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方法的方法有哪些

中学生物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 mabangchun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FriendLink
中学生物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15:37:35 | By: mabangchun ]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学生物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了解和运用现代生物学教学方法
2、谈话有利于因材施教,当堂巩固&&
㈡ 教学中使用谈话法的主要途径&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谈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一接触到不少有关生物体和生物界的现象,从小学开始已掌握了一些关于生物学和农业生产的片断知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对于当前教材已知的各种因素,以这些已知因素为基础提出问题,进行谈话。
2、用比较分析归纳法进行谈话。采用比较方式谈话,是形成科学概念必要的手段,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生物探究式目标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教学实践,反复研究,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适于生物学科知识教学的探究式目标教学模式。
六、图解教学法
生物学图解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生物学图解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生物学图解一般由生物图形、符号、指示线或箭头和说明文字等用实虚线条组合而成。种类多种多样,由图鉴、图谱、插图、挂图、幻灯片、录影片、影片等。总的特点是侧重于用图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图解的形象和整体特点超出了文字。第一,许多生物学信息,单用文字是不能表达清楚地的,还需用图解来表达。第二,图解的容量大,整体认读效益高。当今印刷设备已更新换代,普遍采用激光照排、胶版印刷,在校内也可誊印、复印。从而为图解的普及和提高带来极大的方便,在新编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增印了大量的彩色和黑白插图、图解,许多图解已不是从属地位,而是代替了某些文字说明,上升到主要地位。
几年的实践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课例:青蛙(一)
教学目标:①能说出青蛙的生活习性;②会归纳出青蛙的外部形态与其水陆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③说明青蛙消化系统与捕食害虫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④在观察和分析观察的方法,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⑤通过本节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以及结构与生活习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生态平衡等观点教育。
 目标1:说出青蛙的生活习性
(1)目标分析:
青蛙的生活习性是学习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有关青蛙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都将以青蛙的生活习性为线索展开。青蛙的生活习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①水陆两栖动物;②春季繁殖,冬季在淤泥里冬眠(冬眠的概念);③以害虫为食。(2)实施方法
观察:教师提出观察提纲:①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②你在什么季节见过青蛙?③它以什么作为食物?
学生看录相、阅读教材、师生讨论。
整合:教师板书:一、生活习性(略)
学生归纳(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强化目标。
目标2:归纳出青蛙的外部形态与其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目标分析:
青蛙的外部形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习时应从4个方面掌握:①青蛙的体色、皮肤、分部和各部着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②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③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④与鲫鱼相比在形态上的不同(分部、体表),这些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2)实施方法
观察:教师提出观察提纲:①青蛙有什么样的体色?这样的体色有何意义?②你用手触摸青蛙的皮肤有什么感觉?③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都有哪些器官?④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青蛙有哪些适于水中和陆上生活的特点?
学生观察活蛙,实施目标3教会学生顺序观察和分析观察方法,即由整体到局部,由前到后,由上到下)。
探索:师生讨论,质疑问难,观察尝试(实施目标4渗透结构与生活环境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整合:师生总结归纳,教师板书二、形态结构(略)
3.达标练习
4.强化目标
目标3:说明青蛙消化系统与捕食害虫相适应的特点。
(1)目标分析:该目标应从5个方面掌握:①消化系统的组织;②食性、食量;③口腔的特点;④消化道的特点;⑤保护青蛙的意义、方法。
(2)实施方法
观察探索:教师出示观察提纲:①蛙的消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②青蛙是怎么捕食的?青蛙的口腔、舌、胃有哪些特点与捕食害虫有关?
学生观察“蛙的消化系统”(幻灯片),解剖青蛙的口腔,教师演示青蛙的口腔模型,启发诱导,分析研讨(进行生态平衡点教育)。
整合:师生总结归纳,教师板书(略),强化目标。
课题整合——结构化、系统化。
5.教学评价
①强化目标,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②形成性测试(试题略)。
③矫正深化,合作达标。
&&&&&&&&&&&&&&&&&&&&&&&&&&&&&&&&&&&&&&&&&&&&&&&&&&&&&&&&&&&&&&&&&&&&&&&&&&&&&&&&&&&&&&&&&&&&&&&&&&&&&&&&&&&&&&&&&&&&&&&&&&&&&&&&&&&&&&&&&&&&&&&&&&&&&&&&&&&&&&&&&&&&&&&&&&&&&&&&&&&&&&&&&&&&&&
阅读全文(454) |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分析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
贵州省惠水民族中学 贵州 惠水 5506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生物教学方法具体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幸福TA000D6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文献阅读法等,现在也是教无定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基本方法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内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讲好生物学的概念,常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顾名思义”,直接讲述概念
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按照它实际的特有含义来命名的,如:染色体,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染成颜色的物质,具体含义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质壁分离,“质”是原生质层(提示:不能理解为细胞质),“壁”是细胞壁,放在一起就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就是质壁分离,同时要知道,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类似的概念还有:自由水/结合水,分泌蛋白,伴性遗传等
2 分析概念的构成要素,解剖概念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要素,从而理解、掌握概念。怎样准确找出概念的要素呢?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有些词语是反映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例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了,这个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来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再如:“相对性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任一个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概念。
3 运用生活实例,构建生物科学概念
概念既然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当然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学生在通过实例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学概念。
例如:“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课本上描述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我是借助学生经常碰到的现象来解释的。比如:甲同学考试考的很好,看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更加努力了,考的更好了──正反馈调节;乙同学考试考的很好,觉得自己很聪明,骄傲了,考差了──负反馈调节。
再如:“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它们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推理方法。”这种解释很枯燥,于是给出个例子:“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
。”于是有些同学就回答: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很显然学生已经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了。
4 分析生物科学发展史,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来自于实验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发现史,从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到萨克斯的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再到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这段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经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漫长过程。当然,经历了这一漫长过程后,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这样既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类似的概念还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渗透作用、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向性运动等。
5 展开对比,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学生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印象。这些概念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极易失分的误区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易混淆的生物学名词术语加以比较、区分,以期使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为了搞好这些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对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可把它们的各种属性,尤其是关键属性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能够将它们科学有效的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
例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在进行这一组概念教学时,可从它们产生的部位、化学本质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生长激素是由动物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如叶原基、嫩叶、茎尖和发育着的种子等)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具有促进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从而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
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原生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在此不再多举例。
6 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我国学者裴新宁提出:“概念图作为学与教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出来。”编制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构建以内环境组成为中心的概念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以及内环境稳态的理化特性等。读图分析、自我构建都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概念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反馈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认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生物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