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从甲骨文到纸张的适合书写的纸张材料过程顺序是怎样变化来的?

纸的发展历史,最早的纸是什么纸?莎草纸、牛皮(羊皮)纸、中国西汉麻纸的出现顺序,具体时间及情况概述.古埃及的莎草纸是由植物直接造成,
这伤狠美680
外国一开始用的是羊皮纸.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公元前2世纪起,羊皮纸与纸莎草纸同时被普遍使用.14世纪起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但仍有些国家使用羊皮纸书写重要的法律文件,以示庄重.羊皮纸是以羊皮经石灰处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软化,便成了这种新的书写材料.羊皮纸的英文名称'Parchment'就是由这个城市的名字而来的.把这些羊皮订成小册子,称为手抄本,再合订成册,使成为留传後世的羊皮典籍.现在的羊皮纸则主要是由植物制成.羊皮纸是一种透明的高级包装纸,又称硫酸纸.它是羊皮原纸经硫酸处理之后所得的一种变性加工纸.它是一种高强度的纸,一般用破布浆或化学木浆制成,制造过程中不加任何填料、胶料,因而羊皮纸的吸水性好,组织均匀.由于羊皮纸经过了硫酸处理,所以羊皮纸的强度很好,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零件、仪表、化学药品等工业产品和食品、医药品、消毒材料等内包装用.(这段是古代和现代的使用区别)当时在国内没有纸时,人们写在绸缎或帛上.但是绸缎的成本太高了,以至于很多人都用不起.所以当时只有有钱人家、寺院、宫廷才藏有书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纸用.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生.据考证,中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 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造纸术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案:解析:
  简单过程:先把原料洗涤后切断,经浸渍沤制,其间很可能已经采用加入石灰浆升温促烂和蒸煮等工序,再反复大力舂捣,分离出纤维,制成纸浆,然后用细帘子捞取纸浆,漏去水分,晾干,揭下压平砑光,就成为纸张。
  优点:采用了多种植物原料,解决了造纸原料来源不足的问题。破布(当时是麻布)、麻头和破鱼网等废弃物资的利用,既增加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料,更是重大的创造。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一个自从甲骨文到行书的演变过程?急用,
fans_盟主120
中国文字的发展与演变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表达情意的工具,中国在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文字,这种说法,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出现,更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与证明,所以,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用来表达情意、帮助记忆的工具,大致是表情、结绳与语言.但是,人类复杂精密的思想,绝不是表情及结绳所能全部表达,而语言也有时空的限制,因此才有了文字的制作.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者,长相非常奇特,他的眉骨隆起,眉下却有四只眼睛,每只眼都炯炯有神,目光直射前方,他可以画出许多的图形符号,各种的图形符号代表了各不相同的意义,他聚精会神、认真的绘制,忘情的工作直到深夜,忽然天崩地裂般的轰隆巨响,天空哗啦哗啦的下起大雨,但是落下的不是水滴,却是一颗颗的小米,四面八方满是天地鬼神的哭号之声¨¨.他就是仓颉,也就是传说中的「文字神」.《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描写了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人类的智能将会因为有了「文字」而突飞猛进,这使得一向掌控人类的鬼神也为之惊惧不已,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奇景.后来,中国人普遍敬畏文字,乃至于写着字的纸张不敢随意毁坏、丢弃,进而读书识字的士大夫也受到社会大众的敬重.在古代,官府中许多管理文书的官吏,每至秋季就集体祭祀仓颉,尊之为「文字神」,其渊源也就是仓颉传说,这也就是后人说初造文字的是仓颉之由来.但是,文字的体系庞大,造字也绝不是一时一地一人就能完成的.史书上说,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时代,仓颉则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其实,早在仓颉以前,各部落就已经有了许多表意的符号,但不相一致,仓颉加以统一与整理,因此,人们就把初造文字的功劳加在他头上了.中国文字虽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经不可得见.迄今为止,已知流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在夏朝就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在出土的青铜器物中,有很多在其上铸刻了文字,因为周朝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又因为这类文字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又叫「钟鼎文」.籀文,又称大篆,专家学者大都认为是战国晚期的秦国文字.籀文笔道匀称,字体整齐,也说明了它是官定的标准文字.「篆」本是大篆、小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作大篆,故后世则用「篆文」专指小篆.战国未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丞相李斯主持了这一工作.他废除了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籀文进行简省删改,同时也吸收民间的字体加以规范,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了.整齐又长方形的小篆,结构是由均匀圆转的线条所组成,写起来并不方便.因此,民间很快的又出现了一种较为草率的新字体,它破坏了小篆的端庄工整,把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字形.据说这种新字体在下层小官吏、差役(皂隶)、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文字学所指的「草书」,是一种特定的字体,它是民间从隶书发端萌芽的.在西汉初期用隶书书写的帛书和简牍中,可以看到有些字已经有连笔书写的现象,到西汉晚期,就出现了具有后世草书风格的字体.进入东汉以后,这些在民间流行的草书,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草书不但笔画勾连、字间勾连,而且形体高度简化,后来又出现了草书的变体,就是所谓的「狂草」,把汉字的形体简省得太过分了,而且还带有随意性,一般人难以辩认,因此逐渐失去了实用的价值,只能做为一种书法艺术品供人欣赏.楷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它把隶书的扁形改为方形,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而言.楷书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迁,到隋唐之际才基本成熟.做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作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代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和美观,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叫做「仿宋体」.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得让人不易看懂,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写得端正一点,就叫「行楷」;如果向草书靠拢,写得放纵一点,就叫「行草」.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他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更是备受后人珍藏宝爱的艺术精品.在诸多的书体中,行书变化最多,写法最不一致,但是也最容易辨认,书写便利而活泼多姿,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艺术形式的多重展现,因此,直到现在仍然是最流行与应用最广的字体.参考书籍:《中国文字》
有图的有木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996zauri)
(茶叶心儿)
第三方登录:苏州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苏州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苏州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农耕&&& &&&&&&&&&& 织布&&& &&&&炼 水银、朱砂&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6.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③20世纪三四十年 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 &&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 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8.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农业合作化运动&&&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9.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10.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C.“文革”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11.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5940&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比美国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14.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A.1 688年宫廷政变&&& &&&&B.《权利法案》颁布& &C.《独立宣言》发表&&& &&&&D.《人权宣言》制定15.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工业革命的发展16.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 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人使用1840年前后&英国宪章运动 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即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17.弗洛伊德曾说:“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打破了人类一向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固有观念。”造成这次“打击”的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18.右边的漫画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人、日本人参加哪& &次会议后的心情&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19.《太平洋英雄》是一款模拟空战游戏,30个游戏任务都是根据& &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真实事件改编的。那么这款游戏& &的第一个任务应该是A.突袭波兰&&& &&B.突袭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20.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二、: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读下列图片信息判断:商朝时期,因书写材料不同而形成了甲骨文和金文两种文字。&甲骨文&&& &&&&&&金文22.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3.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4.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欧洲的社会进步。25.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形成了“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互相竞争”的局面。三、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西汉史学家& ▲& 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 ▲& 》。28.1935年1月,& ▲& 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 ▲& 的伟大决策。29.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始实施& ▲& 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 ▲& 实行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6分)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2分)(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2分)31.(6分)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两百年间东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碰撞,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 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 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重大运动。(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2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1分)32.(6分)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 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徐蓝《试论泠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日)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2分)(2)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2分)(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2分)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D&3.B&4.C&5.A&6.A&7.B&8.D&9.B&10.C11.A&12.D&13.A&14.B&15.D&16.C&17.B&18.A&19.C&20.D二、(每小题1分,共6分)21.A&22.A&23.B&24.A&25.B&26.A三、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司马迁&&& &《资治通鉴》28.遵义&&& &改革开放29.新经济&&& &罗斯福四、材料解析、(每小题6分,共18分)30.(1)通道:丝绸之路。(1分)意义:打通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友好关系;推动了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发展。(任答一点给1分)(2)名称:江南河。(1分)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任答一点给1分)(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1分) 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任答一点给 1分)31.(1)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任答三点给3分)(2)特点:现代化启蒙。(1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任答一点给1分)(3)作用: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任答一点给1分)32.(1)核心内容:美苏冷战或两大阵营的对峙(美苏对峙、冷战对峙)。(2分)(2)计划:“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1分)目的:防止革命;控制西欧;遏制(对抗)苏联;称霸世界。(任答一点给1分 (3)评价:美苏争锋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彼此又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军备竞赛既付出了高昂代价;又推动了科技发展。(任答两点给2分)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写历史的甲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