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选文中的蒙古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中国最具影响力高考资源门户
最近更新: 1981 昨天: 3964 本周: 164062 总量:
今日:696套
总数:5174647套
会员数:131942位
当前位置:全国大联考
【解析版】山东菏泽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所属地区: 山东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25次
资料类型:中考模拟
文档大小:127.50K
所属点数: 0.1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1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徘徊/低徊
烘焙/赔笑脸
匍匐/果脯
艾草/自怨自艾
B.咋舌/咋呼
咆哮/酵母菌
叱咤/惊诧
给予/家给富足
C.藤蔓/蔓延
古刹/刹车片
鬈发/蜷缩
沙砾/闪烁其词
D.说客/说服
露骨/露头角
刷白/洗涮
趔趄/趑趄不前
【考查方向】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一方面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
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
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另一方面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
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
错字因音同而误写。分析可知,B.给予/家给富足
C.鬈发/蜷缩
D.露骨/露头角都读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考查方向】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将合成词与
成语放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A项,泊来品—舶
来品;B项,德高望众—德高望重;C项,掂记—惦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2014年底,在各界瞩目下,公车改革更显“时间紧、任务重”。然而从本刊记者调研的几个地区看,各地车改进展良莠不齐。
B.65岁国家一级演员李书珍粉墨登场,重现汉剧《穆柯寨》“招亲”经典唱段,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喝彩声不断。
C.早在十八大前,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被纳入总后和军委纪委的视线后,徐才厚与腐败有染的各种传闻就不绝如缕。
D.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最新型歼—31隐身歼击机首次亮相,俄媒称歼—31两大性能令欧、美也要望其项背。
【考查方向】该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粉墨登场”指化妆登台演戏。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此处用本义。
A.对象不当,“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C.望文生义,“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搭配不当(句式选用不当),“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用于否定句。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诗经·小雅》)的自觉,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袁阔成先生博采众长,吸收话剧、戏曲、相声……等艺术形式之长,用民族语言诠释了评书的艺术真谛。
C.鲁迅先生所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道出了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
D.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共产党人读书作文,更要把目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界。
【考查方向】该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此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和句子结构形式以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来判
断。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 C项,“写的”后面的“冒号”去掉。 D项,
“盛事”后的“逗号”放在“引号”外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感动中国》自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考查方向】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B主客颠倒,不合
逻辑,可改为“中国读者对爱丽丝·门罗要陌生得多”。C“避免”和“不再发生”前后
矛盾。D语序不当,“虽然”应在“中国运动员”的前面。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学与科学
儒学与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与科学和现代化势同水火。对这种观点,有必要予以辨析。
对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在儒学作为中国哲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人文科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果再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儒学与科学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儒学和科学的旨趣,当然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但从本质上说,儒学是一种追求以仁为核心的善的哲学;而在科学的价值取向中,求真是基础性的。从这个角度说,儒学与科学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容、互促的。
儒学所求之善以科学之真为前提之一。在求善的问题上,尽管儒学一向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但也强调从求真的角度对什么是善、为什么要求善以及求善的方式方法有准确深入的认知。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所以,儒家历来强调以德摄知。孔子明确主张“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把知作为得仁的手段,视利仁为知的目的。孔子所确立的以德摄知传统,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孟子认为:“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董仲舒认为:“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二者都强调知为仁和义服务。朱熹认为:“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益密”,强调穷理之知与居敬之德相辅相成,以及知服务于德。王夫之强调见闻之知,认为“人于所未见闻者不能生其心”。戴震则提出了“德性资于学问”的命题,明确把学问置于德性的基础地位。
儒学把明道德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但并没有否定和忽视对自然万物的认知,而是把对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性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所以,儒学并非与求真绝缘,也绝不反科学。只不过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正因为如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譬如,敬授民时,需要天文历法;“安民富而教之”,需要农学;“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需要医学;治国安邦,需要地理学;等等。
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求真有端正目的、提高效率的问题,二者均需要善的导向和规范。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有: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扫除儒家经典所包含科技知识的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等等。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科学家应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其基本价值取向不是官本位,也不是金钱本位、名誉本位,而是事实本位、真理本位。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尽管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可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敬事而信的作风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等。
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善的规范。为了提高研究效率,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适当吸收儒家伦理必将大有裨益。儒学所倡导的许多道德规范,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信”能够引导科学家坚守诺言,保持信誉;“恕”能够引导科学家推己及人,团结同事;等等。
(选自《人民日报》日)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儒学和科学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B.儒学和科学的旨趣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对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二者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
C.儒家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因此,儒学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
D.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因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C表述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表述:“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
7.下列关于“儒学所求之善对科学之求真的影响”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是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
B.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
D.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提高研究效率的目的。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可根据文意进行筛选,判断。A以偏概全,原文第五段表述:“我国古代科
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有:追求儒学所
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扫除儒家经典所包含科技知识的阅读
障碍,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等等。” B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表述:“尽管
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可用的思想
资源还是不少的,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C张冠李戴,原文第六段表
述:“儒学所倡导的许多道德规范,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如,
‘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 。
8.依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儒学对现代科学的积极作用的一项是(
A.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有一定助益。
B.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儒学所求之善的规范。
C.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
D.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可根据文意进行筛选,判断。这只是“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有一定助益”的例子。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③,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
B.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绌:不足,不够
C.或尤原吉背初议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
上下文来推敲词意。C怨恨,归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移驻蕲州
顷之,烟炎张天
B.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言者因劾大臣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D.退则恂恂若无预者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主要和几个方面有关系:在句中的位置、
前后词的词性、固定句式。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B连词,和/
动词,结交; C因,介词,趁机/名词,缘由,机会;D动词,象,好象/代词,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夏原吉勤于国事的一组是(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②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
④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
⑥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
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①是被提拔的结果⑥不是夏
原吉做的事情。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文中无口头表扬,深受器重,是因为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5分)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5分)
(1)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来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
臣,这两位便是。”
(2)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命令详加议论。皇上每次御临
便殿门口,召夏原吉来谈话一段时间,左右的人都不能够听闻。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1)贤--贤才、贻-给-、欲--想,两处省略;(2)居--任、辄--总是、御--御临、召语--召……来谈话、得--能够。
参考译文:
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来赡养母亲。因为获得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
没多久,郁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户部的事务。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一天,皇上问:“天下钱、粮有多少?”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为此他更受器重。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后来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尽心筹划,国家各项开支足够使用。
永乐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北自行在所,南达京师,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太孙,说:“请殿下将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九年任满,皇上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此后夏原吉多次侍从太孙,往来于南北两京,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使太孙获得很多助益。
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室建成,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孙北上。回来后,夏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杀死主事萧仪,说道:“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 ”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犯罪。臣等一帮凑数的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应当有罪。”皇上怒意消了,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夏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虽然言语有失,侥幸皇上能够原谅。如果言官得罪,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
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总是召夏原吉来谈话一段时间,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夏原吉退下后,总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参预一样。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后的费用,则是无限的。”皇上听从了。有西域法王来朝见,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劳他,夏原吉说不行。到法王入宫后,夏原吉见而不拜。皇上笑着说:“爱卿想效法韩愈吗?”山东唐赛儿谋反,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皇上,将他们全放了。谷王?反叛,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这事才得以平息。
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1)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由“白云红叶”可知手法有借景抒情,“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
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白云红叶两悠悠”实写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
景,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又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诗人的心境如白云红叶
般悠闲清静,这又是虚写。
(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分)
【答案】同意。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
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
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
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如果答“不同意”,
理由充分即可。)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_____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 ___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答案】(1)参差荇菜(2)江春入旧年(3)羡长江之无穷(4)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5)明月楼高休独倚(6)思而不学则殆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荇、羡、倚、殆。
五、(12分)
16.从8个备选关联词语中选择最恰当者填入横线处,使下面文段语意连贯,合乎逻辑。只写序号即可。(4分)
备选关联词语:①如果
_____科技发展日新月异,_____人类面临的命运却十分脆弱,我们面临的重大自然灾难除了地震、火山、海啸外,______包括小天体撞击、地球磁极倒转、超级太阳风暴等:生命体_____庞大如恐龙,也能在一夕间灭亡殆尽。____人类必须保持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答案】③⑦④⑥⑤(共4分,错一处扣一分)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考查方向】该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由“命运却十分脆弱”中“却”可知前两个空是转折关系,则选“③虽然”“⑦但”;由“除了”一词可知第三空选“④还”;由“也”以及“如恐龙”“殆尽”可知第四空选“⑥即使”;最后是结论性的句子,最后一空选“⑤因此”。
17.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一枚古老而美丽的月亮,沉淀在江河的激流与浩瀚里,_______________,沉淀在稻谷的光泽与禾香里;也沉淀在文化的博大与风韵里,_______________,沉淀在宋词的悠扬与浪漫里。在任何一个地方掬起一捧水,都会有一个月亮。
【答案】示例:沉淀在湖泊的卵石与氤氲里(沉淀在小溪的潺湲与宁静里)
沉淀在唐诗的飘逸与豪放里(沉淀在汉赋的雄奇与夸张里)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仿写句子要注意内容和结构形式的一致性,由横线前后的内容可判断所要写的句式为“沉淀在+偏正短语(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并列词语)”,还要注意内容的合情合理。
【答题技巧】(1)句式要统一,①如果试题给出了句式,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②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2)修辞要相同。
(3)情景要吻合。
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鸬鹚”下定义,字数在40至50之间(含标点)。(4分)
鸬鹚是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其鹰嘴、鹰眼、鸭脚的特点尤为明显。任何鱼类,只要被其带钩状的鹰嘴叼住,就休想逃脱;外凸圆鼓的双眼,可以进行360度的快速旋转,不会放过鱼儿活动的任何蛛丝马迹;一双蹼质的鸭脚,则成全了其善游善潜的特殊本领;为储存捕捉到的鱼虾,鸬鹚的长脖子中间还挂着一个像布袋一样的喉囊,格外醒目……
【答案】鸬鹚是一种长着钩状长嘴、外凸圆鼓的双眼、蹼质的脚掌且长脖中间有
着袋状喉囊的善于捕鱼的水鸟。(共4分。只答出“鹰嘴、鹰眼、鸭脚、喉囊”几
个特点的得2分。字数不足或超字数酌情扣分)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鸬鹚是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是主干句,然后把有关“鸬鹚”的特点“钩状的鹰嘴”“外凸圆鼓的双眼”“蹼质的鸭脚”“布袋一样的喉囊”作为限制成分嵌入到主干句中,当然语序可适当调整。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狼图腾》节选
两年前陈阵从北京到达这个边境牧场插队的时候,正是十一月下旬,额仑草原早已是一片白雪皑皑。陈阵被安排住在毕利格老人家里,分配当了羊倌。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随老人去八十多里外的场部领取学习文件,顺便采购了一些日用品。临回家时,老人作为牧场革委会委员,突然被留下开会,可是场部指示那些文件必须立即送往大队,不得延误。陈阵只好一人骑马回队。临走时,老人将自己那匹又快又认家的大青马,换给了陈阵,并再三叮嘱他,千万别抄近道,一定要顺大车道走。
刚登上一道山梁,遥望大队驻地的查干窝拉山头,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嘱扔在脑后,率性地放弃了绕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车道的那条路线,改而径直抄近路插向大队。
天越来越冷,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陈阵忽然一阵颤栗,心里有些莫名的紧张——他怕大青马迷路,怕变天,怕暴风雪,怕冻死在冰雪荒原上,但就是忘记了害怕狼。
快到一个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并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后方,开始抬头喷气,步伐错乱。
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后来,陈阵跟毕利格详细讲起狼群当时的阵势,老人用食指刮了一下额上的冷汗说,狼群八成正在开会,山那边正好有一群马,狼王正给手下布置袭击马群的计划呢。幸亏这不是群饥狼,毛色发亮的狼就不是饿狼。
陈阵强撑着身架,端坐马鞍,只用眼角的余光紧张地感觉着近在侧旁的狼群。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人马与侧面的狼群越来越近,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摆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身后跟随铁骑万千的架势。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蒙古草原狼。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但是,这个无枪无杆的单人单马,竟敢如此大胆招摇地路过狼群,却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
晚霞渐渐消失。人马离狼群更近了。这几十步可以说是陈阵一生中最凶险、最漫长的路途之一。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
大青马的步伐似乎也不那么镇定了。陈阵的双腿和马身都在发抖,并迅速发生可怕的共振,继而传染放大了人马共同的恐惧。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毕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马换给他,但马鞍未换。难怪当初老人给他挑了这么大的一副钢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着它的这一天。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
“当、当……”
钢镫击出钢锤敲砸钢轨的声响,清脆高频,震耳欲聋,在肃杀静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胆的利剑刺向狼群。对于狼来说,这种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逃而去。
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陈阵看呆了。
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没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砂。
(节选自《狼图腾》,有删改)
19.小说第—段中毕利格老人把大青马换给陈阵并再三叮嘱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答案】(1)表现老人经验丰富,处事周全,关爱年轻人的特点。 (2)为下文陈阵“遭遇狼群、吓退狼群”等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每点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小说的情节都不是孤立的,它和上下文都有密切的联系。通读选文后可知,“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嘱扔在脑后,率性地放弃了绕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车道的那条路线,改而径直抄近路插向大队”,正因为陈阵没听毕利格老人嘱咐而抄了近道,所以才遭遇了狼群,由“毕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马换给他,但马鞍未换。难怪当初老人给他挑了这么大的一副钢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着它的这一天”可知正是老人的虑事周全才使得陈阵脱离了危险。因此可看出老人虑事周全、经验丰富关爱陈阵的特点,这一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答题技巧】情节作用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20.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4分)
(1)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
(2)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
【答案】(1)运用比拟手法(或拟人手法)。“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生动形象地表现天气寒冷,“缩到地平线下面”形象地交代太阳落山天色已晚。(手法和分析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一片锥子般”“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形象地写出群狼目光的锐利和凶残,此句从侧面表现出陈阵的恐惧心理。(手法和分析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赏析这两个句子,要分析句子所用的手法以及手法的作用,还要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加以分析。句(1)由“颤抖”“缩”可知用了拟人手法,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事物的特点,“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可知天寒,“缩到地平线下面”可知天晚。
句 (2)由“锥子般”可知用了比喻修辞,由“刺猬”二字可知用了夸张手法。这句的主语是“狼群的目光” ,“狼群的目光”象“锥子”,“把他射成了刺猬” 可知其锋利凶残,从侧面也写出了陈阵的恐惧。
21.简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点。(4分)
【答案】(1)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外形;(2)动作灵敏,速度极快;(3)凶残多疑,草原杀手;(4)纪律严明,团队意识强;(5)狼害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每点1分,共4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先筛选出描写蒙古草原狼的句子,“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等,选取恰当的形容词或动词短语来概括,如果原句中又恰切的词语或短语就用原词或短语,如 “金毛灿灿、杀气腾腾” “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等,否则得自己概括了。
22.作者是怎样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1)作者用“几乎吓得栽下马背”等细节描写和“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等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慌乱和恐惧(或紧张、镇定等)。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用“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等心理描写和“大吼一声”“举到胸前”“狠狠对砸起来”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他的狂喜和兴奋。人物形象鲜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增长读者的生活知识。(每点3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没有结合文本分析只列出条目的最多得4分;只举出修辞手法等而没有举出表现手法的最多得3分)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D、C级(鉴赏评价和分析综合)。
【解析】问“怎样描写”其实问的是描写所用手法,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筛选出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可以知道所用的手法,至于手法的作用需具体分析。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有“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等等,由此可知运用了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这些描写写出了陈阵当时的心理感受。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理解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两个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解析】材料提供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针对的是生活中人们习惯于道听途说,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人云亦云,提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说法。清朝诗人赵翼在《论诗》(五首之一)中说:“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种“矮人看戏”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自己并没有看见,却随人说短长,被他人的说法所绑架,结果丧失自我,徒留笑柄。
提倡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并没有错,问题是现实是复杂的,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有时恰恰背离事情的真相,如果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看到了就一定是真的,则有可能远离真相,被假象所欺骗,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最具有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确实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两种观点相比较,第二种观点显然是对第一种观点的修正和提升。人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但凡事不问青红皂白,以为只要自己看到了就一定错不了,就切近了事物的本质,那就不对了。在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之上,还必须用大脑去仔细过滤,用心去思考鉴别,应如鲁迅所说,涵养一双会看夜的眼睛,正面文章不妨从反面看,反面文章不妨从正面看,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一点质疑和批判,这样才不会陷入瞒和骗的泥淖。
拉封丹曾说:“天目,并非与生俱来,只因察世间百态而得。”有人相信眼睛,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之中,盲目的信任让他即使被骗也毫不察觉;有人不信眼睛,满腹的狐疑和猜忌让他变得敏感而多虑。
我们并非“生而知之者”,于是只能从过经验和教训中选择“信”或“不信”。然而,其实这本不是是否相信眼睛的事情,而是当你在面对事物的表象时,是否有一双“慧眼”,是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拥有清晰的判断力的问题。
民国时教育部长陈立夫曾下行政命令,要求西南联大必须按照教育部长规定,开设课程、考核学生。这在当时,是“天经地义”,并被普遍遵守的规定。然而哲学家冯友兰代表西南联大师生上书教育部,其言“同人不敏,窃有未喻”,独具慧眼,不苟同教育部之令,而坚持大学应有独立自由的办学精神。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冯友兰教授始终坚持着的底线和原则——一方面他没有盲目相信所看到的其他大学在教育部勒令下唯唯诺诺办学的情形,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同人不敏,窃有未喻”;另一方面,他拥有一双慧眼,提出行政不干预教育的原则,为西南联大在抗战时一枝独秀作了铺垫。
人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又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其实这两句话看似不同,实则都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而多了几分猜疑的想法。人们总是在担心自己被听到的话所欺骗,所以才有“眼见为实”;而又担心自己所看到的并非事实,又有了“不相信眼睛”。
究其根源,便是这物质丰富的社会有些人精于算计,而让公众失去了基本的信任,才会时刻担心被骗。从掺假的毒奶粉,到“掺假”的学历;从伪造的虎照片,到被宰的游客……无不如此。
我们呼唤像冯友兰教授一样的人们,能在万目皆然时独具一双慧眼,参透现象,秉持正义;我们呼唤社会道德的回归,结束人们彼此之间的猜疑。不论相不相信眼睛,只要社会拥有正义与道德,我们总能有一双“慧眼”,去辨识,去存真。
拜伦说:“我用双眼感知世界。”的确,我们应存有一双慧眼,去感知,去改善这个世界,这个我们心灵栖息的世界……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合作 /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图腾中的狼代表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