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和同学闹过予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让我想一想满分作文,把它写下来。注意语句表达要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同学之间小矛盾处理的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同学之间小矛盾处理的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 语文教案
和老师在一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 6 个生字及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 读课文(正确、较流利) 2、 拼读生字,识记生字。 3、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探究、交流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认读生字、新词 拼读生字、认读新词、读句子。 发现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如字音不准 3、朗读课文 自由读――同桌对读――全班交流读――互相评议 师总结 4、学习生字 a、根据拼音自读 b、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c、交流 形声字:惑(下形上声) 1、 戴 栽 借助形近字记忆 裁 会意字:须:头上长出来的胡子 联系:颈、项、颜、额 这几个字去记忆 三、练习书写 1、抄写,展示,比较,改写(把字写正确,规范,漂亮) 四、拓展提升 组词,用新词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戴( 栽( 裁( ) ) ) 疑( 须( ) ) 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忆自己和老师在一起时的欢乐情景,并能跟同学交流。 3、会用“必须”造句。 4、能选择合适的词语与指定的词语进行搭配。1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课前准备:教师:回忆和学生在一起的生活经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和家长说说自己和老师在一起时,曾有过的欢乐。 二、探究交流 (一)朗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2、同学互相读课文,同桌互读互评 3、分组读文;齐读、分工读 4、指名读诗句,一人读、大家评议 (二)品读课文,交流 1、自由读文,看看我们所爱戴的老师什么样? 2、指名读,说说和这样可亲可敬的老师在一起感到怎样?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3、注意读出快乐的语气。 4、诗歌中的小学生和自己的老师在一起感到那么甜蜜,你们也有这样的欢乐, 回忆回忆。 5、指导读。带着欢乐的语气朗读 6、你们和老师在一起时,曾有哪些欢乐?(自由发言) (三)指导朗读 1、指导背;自荐背 2、小组练背 三、完成练习 结合课文理解必须的意思,用必须造句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四、作业: 有语气地读、背课文 五、拓展提升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和妈妈在一起》 板书设计: 1、 和老师在一起 充满爱心的引路人 亲密的伙伴 严格的教练 充满童心的朋友快乐 幸福2 课:上学一路歌 第一课时2 教学目标:1、学会 9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2 个字。 2、能区分指定的 6 组形近字并能组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读课文,学习生字 2、思考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交流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 学生利用拼音学习字音。 (2) 分析字形,注意与所学的字进行对比。 (3) 学生记忆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些字的。 强调 1 个多音字和 6 组形近字,分别组词。 (课后习题 2) 集中解决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2、朗读课文 1)再次朗读课文,声音要洪亮,注意停顿。 2)谈谈再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体会同学们的快乐心情。 3、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字(集体交流) 趟:趟水 免:与兔区分 4、找形近字,观察区分,组词 此 尚 那 弟 更 才 紫 趟 哪 梯 便 闭 三、处理练习 1、按原文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 。 四、布置作业: 1、有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卡片、四季景色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上学路上都干些什么?你们快乐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上学一 路歌。 二、细读、读中感悟 1、指名读课文 思考:作者介绍了小学生在哪几个季节上学时的情景?自读课 文、思考;集体交流 2、你认为写的是哪个地区的小学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书中有关词 语。 3、分段读课文,你认为孩子们上学开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默读、在书中找 一找。 4、想象他们上学时欢乐的样子画一画、组织语言说一说。 5、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读一读,自己练读。 6、你觉得书中哪些词给你印象深,画下来读给同桌听。画一画、互相读。引导 学生积累:这篇课文有很多好的词句,请你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划一划,然后读 给大家听。 (1) 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 教师帮助学生积累好的词句。 (我也有一些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 7、想想:课文最后一句“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为什么同学们到了 学校还要怪学校太近太近?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想说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 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四、拓展提升 仿照课文:写写你上学路上的发生的事板书设计:2、上学一路歌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野花 趟水 吃野果 滑冰 香 充满 欢乐例文: 晴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小鸟。小鸟在我眼前仿佛在对我唱歌 。 雨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花伞,有红的、蓝的、还有粉的, 看的眼都花了。 风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美丽的落叶仿佛在飞舞。 雪天上学,走一路,看着雪白的地仿佛是银色的世界。走在上面我的脚下嘎吱嘎吱 的。4 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花。红的是桃花,它露出粉红色的笑脸,好像在迎接我。 夏天上学,走一路,宦酚晁N掖蜃派。∠褚恢淮笫郑沧∧切┯甑巍 秋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落叶。落叶从树上飘下来,有红的、有黄的,好像五颜 六色的蝴蝶飞来飞去,在欢迎我。 冬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雪花。雪花落在地上,好像铺在地上的厚厚的地毯,我 踩在一层白雪上面,咯吱、咯吱的,非常舒服,我到了学校,教室的地上有好多湿 鞋印。3 课:墨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 11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6 个字。5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词语,结合课文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拼读生字,认清字形。 2、正确读课文。 二、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生字的词卡(指名读、齐读) 强调字音 2、哪些字和学过的字是形近字(找一找)区分形近字的异同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致( )斑( ) 继( )突( )续( )置( ) 到( )班( ) 断( )哭( )读( )值( ) 3、重点指导以下的字(指名说出应注意之处和记字的巧妙方法) 置:下面直里面有三横 突:下面是犬字。 续:和读形似 三、指导书写 描字帖,仿写,练写,展示,练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新词 读课文板书设计: 致( ) 斑( 到( ) 班( ) )3、墨渍 继( 断( ) 突( ) 哭( ) 续( ) 读( ) 置( ) 值(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中“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2、想象“我”听到赞赏后心里的想法,并能与大家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 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课前准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交流 (一)导入新课6 出示“墨渍”谁能读准这个词的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是 什么意思吗?一滴墨渍究竟印发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二)品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文中“意外的成功”指什么? 3、引导理解“意外的成功”指什么? (1)指名读 1、2 自然段 你能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同学们,你遇到过特别着急的事吗?想想那时自己的心情?(带着感受练读、指 名读) (2)4、5 自然段讲的是后来的成功 a、出示完整图“我”此时此刻会是什么心情呢? b 这成功可是有一番曲折的,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我的心里可能会有哪些 想法呢? c 想一想,如果当时放弃了结果又会怎样? (3) “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4、引导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意外的成功”? (1) “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妈妈说的话、练读, (指名说) (2) “可别这么容易灰心”指什么?真的会有“意外的成功”吗? (3)听了妈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4)墨渍还能看成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小组内互说(展开想象) 5、妈妈的话真有道理,你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三、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的事情讲给家长听。 四、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3、墨渍 意外的成功 急得大哭 画面活泼 别灰心、别放弃4 课:今天我很忙 教学目标:1、认读 8 个字,其中有一个多音字“和” 。 2、能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感受“我”参加家务劳动的快乐。 2、能把自己过星期天的情况和感受说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感受“我”参加家务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我”参加家务劳动的快乐。7 课前准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查字典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二、品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看看课题,写法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略读课文,凭借你们学习精读课文时的能力,完全可以读懂。自己解决课后练 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强调“和”的字音 3、读词语卡片 4、同桌互相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1、自己读课后练习 1 2、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3、同桌交流、再说给大家听、说说我今天都忙了些什么? 4、你的星期天忙吗? 5、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四、口语交际《我的星期天》 板书设计: 4*今天我很忙 叠被 陪奶奶遛弯 放馅 砸核桃 铺被窝语文实践活动 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近义词的能力。 3、让学生感悟同样一句话有不同的说法。 4、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展示自己读过的课外书,同时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5、训练学生规范地写字。8 6、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契机,激发学生想说、敢说、勤思维、快反映。 7、能用简短的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近义词的能力;能用简短的便条 进行书面交际。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悟同样一句话有不同的说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练习题;学生准备图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学习 1、完成一题 2、读课外书,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二、课上交流 (一) 1、自己拼拼读读,指名读,订正词语 2、按要求评价:a 正确 b 规范 3、读一读 注意:根据学生情况强调“作业”的“作” ; “滑梯”的“滑”“或者”的“或”“以免”的“免” ; ; (二)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1、读词语,说说帮忙与帮助的区别 2、根据语言环境自己感悟、读,由学生反复读,选词填空 3、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填? (三)照样子改写句子 1、指名读例 2、指导找区别:指名读、对比读,读出句子的变化 3、师生共同改写第一个句子。 4、独立改写第二句子 (四)找一篇自己喜欢的短文读给同学听 1、课上练读课前找好文章(小组内) 2、选出每组好的全班评比 3、评议 4、写出题目 (五)先整体观察下面的字 1、指导观察:看看字的结构,看好每笔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独立写 (六)口语交际: 1、指名读题认真读、认真听。 2、分组互说 3、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 1 改写句子 例:一条狗趴在地上。 地上趴着一条狗。9 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 树枝上站着一直小鸟。5 课:称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 11 个生字(其中“杆” “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 3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学习生字,认清字形 2、正确读课文。10 二、交流学习 1、学习生字 看卡片,借助拼音读字。 看卡片,读生字新词。 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如:怎样利用熟字记字 操 堵 杆 秤 砍 沿 官 澡 都 汗 评 吹 船 馆 2、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少字。 三、练习书写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说说那些字比较难写,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把这些字写好 练习,展示,再练习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五、提升练习 根据字音给多音字组词 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 板书设计: 操( 澡( ) 官( ) 馆( 5、称象 ) 砍( ) 吹(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 要善于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3、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曹操吗?,他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叫曹冲。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二、新课 (一)初读、读准音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相读课文。11 3、指名读 1、2 自然段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4、认读生词 (二)细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读 1、2 自然段,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头大象? 3、想一想:官员们称象的方法有几种?他们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4、曹操满意吗? 体会“直”的意思 5、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分几步(先??再??) 小组讨论;实验演示。 6、利用他的办法能称出来吗? 体会“才”的用法 你觉得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 三、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称象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直摇头 曹操曹冲 1、象上船 画 线 2、象上岸 装石头 3、船下沉 称石头 4、计算 点头微笑6 课:中国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 7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中国娃有哪些优秀品质?谈谈你作为中国娃的感受。 二、谈谈你对“最爱河的水永远是黄河水??”“最爱写的姿是先生教的方快字” ; 和“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这三句话的理解,体会句中表达的情感。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 掌握自的音、形、义;找出形声字12 2、集体学习 (1) 形声字:拌 葱 (2) 形近字:籍 拌 腔 箱 伴 控 (3)易错字:融:左下部里边是一横 葱:中间是匆 3、指导、检查背诵课文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6、中国娃 籍( ) 拌( ) 腔( 箱( ) 伴( ) 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 文表达的中国青少年热爱祖国、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决心报效祖国的真挚感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光盘和地图;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对于“中国娃”你怎样理解? (发表自己的见解) 2、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细读理解 1、指名读第一节 (1)结合地图重点理解“祖籍”“大槐树”等词语;了解“东方神州”“华夏”是指 、 、 中国。 (2)自由练读,读出作为中国娃的自豪感。 2、轻声读第二节 思考: “中国娃”是怎样的人? (1)结合六个“最爱??”谈一谈体会。 (2)仔细练读,品味。思考: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怎样?(把你地感受或心情通过朗读表达 出来) 3、齐读最后一节 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娃”很有志气?(结合上文说一说) 4、播放“中国娃”光盘 边听边思考:唱出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 带着自己的不同感受再读课文。13 板书设计:6、中国娃 最爱喝?? 最爱吃?? 最爱穿?? 最爱说?? 最爱写?? 最爱做??有志的 中国娃7 课:古诗二首(一)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 9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4 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指名读、背两首诗 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和认读字。 (2)集体交流:14 形声字:畔 形近字:欲( 浴( 峪(寻 ) ) ) 畔( 胖( 拌( ) ) ) 恰( 洽( 答( ) ) )易错字:压:里边是土加一点 舞:中间是一横四竖 三、指导背诵、默写 1、指名说一说记忆方法 2、提示默写易错字 板书设计: 7、古诗二首欲( 浴( 峪() 畔( ) 胖( ) 拌() ) )恰( 洽( 答()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应的课件;学生熟读成诵,初步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脑出示画面:梅花) 谁能诵读一首古诗?接着再出示第二(鹅) 、三幅(竹石) ,指名诵读。 谈话:现在在同学们中间,诵读古诗已蔚然成风,刚才几个同学背得非常好,今天 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两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不对的读音。 3、指名读,读生字卡片,给生字组词,读词(电脑出示) 。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质疑。 1、轻声自由读这两首诗,看下面的注释,结合注释说一说这两首诗大概写什么? 2、说一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是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四、精读诗文,了解体会 (一)精读《登鹳雀楼》 1、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问题。 穷:穷尽;千里目:指更远的地方 2、理解、体会 (1)简介鹳雀楼(出示图片)15 (2)讨论: A 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说一说太阳、群山、黄河水的颜色和样子 吗?闭眼边背诗边想象。 B 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他是怎样想的?出声读古诗后说一说。 (3)闭眼听老师读诗,边听边想象,你看到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了吗? (4)自由诵读,说说你觉得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二)精读《江畔独步寻花》 1、简介杜甫作此诗的时代背景。 2、理解、体会 (1)自由读诗,讨论: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花满蹊,压枝低”的都会是些什么 花?前后两句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2)闭眼背,背出韵律,边背边想象美景。 (3)说说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有何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选诗背诵 2、诗配画 3、诵读诗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看到 想到 站得高,看得远 7、古诗二首 江畔独步寻花 静 花、枝 动 蝶、莺美 8 课:半边井 教学目标:1 认读 12 个生字。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 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难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实际理解程度;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简介台湾鹿港 引出半边井 二、新课 (一)初读、自学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准音。 2、同桌互相读16 3、默读课文,想想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细读、自己理解 1、自己读、想想人们为什么把井修成这个样子? 2、 “有人情味儿”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儿的地方? 3、指导朗读 4、带着感受读课文 小组练读;比读 展示读;评读 三、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把你对课文的理解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8、半边井 (关爱他人) “有人情味儿的地方”语文实践活动 2 课前学习: 完成 1 题、2 题 教学目标: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词语搭配要得当、要符合语言习 惯,从而培养语感。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5、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教学重点: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词语搭配要得当、要符合语言习 惯,从而培养语感。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2、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分析题型和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做好课前准备)17 教学过程: 一、写出带点字的部首,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读懂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2、确定每个字的部首,查字典填空。 3、订正(指名说答案)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地词,在读一读。 1、读一读,读懂题目要求。 2、指名填空,发现问题指正。 3、订正(指名说) 三、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指名读例句.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2、指名口头补充。 3、独立写句子。 四、想一想冒号、引号的用法,给下面的字加标点 。 1 先自读句子。 2 说说你认为应怎样填。 3 独立填写,再读一读。 五阅读练习 1 自己读这三段话。 2 任选一段话读一读,想一想。 说说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3 体会其他两段的写法。 (自读体会)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 2 关爱( ) 提高( ) 汇报( ) 思考( ) 布置( ) 召开( ) 报答( ) 充满( ) 9 课:帽子 课前学习: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提出不同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 13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6 个字。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3、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互相尊重, 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习字词 1、出示课题,齐读18 2、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用字典(部首查字法)给易读错的字确定读音,并给不同音节组词。 4、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认读情况。 二、读书 1、自由读全文,找出难读的句子 ? 二年级??恶性肿瘤??长发几乎掉光了?? 自由练读,注意带点词语的读音。 同桌正确、流利地朗读。 ? 她的??越好!自荐读这段话,注意断句。 ? 每一个??教室。同桌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 2、小组互读,练习全文。 (达到正确、流利) 三、读后质疑 1、激发兴趣: 2、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解答的问题就解答,不能解答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四、作业: 1、查找不理解词语的有关资料。 2、正确、流利地把这篇文读给别人听。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带帽子的真正用意。 3、 能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 要互相尊重, 要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带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难点:能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互相尊重, 要善待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 《帽子》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九课, 。 请你便默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那汪霞是个怎样的小女孩?请你在书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读一读书中的句子吗? 同学们,你们也来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此时的心情通过朗读传达给大家。 想象:因为化疗,汪霞那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掉光了。如果是你,每天都顶着 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上课,你会怎么想? 汪霞是怎么想的呢?请你在第 1 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过渡:汪霞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的了恶性肿瘤,头发都掉光了。让我们再一次走 进这个可怜的小姑娘。请你自由读第一段。19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对于汪霞来说,病魔并不可怕,她有坚强的信念和病魔一争高低,而化疗带来 的结果,却使汪霞为难了,回学校的那一天终于到了,汪霞是多么想回到熟悉的校 园,回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身边。但是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 一顶帽子。 师:汪霞为什么迟迟不敢进教室?她在担心什么?在害怕什么?你能读出汪霞这种 心情吗? 汪霞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事情有什么变化?自己读一读第 3 段,看看发生了一件 什么使汪霞感到意外的事情? “五花八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语吗? 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你看到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而且比你 的帽子漂亮的多,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会想些什么呢? 你还会担心害怕吗? 汪霞此刻的心情如何? 你是怎样知道的? 把这一段中的汪霞换成“我”来读一读,体会汪霞心里的变化?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怎么会不约而同地戴上了五花八门的帽子呢? 书中的哪个自然段说明了这个原因?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老师说什么了? 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口气说的? 学着老师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思考: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帽子来学校,而且越新奇越漂亮越好? 老师是让大家认识各种帽子吗? 师:老师是多么善解人意啊!在五花八门的帽子中,汪霞的帽子显得那样普通, 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主意, 她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一样,和同学们一起自由自在 的学习、玩耍。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现在,汪霞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帽子。而同 学们呢?似乎也忘记了。 “似乎”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忘记了什么? 三、总结 1. 汪霞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和病魔做着斗争,然而汪霞又是幸运的,她有那么 多关心和尊重他的老师和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和汪霞一样有着相同遭 遇的人,他们在等待着我们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他们渴望平等,渴望尊重,让我 们携起手来,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回去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和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去把爱传播,好吗? 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回顾一下这个感人的故事。 四、提升 口语交际 谈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或收获。 板书设计: 9帽子20 老师爱汪霞同学们10、5 美元的故事 课前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字词查查字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生搜集有关拍卖的资料,了解拍卖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 12 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jié”)及新词,认读 4 个字。 2、 能从指定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写一写。 (积累 4 字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课前我请同学学习着自己进行了课前预习,要求就是通过读课文,查阅资 料了解这个故事发生在了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请你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然后标出 自然段,然后请同学带大家走进这个故事。 生: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师:故事发生在怎样一个场景中? 生:自己的语言表述更好(美国海关决定拍卖一批没收的自行车,拍卖那天,参 加竞买的人很多。 )21 (了解拍卖的形式、目的。知道本课中拍卖的物品以及竞买的人很多的原因。培养 学生课前预习及收集资料的的能力。 ) 师:学生介绍中出示:拍卖 没收 参加 学习生字“卖” “没” “加” 2、再读课文,提住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 (1)注意字的音、形、义 (2)挑出形声字 2、交流 (1)熟字记忆 (2)形近字记忆 逐 ( ) 恍 ( )悟( ) 家 ( ) 晃 ( )语( ) (3)练习组词(一字多组)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逐 ( 家 ( 10、5 美元的故事 ) 恍 ( )悟( ) 晃 ( )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2、正确有语气的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 3、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小男孩用仅有的 5 美元,就买到了那辆漂亮 的自行车?”能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当小男孩最后一次喊出“5 美元“时为什么会场上鸦雀无声。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5 美元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二、合作表演,理解课文内容 (一)通过表演,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师:这是一篇很适合表演的故事,谁想试一试?要想表演好,我们要做到些什么? 生:1、熟读课文 2、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3、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师:我们都看过话剧,他是以一幕一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还记得吗?这个故事很适 合以话剧的形式表现出。请你再来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如果我们把它拍成话剧,22 你是导演会编排几幕呢?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生:再读课文。可以分为 4 幕,根据时间来分:拍卖开始、排卖中间休息、拍卖再 次开始、拍卖即将结束。 1、师:我们来试一试。第一幕看我来演一演主人公。 师:开始。故意表演了一个相反的意思:满不在乎地喊了 5 美元之后,就像看热闹 似地看着别人把车买走。 (目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总是第一个喊价,而且总以 5 美元开始出价的心情) 生:指出问题“小男孩并不是不在乎,他应该很着急的看着别人买走自行车。” 师: 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他是眼睁睁地看着??” 师:谁愿用你的朗读把小男孩当时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生合作再来表演。 2、师:第二幕人物有几个?自己读读 学习小组进行排练,其他两个同学,做导演,说出你的感受,帮他们演好。 生:小组活动。 汇报体会:拍卖员的疑惑不解和恍然大悟、以及小男孩不好意思的吞吞吐吐。 师:第三幕我们一起来演,请你好好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你想在表演中表现 出什么? 全班表演。谁来做拍卖人,谁来做再次拍卖后买走第一辆车的人?你是以多少钱买 走第一辆车的? 生:30 美元或者 40 美元 师:那么其他同学作为竞买者能够出超出它的价钱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他是最终买走车的人,他应该是想买这辆车中出价最高的人。 师:谁做第二个竞买成功者,你出的价格是多少? 第三个?第四个? 进行表演。老师抓住表演中学生的表现,引导理解“一无所获” 、以及人们理解了其 中的缘由中的缘由是什么。 4、小组排练第四幕。学生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在表演中体会“男孩的近乎绝 望的心情”“所有人的不约而同和鸦雀无声”“拍卖员的话音刚落和一锤定音。 , , ” (二)理解课文后,训练质疑 师:在我们表演完这个故事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提出来的吗? 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师:梳理提出的问题,留作下节课分析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小男孩用 5 美元就能买下一辆最漂亮的自行车? 师:小男孩为什么能用5美元就买下了最漂亮的一辆自行车呢?你是从哪看出来 的?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画出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引导理解: “当小男孩竞拍时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小男孩,会场鸦雀无声。 ” 师:想像一下当时什么场面,人们心中都在想什么呢? 如果你是小男孩,你现在是怎样想的? 师:所以,当拍卖员宣布小男孩得到车时,人们立即欢呼起来。 当小男孩买到自行车后,书中有一句“人们立即欢呼起来”。人们到底为什么 欢呼呢? 从这你能看出什么?23 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当小男孩得到漂亮的自行车,露出灿烂的笑容的时候,他会怎么想?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开始时小男孩没有用他仅有的 5 美元“竞买”成功呢?人们 为什么又有了这样的转变呢? 师:这说明什么? 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带着这种感情把课文有语气地读一读? 三、在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表演练习。 1、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2、下面,我们来表演这篇课文。 先组内表演 小组汇报 学生评价 四、小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 板书: 五美元的故事 拍卖开始 排卖中间休息 善良 五美元的故事 拍卖再次开始 具有同情心 拍卖即将结束 11 课:小喜鹊的两个家 课前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喜鹊为什么有两个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 11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2 个字。 2、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懂或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教学难点: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喜鹊――郭奶奶 (故事) 二、新课: (一)初读,读准字音 1、自读文,看生字表 2、同桌互相读课文 3、自由读,质疑 (二)学习生字 1、自学、注意音形义,挑出形声字 2、交流 (1)巢 撒 观察结构 (2)换偏旁记字24 坠 (坚) 跃 (妖) 狂(旺) (3)去笔画记字 (止) (至)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坠( ) 跃( 坚( ) 妖() 狂( ) 旺() )教学目标: 1、 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2、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懂得在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你们见过喜鹊吗?喜鹊长什么样呀?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些关于喜鹊 的图片, 你们想不想看, 那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 你们喜欢小喜鹊吗? (喜 欢)那么上课的时候,就请们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能做到吗?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1 课《小喜鹊的两个家》 ,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 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 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 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 (师板书:郭 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 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DD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 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 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 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 三、 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25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 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 读)谁来说说。 生:①买漂亮的鸟笼;②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③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 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 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 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 陪它聊天) 。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 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 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 情来读读第四段。 (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26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 密程度。 )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 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 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 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 1: 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 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 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 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 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 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 (师: 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的小喜 鹊也拿出来了。 )③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 (师:同学们对这 一条可能会提出疑问了, 这句跟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好没关系呀?我们再仔细想一想, 实际上有没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有,郭奶奶如果对小喜鹊不好,大喜鹊 就不会再在原来的地方做窝了。 ④一看到郭家母女, ) 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跳跃不止; ⑤郭奶奶的女儿上班,小喜鹊会跟随着上班,下班会在门口迎接; (师:小喜鹊和郭 家母女那么亲密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 )⑥晚上在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决得在郭奶奶家过夜安全,它才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呢?如果郭奶奶对 它不好,它也就不会回来了。 )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 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 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 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六、 激发情感27 师: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一课是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我们再来看一 篇文章。 〔出示课件〕 牧羊鹤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只不寻常的鹤,名叫“若拉”,它每天从早到晚都不离开自己放 牧的羊群,要是有一只羊跑远了,它立即张开双翅扑过去,使这只羊乖乖地回到羊 群。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年的春天,这只鹤翅膀受了伤,躺在地上。村子里的一 个人发现了它,带回了自己的家,同自己的孩子一起细心地照料,给它治好了伤。 从那以后,“若拉”和这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秋天,一群鹤飞经这个村子的上空, “若拉”一冲而起,向鹤群飞去,但在盘旋了 3 圈后,又回到了地面。冬天,鹤同家 禽栖居在一起,与家禽友好相处。第二年春天,鹤群再次飞过村庄上空,可是“若拉” 再也不想回到鹤群中去了。“若拉”每天早晨就飞到草地上的羊群中,执行自己的放 牧职责。 师:我们学习《小喜鹊的两个家》这一课和阅读了《牧羊鹤》这篇材料,你们觉得 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呀? (①都是动物受伤后被人救了并收养;②都是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③都是伤好后 不想再离开收养它的家庭。……) 师:那么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使你明白了什么?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因为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身;人类对 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人好……) 师:课文学完了,你想对小喜鹊说点什么? 师:你想对郭奶奶说点什么? 师: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七、写作 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去关爱它们呢?请你以 《关爱----》为题,范围: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动物、关爱社会、关爱世界、 关爱自然等。展开思维的翅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字数(30 0字左右) 。 七、 板书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28 12 课:快乐的小河 教学目标: 1.认读 7 个生字。 2.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或几句话。 4. 懂得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点:选择合作伙伴,学习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 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板书课题:12 快乐的小河,大家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说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画下来。 2.用字典帮助你学习。 3.集体交流本课生字新词。 说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1.朗读全文,把课文读的比较正确。 2.选择合作伙伴,学习课文。 1)你最喜欢大山说的那句话,为什么?大山让小河明白了什么? 2)小河为什么和泉水做好朋友?泉水让小河明白了什么? 3)小河为什么要做瀑布? 4)这篇课文让你懂得了什么道路? 5)集体交流。29 说明: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边读边思考,提出 不懂问题的能力 四、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根据角色的不同,朗读课文。 五、 选择优秀的一组,示范朗读,全班评议。 你认为不同的人物应用怎样的语气读?你能试一试吗? 说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总结全文。板书设计:12、快乐的小河小河大山 泉水 坚强、勇敢 瀑布 语文实践活动 3课前学习: 1、完成 1 题 2 题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积累词汇。 2.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言环境了解,积累反义词。 4.养学生能清楚地象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5.排列句序是培养形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连句成段的方法。 6.口语交际。通过小小的交易活动,初步培别人介绍交易物品的口头表达能力,以 及文明礼貌的举止。 7.习作。写一篇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词汇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排列句序是培养形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连句成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题、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组成本单元的生字,再组成词语。 光 ( ) 交 ( ) 关 ( ) 主 ( ) 兰 ( ) 及 ( )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看生字表读生字。 2、自己独立完成本题。 3、集体交流,组成的词语可以不是本单元学过的。 二题、读一读,背一背,你会有所发现。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果实累累 菊花怒放 霜染红叶 寒冬腊月 大雪纷飞 滴水成冰 冰天雪地 北风怒吼 天寒地冻30 1、 把词语读正确,不会读的可以查字典。 2、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3、 集体交流。 4、说说描写春天或夏天的词语。 三题、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与带点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1、学生自己自由读句子,想一想:熟悉、柔弱的意思。 2、了解什么是反义词,师举例。如:高大 矮小 3、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熟悉 陌生 柔弱 健壮 四题 填词语,读句子。 1. ( )的秋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2. ( )的小路旁,有( )的野花。 3.这是一条( )的马路,两旁是( )的树木。 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再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题、排列句序。 1、先读一读题中的 4 句话,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及早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 2、学生自己排列,排完后自己读一读。 3、集体交流,并修改。 口语交际: 一. 课前准备工作。环境、物品。 二. 进行交易活动: 1)示范引路,体现指导。一名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易活动,其他学生观 看并思考:怎样进行交易的?你认为怎样做更好? 2)展开交易,及时小结。学生同组进行活动。5 分钟后举例,请学生谈 体会。 3)关注差异,个别辅导。板书设计: 光 关 兰 语文实践活动 3 ( ) 交 ( ) 主 ( ) 及 ( ( ( ) ) )31 13 奇妙的鲤鱼溪课前学习: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其中 2 个多音字)及新词认读 6 个字。 2、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因果句式的作用。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因果句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纠错 3、全班分段读,强调字音。 二、 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1、 指名读生字 2、 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或易错?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吗? 3、 重点指导: 要:右边中间的横要长。 4、 组词练习: 三、 巩固练习 1、 根据要求填空。 2 、读句子。 3 、集体交流。 4、 练习说因果句式。 四 作业:背诵,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3 奇妙的鲤鱼溪32 丹间 jian jian漂 piao piao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朴实、 真挚的感情。 2、初步学习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3、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因果句式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朴实、 真挚的感情。 2、初步学习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福建省周宁县城西有个埔源村,这个地方有一条奇妙的鲤鱼溪(板书课 题) 。对于这篇文章,孩子们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还记得吗? 为什么是奇妙的鲤鱼溪?(课件)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鲤鱼溪来探个究竟。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文。 要求:大家边听边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同时找一找答案。 2、示课件,体会鲤鱼溪鱼多鱼美的奇妙。 3、孩子们,通过读、听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1)鱼多 ①“溪中有六七千条鱼” (课件) “六七千条鱼”是多少呀?(举例说明) (咱们学校大约有六七百人, 十个我们学校有六七千人,而鲤鱼溪这一条小溪 中就有六七条鱼。 ) ②就这一句你还有什么补充? 颜色多、美。都有什么颜色? 从颜色多也可看出鱼多。 这么多色彩斑斓的鱼,你觉得鲤鱼溪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③你再来读一读,再来看看鱼多颜色多而美的鲤鱼溪。 ④指名读。 鲤鱼溪除了鲤鱼多,名字奇之外,它还有哪些奇 妙之处? (2)溪中的鱼不怕人,行为很奇妙。 ①溪中的鱼不怕人,而且还很(顽皮) ,你从哪看出的? (每当村民蹲在??顽皮的孩子) ②请你用直线把表示鲤鱼动作的词画出来,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感受感受这些顽皮 的鲤鱼。 ③你喜欢这些顽皮的鲤鱼吗?把你对它的喜爱读出来。 ④因为溪里的鲤鱼又多又不怕人, 所以吸引了无数游客。 (板书: 因为??所以??) 它对游客又是怎样的呢?(对游客很温顺)你从哪看出的?33 a.游客拍拍手,鲤鱼就摇头摇尾游过来,向上跳跃。――很听话,招人喜爱。 “摇头 摆尾”怎么样? b.有人伸手摸摸鱼背,鱼儿也不离开,像小猫小狗一样温顺。 你曾这样摸过鱼背吗?说明这的鱼(很温顺) 小猫小狗怎样温顺?联系生活简单谈。(1-2 人) c.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指名读,进行评价。体会体会鲤鱼溪里的鲤鱼的温顺。 ⑤了解到鲤鱼溪中的鲤鱼不怕人,这么奇妙,你们最想做什么?让我们边读边去看 一看吧。 合作读:男生读顽皮的鲤鱼,女生读温顺的鲤鱼,还剩第一句我来读。 ⑥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来写的? ⑦除了溪中的鲤鱼不怕人可以看出鲤鱼溪的奇妙外,你还能从那看出鲤鱼溪的奇 妙?――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⑶村民对鲤鱼感情深。 ①你从哪看出村民对鲤鱼溪感情很深?(指定规定、公约、代代相传、鱼坟) 其他地方有为鱼制公约,把鱼埋葬的吗?古有黛玉葬花,今有埔源村民葬鱼。 ②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呢?能不能用因果句式 (因为??所以??) 来说一说? ③村民对鲤鱼的感情是不是很深呀?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读一读,体会村 民对鲤鱼的深厚感情。 ④指名读这段中喜欢的句子。 本段围绕那句写的?村民对鲤鱼爱得奇。 三、拓展练习 如果在鲤鱼溪边立一块木牌,你想在上面写些什么?(可以是颂扬鲤鱼,禁止 捕鱼,溪名的来历,游完之后的感想??)34 14 可爱的鼠狐猴课前学习: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较流利地读课文。 搜集有关鼠狐猴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多音字及词语。认读 9 个字。 2 、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一个造句。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多音字及词语。认读 9 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 (点击课件 1:嘿,同学们,你们好, 我叫鼠狐猴,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快打开书 14 课,读读课文,你会了解我。 ) 二、检查课文的朗读。 1、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和认读字的读音。 3、读重点词语和句子(点击课件) a:折腾 〈谁被谁折腾得满头大汗?〉 抽屉、供它们一日三餐、炎热多雨、活泼可爱、 b:无可奈何&生活中你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吗?〉 c: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d:尽管、温暖如春、无精打采 鼠狐猴来到我国北方,每到寒冷的冬季,尽管住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可它们还 是无精打采。 〈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把尽管、、 、、可、、换成虽然、、 、 、、但是、、 、〉 4、请 5 名同学,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交流学习 1、说说哪些生字难写,易错,你是怎样记忆的? 2、组词练习35 3、练习书写 四、拓展练习 把词语补充完整 再用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五、作业:抄写生字,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非常有趣的特点,以及他的生活习性,产生 观察动物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3、 能展开想象, 说出怎样才能使游人一年四季都能在北京的动物园看到活泼可爱的 鼠狐猴。 教学重点: 了解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非常有趣的特点,以及他的生活习性,产生观察 动物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使游人一年四季都能在北京的动物园看到活泼可爱的鼠 狐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课文介绍了鼠狐猴的哪些方面?(学生自由发言: 最小,样子,有趣,灵活无比,杂食,怕冷,喜欢炎热多雨的气候。教师选择板书) 2、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如果你是导游,怎样介绍可爱的鼠狐猴?(方法提示: 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等。) 3、选择你喜欢的内容介绍给同桌听。 4、汇报交流: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鼠狐猴?(可介绍一个特点,也可以介绍 多个特点,还可以加上你收集的资料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课件,抓住 词语、重点句感受鼠狐猴的可爱,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教师因学生介绍随机引导: 6、学习第 2 自然段: 1)学生概括介绍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的特点。 (说一说或读一读) 2)抓住词语理解: a:鼠狐猴一会蹦到桌子上,一会蹦到柜顶上、、这两个一会,让人感到鼠狐猴非常 、 灵活,而且调皮可爱。 b:鼠狐猴一蹦 1 米多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身高理解。 、 c:从一只、、几个、、折腾得满头大汗,、 、 、 、、无可奈何等词语感到鼠狐猴真的是小巧 玲珑,灵活无比。d:从鼠狐猴不小心掉到抽屉里,体会到鼠狐猴小巧玲珑,因为它 小,所以掉到抽屉里,如果它很大,抽屉就装不下了。 3)练习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4)师生配合读文,引导学生有新的发现?(如果学生说不出来,用黄山奇石、卢沟桥 的狮子、奇妙的鲤鱼溪引导。 )第 1 句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3 句具体 说明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整个段落是先概括写再具体写。36 7、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学生介绍鼠狐猴小的得可怜。 2)对比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点击课件) A:刚生下来的鼠狐猴很小,体重 4 克。 B:刚生下来的鼠狐猴小得可怜,只有花生米那么大,体重才 4 克。 (第 2 句作者把鼠狐猴和花生米进行比较,并用数字说明,形象生动的写出鼠狐猴 小得可怜,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引导) 3)读一读课文,读出你对鼠狐猴的感受。 8、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介绍鼠狐猴的样子。 (点击鼠狐猴图片) 2) 出示课件:因为 ------------所以叫鼠狐猴。请你试着填一填。 设计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3) 读出自己的感受。 9、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介绍鼠狐猴是杂食动物。 2)自由读课文。 10、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介绍鼠狐猴喜欢炎热多雨的气候。 2)认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解答。 3)为什么夏季才是观赏鼠狐猴的好时光?(生不问,师问) 4)你们想不想看看鼠狐猴和它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到马达加斯加看一看。 (放 录像) 5) 你能让游人在冬天也能看到活泼可爱的鼠狐猴吗?(创造鼠狐猴老家马达加斯加 那样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 ) 四、回归整体: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鼠狐猴怎么样?(调皮、有趣、非常可爱)带着这份喜爱之 情,再读课文。 2、你还知道有关鼠狐猴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本课的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词语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板书设计: 14 样子 行动 习性 课后小结: 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语文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应该继承的传统 的教学经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学生是语文37可爱的鼠狐猴 像、、小 、 灵活无比 杂食怕冷 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把选择的 权力交给学生自己。 读文---思考---交流---汇报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自主学习中 思考,在互相合作中交流,在集体汇报中探究。体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读中比较,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联系直观的生活中的实物, 体会鼠狐猴小得可怜。 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培养质疑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用录像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15 遥远的恐龙世界 课前学习: 1、借助拼音和字典自学生字及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3、搜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及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学会 12 个生字及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1 自己读课文 2 小组互相读,检查预习情况 3 分自然段读 二、 学习生字 1 读生字,找出难写易错字。 在小组中交流记忆方法。 2 集体交流 〈1〉说记忆方法 〈2〉区分形近字 遥 雷 猎 笨 摇 雪 惜 本 3 组词练习 4 练习书写 练习 展示 再练习 三 练习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 作业: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5 遥远的恐龙世界 遥 雷 猎 笨 摇 雪 惜 本3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默读课文。 2 了解课文介绍的 3 种龙,能说出它们的样子。 3 学习 3,4 自然段的写法,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 3 种龙,能说出它们的样子。 教学难点:学习 3,4 自然段的写法,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选内容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恐龙资料,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入 你们了解,知道哪些恐龙?今天我们就到遥远的恐龙世界去看一看,课件出示。 二 细读理解课文 1、 自由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课文介绍了哪些恐龙? 用----标出、 3 哪些恐龙什么样?他们有什么特点? 4 集体交流 三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完成练习 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四 作业: 朗读课文。 五、拓展提升 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15 遥远的恐龙世界 雷龙 发出如雷的声音 暴龙 最贪心的猎手 翼龙 天空中的英雄39 16* 国宝金丝猴课前学习: 借助字典解决生字问题。 搜集有关金丝猴的资料。 教学目标:1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2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课件设计:金丝猴图片 教学重点: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金丝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出示金丝猴图片,你们喜欢它们吗?看到它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二 自学交流 (一)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根据认读字表和字典掌握字的正确读音。 2 同桌互相检查朗读。 3 小组学习,根据课后练习边读边找答案。 (二)集体交流 1 根据问题,说说金丝猴的样子? 喜欢吃什么食物?敌害是什么? 2 讨论:为什么称它为“国宝”? 三 通读全文。 四 作业:朗读课文,搜集有关金丝猴的资料。板书设计:16*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40 语文实践活动 4课前学习: 1、完成 1 题、2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词,巩固生字,通过联想扩大词汇的积累。 2 训练学生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练习。 3 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的能力。 4 训练学生能根据词语确定字意的能力。 5 学习写日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通过练词,巩固生字,通过联想扩大词汇的积累。 2 训练学生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练习。 3 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训练学生能根据词语确定字意的能力。 2 学习写日记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例题 教学过程: 一 词语接龙 1 观察例,说特点 小组合作完成。 2 集体交流。 二 词语搭配练习 1 独立填写 2 全班交流 三 修改病句 1 看例句,了解题意 2 自读句子,说说哪错了,如何改正 3 改正 四 查字典 1 复习查字典 2 指导方法 3 独立思考,填写 4 交流订正 五 短文 1 自读短文 2 说说怎样记日记 口语交际: 根据情境想象小说和妈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 4 一 词语接龙 二 词语搭配 三 修改病句 四 查字典 五 短文 口语交际41 17 帐单课前学习: 1、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 13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5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板书“账单”两字,指名读,问:知道什么叫帐单吗? 老师今天就到来了两份账单。出示两份购物账单。你看,像这种记录货物和金额收 入或支出的单子就叫账单。账单与金钱有关所以是“贝字旁” 。 2、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朗读情况。 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 (1)出示:羞愧万分 索取报酬 如愿以偿 指名 齐读 (2)读句子 出示: 有一次,小彼得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给他的妈妈,索取他每天帮 妈妈做事的报酬。 晚上,小彼得在餐桌上看到了他索取的 60 芬尼。 过了一会儿,他感到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 小心翼翼地把那 60 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3)现在,老师要比一比那个孩子眼睛最亮. 出示:选一选 要求:读一读分别为每句话选一个合适的词语。 3、 说课文主要意思: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彼得向妈妈开( ) ,当小彼得( )时,他同时看到了妈妈给他的账单, 小彼得( ) ,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 a.指名说 b.同桌之间学着他们的方法,也来说一说。 二、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新词。(师生归纳识字方法) 例如: 加偏旁识字法: 真―填 分―份 尝―偿 形近字对比识字法: 差―羞 源于生活识字法: 愿 三、朗读全文。 四、练习书写42 板书: 17 真―填 分―份 尝―偿 原―愿 鬼―愧 差 羞 油 邮 账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等关键词语。 2、体会“一直”的意思,按要求写句子。 3、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 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 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出示帐单,切入文本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两份“账单” 。 2、板书课题: 账单 3、读课题 二、解读帐单,领悟母爱 师:课文中写到了两份账单,一份是彼得写给妈妈的,另一份是妈妈给彼得的,请 同学们从文中快速找到后,用“□”把两份账单标出来。 生:指名读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 (大屏幕显示) 1、第一次解读。 师:自己轻轻地读读彼得的账单,再读读妈妈的账单。你发现这两份账单最大的区 别在哪里吗? 生:彼得的账单要问妈妈索取劳动的报酬,妈妈的账单却不计报酬。 刚才,大家从报酬中发现彼得向妈妈索取报酬,而妈妈是无私付出,不计报酬。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妈妈的付出与彼得的付出有什么不同? 2、第二次解读。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份账单,男生读彼得的账单,女生读妈妈的账单。 得出:妈妈 多 彼得 少 出示:彼得付出与妈妈付出相比是哪么微不足道,却 向妈妈索取报酬,而妈妈十年的辛苦付出是数之不尽呀! (大屏幕显示: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_________。 ) (1)出示:羞愧万分 (2)出示: 解词:羞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感到耻辱 ②难为情 愧:就是惭愧的意思 羞愧万分:也就是万分羞愧,说明彼得读了妈妈的账单觉得非常难为情,非常惭愧。 3、第三次解读。 小彼得为什么会觉得羞愧万分么?43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来读读妈妈的付出吧!同学们,请你想想,小彼得读着这份账单 会想起在这十年里,妈妈曾为他做过些什么呢? 出示:小彼得读着读着想起:这十年来,当他个子长高,衣裤变得短小时( ) 。 当他( )时, ( ) 。??而自己却为微不足道的付出向妈妈索取报酬,感 到羞愧万分。 师:妈妈关心、爱护着小彼得,为小彼得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如果我们也照彼 得的方法,取一回生活用品就要 20 芬尼。请你帮助彼得算一算,这十年妈妈的付出 小彼得应该付给妈妈多少钱呢?(生答:无价)妈妈问彼得收取报酬了吗?不计报 酬,一味付出我们叫他(无私奉献) 师:是呀!妈妈只是默默地付出,却不求丝毫的回报。你觉得妈妈的账单是一份 ( )的账单,你想在括号里填什么?(爱 无价 无私 特殊??) 三、聚焦“羞愧万分”感受人物思想 师:面对这份无价无私的账单,彼得知道自己错了吗?他改正自己的错误了吗? 1、生读文用“nn”线划出。 2、从哪些词语让你读懂了,彼得知道错误并改正错误了呢? (怦怦直跳 蹑手蹑脚 藏进 小心翼翼 塞进) 3、解词:你有过做错事的经历吗?你当时的感觉怎样?小明有一天就做错了事, 你看! 出示:有一天,小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让他站了起来,他的心( ) , 觉得( ) 。放学后,小明补做好作业,把作业送到老师办公室,看到老师 正在批改作业就( )走进去,把作业本( )放在老师的办公桌 上。 指名说 师生合作读 这时的彼得和小明做错事的感觉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4、指导朗读:指名读 男女比赛读 齐读 5、看图想象:小彼得羞愧万分地把 60 芬尼,塞进妈妈的口袋时,他会在心里默默 地说什么? 四、回归“账单” 老师:如果,现在让小彼得写一张儿子欠妈妈的账单应该怎么写? 请你为小彼得写一张付款账单。 儿子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 妈妈对我们的付出,是数也数不尽,道也道不完。 五、总结升华 孩子们,父母为了让我们过的幸福,他们无私奉献,不计回报,但我们一定要怀着 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来回报父母那无私无价的爱! 音乐响起: 《我的好妈妈》 17 索取 彼得 账单 教育 养育之恩、无价 孝敬父母 妈妈44 18 . 难忘的八个字 课前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14 个生字(其中 2 个多音字“重 chó “几 ji”)及新词,认读 8 个字。 ng”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练习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5、了解先天残的“我”在一次耳语测验中,受伤的心灵得到温暖的 故事, 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怀,加深热爱、尊敬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伦纳德夫人是怎样用爱深深打动一个残疾儿童的心。 教学难点:懂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为什么让人难忘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生字:读音混淆、字形复杂、一词多组、同义词、形近字、反义词、造句 生词:划出不懂的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小组内解决 部首: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读文三遍:一读正确、二读流利、三读了解大概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因为先天缺陷,因此很自卑,为了避免同学们的嘲笑,她撒谎, 她弄虚作假。 自从老师对着她的耳朵说了 “八个字” 后, 使她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 (2) 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 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 多读多想。 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板书设计:18.难忘的八个字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45 19 . 新加坡街头见闻 课前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5、观察生活中人们遵守交通法规的实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和 1 个多音字。 2、能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理解“见闻”的含义。 2、师导:作者在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二、读正确,读顺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读,力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1)会读: A、出示:遵守 街头 倾听 指名读――齐读 B、出示:穿着 转向 看管 跟读――指名用带点字不同读音组词 . . . C、问:你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D、检查读文:指名分段读,随机指导。 (强调字音,断句) (2)会写:重点指导“遵”这个难写字。 (3)会用: 出示填空: 旅( ) 【馆 管] ( )守[尊 遵] 印( )[象、像] 先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你怎样选择填空?(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选择) ,再填空。 三、再读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2、自由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问题: 4、整理问题:重点理解文明的含义。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文明的行为? 四、作业: 必做: (1)朗读课文。 (2)练习规范地书写生字。 选做: (1)留心观察人们遵守交通的情况。 (2)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4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争做一个文明人。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 人”这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录象:井然有序的新加坡交通。 1、师:都说新加坡交通管理的好,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当作者亲眼目睹之后写下了 这样的感受:“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 ”(1)齐读 (2)谈自己的初步理解(生可能说:象小女孩那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 文明的人) (3)回忆上节课的问题“小女孩是怎么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二、品读课文(探究交流) : (一)体会小女孩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适当在书中标注。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讨论: (1)指名发言(师导:你是从哪里找到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2)读第二自然段 (3)边读相关语句边谈理由。 结合课文回答:一动不动 体会“倾盆大雨”的含义: 师导:那么大的雨,书中用什么词来说的?(生:倾盆大雨) 追问:你站在这样的雨中会有什么感受? 师:面对着倾盆大雨谁不想赶快过马路呢?可小女孩呢? 出示: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 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 一个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等待着。对比读――谈体会(问:你读出了什么?)生可能说:读出了小女孩的坚定、不犹 豫、很自觉-----(追问: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可能说: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师:在新加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都能如此坚定地等在那里,如此自觉的遵守47 交通法规,是多么令人敬佩呀!――再读感受 4、师导:当时的情况,她能不能过呢? A、当时没有交通警察, ,她都有过路口。 B、没有汽车行驶 C、行人也很少 出示: 此刻周围既没有( ),也没有( )。而她只打了一把( ),任凭大雨 把衣衫( ),直到红灯灭,绿灯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三、总结全文 看到这样景象,作者回到旅馆,写下了: 再次出示: “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 ” 学生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天气路口环境 倾盆大雨 红灯亮 没交通警察 没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小女孩表现 任凭打湿衣衫 等绿灯亮才过路口48 20 谁该得第一 课前学习: 1、借助字典解决生字问题 2、正确朗读课文。 3、 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字。 2、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评画讨论的 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 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像,渗透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 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 二、朗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读通,熟悉内容。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六人编成一个小组,组内自选角色(刘老师、莹莹、兵兵、 扬扬、明明、旁白) 3、 小组朗读汇报,全班评议,选出最有进步、朗读最流利、最有感情的学生, 选出最佳小组。 4、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 5、 默读课文,思考:谁的画该得第一? 三、讨论、交流。 围绕“谁的画该得第一?”开展讨论。 师扮演刘老师,主持讨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道理。 师引导学生推出都能接受的评价方案。如:并列第一;各评为特色第一?? 发动学生给每幅画分别命名。 四、拓展提高: 想想你要画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再说画。 五、作业 把你设想的画出来,参加班中的绘画展览。 板书设计: 20.谁该得第一 人物 画的内容 送给谁 作用 莹莹 宫殿 卖火柴的小女孩 保暖 兵兵 小河 小鱼 幸福生活 扬扬 大翅膀 黑猫警长 抓空中小偷 明明 大锯 孙悟空 锯金箍49 语文实践活动 5 课前学习: 1、自选题完成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新学的生字。 2、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创造力。 3、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词语合理地连接成通顺的句子。 4、按顺序整理句子,使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5、训练默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解词的能力以及想像力,渗透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词语合理地连接成通顺的句子。 按顺序整理句子, 使学生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 解词的能力以及想像力,渗透人文关怀。 教学难点: 按顺序整理句子,使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下面的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就会变成本单元新学的生字。你来试一试。 分( ) 长( ) 寺( ) 差( ) 父( ) 真( ) 方( ) 见( ) 贝( ) 还( ) 及( ) 迷( ) 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指名说一说。 2. 订正后,学生给新字组词。 二、看到每组第一个词语,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照样子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例:公园 (树木) (花草) (茂盛) (美丽)? 1. 首先读读例子,明确这样联想组词:公园里有什么(树木)――树木旁长着什 么(花草)――花草长得怎样(茂盛)――看到茂盛感受怎样(美丽)??相邻的词语有 一定联系,要通过联想完成。 2. 学生明确方法后,自己完成。 3. 全班交流。 说明:联系可以从多角度思考,没有固定答案,要鼓励创新。 三、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句话,再抄写下来。 1. 指导学生连词组句的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全班交流完成情况 说明:答案不是唯一,应鼓励求异。 四、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写上序号),再连起 来读一读。 1、先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事例了解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 2、想一想应该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找出内容间的联系。 3、先独立完成,再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分析正确排法。 4、全班交流,得出正确排法。 5、总结排列句子顺序的正确方法。50 五、默计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去做。 1、默读短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独立思考短文的内容。 2、汇报默读结果,说出阅读过程与方法。 3、思考短文后的习题, 说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并注意学生回答的想像要合理。 4、比较句子,体会同样的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子表达。 (可用感叹句,也可用陈述句,还能用上“当然”“真” 、 “这么” ,抒发情感。综合实践活动: 一、 了解爱(回忆采访) 回忆生活中别人给自己的爱;也可以开展采访活动,了解其他同学得到别 人关爱的事情,随时做好记录。 二、写出爱(选择动笔) 选择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一两段话,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三、展示爱(交流讨论) 召开“爱就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 1、采取朗读习作、讲故事、表演、展示图片和照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别人给 予自己或他人的挚爱。 2、大家评议,评出最佳习作、最佳故事、最佳节目?? 3、围绕“我们怎样回报别人的爱”展开讨论。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在小组内 或全班交流。 四、奉献爱(献爱分享) 班会后,落实讨论的方案。献出爱心,让大家分享更大的快乐。51 21 葡萄沟课前学习: 1、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 正确、交流地读课文 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 12 个生字,会认 6 个字。 2、正确、交流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收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都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叫──葡萄沟。 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我们得对葡萄沟有些了解,那就打开今天我们要学的第 21 课赶快去看看吧。 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特别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朗读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葡萄 留着 盛产 茂密 挂在 摘下 搭起 凉棚 吃个够 架子 1)自由读读(你能读正确这些生字词语吗?) ;指名小老师带读;难读词开火车读; 随机抽读。 2 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的? 请你带着这些生字词语,再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课文。 3. 初步地领略了一下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你有什么感受? (什么是盛产水果呢?) 三、指导书写 四、作业: 抄写字词。 找出描写葡萄枝叶的句子 找出描写葡萄的句子 板书设计: 21 葡萄沟 枝叶茂密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2.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52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 开火车读 2.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非 常有名。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葡萄沟看一看葡萄是怎么样子的。 二、交流学习 (一)第二自然段 1. 葡萄园到了。 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什么是“梯田”呀? (课 件理解“梯田”。 ) 2. 这就是“梯田”, 我们赶快登上山坡, 仔细去瞧瞧。 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学 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我们先来看看夏天的葡萄吧! 在课文中找到句子,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句子。 (1)请读的同学上来动动手,给我们这里也搭建个“凉棚”?出示“葡萄叶”。让 学生上台贴葡萄叶。这个就是课文里描写的“绿色的凉棚”吗?不是的,为什么? 理解“茂密”。板书:枝叶茂密。你能把她们变茂密吗?再请学生上来贴葡萄叶。 (2)夏季,烈日炎炎,站在这绿色的凉棚底下,你们感觉如何? 3.葡萄一天天长大了,到了秋季,成熟的葡萄是怎样的呢?板书:葡萄。我们一起 来欣赏。 用图片,让学生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欣赏了这些葡萄, 你有什么感受?(悟出葡萄颜色多,数量多) 。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理解“一 大串”板书:一大串 (3) 这么多颜色鲜艳的葡萄,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吗?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出 示句子。板书: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 (4)有感情地读读相关的句子,自己读,再指名读,并让读的学生把葡萄“挂”在 葡萄架下。 (十个人左右) (先发再一起贴)最后齐读。 指着板书小结:夏季葡萄枝叶茂密,秋季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你能连起来读 一读这两个句子吗? (出示句子) 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4.看着这些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的葡萄,你最想干什么? 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感觉到,你是真的很喜欢这里的葡萄的。指名读。评 议,你觉得喜欢这里的葡萄吗?还有谁喜欢的?男女生比赛读。读得真好啊,我们 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好吗?小朋友把这句话读得真美,那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回家的时候也让爸爸妈妈也感受一下葡萄的美呢?真孝顺啊, 先自己试着背背看吧! 5. 葡萄沟的葡萄这么诱人, 那么维吾尔族老乡是怎么样的呢?板书: 老乡热情好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准会”就是?“吃个够”就是?引读最后一句。 老乡真热情啊,葡萄沟里的葡萄又这么美,老师也真想去看一看呢。哪一位老乡愿 意为李老师介绍一下你们葡萄沟的葡萄呢?请小朋友先自己准备下,把第 2 段连起 来读一读。看谁把葡萄沟读得最美。 过渡:小朋友,你们吃过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吗?好吃吗? 老师知道啊。葡萄沟不但葡萄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被制成美味的葡萄干呢。 (二)学习第三段。 1.请小朋友默读一下课文的第 3 段,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那你知道,这么好吃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看。请你仔细观 察,荫房是和我们普通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葡萄干又是怎么做成的?53 2、看课件。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荫房是怎么样子的? 所以只有在葡萄沟这样的房间里才能制出美味可口的葡萄干。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看 一看这么好吃的葡萄干呢?请小朋友一起把第 3 段来读一读。 3.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 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 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我想一想满分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