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没有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热&&&&&★★★
【字体: 】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教育科研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921&&&&更新时间:&&&&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一、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
以往的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做确实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可是却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排斥学困生。组建起来的小组就分有优等生组、中等生组、学困生组,甚至有些特困生就没有组等,组与组之间学生的水平差异大,这样的教学势必会导致两极分化,优生更好,差生更差。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分组又是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一)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不会产生边沿人。(二)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助互学,齐头并进。(三)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汇报本组的活动成果),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声控员(负责监督控制本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噪音)。而且组内的各项负责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轮流负责,一般每2周轮一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小组合作的目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刚开展小组活动时,老师们会经常碰到以下两种情况:1、开展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当老师叫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2、教师放开了就收不回。有时在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后,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要么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要么学生一直在活动停不下来,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最后想到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要做到:第一、明确任务。在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做能很快完成任务。第二、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制定有效的课堂调控方法。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动作或口号来约定,学生在教师的约定下开展活动、停止活动,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指导,大大地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三、善于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学生个人探索遇到困难时的时机把握。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例如:在一节 “统计”课型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播放录像:1分钟从学校门口经过的各种车辆情况,让学生独立统计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1分钟过后,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各种车辆的数量统计出来,学生都说车辆太多,一个人统计不了。此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自行车、有的数摩托车,最后又快又正确的完成了统计任务。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是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的时机把握。现在的学生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出现有不同意见,只局限于表面的争论。此时教师如果能把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结论时,教师先让学生用两根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再把活动角的一边或两边都剪短一些,你发现:这个角变大、变小或是不变?学生操作后,大部分同学认为变大,小部分同学认为不变,少数同学认为变小。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以及全班的展示,最后得出了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当学生意见不一致时,不是教师把正确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的时机把握。“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例题:用1、2、3能摆成几个两位数?这道题属于开放题,而且学生很容易重复或遗漏。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里把所有的答案都展示出来,并找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有序的寻找。这个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是教学重难点时的时机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计合作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时,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万以内数的读法,难度较大,在此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了这一难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知识关键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使评价更客观、准确,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具体的做法如:每月开展一次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家长评、教师评,评出最佳合作伙伴、小组进步奖、最佳组员、个人进步奖若干名。期末根据每月的评选结果进行综合测评,评出本学期的最佳合作伙伴、小组进步奖、最佳组员、个人进步奖若干名。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科研录入:教研室&&&&责任编辑:教研室&
上一篇教育科研: 下一篇教育科研: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bxjyxx.net山东省博兴县教育局版权所有 滨公备0728011联系电话: 站长:文&&章:75篇
评&&论:41条
访问量:24490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大班额背景下,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课堂活动看起来是有组织的,但学生彼此之间未必有合作行为的发生,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分组而坐着,课堂学习活动仍然彼此独立。在缺乏真正的合作的课堂上,看到的是一种表面的热闹——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表述着各自的意见,发言的总是那些学优生,部分学困生几乎处于一种无所事事、无话可说的状态。   那么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分组,明确任务和责任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合作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课堂的空间形式。因此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非常有必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复杂的关系容易对人形成压力。所以一般情况下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以4-6人为宜。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的身高,兼顾性别,好、中、差搭配,将前后排四个学生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对于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从而减少合作前的准备时间。   当然,六人小组并不是合作学习的惟一组织形式,影响小组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依据完成任务的条件而异,完成任务的条件越高,小组越大;组员合作技能越差,小组越小;小组活动占用的时间越短,小组的规模也越小。无论小组规模大小,小组构成都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 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能出现组内个别成员无所事事,搭便车,共享别人的成果。要让每个参与者都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责。教师要帮助个体学生与他的组员通过口头、写作或其他方式分享自己的想法,逐步建立起个体责任。 &&&& 二、加强对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导 &&&& 平时的听课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会与人交流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做样子给人看的形式。这个看似浅显的问题,实际反映了我们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一大误区:合作学习就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这种认识忽略了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内容,合作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应该认识到合作不只是用来完成学习任务,它还兼备教会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因此,在大班额下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把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技能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目标加以实现,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地听,眼睛注视对方,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发言,把话听完整。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对方的看法和感受。   2.指导学生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时还要提供依据,学生能否很好地表达自己影响着别人能否接受陈述者的观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先准备后发言的习惯,必要时要做一些书面准备。在表述观点时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图表等手段来克服口语的乏力。   3.指导学生学会赞赏和帮助别人    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人,在其他成员回答问题时要给予鼓励,要用激励的语言评价他人,从而让每个组员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指导学生提建议 &&&& 合作学习中要克服盲从心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容易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当然,在别人给自己提出建议时,要虚心听取,善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支持与自己观点不同或相反的正确看法。 &&&& 三、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学习行为的教学活动 &&&&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精心选择安排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最佳时机。对于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问题通过小组间学生的合作学习,予以归纳总结。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出现争议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共同合作、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 四、有效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次数   尽管研究的证据都支持合作学习的实施,但谁也不提倡总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工作。仍然要留出时间让教师来讲解,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在大班额下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管理上会有困难,如果次数过少,时间过短,肯定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筛选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一般控制在2-3次,合作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在合作前,必须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必须建立在“个动”的基础之上。个体的独立思考使学生积累合作的“资本”,增强合作的“底气”,杜绝大班额下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现象的出现。   五、建立对学生合作学习评价的有效机制   评价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用合作学习的教育也不例外。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对一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把学生个体置于同类人的背景中进行考评。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把自评、组员互评、组际评比、师评多重评价方式相结合。凭借这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教育功能。   六、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规模越大,某个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越大,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辅导员、计时员、检查员、记录员、报告员、总结者、观察员等。并且要定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   2.当学校领导、老师或学生家长对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课堂(可能会觉得吵闹)感到怀疑时,要主动向他们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并邀请他们到你的课堂听课,用你的工作实绩赢得他们的支持。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人多、组别多会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善于改变自己的角色,不做直接的监督者,相反,要把管理权下放给学生或学习小组,逐步实现小组自治。   总之,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教给技能,合理安排好合作的时间、次数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马克龙个人网站实施有效课堂
培养教师队伍
深化内涵发展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来源:&&作者:马克龙&&录入人:马克龙&&发布时间: 8:50:01&&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实践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如果实现了这些特性的课堂教学,那么这节课就可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的好课。那么,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撕纸、折纸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我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因为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
  5.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进而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   同样,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不是多人、多次排练的结果,不是“课本剧”的再现。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6.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例如有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10道题,一道一道地讲,刚讲完的时候,就下课了。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也设计得有坡度,但当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不会,但教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   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教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课。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本文关键字:
更多相关文章: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作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但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教师们当作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的包装”,并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效果。那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作者单位: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小学 02407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