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召开的地点和华盛顿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有哪些不同

巴黎和会的时间和地点(>_
血刺怪怪661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俄等战败国,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动脑筋及课后练习题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动脑筋及课后练习题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查看本题解析需要普通用户:1个优点。 1、充值即可查看;2、单位或学校用户即可免费查看。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2356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本课的重点是《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一重要的国际关系体系正是由《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的。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本课的难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概念,但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理解有较大难度。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这一历史概念,只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初步认识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同时形成掌握重要的抽象历史概念的初步能力。二、教法建议1.在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福煦车厢”及其文字说明,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教师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和“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两个问题。通过第一个问题使学生理解,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结合第二个问题,教师可简要说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并由此导入新课的讲授。2.“战后的‘新秩序’”一目,主要介绍了凡尔赛会议的基本情况、《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等几个主要问题。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结合“巴黎和会‘三巨头’”一图阅读本目的第一自然段,并提出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参加会议国家的基本情况、操纵会议的国家以及和会的气氛等问题。在处理“参加会议国家的基本情况”时,教师可适当指出: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的各自地位也相差甚远。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3.“战后的‘新秩序’”一目中的《凡尔赛和约》是本课的重点,这一部分内容应主要由教师讲述、分析来完成。教师在具体讲述之前,可适当提醒学生巴黎和会签署的各种条约是以条约签订的具体地点来命名的。教材中的表格从领土、军事、-、赔款和殖民地等五个方面,列举了《凡尔赛和约》有关的主要规定。教师可首先结合“签署《凡尔赛和约》”一图要求学生记住和约签订的时间。对和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作重点讲述和分析,特别是要利用好教材第15页中的其他两幅插图,这对学生理解和约中有关“军事”和“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有很大帮助。对《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采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或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分析、讨论和约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由教师汇总五个小组的情况最后完成《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教学。教材中有关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屈辱地位的楷体字叙述,可由学生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自由阅读完成。4.关于凡尔赛体系,这个问题的综合性、概括性较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首先侧重讲明凡尔赛体系的概念: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新秩序”进行适当的讲述: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同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历史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中欧洲各国疆域的具体变化,以加深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的理解。在完成“凡尔赛体系”的教学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动脑筋”的问题。5.关于“国际联盟”,教材中只作了简短的交代,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有关国际联盟的背景知识。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首先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因为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所以美国没有参加,最后国联成为英、法操纵的工具。国联盟约虽然虚伪地写上了对侵略国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的条文,但在具体实施时必须得到全体会员国同意才行,而这是不可能的。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1946年4月正式宣告解散。但国际联盟毕竟是世界上第一个-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6.“对亚太地区的‘安排’”一目,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关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教师应该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教师可适时指出,参加会议的九个国家均在东亚地区有利害关系,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四国条约》、《五国条约》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重要条约,但其内容对初中学生不做要求,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无须掌握。7.《九国公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讲述这一问题前,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中关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有关内容,并着重指出中国问题是东亚和太平洋问题的核心问题,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在对《九国公约》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布置学生阅读关于《九国公约》问题的两段课文,并结合教材中的引文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九国公约》中宣称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真正含义。然后教师指出,《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会议期间中国和日本代表在会外签订了双边协定,涉及到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改变《凡尔赛和约》的安排,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但不要求学生记忆。8.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着重指出,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学生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整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对这一体系作一个简略的评价,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中展示的历史地图,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凡尔赛和约》内容和凡尔赛体系实质的理解。2.通过指导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简要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评价重要历史概念的一般方法。四、问题探究动脑筋想一想: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答: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练一练C活动与探究1.讨论: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项目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巴黎和会1919年巴黎法、英、美欧洲、西亚、非洲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华盛顿美、英、日东亚、太平洋地区2.观看历史题材影片《我的1919》,简要谈一下你的观后感。教师可自行安排,然后组织学生自由发言。五、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1.参考书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第四编,第二十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法〕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欧洲史》第十章,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推荐网站历史天地(pep):.cn/lishi/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世界历史:/worldhistoyhk/(作者: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高级教师& 闫焕民)参考资料福煦车厢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9月,德军领导人发表声明,要求签订停战协定。不久,德国发生了十一月革命。出于对德国革命的恐惧,11月5日,协约国同意在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的基础上同德国开始会谈。11月8日,福煦代表协约国在贡比涅森林接见了德国代表团。他下令宣读了协约国提出的停战条件,并要求德国必须在72小时之内答复。经过几天的谈判,德国只从协约国方面得到了微小的让步。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次大战后,福煦车厢被放入了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以闪电战迅速攻占了西欧一系列国家,法国也未能幸免。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政府中的投降派占了上风。6月21~22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根据德方的指定,谈判地点就设在一次大战德国战败后于日签订停战协定的同一地点的同一车厢内。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进入1918年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的那节车厢,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军运到柏林。后来在美英盟军轰炸柏林的时候,这辆车被炸毁了(另一说法是,希特勒为了免于德国战败时再一次丢脸,下令炸毁了福煦车厢)。巴黎和会的组织机构巴黎和会于日以全体大会的形式开幕。以后还召开过五次全体大会,但这纯粹是形式,而且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真正的工作是在各个特设委员会里进行的。这些委员会由大国的专家和外交官组成,听命于会议的领导机构。会议期间的任何重大决定,都是由会议的领导机构在秘密会议上敲定的。这个领导机构开始是“十人会议”,由美、英、法、意、日五国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组成。3月中旬,它又缩小为“四人会议”,由美、英、法、意四国政府首脑组成。到了4月,由于威尔逊总统拒绝满足意大利的要求,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愤然退出了会议,“四人会议”又变成了“三人会议”。实际上,在和会的各个阶段,重大问题都是由美、英、法三国首脑决定的。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被称作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和会期间,他们在严守秘密的情况下碰头开会,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他们中的克里孟梭还被选为和会的主席。克里孟梭()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家,已有50年的从政历史。他站在本国的立场上,坚持自己提出的要求,拒绝做出任何让步。他要求确保法国免遭德国侵略。他说他一生中已经历过两次入侵,不要让他的国家再遭受第三次侵略。在防止侵略的旗号下,他要求以最严厉的手段处分德国,尽可能地肢解这一强大的邻国,以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劳合?乔治()是英国自由党首领,有30年从政经验,原是一位威尔士律师。他矮小、精明、圆滑。就在和会召开的头一年,他还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提出“绞死德皇”的蛊惑人心的口号,以迎合群众对德国的激愤情绪。但在和会上,却常与威尔逊一唱一和,对法国极力削弱德国的要求加以批评和抵制,似乎在某些问题上成为德国利益的维护者,以致引起克里孟梭极大的反感,指责他对欧洲的形势一窍不通。克里孟梭还不无讽刺地说“我猜测这个人是会念书的,但是我怀疑他从来就没有念过什么书”。实际上劳合?乔治清醒得很,这就是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威尔逊()是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民主党人,当过教授和普林斯敦大学校长。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他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他打破美国总统不离开本国的一贯作法,亲自跑到巴黎参加和会。他深信,只有他自己才能说服协约国缔造出他所憧憬的那种“公正和平”。他反对过多削弱德国,要利用德国来同英法相抗衡。列强争论的主要问题和会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有时甚至达到互以退会相威胁的程度。它们争论的主要问题包括:(1)会议程序问题。美国坚持要求先解决国际联盟问题,再言其他。而英、法却担心一旦建立了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联盟,美国就将支配对所有其他问题的解决,使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英、法认为国际联盟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巩固战胜国通过和约所获得的成果的工具。因此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土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面对英法的反对,美国只好退让,“十人会议”决定将国际联盟问题交由一个以威尔逊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去研究。(2)对德和约问题。这是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但几乎在每一个决定做出之前,大国之间都有一番较量。在对德国的领土处理上,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坚决反对法国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的计划,迫使法国妥协。在战争赔款方面,英、美又联合反对法国的巨额赔款方案,双方最终因无法确定具体赔款数额而把该问题交由一个由克里孟梭主持的专门委员会去讨论。在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方面,法国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后各方不得不做出让步,问题才算解决。在对待德国殖民地问题上,英、日主张直接兼并,美国则坚持以托管或“委任统治”的方式解决,最后美国的意见占了上风。(3)波兰问题。由于英美坚决反对法国要求把上西里西亚和但泽全部划归波兰的建议,法国建立“大波兰”的意图最终未能实现。(4)阜姆问题。意大利想得到阜姆的要求遭到英、美、法的一致反对,在和会上未能如愿。(5)中国山东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当然有权收回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非法权益。但是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结果和会完全满足了日本的欲望。虽然帝国主义列强在上述问题上争吵不休,但在反对苏维埃俄国方面却态度一致。由于“从一开始,俄国革命的巨大阴影就隐隐地笼罩着和会”,因此尽管会议中没有苏俄代表,“俄国问题”也未见诸于和会议程,但“列宁是一个占据了无形一席的无形成员”,成为影响和会的强有力因素,以致列强在整个和会过程中多次讨论如何扼杀或遏制俄国革命的影响问题。和会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保留德国东线部队、建立由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组成的所谓“防疫地带”,还批准了反苏俄武装干涉计划。《凡尔赛和约》关于德国领土的处置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曾提出一个肢解德国的计划。它要求在莱茵河西岸建立由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在德国南部建立巴伐利亚国,由法国占有德国的萨尔煤矿,收回被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夺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在德国东部支持波兰的某些领土要求。英美两国坚决反对法国的这个计划,认为这个计划有造成法国独霸欧洲的危险。它们特别不能容忍的是让法国占领莱茵河西岸领土,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法国国土的扩大,还意味着法国将控制整个西欧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德国西部疆界问题,成为草拟对德和约引起争执的焦点。鉴于法国担心德国有可能发动复仇战争,英美两国建议与法国分别缔结双边条约,一旦德国无端发动侵略,英美立即给予法国援助。但是克里孟梭仍然坚持己见,并以退出和会相要挟。威尔逊立即以流行性感冒为由卧床不起,命令美国代表团回国。和谈濒于破裂。面对英美联合阵线,法国不得不妥协,同意了和约的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历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起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有领土的1/8,同时却留下了约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德国的领土缩小了很多,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肢解,完整地保留下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限制《凡尔赛和约》处置德国军事的原则是,限制德国军事力量以免威胁协约国,为德国保留相当兵力以镇压国内革命力量。具体内容有:①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通过志愿入伍的方式招募军官和士兵;允许保留陆军10万人,维护国内的秩序。②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在莱茵河流域保留部队和设置堡垒,给德国造成西侵的障碍。③同意德国拥有战斗舰6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12艘、鱼雷艇12艘,限制德国海军的发展。④禁止德国拥有坦克、装甲车、军用飞机、潜水艇和化学毒剂,阻止德国改进军事装备。《凡尔赛和约》(日)摘要第四十二条德国在莱茵河之左岸或右岸,于该河以东50千米所划界线之西不准保存或建筑要塞。第一百十九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第一百六十条(一)在日以后,德国陆军不应有步兵七师、骑兵三师以上。自此以后,组成德国之各联邦,其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军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察之用。其军官之实力总数包含各参谋处人员在内,无论如何组织不应超过4 000人。(三)……德国之总参谋部及其他类似之组织均应解散,并不得用任何种形式重新成立。……第一百七十三条德国之强迫普及征兵制度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奥地利的演变及《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合并奥地利现在的奥地利是经历长期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原来奥地利和普鲁士同为德意志诸邦中的两个最强大的邦。1806年奥地利帝国成立,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奥地利居住的是日耳曼人,在匈牙利居住的是马扎尔人,在捷克斯洛伐克居住的是斯拉夫人。这时的奥地利既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但也仍然是属于德意志的一个邦。奥地利人操德语,属日耳曼人,与同属日耳曼人的德国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1867年,由于匈牙利民族运动的高涨,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统治者达成协议,在奥地利帝国基础上建立二元制帝国。奥皇兼任匈牙利国王和帝国元首;奥、匈各设政府和议会;外交、国防和财政则由帝国政府统一办理。两国议会每年各派代表集会商讨共同事务。1918年奥匈帝国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而解体,在原奥匈帝国的领土上分别建立了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国家。操德语的奥地利人势单力薄,希望能实现奥地利和德国合并,以找到新的出路。1919年协约国召开的巴黎和会,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的权利。但是协约国担心德、奥合并会过大地增强德国的力量,因此在《凡尔赛和约》中作出了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的规定。此外,原奥地利的日耳曼人绝大部分留在新形成的奥地利境内,还有一部分则留在新形成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制度国际联盟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机构。它的盟约由1919年巴黎和会制订和通过,并被列入了《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盟约规定了维护殖民主义的委任统治制度,要求德国和土耳其把自己以前的海外殖民地交给国际联盟,由国际联盟委托受委托国直接统治。国际联盟把委任权授给了英国、英国的自治领、法国、日本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因而实际上获得了新的殖民地。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的具体情况如下:德属东非,除卢旺达和布隆迪委任比利时、基翁格委任葡萄牙统治外,大部分地区均委任英国统治。多哥分给了英法两国,喀麦隆也被英法两国瓜分。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新几内亚岛的德属部分给了澳大利亚,萨摩亚群岛给了新西兰。日本占领的太平洋中部的德国殖民地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留给日本。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协约国与德国的盟国缔结的和约协约国除于1919年6月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外,还于年在巴黎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四国缔结了和约。对奥和约称作“圣日耳曼条约”,对保和约称为“纳伊条约”,对匈和约称为“特里亚农条约”,对土和约称为“色佛尔条约”。这四个条约也是以订约的具体地点命名的,它们同《凡尔赛和约》一起合称“巴黎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威尔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际联盟的发起人。日他在向国会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中,首先提到了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他还亲自拟订了一个国际联盟草案。巴黎和会经过激烈争吵,于4月28日修改通过,并把它列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盟约规定国际联盟行政权由全体会员国代表组成的大会和行政院行使,行政院由美、英、法、日、意五个常任理事国和由大会按期选出的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6月28日威尔逊总统在《凡尔赛和约》上签了字。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威尔逊总统没有想到的是,1920年3月,由共和党多数控制的美国参议院拒绝了对《凡尔赛和约》的批准,主要理由是国际联盟盟约构成了《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美国不能接受超国家的力量的控制。这反映了当时美国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的一种担心,即国际联盟将会被英法所控制,那它就只会妨碍美国推行扩张政策。他们这种担心的根据是:一次大战后,英法两国虽然被严重削弱,美国虽然成为世界首富,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还未被彻底打破,英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仍扮演着主要角色。加之在美国,孤立主义思想一直占据上风。因此,参议院对建立国际联盟一直持反对态度。这种态度也就导致了对整个《凡尔赛和约》的拒绝,美国也因此未加入国际联盟。战后日美矛盾一次大战中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和太平洋上的岛屿,以及它的经济和-力量的显著增长,使美国统治集团日益惶惶不安。在大战末期,美国人就试图削弱日本在中国的地位。1918年6月,美国提出成立国际银行团以垄断对中国一切信贷的方案。日本统治集团很清楚,美国人将在银行团中占主导地位。受日本支配的中国段祺瑞政府拒绝了美国的计划。战后,东亚市场对美国资产阶级具有越来越大的意义。巴拿马运河于1920年正式通航,对此起了促进作用,这条运河大大缩短了美国东部重要港口同东亚之间的航路。争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争夺中国的斗争,在美国对外政策中被提到了重要地位。英日同盟与美、英、法、日《四国条约》英日同盟缔结于1902年,最初以反俄为目标,后来转变为反德和部分反美,引起美国统治集团不安。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废除英日同盟。英国起初坚决主张用英、美、日三边协定来代替英日同盟。美国拒绝了英国这种变相保留英日同盟的企图,坚决要求法国参加协定,以增强美国同英日角逐的阵地。日,美、英、法、日签署了《四国条约》。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应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措施达成协议。条约确定在本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效。这是美国外交的巨大胜利,它用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当时日本代表就愤愤不平地对英国代表说:“不管怎样,你们毕竟给同盟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葬礼。”造舰竞赛和《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一次大战后不久,美、日、英三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造舰竞赛。1919年美国批准了庞大的造舰计划,预计到1924年美国舰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支舰队。英国当然不肯示弱。1921年英国通过建造4艘主力舰的计划,还准备在第二年增造4艘巨型战舰。日本也在疯狂扩充它的海军,年把国库收入的一半用作海军军费。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裁减海军军备的建议。英国受制于财政困难,只得同意美国的建议。日本在讨论具体方案时,反对美国提出的美、英、日主力舰10∶10∶6的比例,而坚持10∶10∶7的比例。美国人威胁说,要是日本坚持下去,那么日本造l艘军舰,美国就造4艘军舰。日本人被迫让步,但附有一个条件,即美国人不得在太平洋上建造新的海军基地。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激烈争执,美、英、日、法、意五国于日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经过美国力争,各国还同意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这恰好是巴拿马运河的最大通航能力)。条约的通过意味着英国被迫放弃了所谓的“双强”标准,但英国拒绝了对巡洋舰的裁减,相对地保持了海军优势。由于条约禁止在距离日本5 000~6 000千米以内建筑海军基地,美国被剥夺了在菲律宾、关岛和阿留申群岛建筑海军基地的权利,便利了日本舰队在亚洲海洋的称霸。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协定和《九国公约》的签订1921年11月,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在人民反帝运动压力下提出“十大原则”,包括取消外国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别权和优越权、日本把原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归还中国等。这个纲领是帝国主义列强首先是美国所不满意的。美国只支持其中可以用来反对日本的条款。美国代表赞成山东归还中国,日本代表拒绝在大会上讨论这个问题。后来,会议通过决议,由中日双边谈判来解决问题,美英派观察员列席。日,中日双方代表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使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修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意味着日本外交的失败和美国外交的胜利。至于在其他问题上,中国则无大进展。日,美、英、法、日、比、意、荷、葡、中九国代表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这就是通称的《九国公约》。它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的协定。美国以它一贯推行的“门户开放”和各国在华工商业“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打破了日本在一次大战中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中国来说,把“门户开放”的原则列入《九国公约》,就是主权受到粗暴侵犯。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受害最大,《九国公约》肯定了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半殖民地的地位。对威尔逊失败原因的分析威尔逊是国际联盟的主要倡导者也是国际联盟的真正创始人,1920年1月国际联盟也终于成立了,但最后美国参议院却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从而导致美国无法加入国联,这不能不说是威尔逊的一大失败,有人甚至认为“现代历史事件中还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带有埃斯库罗斯戏剧的悲剧色彩。”那么,威尔逊为什么会失败呢?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强调党派倾轧的,有把威尔逊的失败归于他性格上的弱点,也有人从威尔逊和洛奇的个人恩怨上找原因的。近来,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美国拒绝参加国联的真正原因不应归结于个人纠葛或性格缺点之上,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问鼎世界霸主地位的时机尚未成熟。(注: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282、305~306页。)这种不成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国际上,当时的列强力量对比对美国不利,美国在欧洲的阵地太弱,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却十分强大。二是从国内情况看,1920年美国人还没有准备来承担威尔逊贡献给他们的世界领导地位。诚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给美国带来了世界上最大经济强国、债权国和金融中心的荣耀,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并未带来世界霸主的交椅。威尔逊孜孜以求的国际联盟只会加强英法在欧洲的地位,巩固日本在亚洲的优势,而美国的手脚反而受到束缚。此外,也有学者指出,在国际联盟的创建过程中,威尔逊犯了一些严重错误,如不该在日国会选举前夕发表一篇要求选民选举民主党候选人的呼吁;在威尔逊亲自率团离开华盛顿参加巴黎和会以及美国参加和会代表团的人员构成上等问题上威尔逊亦有失误。(注:吴小安:《论国际联盟的诞生与威尔逊的失败》,《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还有学者从美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态度上进行分析。当时,许多美国人都反对《凡尔赛和约》。除了西部强烈的孤立主义者以外,和约掠夺德国的条款遭到德裔美国人的反对;威尔逊拒绝把阜姆让给意大利,引起意大利裔美国人的反对;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则以盟约严重威胁了爱尔兰的独立事业为由反对盟约;华裔美国人因为和约把山东出卖给日本,也表示强烈反对。威尔逊则错误地估计了美国人民对和约和国际联盟的认识。(注: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3页。)关于国际联盟性质和作用的讨论传统观点遵循列宁对国际联盟性质的经典论述,认为它实际上是一群你抢我夺的强盗的联盟。虽然在国际联盟盟约中也有诸如“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上的独立”,但这些美丽动听的词句并不能掩盖其“强盗联盟”的实质。国联成立后的罪恶行径证明,它是用来绞杀苏维埃革命政权的工具,一个新的对付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反革命神圣同盟”。(注:萨那、孙成木等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第290页。)陈旭东在《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一文中对全盘否定国际联盟的观点提出质疑。(注: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世界历史》1989年第2期。)文章从一战后特别是德、意、日法西斯出现后,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联内部几种力量对比的角度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国际联盟的作用进行重新评价。文章认为,一战后期,国际联盟的使命就是维护这种新的国际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适当的。但是自德、意、日法西斯相继出现,亚洲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之后,国际联盟的性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主要表现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一种约束力量,是正义舆论的理论根据,在客观上起到了延缓战争爆发的作用。在这里,作者本着“一分为二”的原则,在肯定国联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力,甚至纵容和绥靖侵略者的同时,也指出国联力图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尝试。例如,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提出的《李顿报告书》中关于承认东北属于中国一部分,否定伪满洲国合法性等条款对中国都十分有利;对德国,国联的裁军运动在实际效果上延缓了德国的扩军速度;而国联对意大利的制裁可以说是国联反对法西斯扩张的顶点。(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战后秩序,在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产生后从总的趋势看是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的。(3)所谓国际联盟的使命是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实际上只是维持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并不是保证这一体系所包含的内容绝对不变。因此我们不能说这一体系必然导致法西斯的产生,否则必然给法西斯侵略扩张行径披上正义的外装。由此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在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出现之后,国际联盟便开始转化为和平工具,它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做的努力是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的,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动起到了约束作用,延缓了它们发动全面战争的速度,对反法西斯侵略的各国人民则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和实际的援助。此外,文章还从力量构成角度,分析了国联中四种力量所起的不同作用。一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它们的基本目的是要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了不受国联的钳制,三国相继退出了国际联盟。二是英、法、美等国,文章强调这些国家是“非侵略的民主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不断对外扩张,它们既有绥靖的一面,也有积极限制的一面。三是中小弱国,其中大多数都要求国联积极限制法西斯的对外扩张,从而对国联决议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四是社会主义苏联。在国联成立之初,苏联是坚决否定这一机构的,但随着日、德两国相继退出国联,苏联的态度发生转变,认为国联已能够成为制止或阻碍军事行动发生的一种因素,能够促进和平。1934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文章强调,国联为和平所做出的贡献是与苏联的作用分不开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也从世界一体化的视角,指出“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28页。)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黎和会召开的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