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水务局刘振刚 暨南大学,干于的大个子吗?如是,有大个子的手机号吗?

【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79、神鸡石的传说故事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在香山弘济寺旁边的山沟里,有一块黑色的大石头,样子好像一只大母鸡,头朝北。尾朝南,尾巴下边有一个鸡蛋大的石洞。相传这是一只神鸡,每天生五个蛋。当地乡亲们叫它“下蛋石”,也叫“神鸡石”.早年间,这弘济寺不是一座大庙,可香火挺旺盛,在香山一带也很有点名气。庙里的方丈,是个心狠手辣、贪财好色的老和尚。手下有十几个弟子。弟子当中有个身体瘦弱、心地善良的小和尚,是京东人,因为家穷,又赶上灾年,一个人讨饭到京西,被老方丈收入了佛门。在寺庙里,什么挑水做饭呀,脏活累活都归他干。有一次,老方丈正侮辱一个民间女子,被小和尚撞见,那老色鬼一气之下,就打断了小和尚一条腿,把他赶出了庙门。小和尚拖着一条断腿,一瘸一拐地离开了弘济寺。回家去吧,路又太远,就是回到了家,也还是挨饿;下山吧,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地方去投亲靠友。他就爬到一个山洞里,把这山洞当作安身的地方了。他在路上折腾了大半天,眼看快黑天了,腿又疼肚子又饿,就靠在山石上迷迷糊糊地合上了眼,这时他忽然听见一阵“咕咕咕”的鸡叫,睁眼一看。洞外边有一只大芦花鸡,正在草棵子里刨食吃呢。他爬出洞去扒鸡。那芦花鸡就往前跑,爬了几步,他猛扑过去,双手按住芦花鸡,可是作怪,那芦花鸡变成了一只冰凉梆硬的石头鸡!更怪的是,他眼看着黑石头鸡一连气生下五个大鸡蛋。他拾起来掂一掂,每个都足有半斤重。小和尚高兴得不得了,他把五个鸡蛋捡回山洞,找来一个破瓦盆,舀了一盆山泉水,又捡一把干柴,就煮起鸡蛋来了。从那天起,小和尚每天都能从黑石头鸡那儿捡回五个鸡蛋,正好够吃,他吃了一些日子的鸡蛋,断腿也好啦。这一年,天下大旱,颗粒不收,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人,弘济寺里的光景也不行了,十几个弟子都让老方丈打发走了。一天,老方丈下山去捡酸枣吃,走到石洞外边,见小和尚正在用瓦盆煮鸡蛋。他看着那瓦盆里的大鸡蛋,馋得直流口水,就问:“这大鸡蛋是打哪儿弄来的呀?”小和尚是个诚实人,也没提打断腿的事儿,就一五一十地把神鸡下蛋的事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一听乐了,非让小和尚带着他找那只石头鸡去。小和尚说:“师父肚子也饿了,先吃饱了再去吧。”老和尚狼吞虎咽,一连气吃下四个大鸡蛋。太阳快落山了,师徒俩找到了黑石鸡,眼看着那鸡生下来五个大鸡蛋。老和尚看得出了神。眨巴眨巴眼睛,心想:有了这只神鸡,再也不愁饿肚子啦,可再一想,若是小和尚把神鸡下蛋的事告诉了别人,自己就不能独占这五个鸡蛋了。想来想去,他顿时起了歹心,想暗害小和尚,就说:“弟子,快捡好鸡蛋,咱们回寺去吧!”小和尚天在低头捡蛋,那老和尚搬起一块山石,冲着徒弟的脑袋砸了下去。可怜这小和尚脑浆进裂,立时就死了。第一天,老和尚又去捡蛋,等了半天,石头鸡也没生一个蛋。他急红了眼,想用手去掏,可石洞太小,伸不进手去,他就回到庙里找来手捶、铁钎。想把石洞凿大一些。一锤刚要砸下去,只听一阵“咕咕咕”的鸡叫,那只石头鸡又变成了芦花鸡,它抓住老和尚的袈裟,使劲啄他的秃脑袋,不多一会儿,和尚头被啄得到处都是血洞洞,老和尚很快就断了气。如今,弘济寺早就塌毁了,贪心害命的老和尚也化成了一堆黄土。可是那块黑色的神鸡石,还立在香山下边的山沟里。
80、二郎神与“鞋底胡同”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在通往京西斋堂乡牛站村的后山上,有一个尽人皆知的“鞋底胡同”,又称“马蹄胡同”.相传,当年二郎神骑着宝马下界,云游四海,观赏人间美景。一天,他来到牛站后山的深谷。正行走间,忽然听见深谷两旁的山崖上各有一只猿猴不住地啼叫。那二郎神听得高兴,就向猿猴扑去,想把它们捉住,带回天庭,献给玉帝。可他却忘了自己还骑在马上。二郎神的马猛一受惊,扬起前蹄,把二郎神摔下马去。说时迟,那时快,二郎神纵身向上一跃,双腿急忙叉开,两脚恰好蹬在山谷两旁的崖壁上。他的宝马也跟着蹿到了谷口。等二郎神回过神儿来,再寻那两只猿猴时,早不见了。后来,人们看见在山谷两旁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大脚印,这脚印足有两尺多长,一寸多深,在谷口人们还看见两对距离相等的马蹄印。从此人们便把这个深谷称为“鞋底胡同”,也称“马蹄胡同”了。81、鸽子崖的传说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火村村前有一条四季长流水的小溪。有一天,一位风水先生拄着根铁拐杖来到火村。他村前村后转个遍,又顺着小溪来到一座山崖下。面对几十丈高的石壁看来看去,足有一顿饭的工夫。后来又举起手杖向石壁上敲了几下,侧着耳朵听了听。第二天,风水先生雇了两个石匠,要他们在那块石壁上凿两个洞,每个三尺三寸深,不能多,也不能少,完工后给每人二十两银子的工钱。石匠带着工具和绳子来到山崖上,他们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山顶的树上,另一端系在腰里,身子悬在半空中,按着风水先生指定的地点凿起来。他们不停地凿呀凿,一天,两天,三天……二十天过去了,这天在太阳快落山时,两个方方正正的洞终于凿成了,一量,正好三尺三寸,不多也不少。吃过晚饭,两个石匠找风水先生去要工钱。先生对他们的活茬儿很满意,还说了不少感激的话,然后给了每人二两银子。两个石匠当时就傻了眼,他们异口同声地问:“先生,当初咱们讲的可是每人二十两啊!”风水先生皮笑肉不笑地说:“当初讲的就是每人二两,是你们听错了,你们也不琢磨琢磨,扛一年长活才挣几吊钱,你们干了二十天就挣了二两银子,还不够便宜的吗?”两个石匠互相望了一眼,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拿着二两银子走了。这一夜,月光很亮,夜深人静时,两个石匠悄悄来到凿好的石洞前,他们一下紧接一下地猛凿起来,凿呀凿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一把,到天快亮时又凿进去二寸来深。这时奇迹出现了,一锤下去,“噗”的一声洞底被凿穿了--原来这座山崖肚子里边是空的。两个石匠大吃一惊,就在他们一愣怔的工夫,从两个洞中“噗噜噜”各飞出一只金鸽子。这时风水先生刚好来到崖下,望着那飞去的一对金鸽儿,气得浑身直打颤,大叫一声,手中的拐杖狠狠地往地上一戳,地被他戳了个大窟窿,溪水顺着这个窟窿钻入了地下。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这座山崖叫“鸽子崖”。如今崖壁上那两个石洞还在,里面住满了山鸽子。山涧里的水一到山崖脚下就渗入地下,火村村前再也看不见那条小溪了。
82、刀劈崖的传说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大宋年间,杨门女将穆桂英破了天门阵后,边关一带暂时得到了安宁。被打败的北国大元帅韩昌可不死心。心想,我这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元帅,败在一个妇道人家手下,真是窝囊,非得找个机会报仇不可。这一天,他正在军营里喝着酒,忽然有人报告,说杨门女将穆桂英三天之后要出城,去塞北幽州,韩昌一听说穆桂英要出城,心里挺高兴,趁着月夜,偷偷地出了大营,找了个马夫带路,没费什么事儿,就来到了幽州附近的香山脚下,藏在树林中。韩昌心想,穆桂英呀穆桂英,天门阵一战我输了,这回我看你还往哪儿跑?非活捉你不可!三天以后,穆桂英果然带着五百人马离开了京城。走了三天三夜,来到了香山脚下。她们刚要下马歇歇儿,忽然从山上下来一支人马,领头儿的就是韩昌。穆桂英心中一惊,知道中了埋伏,她定了定神,手握绣绒大砍刀,指着韩昌大声斥问:“老贼韩昌,天门阵一战你吃了败仗,还写了降书顺表,今天为什么又要拦路于我?”韩昌听了一声冷笑,气汹汹地说:“姓穆的,上次你破了我的天门阵,今天特来报仇!”说着,他打马舞叉;朝穆桂英扑来。穆桂英闪身,韩昌扑了个空。气得他眼睛一瞪,又挥叉打来,穆桂英举刀抵挡。接着,两军打了起来,喊杀声、马叫声,响成一片。这个乱呀,就甭提了。天黑了,山下还在拼杀。穆桂英的人马武艺高强,杀得辽兵败退到山上。经过一夜激战,辽兵死伤了一半儿。可韩昌仍是不认输。就在他又要挥叉朝穆佳英打来时,一支飞箭射中了他的战马。只听“哎呀”一声,韩昌就从马背上滚了下来。穆佳英举刀冲到他面前,韩昌慌张应战,俩人又战了几个回合,要说这穆桂英的刀法真是厉害,她东一下,西一下,韩昌的叉术被破了。他见招架不住,便虚晃一叉,夺路而逃。众辽兵一见大元帅逃了。也跟着跑,穆桂英拍马就追。谁知,她刚追了没多远,腿上就被辽兵一箭射伤了,她身子一晃,从马背上掉了下来。这时,韩昌带着剩下的五百人马,逃到了鬼见愁北面的山口。穆桂英眼看韩昌就要跑掉了,急出一身汗。她用力一挥手,绣绒大砍刀朝辽兵逃去的方向飞去。可她用力太大太猛,大砍刀一下子砍在了山头上,只听得“咔嚓”一声,山头被砍下了一半儿。韩昌的五百人马全被埋在了山下。幸亏韩昌骑马逃得快,才免去了一死,带着重伤逃回了大营。穆桂英叫人扎好箭伤,带着众人接着赶路。从这以后,人们就把她用绣绒大砍刀劈成的那座山崖,叫成了“刀劈崖”。
83、西便群羊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北京从金朝以来,就有八景的名称。到了清朝,燕京八景确定下来,就是:金台夕照、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烟树、玉泉趵突、居庸叠翠、西山晴雪、卢沟晓月八个名胜。可是,民间还觉得名胜不够,又口头流传了什么“燕京十景”,“后燕京八景”。燕京十景是哪十景呢?谁也说不出来,后燕京八景是哪八景呢?谁也说不清楚。有人说:“银锭观山”(从后门外什刹海的银锭桥上看西山)是一景。有人说,“西便群羊”是一景。好在,哪里有点儿特别事物,哪里就可以算做一景。咱们单说这西便群羊吧,这也是跟鲁班有关的故事。“西便”是什么?西便就是北京外城西北犄角--也就是内城西南角外的一个城门--西便门。西便门外,挨着护城河,原来有几十块白石头,这些白石头,远远地看去,就像一群白羊似的,这就算又有了一景了--西便群羊。这群“白羊”哪儿来的呢?说故事的人说了:咱们都知道那位鲁班爷吧,他不但有妹妹,有老婆、儿子,还有徒弟,徒弟有多少呢?数不清了,只知道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徒弟,名字叫赵喜。不知道是哪一年了,鲁班爷带着儿子和徒弟赵喜往北方云游去了。这一天,走到了北地幽州这个地方,鲁班爷瞧见这地方正在修建城墙,城墙修得差不多了,就是城门下脚的白玉石,还没找到合适的石头,还有那城门里墁“海墁”用的豆渣石,也没找到合适的材料。眼看工程完不了,管工的头目是急得不得了,这怎能不叫好心的鲁班爷烦心呢!鲁班爷带着儿子和徒弟赵喜,就围着北京绕起来了,为什么围着北京这样转呢?为的是找白玉石、豆渣石啊。这一天,爷儿三个走到北京西南的琉璃河。鲁班爷看见河边上有好多好多豆渣石,又往水里一看,一眼就看出河底下有白玉石,鲁班爷对儿子和徒弟赵喜说:“豆渣石是有了。你们看,这河底下一定有白玉石。”鲁班爷的儿子和徒弟赵喜不信,鲁班爷说:“你们不信,等我给你们叫叫看。”鲁班爷对着河面,大声地叫着说:“河底下有白家哥儿们吗?你们醒醒!”就听水底下有一种应声:“有,有,有!”鲁班爷的儿子惊得呆了,徒弟赵喜也惊得呆了,爷儿三个就商量怎么搬运石头。爷儿三个商量了半天,还是赵喜诡计多,他跟鲁班爷说:“师父,运白玉石的功劳大,让师哥得大功吧,我运豆渣石吧。”鲁班爷是个诚实的人,哪里知道赵喜肚子里有什么鬼算盘!当下,很夸奖赵喜懂得谦让,连说:“好。好!运什么石头,都是有功劳的。他们师兄弟和美,遇事商商量量地办,没有办不到的事。好,好!”当下,爷儿三个,商量好了运石头的办法是:鲁班爷在琉璃河边上轰石头,赵喜把豆渣石变成的牛往北京轰赶,豆渣石黄黄的,不像牛皮吗?鲁班爷的儿子把白玉石变成的羊,往北京轰赶,白玉石白白的,不像羊毛吗?鲁班爷他们商量好了运石头的法子。鲁班爷又对儿子和徒弟说:“必须一夜运到北京,小鸡儿一叫,石头就要显露原形了,就再也走不动了,记住!”当下,爷儿三个吃罢了晚饭,单等天交定更,就要运石头了。不大一会儿,远村里,梆子响了,天交了定更,鲁班爷对河岸边上的豆渣石、河底下的白玉石,大声地吩咐着说:“老豆、老白,你们辛苦辛苦,到北京去吧!到了那里,帮助修成了北京城,可是一千年一万年都有名啊!”老豆、老白没应声,赵喜在一旁直笑,鲁班爷的儿子直皱眉头。鲁班急了便大声地说:“喂!老豆、老白,你们给我快快地走!”老豆、老白本来不想到北京去,故土难离嘛!可是,经不住鲁班爷的麻烦,豆渣石一块一块的,变成了一头一头的老黄牛,跑了过来;白玉石一块一块的,变成了一只一只的大绵羊,跳出水来。鲁班爷心里高兴极了。对赵喜说:“你赶黄牛走吧,别到五更,赶到北京城!”赵喜说了一声:“遵师父吩咐。”鲁班爷又对儿子说:“你赶绵羊走吧,别到五更,赶到北京城!”鲁班爷的儿子说了一声:“遵父亲吩咐。”赵喜师兄弟两个人,分别轰着牛、赶着羊,走过了长辛店,走过了卢沟桥,就直奔东北走下去了。咱们不提鲁班爷,单说赵喜他们两个人。赵喜心里早就算计好:运豆渣石,一定得变牛,运白玉石,一定得变羊,羊哪有牛走得快?别看师哥你运功劳大的白玉石,我赵喜略施小计,也会叫你这鲁班爷的儿子丢人现眼!他们俩刚一过了卢沟桥,赵喜就说了:“师哥,咱们赛赛谁跑得快啊!”他不等鲁班爷的儿子答话,叭,叭!两鞭子,打得牛像惊了似的,顺着大道跑下去了,转眼的工夫,一群黄牛不见了,轰牛的赵喜也不见了。且说,赵喜轰着黄牛,没到三更天。就到了北京,黄牛到了北京修城墙的工地上,忽的一下,就都卧下了,仍旧变做一块块黄色的豆渣石,静等明天石匠老师傅们整治以后墁城门前面的海墁用了。咱们翻回来,再说那赶羊的鲁班爷的儿子吧。他赶着这一群绵羊,哪里有赵喜轰着惊牛快?可是,他也走得不慢,刚到四更天,就看见北京城了。他心里正在高兴地想:这回没误了修北京的大事,没违背父亲吩咐的限期!鲁班爷的儿子赶着羊一直往前紧走,眼看不远就到城边了,忽然,咯儿咯儿!一声鸡叫,跟着近村远村鸡者,叫起来了,这石头变的绵羊,一动也不动的,全倒下变成石头了,远远看去,就仿佛还像一群绵羊似的,后来,这里修了西便门,就管它叫了“西便群羊”,又算了一景。听故事的人,一定要问:鲁班爷的儿子,不是四更天就离北京不远了吗?四更天怎么会鸡叫呢?这就是赵喜用的诡计。赵喜的豆清石运到了以后,他怕师哥抢了头功。就学了一声鸡叫,他这一声鸡叫,引起来远近村子里的鸡都叫了,绵羊听见鸡叫,就走不动了,就仍旧变成白玉石了。赵喜有这样坏心思,才有了那“赵喜送灯台,一去不回来”的结果。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84、媳妇峰和婆婆石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平谷境内峨眉山的最北边有一个山峰叫媳妇峰,峰下有一块大黑石叫婆婆石。传说,过去有个善良的媳妇死了丈夫,婆婆想试试她孝顺不孝顺。一天,婆婆装作有病,躺在床上对媳妇说:“好媳妇,我想儿子,得了重病,人说北山上有一棵灵芝草,挖来煎吃就会治好的,不知你愿不愿意给娘去采?”媳妇说:“只要能治好娘的病,再苦再累我也不怕。”说完,拿着一个小镐走了。孝顺的媳妇爬上了那座山,去找灵芝草,山上山下全找遍了,也没找见。最后,她只好爬上崖顶去找,到了崖顶脚下一滑,摔下山去。媳妇摔死了,婆婆后悔极了,她觉得太对不起孝顺的儿媳,便常常来到山下坐在一块大黑石头上哭媳妇。诉说自己的不是……后来人们便把媳妇摔死的山峰叫媳妇峰,把婆婆哭媳妇坐的大黑石头叫婆婆石了。85、驴驹子庙与望金石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在延庆县城东南的深山里有那么一座山,形状就像一头毛驴站在那里,在这座山的顶上有一座庙,庙里供着一头黄毛毛驴,这座山的对面,有一块大石头,人们都管它叫望金石。相传在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这儿也修起了长城,几百名民夫日夜不停地修着,长城眼瞅着就有了模样了。这长城下半截是用石条垒起来的,上半截都用砖垒的。当时,民夫中有个小伙子叫李春,这李春是专门管烧砖的,他有一手高超的烧砖技术,烧出来的砖都一敲“当当”响。随着长城的延长,李春运砖越来越困难。一天,监工李大人对他说:“皇上下了一道圣旨,要你们必须在七天内修完这段长城;你必须保证每天运十万块砖到工地,如果耽误了工期就要杀你的狗头。”李春回到家中,愁得饭吃不好,觉睡不着。他左思右想,没有一点办法,眼看着限期越来越近了。李春心想自己的脑袋快长不住了。这天晚上,李春一个人躺在炕上,思想着运砖的办法,怎么办呢?只剩三天就到限期了,自己这样下去,明明是朝死里走,还有什么奔头?不如早点死了了事。想着想着不觉朦胧睡去。他忽见屋外明亮,便站起身出了屋,一直朝山上走去。他走过两道山梁,三道山沟,一直来到山崖上,想从这儿跳下了事,他想到家中年老的父亲,想起妻子、儿女。自己就这样了却了自己,真是太可惜了。可他又转念一想,自己怎么也难免一死呀,还不如这会儿死了倒痛快。想到这儿,他把双眼一合,纵身朝崖下就跳。就在这时,从他身后伸出一双手来把他拉住了。他回头一看,是一个老头,这老头满头白发,白眉毛有一寸多长,白胡子有一大把。一双有神的眼睛,盯着他说:“小伙子,你一不老,二不小,为什么要寻这样的短见呢?”李春见老头这样问,便把一年来修长城当中,李监工咋欺负他和这几天叫他运砖的事说了一遍,最后他说:“老大爷,我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养育儿女,活着有啥用?再说就算现在不死,早晚也免不了一死呀!”老头听罢,对他说:“瞧你这一说,你就去死吧!”说完,一把把他推下山崖。他顾不上多想,只有闭眼等死。他刚把眼合上,就觉得落了地,可是没摔着,他慢慢睁开眼睛,原来他趴在屋地下。刚才是做了一个梦,自己从炕上摔到了地上。他从地上爬起来。见身底下压着一张黄布绢,他急忙拣起来一看,只见绢上写着字,他一行行地看下去,原来是:李春莫把悬崖跳,单听三更宝驴叫,蹭你黄绢做丝条,绢拉金驴砖运到。李春看了绢上字句,半信半疑,只好等到三更再说,他听了村外边刚打了二更,便耐心地等待着三更。过一会儿,三更响了。就在这时,外边响起了牲口叫。他一听便来了精神。赶忙往外跑,刚出来屋门儿,就见迎面跑过来一头金毛驴。李春真是喜出望外,他一步迈上前去,把那事先挽好套的黄绢朝驴头上甩去,正套在驴脖子上,那驴也不像刚才那样乱蹦乱跳了。李春见这驴身上披着现成的鞍子、驮筐,立刻把它拉到砖垛旁。装满了砖,只喊了一声:“驾。”金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李春一看,驴没了,心想又坏了,这驴能驮到哪去呢?正想着,见迎面又跑来一头金毛驴,和刚才那头一个样,一直跑到砖垛跟前。李春那高兴劲儿就甭说了,他三下两下又装满了砖,这驴又跑得没影儿了,这头驴刚跑,又跑来一头金毛驴。李春想,自己一个人咋装也装不过来,不如把大伙都叫来装砖,想到这,他把大伙儿喊了起来,大伙儿也正为这事发愁,一听说金驴运砖,都来了劲儿,全来到砖场上七手八脚地装起砖来。装到快天亮的时候,窑上的砖全装没了,要运的砖够数了,也没有金驴再来了。再说李大人,心想李春准运不了这么多砖,眼看限期就要到了。这下子李春是难脱一死了。这天晚上,李大人就琢磨着咋害死李春,把他们做砖的银子归为己有,咋想法取得皇上的信任,好当大官,发大财。就在这时他听见外面有一个什么东西叫唤,像驴,可比驴叫的声音亮,像马,又比马叫的好听。他觉得奇怪,便披起斗篷,走出屋外,到外面一看,只见月光下有一头驴,全身黄色,在长城上奔跑。他好像听人说过,金驴就是这个样。他灵机一动,我要是能得个金驴献给皇上,我不就能来个当朝一品做做?事不宜迟,想到这儿,他大叫一声:“快备我的宝驹来!”手下的人不知道是咋回事儿,慌忙把他的乌龙驹拉到他跟前,他二话没说,翻身上了马,猛抽一鞭,那马飞一般向长城下跑去。这会儿,李春的砖也运完了。那金驴一看有人追它,便慌不择路,向北跑了起来。就在这会儿,金驴的主人--金驴太岁知道了,他立刻站在云端,一招手,把那些宝驴都收了回去。但那头跑在最后边的金驴却没有收回来,因为那驴只顾跑,不知道主人在叫它回去。金驴太岁一看没有办法,只好用了一个法术,说声:“变。”那驴立刻不跑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变成一座小山。这小山照样有驴头和驴尾巴。李大人一看那金驴变成一座山,知道事情不好,刚想回马,没想到老金神又一声“变”,李大人和那马也变成了石头。天亮了,烧砖的民夫听说工头死了,这段长城没人管了,他们可以自由了,但那金驴却停在那里不能动了。人们为了记下金驴的功劳,便在这小山的顶上修了一座金驴庙。庙修完了。人们各奔他乡,把金驴运砖的故事一个传俩、俩传仨地传来传去,人们便习惯地把金驴变的山叫驴驹子山,把李监工变的石头叫望金石了。但那驴驹子山越来越大,那望金石却越来越小了。
86、百花山上的“圣米石堂”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京西的百花山上有一个两丈多深、一丈多宽、一丈多高的山洞,人们管它叫“圣米石堂”.据说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座庙,庙里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和尚和一个十六七岁小和尚。这个庙地处荒山,平日除一些附近山区的人来烧香拜佛外,可以说是香火不盛,更没有善家或信士子弟来布施,所以师徒俩生活清苦。这个“圣米石堂”就在庙里三间大殿的后面。堂里的壁上有一个小石缝。这个石缝日夜不停地往外流小米,和尚在石缝下放一个笸箩,小米就流在笸箩里,一日一夜流的也就是二斤多,这就是他们俩的饭食。山门外有一股泉水,和尚在这里开了约有三亩水浇梯田,每年在田里种些瓜豆、蔬菜。吃不完的鲜菜,腌成咸菜。师徒俩还经常上山采药,经过加工,背到市镇卖了,买回油盐酱醋或添置一些衣物。他俩每晚除拜佛诵经外,还要在灯下写字作画,生活虽苦倒也清闲自在。春回地暖,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明儿个我去收拾菜园,你在家里收拾一下家什。中午熬一锅熟菜。”小和尚想,师傅去菜园干活。一定挺累。可要多做点饭让师傅吃好。但总觉得米太少,怕师傅吃不饱。于是拿了一把镐。要把流米的石缝开大些,他刨哇刨哇,真把石缝开大了,只听得“哗”的一声,米是下来了,可笸箩里还是二斤多。他又把手伸到石缝里去掏,一粒米也没有了。从此石缝里再也不流米了。
87、鸡冠山的传说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慕田峪长城西边不远处,有一个桃峪村。桃峪村有一座很像鸡冠的山,名叫鸡冠山。人们传说凡是鸡头对着的地方,都没有蝎子,因为那里的蝎子,都让这只鸡给吃了。关于这事,还有一段故事呢。当年樊梨花率领女兵驻扎在村西的九眼楼时,蝎害成患。蛰得众兵将死的死,伤的伤。这些蝎子,打不完,烧不绝。樊梨花很恼火,可是又没办法,只好去找自己的师傅梨山老祖。樊梨花见了师傅,将这事叙说一番,梨山老祖说:“徒儿不用发愁,我这里有宝鸡一只,随你带去,鸡能食蝎。”樊梨花将宝鸡带回慕田峪长城的九眼楼以后,果然,这只鸡见蝎子就啄。没用几天,满山的蝎子大减,女兵们无不拍手称快。哪知这事被蝎仙知道了,蝎仙在天上玉皇大帝面前诉说众蝎被宝鸡所害之苦。玉皇大帝心想:“樊梨花驻楼守边,也是为民造福,蝎子骚扰,实为不该。但天下蝎虫。也是世上生灵,不该死于无辜,可是……”玉皇大帝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得找来王母娘娘,求一良策。王母娘娘听完玉皇大帝说的事儿,说:“这事好办,我叫它们各得其所。”王母娘娘说完,拔下头簪,在桃峪村中间,划了一条小河。然后,对蝎仙说:“蝎子不许过河西,过了河西就归鸡。”蝎仙点头应允。从此,蝎子就不敢到河西去了,后来,这只宝鸡化成了一座山,世世代代看着蝎子,不让它们过河。据说,一直到今天,河西边的村里,也没有蝎子。
88、垒磨山的传说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在山门村东北面,有一座山。这山挺怪,没有一点儿土,是一整决花岗石,方圆有百八十亩,这山就叫“垒磨山”。在很早的时候,这五里乡村。谁家有大事小情的,需用锅碗瓢盆、桌子板凳的,头天开好单子,准备点儿果子,夜里送到山前,在南面供好,把自己要办的事说清楚,再把单子压好,你就回去等着吧。第二天早上去取,准一件不缺地给你摆在那儿,就这样,这山有求必应,可谁也没见过这位山仙。有这么一年。来了一个南蛮子(旧时俗称南方人),走到这山前一看就说这儿好风水,有仙气。他来到山顶,顶儿上挺平整,长年风吹雨淋的,坑坑洼洼的地方淤了些泥,不知谁在这儿种了两棵瓠子,一棵结了一个,他急忙下山打听,说是迎风坡村的一家种的。那蛮子走到这家儿问:“听说您在山上种了两棵瓠子是不?”一位四十多岁的庄稼人说:“是啊。”“我跟您说,这两棵瓠子我要了,可有一点,十月初一前不许摘。到十月初一我准来,来了你再摘了给我,你要多少钱,我给多少钱。”庄稼人一听,哪儿有这种好事儿,南蛮子看出他有点儿不信,就掏出五两纹银给他:“先给你定钱,千万等着我来!”庄稼人说:“好吧:”南方人走了。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进了九月,庄稼人纳闷儿,眼下就下霜了,等到十月初一,还不得把瓠子冻坏了。到那时留籽儿都留不成了。好,他先把瓠子摘回了家。果不其然,十月初一这天,蜚子真的来了。先到山上一看, 瓠子没了,急了,直奔庄稼人家里。进门就问:“你什么时候把瓠子摘了?说说日子看!”庄稼人说忘了。南蛮子着急了:“哎呀,你怎么会忘了?大估摸说说。”庄稼人初一十五没那么清楚,想了一会儿说:“初十头儿吧!”南蛮子一听说:“毁了,你摘得忒嫩了。我不是说让你十月初一摘么!这回不能给你那么多钱了。”说完又给了庄稼人一些钱,把瓠子拿走了。等到半夜三更时候,南蛮子拿两根瓠子来到山跟前。他转来转去,在南面儿家门地方停下来。他紧贴着泉门的花岗石,用手一抬,好!真是一道石门。门抬开一条小缝,他急忙把银子塞了进去,用劲一支,门就给支开了。南蛮子知道,门开了不用瓠子支上,人进去,门准关死,你天大的本事也出不来。南蛮子用瓠子支好门就进去了,往里这么一瞅:喝,金光闪闪,直刺眼。只见一头黑驴在拉磨。走近几步再一看,好,一个老太太正往磨上倒金豆儿磨呢。他一看这金豆儿眼都全红了,上前就抢,抓了就往口袋里装。老太太一看有人进来抢金豆子,心说没人能进来呀?可眼前明明有人,于是拿起笤帚就打,南蛮子撒腿就跑,老太太在后面就追。这时就听到门“嘎吱”、“嘎吱”地响,南蛮子一看那瓠子越来越弯,门缝越来越窄了,他心里明自,瓠子摘早了是顶不住这大石门的,就二蹿两蹦从门缝挤了出去,随着就听“啪”的一声。笤帚疙瘩打了出来,紧接着“咣”的一声石门闭死了。再一看,山还是原样。他大出了一口气,低头一看那笤帚疙瘩也是金的,捡起来就走了。打这以后,这山的风水破了。也该着,从南蛮子进去后,有一户人家又去借东西,可这主儿办事时打起架来,把家什给打了,没交够数,又误了期限。从此,山仙再也不借了。
89、牛栏山的传说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顺义县北边有座牛栏山,山的南边有一片瓜地。传说在老辈子的时候。南方人能憋宝。有一天,来了个南方人,在山上转了一圈儿,他说,他听见山里“咕噜”、“咕噜”直响,看见瓜地里也是雾气腾腾的。他断定这里有宝。第二天一清早,他又在瓜地里转悠了一圈。第三天,他又来了。先是在山上转,他听见有牛叫唤,他走进瓜地,地里的瓜真不少。忽然,他看见一个俩花结的门瓜上有个杈儿,便对看瓜的说:“我要买东南角那棵长得挺长的有杈的白瓜,你要多少钱?”看瓜的说:“咳,摘吧。钱好说。”南方人说:“不!我先不摘。这样吧,让它再长长,你可千万别动它,七天以后,我亲自来摘。先给你十两银子做押金。”看瓜的有点奇怪。心想一个瓜值那么多钱?心里纳闷儿,嘴上可没言语,又专心地看瓜去了。到了第六天晚上,看瓜的把瓜摘下来,小心地用纸包好。等到第七天。南方人来了,一看瓜地上空的。就赶紧问看瓜的:“我的瓜呢?”看瓜的说:“丢不了,昨天晚上我给你摘下来,包好了。”说着,就把瓜递了过来,南方人很不高兴:“我说叫你别动,到时候我自己来摘,事成之后我还要给你钱呢。”他想了一会儿又说:“这样吧,你跟我走一趟吧!”“上哪儿?我还看瓜呢了!”“不要紧,瓜丢了我赔。”看瓜的觉得收了人家的信钱,没有给人家把事办好,怪过意不去的,所以就答应了。看瓜的跟着南方人来到山的西边,那儿有个洞。南方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股香来,点着了一股儿。两人借看亮光往洞里走。走着走着,看见前边有一个石门,紧紧地关着。他又点着了另一股香,叫看瓜的举着。南方人拿出瓜来一掰,往门上一戳。只听“哗啦”一声,门开了。一道闪光直射过来,把他们的眼睛都照花了。定睛一看,原来是个金牛在里边,全身闪着金光。南方人拿着瓜朝金牛一沾,牛一挣愣,扳掉了一个牛犄角,金牛就跑了。南方人对看瓜的说:“你看,咱们只扳掉一个牛犄角,要是瓜熟了。用瓜就能把金牛牵出来了。”他们没能把金牛拦住,非常惋惜。但因为金牛曾经在这座山里住过,所以后来就给这座山起名叫牛栏山了。
90、黍谷回春的传说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密云自古以来就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有内八景和外八景。每一景物都有一段传说,外八景“黍谷回春”就有这么一段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密云一带没年没节,寒暑不定,有时冷得石崩地裂。有时热得河枯井干。百姓们受尽了熬煎。为了调节四时气候,玉皇大帝派春、夏、秋、冬四位神仙下凡、分管四季,并且各自领受一块封地。春神的封地是黍谷山,每逢春节,春神就开始在黍谷山播种花草。冬神在燕山诸峰留下的冰雪还没化尽,黍谷山己经郁郁葱葱、万紫千红了。所以,人们称这里为“黍谷先春”.百姓们春种秋收,渐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有一年,黍谷山刚散发出花草香气,突然,天空中滚过一团黑云。黑云在黍谷山上空弥漫,接着电闪雷鸣,砂石飞扬,不时嘶鸣吼啸。黑云在山上盘桓三天三夜以后,满山红花绿草全不见了。地上一片焦土,春神也惨死在山顶上了。从那以后,连续三年,春不暖,夏不热,草不长,花不开,人们又过上了以前的苦日子。这一年春天,邹衍游历燕国,路过这里。一见这凄凉景象,忙打听原因。人们见邹衍脸似重枣,目如明珠,知道他不是平凡之人,忙跪下磕头求救。邹衍很同情百姓疾苦,决心为民除害。邹衍是个很有神通的法师。他有一管金光闪耀的宝笛,吹起来能够镇邪扶正,起死回生。他来到黍谷山上春神死去的地方,朝着天空拜了三拜,然后取出宝笛吹起来。他吹出的曲子就是咒语。飞鸟听了,停住了翅膀。老百姓听了,都聚集到山上。一天过去了,邹衍吹得口干舌燥,大地一片荒凉。两天过去了,邹衍吹得气喘吁吁,山上仍然一片焦土,三天、四天、五天过去了,邹衍吹得睑青嘴肿,人们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到了第七天早上,邹衍的心血顺着笛管滴出来,人们跑在邹衍面前,求他不要再吹了。邹衍合上双眼,仍然接着吹。这时,奇迹出现了:在春神死去的地方,平地冒出了一个碗大的绿苞。在笛声起伏中,绿苞越长越大。一会儿工夫,就展开了叶子,长出了树干,抽出了枝条。天到晌午时,这树已往长得遮天蔽日了。树冠上生出一朵磨盘大的花蕾。傍晚,花蕾绽开了,春神姑娘容光焕发地从花蕊中走下来。春神向邹衍躬身致谢。邹衍递给春神一只碧玉碗,碗中盛满甘露。春神领会了他的用意,就把那水点点滴滴地洒到三年前被妖火烧焦的土坡上。邹衍仍旧吹着宝笛,过了一天,满山的草绿了。又过了一天,满山的花开了。第三天,花草树木结籽了。这个时候,人们忽听笛声渐远。只见停在空中的群鸟,搭成了一道五色彩桥。邹衍吹着那只除邪扶正的宝笛,向天上走去。后来,密云成了水肥草美、五谷丰登的好地方。人们为了纪念邹衍,把“黍谷先春”改成“黍谷回春”,同时,修建庙字,栽下松柏。每年邹衍离去的日子,人们都到邹衍山烧香祭拜。从此,邹衍山迎春庙会就远近闻名了。
91、八宝山的来历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传说八宝山很久以前是个仙岛,上面有八宝,岛上有山,山上有一位仙人,他住在一间金屋子里。屋里有金床、金碗,院里有金驴、金鹿、金铲、金簸箕。在岛上金驴给他耕地,金鹿给他磨面,仙人用金铲种地,每年还要收获一些特大的金豆。有一天,仙人正独自静坐,蓬莱仙岛的一个童子送来一封邀他去游玩的帖子。接到帖子,他立刻把金驴赶到屋里,收割了成熟的金豆,一切料理好了,他才驾起祥云和童子一道前往蓬莱仙岛。行到大海上空,匆忙中金钥匙从他那宽大的袍袖间掉了下来。金钥匙掉进了海里,把龙王府门上的琉璃瓦砸了下来,龙王大怒,念动咒语,让水漫小岛,用泥沙把金房子给封了起来。龙王担心这位仙人回来会报复,就东迁了龙宫。海水也跟着一退千里,露出了广阔的平原和一座座山峰。这样一来,仙人岛也不孤单了。过了很久很久,仙人回来了,他怎么也找不到自己住的仙岛了。这时他才发现金钥匙不见了。没办法,仙人只好先去找金钥匙,要不就是找到仙岛和金房子也没用。不知又过了多少个年头儿,有人开始在仙岛上定居下来。有个姓刘的老汉,在岛上以种黄瓜为生,他种的黄瓜特别大。有一年,黄瓜快熟的时候,来了一位风水先生。他在地边转了几圈,指着一对黄瓜对老汉说:“这两条黄瓜你不要卖给别人,等长老了我来买,你要多少钱,我给多少钱。”刘老汉并没有在意,只是留心护理着这对黄瓜。过了没几天,突然又来了一位老道,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对黄瓜,对刘老汉说:“老人家,这对黄瓜我买下了。你开个价吧!”刘老汉憨厚地说:“这对黄瓜早有买主了。”老道说:“两条黄瓜能值几个钱。卖给谁不都是一样呀?我多给你些钱,就卖给我吧。”刘老汉见推辞不掉,只好说:“那你就拿去吧。”没隔几天,风水先生又来了,他看黄瓜没了,就问老汉,老汉只好把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叙说了一遍,风水先生听了,失望地摇头说:“那两条黄瓜是仙人丢下的开这宝山的金钥匙,你把金钥匙卖给了别人,这山上的宝贝再也无出头之日了。”从那以后,仙岛上的八宝被埋在山里,再也没有人取出来过,不过这八宝山的名字却流传下来了。
92、翁山和玉泉山的来历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很早以前,瓮山泊只是一片大淀子,压根儿没有什么山,只是一片白茫茫的水。在淀边儿上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两口人,一个老头儿,一个老婆儿。俩人在屋前屋后开荒种了点儿地。再就是去淀边下几个粘网,粘几条小鱼,靠这些来维持生活。有一天,老头儿一清早去河边取头天下的网子,刚走到大淀边的沙滩上,忽然觉得脚下一软,他掉进了一个大坑。老头儿心里奇怪,这条路是我天天走熟了的,没有什么大坑呀?他赶紧爬上来,往坑里一看,是个挺大的蛋。他想:可能是什么水鸟之类下的。就把它拿回家了。回家以后,因为老婆儿的身体不太好,他就煮了煮给老婆儿吃了。老婆儿吃完蛋,就直嚷着渴,跑到水缸前一口气喝干了一缸水。这可把老头儿吓坏了。眼瞅着老婆儿的肚子鼓得挺大,就说:“坏了!我看准是中什么邪啦,我给你找郎中去。”说完老头儿就出门去请郎中。郎中和老头儿一进门,老头儿愣住了。老婆儿躺在炕上,身边躺着一个哇哇哭的胖男孩。这老两口一直没有孩子,现在是老来得子,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老婆儿生下的这个孩子长得真快,一天就会下地走路,两天就会叫爹喊妈。三天就跑出去玩了。不到三个月就长成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壮小伙子。还有一点奇怪的就是他每天不吃粮食,专喝水,喝完水就在河滩上要石头。百十斤重的大石头,他只用小手指那么轻轻一点,就推得叽哩咕噜地乱滚。老两口给孩子起个名字叫“李伟”.李伟长到三个月头上这一天,忽然问老头儿:“爹,您为啥不弄条船下淀捕鱼呀?我在淀边玩常常看见有大鱼往外蹦哩!”老头儿听儿子这么一问,叹了口气说:“哎!一言难尽。跟你说了也没有用。”李伟说:“爹,有啥难处您只管说给我听,兴许我能帮您点忙呐。”老头儿看见儿子追问得紧,才一五一十地说起来:“早先,咱们这儿是个挺大的渔村,有几十户人家,上百口子人,都姓李。大伙儿每天驾着小船捕鱼抓虾,拿到集市上去换钱,日子倒也过得去。谁想到忽然有一天,这个大淀里出了两只怪物,像是两条大龟,它们兴风作浪。不是把渔船掀翻,就是把网咬破,要么就跑上岸来到村里偷鸡摸鸭。大伙儿拿他们没办法。就渐渐地都搬走,去找别的生路啦。只剩下我们老两口,凑合着开点儿地,粘点儿小鱼过日子。哎……”李伟听完爹的话,跳起脚来说:“爹,这个好办,您看我去教训教训他们。”说完拔腿就跑,到了淀边,一个猛子扎下去,半天也没露头。半晌,老头儿看见儿子走上岸来,一手拽着一只磨盘大的龟。他对龟说:“你们这两个害人精,今天我非得教训教训你们不可。”两只大龟流着眼泪,嘴里一齐说“后生饶命!我们是龙王的儿子,因为看着这儿好。就贪玩了几天,并不是成心想害人。”李伟说:“你们若真是如此,那就赶快回东海去,不许再来捣乱。”两只龟一个劲儿地给李伟磕响头。李伟这才举起两只龟,一下扔回大淀里去。从此,水面就太平了,老两口每天又能出船捕鱼了。日子一久,原先村里的渔民们又都陆续回来重操旧业,小渔村又兴旺起来。谁想到好景不长。这一天,天上忽然乌云密布,淀子里的水一个劲地往上涨。李伟赶紧让乡亲们离开渔村,躲到安全地方去。自己站在水边上。顷刻之间,天上雷电交加,下起了大雨。淀水翻腾,不时地露出些怪兽的脑袋。一会儿,一只大龟冲着李伟说:“李伟,我们找你算帐来了,我爸爸说这儿是我们的天下,你凭什么轰我们走?”说完,那群水兽一齐举着刀枪剑戟朝着李伟冲过来。李伟赤手空拳地和他们打开啦。一直打了三天三夜,水兽们越围越多,败下去一批,又来一批。李伟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就心生一计,他说:“老龟儿子,你敢出来和我较量么?”老龟本来一直坐镇指挥,听李伟一骂。火也上来了,就骂着朝李伟冲过来。李伟不慌不忙,沉着应战。他趁着老龟打累了休息的空档儿,跑到西山,搬来了一座大山。把大山朝着两只大龟扔了过去,轰隆一声,大山压住了一只龟,另一只龟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李伟大喊一声:“哪里逃!”追上去,又从红山头掰下个山尖来朝大龟砸下去。山尖正好压在大龟身上。水兽们没了头儿,一下子乱起来,纷纷逃命。雨过天晴,水面平静了,乡亲们都回到了渔村。这时,水面上耸起了两座大山,一座因为形状像瓮,所以后来人们叫它瓮山;另一座因为出甜泉水,所以叫玉泉山。人们呼喊着李伟的名字。最后在一片沙滩上找到了他。他躺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像睡熟了一样。老两口和全村的人含着眼泪埋了李伟。为了永远地纪念他,人们就雕刻了一只特殊的石碑放在他的坟墓上。走上万寿山,在四大部洲的东边一点,你会看见一只挺大的海兽花盆。相传这就是李伟的墓碑,而李伟就长眠在这下边啦。
93、小汤山、大汤山和九里山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在昌平县东南三十里,有一座小石山,它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整石头,这座山就是小汤山。从小汤山往西二里地的样子,有个大汤村。它紧依着一座石山,这座石山就是大汤山。大、小汤山周围几十里,一马平川。只在西北十余里,还有一座九里山。在这平展展的平原上,怎么会有这孤零零的三座山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有个好心的二郎爷,他看到老百姓连吃草根、啃树皮的日子都难挨下去了。心想我何不挑起两座山,把太阳压在下面呢?那样一来,北方就能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老百姓也就能活下去了。他就找了一根细蔑片儿当扁担,一下挑起了两座山。担子前头是虎山,担子后头是龙山。他不分白天黑夜地一直往北追赶太阳来。二郎爷不知送走了多少个日夜,也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涉过多少条大河。有一天,他来到昌平地面。这里,北边是块陆地,南边是片苦海,海里有一个龙谭。虽说二郎爷神通广大,可他从老远、老远的南方赶到这儿,觉得有点儿累了,想把担子换一下肩。于是,他一扭身,担子前后掉了个个儿,成了龙山在前,虎山在后。不料,就在这扭身换肩的时候儿,那根蔑片扁担断了,挑的两座山也掉下来了。这两座山都是有仙气的山,一龙一虎。前头的龙山掉在陆地上,生生给干死了;后头的虎山掉进了龙潭里,被活活淹死了。死了的龙山,就成了现在的九里山,那样儿挺像条龙。死了的虎山,就成了现在的大汤山,活像一只老虎。二郎爷叹了口气,就地坐下来休息。他顺手把穿在脚上的鞋脱下来,抖落下里面的土坷垃。只听得“轰隆”一声响,土坷垃倒在了地上。这就是现在的小汤山。二郎爷又抹了抹额头的汗,热汗洒在地上,渗入九泉。直到今天,它还是滚滚沸沸--这就是小汤山温泉。据说,二郎爷是桃红柳绿的季节来到这里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温泉水能消灾去病,怪不得就连蒙古族同胞也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争着洗“桃花水”呢。
94、牛山的故事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平谷西北三十余里的燕山脚下,有一座小土山,叫牛山。一年四季草木都是绿油油的。据说,这座山是牛郎爷鞋壳土变成的。很早很早以前,地上有一座火焰山,一年到头,烈火熊熊,山外几十里草木枯焦,老百姓没法活。一天。牛郎爷从这里路过,看到这个情景,心中很难过。他到玉皇大帝跟前奏了一本,请求派天兵天将扑灭火焰山,解救苦难的百姓。玉皇大帝不但不准,还把他训了一顿。牛郎爷也是种地出身,知道庄稼人的甘苦。他见玉皇大帝这样,十分气恼,当天夜里,他便拿了金斧,卷了玉绳,挑上银担,直奔火焰山而来。牛郎爷到了火焰山,抹了一把汗,往下一甩,喊声:“下!”立刻下起了倾盆大雨。火焰山的火被浇灭了。牛郎爷降下云头,抡起金斧,将山一砍两半,用玉绳分别系在银担两头,挑在肩上,朝东海走去。牛郎爷日夜赶路,这天,他觉得鞋里有点硌,便坐下来倒了倒鞋壳里的土,突然天上乌云翻滚,雷电交加,一队天兵天将出现在半空。原来,玉皇大帝第二天早朝,发现牛郎爷不见了,料定他准是偷偷地下凡了,便派天兵天将来捉拿牛郎爷。牛郎爷见势不好,顾不得划平鞋壳里倒出来的土,挑起担子就跑,一直跑到东海,把两半拉山扔进海里。从此,那座火焰山没有了。牛郎爷鞋壳土变成的那座小土山,人们就叫它牛山。
95、金掌洞内八英雄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密云境内,有名的金掌洞就藏在乱石杂树中间。这个洞,据说是百十年间,采矿石的人们,用一锤一钎开凿出来的。里面弯弯曲曲。除一条主道外,还有许多分道。洞深五六百米,可洞口却只有缸口那么大,只容得下一个人进去。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洞成了我们子弟兵养伤的“战地医院”.八名伤员临死不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日本鬼子向我牤牛河抗日根据地疯狂进攻。古石峪一仗,被我军打得丢盔弃甲,死伤好几百人,还“丢”了个翻译官。他们气急败坏,一面加紧了灭绝人性的“三光”,一面钻沟串山抓捕我方伤员。当时,有八名伤员,转移到这个金掌洞养伤,由年仅二十岁的小护士关士朋护理。那是艰苦的年月,条件很差,缺少药品。只能用盐水清洗伤口。吃的呢,是地下交通员送到山上来的一点小米,外加些野菜熬粥。住呢,只不过在潮湿的地上铺些干草。小关是个细心人,他怕炊烟冒出洞口暴露目标,就每天半夜起来做饭,保证在白天前收拾停当。白天,碰上晴和天气了,他就把湿漉漉的干草抱出洞外晾干,还把伤员一个个地背到洞口晒太阳。稍有闲空儿,就给他们讲故事,日子虽然苦,但大家都坚信困难一定会过去,鬼子是秋后的蚂炸,蹦哒不了几天了。伤病员身体渐渐好起来,对小关甭提多感激了,小关却说:“你们是革命的火种,护理好你们,是抗战的需要,咱们的目标是一个,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天上午,小关收拾完碗筷,想到外边巡视一下。刚到洞口朝下一望,大吃一惊。一帮全副武装的鬼子,正朝洞口爬来,看势头是有准备有目标的行动。他立刻想到同志们的处境很危险,出洞外躲藏已经来不及了,就赶紧返回洞去,告诉大家赶快往里挪。分藏在几个坑道里。小关给每个人用石头码起一堵假墙掩住身体。有的用柴草苫上,做点伪装,迷惑敌人。大个子老彭说:“小关,你呢?”小关坚定地说:“不要管我,我去牵制敌人!”小关来到金掌洞的外半截,挑选了一个狭窄的小坑道,这个坑道很浅,顶头外还有个弯儿,勉强能遮住身子。小关想乘敌人往洞口探头的空儿,用石头砸扁他的脑袋。敌人很狡猾,人还没进洞,先往洞里扔手榴弹。洞里烟尘密布,一片昏暗,打头的敌人乘势钻进洞来。他第一眼就发现主洞边上的这个坑道,顺过机枪就是一梭子,小关在那拐角里差点被熏昏过去。这时,跟着钻进来几个鬼子。一个军官模样的家伙,认为前者的举动多余,训斥说:“你他妈的瞎了,这么个小浅洞一眼就能看到头。能藏个屁!”他们收起枪。朝主坑道蜂拥而去。穷凶极恶的鬼子,把最里边的所有坑道挨个儿搜遍,拆开假墙,扒开柴草,把人拉出来,集中在主坑道里,用刺刀清点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鬼子恶狼般吼叫:“洞里几个人?”“就我们八个人。”这是老彭枪先回答的声音。“还有什么人?.”“就我们八个。”又是同样的回答。而且比刚才还响,坑道里回声很大,小关这时已清醒过来,听得清清楚楚。知道是同志们故意让他听见的,意思是告诉他别贸然行动。可是,想到八位伤员正受敌人折磨,他心如刀绞,恨不能一步冲上救出战友。他摸摸脚下的石头。掂掂身边的短棍,等待着下手的机会。鬼子押着伤员从主坑道往外走来。伤轻的在前边歪歪斜斜地走,伤重的在后边爬,八个人都上着绑。后边的绳,套在前边人的脖子上,连拉带拽。稍一迟缓,枪托子就重重地砸在身上。走在后边的小个子李故意踢老彭一脚,老彭火了:“你找死吗?那就紧跟着来吧了”小个子李也不示弱以牙还牙:“傻瓜才跟你去送死!”老彭索性站住了,扯开嗓门说:“我才不白送死呢!活着,有用处。”“活着,有用处!”老彭又强调一句。小关听得真真切切,他深知这场“吵架”的含义,分明是在叮嘱自己,不能冲动。不能做无谓的牺牲。留下来,以利再战。他思索着战友的嘱托,拳头攥得蹦蹦响,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出了洞口。鬼子把八名伤员押到西索古村南面的空场上。继续拷问:“洞里几个人?”“八个。”“谁给你们送饭送粮?”,他们心里明镜儿似的,是周成信等同志每天爬山涉水背粮背水上山的。有良心的中国人怎能出卖自己的同志呢?他们依然同答“不知道。”随后他们被扒光了衣服。敌人抡起皮带挨个抽打,嘴膀了,脸肿了,浑身布满了血口子,八个人仍闭口不答。鬼子拉出大个子老彭问:“山洞里几个人?”他一口咬定:“八个。”“八路军的粮食藏在哪儿?”“知道-”鬼子一听高兴得发了狂,咧开了满是金牙的嘴:“知道好,你说,你说。”老彭冷冷地说:“知道-也不告诉你们!”鬼子方知受到戏弄,恼羞成怒,“唰”地举起洋刀,砍下了他的头。随即转向其余的人:“谁不说也同样这个下场!”鬼子又从人堆里拉出老王问:“洞里几个人?”“八个。”“左左右右的山里,哪儿还住有伤员?”敌人的洋刀在他头上晃来晃去地威胁着。老王知道:眼前这山那边,就是东索古,那里设有八路军卫生所。所长李伯,经常来金掌洞看望他们。再翻过东山就是双石堂、白石壶峪,山洞里住着不少伤病员呢……这些情况他是一清二楚的。但是他想:我不能出卖革命,出卖同志,死也不能当敌人的狗!狠毒的敌人猛一挥刀,老王倒在地上。紧接着敌人又放出洋狗,撕吃他的肉体。鬼子接连又挑了三个人,什么情况也没捞到,气得哇哇乱叫。最后把一线希望寄托在剩下的年龄较小的那三个人身上。便把他们带走,关在溪翁庄的一座大房子里。敌人想尽办法折磨他们,先用掺煤油的辣椒水灌,再用烧红的炉通条烫……他们仍只字不露。最后,连部文书、共产党员小李和另一个同志也惨遭杀害。只有刘振刚同志趁天黑看守熟睡之机,冒着生命危险,与同囚的另外两名当地同志,挖通大墙逃出虎口……金掌洞,虽不起眼,可还传着这八英雄的故事。
96、白布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一九四三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闹得正凶!一点人性都没有。他们对山村残酷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逼迫农民在山区和平原之间挖封锁沟、修炮楼,妄想切断平原村对山区抗日力量的支援,把抗日武装困死在深山老峪里。他们假惺惺地把平原村划归“爱护村”,可以不受“三光”之灾。但又施行严格的物资控制和封锁。布匹、煤油、盐碱和火柴等生活必需品都买不到。那年秋后一个漆黑的深夜,冷风嗖嗖。在燕山南面平原上的五桥村北街一户柴门外,小钢和他妈妈披着棉袄在棒秸垛后面放哨,几个村干部正聚在他们家开秘密会议。商量完成一项紧急任务。屋内一盏豆油灯旁,村干部们正听老村长传达北山游击区政府布置的紧急任务:已经到了穿棉衣的季节了,可是我们艰苦奋战的抗日子弟兵,还穿着夹衣和单衣。现急需为他们缝制棉军衣。可日本封锁得这么紧,要求平原村支援,设法搞到布匹。五桥村的任务是尽快上交四匹白布和三十双军鞋。为什么要白布呢?因为八路军被服厂要把白布染成灰色做军衣,直接买灰布容易引起敌人的察觉。但是县城里已买不到白布,必须到二百多里以外的北平去买。最后商量决定分两个组化装进北平买布。五十多岁的老村长带领十二岁的小钢为一组,扮成爷爷和孙子;另一组是民兵队长带领十八岁的民兵二柱,扮成进城卖山货土产的小贩。小钢的爸爸是民兵指导员,留在村中筹集军鞋和其他物资。第二天开始行动。临走时,爸爸没告诉小钢真情,只是说让他跟老村长进城逛逛,必须听“爷爷”的话。爷儿俩出村走了八里地从“小营火车站”坐火车进北平了。到了北平,他们住进了花市一家小客店的单间里,“爷爷”给小钢买了点吃的,又从茶房那儿给他要了一壶开水,叫他吃着等着,然后反锁上屋门走了。店屋里潮湿阴冷,小钢像鸟儿被关在笼子里闷闷不乐,蒙上被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傍天黑,“爷爷”才回来,叫醒了小钢,从破布口袋里倒出买来的两匹白布,让小钢帮他拽着将其中一匹折叠成农民赶集用的“捎码子”,把破布袋撕开当罩面,然后在小店昏暗的灯光下,穿针引线密密麻麻地缝制起来。天刚亮,小钢又被叫醒了。“爷爷”将另一匹白布已缝制成圆筒形状;像农村老太太穿围腰似的套在了小钢身上,上边用四根带子吊挂在肩上系紧,又合身又暖和,外面罩上那件大夹袍,头上戴一顶三块瓦的旧棉帽,小钢就变成了一个敦敦实实的憨小子了。直到这时,他才钻出了“闷葫芦”,“噢,是这么回事儿啊!”他又暗暗高兴起来,觉乎着挺神秘挺有趣儿的。胡乱吃完早饭,他们来到了前门车站。出城可比进城盘查得紧。检票口站了两排鬼子和伪警,还有挎三八盒子的日本官儿,一个个吹胡子瞪眼像要吃人似的!携带包裹和行李卷儿的人都被扣下仔细搜查,有的人被拳打脚踢,有的人被当场铐起来。“爷爷”一脸络腮胡子,半旧破毡帽,油渍麻花带补钉的棉袄,肩上背个破“捎码子”,手里拽着个小乡巴佬儿,怯头怯脑地随着人流蹭向检票口,鬼子大约嫌这爷俩恶心又没带什么东西,只喊了一声“快快的!”就放了过去。,他们爷儿俩紧步跑向站台,钻进了混乱拥挤的车厢,坐上了京古路第二趟火车。两匹救急解难的白布,就这样顺利地带出了北平城,出了鬼门关。他们回到“小营车站”时,一看车站上的阵势,哎呀!要糟,刚出虎口,又进了狼窝!站台南面铁丝网里的空场上,一溜绑着七八个人,地上散乱地丢弃着被褥包裹和几匹白布。一群日本兵和伪警围在四周正拷打审问。有的人被打得鼻青脸肿顺嘴角流血。有一个人血肉模糊躺在地上捯气。还有两只吐着血红舌头的日本狼狗,红眼盯着前面一个被反捆手臂的青年。那人衣服已被撕扯得破破烂烂,低着头看不见脸。可是小钢看那人身形很眼熟……突然,一个日本兵咦哩哇啦地吼叫了一声,狼狗便蹿起来扑向那青年。青年猛抬头急躲闪,啊!小钢认出来了,那是二柱哥,他腿一软要摔倒,“爷爷”一揪脖领拽住了他,低声说:“擦擦眼泪,快走!”小钢擦着泪偷偷回头向二柱哥望去,天哪!他已被狼犬扑倒在地上撕咬得血肉模糊,二柱撕心裂肺的嚎叫着。趁乱哄,“爷爷”咬牙含泪拽着小钢混出了站口。走出不远就急忙拐弯躲开大路,闪进树草浓密的河沟小道绕回村里。到家后才知道,原来民兵队长和二柱没进北平,在通州县城就买到了白布,缝进带去的被褥中。他俩是坐头趟车到“小营站”的。民兵队长先混出了站口。二柱年轻沉不住气露了马脚,被搜出了白布给扣住了。等民兵队长回村交了布,和小钢爹打点了钱财礼物,准备去营救二柱。已经晚了!他惨死在日本狼狗的爪牙之下。当天深夜,村干部又聚在小钢家开会。派人安抚照顾二柱家属,连夜把布匹、军鞋等物资集中存放到小钢家,准备第二天送往北山游击区政府。第二天,天才麻麻亮,小钢家栅子门被悄悄推开,三个民兵在窗子外面报告说:“指导员!鬼子带领伪警已摸进了村南口,正在抓捕干部搜查布匹!”火车站的搜查拷问,使敌人察觉到附近村庄正在为八路军筹集物资,连夜调集日伪军特务搜查各“爱护村”.小钢爹听了报告后,立即叫那三个民兵将军鞋急速转移分散隐藏。然后跑进自家驴圈,铲开圈角的粪土,掀开一块石板盖,将那二匹白布藏人地缸中。又盖好石板蒙上粪土。小钢爹低声嘱咐了小钢妈几句,敏捷地翻墙走了。这时,天色大亮,敌人已搜查到邻居家了,妈妈低声对小钢说:“你去屋里看着,别怕!千万不能说出藏布的地方,死了都不能说!问急了你就哭,啊!记住了?”小钢点点头急忙推开妈妈的手说:“您快走,别叫鬼子堵在家里!”小钢妈走出棚子门又回头低声说:“别害怕。我不远走,就在搜过的人家躲着。”说完,急匆匆穿过篱笆抄近路藏到邻居家。妈妈走后,小钢从虚掩着的堂屋门缝中盯着栅子门口,支楞着耳朵听动静。不一会儿,“咚咚”的脚步声响到栅子门外停住了。“哗啦!”栅子门被踹开了,一个鬼子两个伪警端着上刺刀的枪闯进了院里,喊:“人呢,出来!”小钢慢慢开门走到院里,两个伪警端着枪进屋搜查,乒乒乓乓一阵翻箱倒柜。什么也没搜着,他们盯着小钢问:“你爸爸哪里去了?”“昨儿个和我妈去我姥姥家了,我姥姥病得快要死了。”“胡说!小兔崽子,不说实话我崩了你!”说着刺刀对准了小钢的胸口。小钢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摇着脑袋一个劲儿地哭。鬼子见问不出什么来,便和那两个伪警嘀咕了一阵儿,把小钢推进堂屋让他坐在锅台上不许动,然后他们躲进暗间屋,留下一个藏在堂屋门旁。他们是想“姜太公钓鱼,单等鱼儿上钩来!”搜捕声渐渐远去,小钢家附近逐渐平静下来。小钢妈惦记孩子和那三匹白布。便折回家来。她进了棚子门,一边叫着“小钢”,一边推开了堂屋门,“呼啦”三把刺刀突然逼住了她。小钢妈立刻明白上当了。她急中生智,忙冲低着头的小钢说:“大侄儿,你妈上哪去了?”聪明机灵的小钢马上会意了,说:“我妈去我姥姥家了,二婶子,他们……”妈妈接过话茬儿说:“小钢别害怕,皇军和老总不会咋着你。十岁的孩子知道啥呀?长官,可别吓坏了孩子!”嘿!这一招儿还真把敌人给闹蒙了。他们又盘问起“二婶”来:“这节骨眼儿上,你来他们家干什么来了?”小钢妈反倒粗声粗气地唠叨开了:“咳,还说哪!我们村的维持会长找我们几个手脚麻利的老娘儿们给皇军和老总做饭菜。饭都快做得了,这二十三人的菜可犯了难了!还要肉要菜要鸡蛋,这穷年困月的,上哪弄去?楞逼着我们几个人出来东挪西借。谁想碰上你们三位,差点儿挨刀,唉!舍皮搭脸的谁愿意?又不是为我们自个儿家的事……”伪警信以为真,马上轰二婶子说:“别他妈叫唤了,快走:上别人家找去。”二婶一边往外走一边还嘟嚷:“心尽到了,腿跑酸了,借不到拉倒,凑合着吧!”三个敌人又守了小钢一会儿,觉乎着“狗尥蹶子--没大劲儿”,还怕时间晚上赶不上吃饭,赌气踢了小钢两脚就滚蛋了!搜捕后的第二天黑夜,小钢爹带领几个精明强悍的民兵,偷偷越过封锁沟,终干把白布和军鞋及时地送到北山游击区。
97、智运缝纫机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一九四三年,小日本加紧对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已是五六月份了,驻扎在丰滦根据地的十团战士身上的棉衣还没有替换下来。一千五百套衣服等着要缝,为解决战士们的穿衣问题,组织上通过关系在北平为十团买到了十五台缝纫机,团首长得到消息,经过研究,决定派战士小阎去取。小阎是本地密云县人,个子不高,瘦瘦的脸上还没完全脱掉孩子气。别看他人小,心眼儿却很灵,到部队后学习文化数他进步快,别看那小嘴唇长得挺厚,说起话来可不岔气,一句顶一句,团长这次把任务交给他,就是相中了他那随机应变的机灵劲儿。要把缝纫机运回根据地,沿途要经过敌人的好几个关卡,怎么才能瞒过敌人的眼睛呢?小阎到了北平,看着缝纫机运不走,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眼睛都红了。这天,他急得头晕脑涨,溜溜达达就来到街上。抬头一看,真晦气,是家棺材铺。刚转身要走,猛然,一个主意涌上心头,对!就这么办。小阎拿定了主意。小阎在街上买了两大片猪肉,还买了一个人头大小的葫芦瓢。等到这两片肉被苍蝇叮咬长蛆后,他又上街买了一口大棺材。小阎把机头包好,一样一样地码放进棺材。上面用烂纸铺平盖好,然后又把两片臭肉放在上边,摆个人形,用葫芦瓢当头,最上边蒙上一大块白布。一切收拾停当,他串小巷花重金雇了一辆马车一名车夫,还有一个靠给人家浆洗缝补过活的穷家妇女,讲好条件,让那位妇女身穿重孝,装成丧夫之妻,自己也穿上孝衣,扮成这家的儿子。车把式赶着车,小阎打着蟠,这一行三人就悲悲戚戚地上了路。那口大棺材放在大车上,甭说什么,一看就知道是送葬的。一路上,到处都是关卡,对过往行人的盘查也很仔细,可是见他们这般模样,也就没再多过问什么,稍加盘查就放行了。一连几个关卡都没发生意外,小阎心里不禁暗暗高兴,但脸上仍装作愁眉不展的样子。前边就到密云城了,眼看就要顺利完成任务了。小阎老远看见前面道上堆满了人。原来,敌人为抓一个姓胡的地下党,临时在这儿设了一道关卡,站岗的鬼子、伪军正在一个一个地盘查过往行人。马车赶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指着棺材厉声问:“什么的干活?”车把式按照小阎教的话上前说:“太君。他们是本县人,当家的在外边跑买卖,让车给轧死了、今儿他们娘儿俩把尸首拉回乡里安葬。”车把式一席话刚说完,那妇女便按照小阎事先吩咐的大声嚎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数落着,手还不住地拍打着棺木。瞧她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伤心样儿,谁见了谁都难受。唯有那鬼子不为之所动,大声喝道:“统统地检查,哭的不行!”说着就要揭棺材盖。小阎一看,急忙走上前,装成可怜巴巴的样子一个劲儿给他作揖,哀求说:“太君,您行行好,我爹在京停尸七天才找着主儿,我们孤儿寡母前去认领时,尸首已经烂了,恶臭难闻。如今棺木已经封好,请太君开恩,放我母子回乡送葬。”“过去的不行!统统地打开!”小阎一听,这事要是露了马脚可就麻烦了。小阎见鬼子拿着刺刀要撬棺材盖,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枪柄说:“太君,这棺材已经封好,按照中国人的规矩是不能再撬开了啊,我爹活着没享着福,现在死了,您就积积德让他消停消停吧!”鬼子非但不听,用枪托一顶,把小阎撞出老远,小阎踉跄几步摔在地上。只见一个鬼子兵把刺刀塞进棺材盖的缝中用力地撬着,一下,二下,三下,棺材盖活动了,出现了一条缝,缝隙越撬越大,眼看就要打开棺材盖了,小阎的心哪,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了。一旦打开撩开白布,那非得露馅不可,就在这时,一股恶臭随着棺材盖的缝儿涌了出来,熏得人透不过气来,几个大蛆顺着棺材板也爬出来了。那几个鬼子被臭味熏得不敢靠前,把帽子摘下来捂住鼻子直往后闪。用刺刀撬棺材的那个鬼子兵一看臭蛆乱爬,秽气冲天,顾不上检查,慌忙合上棺材盖,唯恐盖得不严,还用枪把盖使劲往下捣了几下,然后一手捂着鼻子,一手用枪逼着小阎他们:“快快地过去,快快地过去!”就这样,小阎凭着机智、勇敢,巧设计谋,顺利地把缝纫机运回了山区根据地。
98、丰田被俘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三日下午,丰滦密七区的公安队长聂成林,带着一个班来到了密云城东五里之处的刘林池收缴救国捐。天傍黑时,檀营村的大乡办事员前来报告,说两个伪警备队来乡里索要八十头驴,现在正在乡公所里,聂成林知道的伪警备队那点儿人,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打起仗来,尿裤子的都有,于是命令:“一班长,集合出发!”檀营村离县城很近,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聂成林带着队员们出村后就径直朝东南走去,约摸走出二里多地,才绕道奔向檀营村。天黑的时候,聂成林带着队员绕过敌岗楼,进了檀营村,悄悄摸到了伪大乡乡公所。乡公所里静悄悄的,不用说也明白,敌人走了。聂成林和队员们推门而进,只觉一股烟草味裹着酒香扑鼻而来。再一看,屋里烟雾缭绕,桌子上杯盘狼藉,肉骨头、鱼刺、烟头、瓶盖满地都是。乡长赵品三正在打扫“战场”.这个乡公所是个两面政权,赵品三表面上为日军办事,暗地里却不少给八路军送信。他见聂成林和队员们进来了,一边让坐,一边气愤地说:“警备队这帮龟孙子,缺德算缺透了,这不,吃了喝了拿了还不算,到底还是拉走了二十头驴。”说到这儿,话锋一转,拉过聂成林小声说:“哎,你知道不,主管京承线铁路的日本指挥官丰田今天就住在我们家东厢房里,就他一人,带着一只大狼狗。”聂成林早就听说过丰田这个人,知道他常在沙河火车站住,没想到今天在这儿碰上了。又听说只他一人可就乐了,这可是天赐良机呀!警备队没打成,抓个丰田也不错。于是,他跟赵品三低声嘀咕一番,冲中队长李文相一使眼色儿,俩人就跟着赵品三来到了赵家门口。聂成林刚一探头,就听里面的大狼狗“汪汪汪”地狂吠起来,三人急忙闪到院门外墙根儿处藏了起来。狗的叫声惊动了丰田,他拿着一把枪子来到门口,向外看了看,见没有人,就冲狗嘟囔了几句又回到了厢房里。李文相从兜里掏出事先揣好的干粮丢给了那条狗,只见那条大狼狗闻了闻,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大工夫儿,就听那狗“呼呼”地打起呼噜来。原来,干粮在乡公所用酒泡过,狗吃了还能不醉?这是他们治狗叫的拿手好戏,诸如肉骨头上缠麻绳,狗尾巴上拴炮仗等等,那招数多着呢。狗不叫了,聂成林和李文便迈过栅栏,轻手轻脚来到东厢房窗外。舔破窗户纸往里一看。屋里挺亮,丰田正坐在桌前写东西。桌子右首摆着两把橹子。二人当即决定,一个抄枪,一个捉丰田。计划好后,聂成林一个箭步冲上去,把门踢开,没等丰田明白是怎么回事儿,那把上了膛的枪子已经被聂成林抓到手里。说时迟,那时快,李文相紧跟着冲了进来,一把抱住了丰田,聂成林正要拽墙上的电话线捆绑丰田,一个不慎,那把枪从手中滑落,就听“叭”的一声,子弹从聂成林脚底下擦过射到墙上。丰田一看枪走火了,顿时来了精神,只见他两只胳膊用力往外一挣,狠劲一抬腿,一个后踹,那大皮鞋正踹在了李文相的小肚子上。李文相没提防他脚下还有功夫,只觉疼痛难忍,一个趔趄,撞在了东墙上。原来,这丰田不仅是地道的日本军人,有着军人的信仰、作风、胆量,而且还是一个武术爱好者,会相扑,会柔道,中国的少林功夫也有一些。聂成林见李文相吃了亏,火一下就上来了,用尽力气朝丰田扑去。二人厮打成一团,难解难分。大约有五六个回合。聂成林瞅瞅机会,来了个以牙还牙,照着丰田的小腹上也猛地一脚。这一脚,不偏不斜一下把丰田踹倒在椅子上。只听“咔嚓”一声,椅子面断裂了,丰田像戴枷似的被椅子将屁股和大腿夹住,两脚悬空,动弹不得。聂成林一把将墙上的电话线扯下来,三下五除二,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正要带走,一直守候在大门外的赵品三慌慌忙忙地闯了进来。赵品三一进门,就一副可怜巴巴的样了苦苦哀求:“长官,求求您放了这位太君吧,您要把他带走了,我可没法向皇军交待呀!”聂成林二话没说,气势汹汹地走到他跟前,伸手把他的白褂子扯了个大口子,揪着他的衣领高声喝道:“赵品三,你吃的是中国人的饭,却给日本鬼子办事,小心你的脑袋!今天我先饶你不死,再敢多啰嗦,就一块收拾。滚!”说着,连推带搡把赵品三推出门外。赵品三出了厢房门,整了整被撕破揉皱的褂子,冲屋里吐了吐舌头,做了个怪样,转身跑了。他还要遵照聂成林的吩咐,到外边有泥的地方打个滚儿,等公安队走后,再去沙河“报案”.再说隐蔽在乡公所的公安队员,听到村里有枪声,循声赶来。大家在丰田住处搜到一台油印机和一辆自行车,便带着人和东西赶紧离开檀营。队伍刚出东门,就听见身后传来敌岗楼的枪声,接着,沙河方向也传来枪声。聂成林觉得不好,带着队员一口气跑了二十多里路,赶到了八路军的堡垒村-一尹家峪。百姓们深受日本鬼子的屠杀之苦,大伙儿把仇恨都集中到了丰田身上,纷纷要求把丰田杀了。县长胡毅得知公安队摘获了丰田,而且还缴获了一台正急需的油印机,十分高兴,立即带着两个同志来到尹家峪。胡毅听完汇报,聂成林便派人把丰田带了上来。聂成林告诉丰田:“这是我们胡县长。”丰田哪儿信呀,傲慢地昂着头,露出不屑的样子,丰田为什么不信呢?一是胡毅太年轻了,只有二十七八岁;二是胡毅的打扮太普通了,他穿着一身肥大的用草木灰染的灰不溜丘、绿了巴叽的制服。丰田心里准是想:堂堂县长能这副打扮吗?这个人县长的不是。胡毅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笑了笑,掏出丰滦密三县联合政府的大印在纸上盖了一下,丰田一看,这才收敛了刚才的那副神气。胡毅向丰田讲了抗日战争中国必胜的局势,列举了日本侵略者烧杀淫掠的罪行,还详细地向他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俘虏的政策。为了瓦解敌人,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经过教育,见丰田还有认罪之心。胡毅县长便决定把丰田放回去。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今后不许再残害百姓。丰田做梦也没想到共产党不但不杀他,反而把他放回去,睁着两只迷惑不解的眼睛问:“你们的不杀?”“不杀!”“放我回去?”“对,给你一个改错的机会!”这回,丰田高兴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说完,他用眼睛扫了扫屋角放着的自行车。胡毅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说:“你的东西,除了油印机之外,剩下的我们原物奉还,这让你也好有个交待。”丰田一听,又不住地点头致谢。连声说:“可以可以,谢谢,谢谢!”丰田走出门,像想起了什么,又走了回来,从腰间摸出八百元伪钞塞给胡毅作为报答。当时我方物资紧缺,胡毅见丰田真心诚意也就代表县政府收下了。丰田见胡毅收下了,又深深地鞠了一躬,才转身回去。一九四三年九月底,白乙化率领的十团要攻打榆树底下据点,急需药品。胡毅根据丰田回去后的表现,觉得他虽有罪,但还算是一个正直的军人,有利用的可能,便派聂成林二进檀营,找丰田买药。这时,丰田已将家眷从沙河迁到檀营。聂在林来到丰田家,说明来意,并将事先开好的药单交给丰田。丰田懂些医道,常为人看病,因此,家里也备了一些药品。他看完药单说:“这里,少少的有,可统统地拿去,大大的没有。”聂成林把药装在一个帆布口袋里,见只有多半口袋,便对丰田说:“这点药我先拿走。你再想办法多给买一些。”五天之后,丰田从北京买回了价值四千多元的药品。夜间,聂成林得到信儿,用了三头毛驴把药驮了回来,一共有六麻袋。这些药品发挥了大作用。后来,聂成林又三进檀营将药钱亲手交给了丰田。丰田感谢八路军的不杀之恩,执意要将这些药品送给八路军。最后见推辞不过,才勉强收下。没几天,他又用这钱买了三干六百双黄胶鞋,通过前票元地下联络站送给了公安队,让他们转送给十团战士。丰田在我党宽大政策的感召下,在抗战的最后两年里一直同我党保持联系,直到日本投降。
99、“常胜部队”覆灭记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俗话说,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可有一股日本鬼子到处标榜自己是“常胜部队”.这是日本关东军哲田中队,清一色的老鬼子。他们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中国土地上横行了十来年。还没碰见过硬仗,于是就以为偌大个中国没人了,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其实他不过是猪鼻子插葱--装大象,这不,到密云遇上了小白龙白乙化率领的八路军十团,就成了案子上的猪--只剩下挨刀的份儿了。那是一九四〇年底,哲田中队驻密云下营村,参加了对我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七十八天大“扫荡”,但毫无结果,正准备撤兵。为了摸清鬼子撤退的计划,下营村自卫军中队长李印山和队员张益之、姜子林设下了“酒肉计”.这天,他们以维持会犒劳皇军的名义宰了一口猪,将猪肉送给了鬼子,用猪头猪下水做了一桌菜,请来了鬼子翻译官。这翻译官是个见酒就忘娘的主儿,听见“请”字,满脸酒刺都放光,大模大样就来了。李印山把盏,张益之和姜子林两旁坐陪,四人喝了起来。一碗酒下肚,翻译官的脑门暴起了青筋;两碗酒下肚,脸变成了猪肝色;等三碗酒下肚,他的嘴就没了把门的了。三个陪客又是捧,又是劝,直灌得翻译官眼珠子发直,舌头发硬,手脚发颤,夹着肉片硬往鼻子眼儿塞。李印山一看是火候了,递了个眼色,姜子林立刻拿出一副愁脸儿,长叹一声:“唉……皇军这几天紧催牲口,我们一时难凑齐。又不知皇军啥时动身,真怕误了事吃罪不起。翻译官,求您给透个风,我们心里也好有个谱。您说……”没想到,翻译官瞪起了牛眼:“说个……屁!这……是秘密,懂……不懂?”姜子林陪着笑脸:“懂,懂。要不怎么叫求您呢。你是大善人,讲义气。总不能看着找们受皇军的罚吧?再说,我们可都是大大的良民哪。您帮个忙,往后有啥好处决忘不了孝敬您。”后一句话特别入翻译官的耳,他打了个酒嗝:“咯……有……他妈的……这句话就……行!告诉你们,后天……咯……起早出发,回……县城。”李印山故意显出很关心的样子,说:“皇军是不是沿白马关河川走啊?听说小白龙的队伍常到这一带来,当心吃亏!”翻译官听了一阵狂笑:“咯咯咯……咯!小白龙……土八路的,量他……不敢……咯咯……咯!”李印山连忙斟酒,嘴里说:“那是。那是,皇军常胜嘛。来,再干一杯。”又一碗下肚,翻译官像一头填饱了酒槽的猪,呼噜睡死了。李印山立即吩咐张益之连夜出村去找八路军。却说八路军十团一营的王亢营长接到情报,决心抓住战机吃掉这股敌人。第二天夜里,他带着三个连,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冯家峪南湾子埋伏下来。这地势选得甭提多俏了:东岸,一道几十丈高的月牙形峭壁环抱着白马关河水,与西岸凸出的山峰隔河对峙,形成一条狭长的弯谷。八路军在两边山上一溜排开,很自然就形成了个“口袋阵”.天刚亮,老鬼子哲田果然率队从下营村出来了。呵,瞧那阵势。真够唬人的:前面六个尖兵,相距约五十米。一百多鬼子排成两列纵队,齐刷刷迈着行军步,哲田骑一匹东洋马走在中间,屁股后头跟着骑毛驴的翻译官,最后面是四十八头牲口驮子驮着辎重。再看这些鬼子,一个个挺着胸脯腆着肚,吊着眼,撇着嘴,那个骄狂劲儿,好像不是撤退,而是凯旋。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眼下正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坟墓!望见敌人,我军战士立刻来了精神,刀出鞘,弹上膛,屏住呼吸,等待着出击的命令。鬼子尖兵和大队人马相继进入山湾,马靴踏在己经结冰的河床上,“嚓嚓”作响。等到鬼子连头带尾全钻进了“口袋”,王亢营长举起手枪,“砰”的一声响,哲田随着枪声从马上倒栽下去。翻译官也跟着掉下毛驴,那是吓的。霎时,山崩了,地裂了,密集的枪弹风似的扑向敌群。鬼子犹如被割的高粱,一片片往下倒,剩下的也成了受惊的免子,东奔西窜,翻译官把头挤进一道石缝,屁股撅在外边,一颗流弹飞来,屁股肉被揭去一块,他怪叫一声,吓死过去了。鬼子还真有武士道精神,待惊魂稍定,就开始顽抗。一部分钻到东崖根下,借崖壁挡住我军东面火力,架上轻重机枪向西山狂扫。另一部分躲到西山北根下,避开我军西面火力,支起掷弹筒“咣当,咣当”向东山猛轰。在凶猛火力掩护下,一群鬼子“嗷嗷”叫着向我西山阵地冲来,妄图抢占西山突围。扼守西山的是一连,连长鲁志华等鬼子靠近阵地一声令下,几十颗手榴弹一齐出去,鬼子们坐着“土飞机”上了天,剩下的连滚带爬逃下山去。鬼子不死心,又把残兵伤号凑在一起。再次扑向西山。西山头顿时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我军的手榴弹扔光了,子弹打尽了。可鬼子还是玩儿命往上冲。在这紧急关头,鲁连长高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说着挺身举起一块脸盆大的石头砸下去,这下可热闹了。西山就像滑了坡一样,一块块巨石轰隆轰隆滚下山。这巨石挟着风,揣着恨,蹦着高地往下奔,撞着死,挨着伤,砸得鬼子哭爹又喊娘!剩下的几个,早忘了什么叫“武士道”.只恨爹娘少生了几条腿,没命地往山下逃。鬼子突围的希望破灭了,也没有力量发动新的进攻,只得龟缩在一道坎坎下固守待援。这时,我军吹响了冲锋号。三连首先沿梯子峪沟冲下山来,一连也顺着西山坡冲下来,没想到在一座-桥下面暗截着敌重机枪,机枪一通疯狂扫射,冲在前面的一连战士一个接一个中弹倒下,其余战士被压制在山坡上。看到战友牺牲,指战员们肺都气炸了。突然,鲁志华连长奋不顾身地滚下山坡,滚到土桥下,猛然跳起,一把抓住已经打红了的机枪管,不顾手掌冒烟,大吼一声,踹倒了敌射手。同时鲁连长也被枪弹击中胸口。他晃了晃,嘴一张。一股鲜血射向鬼子,这才扑倒在机枪上。待援敌赶到,八路军早没了踪影,山湾里到处是鬼子的死尸,只剩下二十几个带气儿的鬼子躺地下哼哼。敌人气疯了,架起炮对着大山瞎轰一气,还不解气。又放火烧了冯
家峪村。这才把九十多具死尸和木柴一块堆码好,浇上汽油烧,在恶臭恶臭的浓烟里,在鬼子“叽哩嘟噜”的哀歌声中,这些“常胜皇军”的魂儿向着东洋飘去了。战后不久。当地就传开了一首童谣:“八路军,真神勇,打得‘常胜’洋鬼现孬形。柴成堆,尸成堆,鬼子死了烧成灰!”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国纪元大个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