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我们每天努力练习说英语单词,锻炼我们的口语

[翻译秀场]一个中年人学习英语口语的真实感悟(原创连载)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神秘的语感呢?很多人都认为口语是嘴上的功夫,因此,大多数的人都在花大力气的锻炼嘴,这就是我们所能看到,很多人会把朗读课文放在了首要地位,也有很多人还把口语差形象的描述为哑巴英语,还在责备嘴的不好,而很少有人描述为聋哑英语,几乎没有人描述是聋子英语。其实,口语不好的根源并不是嘴,也不是支配嘴的大脑,而是眼和耳,是眼没有看见更多,是耳没听到足够,是眼和耳没有给大脑足够的相关信息,那么,没有足够的输入,又怎么能有更好的输出呢?所以,要想提高嘴的说话能力,一定要首先通过眼和耳来扑捉足够的信息传送给大脑,让大脑产生印象并逐渐形成英语的逻辑思维惯性,然后再通过大脑去支配嘴来输出,并通过耳朵来对比自己所说的与模仿的有何不同,再反馈给大脑来矫正嘴的动作。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的多次反复,就会形成大脑的逻辑思维的惯性,就会训练出嘴部肌肉的惯性配合,随着这种惯性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就是对语言会越来越找到了一种能惯性驾驭的感觉,这就是“语感”的降临。要想获得语感,只凭借我们在学校所学的课本,以及课堂老师所讲的那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根本就无法获得语感,一定还要在课外增加大量的实际应用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和应用,并在应用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而回头再学,学有所用,为用再学,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而且是所能用到,真正的转化为自己所要拥有的。《跟我练口语》系列视频,正是针对英语口语学习者获得那神秘的“语感”所编制的。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并采集了大量电影的片段为素材,为我们模拟营造出一个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习者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亲眼看到外国人究竟是怎样来表达自己,亲耳听到他们究竟是在说些什么,让这所有的信息都输入给我们的大脑,让这一幕幕的影像和声音。来感化和形成我们对英语的惯性逻辑思维能力,让这种逻辑思维惯性直接的调动我们的各个感官,而完全就没有英译中和中译英的翻译过程,就像我们使用母语轻松自如交流一样。总之,《跟我练口语》系列视频,及“第一口语网”,以创新的模式,为我们巧妙营造出了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让我们能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也能找到与国外一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我们要获得“语感”所必须要拥有的,也是我们每个求学英语者最值得珍惜和梦寐以求的。
又谈了一大堆的感悟和讲了很多的大道理,下面还是让我们轻松一下,继续来看视频练口语吧。《跟我练口语》之“聚会”,看看外国人究竟是怎样聚会的,又在说些什么,从而身临其境的来模仿着练习视频地址:/web/party26.htm聚会在西方国家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视频正是通过大量真实的聚会情景,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看看他们的聚会究竟是什么样,而且他们又在说些什么,从而让我知道该究竟模仿学习什么。通过这种创新的练习模式,不但更有效让你的口语立竿见影并突飞猛进,而且还能让你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文化背景,以及很多非常实用的相关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在课本和课堂很难学到的。是我们课外练习英语口语更加难得的优秀材料。
《跟我练口语》之“约会”,看看外国人究竟是怎样约会的,又在说些什么,从而身临其境的来模仿着练习视频地址:/web/dating37.htm约会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特别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约会的方式差异也非常的大。本视频正是针对这个特殊的场景进行编制的,通过大量电影中约会的经典片段,来展现那一幕幕真实的场景,让我们身临其境的看看他们究竟是怎样约会的,而且,在约会中究竟在说些什么,究竟与我们存在哪些文化差异,从而,让我们知道该“学”些什么,该怎样来模仿着“练”些什么。就这样,反复的“看”、仔细的“听”、模仿着“说”和“练”,很快就能掌握与约会有关的对话,就可以轻松自如的与外国人进行约会了。
人才。。。。
《跟我练口语》之“求爱”,看看外国人究竟是怎样求爱的,又在说些什么,从而身临其境的来模仿着练习视频地址:/web/marriage67.htm求爱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不是经常发生,但却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其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爱情幸福。本视频正是针对这一特殊情景,从大量的电影中节选出精彩的片段,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一幕幕动人求爱的场面,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看在求爱时要用到什么样的对话,从而让我知道该先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通过这种创新的感悟练习模式,不但更有效让你的口语立竿见影并突飞猛进,而且还能让你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文化背景,以及很多非常实用的相关知识,是一套非常好的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练习资料。
《跟我练口语》之“道歉”,看看外国人究竟是怎样道歉的,又在说些什么,从而身临其境的来模仿着练习视频地址:/web/apology35.htm道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那么,用英语该怎样来更好的表达呢?很多人会认为这个很简单,不就是说声:“sorry”吗?其实,要想真心的表达歉意,不是一个单词或一句话所能解释清楚的,很多时候是需要更多的言语,甚至是感情来进行表达。本视频正是针对道歉这个情景专门制作的,从大量的电影中精选出典型的道歉场景,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那一幕幕,让我们看看在道歉时究竟要用到什么样的对话,从而让我们知道该先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通过这种创新的感悟学习模式,不但更有效让你的口语立竿见影并突飞猛进,而且还能让你更加深入的了解其背景的文化,以及很多非常实用的相关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在课本和课堂很难学到的。因此,本视频将是一套非常好的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练习材料,也是针对目前英语口语教育在“练习”方面欠缺的更好弥补。
自从推出《跟我练口语》系列视频以来,每天都会收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其中大多数的人都是看到《跟我练口语》系列视频后感到非常兴奋,赞赏这个创新非常的好,希望我们继续编制出更多更好的资料。此外,还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我想集中一下来做个解释。★ 《跟我练口语》系列视频共有多少集?大约要制作出200集以上,由于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会一下就能制作完成,因此,我们会陆续的推出并陆续的于大家见面,大家可以跟着目前的视频先一集一集的练习,随着新视频的不断推出再进入新的情景继续练习。★ 大约练多少个情景就能达到与外国人流利对话了呢?这个要因人而异,不过,按照常规来讲,一般在练习了30个场景后,就基本上能与外国人正常的通话了。此外,这套练习材料的优势是可以让大家,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或者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内容,来针对性的选择具体的场景来集中强化的练习,基本上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这并不是练习情景数量的问题,而是一个针对性的问题。这也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创新模式的优势,引导大家能“以不变应万变”的来应对各种发生的事情,同时还侧重引导大家能够真正的“为用而学”,并提供了具体实施而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有很多的问题,下次再接着谈......
广告很讨厌
楼上的norlake提醒的很好,我尽量注意这点,但有时候很难划清界限,甚至不知该怎样更好以实例来讲其背后的道理。那好,就先放下这个话题,我再接着上面谈到的“语感”话题,来更深入的谈谈体验,也许表达的不是那么的准确,因为,我毕竟不是专家,谈的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大家又看了好几个情景的视频,不知有没有新的感觉,特别是我前面提到的“语感”,是否能找到一点感觉了呢?也许你会说,没有任何感觉,只是感到很难听懂,甚至根本就听不进去......这就对了,这正是获得语感初期的正常反应,我称之为:“语言排斥期”。在这个时期,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感觉的,而且这个时间周期还挺长,是最折磨人和考验人的时期,对于大多数的人都会不知所措,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学好口语,甚至,有些意志薄弱的人干脆就选择了放弃。其实,如果问问那些已经学有所成的人,他们几乎会异口同声的说:“听不懂没关系,只要继续,坚持听,很快就能适应了”。是的,就是这“适应”二字描绘的非常贴切,当我们从一种熟悉的语言环境,走入另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时,一定会非常的不适应,一定会产生种种的排斥心态,但随着逐渐的熟悉就会渐渐的适应了。这也正是我的感受:刚开始根本就什么也听不懂,更贴切的说:怎么没有什么生词也听不懂?而且越听越感到吃力,越吃力就越产生了排斥而根本就听不进去,而听不进去简直就让人恨死了英语...... 可有一天,我突然的能听出个别的单词了,而且,渐渐的能听懂更多的语句了,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象的表达,真是突然的“开窍”了。 我终于的渡过了艰难的“语言排斥期”,进入到了下一个时期,我称之为:“语言接受期”。
英语终于接纳了我,我也终于能接受英语声音的大量输入了,这就是我形象的称之为:“语言接受”期。进入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口语学习中的一个飞跃,有非常明显的感觉,你会感觉在听英语时能听的进去了,尽管还有很多听不懂的内容,但最起码能分辨出是哪些词汇听不懂了,而且,当听懂一句话中的个别单词时,可以模糊的猜出大致的意思了。此外,感觉别人说话的速度逐渐变慢了,说话的发音也逐渐清晰了,说话的声音也逐渐变大了......这就是找到了语言的感觉了,这就是“语感”的初级孕育开始发芽了。看来,坚持一下,就能成功,而放弃逃避,则注定失败。这就是前人的经验一定要吸取,否则,就要走很多的弯路,甚至是以失败而告终。由于耳朵的输入系统打开了,那么,碰到的生词就自然成为了最大的障碍,因此,我就开始了背单词的工作,由于年龄大了,记忆力明显下降,单词几乎是背多少忘多少,这可怎么办呀?看来还得要摸索出更好的方法来攻克之。经过了一番的努力,终于找到记忆单词的好办法,现在就让我给来分享给大家。
如何来记住单词呢?这点是很多人都非常头疼的事。这里告诉大家几个小窍门,可以供大家参考。首先,要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生词再去记忆。千万不要去找单词背,甚至有些人还拿着字典来背,背的多,忘得快。您可以在跟着视频练习过程中,当碰到生词时,再有目标的用心去记住,注意,这里是去“记”,而不是“背”。此外,碰到生词一定要查字典弄清其含义,理解后才更加容易的记住,否则,背过了也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忘掉。同时还要将生词记在小本子上,可以随时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反复的记忆,注意,这点也是非常的重要,重复是记忆的法宝。其次,凭借声音来记忆单词。我们在记忆单词时,一定要朗读着来记忆,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发音,更重要的同时调动了你的耳朵将声音输入给了大脑,更加深了印象。此外,当你听到别人在说到这个单词时,你会很容的就能听懂了,因为,你是带着声音来记住这个单词的。第三,要在句子中来记忆单词。大家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一个生词很难记住,特别是字母多的生僻词,但是,如果是在一句话中,特别是有上下文的衔接,您很容就能理解这个词,就很容的记住它了。这点有些向我们学母语时,老师要求背课文一样,课文背过了,会无形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关于上面的三点,我建议大家再看看赖世雄老师是如何传授他的经验的,视频地址:/xinde/xinde25.htm最后,联想记忆法。当碰到生词后,您可以通过这个词的发音去联想您容易记住的谐音,或者将这个词汇拆解成若干个能联想到的词帮助记忆,或者联想一下在说这个词当时的情景,用情景帮助记忆。总之,联想的方法很多,您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去想出很多适合您的好办法。关于联想记忆法,我还建议大家再看看新东方江博老师是如何传授他的经验的,视频地址:/xinde/xinde32.htm&待续&
在我大量练习英语的过程中,大脑总是处在极端的紧张状态,而就是这样高度紧张的思维,却还是很难跟上别人的说话速度,而且,练得越多这种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疑虑,是不是方法的错误?还是必须要咬牙渡过这个时期?还是因为......不行,我的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否则,又要走很多的弯路。上网查询一下,看看成功的人士是怎样来传授他们经验的。别说,还真让我给找到了,原来马克思曾经说过:“学好外语的第一步是忘记你的母语”。再看看有没有更多的人也有同样的体验,结果,又找到了更多相关的内容。看来是这个原因了,再仔细想想还真的很有道理,我的确是在听英语时,总是刻意去翻译成中文,可还没等我翻译完,别人已经说完下一句了,难怪我总是跟不上。可道理终归是道理,说是要忘掉母语改变习惯,可实际应用却是太难了,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个难题呢?怎样才能更简单、容易的去做到呢?这又给我提出了新的探索目标,也将我带进了学习口语的新阶段,我称之为:“摆脱母语期”。
写得非常好非常好,中国的英语教育害了无数的人,我也是在去年偶然间间顿悟到这一点的。然后开始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学英语,效果非常好,而且很轻松,很有乐趣。我现在处于你所说的“英语接受期”。发现记单词其实很容易,我读过几次,听过几次就都完全记住了。我刚才上你的网上看了看,很不错,唯一的遗憾是内容不是纯英语的,用英语学习英语才会学得好。教材和方法很重要, 如果一个中国人能把美国人的语文教材作为学习教材,我相信会更有效果。我现在只看原版的资料,我甚至是买来人家幼儿园的教材来学习,不要看简单,但突破最初是语感和英语思维非常有帮助。
中国人的阅读能力很强,词汇量很大,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所有的资料都是英文的,看了这么多年,词汇量问题不大。你这里面没有谈到的一门课程叫做phonics,中国人没几个学过的,但是英语国家的小孩从幼儿园到小学2年纪都会学,这个才是最基本的,这就是中国人记不住单词的最重要的原因。英语是一门声音的语言,记住是声音,是先有声再有意。中文是一门意思的语言,先有了意思,再有声音。
说的太好了,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我开始了研究和探索,这让我发现了自己很多原来学习的误区,发现了很多隐藏着的秘密,下面就通过几个小例子来揭秘之:我们常听到外国人说:“Here you are”,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是个惯用语,应该翻译成:“给你”,可很少有老师就此拓展来教我们如何来说:“给他/给我们”,也由于我当时英语水平很低或根本就没有去多想,也提不出“给他/给我”该怎样说这样有水平的问题,我就这样被动的死记下来。可现在当我要用英语来说话时,就会以中文的意思联想到:“给他/给我们”,就应该是:“Here he is/Here we are”,结果范了大错误。我又问了很多人,而大多数人都告诉我,这是一个惯用语,你死记住就行了。外国人就是这样说,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就像我们说:“打电话”一样,不是真正要去“揍”电话。当我听到这些解释时,感到英语真的很不好学,更不科学,死记的东西太多了,真不如我们的中文,用字组词,用词组句,用句子组成文章。可当我在看视频练习外语时,却发现外国人说话不但说:“Here you are”还说:“Here you go”,这就让我感到这句话一定是有道理的,一定不是死记所能解决问题的。我就开始研究起这句话,真是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所在,原来这句话非常的科学,根本就不用去死记硬背,相反,用中文去死记将会严重误导我们去活学活用。“here”代表“这里/这个”,“you are”代表“你是/是你”,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这个是你的”,这更让我从内心感到:“要忘掉母语来学习英语”的真谛所在了。这下就简单了,我不再去先翻译成中文再来理解,很容易的就能理解:“Here you go”是“这给你拿去吧”的意思,“Here we are”是“我们到了/我们在这里了”的意思了。看来,要想提升英语水平,更容易的来用活英语,绝不能靠死记硬背,绝不能受到母语的约束和多余的干扰了,一定要忘掉母语而用英语直达其意的来听懂和说出。
要想忘掉母语来“听”和“说”英语,可真的是很难很难,那么,怎样才能彻底的删除掉这个翻译的环节,怎样彻底的摆脱母语而练就出直达其意的真功夫呢?下面让我来揭开破解的密码:如何摆脱自己的母语来学习好英语的口语首先,采用可视的直观方法来练习。最好通过看视频来练习英语,在对方说话的同时,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其动态的画面,这就可以帮助我们更直接的将声音与影像相结合,可以直接转化成为我们所要理解的信息,从而跳过大脑习惯的中英翻译的过程,这样就会逐渐的形成习惯,慢慢的就能摆脱这多余的翻译过程了。而通过听录音和看书等方式,是很难有这种直观的效果,因此,大脑自然就很难摆脱中英翻译的环节来进行理解。而当我们通过视频练习摆脱了这多余翻译的过程后,即使在看不到的时候,也就是只能听到声音时,也会习惯的以想象的方式来理解意思了。这也正是我们编制《跟我练口语》系列视频,以及倡导看视频来练习口语新模式的原因之一。其次,培养英语的逻辑思维惯性。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会发现,英语的语言逻辑与我们中文的习惯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让我们感到无论是在学习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会感到非常的别扭,甚至成为了英语交流中的极大障碍。因此,要想真正的掌握好英语,就一定要想办法去适应英语的逻辑思维,当适应和习惯了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来听说英语,那么,英语的水平马上就会提升一个大的台阶。有关英语的逻辑思维方式,我建议大家看看新东方王强老师的经验,讲的很深刻,也很精彩。视频地址:/xinde/xinde33.htm再次,学习语法,了解语言结构。当英语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学习语法就要自然的跟上,这非常有助于我们能更好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帮助我们能更好的去了解和适应英语的语言习惯。有关如何来学好语法,大家可以找到很多的资料,我不是专家,不敢妄为之。我建议大家看看赖世雄老师谈有关语法的视频,讲的非常好。视频地址:/xinde/xinde28.htm最后,在语言环境下多练、多用,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强制自己不去先翻译再理解,一定要直接的来理解。刚开始可能会很难改掉原来的习惯,不要着急,通过大量的强化练习,一定会逐渐的摆脱中文的束缚,而随心所欲的驾驭英语来畅所欲言了。
当渡过了艰难的“摆脱母语期”后,就会迎来下一个阶段,我称之为“语感升华期”由于我还没有达到这个时期,因此也就无法发表感悟,但我感到这个时期应该是一个获取语感而快速升华的阶段,至少与外国人正常交流不再是问题了,这也是每个学习英语者都在苦苦最求的,也是我梦寐以求的。至于再往后将进入什么时期,对我来说还真是太遥远了,我完全无法望到它的任何踪影。
在我将感悟整理成文并连载发帖到网上时,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是,大家对我的探索过程和分析背后的道理似乎不是很关心,而却非常的关系我们所编制出的《跟我练口语》系列视频,这从有大量的人索取视频资料,而很少有人跟帖来互动共鸣就可见一斑。看来,我的一片苦心大家还没有真正的理解,也许是大家没有兴趣或者是根本就不想费劲去了解背后的秘密,只知道坐享其成的快速拥有。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是丢了西瓜而去捡了芝麻。更有价值的东西恰恰是揭开这些方法背后秘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你排除一切困难,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你一往无前的所向披靡。我们有了钥匙可以打开房间的一扇大门,走进房间我们会看很多的窗户可以让你打开,而通过这些窗户你还会看到更多的房子,要想打开更多房子的大门,一定还需要更多的新钥匙,如果你知道怎么配钥匙的话,那么,你就能走进更多的房子,打开更多的窗户......这就是我苦心写下了这么多的文字,不仅仅是想给大家一把钥匙,而是想告诉大家如何来学会配出更多的钥匙,引导大家从头到尾的走完一个案例的全过程,不但要知其然,跟要知其所以然,让大家以此来感悟其中的真谛所在,让大家学会并掌握如何“学以致用”的去解开更多的谜团。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练就触类旁通的能力才是真功夫。
大家还在看大家平时怎么练口语的 - 外贸英语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UID 2679522
阅读权限 10
大家平时怎么练口语的
大家平时都是怎么练习口语的?我本来想进了外贸公司,一个公司都是会英语的,我应该能很快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把英语学好。可是现实是:在公司我英语太菜了,那些英语好的都又忙,没人陪我用英语聊天,我英语口语进步很慢的。大家平时怎么练口语的?
UID 2517324
阅读权限 25
口语进步的慢不要紧,只要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时间久了自然看得见效果,学英语也不是能急的来的,还是需要慢慢来,没有一年半载很难见效果的。
如果想练口语的话,还是要找人一对一的练习的,公司里找不到,可以去网上找啊!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论坛、微信、QQ里都能找到练英语口语的人。
UID 2520922
阅读权限 25
找了一个英语专业的朋友,让他跟我一起练的
UID 2519444
阅读权限 25
学口语没那么简单的,先把发音什么的练好
UID 368999
阅读权限 25
我觉得还是口语最重要,而且还要面对各个国家的口音。
DON'T BE SHY, JUST TRY
UID 2674996
阅读权限 0
其实我是来偷师的!
UID 2668805
阅读权限 25
口语是日积夜累的,一般我是读半小时的新闻或者是看美剧
UID 2692143
阅读权限 60
每天早上起来读半个小时的英语练习发音&&逼着自己去看全英文的网站或者是报纸 遇到不会的生词不要急着去查 可以标注在那里 等看完了再查&&这样有助于记忆
UID 2691957
阅读权限 40
我觉得多看看电影,听听音频,学习他们地道的发音比较好!我是这样的,感觉还不错,也要多听听一些有口音的英文,尝试着去听懂!
以广告文案的思路写邮件
UID 2509655
阅读权限 40
多听多说&&多记单词
词汇量不够听力难好&&口语也难好
有人一起练好一点,但是最好不要找中国人练,英语思维其实至关重要,用汉语思维很难看懂地道的新闻,所以尽可能的找个母语为英语的人。
然后跟外国人一起练得内容下来再找中国人练练,也能增强自信心。
UID 2696526
阅读权限 40
多听一些BBC的音频
UID 2690666
阅读权限 25
可以利用一些手机App来学习,坚持很重要。
或者可以考虑 易 说 堂 在线英语,可以事半功倍。
UID 2280882
阅读权限 25
回复 #1 艾米丽amelly 的帖子
让我分享给你,我曾经的英语学习经历,你可以借鉴一下!
我在英语学习的成功,除了跟随疯狂英语李阳老师,千万别学英语郑赞容老师的方法外,更多的主要靠个人的刻苦努力奋斗,下面主要分享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以及最终找到“母语式学习的钥匙”,可能会更贴近国内人们的生活:没有出过国,成年之后开始真正学习语言,主要依靠早期的磁带,VCD,DVD,网络资料和现实生活中不多的资源。
在最早期的时候(1999年初),我大量地朗读李阳老师的编辑的英语教材,以及学习了几部英语电影(在我QQ: 空间里发表过的“如何通过电影来习得英语”的系列文章及视频讲解),这些都是我在年左右做的事情,后面的英语思维终于有了雏形。
从2004年底-2009年初,我在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学校教学,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慢慢地建立起了抽象英语的思维),按照我自己的感觉,算是出现了一个大的突破。这个突破的标准,是这样的:读完一天的东西之后,能想起来自己读了什么,能够复述出自己读了什么,能够讨论自己读了什么。之前只是读了,回来后大脑没有余力去思考这些。
2000年前学英语,并不知道啥叫英语思维,中国的教育就是语法翻译法,英文叫: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简单地讲就是记外语单词的母语翻译,和语法规则的组合翻译,强记外语的语法规则,练习把外语翻译成母语,再把母语翻译成外语。
后来由于在2003年学习了郑赞容老师的《千万别学英语》,才恍然大悟,得出语言学习要遵照听说读写的自然过程,所以一直在练习听力,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过程。
借鉴听说读写的自然过程,从2005年到今天,我一直在听很多东西,电影英语,CNN,李阳疯狂英语,千万别学英语的六盘磁带,VOA广播……等等。从2009年开始可以听懂很多内容,2009年中期开始做外贸,听力训练时间就减少了许多,纯粹是为了扩展知识和爱好去听。
个人经验,我觉得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下列的事情起了决定性作用:
1. 多听:在我的个人经验中,对于建立新的语言思维非常重要。在1999年的时候,尽管当时我英语卷面成绩拿得出手,但耳朵听力非常差,口语表达水平也不行。所以当时学电影英语,和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教材时,很多东西都是听也听不懂,多数时候,口语水平也只停留在 I like it. Thank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这种程度的。大量的听力练习以及大量朗读,阅读,给我的思维提供了足够的句子,让我大脑的语言空间得以深化和拓展。听力素材下面这两个网站非常地多,关键是多听,比如几分钟的新闻,刚开始要听很久,到后面就会越来越容易。认真弄通20段以上新闻,会发现听力有质的飞跃。
我在疯狂英语的时候,就是要求自己一个又一个节目,保证自己可以听懂。
2. 多看:各种美剧,电影。像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 &breaking bad(绝命毒师),prison break(越狱),Lost(迷失),纸牌屋,老友记从这些美剧,电影中,不仅学到语言,语言背后的文化,还能掌握不少俚语,惯用语。下面这个网站有各种各样的美剧,英剧,电影,还有综艺节目,是个内容很丰富的网站。
3. 看双解词典。朗文,柯林斯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等辞典,会提供字的基本词汇,词典中所有其他的词都是用他们解释的。
在线工具书,我经常用的英汉词典:
英英词典:&&& &
4. 阅读,按照自己能够读懂的程度,无论是报纸小说杂志都会看---作用和听类似。从易入手,慢慢阅读,慢慢习惯,只要适应了,就一切都游刃有余,就像把手机的菜单语言改为英文的一样。
由于大家现在都习惯在线阅读,我觉得最有意思的网站是维基百科。
有简单英语版
正常英语版
其中一定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词条,就可以看看人家是怎样用英语去描述的。等到自己英语进步了,还可以自己动手去修改词条呢。不用担心语法写错,会有人看不过去,帮你修改的。
归根结底,英语思维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高大上”之类的稀罕东西,我周围很多人说家乡话和普通话的时候,都是分别思维的,多一个语言而已,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英语思维也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的东西,一个三岁的孩子,只会说:妈妈我饿了,这也是英语思维。但是,确实是培养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的有益处,它使得我们可以不依靠自己的母语去学习,能够节约精力,也更加的准确。这一种思维的深度和准确度,就必须有赖于多年不断地听,朗读,阅读,思考,写作和讨论了。
很多人都说小孩子才可能培养外语思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些语言学专家,专门去世界各地没有文字的部落,学习当地语言,为他们创造文字,然后翻译《圣经》。他们都说,成年人照样可以学外语学到母语的程度,很多人失败,只是没有使用小孩子学语言的方法而已。
所有的一切练习工作,我想表达的是,这个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投入的事情,缺少了时间投入,我下面说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我1999年的时候,开始认真学习李阳疯狂英语,自己再摸索着通过电影学英语,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很好的人,有大把比我程度高的,有语言天赋的人,太多了。但是坚持几年后,身边就没人了。现在很多人问我怎么学好英语,我都会反问为什么要学英语,因为这个事很耗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与其半途而废,与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还不如去学个厨师做菜,理发师剪发之类的手艺。
在疯狂英语好几年,我曾经在大脑中有过一丝推论:人类学语言,特别是小孩子学习语言其实是两个事:
1.学习语言本身;2.学习语言来描述世界。那么,应该是后者所占比重更大,而我已经完成差不多一半左右。所以,如果我按照学母语的过程,把英语这么来一遍,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母语的程度。
语言学习的自然顺序是听-说-读-写。
(一)听说部分
1、我说的再差,美国人都可以听懂,所以目标应该是解决听不懂;
2、能听懂后,就可以对比自己说的,和听到的原版说法,然后用后者替换前者;
3、能听懂后,会被节目内容吸引,开始享受,然而之前羽翼未丰的阶段必然痛苦。
听得很杂,CNN,NPR,CCTV9,VOA,凡是能用来“洗耳朵”的,我尽可能去听。
1. 既看电视,电影,也听广播,广播题材更广,能满足我啥都能听懂的需求。
2. 听常速不听慢速,因为终究要听常速的,何必浪费时间。
3. 在家就用电脑在线,出门就MP3,大幅度,大强度,每天最多10个小时的听。
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听等于快速的阅读,能够读懂的,就可以听懂,听不懂,就是听得不够。
2004.12& &总是听不懂
2005.4& &&&还是很多不知道,不过放松了,能一直听到有声音流
2005.7& &&&大部分时候,脑子都是乱乱的,什么都听不懂
2005.8& &&&两个美国朋友聊天,几乎没有机会插话,即使插话,也被他们快速的话题跳换,搞的晕倒
2005.11& &只是持续的听着,昨天迷迷糊糊的听着CNN的广播,就在其中的一个刹那,广播的语速仿佛降下来了,平常N快的广播,在的脑海中竟然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出来的。
2006.1& &&&突然感觉到是在一个一个字的说话。不过仅仅过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到语速又加快了
2006.3& &&&英语进展,被卡在原地
2006.6& &&&今天放CNN的广播,听了好几段,前后加起来长度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基本上都听下来
2006.8& &&&抗语言打击能力增强,.过去听到第一个不明白的词那里,就会卡壳,后面的就听不到。现在反而会全部听下来,并且能够感觉到句子的停顿。
2006.11&&平淡时期,广播也是似懂非懂,报纸小说也是似懂非懂,就算看懂了,脑海里也没有印象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7.2& &一个多月之前的时候,听2个小时以上,累的厉害,脑子沉沉的,现在似乎可以听3-4个小时。第一次做其他的事情的同时,也可以听广播
2007.6& &&&听更长时间的广播,不似之前那样累,从早上10点听到下午4点也不要紧
2007.10& &似乎记忆力加强了,听了能想起来更多内容.
2008.3& &&&基本可以听懂节目内容,开始能听懂喜剧
说和朗读也在同步进行,语言只有使用才不是死东西,只有有用的东西大脑才记得住,口腔肌肉或者大脑思维,练习多,熟练,才能够说更复杂内容。
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聊天,对方水平差,自己一样可以练嘴皮子。
我的口音是在疯狂英语当老师时,长期听和模仿,大声朗读的所形成的,短期不追求,长期有期待。但假如有人和你说英语,老在乎你说的是不是美国口音,英国口音,却不关心你所讲的语言内容,这种人应保持距离。
反复听,搞清易混淆音的区别,学会发出它们的区别。许多音听1-2年后才能够找到位置,包括以下(随意举例子)
1.&&2. shoe 中的长音u;&&3. road中的 r 音;& &4.&&5.& &6. 7. usually中的3;& & 8.& &9. 等等。
(二)读写部分
有输入才有输出,读了听了大量原版的语言,才能够说得出原版语言;有使用才有需求,说话卡壳,写信没话,听看说才有欲望去记住原版语言。
从年,做建立英语思维的练习。看双解词典,遮挡电视字幕,宁可一时看不懂听不懂,也绝不利用中文做中介,这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异常艰苦,枯燥无成就感。
开头必然看不懂,开头必然大量编出来的“英文”,开头必然不知道说什么。年之后就开始加速。
道理很简单,语言描述世界,世界在周围。所以,不管啥,周围的一切都想着用英语描述,去和英语单词直接对应。
大量的听力练习,让无数次的声音在耳中出现无数次,记单词明显效率提高。很多时候,读完音标,会恍然大悟,因为听过。
2008年开始,看英文版的语法书。语法是表示意思的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不同的语言现象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何处。
Google 或者必应搜索 English grammar 有很多资料可以阅读。
阅读小说,网络上的报纸,图书馆的报纸,总之一切美国人写的英语。看能看懂的,也看看不懂的。不懂得单词查,没有记住,下次见了继续查。总有一次会记住。
到2009年,我基本上可以听懂 CNN 节目的大意,但是无法复述内容,具体细节很多不明白,不过处理日常聊天已经没有问题,看电视电影已经可以不用字幕看懂大意,但是很多地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开始能连猜带蒙看懂第一本原版小说。用英语向老师们请教语法问题。
上面只是个人经验,学习语言要做的练习大项是上面的,小项远远不止,但是到这个程度,自己哪里不足已经知道了,怎么办也知道,其余的,只是一边反复练习,一边等质变而已。
口音如预期的,经过反复多年听CNN,美剧,电影,脑海中已经忘记了之前说话的方式。被美国人在广州交易会上问我在美国哪个地方出生?随着听力增加,我能听出来句子里轻重的变化,能听出声调的上升下降,口腔肌肉强度变大,听了之后说所听内容的训练,我已经做了很多年,继续磨时间。
最让我开心的,是从最开始就期待的突破,2010中旬左右出现了。从看不懂听不懂,到能看懂能听懂,英语的句子始终是从一个耳朵进去,一个耳朵出来。经过许多年的各种训练,终于,我看一天书之后,内容可以留在脑中,之后可以想起来了。
所以,又仿佛回到了初中时代,大量阅读,什么都读,这种感觉太好了。
站在这里,能够看到更高的目标,但是最后突破的曙光,已经在前面了。
我的语言天赋,在周围人中,只算中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会说话,这是烂大街的技能。我能够到这里,只是因为我肯花费辛苦,肯花费时间。多数人,花费同样的时间与辛苦去练习,成就都会比我高。不过,对我而言,幸运的是,多数人都太聪明了,都希望着一夜之间就速成英语,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努力,投资时间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愿意努力,你会发现回报还是可以的。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竞争金字塔最底层的工作,而上面的空气要好很多。加油吧!
我的QQ/微信:&&欢迎加我好友,我送你一本我自己总结的多年的英语学习攻略,交个朋友,一起探讨英语学习,一起奋斗!
UID 2280882
阅读权限 25
Encyclopedia: An encyclopedia is a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things humans know.
UID 2696612
阅读权限 40
注意多说说啊,看英文电影的时候重复演员的台词啊,很多方法啊,主要还是要看你有没有那个决心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