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和耳放,对于声音提高,谁更重要.千元解码器耳放一体机级

五千块能否夺回听感 OPPO耳机耳放体验
  去年下半年在OPPO秋季新品发布会上不仅仅带来了全新的拍照旗舰还出现了两款音频类产品,对于喜欢声音的朋友来说,基于OPPO此前在声音以及蓝光播放器上引人注目的动作而言还是令很多机友充满期待。但是OPPO 耳放HA-2和OPPO平面振膜耳机PM-3对于很多烧友而言或许并不以为然,毕竟在声音方面对国产品牌还是有一定的抵触。OPPO能否用这套接近五千块的设备夺回用户的耳朵,还是要用声音来证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HA-2和PM-3,此前OPPO的平面振膜耳机的旗舰PM-1曾斩获欧洲EISA影音大奖,想必很多用户对平面振膜也略有耳闻,此后发布的PM-2以及PM-3都是这一系列中的产品,PM-3在更加便携的同时必然在声音以及价格上都有所压缩。 OPPO PM-3 平面振膜技术是将音圈和振膜一体化处理,磁膜放置于磁场中,通过音圈中的电流信号变化在磁场中带动振膜同步运动产生声音。平面振膜耳机也并不是新鲜词汇,70年代PMB, Rank, Sawafuji 和 Fostex都开始研发平面振膜单元,当年的YAMAHA引领了平面振膜耳机的兴起。90年代初,平面振膜单元因为复杂性、高成本、低灵敏度等原因停产。直到近几年Hifiman、OPPO以及Audez'e再次复兴了平面振膜耳机的市场。
OPPO PM-3采用的是螺旋增压平面振膜技术,驱动单元有七层振膜、双面螺旋音圈、FEM优化钕磁系统,直径55mm圆形扬声器,可以实现102dB高灵敏度和26Ω的抵阻抗,也就是说可以实现高保证高还原并且还容易推动,接下来的体验时间回来印证这个问题。OPPO HA-2 OPPO HA-2搭载了DAC ES9018K2M,这里要为大家解释一下,ES9018K2M与ES9018并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OPPO耳放上这颗芯片是为便携设备准备的低电压也就是压缩版,而OPPO蓝光DVD上那颗才是正牌的ES9018,也就是被业内众多知名厂商奉为神级的DAC。当然很多真正的HiFi设备也同样采用了这款DAC ES9018K2M,另外在播放便携模拟部分HA-2选用了OPA1602与 OPA1662两颗运放,耳机放大IC采用TPA6120,晶体管搭配的电流放大电路辅助,提供16欧姆、32 欧姆、300欧姆的功率,适合低阻耳塞以及耳机。 不过HA-2除此之外还搭载了闪充,这背后就是一块可取代移动电源的3000mAh可以反向充电的电池,它对于随时会没电的手机设备还是蛮实用的,不过只是补充性的功能,毕竟土豪都舍不得 用2000块的移动电源。OPPO HA-2带来的第一印象是一款在外观设计美型度上屈指可数甲乙类耳放,这点会在后面为大家详细讲到。
首先它的整体在耳放界可以说是非常纤薄,跟我们日常使用的超薄智能机(iPhone6 Plus厚度7.1mm)放在一起也并不显得厚重, 倒角等细节处理精致,仅从设计和工艺来看已经可以称得上国际大厂的水准。OPPO HA-2的外观整体的确相当讨喜,符合江湖传言中的美型。OPPO HA-2 OPPO HA-2采用金属铝材质,大面积采用了真皮包裹(没错OPPO的确下血本使用了真皮而非普通皮革)。除了防滑增大摩擦以及防摔之外,它在冬天使用的时候手感会相对于金属更有亲和力,至少不会让你出出门感觉自己拿了块”冰“。OPPO HA-2侧面的电源指示等和移动电源按键这里就不做过多说明了,需要注意的是低音增强开关和增益大小调节开关,这两个开关主要针对我们日常选择的音乐、播放器和耳机的风格进行调节,增大或者减小增益,以及是否关闭低音增强。 OPPO HA-2 顶部 OPPO HA-2顶部搭载了一枚音量以及开关旋钮,以及一枚与OPPO相同配色的绿色指示灯;线性输入和输出接口,与底部的音源调节配合使用,以及一枚标准的3.5mm耳机接口。OPPO HA-2 底部 底部有A/B/C档位的就是音源选择开关,需要结合不同的设备进行选择;USB A端口作为移动电源反向时使用;OPPO HA-2的USB micro-B可连接电脑以及支持OTG的安卓手机,常用的功能就是作为充电接口使用。OPPO HA-2 配件配件方面除了OPPO VOOC闪充头、转接线、电源线之外还配备了两根固定带,方便与前端固定在一起,线材方面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后期进行更换升级,转接线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OPPO PM-3 对于OPPO PM-3平面振膜耳机,采用了全封闭设计,可以很好地隔离噪音。外观同样在金属以及PU的细节处理方面十分到位,PU材质柔软。小编作为一名标准的女性青年,这款耳机算不上夹头,但是还是稍微有些重。OPPO PM-3 耳壳可以进行180度旋转,加之在连接、旋转部分采用了金属保护,不易被损坏。不过大家在使用头戴调整时,避免不要被金属接口夹到手才是正经事,经过尝试,真心很疼...OPPO PM-3 线材 线材方面,OPPO PM-3搭配了3m主线和1.2m便携线,3.5mm输出和6.35mm输入端子,可连接播放器、便携耳放、集成放大器等等。另外对便携线材方面,有无线控线材、适配苹果线控线材以及安卓设备线控线材可选。 另外OPPO PM-3不可折叠,在携带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困难,尤其是耳机包真心也不小,320g的重量顶在头上也不能算是便携了。另外一点就是仅从外观上来讲,并不建议大家购买白色,经常使用很快就会变色的。 OPPO HA-2流行听感 听感部分,我们还是以OPPO HA-2作为一款便携式耳放,经常会搭配的就是手机和便携播放器,小编这里的例子就是非常白开水的iPhone6 Plus。众所周知,苹果的播放器和手机甚至耳机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白开水,这也就意味着它作为前端很好被调教,比如加上有特色耳放、线材以及耳机,调教出用户自己喜欢的声音。 另外HA-2可以通过3.5mm耳机接口使用音频线连接播放器,它除了可以通过Line Out和USB使用,也可以作为单纯的放大设备连接专业播放器等使用。铁三角 im03 耳机搭配方面,基于便携的基础小编选择了两款耳塞,分别是舒尔的SE553LTD版和铁三角im03,同样是两款三单元动铁,但是舒尔和铁三角呈现出的耳机风格以及声音表现是迥然不同的。另外头戴方面,自然是选择了OPPO自家的PM-3头戴。首先对于iPhone这种奇葩格式以及导入要求,最方便的还是直接通过APP进行下载,这时候绿钻等各种会员就可以体现价值了,下载无损格式的音源,并且可以登陆与电脑进行神同步,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下载并分享给其他播放器。 人声表现 首先还是说到此前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听感与HiFi之间的关系,最近一位耳机界的大神也再次将这个问题进行了重申,无论是便携设备还是台式设备,无论是跨界产品还是的纯正的HiFi产品,想使用好的专业级别芯片并不困难,但是好的调音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很唬人的参数但是声音却不耐听不好听,因此挑选设备、线材甚至耳机都是需要非常慎重的事儿,搭配也相当重要。 流行男声试听曲目为张国荣旁白、黄耀明演唱的《这么远那么近》女声的试音歌曲选择了声音比较有特色的王若琳《一生守候》OPPO HA-2 试听采用铁三角im03试听,连接OPPO HA-2不开启增益,也不开启低频增强的情况下,中低频都比较凹,整体处于一种飘的状态。增益开启,最明显改变的是乐器在中高频上开始有了通透感,人声变近。开启低频增强,中低频质量明显增强,念白男声明显变厚重。整体来看乐器和人声结合比较完美,中高频衔接与中低频衔接都比较自然,没有断裂感。黄耀明的声音本身比较难展现,有轻浮(假声)和厚重两种部分,也就是对于中频稍稍靠上的部分有一定的要求,这点铁三角im03+HA-2表现较好。 女声方面依旧是在未调整增益前声音整个比较单薄,增益调节之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中频人声更近,开启低频增强之后,声音的包围感瞬间增强,整体还是中频表现比较突出。 舒尔SE535LTD试听OPPO HA-2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悲剧,无论是否调节增益或者低频增强都无法达到效果,整体声音的通透感被剥夺,中、低频过多导致声音中高频及高频被压掉。这或许是基于本身LTD版本本身相对对比较均衡,起不到弥补耳机弱势的作用,搭配有风格的耳放反而会另耳机本身失控。如果硬要搭配535LTD版本,那就什么增益什么低频增强都关掉,之后三频都有比较合适的表现,整体呈现比相对柔和。仅仅作为放大功能使用时同样的情况出现,这里就不再细说。OPPO PM-3 OPPO HA-2搭配OPPO自家的PM-3,首先可以顺利推动,声音的特色可以出来。调节增益和低频增强之后,包围感虽然增强了但是低频量过多,时间长了之后听感会下降,当达到真正爆炸性的点时,瞬态不能得到较好的展现。这种情况下选择只调节增益,放弃低频增强,声音呈现相对平衡得多,不会出现过于厚重和黏的情况,还原了声音里面有质感粗糙的部分,表现相对于光滑细节丢失过多的声音要好太多。 OPPO HA-2 乐器表现 乐器表现选择了两首代表性较强的曲子,一首是琵琶《十面埋伏》选择这支曲子的主要原因是对高频要求较高;另外一支曲子是《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启增益之后明显感觉比直接使用手机时候乐器临场感更好,因为这支曲子中鼓的元素较多,所以在低频的表现上,开启低频增强之后,低频量和瞬态表现明显有了提升。但是在低频的表现上下潜回弹不够好,整体鼓声不够干脆炸裂。OPPO HA-2 试听 试听《十面埋伏》的时候可以明显感受到低频增加已经失去了任何效果,整支曲子大部分都在中频上段和高频部分。使用舒尔535LTD版试听没有了此前的问题,整体呈现依旧提升相对于im03和头戴来说比较小,琵琶演奏过程中的焦灼感和中高频应有的素质展现出来,爬升时声音也比较自然,乐器演奏中原有的撕裂感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使用铁三角im03试听泛音部分表现较为自然,声音的通透感有明显的提升,高频部分得到了改善。声音瞬态表现好,在该爆发的部分干脆利落。解析度较高,可以轻易分辨出细微的伴音。 最后是 PM-3的听感表现,高频表现略干涩,声音稍紧并且过锐,弹性和通透度不够,中高频高频衔接过渡不自然,细节表现依旧维持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声音紧迫感太强,因此不能够令人有比较舒适的听感。但是PM-3之下的声音线条非常明显,结像做的比较不错,只是在中高频至高频的处理上不够完美。OPPO HA-2 小编曾用OPPO HA-2推家里的JBL音响,因为电脑本身推力不够,事实证明OPPO HA-2的表现还是比较给力的。它可以连接HiFi播放器、电脑等其他前端输入设备,对付很难推的耳机,以及一般的小音响都是没有问题的。 整体来看,OPPO HA-2这款耳放还是一款比较挑耳塞或者耳机的耳放,原因是因为HA-2本身有自己的“声底”,可能不是烧友很难理解关于声底的问题,其实就是这款设备本身的声音特色。所以这款设备在搭配耳机和播放设备上还是有所讲究的,需要对中频上段以及高频部分做一定的补充。 对于OPPO HA-2声音表现在高频的处理上过分追求冷声,整体不自然,干涩尖锐,衔接方面也有待提升。在中低频表现上,我们可以听到同价位中很不错的效果。OPPO HA-2基于便携耳放的立场以及价位来看,是一款适合出街和流行音乐的不错选择。 OPPO PM-3 听感表现 关于OPPO PM-3平面振膜耳机应该已经在第一页中有所了解了,这款耳机保证了较高的灵敏度同时也比较好推,使用iPhone6 Plus也可以推动,但是为了全面对PM-3素质进行体验,这里会就AK100+PM-3/iPhon6 Plus+PM-3以及搭配耳放HA-2的组合进行试听。 在流行人声方面表现上,采用李荣浩《模特》以及范晓萱《我要我们在一起》OPPO PM-3 试听使用iPhone6 Plus播放中低频明显凹陷,属于尚能推动但是推不好的状态,耳机的素质不能完全得到展现。搭配HA-2之后低频问题得到改善,声音有包围感,人声变近相对于此前中频稍突出。搭配AK100播放,OPPO PM-3发挥相当不错,可以比较平衡地展现声音,首先人声线条明显,结像感较好,低频处于不松散但是也算不上非常紧凑的状态,下潜有回弹。在高频的展现上虽然明亮度足够,也有通透感,但是解析高声音过锐耳朵会有不适感。 在乐器方面,解析度较好细节得到较好的展现,整体有群像感,高频乐器展现依旧不够自然。低频乐器方面,鼓声下潜不错,有回弹,整体呈现力度掌握较好,在AK100上播放在瞬态方面有炸裂感,而且不过分堆量,整体质感较好。与HA-2组合虽然低频量有明显上升,但是质量却不够高,不够紧凑,下潜力度不够。搭配普通手机播放三频表现都被明显削弱。OPPO PM-3 OPPO PM-3声音展现方面,高频部分过分追求冷感而忽略了舒适度的控制。同样是一款中低频表现较好,适合于各类流行音乐的头戴,在HiFi设备上在流行音乐方面表现可以满足大部分中低频爱好者的需求,声音素质较好。OPPO PM-3与HA-2 组合搭配方面,上文中提到了PM-3与HA-2的组合再加播放器的搭配,并不是一组十分理想的组合,低频量过多导致声音结像感并不足够好,高频过冷并且相对单薄。相比而言还是PM-3与AK100的组合在中低频方面表现更自然,高频部分过冷的问题也得到了相对的改善,低频瞬态表现,以及整体的线条感都相对于另外两种方案更好。 五千元的OPPO音频设备需分开搭配才会更好,两款设备的叠加并不能实现声音素质的同等提升,这两款在流行乐表现上相对突出的HA-2和PM-3夺回听感和用户冲出国门的耳朵,还需要各自寻找到其他更适合的归宿才有更优质的表现。
分享给你的圈子
来源: 手机之家
热门手机排行榜
& 2002-.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京ICP备号&京ICP证090349号&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京公网安备:查看: 1364|回复: 11
audiolab的M-dac与小黑条,都只用usb,都接相同的耳放那个声音更好?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如题,M-dac虽然在俱乐部风评仅一般,但是what-hifi实在是推崇的太厉害让人无法忽视,所以想问下它与俱乐部明星小黑条的比较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界面直接从usb取电就是耍流氓
hydra-z=&w4s dac2 dsdse=&m6i=&mentor 6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mqwxp 发表于
界面直接从usb取电就是耍流氓
我也觉得是。usb供电的很难想象声音会有多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不论Dac 还是界面,最好220v供电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M-DAC的USB很糟糕,一般用这个解码的都不用USB。。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小黑条用家飘过,接v90 +Hd600& &&&耳机上随便听听倒是很轻松& &不能细究动态&&细节;同样小黑条接真力M030 箱子&&放在桌面上听&&,对于小黑条的 细节 动态 氛围营造感 (尤其看片子时) 感觉桌上听听很满意了&&除了5寸箱子 低频下潜略不足外&&信号线都是pad 。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小黑条整个USB电源,细腻顺滑有光泽。没听过M-DAC
细腻度确实不错&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小黑条是专门针对USB的设计,效果胜出一般DAC的USB口没有问题。
JBL4429; PS Audio PWT; Audionet DNC; Mcintosh 6900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Wadia 121 或 122
Powered by当前位置: &
浅谈对解码器(DAC)的一些错误认识
——解码器(DAC)的认知误区
08:32&&来源:&&字体【
【中国数字视听网讯】小编今天在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解码器(DAC) 的文章,感觉写的非常不错,发上来和网友共享,全文如下:
这里我想专门为&解码器&写一篇,谈谈我认为一些基础的东西,和一些最常见的错误认识。
其实从头说,发烧友常说的&解码器&是一个错误的称呼。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数模转换器&。英文是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缩写形式为DAC。这里没有&解码&的概念,而是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所谓&解码器&,AV中用到的杜比环绕声解码,那个是解码,但DAC这个概念是&转换&,并非解码。不过,用解码器这个词来表示DAC,长期以来已经约定俗成了,所以大家理解就可。
由于当今是数码音频的时代,所以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用得到的所有&声音重播&,全部都是数字式的,也就是说本质都是用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来表示音频。手机、电脑、电脑声卡、电视机(基本都实现了全数字化)、随身听、录音笔,我们用得到的声音重播和录音设备,都是数字音频,没有模拟音频。事实上现在除了发烧友外,普通人士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模拟音频设备、模拟音频媒体了。磁带、黑胶唱片、磁带录音机、黑胶唱盘,那些模拟音频的载体和设备,都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了。
在这个数码音频绝对主流的年代里,所有的声音录制和播放设备,里面都有一个部分、一个芯片、一块电路,是做&数字模拟转换&这个功能的。也就是必须把0和1二进制信号表示的数字式音频信号(Digital),转换为模拟式的电信号(Analog)。什么是模拟式的电信号呢?它和数字音频信号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一句话解释就是,模拟式音频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用波形表示的话是一个圆滑的波形。数字式音频信号则只有0和1两种状态,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状态。从电信号的角度来看,数字音频信号是一系列的脉冲信号,而模拟式音频信号是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变化的、非脉冲型的信号。
我们如果观察黑胶唱片的表面,用放大镜去看,就可以看到声音留下的实际&波纹&。声音的本质是振动,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波形。声音从其本质来说,是&模拟&的,爱迪生最初发明的留声机和保存声音的腊筒,其原理都是直接记录声音的波形,从爱迪生时代开始,到后来的磁带、LP黑胶唱片,都是模拟音频的时代。模拟音频为什么后来被数字式音频取代了?根本原因是模拟音频的录音、复制和重播,存在很严重的缺陷&&所有的模拟录音载体,都有底噪,而且每一次的复制和编辑都会引入新的噪声、新的失真。连每一次播放都会造成磨损。一份模拟录音&母带&在经过多次复制和编辑后,底噪就会变得很大。我的大学时代是卡式磁带盛行的年代,那时过来的人,都知道磁带每复制一次,音质就明显劣化一次,当时有&儿子带&和&孙子带&之称,专门卖磁带给乐迷的专业&拷兄&,手头即便握有原版磁带,也不会用原版磁带来复制的,而是会先复制一份&儿子带&,再用儿子带复制出孙子带,卖给乐迷。为什么?因为原版磁带每播放一次,音质也会损失一次,反复播放几百次后,高频响应就会明显劣化了。乐迷们可以买到的&孙子带&,其音质比起原版磁带来,已经明显劣化了,但当时的乐迷们,只能听这样的东西。这就是模拟音频时代的痛苦了。
数字音频时代一来,人们发现,数字式音频由于是建筑在0和1组成的二进制信号之上,所以复制是无损失的,只要确保数据不错,复制无数次,音质也不会有劣化。数字式录音机、CD唱机,本身都底噪极其轻微,所以数字式音频很容易做到90分贝以上的高信噪比,一举解决了困扰了人们几十年之久的噪声问题。由于CD光头的非接触式设计,播放过程也是毫无损耗的。所以八十年代开始,以CD为载体的数字音频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很快取代了模拟音频载体和播放设备。当然现在又有不少发烧友在怀念黑胶唱片等模拟载体,认为它们声音柔和、温暖、有&模拟味&等等,这其中有&作&的成分,有腻味了数字音频想寻找不同之物的心理。在当初,数字音频取代模拟音频,非常正常、顺理成章,毫无任何冤枉或勉强的成分。从大局来看,数字式音频虽然不象模拟音频那么&自然&(声波振动的本质是模拟的波形),但数字音频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完全应该取代模拟音频。
既然数字音频如此好,为什么还需要一个&数模转换器&去把数字音频转换为模拟信号呢?关键是,在音响系统的三大件里,放大器和喇叭这两个环节,仍只能处理模拟音频信号。不管前面怎么搞,要让我们的耳朵的听到声音,喇叭还必须接受模拟电信号、按模拟电信号来发出振动。如果给喇叭一系列0和1组成的脉冲数字信号,那喇叭只能发出无数杂音。所以放大器这个环节,本质是接受模拟信号,加以放大,使得信号强度达到足够驱动喇叭的程度。喇叭的环节(包括耳机),同样彻底是&模拟式&的,只能接受模拟式的音频信号,才能发出有意义的声音。
所以,音源必须输出模拟音频信号去给放大器。它不能输出数字式的信号去给放大器和喇叭。所以,我们虽然身处数字音频时代,音乐在大多数的时候都以数字式的方式录制、编辑、出版、流传、保存,但是当我们播放音乐的时候,播放设备(音源)必须输出模拟式的信号,这样我们才能欣赏音乐。也就是说,整个录制和重播的流程是这样的&&原始的音乐声音(模拟式的声波)- 话筒录制(模拟方式的电声转换,声波变成连续的模拟电信号) - 被数字录音机记录下来(在这个环节模拟电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 编辑、出版(数字方式)- 重播 - DAC数模转换(转换回模拟音频信号) - 放大器(模拟方式) - 喇叭/耳机(模拟式的声波)。
所以,我们就知道,在所有的能播放数字音频的设备里,从手机、电脑、电脑声卡到电视机、随身听、蓝光机,所有这些设备,里面都有一个部分、一个线路、一个芯片,是做&数模转换&(DAC)这个活儿的,把数字式音频转换为模拟式的电信号输出。发烧友所说的&解码器&或者说DAC,只不过是因为发烧友很注重这个部分,认为这个部分对音质影响很大,所以选择了装入独立机壳的、功能单一的&解码器&产品。
发烧友们所玩的&解码器&或者说&数模转换器&或者说DAC,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音源类设备。它属于典型的、功能单一、音质至上的设备。从功能性看,可以说它只有一项功能&&把输入的数字式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但就这一项功能,不同档次的解码器,做得完全不同,而且风格各异。解码器是目前发烧友所玩的音源设备里档次高度丰富、品牌空前多样的产品。价格从几百块到几十万元,有点名气的品牌至少上百个。
所有的解码器,看它的背面,都可以看到两组接口。一组是数字输入口(Digital Inputs),一组是模拟输出口(Analog Outputs)。来自数字源的数字信号,从解码器的数字输入口送进去,在工作时,就从模拟输出口输出信号,接到后面的放大器环节,或者有源。
数字输入口,最常见的是四种形式&&光纤(Optical)、同轴(Coax)、AES/EBU、USB。其中光纤口一般都是所谓Toslink,有3.5毫米圆孔和方口两种(彼此可以转换),台机一般都是方口,随身设备很多使用3.5毫米圆孔。同轴口有RCA式和BNC式两种(家里的有线电视线缆一般就是BNC口,看看有线电视的接口就知道什么是BNC了),因此同轴线也有RCA头和BNC头两种。其实BNC同轴口是有优势的,但大多数器材仍是只装备了RCA式的同轴口。RCA式的同轴口由于和单端模拟口长得完全一样,有些初烧会混淆,其实只需看一点:模拟RCA口必然是一对的,分左右(标着L和R),而数字同轴口,只有一个RCA口,不分左右。
AES/EBU俗称&平衡数字口&,是一种三针的平衡卡农口,在专业器材上运用非常多,因为它具有长距离传输抗干扰的优点,但是在家用设备上则很少见。不过假如用家的设备可以通过AES/EBU来连接,这还是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连接方式。USB口,是近年来得到普及的一个数字口,毕竟现在很多人买回解码器后,就是通过USB线连到电脑听音。通过USB口和电脑交换数据的方式,也从早期的Adaptive Mode(自适应模式)发展到现在广泛盛行的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Mode)。在这个模式下,解码器的内置时钟成为主导,降低了前端电脑对声音的影响程度。
假如是没有USB输入端的解码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式的解码器,一种是很高级的解码器&&需要连接电脑,那么可以通过一种叫&USB界面&的产品来连接。电脑USB口接到&USB界面&,USB界面再通过同轴或AES/EBU口接到解码器。我以前专门介绍过这种东西,可以参看一些旧文。
解码器的模拟输出口,就两种:单端的RCA输出,和平衡方式的XLR输出。如果是随身型的微型解码器,那么可能会装载3.5毫米的模拟输出口。 3.5毫米的孔,可以做成耳机输出、可以做成光纤口、可以做成模拟输入或输出口,由于其体积小不占地方,在随身类器材身上非常多见。
下面是AURALiC Vega解码器的背部,它的接口十分齐全,前面提到的数字和模拟接口都有了,大家自己认一认吧。音响入门ABC之六&&解码器(DAC)
AURALiC Vega解码器的背部
有少数比较高档的解码器,除了这些常规的数字输入、模拟输出口外,有一种&时钟接口&,通常采用BNC端子,这里也提一下。
所有的解码器里面,所有的数字音频设备里面,都有一个部件叫&时钟&。其形式可以是独立的一块晶振,可以集成在芯片里,但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它决定整个设备工作时的&时间基础&。我们知道数字音频的原理,是按44.1k赫兹(CD规格),或更高频率(如96k赫兹),对连续变化中的模拟信号进行&取样&(Sampling),得到一系列的值,重播音乐的时候,则必须依照这个取样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重建。在这个过程中,取样和重建的频率精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重建之后的模拟信号是否准确。因此解码器内的&时钟&其精度会显著地影响声音。现在很多中高档解码器都使用了高精度的晶振。比如前面提到的Vega解码器,就使用了所谓&飞秒时钟&,其具有飞秒级精度、极低jitter的特性,带来了很高的声音品质。
然而另外有一种独立的高级产品,叫做&独立时钟&,代表作品是日本Esoteric的制品,包括目前全球最贵的售价达人民币10万元的G-0Rb超级时钟。Rb是金属元素铷的缩写,这种时钟用到了天文台级的铷原子时钟模块,配合精心设计的电源、机壳、避震、周边电路,可以做到音频设备里最低的jitter。这种独立时钟设备,就是通过BNC端子的数字同轴线,与具有时钟接口的解码器相连的。连接后,独立时钟的信号就取代解码器内置的时钟,由此解码器可以依据更高精度、更低jitter的时钟来工作。如果数字源、解码器都具有时钟输入接口,那么可以都接入同一台独立时钟,由它来同步整个音源系统,达到最佳的效果。当然,这样都必然是很高级的系统了,一般的中档以下系统无法用到。不过价格较便宜的独立时钟也是有的,比如意大利M2Tech就有一款很小巧的时钟产品EVO Clock,在圈内有一定知名度(下图)。
M2Tech 时钟产品EVO Clock
关于&解码器&,有一些非常常见的错误认识,我觉得是有必要澄清的,这里举最经典的几个例子,稍微解释一下。
1)解码芯片决定论。很多初烧是这样判断解码器的:看使用什么解码芯片。如果用的是他们认为高档的芯片,比较贵的解码芯片,那么就认为解码器上档次;如果用的解码芯片不贵,那么就看死它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一篇,建议大家:
事实上现在主流的解码芯片并不多,比如在用ESS 9018解码芯片的产品越来越多,厂家甚至还出了一个简装版的芯片供应给手机商,以使手机能达到更好的音质。近来使用日本AKM解码芯片的厂家也在增多。有些欧洲牌子则始终青睐Wolfson的解码芯片。但我们毫无理由说使用9018解码芯片的产品整体音质必然优于Wolfson。同样用9018芯片的解码器,声音的风格和档次也可以差别相当大。这个问题我也无意多解释了,看那篇文章就够了。解码器的声音品质和风格有多个决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块芯片可以决定的。
2)解码器决定论。也就是&只要解码器好,前面可以不管&。这里的&前面&指的是给解码器提供数字信号的设备,或者叫&数字源&。可以是电脑声卡、可以是CD机或CD转盘,可以是随身听设备,可以是蓝光机,任何带数字输出口、能接到解码器的设备。这个误区由来已久,早在CD机盛行的时期,就有发烧友认为CD机只要接一个高档的解码器,就能轻松达到高级的声音品质。反正数字源只是提供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保证不误码就行了!
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稍有经验的发烧友就会在玩器材时发觉,同一个解码器,当它接不同的数字源设备时,比如不同的电脑声卡、不同的CD转盘,出来的声音,可以差别很大。我试过用很好的解码器,前面接一个超烂的DVD机或低档的电脑声卡做数字源,结果出来的声音非常难听。把数字源换成一个素质不错的CD转盘,声音马上变得很好。不同品质的数字源,差别可以很大,可以有&生死之别&。我再说一次,稍有玩机经验的发烧友,很快就会注意到这一点。&&
问题的本质是,在CD转盘以光纤或同轴方式连接到解码器的时候,其数字信号的基础,是CD转盘的自身时钟,而不是解码器的时钟。解码器的时钟哪怕精度再高、档次再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修正&,而不可能去彻底取代掉前面数字源的时钟。当我们把一台很烂的DVD机接入一个高级的解码器,来自DVD机的数字信号,jitter会很大,进入解码器后,解码器虽然能在锁住信号后,在一定范围内对这个jitter很大的数字信号做一点正面的修正(依据解码器内部的高精度时钟),但它没法彻底改写前面DVD机的时钟,还得跟着那个很烂的时钟走,一边跟着、一边矫正一些。在这个系统里,最终进入解码芯片的数字信号的jitter,由DVD机的时钟,和解码器的时钟,在两个时钟共同决定,而且以DVD机的破时钟为主导。所以我们必须牢记一点,在数码音频流播放时,源头造成的问题(数字源设备差,很高的jitter),后面环节是没法彻底解决的。如果数字源出来的信号质量就已经不好,带有很高的jitter,那后面解码器再强大、解码器内的时钟精度再高,也是无能为力的。
不过有一种情况,解码器的时钟会起主导作用,那就是在USB异步技术传输时。现在大多数的解码器,其USB口都采用了所谓&异步传输技术&,在与电脑交换数据时,是以解码器的时钟为主导的。也就是说只要确保解码器素质高、内部时钟精度好,那么基本可以确保较好的音质,前面用什么电脑,不是太重要。当然也不是说一点不重要,举例来说,在电脑 - USB异步传输 - 解码器的架构中,USB线、电脑系统状况、电脑播放软件,仍会影响音质,但这些因素一般不会成为决定的因素。
前面所说的,我再以简单实用的语言复述一遍:如果数字源是以光纤、同轴方式连接解码器的,那么数字源的输出素质是很重要的,解码器再牛也无法单枪匹马决定音源的素质。一个很烂的数字源,足以摧毁再好的解码器。如果是电脑以USB异步传输的方式连接解码器,那么解码器本身的素质是最重要的,虽然仍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从理念上说,解码器不是音源的唯一决定因素,不是说只要解码器牛,音源就必然牛;数字源、解码器、连接线,这几个因素都在起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总的来说,在这个数字音频时代,解码器仍是整个&音源&范畴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找到和拥有一个品质好、风格对胃口的解码器,对于发烧友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特别是流媒体播放(播放音轨),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很多:电脑+USB解码、电脑声卡+解码、电脑+USB界面+解码、NAS+解码、独立式的播放器、独立式播放器+解码、随身听播放器+解码,等等。将来也许还会出现更多的流媒体播放形式。未来的hi-fi流媒体播放,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不同人群依据习惯各玩各的,不会存在一个绝对主流的形式。但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来播放,解码器终归是音源系统中的最重要环节。
(编辑:石头)
中国数字视听网微信公众平台:
搜索“数字视听网”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平台,开启视听行业新闻资讯新旅程!
价格:2200元
价格:2300元
价格:面议
价格:4000元
价格:800元
热点资讯排行
产品关注排行
"扫一扫"关注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元内耳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