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 慢性前列腺炎炎的治疗可以用中医吗

中药治疗前列腺的秘方
中药治疗前列腺的秘方
&&前列腺炎严重威胁着男性的健康,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很多,我们每天都能从各大媒体上接触很多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中药治疗前列腺炎。&&&湿热下注型:&&&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选八正散加减:木通7克,车前子10克,扁蓄10克,瞿麦10克,滑石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甘草5克。&&&脾虚湿盛型:&&&症见小便流浊,面色不华,肢体困倦,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健脾利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4克,薏苡30克,砂仁7克,泽泻15克,当归10克,坤草30克,陈皮10克。&&&气滞血痪型:&&&症见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舌紫暗,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选少腹逐瘀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小茴香6克,川楝子10克,乌药10克,赤芍12克,泽兰15克,蒲公英30克。&&&肝肾阴虚型:&&&症见尿道口常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肝肾,清泄相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克,黄柏10克,土地黄30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茯苓30克,制首乌15克,黄精15克,白藤10克,丹参15克。&&肾阳不足型:&&症见小便淋涩挟精,畏寒,腰膝酸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胖,脉沉弱。治宜温肾壮阳,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10克,菟丝子10克,仙灵脾10克,杜仲10克,黄精10克,当归15克,山药15克,茯苓24克。中药治疗前列腺炎的缺陷主要也是药物难以穿越前列腺脂膜,需要长期服药,且治疗效果不明显。&【男科—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多由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彻底或长期轻度前列腺炎未加介意演变而来。求诊时多因前列腺炎加剧而以局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本病因慢性炎症刺激,腺体包膜增厚,药物很难弥散于腺体内,所以治疗上比较困难,治愈停药后常易再复发,故疗效较差。现介绍一些验方如下,以供参考。&1、清肾汤加味:
知母、黄柏各12克,龙骨、牡蛎、茜草各12克,杭芍、山药各10克,海螵蛸、泽泻各9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20天为1疗程。可&&&随证加减,服药期间每天大便后以热水坐浴1次。&2、白浊方:
王不留行、黄柏、败酱草、蒲公英各25克,丹皮、穿山甲、皂刺、赤芍、延胡索各15克,木香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若阴虚者加龟板、枸杞子、女贞子;阳虚者加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并辅以理疗、超声波,每次15分钟,10-15次为1疗程。或热水坐洛。适用于湿热血瘀型,有效率达90%。&3、败酱草合剂:
败酱草、马齿苋、马鞭草各30克,生黄芪、炒延胡索各15克,川牛膝、丹皮、枳壳各10克,蜂房6克。水煎,每日1剂,日分2次温服。
可配伍外治法:
用野菊花、苦参、马齿苋、败酱草各30克,延胡索15克、当归12克,槟榔10克,加水煎成毫升,坐浴30分钟,每晚1次。亦可局部按摩,每周1次,4次为1疗程。适用于湿热蕴结型慢性前列腺炎,总有效率达86.7%。&4、清利理化汤:
川栋子、川牛膝、刘寄奴、桃仁、甘草、黄柏、小茴香各10克,薏苡仁、白芍各20克,败酱草、熟附子各30克,瞿麦、玄胡各15克。
若尿道灼热痛者用去附子、小茴香,加滑石;若小腹及睾丸坠痛、气短者&&&加黄芪、党参;前列腺有结节者加醋鳖甲、鸡内金。水煎,每日1剂,日分2次温服。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5、参苓六黄汤:党参、茯苓、黄芪、黄精、车前子各15克.蒲公英10克,怀牛膝12克。水煎,每日1剂,日分2次温服。适用于气虚型慢性前列腺炎。&6、复方紫草膏:
紫草3O克,红花1O克,穿山甲10克,乳香、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患者取胸膝位,以1:1000新洁尔灭棉球消毒会阴3次,术者戴无菌手套,取药3~5克,捏为团块,蘸少许石蜡油或植物油,以食指将药自肛门塞入送至直肠前壁,均匀涂于前列腺附近直肠壁,嘱病人休息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上药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可间断重复,总有效率达82.5%。&【治前列腺肥大秘方&】2.1&舒肝散结方&【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组成】柴胡9克,丹参、赤芍、当归各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玄参15克,川贝母3克(分冲),夏枯草、海藻、昆布、海浮石(先煎)各15克,牛膝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舒肝散结。&【方解】本证多见于老年,大多与肝有关。故方用柴胡舒肝解郁;当归、赤芍、丹参,理肝经之瘀血,此因前列腺部乃肝之经脉所在也。牛膝引药下行;牡蛎、海浮石、玄参、川贝母、夏枯草、海藻、昆布等同有软坚散结之作用,以消肿块。诸药合用,共奏舒肝散结之功。&【主治】前列腺肥大(前阴癥积),小便癃闭不通,多先由小便滴沥不尽开始。多见于老年。苔腻,脉弦有力。兼治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子宫肌瘤、颈淋巴结炎等。&【加减】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外加肾金子5粒(桂圆肉包裹),一次服下,有利提高疗效;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去牛膝,加蒲公英、全瓜蒌各30克;子宫肌瘤,加泽兰叶15克,茺蔚子30克;颈淋巴结炎,去牛膝,加桔梗、枳壳各9克。&【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印氏已将本方列入临床“抓主症”之方,见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小便癃闭病人,率先用此效果良好。同时上述各病,随证加减,效果亦佳。&2.2&愈癃启闭汤&【来源】董平,《中国中医药报》&【组成】黄芪9~30克,肉桂3~9克(后下),熟军5~9克(后下),桃仁9克,川牛膝、炮山甲各9~15克,王不留行、虎杖各15克,夏枯草30克,沉香3克(后下),橘核9克。&【用法】每日1剂,煎2次,空腹温服。&【功用】温阳化气、散结利窍。&【方解】老人癃闭由前列腺肥大而致者总由肾衰而来。一因肾衰必然下焦虚寒,致令气凝血瘀并与败精,湿痰互结而不化,积久成块,可以阻塞水道;二因肾衰必然气化不及州都,致使膀胱藏津液而不能出;轻则涓滴不利而为癃,重则点滴全无而为闭。可知此证性质属于本虚标实。本方用黄芪、肉桂温阳化气以扶其本;大黄、桃仁、川牛膝开下焦瘀结以治其标,两路皆为主力。虎杖、夏枯草能化败精、消痰积;山甲、王不留行尤能下走厥阴经络,消肿散瘀,通利关窍,故均用为辅佐,以奏软坚散结通关利窍之功。更用沉香、橘核为使,沉香能导引主药直达下焦,温肾化气,散结导滞;橘核,专入肝肾,擅长消肿止痛,用于癃闭则有行气通关之效。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若加减得法,投之多效。&【主治】老人癃闭证因前列腺肥大而致者。&【加减】①辨阴阳寒热。老人癃闭以阳虚为多。若有肾阳偏虚见症,可加仙灵脾、益智仁、巴戟天、桑螵蛸、生鹿角,甚者加附子、鹿茸粉等,以鼓舞肾气,助阳通窍。若为中焦阳气偏虚证,常重用黄芪,加人参、炙甘草;如有中气下陷见证,应去熟军、桃仁、川牛膝、沉香,而加升麻、柴胡、桔梗以升举清阳,则浊阴自降。若遇偏阴虚内热者,芪桂当用小量,再去熟军、桃仁、山甲、沉香、桔梗等味,另加知母、黄柏、生熟地、元参、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之属,用以滋肾坚阴,使其阴液得复,则阳能化气,癃闭自通。②辨标本缓急。本方是根据扶正祛邪的一般原则进行组合的,然而临床所见在标本缓急之间多有差异。本虚为著者,如何加减已如前述,现就常见的两种标急证候介绍加减经验如下:一为有瘀结重证见症者,当重用方内散结开窍药量,再配加归尾、赤芍、泽兰、琥珀、地龙、蜣螂粉等味,以增化瘀之力;甚至加土鳖虫、水蛭,攻坚破癥。若瘀阻兼挟痰结,尚可加牡蛎、昆布、海藻、元参、贝母、海蛤壳等以助其消痰散结。二为并发湿热淋证者,此因水湿久郁膀胱化热而来,应去黄芪、沉香,肉桂当用小量,加黄柏、知母滋肾通关,另加石韦、萹蓄、瞿麦、琥珀、滑石、甘草梢以清热化浊通淋;热毒盛者,再加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穿心莲等清热解毒渗湿药类,待标证缓解,再顾其本。&【疗效】临床屡用,近期疗效显著。若在症状缓解后,连用几料丸方以资巩固,远期疗效亦佳。&【附记】由其他情况发病的另有治法,不宜滥用此方。&2.3&消癃方&【来源】张寿水,《中医杂志》(7)1989年&【组成】沉香2克(后下),肉桂1.5克(后下),黄柏、知母、石韦各9克,车前子12克,当归9克,王不留行、赤芍、白芍、菟丝子12克,巴戟天各12克,皂角刺9克,生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益肾化瘀、利湿降浊。&【方解】本方由《金匮翼》之沉香散和《兰室秘藏》之滋肾通关丸化裁而成。尤适用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癃闭。该证多由肝肾亏虚,热瘀结于下焦、壅闭而成。方中取沉香降气开结、破瘀;配以肉桂、菟丝子、巴戟天、黄柏、知母益肾泻热;石韦、车前子利湿降浊;当归、王不留行、赤芍、皂角刺活血化瘀;白芍、甘草敛阴缓急止痛;且甘草调和诸药,皂角刺利关开窍。诸药合用,共奏益肾泻热,利湿降浊,活血化瘀,开结利窍之功。&【主治】癃闭(前列腺增生)。&【疗效】临床屡用屡验。若坚持服用,每获痊愈。&【附记】①治疗期间,忌酒及辛辣食物;②煮药法:上药除沉香、肉桂外,其他药物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然后加入沉香、肉桂,稍沸即可。每剂煎2次,将两次煎液混合即可服用。&2.4&老人癃闭汤&【来源】晁中桓,《千家妙方·上》&【组成】党参24克,黄芪30克,茯苓12克,莲子18克,白果9克,萆薢12克,车前子15克,王不留行12克,吴茱萸5克,肉桂6克,熟地30克,肉苁蓉15克,甘草梢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益气健脾、温补肾阳、涩利同用。&【主治】前列腺肥大并发尿潴留。&【加减】因尿道感染小便热痛者,加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小便带血者,加地榆炭12克;小便混浊者,加益智仁12克;全身水肿者,加陈皮、大腹皮、通草各10克;因服药食欲减少者,加陈皮10克,砂仁9克。&【疗效】治疗65例,治愈40例,好转11例,无效6例,转作手术治疗3例,记录不详5例。治愈病例中,有4例复发,再服原方治疗仍有效。服药最少2剂,最多30剂,平均10剂左右。&2.5&宣导通闭汤&【来源】查玉明,《名医秘方汇萃》&【组成】黄芪75克,车前子30克,甘草20克,升麻7.5克,淮牛膝25克,淫羊藿15克,滑石2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头煎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再煎20分钟。每次取汁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功用】益气升清、利水通闭。&【方解】老年前列腺肥大,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此多由脏腑虚衰,无以助阳通窍,肾气不足,阴无以化,开阖失调,则小便不利。本方立意不是单纯利尿,功在上开肺气,以司肃降;升举中气,以升清降浊,清气升,则下窍自通,乃下病上取之法。本方系由《医林改错》黄芪甘草汤化裁加味而成。方中以黄芪为君,升气补中,助阳化气;车前子主气壅利水道。两药一升一降,下走膀胱以行水;甘草补三焦元气,可升可降,助气化通其闭塞为佐;升麻上行,气升则水降;牛膝下行,活血通脉,以助升降之机;淫羊藿主阴萎、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配滑石利窍,能行上下表里之湿,尿道涩痛可除。全方补气力专,升举元气,化气行水,使小便通利。&【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若大便秘结,加肉苁蓉20克;尿道涩痛,加蒲公英25克,木通10克;咳喘加杏仁、细辛各5克。&【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一般服3~5剂见效,6~10剂可愈。&2.6&双虎通关丸&【来源】张锡君,《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琥珀粉、虎杖、当归尾、桃仁、石韦各10克,海金砂、大黄各15克,地鳖虫2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蜜丸,每丸重10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用葎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煎汤送服。&【功用】通瘀散结、清热利水。&【方解】方中地鳖虫、桃仁、当归尾、琥珀等活血化瘀药,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利于对肿大包块的吸收和排泄;同时又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对肿大包块的分解、吸收。大黄、虎杖、琥珀也有通瘀之功,其中大黄、虎杖兼能泻下,琥珀粉兼能利水通淋,加入石韦,海金砂,利尿功能更著。佐以葎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预防或控制感染。老年人正气不足,故用蜂蜜益气和中,缓和药性。诸药合用,不仅能活血通瘀散结,且能通利二便,排除瘀毒。&【主治】前列腺增生症。&【加减】若伴有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者,另加海藻30克,煎汤送服。&【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佳。&【附记】本方祛邪有余,扶正不足,若配合六味、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服用,或许收效更著。&2.7&前列汤&【来源】梁剑波,《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益智仁、淮山药、黄芪、白术、党参各30克,桑螵蛸、山萸肉、杜仲、续断、熟枣仁、五味子各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用法】上药用淡盐水拌过,蒸透晒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克,开水送下,日服2次。8岁以下小儿,药量减半。&【功用】温肾补精、约制膀胱。&【方解】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山药健脾益气、运化水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煅龙牡有益肾固精、缩尿之功;杜仲、续断、山萸肉、熟枣仁,补肝肾、益精气。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固精,缩尿之功。本方以补为主,通过补肾,使之气旺,司小便功能正常,故不治肥大而肥大自消。故以虚证为主者,本方最为合拍。&【主治】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症。&【疗效】多年来以本方治疗老年人肾气虚寒,夜多小便,脬气不固,颇验。治肥大效佳。&2.8&清利化瘀汤&【来源】吴光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萹蓄、瞿麦、车前子、冬葵子、丹参各15克,滑石、山栀、泽泻、王不留行、泽兰、牛膝、桃仁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各煎20~30分钟,共取汁300~400毫升,分2次口服,早、晚各服1次。&【功用】清热利湿、通经化瘀。&【方解】本病病位在下焦膀胱,病因为湿热,病机为瘀血败精聚结。热、湿、瘀互结,治当以清热利湿、通经化瘀为主,故方中以八正散清热利湿为主,清利下焦膀胱之湿热,不用八正散难以奏效;通下焦之经脉,化下焦之瘀血,选用王不留行、泽兰、桃仁、牛膝、丹参功能尤佳。故而切合病机,收效颇佳。&【主治】前列腺肥大。&【加减】若血象检查白细胞升高者,加金银花15克;小便镜检有白细胞、脓细胞者,加蒲公英30克,败酱草20克;体温在38.5℃以上者,加生石膏30克;伴咳嗽气喘者,加桑白皮15克,黄芩、杏仁各10克;小腹胀痛明显者加乌药、川楝子各10克;小便混浊如米泔者,加萆薢15克;大便秘结者,加酒制大黄10克。&【疗效】治疗33例,临床治愈(小便通畅,症状消失)25例;好转(小便通畅,但夜尿仍较多,小腹略有不适)8例,全部有效。服药最少者6剂,最多者40剂,平均25剂。&2.9&补肾软坚活血汤&【来源】常培华,《集验百病良方》&【组成】核桃夹30克,鳖甲(先煎)、熟地各20克,肉桂3克,黄柏、知母各10克,芒硝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赤芍15克,川牛膝、皂刺、王不留行、车前子、甘草各10克,竹叶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补肾软坚、活血祛瘀。&【方解】前列腺肥大尿潴留,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大多属纤维组织增生,与性激素有关。目前国内外医家较统一的观点认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因睾丸发生萎缩,体内性激素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前列腺增生肥大。中年人前列腺肥大多因性生活频繁导致前列腺反复充血,引起睾丸提前收缩诱发前列腺组织增生,或经常尿路感染膀胱炎,细菌由前列腺的排泄管侵入腺体内部引起前列腺炎,长期遭受炎症慢性刺激导致腺体纤维增生,压迫尿道,造成尿路梗阻。此病中医属“癃闭”范畴。其主要机制为肾虚膀胱蓄热瘀结,气化失司,影响三焦决渎,导致小便不利,甚则小腹膨隆,小便点滴不出。方中黄柏、知母、肉桂为通关丸,功能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桃仁、红花、赤芍、川牛膝、王不留行、车前子、竹叶活血化瘀,通淋利尿;核桃夹临床反复验证有攻坚,散结、通窍作用;配皂刺、鳖甲、芒硝更增强活血软坚散结之力;竹叶、甘草清心利尿,缓急止痛。诸药合而成方,补肾软坚以护正,活血祛瘀以散结,标本兼治,故而用之效佳,疗效满意。&【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尿潴留所引起的小腹膨隆,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点滴难出,小腹部、会阴部、腰骶部酸胀刺痛等。&【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疗效】本组病例(34例)全部有效,其中临床治愈(尿频、尿急、尿痛消失,尿液顺利排出,随访半年以内未复发)31例;显效(尿能排出,但小腹部不适,尿频仍然存在,半年以内时有反复)3例。本疗法,轻者3~5剂,重者10~15剂可愈。&【附记】下面再介绍几首名医秘方,供临床选择使用。经笔者临床再验证,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1)解放军总医院名医陈树森经验方:丹参、赤芍、淫羊藿、补骨脂、海藻各15克,黄芪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如尿检有红细胞者,加紫草10克,有白细胞者,加黄柏、连翘各15克。本方用于夜尿频多,排尿不爽,尿后余沥之前列腺增生症效果尤佳(引《陈树森医疗经验集粹》)。&(2)上海名医张伯臾经验方:知母、黄柏、升麻各9克,肉桂0.9克,石韦、瞿麦各15克,丹参30克,当归、赤芍、海藻各12克,虎杖、六一散(包煎)各18克,琥珀末1.2克(分2次吞服)。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本方适用于前列腺肥大症。功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参以软坚散结。临床疗效满意(引《张伯臾医案》)。&(3)安徽名医程亦成经验方:乳香、没药、桃仁、赤芍、茯苓、滑石、生苡仁、黄柏各10克,通草5克,琥珀末2克(分吞)。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本方用治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畅,小腹胀急等症。一般应服用3~5剂可愈(引《名医名方录》第四辑)。&(4)天津名医杨锦堂经验方:猪苓、茯苓、黄芪、知母、阿胶(烊化)各15克,滑石20克,泽泻、黄柏、海金砂各10克,蒲黄、肉桂、没药各5克,琥珀末1.5克(冲服)。每日1剂,&【男科—中医外治老年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甚则尿闭,给老年人带来痛苦。下面介绍几种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尿潴留及尿闭的中医外治法。[一]&敷贴疗法&1.独头蒜头1个,栀子3个,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小便可通。&2.肉桂五苓散加木香、乌药、枳壳、葱白、麝香,捣泥成饼,贴脐部即可。&3.田螺2只,葱白2个,捣烂如泥,敷于关元穴(脐下3寸),如手掌心大。[二]&坐浴疗法&&1..大黄、毛冬青、忍冬藤各30克,红花10克,吴茱萸、泽兰各15克。水煎1500毫升,温水坐浴,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2.普通食醋1份加入热水10份,水温41~43℃,以能耐受为度,坐浴30分钟,每日1~3次。坚持坐浴疗效较好。注意不要烫伤和受凉。[三]&灌肠疗法&&1.若以尿闭为主,少腹胀痛者,可用滋肾通关丸化裁:黄柏、知母、车前子各15克,肉桂4克。煎取300毫升,每次150毫升灌肠,每日2次。&&2.若尿频,尿急,小便灼热,尿液及前列腺液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者,可用五味消毒饮化裁: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鱼腥草各15克,野菊花、天葵子各10克,银花、连翘、白头翁各12克。煎取400毫升,每次200毫升灌肠,每日2次。&&3.若前列腺肿大而硬,不易消散,用桂枝茯苓丸化裁:桂枝、山甲珠、地龙干、皂刺各10克,茯苓20克,赤芍、桃仁、鳖甲各15克,丹皮8克。煎取300毫升,每次150毫升灌肠,每日2次。&&4.若尿闭不通,大便干结,可用承气汤或大黄牡丹汤化裁:大黄30克,牡蛎60克。水煎取300毫升,每次100~150毫升灌肠,每日2~3次。&&以上三种疗法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发表评论:
馆藏&5792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您当前的位置:&>&&>&
慢性前列腺炎的名中医治疗方(湿热下注)
处方:当归、虎杖、车前子、牛膝、草藓各15克,浙贝母8克,败酱草、生苡薏仁、红藤各25克,炮附片3克,瞿麦、栀子、皂刺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灼热感,小腹及会阴胀痛,有时痛及睾丸,阴囊潮湿出汗,尿黄赤,尿道口滴白,口于苦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创方者:吴成山 张 静
慢性前列腺炎的名中医治疗方(肝郁湿热)
处方:当归、茯苓、白术、虎杖、泽兰各12克,白芍、柴胡、台乌、青皮、皂刺各8克,浙贝母6克,甘草 5克,败酱草、生苡薏仁、合欢皮、红藤各2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利湿活血。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肝郁湿热型。症见小便不适,或有尿等待或有尿频,小腹及会阴不适疼痛,患者有心烦易怒,喜叹息或失眠,或有焦虑不安,舌淡红或偏黯,苔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动或沉涩。
创方者:吴成山 张 静
慢性前列腺炎的名中医治疗方(脾虚夹湿)
处方:党参、黄芪、茯苓、泽泻、芡实、金樱子、当归、白术各12克,陈皮、石菖蒲、白果各10克,防风、羌活、桂枝各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升阳化湿。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脾虚夹湿型。症见尿后余沥,尿意不尽,尿无力或尿末滴白,小腹坠胀,患者疲乏无力,大便易溏,纳呆易汗,舌淡红,舌体稍大、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弱或濡或大无力。
创方者:吴成山 张 静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与方法--《世界中医药》2013年10期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以其病因复杂、症状繁多、疗效欠佳的特点困扰着医生和患者。目前,现代医学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研究,对慢性前列腺炎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望能为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77.5【正文快照】: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发病率高,35%~50%的男性在一生中某个时候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1]。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类症状和疼痛类症状,多数患者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而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而且不同患者又有其特异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海松;韩富强;李曰庆;;[J];北京中医药;2008年06期
李曰庆,贾玉森,李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李海松;李曰庆;刘福鼎;韩福禄;陈望强;王彬;杨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年04期
陈修德,郑宝钟,金讯波,王健明,孙鹏;[J];中华男科学;2004年02期
韩亮;王彬;李海松;;[J];环球中医药;2012年07期
李海成;阮元峰;陈联大;周琦;;[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李海松;党进;王彬;韩亮;李本志;;[J];中医杂志;2011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业旺;;[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李大伟;戴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杜燕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刘拥军;马同长;张广利;;[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9期
钱业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仲伟明;侯四川;刘忠强;邵世修;纪翔;;[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王丽华;郑芝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宋佩华;张立新;杨顶权;白彦萍;;[J];北京中医;2007年09期
陈圆;杨博华;;[J];北京中医;2007年10期
王冬梅;钱文燕;;[J];北京中医药;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衍胜;叶义森;;[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陈静;张幼明;独畅;;[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陈静;张幼明;独畅;;[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段行武;张润田;王玉光;伦文辉;潘厚儒;;[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高社光;武洪方;王玲玲;;[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倩;裴晓华;;[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刘培;黄卫东;;[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苏碧莹;温泽淮;曹立幸;刘少南;吴大嵘;陈志强;;[A];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甄德栋;;[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肖和印;任蕊;;[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明;[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晓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金海浩;[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凡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孙占学;[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润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陈修德;[D];山东大学;2005年
杨阿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肖红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敏;[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韩春;[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宪刚;[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毛旭;[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海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晓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磊;[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秦宗碧;[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薛良;[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田英;[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乃光;;[J];中医临床与保健;1989年03期
李海松;韩富强;李曰庆;;[J];北京中医药;2008年06期
邹高祈;[J];中国医药学报;1992年06期
覃兆伟;荀建宁;;[J];广西中医药;1992年04期
康松泉,陈飞南,展德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邹桃生;[J];江苏中医;1990年12期
温扬智;曹正柳;;[J];江西中医药;1993年02期
江海身;[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常富业,王永炎;[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李占玲;[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吉侯;蔡绿珍;;[J];中医药信息;1991年06期
李明英;尹晓华;王庆兰;;[J];四川中医;2007年02期
张剑彬;;[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7期
黄福发;黄福忠;;[J];四川中医;2007年04期
宋竖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王振洲;;[J];四川中医;2008年06期
柳东杨;崔建锋;苏俊芳;;[J];四川中医;2008年08期
张俊雄;;[J];福建中医药;1992年01期
吕斌;[J];现代养生;2001年07期
徐东浩;[J];新疆中医药;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晖;刘军艳;;[A];首届岐黄男科论坛大会报告及论文汇编[C];2011年
孙智;石俊萍;崔勇;卜英波;;[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提高班论文汇编及讲义[C];2011年
薛慈民;邝广峰;王琦;;[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刘春英;;[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陈禧;;[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赵善军;;[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沈有庸;;[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不孕不育与性医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杨会志;张春和;陈天波;李焱风;;[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刘臣;杨燕彬;韩盾;李凤仙;;[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林森;林东正;;[A];2007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吕斌;[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胡献国;[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廖世杰(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蒲昭和;[N];保健时报;2005年
单其珍;[N];江苏科技报;2003年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李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男科主任医师,南汇区“高级专家带教导师”,南汇区中心医院“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戴宗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李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兰群;[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邓国庆;[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张兆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许峰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韩旭;[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陈雅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陈金宜;[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廷坚;[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轩立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祝常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周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商建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吉庆;[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自学;[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纪宏伟;[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谢福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马松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