊我们非常开心啊。但实际上人家都会觉得你没一个专精的。化妆品或者化工厂人家宁愿要学化学或者化工的,医院那肯定只要学医学的,制药厂那肯定还是化工或者药学的优先。
  生物学了半天,就是个四不像。
  而且,学历越高,就越难转行,生物本科生还有去考注会考MBA或者做销售的,这倒是成功转行了,研究生博士生呢,海龟呢?基本就只能往化工或者制药方面转行了,生物医学的倒是很多转到医学方面去的。
  以前有个国外牛校的生物博士,发现待遇巨低,只好又在国外念了个计算机的硕士,出来人都三十好几了,不过待遇倒是一下子升上去了。从此,此人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别人提起他是个生物博士。
 四、这专业就是骗人的,学不到任何东西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大学本科四年生物学的课程设置。
  还是以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为例,不过,全国各个重本其实设置都差不多。
  一年级:公共课,院系通修。这个没办法,只要是中国的高校,你的大一时间肯定都是浪费到这些课上。不过关键是别的专业人家只浪费这么一年,我们还要接着浪费三年呢。
  二年级:生物化学,这个神似挺重要的,不过,我们学的那英文教材,老师教得极端浅显,考试就是给你20个题目考其中10个题目,基本学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只记得生化的大概。
  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基本就是听下课,做作业,考前突击考试背背就OK了,很明显,你靠理解答题的分数肯定没有人家靠背书拿到的分数高。
  三年级:三年级我们分专业了,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三个方面,其他重本也都和我们大同小异。学的东西都是一些科普类或者了解性的内容,比如高中生物的那些介绍性内容,我们三年级学的都是专业课,但所谓的专业课就都是些了解性,或者介绍性的内容。
  四年级:实验,非常基础的实验,老师做一遍,学生跟着来一遍,写毕业论文。有脑子的到处实习考虑转行问题,没脑子的就浑浑噩噩的被保研了。
  研究生:比较深的科普内容,做一些比较难的模仿性实验,帮老师做一些非常低下的东西,学完这些科普,你将成为一本百科全书,但不会产生任何经济价值。
  博士生:更深的科普内容,反正还是没有自主实验,导师的廉价劳动力。
  总之,生物学了这么多年,学的都是一些科普内容,学的好学的糟糕都是一回事,偶尔一些成绩非常糟糕的人反而能进外企,因为在你学那些无用的东西的时候人家也许在到处实习。
  你的专业没有任何对口的东西,只有改行,只有改行。
  再看看会计学,财政学,或者工科诸多学科,这些东西,学了就是有用的,财政学完了出来就可以进入金融系统,会计学完了就可以当会计,工科出来就可以搞技术。生物出来能干什么,你只懂一些百科知识而已。
  生物四年下来,你和你高中毕业时,没有任何区别,不管你努力不努力。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因为,生物是一门研究性的科学,而研究是非常高端的东西,我们不止要搞懂现在生物学科所有的基础知识,还要搞懂你要研究方向的所有知识,然后你才能创新的研究。
  而别的学科都是实用性学科,你只需要学习加实践现有的东西就可以了,至于研究,自有别的学科想研究的人去搞。
  而且,别的学科已经产业化,就肯定会有很多企业以及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他们的研究人员待遇也就会非常高,而生物能不能产业化还是个未知数,又有哪个企业发疯了愿意给短期没没有任何产值的生物研究投资呢?
  所以,如果你对生物不感兴趣,请快点转行吧,不要再每天浑浑噩噩的保研,读博,失业……
  总结一下,真正适合念生物,需要以下几点:
  1、 家庭收入较高。
  至于这个较高是多高,以我写这篇文章的这个时候算,家庭年收入要在二十万元以上。你别以为你努力了就能拿到国外牛校的全奖,基本可以这样告诉你,清华北大拿到牛校全奖的都不多。
  2、 对生物极端的热爱。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3、 淡薄名利,崇尚科学。
  搞生物研究过的必须是清贫的生活,你必须有看着大量不如你的人飞黄腾达而不眼红的能力。
  4、 英语很强。
  注意,这里是很强,否则你怎么通过GRE,通过还不行,得很高,不然你怎么读牛校。
  5、 专业极强。
  这里的专业强不是说你科普知识懂得多,科普知识弱智看多了都能学会的,这里的专业知识指的是你做实验的能力。
  以上五点,如果你缺两个以上,请尽早退出。
  引用一下以前一个北大生物毕业,最后转行做了记者的成功人士的话:
  “学生物的都不傻,傻的是学了生物还执迷不悟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6厦大考研复试:关于选导师的那些事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厦大考研复试:关于选导师的那些事儿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择导师的理由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