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金属卡口哪家好用al-ea1接a卡口的70-300超声波镜头后对焦效果怎样

tamron,70-300,for,sony用哪个转接环能用到索尼A7上
什么全画幅镜头适合转接索尼a7拍微距
来源:网络
关键字: tamron 70-300
更新时间:
延伸:本文除了聚合《tamron,70-300,for,sony用哪个转接环能用到索尼A7上》,免费提供的有关tamron 70-300和什么全画幅镜头适合转接索尼a7拍微距的内容之一,已有不少的网友认为此答案对自己有帮助!
网友1的回答
可以考虑腾龙的70-300镜头,带1:2的微距 要是单纯的微距可以买腾龙的90mm微距头,有索尼卡口网友2的回答
索尼Vario-SonnarT*24-70mmf/2.8ZASSM(SAL2470Z)详细参数镜头定网友3的回答
单反相机或者微单相机,镜头比机身贵是非常正常的。 玩这类机器,就是玩镜头,机身反倒不重要。 你提到的网友4的回答
我以前用的是佳能70D+腾龙B005(17-50),现在出掉了单反打算入个索尼大法A7感受下全画幅,网友5的回答
买个转接环就行了,效果与原来的一样。网友6的回答
不能。 索尼a200时代的a卡口70-300镜头还没有好到需要配到尼康D750机身的程度。一般影友转网友7的回答
其实生活拍拍完全没必买α7,有个消费相机就行了。这种全画幅微单更面向爱好者。 你说的这个头生活拍拍足网友8的回答
E口镜头以及转接都用过几个,这个要看你手上的机器是A7这种全幅机还是索尼官方的E口定焦也还可以网友9的回答
网友7的回答
猜你感兴趣
相关关键词您所在的位置: 百科 >
诺基亚手机
阿里云手机
大可乐手机
努比亚手机
奥林巴斯相机
卡西欧相机
整机类术语
笔记本平板推荐
苹果平板电脑
苹果笔记本
谷歌平板电脑
微软平板电脑
三星平板电脑
宏碁平板电脑
联想平板电脑
华硕平板电脑
E人E本平板电脑
索尼平板电脑
神舟平板电脑
惠普平板电脑
其他平板电脑
华硕笔记本
戴尔笔记本
宏碁笔记本
联想笔记本
东芝笔记本
其他笔记本
苹果一体电脑
联想一体电脑
装机硬件术语
装机外设术语
Intel处理器
主板产品专区
网络办公类术语
网络路由专区
家电类术语
电视盒/电视棒专区
索尼电视专区
三星电视专区
其他电视专区
生活电器专区
操作系统类问题
办公软件类问题
社交软件类问题
网站/网盘类问题
影音软件类问题
浏览器类问题
安全防护类问题
影像处理类问题
系统工具类问题
索尼A7镜头可换吗?索尼A7镜头卡口是什么?
索尼A7可换吗  索尼A7镜头可更换,采用全新的&FE&系列镜头。  在按键设计方面,索尼A7采用双波轮设计,机顶右侧有独立的拨盘,整体拥有9个自定义按键操作,可以指定为45种功能。宽大的手柄、三个多功能转盘外加模式转盘和曝光补偿转盘,提供快速操作的项目非常多,自定义按键也在NEX-7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  索尼A7内置Wi-Fi/NFC功能,具备了无线传输和相机APP功能。其中,手机无线遥控相机的功能就需要通过索尼特有的APP功能实现,而且,这是一个预装了的程序,并且在拍摄状态下的NFC一触功能也是默认为&手机遥控器&这个APP。如需要使用手机遥控功能,只需在拍摄状态下,使用手机NFC&嘀&一下,然后手机就会自动连接相机,并能作为监控之用,十分方便。索尼A7镜头卡口是什么  索尼A7镜头卡口是索尼的E卡口,可通过LA-EA1/LA-EA2适配器转接A卡口镜头。  索尼A7支持PlayMemoriesTM相机应用程序,目前提供照片效果、照片润饰、直接上载、智能遥控和虚拟键盘等五款应用。机身内带有美肤效果模式,这个功能经过实际使用,确实能够对一张张粗糙的脸进行美白,这个功能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似乎尤其好用。  索尼A7采用了3英寸92万像素可旋转Xtra Fine LCD液晶屏,屏幕可向上翻转90&,向下翻转45&,没有触摸功能。索尼A7的尺寸为126.7&94.4&48.2mm ,机身采用镁铝合计材质,相机拥有防尘防水滴的双重结构处理。
热门关键词【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转接显然是一个非常经济的方式去体验LEICA镜头的魅力,但转接之后画质还与在LEICA
M机身上一样出色吗?是否真的能甩索尼镜头几条街?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1z2xovj20m80e5wk6.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
测试者:张千里
1.为什么转接?
LEICA是什么?毒德大学嘛!LEICA镜头谁不想试试?但LEICA数码机身就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有相当一部分人也不怎么会用联动测距黄斑重合的方式去对焦。
于是当全宇宙第一代全画幅微单相机SONY A7R、A7问世之后,又演化到第二代A7S和第三代A7II之后,许多人都开始考虑或已经上手拿这些相机来转接各类旁轴镜头。这其中当然是以M卡口的LEICA镜头为首。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2y0wl6j20m80fsaca.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鉴于我是为非常资深的索尼用户,这点大家都知道,同时也是LEICAM系统的胶片和数码相机铁杆用户,所以把这两者结合在一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转接了一些LEICAM卡口旁轴镜头到SONY的A7系列机身上,通过实拍来看看这些镜头的表现。一来给大家提供一些转接的效果参考,二来看看有没有办法来对抗红移,三则提供一些转接的配置方案。&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3edl33j20m80fsaek.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转接显然是一个非常经济的方式去体验LEICA镜头的魅力,A7系列中最便宜的第一代A7目前的售价在6000多块,再花上最低万元不到的价格就可以拥有一支入门级LEICA镜头。哪怕是许多人看不上的SUMMARIT-M
35 mm/f2.5,他也比索尼FE35mmF2.8光圈大一点点,体积差不多,逼格呢就不用说了。&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42znj7j20m80fswik.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但转接之后画质还与在LEICAM机身上一样出色吗?是否真的能甩索尼镜头几条街?别忘了索尼FE卡口的镜头大多是ZEISS和G头,素质早已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2.参与的镜头&
本次测试只涉及在售的LEICA镜头,不会去测试那些年代比较久远的各枚“玉”与各尊“神”。因为新头针对数码成像的特性做过优化,画质方面会更容易拍现代画质一些。&
&对于想兼顾体验徕卡味道与清晰度的用户来说,新头无疑更适合。如果有人要是想在这里讨论“味道”的话,那是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有的时候还玄乎其玄,我觉得咱们另外找个机会吧。&
<img STYLE="font-family: A"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5h4b07j20m80fsju6.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
这里也没有加入福伦达、蔡司伊康、康泰时G等镜头,一是实在没有精力做这么大量的测试,二是在A7R上市时我已经在我的博客上放出过一个简单的转接测试,包括了当时能找到的一些福伦达、蔡司伊康和徕卡的镜头。有兴趣可以简单看看。只是非常遗憾的是,自从Flickr被墙之后,所有的测试结果原图均无法看到了,感谢国家!
相关测试:
《SONY A7R/A7转接部分M口旁轴镜头结果》
3.参与的机身
为了让本次测试能够尽可能地详尽,我收齐了SONY的4款全画幅微单:A7R、A7II、A7、A7S。不同的机身由于像素密度不同,同时在CMOS的设计上也有所不同,那么在转接时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主要的是红移的效果。本次测试也会比上一次的简单测试更加全面。另外,APS画幅的微单我们就不考虑了。
4.测试方案
转接可能带来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红移,画面的边缘会出现红色的色彩干扰。旁轴镜头,尤其是超广角镜头的后组非常贴近成像平面,光线照到画面中心与边缘的距离有很大的差别,照射到中心与边缘的角度也有很大不同。这会造成中心亮四周暗的现象,也就是暗角。同时边缘照射角度过大,这对于胶片摄影并没有太大问题,但在数码机身上会带来明显的红移。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mhg3rfj20m80fr0wc.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二是画面锐度的下降。毕竟SONY和LEICA并没有什么业务关系,没办法保证在LEICA机身上成像锐利的镜头是否在SONY上也一样好。另外,SONY也没有推出原厂的M口转FE口的转接环,并不能保证在转接的过程中是否画质完全不受影响。再者就是LEICA并没有3600万像素的相机,其镜头是否能喂饱A7R这块CMOS也是个问题。
为了比较全面的对镜头进行测试,我选择了如下几个方面:
A.远景。大场景开阔画面,对焦为无穷远,光线为顺光。因为此时镜头后组出于最靠近传感器的状态,画面边缘的光线照射角度也最大,是一支镜头红移最明显的位置。经过试拍,我发现顺光是一支镜头红移最明显的光线角度。这种组合便是转接镜头红移效果的极端情况了吧。
B.近景。后组远离传感器,红移是不是小一点呢?同时顺手考察一下各支镜头的背景虚化效果,反正大家也喜闻乐见嘛!
市面上的M-NEX卡口的转接环品牌非常多,价位从30元到2000多元都有。这个让人也疑问除了做工和进口品牌税更高一些之外,到底是什么让差价这么大?
查了一些论坛,有人反映一些接环会出现无限远不合焦或左右像场不平的问题。所以,还是精度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暗角,有些转接环也许是APS时代的产物,在画面四角会有轻微的暗角,所以我在转接环上还是花了点功夫去找到一个让人信服的产品来参加测试。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n86ll9j20m80bvdia.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我自己常用的转接环是福伦达一代环,还有一个Kipon近摄接环。福伦达一代环的做工非常精良,装上LEICA
M镜头有种浑然天成的协调感,仿佛是原生的似的。唯一的遗憾是有非常轻微的暗角。
我的朋友@中性灰&动手能力强,自己改装了一下,但我没有他那手艺。Kipon那只虽然做工方面粗糙了不少,但具备了近摄功能,也能发挥一些在M机身上无法获得的效果。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nkm053j20m80frdku.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最近有加入了Novoflex转接环,这个德国云台和脚架品牌做个转接环自然不在话下。试拍了一些发现暗角问题似乎也不存在,最后测试就以这只接环来拍摄。
福伦达二代近摄环。很抱歉,我没有。也没能动用到资源调一只过来参与测试。就当是个美丽的遗憾吧。
测试很长,准备的过程也极其枯燥繁琐,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地将这些测试结果放出来,只能分批进行。预计共分4个部分:
测试一:F2.5镜头篇————最便宜体验到LEICA乐趣的转接方案
测试二:超广角镜头篇————红移大挑战
测试三:28-50mm日常傍身焦段
测试四:75-90mm中焦段——焦内与焦外
下面进入血腥的对比厮杀环节!
测试一:F2.5镜头篇————最便宜体验到LEICA乐趣的转接方案
SUMMARIT-M
SUMMARIT-M
SUMMARIT-M
SUMMARIT-M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omj89xj20m80fsgs6.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A.远景
前面已经提到过当拍摄远景时,镜头后组最靠近CMOS,红移现象最明显。当我们仔细研究徕卡M卡口镜头,会发现大部分镜头的倒数第二个距离是标在5米,再远就是无穷远了。5米与无穷远之间的对焦转动距离就不大了。
而5米左右在拍摄中也算是比较常见的工作距离。而蓝天也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红移问题的背景。这次我们镜头朝天拍摄,选择了对焦在5米左右的树上,以蓝天做背景。所有照片在同一个机位拍摄,所以画面拍摄范围会有所不同。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p4xf4fj20m80euwjq.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
&&#9655;SUMMARIT-M35
mm/f2.5转接示意
当然,我也实在没有办法把所有的图片都挤在这样小的版面里面来,那些邮票大小的图里要看出什么端倪来也不太可能。好人做到底!我把所有照片的JPG原图打包放在网盘里,感兴趣又不怕事多的,可以下载下来比较。
每张照片都在文件名里标好了机身、镜头、光圈值等信息。个别相机在换镜头的时候进了灰,只能说实在抱歉了,您就将就着看看吧!怕麻烦的可以直接跳至下方蓝色字体的结论阶段。
场景A对比图原图下载地址(803M):/s/1pJt85tx
这个拍摄距离更为常见,这组我们保持画面中的物体大致大小不变,改变了拍摄距离。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peir60j20m80eudi2.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9655;SUMMARIT-M50
mm/f2.5转接示意
场景B对比图原图下载地址(472M):/s/1mggNuGC
为了下这4支F2.5的镜头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以下结论基本以在SONY
A7R机身上的结果为主要参考,并参考了A7S和两代A7的表现。4支镜头,每支各7档光圈,再与4款机身进行排列组合,再是两个场景,一共224张照片。看完这些再下结论,说实话,很累!
35/2.5在光圈全开时有轻微暗角,光圈从F2.5收至F2.8及以后就改善不少。在大于F5.6的光圈时,画面边缘的位置有一些紫边色散,收到F8后几乎全部得到消除。几乎没有可见红移,只是光圈全开时的暗角让人怀疑是否有一点点色彩的偏差,但这是吹毛求疵的小问题。每一档光圈下都有极其出色的锐度表现,当然F2.5和F16还是略微会弱一点点。近摄阶段毫无问题,画面色彩干净利索,明快鲜亮,是对数码优化过的新时代镜头的风格。转接完全可用,4款A7系列机身通吃!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43b266cgw1eqxcpzi0i5j20m80fsgo0.jpg"
ALT="【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TITLE="【放毒】LEICA现役M卡口镜头转接SONY&A7系列微单测试(一)" />&50/2.5
关于暗角的表现几乎与35那支一样,紫边比35略明显一些。这支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这两支镜头外观几乎一模一样,都非常小巧便携,做工精良。
这两支镜头的价格也比较亲民,完全可以当作入门徕卡的第一支镜头,先体验一下毒品的魅力再决定是一如壕门深似海,还是从此见面是路人。从成像的角度来看,我更喜欢35/2.5。50/2.5这支也同样可以转接,但不建议用A7R了。
75/2.5也同样在F2.5的时候有轻微的暗角,其他光圈档位下都有着很好的成像均匀度。但最大光圈的中心锐度依然非常出色。紫边在各光圈下均可见,大家可以下载原图后在LIGHTROOM里试试看能否很容易地消除掉紫边。按我的经验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你是转接的机身是除A7R之外的A7II、A7、A7S,那基本可以不用太考虑紫边的问题。像素低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也不会暴露得很明显。怎么看A7R在玩转接方面并非最佳选择。很多朋友喜欢用A7S来转接,我希望通过这次测试也考察一下具备全画幅五轴防抖功能的A7II是否也适合转接。大家跟着我的测试一步步来看,在所有测试结束后我再来评述。
90/2.5全开锐度了得,收光圈之后锐度就不用说了。在F4时开始改善暗角,但并不是大问题。F4之后成像均匀度很好。如果你用它拍过一些背景中有树叶被虚化的场景之后一定会迷上它的虚化效果,个人感觉比75/2.5更好。在A7R上紫边还是更明显一些。我倒是挺喜欢它的,当我不需要带FE70-200F4出门时,包里有一支90/2.5也让我很有底气。而且这个光圈值的镜头可以保持娇小的身段,不像90/2那么庞大。
如果让我在75/2.5和90/2.5之间选一支的话,我更倾向于90。所有在旁轴系统上用过90mm镜头的都知道,取景对焦并不是那么方便。但在SONY
A7系列这类微单相机上,有着电子取景器的帮助,有着放大对焦和峰值对焦的辅助,操作完全不是问题。
下期预告:超广角镜头篇————红移大挑战
Tri-Elmar-M4/16-18-21
SUPER-ELMAR-M 1:3.8/18 mm
Super-Elmar M 21/3.4
SUMMILUX-M 21mm/f1,4
ELMAR-M 24mm/f3.8 ASPH
SUMMILUX-M 24mm f/1,4
红移的解决方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A7RII转接佳能镜头的初步测试_索尼a7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734贴子:
[转]A7RII转接佳能镜头的初步测试收藏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索尼A7RII在转接佳能EF卡口单反镜头时,也能进行高速自动对焦。转接实用性,相比以往的A7系列产品有了很大提升。问题来了,使用不同价位的转接环会影响对焦速度吗,是不是所有EF卡口镜头都能在转接后正常使用?带着这两个问题,ET和好友
展开了测试。特别感谢佳能影像乐天地北京三里屯店、锐意网SOHO现代城店的支持。转接环的区别本次测试使用了2款转接环,分别是售价约3000元的Metabones 4代转接环和售价约600元的某国产转接环。国产600元左右的转接环大都来自相同的OEM厂,转接环上的品牌标志和其他标志是分两次喷涂的——ET买的这个转接环,品牌标志已经磨掉了,而其他标志还和新的一样。(Metabones 4代转接环已经升级至最新固件)两种转接环的区别:画质:Metabones 4代接环的通光口径更大(不会降低广角镜头的边缘画质),内部消光处理更好。功能:Metabones 4代接环提供了节能、高级两种模式,后者相当于将转接的EF卡口单反镜头彻底模拟成索尼E卡口镜头(手动对焦直接放大,光圈跟随参数设置实时收缩)。信息:Metabones 4代接环可以准确读取转接镜头的规格信息,而600元左右的国产转接环则会将镜头信息写为DT 0mm F0(也有写作DT 50mm F1.8的)。升级:Metabones会不断更新镜头固件,国产600元转接环则不支持固件更新。售价900元左右的某国产接环也支持固件更新功能,但几乎没发布过新固件。在A7、A7R、A7S、A7II上,两种转接环在对焦速度和镜头支持方面是几乎相同的。可能有人会觉得Metabones合焦速度快一些,但其实对焦速度主要还是靠机身决定。无论是A7、A7II还是A7R、A7S,在转接镜头时都只能用对比度检测方式进行对焦,速度非常慢,自动对焦只能说聊胜于无。在A7RII上,两种转接环有了新的差别,准确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600元的国产转接环不支持相位检测对焦!不支持相位检测对焦!不支持相位检测对焦!好消息是,即使没有相位检测对焦,合焦速度依然比以往的机器快得多,只是不如Metabones 4代转接环果断、坚决。需要说明的是,Metabones 4代转接环搭配带IS防抖功能的镜头时,无论镜头防抖功能是否开启,相机内的SteadyShot防抖选项都是灰色不可选的,也就是说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无法同时开启达到5轴防抖效果。而在600元的国产转接环上,相机内的Steadyshot防抖选项是可以开启的——但据朋友反馈,同时开启机身、镜头防抖,模糊概率反而会增加。总之,转接带防抖功能的镜头时,ET建议大家使用镜头防抖。▲带IS防抖功能的镜头无法开启机身防抖对焦速度和兼容性ET和@阿卓 测试了50余款佳能EF卡口镜头,绝大部分在Metabones 4代转接环上都能正常工作。对焦速度方面,A7RII搭配Metabones 4代转接环,单次自动对焦速度至少达到佳能6D、70D级别。最重要的,A7RII的相位检测点是全屏覆盖的,在画面任意位置上都能快速、准确合焦。既不会有A7、A7II中心快(有相位检测区域),边缘慢(仅对比度检测)的情况,也不会像单反相机那样出现跑焦。所以,用A7RII、Metabones 4代转接环搭配佳能单反镜头,应对人像、人文、旅行、风光摄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非常抱歉,ET还需要一些时间做整理才能放出完整的表格。这里先说几个在Metabones 4代转接环上有问题的情况:EF 11-24mm F4L USM:11mm端表现正常,24mm端合焦困难,不排除镜头个体原因。EF 24-70mm F4L IS USM:全焦段上合焦困难。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对焦缓慢,没有相位检测的600元转接环居然速度会快一些。EF 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表现不稳定,有时候能快速合焦,有时候无法合焦。EF 400mm F4L IS II DO USM:对焦非常慢。▲EF 50mm F1.8 STM可以正常使用▲EF 24-70mm F2.8L II USM可以正常使用完全不能合焦的镜头包括:- EF 70-300mm F4-5.6 IS USM- EF 50mm F1.4 USM- EF 50mm F1.8 II- EF 100mm F2 USM- EF 100mm F2.8L IS 微距 USM- EF 135mm F2L USM- EF 180mm F3.5L 微距 USM- EF 200mm F2.8L II USM- EF 300mm F4L IS USM- EF 400mm F5.6L USM- EF 400mm F2.8L IS USM- EF 500mm F4L IS USM- EF 500mm F4L IS II USM虽然中长焦定焦镜头绝大多数都“阵亡”,但EF 200mm F2L IS USM、EF 600mm F4L IS USM和EF 800mm F5.6L IS USM却能正常使用,速度还颇为理想。有些事情真的不试不知道。APS-C画幅镜头简单试了2只,EF-S 10-18mm F4.5-5.6 IS STM和EF-S 18-55mm F3.5-5.6 IS STM都能正常工作。如果索尼能在A6000后续产品上下方此技术(可能性不大,因为传闻中A6000后续型号不是背照式CMOS),那么镜头选择空间也会大很多。最后,通过搭配1.4x和2.0x增距镜,ET和@阿卓 发现索尼A7RII相位检测AF需要镜头光圈大于F8。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EF 200mm F2L IS USM搭配1.4x和2.0x增距镜可以正常使用,EF 400mm F4 DO IS II USM搭配1.4x增距镜时尚可勉强AF,搭配2.0x增距镜时已经无法显示对焦框。时间仓促,今天能告诉大家的信息只有这么多。从目前的情况看,只要预算允许,还是妥妥儿购买Metabones 4代转接环吧。未来几天,ET和@阿卓 还会对A7RII转接佳能单反镜头做进一步的测试和补充,如果您有疑问,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留言。原帖地址: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看着图就屌了 我默默用那三只手动对焦头
表示转接还是不如手动头……
楼主辛苦啦!学习受益了。非常感谢!
土豪妹不是灭门入莱卡了么
这破吧我就服你!但是你不是灭门换徕卡了吗?玩得怎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7是什么卡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