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漓我的世界药水合成表在人体裏留多长时间

*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药物在身体里能残留多久?
药物在身体里能残留多久?
药物在身体里能残留多久?我老公患了白癜风,请问他停药多久我们才能要孩子?他用药大概一年了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65354
病情分析:你好,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建议你老公停药至少三个月后在要孩子意见建议:怀孕前建议你和爱人可以做个孕前检查,适当的锻炼,远离药物和各种辐射,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你在怀孕前三个月要开始补充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
职称:医师&
专长:白癜风、白斑病
问题分析:白癜风主要在人们的皮肤表面以白斑的形式出现,白斑表面光滑无鳞屑,多为指甲至钱币大,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也有起病时为点状减色斑。意见建议:白癜风是分很多类型的,所以治疗白癜风的方法有很多,建议去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争取早期治疗,还有尽量不要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等。
电话:010-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从白癜风的致病根源血液根本脏腑入手治疗白癜风
问题分析:白癜风是一种局部性皮肤/粘膜、毛发因不明原因色素脱落的皮肤病。其症状无自觉的出现局部性皮肤变白,逐渐扩大,会向正常皮肤移行(扩散),表面光滑无脱屑,无痛无痒。有的患者会感觉轻微痒感。意见建议:建议不要盲目用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有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应症,不一定都适合每位患者,用药不对症的话,会导致白斑的加重,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科学全面的治疗,查出发病诱因,对因对症治疗,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职称:护士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0685
问题分析: 你好,你现在的情况不用担心,先观察看看的,一般是3个月是可以怀孕的。意见建议:建议你饮食要清淡的,避免劳累的,积极锻炼的,祝你生活愉快的。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83382
指导意见: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 治疗:药物治疗甲氧沙林口服后照射紫外线、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P长期服用,皮损稳定无进展的患者可行自体表皮移植手术,超过体表面积一半以上者,可用3%~20%氢醌单苯甲醚霜外搽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62070
指导意见:你好,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建议你老公停药至少三个月后在要孩子
怀孕前建议你和爱人可以做个孕前检查,适当的锻炼,远离药物和各种辐射,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你在怀孕前三个月要开始补充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25320
指导意见:你好,最好是停药间隔一年再怀孕。饮食尽可能广泛多样化,多吃高蛋白优质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233986
指导意见:白癜风治疗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医院,一般专家建议患者去国家权威机构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或研究所进行检查和治疗。因为治疗白癜风关键是在于病因的检查,白癜风发病诱因很多,只有找到了真正发病诱因才能展开正确的治疗,最终达到控制、治疗、治愈的效果,国家权威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或研究所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治疗仪器,药物也是最新研制的,权威专家会根据患者的检查,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精心给患者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求最好的治疗效果。
问一般药物会在体内残留多久?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355931
指导意见:您好!一般药物在体内三五天就代谢掉了,停药一周后就可以备孕,一个月后备孕不会影响宝宝,备孕期间要注意休息,适当加强营养,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以防上火,注意保暖,适当锻炼身体,预防感冒等,尽量不要用药
问药在体内残留多长时间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痛经。,
&&已帮助用户:234410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想怀孕的话,最好不要吃任何药物的,一般真想要孩子的起码要三个月不吃任何药物,要将体内的药物毒素才能排干净。意见建议:一般用药后,要在停药三个月后再要小孩的话比较符合优生优育情况,祝健康。
问一般西药在身体残留时间多长?
职称:医师
专长: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症、无痛人流、月经不调、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104148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你好,你的情况一般西药在体内存留至多2个月的。
问药物胶囊在人体内一般多久会被溶化掉。
职称:医师
专长:颈椎病,腰椎疾病,疼痛
&&已帮助用户:558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这个得看看你所说的是什么药物的了意见建议:建议最好是能够详细的描述一下的了,毕竟很多药物的半衰期是不一样的了
问紧急避孕药在体内的残留时间是多久?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48302
病情分析: 你好,紧急避孕药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是3天,一般3天就能代谢出体外的意见建议:紧急避孕药虽然是无保护房事后的补救措施,但也不能多次服用,多次服用会引起月经紊乱和月经失调,严重后会造成不孕,一年的服用量不能超过3次,短期内多次服用也会导致避孕失败
问吃了激素药以后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的排出药物残留在体内的激...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51928
问题分析:你好,你的叙述不太明确,不太明白排出体内药物残留的原因。由于激素药物属于普通药物,而且药物的半衰期较短。意见建议:由于达英35的生物半衰期为一天,所以通常于一周左右时,可能完全排除体内药物残留,如果进行备孕,此时是可以的。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减少自呼吸道进入的有害物质;减少从口进入有害物;多食用黑色素类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引发白癜风的因素主要有两点:内因和外因。
白癜风诊断的几个要点:白斑颜色诊断;白斑的数目诊断;白斑形状
注重心理因素;注重坚持治疗;注意自己的饮食应忌食辣椒、酒类……
需要大家关注:内分泌失调;化妆品刺激;不合理饮食;作息不规律…
减少自呼吸道进入的有害物质;减少从口进入有害物;多食用黑色素
白癜风的病因有很多,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外伤、遗传等
临床实践证明,初发期的白癜风治疗较容易,而且治愈后不易复发……
据调查研究证明引发白癜风的病因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小食品及
白癜风病发初期,由于患者局部黑色素细胞受损或者酪氨酸酶的活性
白癜风相关标签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是...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小说里的春药蒙汗药真的有效吗?|蒙汗药|王家葵_凤凰文化
小说里的春药蒙汗药真的有效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此次访谈,源于暑期的一个偶然。王家葵先生莅沪,大家谈天说地。他聊到,《水浒》所载“蒙汗药”的“蒙汗”作用,在医学上确有根据。
【编者按】 此次访谈,源于暑期的一个偶然。王家葵先生莅沪,大家谈天说地。他聊到,《水浒》所载&蒙汗药&的&蒙汗&作用,在医学上确有根据。由这个话头深谈下去,就有了如许篇幅的访谈。王先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并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对本草学、药理学深有研究。酷嗜文史的他素有&博学好古&之名,在道教研究方面更是成果丰硕:著有《陶弘景丛考》,辑录、校注的数种道教文献,都收入&道教典籍选刊&。这一切,都在这篇访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澎湃新闻:我想先从古代小说里面记载的&不死之药&谈起。有很多据说能让人长生不死的仙药,东方朔曾向汉武帝进献甘露,秦汉以来流行灵芝,《白蛇传》里面白蛇盗来的灵芝就有起死回生之功,等到炼丹术兴起之后,帝王又热衷于让方士炼取丹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王家葵:其实,古人这类求仙问药的行为,不妨用一句诗来概括:&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这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中那首《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首诗感叹一个浅白的道理:人总是要死的。人有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规律。道家崇尚自然,讲&道法自然&,如庄子、老子,其实不屑于关心这样的&生死大事&;可是与神仙家合流而形成的道教,却在神仙家的影响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关爱生命&的宏伟事业中。长生久视是神仙家的信仰,经过道教的鼓吹,直到今天也是中国人的根本信仰。 长生不老,首先得从理论上证明肉身具有不老不死的可能性。王充在《论衡&道虚》中把各种宣称有效的长生方术嘲弄了一番,其中一句话很厉害:&万物变化,无复还者。&用白话来说,就是生命如逝水,单向不可逆。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用极大的篇幅辩论此事,总结起来三句话:神仙实有;神仙无种;神仙可学。长生不死,是神仙的初阶。
《论衡》 把《论衡》与《抱朴子内篇》对看,葛洪与王充&隔空喊话&,有意思极了。葛洪怎么说,当然也是举例,远远近近的例子说完,一句话,王充之流&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举来举去,举到一个关键的例子,《金丹》篇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与水银之间的互变,对,在神仙家眼中是&回还&,所以称为&还丹&。神仙家的一句重要口号,通过《抱朴子内篇&黄白》记录下来:&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个口号是反天命的,主张以人力干预自然、改造自然。这里当然也看得出,神仙家还是存有一分清醒和理智,没有好意思去狡辩,说长生不老就是&自然而然&。 澎湃新闻:前面您谈到的都是长生术的理论,神仙家为达到长生不死目标采取的&技术手段&有哪些呢? 王家葵:方法多多,概括起来,不外三端:服食、房中、导引。 先对后两家简单一说。房中是通过性活动成仙,讲究的是&动而不泄&,后来发展到&还精补脑&。这与后面要说到的春药、催情剂等有一定的联系,也与&以人补人&有一定的理论渊源。导引则是肢体运动,类似于&广播体操&;如果增加&行气&,以意念指导真气在体内循行,就是&内丹&的滥觞了。 回到服食,服食起源于&不死之药&的传说,《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最早的&不死药&掌握在居住于虚无缥缈间的神仙之手,《史记&封禅书》谓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但随着徐巿、卢生、候公等觅药失败,求药由仙界转向了凡间。 服食也有派别,都说自己的最有效,内部竞争很是激烈。大致分两大类吧,天然物与人工制成品。服食天然物的历史应该更加久远,当然是一些难得之品,细分又有两支派。一支以金玉丹砂诸矿物为至宝,姑称为&金石派&,另一支则看重芝草、巨胜诸植物,可称为&草木派&。安期生食枣大如瓜,就是后一流派。暂不论这两支派孰先孰后,就影响而论,金石派远胜草木派。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说:&且草木药埋之即朽,煮之即烂,烧之即焦,不能自生,焉能生人。&最早的金石派以服食黄金、云母、丹砂等天然矿物为主,其理论基础如《抱朴子内篇&仙药》引《玉经》云:&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周易参同契》也说:&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对,就是交感巫术的思维模式&&《列仙传》中服矿物而致神仙的人,有赤松子服水玉,方回炼食云母,任光善饵丹砂等等。但可以想见,金石之物多具毒性,过量或可致死,这与长生久视的目标显然背道而驰,所以,金石派方士很快由采服天然矿物,改为炼制后饵服,这正是后世丹鼎道派的权舆。 与导引行气不能成仙一样,服食最终也无缘仙界,迷信如汉武帝,晚年也承认&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神农本草经》其实是神仙方士的&服食指南&。 人工制成品较为后起,其主流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炼丹术&。炼丹术也有演进过程,早期似乎还是炼金,只是按照李少君的说法:&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另一种则抛弃黄金、白银(即黄白)的追求,在丹砂、水银、铅丹中寻求变化。 服丹从汉代以来,不绝如缕。有科技上的积极意义,但执迷不悟者大有人在。
魏晋名士爱服用寒食散 澎湃新闻:您说起服丹,让我想到魏晋名士爱服用的寒食散或者说五石散。它具体指的是什么? 王家葵:晚近最早对五石散发生兴趣的是文学家和文献学家:鲁迅和余嘉锡。前者利用他在日本受到的医学训练,作了历史文化上的阐释;后者利用文献学功夫进行了文献考辨。化学家对这个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王奎克先生就写过《五石散新考》(收入赵匡华主编《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但医学家,尤其是药理学家对这件事关心不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五石散的来历,余嘉锡考证得很清楚,主要是由张仲景之&侯氏黑散&和&紫石寒食散&合二为一,成为《千金翼方》的&五石更生散&,也就是通常说的&寒食散&。 &五石更生散&里面有五种金石药,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再加上一些植物动物药,可这个处方里并没有什么毒性剧烈的药物。 王奎克先生结合文献、化学、毒理,破解了这个谜团。他发现,孙思邈所记录的五石散,其实是篡改过的。由&侯氏黑散&和&紫石寒食散&合并加减而来的&五石更生散&使用的五种金石药其实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与礜石,孙思邈著录的时候,以&石硫黄&取代了&礜石&。这不仅是文献学功夫,结合砷中毒的毒理学表现,也是能够成立的。可以这样说,鲁迅、余嘉锡两位没有解决的问题,被王先生彻底地解决了,这是值得大力表扬的。 《千金翼方》记录处方有误的五石更生散,更可能是孙思邈有意为之。《千金要方&解五石毒第三》说:&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有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今但录主对以防先服者,其方已从烟灭,不复须存,为含生害也。&由此可见孙思邈对五石散之深恶痛绝,又怎会在书中显明地记录原方呢? 类似的出于&善良愿望&篡改文献,我还见过一例。《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第一》引《神农经》说:&食石者肥泽不老&,陶弘景注释:&谓炼五石也。&以上文字出自正统《道藏》本之《雲笈七籖》,可在《四库全书》本的《雲笈七籖》中,这句陶弘景注释被篡改为&谓炼五英也&。五英指的是五色石英,一下子就绕开了与五石散的瓜葛。由此看来,为了保护读书人不受五石散的诱惑,四库馆臣真可谓煞费苦心。
《本草纲目》中关于草药的记载 澎湃新闻:王奎克先生注意到的砷中毒的毒理学表现具体有哪些?您前面说到的关于五石散的未解之谜又指的是什么呢? 王家葵:礜石是砷黄铁矿,无机砷进入人体之后引发的慢性砷中毒,和《诸病源候论&解散病诸候》卷六记载的服散出现的症状是吻合的&& 欲候知其得力,人进食多,是一候;气下,颜色和悦,是二候;头面身痒瘙,是三候;策策恶风,是四候;厌厌欲寐,是五候也。 这样一来,服散之后要行散、饮冷、不能穿衣服、用凉水浇头,也就很好解释了。砷中毒可以出现明显的皮损,皮肤表面出现溃疡,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末梢神经的损害也会让人体感觉异常,常见的如肢体远端对称性手套、袜套式麻木感等。皮肤感染,出现溃疡,或者皮肤感觉异常,敏感、疼痛,都可以出现&不胜衣&的样子,无法穿衣服,即便是轻薄的绸缎衣服,沾身也觉得不自在。服散的人,相当部分死于痈疽。痈疽嘛,多数时候就是皮肤的细菌感染,这是古人特别特别害怕的疾病&&秦桧就死于瘩背疮发作。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毒力很强,进入血液之后会引发败血症,在青霉素发明之前,这可是要命的病,所以古人&谈痈色变&。服散的人因为有皮损,再加上感觉异常,恣意挠抓,一旦发生感染,就很容易死掉。 关于五石散,还有一些枝节问题没有解决。从五石散的制作来看,以前我们一直认为&&至少我自己是这样&&五石散是炼丹术的一个支派。现在看来不对,仔细分析五石散的组成与制作,完全没有经过丹鼎,也没有&水法炼制&,就是矿物加上一些植物做成粉剂,或者粗颗粒,然后和酒吞服。为什么我觉得它和炼丹术完全无关呢?因为在魏晋时代,炼丹术发展的水平已经很高,在炼丹术士眼中,名士服用的五石散只不过是小儿科,他们服用的是自己炼出的更高级的丹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理解,为什么葛洪完全没有谈到五石散,陶弘景即便谈到,也非常之不屑。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魏晋时代,如此大规模地服食五石散,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成瘾性的倾向。因为后来者看到前人服散之后的惨状,还是不畏死,依然要去尝试,仅仅用何晏说的那句&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不太好解释。 医学界关于药物是否有依赖性是靠戒断症状来判定的:对精神性药物产生依赖后,一旦停止供给,病人会出现肉体和精神上的症状。检点文献,我只在《医心方》卷十九&服丹发热救解法第十三&中发现一段近似的表现:&凡服药发动之时,即觉通身微肿,或眼中泪下,或鼻内水流,或多呻吹,或咥喷,此等并是药觉触之候,宜勿恠也。&在《养性延命录校注》附录《太清经辑注》中,我加按语说:&此段描述服丹后流涕、流泪、哈欠等,极似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本篇称为药觉触之候。&但我还是不能完全自信。没有文献提到砷制剂存在依赖性(按,重新审读这篇访谈的时候,又咨询了从事毒理学研究的同事,他提到&印象中&有使用砷剂发生依赖性的报告。但仓促之间未能检索出相关文献,且存疑);而从本草方书及其他文献来看,汉魏六朝时期似乎也没有有较强成瘾性的物质(比如鸦片之类)为医人所了解。稍为例外的是麻蕡&&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雌花,含大麻酚(cannabinols),有强烈的致幻作用,《本草经》记载&麻蕡,多食令人见鬼狂走&,就是这一作用。但大麻成瘾性不高,也没有证据在五石散中使用。以当时人所掌握的植物和矿物的情况来看,他们还不了解成瘾性这么强的药物。那么,不成瘾又有很大肉体伤害的药物,怎么能长时间、大规模地服用呢?医学上无法解释。 其实,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魏晋时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嬉皮士颇为相似。那个年代的人也滥用药物,当然,滥用的是大麻和海洛因。所以,对魏晋时人为什么会前赴后继、冒着死亡风险去服散这个问题,&神明开朗&之类含混的&魏晋风度&还不足以解释。究竟该怎么解释,我也无法下定论。 澎湃新闻:魏晋之后,还流行过什么样的丹药?这些丹药有哪些危害? 王家葵:唐代盛行服食石钟乳和硫黄,可能都是魏晋五石散的&替代品&。我写过一段文字,直接抄录吧。 石钟乳又名钟乳石(stalactite),是碳酸钙的沉淀物,与水垢的成分类似(水垢除了碳酸钙以外,还含有氢氧化镁)。钟乳成为&仙药&,有一个渐变过程。 《本草经》并没有提到石钟乳有久服长生的功效,森立之辑《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可称只眼独具。但汉代也非完全没有服食钟乳者,《列仙传》说:&卭疏能行气练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名医别录》给钟乳添上了&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不老,令人有子&的功效,并告诫说:&不炼服之,令人淋。&不过六朝以来炼丹的事几乎完全被道士包揽,而道士们更看重铅汞在炉燧中的变化,如石钟乳之类的钙化物并不太受重视。陶弘景所说的&《仙经》用之少,而俗方所重,亦甚贵&,应该是事实。 不知什么原因,唐代人特别嗜好此物。《新修本草》将石钟乳由中品调整为上品;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二记载有&飞炼研煮钟乳及和草药服疗&处方六首;《外台秘要》卷三十七、三十八有《乳石论》上下两卷;柳宗元有一篇《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赞扬钟乳之精美者:&食之使人荣华温柔,其气宣流,生胃通肠,寿善康宁,心平意舒,其乐愉愉。& 我怀疑,六朝隋唐单独服用钟乳,或许是由魏晋间人服食寒食散的习惯演变而来。寒食散的配方复杂,毒性也大,后来就减省为了单用钟乳一物。 尽管服食家奢言钟乳的养生作用,但与寒食散一样,益阳事&&也就是增强性功能&&才是主要目的。白居易的诗说:&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慰老资歌笑,销愁仰酒浆。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须狂。&他在自注中说:&(牛)思黯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颇多。&苏轼说得更清楚:&无复青黏和漆叶,枉将钟乳敌仙茅。&仙茅便是益阳的要药,取与钟乳相对,说明两者的作用是相同的。 服食硫黄的习惯,或许也与五石散有关。前面提到王奎克先生的考证,《千金翼方》所记录的&五石更生散&版本,以石硫黄取代礜石,此则又是唐代人服用硫黄的滥觞。 硫磺为炼丹家所需,《本草经》说&能化金银铜铁奇物&,但就像苏颂所说:&谨按古方书未有服饵硫黄者。本经所说功用,止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火炼治为常服丸散,观其制炼服食之法,殊无本源。&这一意见十分正确,服食硫磺的习惯的确开始于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云:&韦山甫以石流黄济人嗜欲,故其术大行,多有暴风死者。&《旧唐书&裴潾传》称&宪宗(唐宪宗,公元806年至820年在位)季年,锐于服饵,诏天下搜访奇士&,裴潾上疏谏曰:&伏见自去年已来,诸处频荐药术之士,有韦山甫、柳泌等,或更相称引,迄今狂谬,荐送渐多。&因此可知士大夫服硫磺的习惯开始于元和年间,而其危害可举诗歌为证。张祜《硫黄》诗:&一粒硫黄入贵门,寝堂深处问玄言。时人尽说韦山甫,昨日馀干吊子孙。&韩愈也是受害者,白居易《思旧》诗有句:&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 针对硫磺的毒性,晚唐《药性论》乃说:&石硫黄,有大毒,以黑锡煎汤解之。&黑锡(铅)是否能解毒不得而知,《局方》黑锡丹用硫磺补阳,配以黑锡,应该是受此说的影响。 澎湃新闻:明代流行&以人补人&,我们经常看到小说中提到秋石、红铅、蟠桃酒和紫河车这样的药物。能否请您谈谈它们的来龙去脉? 王家葵:明代张三锡曾在《医学六要》中说:&大凡虚弱人,须以人补人,河车、人乳、红铅俱妙。&我以为,以人补人只是表象,这与内丹家以人体为炉鼎的思维方式有关,归根结底,其内在逻辑仍然是道教返老还少的&还丹&。是内丹家从以自己的身体为炉鼎来炼丹,发展到假借他人的身体来炼丹。 所问的四种物件,都是用来炼制&还丹&的。秋石、红铅、乳汁、胎盘,代表生化孕育,仍然是原始思维,巫术的交感律。 先说&秋石&。这是从尿液里获得的结晶物,主要是尿酸钙、磷酸钙,据说可以追溯到汉代,《周易参同契》就提到:&淮南炼秋石,王阳嘉黄芽。&但早期丹经所称的&秋石&是不是炼尿而成,不能确定。一般认为明确记录见于宋代《苏沈良方》卷六之秋石方。可注意的是,其中提到,&广南有一道人,惟与人炼秋石为业,谓之还元丹&。 李约瑟坚持认为,按照秋石的制作方法,可以获得性激素。这一说法存在争议,有人做过模拟实验。2001年左右,中科大张秉伦老师的一位硕士也做过秋石的实验,用了五个配方,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性激素。北大的朱晶在其2008年博士论文《丹药、尿液与激素:秋石的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一百四十余种记载的秋石制作方法中,确实存在获得活性激素的可能性。朱晶的研究非常值得赞赏,但站在古人的角度考量,他们设计&秋石&的逻辑理路确实不是为了获得性激素。不然&红铅&里面似乎没有雌性激素,那又怎么说呢?要说雄性激素,还不如在&以脏补脏&的思路指导下,直接吞服各种动物的&鞭&(阴茎和睾丸),还可能真正含有睾丸酮。要不干脆直接吞服动物的肾上腺,里面含有若干的甾体激素(类固醇),既有氢化可的松、醛固酮,也有脱氢表雄酮、睾丸酮、雌二醇。 红铅是用月经制备的。&妇人月水&是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药物,宋代《嘉祐本草》正式著录,《本草纲目》续载,并记录别名&红铅&。李时珍对此物深恶痛绝,从《本草纲目》对红铅的言论就可以看出来。释名项说:&邪术家谓之红铅,谬名也。&集解项又说:&今有方士邪术,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经水服食,谓之先天红铅,巧立名色,多方配合,谓《参同契》之金华,《悟真篇》之首经,皆此物也。愚人信之,吞咽秽滓,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疹,殊可叹恶。按萧了真《金丹诗》云:一等旁门性好淫,强阳复去采他阴。口含天癸称为药,似恁洳沮枉用心。呜呼!人观此,可自悟矣。凡红铅方,今并不录。& 红铅的做法,明代方谷《本草纂要》卷八&红铅&条说:&铅,味咸、淡,气平,无毒。红铅者,女子二七之首经也。以纸收之,如桃花之片,日久不变其色,是真铅也。以火炼存性,好酒服,治男子阴虚不足,腿足无力,百节疼痛,腰背酸拆,头眩眼花,自汗虚热,欬嗽无痰,小便频数;或精神短少,遗精梦泄;或魂魄飞扬,梦寐惊惕,是皆阴虚不足之症,用此真阴之剂补之。大抵红铅补于阴,秋石补于阳。阴有所亏,采阴之精而补之;阳有所损,炼阳之精而实之,此全阴阳之大体也。吾闻仙家有云:采阴补阳真妙诀,红铅秋石为奇药,有人采炼得天真,寿延一纪不须说。& 明代皇甫嵩《本草发明》卷六说:&红铅,性温、热。取童女首经为妙,二三度者次之。以法取炼,真能续命回元。合秋石制服,尤妙。&其制作方法明代本草记载很清楚,这里就不详述了。至于鼓吹红铅者,如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指责李时珍:&濒湖未见神奇,徒自妄诋。& 乳汁美其名曰&蟠桃酒&,这是象形兼会意。胎盘名曰&紫河车&。《本草纲目》解释:&丹书云: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橐硁,铅汞之匡廓,胚胎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河车。其色有红、有绿、有紫,以紫者为良。&这两种物件的使用历史悠久,都被明代方术家神秘化了。 国人的&补养习惯&,我是不以为然的。从药理学的角度讨论药物,用药目的有三:治疗、预防、诊断。治疗用药是大宗,预防用药尤其要权衡利弊,在安全性与有效性之间做出决策。甚至以中医的立场,药物&以偏纠偏&,长期使用具有&偏性&的药物,也非所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东西基本不存在。 澎湃新闻:《红楼梦》当中提到林黛玉常服用人参养荣丸,薛宝钗常服用冷香丸,这些药物真的存在吗? 王家葵:《红楼梦》中这两味药物是作者根据情节发展需要设计的。好比一篇小说的桥段:主人公翻弄手提袋,掉出一盒&百忧解&&&于是读者便知道,其人患有&抑郁症&,这是小说作者为情节发展所作的铺垫。小说研究者如果因此去考究作者的医学涵养;或竟因此去分析主人公使用百忧解(氟西汀)还是帕罗西丁更加恰当;乃至追问,主人公咋个不用左洛复呢?那真是煞风景得很&&而红学研究,似乎就是这样的。 人参养荣汤是宋代的医方,治疗脾肺气虚、荣血不足,有气血双补之功。&冷香丸&则是作者臆造的。《红楼梦》为冷香丸设计的制作程序十分复杂,很具有&仪式性&,可产生类似于宗教上的神圣感。不妨用另外两个医方稍作类比。《医心方》卷二十六延年方第一引《太清经》服枸杞方&& 正月上寅之日取其根,二月上卯之日捣末服之;三月上辰之日取其茎,四月上巳之日捣末服之;五月上午之日取其叶,六月上未之日捣末服之;七月上申之日取其花,八月上酉之日捣末服之;九月上戌之日取其子,十月上亥之日捣末服之;十一月上子之日取其根,十二月上丑之日捣末服之。 又《证类本草》卷六菊花条引《玉函方》之&王子乔变白増年方&云&& 甘菊,三月上寅日采,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名曰长生。长生者,根茎是也。四味并阴干百日,取等分,以成日合捣千杵为末,酒调下一钱匕。以蜜丸如桐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身轻润泽;服之一年,髪白变黑;服之二年,齿落再生;服之三年,八十岁老人变为童儿,神效。 可以看出,这都是通过复杂的仪式让药物神圣化。至于曹雪芹想用&冷香丸&暗示什么,留给&红学家&去索隐吧。 澎湃新闻:古代小说中常常把人参、何首乌、灵芝当作延年益寿的灵药,这些药物真有那样的功效吗? 王家葵:很高兴你说到何首乌。何首乌与人参、灵芝不同。人参是有药效的,但滥用之后,也会发生人参滥用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有致死的报告。灵芝口服虽然可能没什么实际活性,但似乎也没有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唯独何首乌是个例外,它在百姓生活中日用而不知&&不是日用有益而不知,而是日用有害而不知!何首乌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人李翱写了篇《何首乌传》,收入《证类本草》&& 昔何首乌者,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常慕道术,随师在山。因醉夜卧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惊讶其异,至旦遂掘其根归。问诸人,无识者。后有山老忽来。示之。答曰:子既无嗣,其藤乃异,此恐是神仙之药,何不服之?遂杵为末,空心酒服一钱。服数月似强健,因此常服,又加二钱。服之经年,旧疾皆愈,发乌容少。数年之内,即有子,名延秀;秀生首乌,首乌之名,因此而得。生数子,年百余岁,发黑。有李安期者,与首乌乡里亲善,窃得方服,其寿至长,遂叙其事。 何首乌的名字格外害人,因为叫&首乌&,于是一直被认为是返老还童、乌发的灵丹妙药,不管是膏方还是丸剂,只要治疗衰老白头的处方,都少不了它。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何首乌和泻药大黄同属蓼科,它也含有与大黄类似的蒽醌,一用就会腹泻,对年老体衰的人效果尤其显著。按照中医的逻辑,腹泻会让人体虚,所以需要炮制,蒸煮晒干,乃至九蒸九晒,也就是刚才说到的&仪式化&操作,做出来的成品叫&制首乌&。 可是,谁知道呢,这样用了一千多年的何首乌,当然也包括经过&仪式化&处理的制首乌,却有很严重的肝脏毒性。那么,这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难道不足以了解何首乌的毒性?没有统计学帮忙,医生对散在病例的观察,其实很难全面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制首乌毒性是不是小点呢?是的,可未必是好事。有一份报告说,制首乌蒽醌、鞣质含量不高,对肝的损害相对较小,但因为损害出现较晚,病人使用的时间反而更长,同样也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许多药物,若事先不知道它的危害,使用一辈子也未必能了解其毒性。我的意见,如果不经过规范的临床试验,除非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强烈伤害,一般是三天左右,医生或患者,才比较有可能意识到,中毒与用药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古人服食铅丹、水银,竟然乐此不疲&&因为中毒要在几年乃至几十年以后才逐渐暴露。何首乌也是如此,这才是真正的&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呢。 澎湃新闻:宋代朝野都好香药,沈括曾经记载说,宋朝官员在皇帝面前奏答时会口含鸡舌香,这是什么药物?宋代流行的香药还有哪些? 王家葵:鸡舌香就是丁香,干燥的花蕾叫做&公丁香&,果实是&母丁香&。汉代就有人含在口中,用来避免口臭,皇帝也常以之赏赐大臣。到了宋代,宋人笔记里的记载特别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从医学上来说,口腔有异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内科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肝病等;另一种情况更加常见,就是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龋齿等。古人当然有洁齿措施,但真的不完善,口腔清洁做得不是很好。虽然我们从印度人那里学来了嚼杨枝,还有用盐或某些活性炭物质擦牙齿,也有牙刷,但直到今天,中国人的口腔保健仍比西方人差得多,我们不用牙线&&牙缝里残留的食物残渣发酵,是口腔异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口腔的厌氧环境里,这种残渣也是引起龋齿的一个重要原因。 话题回到丁香。如果你去补牙的话,就会发现,医生把你的牙齿钻开以后,使用的填充物里面就有丁香油。丁香油是丁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丁香酚,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另外还可以止疼。由此设想,古人口含丁香,其实也起到了抑杀口腔细菌的作用,而不仅仅是通过辛香来消除口腔异味;当然辛辣刺激,或许还能让使用者的口腔产生&清爽&的感觉。 有关宋代香药研究的专题论文很多,我对此关注较少,就不做门外之谈了。
《开元天宝遗事》 澎湃新闻:《赵飞燕外传》中,赵飞燕的妹妹进献给汉成帝&眘卹胶&,《开元天宝遗事》中,安禄山进献给唐玄宗&助情花香&,明清小说里更有大量春药的记载,这些药物真的有效吗? 王家葵:先说眘卹胶或者助情花香,它们针对的无疑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性医学研究得已经很清楚了,影响男性勃起功能的,大约有这样一些因素:年龄;疾病,比如糖尿病;某些些药物,比如利血平;心理因素,比如焦虑。可以明确,在育亨宾(yohimbine)发现之前,没有任何一样药物能真正改善病理性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的发生本来就有心理原因,即便是生理原因,也会在一次或多次失败之后,形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并伴有强烈焦虑,而焦虑又加重功能障碍。所以,我认为,古书记载的媚药恐怕主要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后来有了西地那非(伟哥),育亨宾也趋于淘汰,副作用太大。 催情药的定义很含混,按照小说描述,大约可以使被用药者陷入意乱情迷的状态。性兴奋是由生理、心理引起的双重反应,按照性医学研究,小说中那种催情剂应该是不存在的;至于药物的&催情效应&,或许也与暗示或者环境诱导有关,其中的心理学问题,非我所熟悉。 你没有问,我想附带一说的是&守宫砂&。有关的传说很多。《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六引《淮南万毕术》说:&守宫饰女臂,有文章。取守宫新合阴阳者,牝牡各一,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饰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又云:&取七月七日守宫阴干之,治合,以井花水和,涂女人身,有文章,则以丹涂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看似很厉害,其实是逗你玩,这不过是古代&直男癌&关于&处女情结&的意淫,当然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吓唬女性保守贞操的作用。守宫砂如此,眘卹胶、助情花香之类,亦复如是。 澎湃新闻:古人常用哪些堕胎、避孕药?我们从小说、影视剧中看到,用药贴在肚脐上即可避孕,还有喝一碗药汤就马上流产,这些可能是真的吗? 王家葵:先说堕胎药的问题。中医十分强调,妊娠期间要避免使用损伤胎元的药物,比如攻下、逐水、破血、开窍的药物。那么,这些药物能不能堕胎呢?麝香是一个选择,这是可以堕胎的。但古人说得很夸张,夸张到什么程度,说一个人用麝香熏了衣服,走近一个怀孕的妇人,她就流产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引产就不再是个难题了。但是从药理研究来看,麝香酮确实引起宫缩,有引产作用;但作为引产药,作用似乎还不够剧烈。现代研究者从天花粉中提取植物蛋白,用作引产。临床主要是注射给药,也有羊膜腔内注射,确有效果。从动物实验的情况推测,提取液直接阴道给药也会有效&&但古人似乎不知道这个&秘方&。必须强调,天花粉蛋白的引产作用,主要基于免疫反应,过敏反应风险太大,甚至有过敏性休克致死的可能。 再说避孕药。贴肚脐避孕,哦,不,那是治痔疮&&开句玩笑。避孕药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我恰好对此有所了解。很多年前,有一本《药理学》教材的避孕药章节分给我写,为此查了不少资料。当时就感到,对避孕药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之高,超乎想象。 先说安全性。因为使用的人群实在太广,故要求绝对没有损害。直到今天,女性避孕药,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复合物那一类,都还存在争议;尽管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即使长期使用这类避孕药,女性子宫癌、乳腺癌也没有增加趋势,但质疑者依然很多。 再说有效性。避孕药的要求很明确,就是避免怀孕,失败率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也不行,因为对当事人来说这就是百分之百。还有一条很重要&&停药之后可恢复,也就是可逆性。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那些避孕方法,没一个靠谱的。如果撇开安全性,只谈有效性,如雷公藤、山海棠之类,对生殖系统影响极大,尤其是对雌性生殖系统,引起月经紊乱,排卵延迟等,也部分损害雄性生殖系统,由此当然可以导致不孕不育,但这是生殖毒性,显然不能作为避孕药使用。一个可能作为男用避孕药的是棉酚,从棉籽油中提取,能够抑制生精上皮,有杀精作用,但安全性和可逆性上,似乎还存在一些问题。
《后汉书》中记载华佗用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澎湃新闻:《后汉书》中记载华佗用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明清小说当中经常出现蒙汗药,《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晁盖等人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那么,蒙汗药究竟是真是假? 王家葵:麻沸散的研究很多,基本结论是毫无问题的。古代骨科、皮肤科手术,为了避免让病人感到痛苦,先要饮用麻沸散。万方、宋大仁、吕锡琛合著的《古方麻沸散考》广泛征引文献,确定唐宋以来的麻沸散使用的主要药物是洋金花(又称押不卢花)和坐拿草。坐拿草载《本草图经》,与洋金花一样,都是茄科曼陀罗属的植物,含有东莨菪碱,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热闹一时的中药麻醉的主要成分,具有镇静催眠麻醉作用。至于华佗使用的麻沸散,一般认为用的是毛茛科乌头类的植物,利用乌头碱的中枢毒性。 &智取生辰纲&里的蒙汗药其实只见于小说,子史书记载甚少,仅从《普济方》中检索到一条:&(以白扁豆)治蒙汗毒,目瞪不能言,如醉。&但这种蒙汗药应该有其生活来源。比如氯仿,以前也是用作麻醉的,小说里面就演绎说,强盗用一块浸满了哥罗芳(Chloroform)的纱布蒙在人的口上,然后打劫。氯仿用于手术麻醉时,就是&麻沸散&,抢劫的时候就变成了&蒙汗药&。 似乎少有人了解,&蒙汗药&真的就是不出汗的意思。洋金花里面含有阿托品和东莨菪碱,都是副交感神经M受体阻断剂。M受体控制外分泌腺,如汗腺、泪腺、唾液腺的分泌,阻断M受体,腺体分泌减少。比如内脏绞痛,注射阿托品后,疼痛迅速缓解,但会明显的口干。回到智取生辰纲的场景,当时是大热天,酒里面加了蒙汗药,军士吃了酒之后,就像注射了阿托品一样,全身的汗一下子就没了。或许这就是&蒙汗&的本意&&不出汗。
[责任编辑:杜鑫茂 PN036]
责任编辑:杜鑫茂 PN03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3816182
播放数:1814965
播放数:8107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水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