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身边我爱你用法语怎么写写

一:科学就在身边许许多多的神奇的魔术,其实并不是魔术师有什么魔法,每一个魔术其实原理都很简单,科学为你解开那一切奥秘!科学随处存在,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怎么能缺少发现科学的眼睛呢 闹钟铃声大作,电视机播放节目,在浴室里发出的声音显得特别响亮……这些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科学已经悄悄地走来。吸尘机真神奇,只要插上电,按下开关,垃圾和灰尘就被吸进去了,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科学可以为你这一切:机内有一台电动机,空气被高速旋转的电动机吸进吸尘器,经过过滤风的过滤,再从吸尘器的后面排出来。在洗澡时唱歌,声音会特别响亮,为什么?原来浴室的空间较小,声音传播的距离并不远,能量损失的也比较小,而且声波传到坚硬、平整的四壁后,会直接反射到耳朵里,听到声音会更响亮、清楚。微波炉一下子就能煮熟食物,又为什么呢?因为微波炉可以利用电能产生微波,它再炉内经金属壁不断反射,并进入食物内部,所以使食物一会儿就热了。当我们从冰箱里拿一罐汽水,打开易拉罐,会发出嘭的一声,喝下一口,马上会有一股气直冲向鼻子,原来汽水里含有二氧化碳,它被压入汽水,所以打开时会冲出罐口,如果摇一摇再打开,二氧化碳会形成气泡,当开启时会连同液体随气泡喷出,弄得自己满身湿。当打开电视时,只要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按下按钮就可以收看节目,原来时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会照射到电视机特殊的传感器,这样电视机就能收到信息了。就在小小的家里,就有许多事物应用到科学技术。从牙膏到电脑,从自行车到飞机火箭,科学发明改变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多留心生活,多思考生活,加上自己的一份创意,希望30年后的我们,也能创造出一件又一件的新“科技”!二:科学就在身边从古到今,世上的万物是多么的神奇啊。小鸟在树上睡觉为什么掉不下来呢?下过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呢?这些都是科学知识要我们去学习,去了解。小鸟的爪子在正常状态下是紧缩的。它只有用力时才能伸开爪子,所以它晚上睡觉时也是紧紧抓住树枝的。彩虹是大家最熟悉而又美丽的大气光学美景之一。彩虹的形成主要是太阳光在圆的雨滴内,经过折射,又回到观察者眼睛的结果。不同高度的雨滴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看到的彩虹是五颜六色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科学知识。我们要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人。作文三:科学就在你身边今天我可真高兴啊!因为我放了孔明灯! 我仔细地观察了孔明灯的形状,发现它的上面是一个较大的纸灯罩,灯罩的下端有一个竹圈,在竹圈上拴着2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在这两根铁丝的交叉点上,有一块大9约平方厘米大小的小蜡块。只见舅舅拿住灯底的左右侧,哥哥展开灯罩,爸爸把蜡块的四周点燃。当我们把小蜡块的四角点燃以后,又让它慢慢吸足气,膨胀后才开始放飞孔明灯了。我双手紧闭着,在心里默默地许下了一个愿,妈妈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这个愿望才能够实现。”我有些心急,舅舅看出来了,他说:“没关系,慢慢等,它快好了。”孔明灯的灯罩慢慢地膨胀起来了。可过了好一会儿,孔明灯都还没飞起来,在约两分钟左右,孔明灯终于有了上升的迹象,妈妈一松开手,孔明灯就徐徐飞上了天空。原来孔明灯就是这样飞起来的呀,我兴奋得手舞足蹈。 我在放的时候,脑子里就产生了许多疑问:孔明灯它是怎样飞起来的?它为什么会飞起来?它为什么会飞这么高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问自己的亲朋好友,可他们也从没有放过孔明灯,所以他们讲解的也不是很清楚。这时,姨丈告诉我:“你还是快问问电脑这位小老师吧!”我这才开窍,对呀!电脑上肯定会有的! 于是, 我赶紧跑到楼下,打开电脑搜索,结果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孔明灯会飞上天是因为它与现代热气球的原理一样,灯内部经燃烧使空气受热膨胀而升空。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由浮沉条件可知,只有满足: F浮&G总=G热空气+G灯 即:G灯&F浮-G热空气 时它才能上升,由此可知它的自重(包括外壶燃料的重力)要很轻才能起飞,轻到什么程度呢? G灯&F浮-G热空气=ρ空气gV排-ρ热空气gV,G灯&(ρ空气-ρ热空气)gV排,m灯&(ρ空气-ρ热空气)V排, (1)空气的密度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把(2)式代入(1)式可得把(2)式代入(1)式可得 可见其能否起飞由灯质量和气温、热空气温度和孔明灯容积共同决定。 具体数据估算如下: 设当天#from 本文来自 end#气温:T空气=300K(27℃);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p=1.0Pa;孔明灯容积:V容=V排=0.2m×0.25m×0.4m=2×10-2m3;加热后的空气温度:T热空气=500K(227℃);ρ空气=0.029kg/mol.代入(3)式得: 在上述条件下孔明灯总质量在9.44g时,当热空气温度升到227℃时上升。 假设在上述条件下把孔明灯质量减轻成m灯=4g=4×10-3kg,由(3)式变形并代入数据得:即热空气温度只要升高到88℃,孔明灯即可上升。 仍按上述条件,若孔明灯质量 即m灯≥23.56g,则无论热空气温度升到多高也飞不起来。 由上面分析可知孔明灯要起飞,它的质量不能超过一定值,而且质量越小所需热空气温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起飞。 然而为何热空气会飘浮呢?我们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它:当物体与空气同体积,而重量(密度)比空气小时就可飞起,此与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将球内之空气加热,球内之一部份空气会因空气受热膨胀而从球体流出,使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小,因此充满热空气之球体就会飞起来,而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1000m左右。除此之外我还了解了孔明灯的由来,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哟! 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经过今天的这件事情,我破解了孔明灯的秘密,还明白了热气球的原理。同时我也感悟到:科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你身边。作文四:科学就在我身边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我刚准备回家,就发现有一只小狗被阳光刺的睁不开眼,于是在闭着眼睛走路,可是前面明明是一条小路,它却撞在了树上。我很好奇,就快步走回家。走到家门口,我停住了。我想:狗没有人聪明,我应该不会撞到门上吧!于是我闭着眼睛走,结果一头撞在了门上。这一下可撞得不轻,撞得我有点发晕,于是我打开门,快步走回了家。回到家里,我立刻打开了电脑,在“搜搜”上搜索:人闭着眼睛……还没打完,就出来了一行字“人闭着眼睛走路为什么会向左侧偏移”我点了进去看见了标准回答:这是人体的左倾现象。由于人的身体一般都是右边发力,比如右手写字,走路右腿先迈出去……所以在生理上人的右边肌肉分布比左边发达一些。由于人可以看见前方的路,所以眼睛和大脑可以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没有了眼部神经的控制,人的大脑的控制就会失去作用,人就会不知不觉的听凭两脚卖不,于是就发生了左倾现象。于是,我把一个小汽车右边的轮子粘上胶布,把它往前推,它就会往左边偏移。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收获。我们一定要时时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以便于获得更多的知识。作文五:科学就在我身边今天,老师前脚刚进来,就对我们说:“同学们同,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吧。”我们说:“做什么呀。”只见老师小心翼翼的从桌子下拿出一个鸡蛋和一个小盒盐和一杯水。我们满心疑惑:“这是要干什么呀。”老师开始做实验了,只见老师把鸡蛋放在水里。拿了一个盖子,舀起一勺盐,倒在了杯子里。鸡蛋慢慢浮了起来,可是,当它“爬”到一半时,没有力气了,只好认凭水流的来回冲撞不停的摇晃,老师拿出一支笔,朝水里搅了搅,鸡蛋像吃了定心丸似的停止了摇晃。只见老师又往水里加了一勺盐,鸡蛋吐了一个气泡,好像在说:“快点让我浮起来吧,我快撑不住了。”随后,又猛的向上一冲,上升了些许。我见鸡蛋快浮起来了,悄悄的为它打气,此刻,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往水里加了一舀盐,鸡蛋有些小得意了,这次,只上升了一点点。只见一个同学一马当先,冲到前面,抓起一把盐往水里扔去。鸡蛋往上冲了冲,可是,水面就好像镜子,鸡蛋怎么是破呢?那个同学又抓起一把盐,扔进了水里,鸡蛋往上猛的一冲,终于冲破了这面“镜子。”科学无处不在同,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总能发现科学的妙处。作文六:科学就在我身边今天,老师神神秘秘的拿出一杯水和一个鸡蛋,然后我们议论纷纷心想:“老师要做什么?”老师笑咪咪地对我们说:“看老师的动作。”老师先把鸡蛋放在杯子的上方,然后小心翼翼的把鸡蛋放进了杯子里,鸡蛋慢慢的沉进了“大海”,我们还是很疑惑。然后老师鬼鬼祟祟的从角落里拿出一瓶盐和一个盖子,我们终于忍不住问:“老师,您到底要做什么?”老师面带微笑的说:“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先在杯子里放了一点盐,蛋没有反应,然后又放了一点盐,可是蛋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怎么也不肯离开这个杯底。看我们没有看够,于是我让老师让我自己做。说干就干,我对老师说:“让我自己做一次”老师马上同意了。原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文: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作文: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相关阅读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科学发展在身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科学发展在身边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教师备课笔记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比如把夹气球的橡皮筋用软夹子代替,同时可以适时的提出潜水艇的概念,说明此原理从小到大都可以利用到。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入:科学入门
&&&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
&&& 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
二、科学在我们身边:
&&& 1、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件对P2,3页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
&&& 火山爆发,地震等用视频呈现
&&& 不明飞行物(UFO)、含羞草、间蜂猴、雨后彩虹等等用图片呈现
&&& 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用实验呈现
PS:突出变化的
&&& 2、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同学间可以互相问答)
&&& 3、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 4、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
P4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
P5实验,再请两位同学做,同样下面的同学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此做出假设(注意看清楚实验条件)。
&&&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的共同发展。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问明。(还有书上的几个例子)
&&& 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时间介绍)
四、课堂练习:P7 课堂里做,如果来不及让学生回家去做。
五、课后作业:
1、作业本第1节第三题的实验做简单的说明:没有铁块可以用橡皮代替,假设是在做实验之前提出的。
教师备课笔记
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
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
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常用仪器介绍
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 (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
3、天平和砝码 (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
4、电流表电压表 (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
5、显微镜 (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
6、酒精灯 (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
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1、鸡蛋上浮实验
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
2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
3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
4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
5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6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同时演示闻白醋的方法)
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让学生知道,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只能称为发呆。而应该通过实验,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指纹实验
2个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可让学生回答大家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最后有印泥,让学生把指纹映在上面,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利用这一点,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回答。(007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
五、其他测量工具
显微镜,已经提到过,再强调卫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
天文望远镜,哈勃,观察星体等等
雷达,红外线遥感,侦察卫星(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介绍)
六、课后练习 作业本第2节 第四题实验一定要去做
教师备课笔记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
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
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
3、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测量的重要性:
&&&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
&&& 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
&&& 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
&&& 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
二、长度单位:
&&& 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
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
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
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
&&& 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
&&& 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
&&& 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
&&& 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
&&& 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
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
&&& 1、测量工具的选择:
&&& 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P12
&&& 2、测量方法:(P12讨论)
&&& 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
&&& 2课后思考讨论,有合理方案的下节实验课去做
五、现实生活中体积的印象:
&&& 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体积,小的用(ml)表示:如洗发水、可乐、牛奶等,大的用(L)表示:如集装箱、饮水机的水桶等。
&&& 比较买洗发水的时候,买大点的合算还是小点的合算。
六、体积的常用单位:
&&& 一般液态商品都用mL做单位,大点的用L来表示。
&&& 对于固体,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3)表示,1立方米=一个边长为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小的用立方厘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两者比较是什么概念)
&&& 我们规定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七、体积的测量(液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 1、对于规则的固体,我们可以用前面学的知识,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
&&& 2、但液体和不规则物体,如果不标明刻度,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尺量出,这时候就要借助另一个常用的工具――量筒。
&&& (1)量筒的使用,测液体体积(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 1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
&&&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凸液面提及一下)
&&& 3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叫学生读数。
&&& 可以叫高点,矮点的不同的同学上来读数,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比较,有差异比较寻找原因,指出并纠正错误。(估读)
&&& (2)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把物体放入量筒,看水面上升了多少,然后叫学生上来读数
&&& 注意:不要把水溅出;
思考:(1)如果量筒的水是满的,我们可不可以根据排出水的体积来测物体体积?
&&&&&&&& (2)我们不知道一个杯子里水的体积,但我们有一个量筒,我该怎么测?
&&&&&&&& (3)给一个小圆柱,先用尺测体积,再用排水法测,比较两者结果。
八、课堂练习:第6题留到课后做
九、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3节;预习明天的实验。
教师备课笔记
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
1、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规定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安全教育
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温度计的使用、读数
3、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水,冰块,各种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等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 1、让学生回答以前用到过的实验测量仪器
&&&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测量?(亮度、硬度、温度、时间长短等等)
&&& 3、总结,引出温度的测量
二、感觉温度实验
&&& 在两个大烧杯里分别倒有冷水、温水,另一个烧杯里放常温水。叫8个同学上来,分成两组,先分别在冷水和温水里浸一下手,然后叫学生把手放入常温的水里,并告诉大家常温水是冷是热。
&&& 答案不一样,叫学生讨论为什么?
&&& 总结: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所以,用直觉去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如:冬天感觉井水热,夏天感觉井水冷……(相对论)
三、温度计
&&& 我们一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 1、温度计有哪几种呢?――体温计,家庭气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等
&&&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课件)书P15
&&& 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 3、摄氏温度:(课件)
&&& 摄氏温度的规定& (验证的方法)
&&& 实验:冰水混合物为0摄氏度
&&&&&&&&& 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高山上,沸点低,高压锅,压力大,沸点高)
&&& 1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份为1摄氏度。(比较不同温度计0―100距离是否一样大)
&&&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在做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课件)
四、正确使用温度计
&&& 看书后,叫学生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或一定要这样操作
&&& 总结:(课件) (练习)
&&& 体温计:(课件简单介绍)
正确的读数方法
五、其他温度计
&&& 我们一般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现代科技中,我们还用到其他很多测温度的工具。
&&& 1、色带温度计(婴儿)
&&& 2、卫星的遥感(拉登,卫星观测)
&&& 3、天文学(课件)
&&& 不同温度计原理是不一样的
六、课后练习:作业本,并预习明天的实验
教师备课笔记
第五节 质量的测量
1、知道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
3、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
1、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天平,所以,在天平的使用上,尤其是调平、游码的读数等等应该重点强调,可以在学生的错误中进行。
2、对质量的认识可以适当的提出重量的概念进行区别和补充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课件,天平。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入:
&&& 举例说明生活中要用到质量的例子(P17的两个图)
&&&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质量有关的事物(克、千克)
&&& 如:买菜、体检等等
二、质量的含义:
&&& 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管怎么样,物体的质量都是不变的,除非物体本身发生了变化。
人在月球变轻,是重力变小,质量不变。
人从小到大,质量的变化,长大。一杯水一桶水比较。
三、质量的单位:
&&& 介绍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国际千克原器介绍:最初,4℃时,1000CM3蒸馏水的质量为1千克;1878年,用铂铱合金制成“国际千克原器”(圆柱体,高、直径都为39MM)
1千克=2×200克=2斤=20两 (1000辆黄金=?克)
千克(Kg),克(g),毫克(mg),吨(t)之间的单位转换
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准确的值为多少?
如:一只苹果,0.15千克;学生体重,50千克;500ml矿泉水,0.5千克;铅球,4千克;大象,6.0×103千克
然后对一些不同数量级的物体进行质量的估算:
可以参考P18的图1-40
四、质量的测量:
&&& 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电子秤,电子分析天平,杆秤,物体天平,弹簧秤等等。(测量都是和标准进行比较)(如果称大象?)
&&& 托盘天平(实验室常用)
&&& 1、介绍。原理:依靠横梁平衡的原理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 结构:托盘,横梁,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底座和砝码。
&&& 2、操作。放平――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平(调节横梁螺母)――称量――读数――记录――整理(先拿砝码)P19
&&& 3、天平的维护,注意几点。
&&& 1先看称量范围,称量的时候先估计,不能超过称量范围。
&&& 2不能用手摸托盘和砝码,要用镊子。
&&& 3砝码由大到小轻拿轻放。
&&& 4读数时,右盘砝码+游码(游码读左边)。
&&& 5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五、课堂练习:p19 小结
&&& 讨论:如果砝码放左边称得变大还是变小?
六、课外作业:作业本,预习实验
教师备课笔记
第六节 时间的测量
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度。
2、了解时间的历史,会灵活的从自然中“看”时间。
3、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1、让学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从而会灵活的运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
2、停表的使用,让学生有惜时的观念。
3、时间和时间间隔的区别,通过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问学生时间是什么?我们能把握住时间,抓住时间吗?时间在流逝,不会停止,所以,更要好好的珍惜时间。
二、时间的历史
&&& 让学生举例说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大概的测量时间,有哪些一起?
&&&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 问:若你不小心回到古代,没有手表,你会怎么样来测量时间呢?
&&& 1、表圭和日晷;
&&& 2、滴漏(水钟);
&&& 3、火钟;
&&& 4、沙漏(沙钟);
&&& 5、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 6、近代机械钟;
&&& 7、电子钟和原子钟。
&&& 燃香、沙漏、日晷、节拍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更替等等,为什么能用来计时呢?――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估计时间的长短)
三、时间的单位
&&& 常用单位:秒(s),还有小时(h)、分钟(m)、日(天)、周、月和年等等。
&&& 1秒大约有多长呢?做P22 练习3,得出一秒比脉搏(心跳)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稍长些。同时让学生说明1秒钟可以做什么事情?
&&& 秒怎么来的呢?秒的三次定义(课件)
&&& 练习:时间单位的换算:
&&& 1年=365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1小时=3600秒,1天=38400秒。(题目见课件)&
四、停表的使用
&&& 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启动、停止、回表。注意:
1观察,秒针转一圈几秒?最小分度值几秒?分针的读法。
2不会动或要测长时间的,要先上发条,用时用力不要过猛。
3注意使用时初时刻要在0.0秒位置
4按下时速度要快……
五、时间概念的应用及意义
&&& 1、有了时间的概念,对时间发生的前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可以协调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通。
如:我们学校上学7点10分,其他单位一般8点,可以缓和交通。让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应用(起床时间,从家到学校时间比较,电视报)
2、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如电视节目……
六、国际单位制(P21阅读)
&&& 时间在我们身边不停的流逝,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时间,不要让自己后悔。
八、课外练习:作业本&
教师备课笔记
第七节 科学探究
1.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3.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1、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难点: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师演示用具: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苹果或香蕉等)
学生准备:第一课时后准备“人的脚印与身高的关系”探究活动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为了探究科学知识,科学家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这里可以举出一大堆的名字,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那么大家知道他们的成就主要是什么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搭配选择,适当了解。
提问:将下列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成就连起来
演示多媒体课件
在上面的练习中引出爱德华.琴纳的故事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爱德华.琴纳是如何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学生讨论,汇报探究过程
小结: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大体的简述故事中科学探究过程过渡:我们其实也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而且基本的形式和过程与上述的故事是相近的。
展示实物:两盏台灯
学生上台演示
通过现象思考什么问题导致台灯不亮
学生讨论:1、停电& 2、电线断了& 3、灯泡坏了
4、插座没有插好或者开关坏了
引导学生根据假设,解决问题,逐个排除可能性,找出真正的原因所在。
& 最后验证结果。操作过程中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提问:台灯不亮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开始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小结:我们称这个通过发现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得探究过程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问:我们重新回头看爱德华.琴纳的故事,来看看他的探究过程中的六个步骤都是怎么样的
学生总结爱德华.琴纳的故事内容,讨论,解决提问
引出黑盒子实验:
在台灯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台灯的各部分结构,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该如何探究呢?
实物展示:一个盒子
提问:不打开盒子,该怎么运用知识来认识盒子里的东西呢?
生答:实验测量和判断
&&&&& 感觉大小,估计形状方法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黑盒子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适当指导,并给予合理的激励
学生逐步来探究黑盒子实验,依据表格完成自己的探究
探究完毕,检验学生的探究结果,帮助分析探究成功或失败原因,分析操作步骤
探究结束,分组汇报结果
小结:对黑盒子探究,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中,逐步接近盒中的物体。人类对许多问题的探究也是如此。
提问:黑盒子一定是黑的吗?生答:不是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是属于黑盒子问题呢?学生举例说明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行走中都会留下脚印,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呢?而警察在破案时就会很关注罪犯留下的脚印,还有考古学家也十分关注古代人的脚印,这说明脚印和人的某些特征有很大关系,我们今天就探究:
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探究过程以及发下来的表格,自己课后完成这个探究过程
建议: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时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
测量多组不同人群的身高与脚印,这些应该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重的人脚印长度与身高,
同时收集到很多数据要怎么处理呢?可以列表格。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日快乐法语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