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斯亚旦生发酊效果烧烫伤酊

*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用了复方苯甲酸酊之后脚灼痛,像火烧一样,
用了复方苯甲酸酊之后脚灼痛,像火烧一样,
用了复方苯甲酸酊之后脚灼痛,像火烧一样,治疗脚气,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复方苯甲酸酊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32170
指导意见:您用了复方苯甲酸酊之后脚灼痛,有可能是过敏导致的,可以口服氯雷他定(开瑞坦)+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片,治疗期间不要吃辛辣油腻,多饮水,注意休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皮肤科
&&已帮助用户:403425
指导意见:足癣目前较好的方法是内用和外用药相结合.内服药有兰美抒、斯皮仁诺,灰黄霉素等,外用药种类相对较多,如达克宁,珊瑚癣净,一般药店都有售。
问复方苯甲酸酊用后疼得受不了患处发白怎么回事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手足癣,传染性软疣,白驳风
&&已帮助用户:403425
指导意见:股癣是发生于人体阴股部位的皮肤癣疾,是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癣主要分布在大腿内侧腹股沟,宜选用较温和的癣药水或癣药膏外搽,如普癣水,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等,一般宜稀释为l/2浓度,也可选用5%一10%硫黄软膏,雄黄软膏等
问喷了复方苯甲酸酊以后脚变黑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滴虫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习惯性流产
&&已帮助用户:21729
问题分析:朋友你好,根据您的病情描述只要是没有局部的红肿疼痛是可以进行使用的,脚变黑会慢慢恢复的。这种药物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意见建议:朋友你好,这种药物不宜用于破损皮肤。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如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
问脚廯怎么治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96376
脚气就是足癣,脚气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其他部位,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比如达克宁,只要坚持使用,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一周维持通常可以治愈。同时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鞋子要透气性好。
问我患有脚廯
职称:医师
专长:中西医结合
&&已帮助用户:124226
病情分析:你好;脚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数天、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另一只脚。水疤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疤。
意见建议:可以先用10%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
意见建议:
问脚气的问题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32170
指导意见:您现在的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可考虑外抹些抗真菌的药物,可选择硝酸咪康唑软膏,用珊瑚癣净泡脚也行,平时应该穿透气性较好的鞋子,建议您最好不穿皮鞋。
问复方苯甲酸酊脚气
专长:乳腺外科、肛肠疾病、烧烫伤
&&已帮助用户:219576
问题分析: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如果有裂口先可以用棉签蘸普通白醋擦擦,等没有裂口了再找点9°---- 12°的醋,每晚睡前泡半小时,泡后自然晾干,不要再用清水冲洗;连泡10~15天就好了,会爆皮,爆完就好了。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身上有带状疱疹,最近发现神经出现疼痛,是不是带状疱疹引起神经痛
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荨麻疹的因素很多,病因复杂,致敏源广泛。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脚气相关标签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疾病:复方苯甲酸酊
共找到 "复方苯甲酸酊" 相关的咨询137条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7(2/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1/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9(2/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7(3/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8(3/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8(3/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6(6/10)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5(7/8)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5(2/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6(2/1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5(1/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7(4/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4(3/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35(54/8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1/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2(3/9)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研究综述
>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研究综述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研究综述
编辑:张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研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具有多重发病机制的特点。近年来,由于现代技术的应用,中药制剂治疗烧伤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相较于西药的单一作用机制,中药制剂中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通常同时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如镇痛、抗感染、减少创面液体渗出、成痂、脱痂、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及免疫调节等,且费用相对较低。本文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制剂治疗烧伤的相关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烧伤疼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其强度被认为在所有疼痛中最为剧烈。烧伤急性疼痛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皮肤组织受损致使皮肤神经末梢暴露,暴露的神经末梢本身具有异位电流以及受空气和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刺激;诱发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产生如5-羟色胺、组胺、激肽及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多种致痛炎症介质;继发创面肿胀、皮肤张力增高等刺激或压迫皮肤神经;创面局部或创周因血管收缩、血液淤滞、微血栓形成引起缺血缺氧、酸中毒等;创面或创周立毛肌受理化及生物因素刺激引发痉挛等[1].
  1.1黄连解毒膏
  黄连解毒膏(由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地榆、当归、川芎、紫草、冰片、蜂蜡、麻油组成)外敷10min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其止痛、解毒机制包括保护暴露的神经末梢;与深层产生的炎症介质中和,减少了对创面的刺激;药物很快渗透到表皮深层,作用于立毛肌并使其松弛;作用于深层微循环,使血液循环的疲滞逐步解除[2].
  1.2美宝湿润烧伤膏
  冯凯等[3]对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90例电弧光烧伤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在创面涂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疼痛感明显减轻,其原理可能为美宝湿润烧伤膏与创面坏死组织发生了反应,形成了保护膜,从而隔离了创面,保护了裸露的神经末梢而止痛。美宝湿润烧伤膏还有抗感染能力强、减少瘢痕形成等疗效。
  1.3四黄烧伤油
  叶泳珊等[4]用自制的四黄烧伤油(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虎杖、地榆)治疗烧烫伤,以磺胺嘧啶银(SD-Ag)软膏组作对照组,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止痛效果及总有效率,得出四黄烧伤油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在止痛方面,四黄烧伤油用药后有66.0%的患者10min内疼痛缓解,而SD-Ag软膏组仅有2.1%的患者得到缓解。
  1.4中药烧伤膏
  崔文华等[5]以浅Ⅱ&~深Ⅱ&烧伤患者为治疗对象,分别应用自制中药烧伤膏(由积雪草、虎杖、白芷、忍冬藤、毛冬青、紫草、冰片、蜂蜡、香油组成,135例)及0.25%的碘伏(132例)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用药20min内,中药烧伤膏组有106例疼痛得到缓解,表明中药烧伤膏止痛快、创面渗出少、愈合周期短、瘢痕形成率低。
  1.5复方烧伤止痛液
  研究显示,换药过程中以去除创面内层敷料时疼痛最为剧烈,其次是清创与局部的其他操作;在换药后一段时间内,背景性疼痛明显加剧[1].动物实验表明,复方烧伤止痛液能明显提高大白鼠痛阈值,对浅、深Ⅱ&烧伤创面用药5min就能起效,而且对烧伤创面的渗透性较好,因此对烧伤创面的背景痛、因牵拉而致的操作痛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6].
  1.6中药烧伤解毒膏
  姚鹏[7]应用自制中药烧伤解毒膏(87例)和湿润烧伤膏(60例)治疗烧伤并比较,得出换药时中药烧伤解毒膏(由黄连、黄柏、大黄、紫草、冰片、白蜡、蜂蜡、麻油组成)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而且创面的渗出液明显减少,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1.7祛腐生肌膏
  肖宜敏等[8]将86例深Ⅱ&、Ⅲ&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用自制祛腐生肌膏治疗)、B组(应用SD-Ag治疗)各4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出现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手术例数少于B组。祛腐生肌膏是由狼毒、穿山甲、大黄、川芎、血竭、轻粉、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冰片、青黛、樟丹等油煎制成的膏剂,治疗深Ⅱ&、Ⅲ&烧伤创面具有止痛效果好、能尽早无损伤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有效促进创面新生、缩短病程、减少瘢痕增生的作用。
  2抗感染
  近年来,我国烧伤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烧伤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烧伤创面感染所导致的全身侵袭性感染,甚至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仍然是烧伤治疗的一大难题,也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9].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外用中药有很多,如穿心莲、四季青、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黄柏、黄连、黄芩、大黄、马齿苋、鱼腥草、艾叶、虎杖、紫草、毛冬青等[10].中草药的抗感染治疗效果也有报道,但仍需探索新的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2.1野木瓜
  金李芬等[9]取24只大鼠,在其背部建立浅Ⅱ&烧伤创面感染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野木瓜组、美宝组(美宝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并比较。3组连续给药后,野木瓜组与生理盐水组、美宝组比较,创面红肿消退快、结痂快、渗出液少、完全脱痂时间短。其前期研究发现,野木瓜丙酮粗提物水溶液体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强抑菌效果,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6.5mm.表明野木瓜丙酮粗提物水溶液(100mg/ml)对大鼠烧伤感染有治疗作用。
  2.2落地生复方烧伤喷雾剂与烧伤酊
  毛小环等[11]将落地生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制成落地生复方烧伤喷雾剂与烧伤酊(用75%的乙醇提取)、2%SD-Ag混悬液、溶剂(由乙醇、乙酸乙酯、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分别进行抑菌实验、皮肤烧伤实验和抗感染实验。结果,与2%SD-Ag混悬液相比,落地生复方烧伤喷雾剂对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略弱,对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作用相当,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则略强;与烧伤酊比较,抑菌作用较强,说明用乙酸乙酯对有效成分的提取比乙醇的效果好;且实验结果表明,落地生复方烧伤喷雾剂对豚鼠Ⅲ&烧伤的抗感染作用非常显着。
  3减少创面液体渗出
  当组织遭到高热或其他原因烧伤时,除了局部表现外,在烧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为体液渗出。导致体液渗出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烧伤区及其周围或深层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自血液循环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或自创面渗出,因而失去了大量的水分、钠盐和蛋白质[10].渗出是影响烧伤愈合的重要因素,也为细菌提供了繁殖条件。因此,改变渗出这一病理过程,是加速烧伤愈合和降低并发感染的关键。
  3.1蜂胶总黄酮溶液
  马晓兵等[12]对蜂胶总黄酮溶液应用于烧伤抗渗出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蜂胶是由蜜蜂采集植物幼芽中的树脂并混入其上腭分泌物及蜂蜡等加工而成的天然物质,其提取物中可以分离出20多种黄酮、10多种二氢黄酮类。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蜂胶总黄酮溶液保护的小鼠腹腔渗出液明显减少,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减轻。临床试验表明,该药物可使Ⅱ&烧伤患者在用药当天渗出液明显减少,水泡萎缩,较使用京万红软膏渗出减少时间缩短2.7h,创面愈合时间提前2.9d,治愈率、好转率均明显提高。
  3.2烧伤膜
  董永盛等[13]对应用烧伤膜治疗Ⅱ&烧伤进行了疗效观察,以SD-Ag作为对照,得出烧伤膜在减少创面渗液及促进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SD-Ag;抗感染方面两组作用相似。烧伤膜由茶叶、大黄、白芨、冰片等组成,具有止痛、清凉,形成保护膜或药痂屏障,防止痂下感染,减轻毒血症,保护深层上皮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减轻瘢痕增生等作用。
  4成痂作用
  制痂治疗是中医治疗烧伤的有效方法之一,与西医的暴露疗法基本相似,是指用外用制剂涂抹或喷洒创面,使其形成药物痂膜,其中关键问题是保持创面干燥以形成保护性药痂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1].中药如虎杖、四季青、毛冬青、榆树皮、石榴皮、地榆、酸枣树皮、裸花紫珠等的成痂作用与其所含的鞣质有关系,虎杖、四季青等含缩合型鞣质,对肝脏的毒性较小,而石榴皮、地榆、酸枣树皮等含水解型鞣质,对肝脏的毒性较大[10].
  4.1桃胶溶液
  贾艳丽等[14]观察了中药桃胶溶液对Ⅱ&烧伤暴露创面愈合的影响。桃胶溶液涂于烧伤创面后,与烧伤创面渗出的血浆性物质很快结成一层半透明的棕色药物薄膜,使烧伤创面上的坏死凝固组织变成保护性的药痂屏障,改善了局部微循环,防止了痂下感染,减轻了毒血症,保护了真皮层内的残存上皮岛在焦痂下继续生长。
  4.2复方黄柏喷剂
  杨学敏[15]采用复方黄柏喷剂(由黄柏、榆树皮、冰片组成)治疗烧伤,发现药物喷射在新鲜创面后,经3~5min可形成一层透明药膜,再重喷2~3次,增厚药膜不致破裂,可促使药痂形成并保留完整,形成的药痂能阻断污染、细菌感染和外来刺激。复方黄柏喷剂还具有镇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减轻水肿的作用。
  5脱痂作用
  目前,对Ⅲ&烧伤创面的处理主要采取早期手术切痂,达到减轻中毒、控制感染、缩短疗程、恢复功能的目的,但切痂术常因患者年龄、病情、烧伤部位以及医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进行,必须与其他处理方法如剥痂、蚕食或药物脱痂等结合起来应用,其中药物脱痂最为重要[16].中药如石膏、炉甘石、广丹皮、寒水石、赤石脂、乌贼骨、珍珠母、龙骨、蜜陀僧、琥珀等均为脱痂类药物,此类药物均有提脓化腐的作用,能加速坏死组织溶解分离,促进肉芽生长[10].
  5.1脱痂Ⅰ号
  林才等[16]对脱痂Ⅰ号治疗Ⅲ&烧伤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在用药后2~4d内脱痂,分离焦痂呈片状,去痂后基底肉芽较新鲜,触之易出血,未见明显炎症表现或加重。其脱痂时间短,创面不加深,全身影响小,受皮率高,疗程缩短,费用低,不失为较理想的脱痂剂。脱痂Ⅰ号主要由苯甲酸、乳香、没药、延胡索、冰片、SD-Ag等组成,为中西医结合药。
  5.2雾化烧伤灵
  唐可欣等[17]通过制作豚鼠浅Ⅱ&、深Ⅱ&烧伤模型及Ⅲ&烧伤感染模型,观察雾化烧伤灵(主要以大黄、虎杖、冰片、黄芩、珍珠粉、煅石膏等药物组成)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过程中烧伤创面结痂面积、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的变化。得出雾化烧伤灵的抗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作用与湿润烧伤膏相似,但其缩小结痂面积、缩短脱痂时间的作用优于湿润烧伤膏。
  6促进创面愈合
  烧伤创面愈合是机体对外来损伤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信号反应,最终达到对损伤的修复,其中包括组织细胞的迁移增殖、肉芽组织的形成、细胞外基质沉积、再上皮化等,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影响创面愈合[18].烧伤创面愈合的快慢与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直接相关,修复能力强则愈合得快,反之则慢。修复能力的强弱,又与创面是否感染、是否湿润、局部血液循环是否良好等因素有关[19].瘢痕挛缩畸形与早期烧伤创面处理有密切关系[10],所以,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还要尽量减轻瘢痕增生的程度。中药珍珠、象皮、龙骨、血竭、琥珀、血余炭、Ⅱ号油、三益油、鸡蛋油、麝香等均为促进创面愈合药[10].
  6.1珍石烧伤膏
  孙维国等[18]通过对珍石烧伤膏[主要成分是石膏(煅)、炉甘石(煅)、南寒水石、花蕊石、海螵蛸、没药(炒)、乳香(炒)、珍珠等]对Wistar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得出珍石烧伤膏可以通过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刺激羟脯氨酸表达,调节胶原合成,减少瘢痕形成等机制促进伤口愈合。
  6.2雄竭烫烧伤膏
  夏敏等[20]采用大鼠Ⅲ&烫伤、家兔深Ⅱ&烧伤模型,观察雄竭烫烧伤膏(由红药子、虎杖、草血竭、丹参、丹皮、血竭、冰片等药物用麻油调成油膏剂而成)对动物创面愈合情况(以烧伤创面上皮化或肉芽组织生成、无渗出及坏死组织作为判断创面愈合依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雄竭烫烧伤膏能显着缩短实验动物创面愈合时间,具有治疗动物烫、烧伤的作用。
  6.3鲜芦荟肉汁
  黄道海等[19]制备烧伤深度及面积基本一样的烧伤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将动物分组,分别外涂鲜芦荟肉汁和SD-Ag冷霜等药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有无瘢痕。结果,单独使用鲜芦荟肉汁与单独使用SD-Ag冷霜比较,死亡小鼠少,创面愈合时间短,16d内创面愈合、无瘢痕或几乎无瘢痕小鼠多。鲜芦荟肉汁能给烧伤创面的修复、再生提供了一个生理性湿润环境。芦荟汁中含有芦荟素、芦荟多糖、芦荟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氨基酸、脂类、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多种成分,能渗透到皮肤深处,维持皮肤pH的平衡,有清热解毒、散瘀、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皮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其含有的氨基酸及活性酶,对改善免疫功能、增加白介素、消除毒素、消除自由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其多糖成分如甘露聚糖苷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白细胞黏着和促进血管再通,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6.4王氏金宝烧伤膏
  王忠发等[21]回顾总结王氏金宝烧伤膏对4888例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对469例患者按创面深度分组治疗,得出其在烧伤创面治疗中,具有抗炎镇痛、缩短疗程、减少瘢痕形成等优点。其具有促使烧伤创面完成坏死组织的液化和新生皮肤再生的作用,这也是其治疗烧伤的主要机制。
  6.5矾冰纳米乳与矾冰液
  刘丽芳等[22]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矾冰纳米乳和矾冰液治疗10d,得出两种药物治疗浅Ⅱ&烧伤均具有良好疗效,但矾冰纳米乳在改善主要症状和镇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优于矾冰液。
  7减少瘢痕
  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周即有出现瘢痕增生的可能,在伤后1个月左右逐渐明显,伤后3~6个月是瘢痕增生的高峰期,表现为愈合部位持续加重的充血发红、发硬、隆起、表面高低不平、紧绷感并伴瘙痒疼痛,可出现明显的毛细血管增生;关节部位的瘢痕增生可影响关节活动,同时也会出现瘢痕挛缩导致的关节畸形[23].瘢痕形成机制十分复杂,研究证实,成纤维细胞在瘢痕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增殖能力,并认为是瘢痕产生的主要原因,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主要由于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超长持续进行,超过分解代谢的速度,大量形成胶原纤维所致;其重要病理改变是血管扩张,胶原纤维增生,排列杂乱,呈螺旋状或结节状[24].
  7.1瘢痕膏
  董永盛等[25]采用瘢痕膏(由积雪草、雷公藤、五倍子、红花、冰片、白蜡、香油组成)加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将20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9例),应用瘢痕膏加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治疗,B组(67例)和C组(69例)分别应用瘢痕膏和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效果依次是A组&B组&C组,其中A组明显优于C组(P&0.05)。有研究表明,积雪草中的积雪草苷可阻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阻止瘢痕增生[26];雷公藤提取物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增殖均有明显的影响[27].
  7.2烧伤贴
  孙永胜[28]对烧伤贴(由黄连、大黄、地榆等组成)治疗烧、烫伤52例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烧伤创面愈合后所有患者均无遗留瘢痕。
  8免疫调节
  烧伤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防御作用均受到抑制,如皮肤黏膜屏障被破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改变,补体水平及其活性的下降,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降低,C-反应蛋白的增加,细胞免疫的抑制等[10].由于严重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是感染易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调理恢复和重建受损的免疫功能对烧伤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发现,中药可用于防治严重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从而降低烧伤感染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降低烧伤死亡率。
  8.1清营汤
  宋乃光等[29]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上,进行清营汤(由水牛角粉、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组成)治疗烧伤小鼠的实验研究,发现其能明显缩短烧伤小鼠创面水肿消退时间和脱痂愈合时间,降低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恢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提高T、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显着作用;烧伤模型组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1和血清中IL-1含量均有明显升高,而治疗组IL-1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其具有抗感染和提高免疫力的双重功效。
  8.2生肌玉红膏
  董小鹏等[30]将30只小鼠制成深Ⅱ&烧伤模型后,观察生肌玉红膏(由当归、白芷、紫草、血竭、甘草、轻粉、白蜡、麻油等组成)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情况,并用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得出其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其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组分有关,如当归有多种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促进溶菌酶的产生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很多中药的应用不再是单凭临床经验,而是有了科学依据,新药、新剂型、新配方等不断得到研究。然而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国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研究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药应用于烧伤治疗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很多中药及其制剂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部位、具体成分、药理、毒理及配方、剂型的优化等还有待研究;在研究中缺乏统一的标准,重复研究多,新药发现少;外用药较多,内治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瘢痕形成的问题上并没有确切解决;大面积、深度烧伤研究不够;临床总结较多,实验研究还还有待加强。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有待更深入研究。
  [1]《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成人烧伤疼痛管理指南:2013版[J].中华烧伤杂志,):225.
  [2]刘本俊。黄连解毒膏治疗烧伤疼痛机理及方药药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4.
  [3]冯凯,魏平,叶小莉。湿润烧伤膏治疗电弧光烧伤患者90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674.
  [4]叶泳珊,林彩婵,庄君灿,等。四黄烧伤油治疗烧烫伤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107.
  [5]崔文华,刘光亮,李尧宾,等。积雪草治疗烧伤的止痛、防瘢痕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839.
下页更精彩:1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研究综述相关推荐烧烫酊治疗烧烫伤120例--《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4期
烧烫酊治疗烧烫伤120例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69.4【正文快照】:
1994~ 1998年 ,笔者采用自拟烧烫酊治疗烧烫伤病人 12 0例 ,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烧烫伤病人中 ,开水烫伤 80例 ,沸油烫伤 2 9例 ,火灼伤 11例。其中男 85例 ,女 35例。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75岁。烧烫伤程度 :浅Ⅱ度 88例 ,深Ⅱ度 32例。烧烫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富山;[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年03期
邱杰,杨敏;[J];河北中医;1994年03期
闫云;[J];河北中医;1994年05期
牛忻群;[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王焕龙,徐广益,胥庆华,李猷河,栾红;[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王泰平!164800,王力君,王继东,祁永华;[J];中国社区医师;1995年09期
齐滨,李于华;[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5年05期
齐奎福,齐红;[J];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03期
朱学志;[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李从胜;[J];河北中医;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兆康;;[A];第六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张传雄;张宗洲;;[A];第六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杨生立;程桂荣;杨锦标;许海燕;;[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赵友;姚华贵;杨文;;[A];第七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彭评志;;[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孔凡真;[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高洁;[N];中国特产报;2002年
曹霞;[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于小晗;[N];科技日报;2002年
李平;[N];中国经营报;2002年
尹 刚;[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梁飞;[N];健康报;2003年
桂;[N];民族医药报;2003年
王宝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潘秋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方醋酸氟轻松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