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线投稿投稿需要纳税吗

赞为方便读者投稿着想
主页 & 新闻战线
2000年 第十期
赞为方便读者投稿着想
  廖世勤  人民日报今年2月13日三版刊登《主要版面设置及分管部门一览表》,其中介绍了编辑部的10个部室、报纸12个版面安排、30多个版名和120多个栏目的内容要求。这是今年人民日报调整版面后,为便于读者投稿而公开登报介绍的。  以前,这种介绍只限于一些报社的编辑部或内部通讯刊物,读者并不了解。今年人民日报带头改进,主动自我介绍,既尊重读者,又使读者投稿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写稿质量。人民日报在稿源多的情况下,仍这样做,更显得主动、亲切、周到,很值得各媒体借鉴。
《新闻战线》
(2000年第十期)
写信谈感想
主页 & 新闻战线
镜像: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
电话:(010)
广告:(010)0)0)三联生活周刊 读者投稿说明
17:23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投稿说明:
1、投稿请发到相应栏目的邮箱中,并在主题处标明&投稿&字样。
2、请将稿件以纯文本形式保存,并以附件形式夹在邮件中。
3、如有图片,请保存为JPG格式,并同样以附件形式夹在邮件中。
4、请勿在单封投稿邮件中夹带超过1M字节的文件。
5、请在投稿信中附上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我们收到合适的稿件会及时与您联系。
6、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发现,本刊将不再采用您的稿件。
7、本刊不退稿,如果您的稿件在1个月后仍没有得到回音,请自行处理。
投稿信箱:
读者来信:
生活圆桌:
个人问题:
相关栏目:
&&&&&& &&&&&&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 |
网络编辑:李倩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燃Ran”、“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读者》2014年最新征稿要求| 读者杂志近期征稿启事|《读者》最新期刊征稿启事|读者论文发表要求,投稿规则-【维普投稿平台】
您的位置: >
> 征稿启事
《读者》投稿启示
《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同时,《读者》杂志行销世界90多个和地区,在、、、、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读本”、“第一品牌”
日起,《读者》开始在台湾发行,成为第一本进入台湾发行的大陆杂志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读者》创刊于1981年1月,是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杂志。原名《》,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
《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4元(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
《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
《读者》(校园专供):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2012年起开放发行,邮局即可订阅)
《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
《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
《》: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于高端读者的杂志。
《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
《读者》(海外版)《读者》(半月刊)
《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
《读者(精华本)》
《读者(合订本)》
《读者丛书》
《读者》(藏文版)(与甘肃民族出版社合作)主管: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读者杂志社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5日
编委会执行主任:陈泽奎
社长、总编辑:富康年
常务副社长、副总编辑:宁恢
副社长、副总编辑:侯润章,袁勤怀,任伟
责任编辑:陈天竺
社址:甘肃省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0号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
邮政编码:730030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62-1118/Z
国外发行代号:M1161
国内邮发代号:54-17
定价:4.00 元《读者》 文苑:、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
人物:人物、轶事;
社会:杂谈随感、话题;
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
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
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
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点滴:言论、与幽默、、点滴;
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
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读者》杂志出版社与中国及发行商紧密合作,通过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1995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400万册。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创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举措。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但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持续攀升。2002年10月月发行量突破600万册,创历史新高。2003年10月突破800万册大关,11月达到创纪录的806万册,同比增长近200万册,创造了上的。《读者》杂志的广告经营额也稳步上升,2002年广告经营额达28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读者》杂志年利税也达到3000余万元,增长40.9%,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读者》已经成为乃至全国的一个著名品牌。据数据统计,《读者》杂志2000——2010年已连续十年稳居全国月发行量首位。
2009年7月,与学友园教育集团举行《读者》杂志合作发行签约仪式。这是中国国营出版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与民营企业探索合作的重要事件。
《读者》杂志将以繁体字版在发行,发行为“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台陆志字第0001号”。自1987年两岸交流大幕开启以来,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在演出、教育、展览等文化交流领域取得较大突破,此次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首次获准入台,体现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两岸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在广大读者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迄今已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30年来,《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和们正齐心协力打造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编写着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和美誉度,被誉为“读本”、“第一品牌”。这种高速增长、经久不衰的“《读者》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读者》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也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和地区。2003年起在美国、同步印制。
《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1998年至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奖,2000年获首届(业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底,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读者》的高速成长同样也得到了众多跨国及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同,十多年来,《读者》已经富有成效的为杜邦、、索尼、宝洁、中国联通、平安保险、步步高、等诸多国内外客户提供了广告服务,其成绩得到了一致首肯。《读者》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信赖。[2]《读者》封面的“读者”二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先生所写。《读者》原来是四个字---《》,因和美国的《读者文摘》弄出了版权官司,所以杂志改名为《读者》,之后就把后面两个字去掉了。赵朴初先生于1984年为此刊题字。
品牌对于《读者》杂志来说,1993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承认,一个杂志的品牌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仅仅只是刊名而已,从来不曾意识到杂志的品牌竟然与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标识相关,更不知道杂志的刊名、形象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资产。《读者》杂志原来叫做《读者文摘》。因与美国的刊物同了名就只好无奈的改了。1993年改名的时候,该刊曾向全国征集新刊名。好像我也参加了,但是我起的名字人家没有用。不用也没有影响我对她的热爱。照订不误。[3]
总觉得《读者》与《读者文摘》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心里别别扭扭的。《读者文摘》清楚明了,一看就知道是读者自己推荐的喜欢的文章的汇总;《读者》就有些含混,说是读者的论坛——也象,认为是读者的活动天地——也行。但是,《读者》毕竟是《读者》。改名不改初衷,硬是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在林林总总的众多刊物中独领风骚。
从她第一期起,我就开始订阅。由于我周围的人们都喜欢,很多拿了就有去无回了,所以,到年底一整理,惨不忍睹:一年十二本,连一半都收不回来,即使收回的也是少皮缺页。无奈,就不借了,那怕得罪一些人。看你怎么着?年底就把十二本用绳子装订起来,再用牛皮纸包装贴皮,俨然是一册合订本。谁知有人借去,竟全部丢了!真气得我“三尸神炸,五脏挪位”!再后来,我基本不订阅了,就只买合订本。
说了半天,这本杂志怎么就会这么吸引人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每期封面上都印着“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知识文采、人情哲理、历久弥新、风格隽永”。我想说的是,这本杂志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都是美文。读了“口角噙香”,五脏六腑十分受用,丹田正气凝聚浑雄。时候一长可能就会忘记。想起来再看,永远不会过时,仍然是那么的吸引你的眼球。我的床头放着一摞合订本,临睡随手拿起来看一两篇,闭上眼睛品咂着那“淡淡如菊”的滋味儿,就会进入梦乡。
这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她的封面。封面是刊物的眼睛,《读者》的封面如她的明眸清澈见底,水灵灵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她十分可靠,值得信任,是一个真诚的老朋友。有人说,不管在哪一个报刊亭,离得远远的,就会在花花绿绿的刊物中一眼认出她。正如古诗词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她的封面,设计特色独有韵味。清新,自然,大方,美观、舒适……整体上看,似乎利用了黄金分割法,使人看后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从第一期开始,好像每期的封面是一幅幅美仑美奂的自然或者人物图片,有严肃的,有快乐的,有童趣的,有调皮的,有沉寂的,有虚幻的,有动情的,有静谧的,有流动的等等,但她绝不以妖冶媚人,不去迎合世俗,保留原始的纯洁,恪守着自己的童贞。这是我始终佩服的地方。当初关于她的价格,倒不是主要的——随行就市即可;加上几幅彩页作广告,也未尝不可,只要不牺牲读者的利益。其实她的封面也是经过了发展和变化:封面白底,用边框围住 ,图片在中间位置,衬得刊物十分醒目。后来,封面中的图片,用边框框住,那个大边框没有了。也有整幅封面是图片的时候,但后来不见了;刊名是赵朴初先生题写,俊逸潇洒,曾经竖排、横排、叠排过,也曾经在封面的上方、下方游移过;字体颜色红、绿、蓝、黑不断变化;图片大都是风景、人物、鸟虫的摄影,偶尔也用油画、国画,但很少见。
我是《读者》的忠实读者。是因为她的温馨,她的宽容, 她的博大,她的人情味。她不是政治教科书,但她却用自己的人文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慢慢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她自喻为一只嗡嗡飞来飞去的蜜蜂,辛勤劳动,奉献读者。
可以想想,假如没有《读者》,读者会怎样?[3]1995年,《读者》杂志社刊发了一则征集启事,有偿征集刊徽。消息发布后仅三个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件作品。在众多应征者的想象中,《读者》就像一本打开的书,或者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更有读者将杂志比喻为玫瑰,是爱情的象征。还有相当多的人把《读者》成一幅,寓意中国文化的象征;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以昆虫与植物为主的形象画意。
三万多件来稿,使感到了一种压力。关注一本杂志刊标的大多是些普通的读者,专业人士的少得可怜。此时,已另任甘肃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美术编辑由从毕业的继任,他负责处理作品的初选。他们从来稿中初选出了三十多件作品,从全国请来许多专家进行内部评选。欣赏其中的一幅中华龙的图案,龙飞凤舞极有意味。但胡的提议并没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幅画缺少一种与《读者》杂志整体相一致的意味,与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不太适合。
刊徽的评选暂时“”,甘肃人民出版社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向专业层面进行征集。他们决定以内部的形式,进行第二次征稿。这一次缩小到了专家层面,代表杂志社去,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开了一次《读者》的徽标设计座谈会,并把入围的十几幅作品都带到了北京,大家与在时研讨时的看法一致。龙的气质与《读者》不相符合。用龙作为一家杂志的刊标“帽子太大”。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者》杂志来说,征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别人一看,一定要认为,你戴上这顶帽子是最合适的。他建议:《读者》是一本文摘性杂志,就像一只蜜蜂一样,为读者在。能否用一只蜜蜂来作为刊标?可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用一只蜜蜂来表达一本杂志,有点俗。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大家每人画一幅,作品出来后,再进行评定。
陈汉民教授曾经参与设计中国建设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行与、97香港回归祖国、五个一工程等标志,是中国标志业界有影响的专家。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现出惊人的自信。他还是坚持画了自己想象中的小蜜蜂。
设计好的几件作品带回兰州后,被隐去作者名字,请专家们品评。胡亚权与的意见倾向于,认为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蜂,学名叫做。
最后,这只绿色的小蜜蜂被选为了《读者》杂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苹果绿,这种绿色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它的象征意味事实上已与杂志的整体气质融为一体。这只“”以及刊名组合的CI的标志色有大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读者》杂志的基本标志色。
《读者》杂志还将入选的十几种图标作为栏目的标志,在栏目上也实现了图标化的设计,这些标志也成为《读者》杂志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月份,《读者》杂志社正式宣布“小蜜蜂”作为刊徽。为使此标志不再被人侵权,他们以“READERS”与“DUZHE”,及赵朴初书写的“读者”,作为一组完整的形象进行注册,最后全部注册成功。这是《读者》首次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与保护。这款手机是由《读者》杂志与国内通信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斐讯(PHICOMM)共同推出,算得上是互联网做手机的案例之一。
读者手机的配置:5.0英寸IPS显示屏、分辨率800X480、高通骁龙MSM8225双核1.2GHz处理器、512MB RAM和4GB ROM 、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和3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支持WCDMA/GSM双卡双待、2100mAh电池。软件方面,读者手机采用安卓4.0系统,并内含《读者》杂志三十年全套期刊内容和。该手机的售价为999元人民币。由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半月刊)杂志是中国享有良好声誉的综合类期刊。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凝聚着几代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历经25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达到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居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中国期刊发展的成功之路。
多年来,《读者》杂志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不渝地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以渐变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赢得了海内外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努力构建,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十五年来,《读者》杂志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而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稳步攀升,2006年4月达到创记录的1003万册,已连续6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占有国内期刊市场1/30的份额。《读者》已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近百万册。从创刊开始,《读者》在国内累计已发行11亿册,大大增强。
新世纪以来,读者杂志社陆续创办并编辑出版有《读者》(半月刊)、《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读者》(繁体字版)、《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维文版)(与合作)等系列杂志及《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及光盘、明信片等相关。读者杂志社正在努力不断挖掘开发《读者》这一品牌的价值链。
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界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3年再获第二届“”,2005年又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日,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在北京召开“品位?质量?效益?——《读者》之路研讨会”,、石峰等领导同志和部分专家、读者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2005年8月,同志视察读者杂志社,称赞《读者》是“大漠瑰宝”;2006年8月,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开展的“商务新长征,品牌万里行”活动中,《读者》被列为知名品牌,成为“多彩甘肃、精品陇原”的重要标志。
日,以甘肃人民出版社为基础、以《读者》为核心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读者》正在向做强做大的目标坚实迈进。
2006年4月,《读者》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中国期刊协会向《读者》杂志社发来贺信。热烈祝贺《读者》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日9时,读者出版集团庆祝甘肃人民出版社成立六
十周年暨《读者》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大会在兰州宁卧庄宾馆隆重召开。1.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退休后的甘愿做一个平民
2.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
——有过30年牢狱之苦的曼德拉,仍然精神矍铄地生活到85岁,这是他的生活秘诀。
3.请不要在床上吸烟,否则落地的灰烬可能就是你自己。
——美国一旅馆客房告示。妻子们也可以用这句警告自己的丈夫
4.殷勤善意在社交中是必需的,但也应有限度,一旦过分,殷勤就变成了卑下……在尊重朋友的感情的同时也要让朋友们相信,我们尊重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感情。
——著名伦理作家在《处世书》中说
5.奖金和精神哪一个重要?奖金是必要的,然而一旦变为家庭开支的一部分时,就被忘却了,惟有精神支柱是力量永不衰竭的源泉。
——美国企业家凯认为精神的力量远远超出高额奖金
6.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著名作家论学习
7.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惨痛的失败后获得的。
——英国科学家说
8.人如果只靠吃饭,那饭就不叫饭,叫饲料。
——某香港电影人、作家、的人生感悟
9.一个富裕人家打算请个厨师,来了厨师就要开工资,于是请来了出纳;人多了、菜多了,于是请来了采购员、司机;开支大了,现金多了,请来了警卫……一个家庭膨胀起来了。
——一个行政体制的形成
10.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
——作家如是说
11.所谓花心,就是有了爱情和面包,还想吃蛋糕的心情;所谓,就是潜出了,跌入陷阱;所谓浪漫,就是帮老婆买包卷心菜时,还会顺手带回一朵玫瑰花;所谓厨房,就是结婚时通向的正前方。
——所谓种种
12.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胡作非为、一贫如洗。
13.爱情不是一本书,你可以放到书柜里保存五十年不变质。爱情是一种植物,需要浇水照料。让一个人每天给同一种植物浇水,需要很大的耐心。
——爱情需要用心经营
14.司机挣钱见人就拉,会计用钱笔下生花,领导用钱签字画押,“大师”挣钱台上比划,娃娃用钱就喊爹妈,女人用钱男人身上刮,医生挣钱在病人肚皮上划。
——各种人的挣钱之道
15.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16.有时几根面条就能撑过一段日子;有时,一堆黄金反而把日子折腾得东倒西歪。
——不等于幸福
17.把箭射中的所有地方画撑靶心,然后说这就是射箭人的目的。
——许多历史结论给人的印象
18.除了人类和蝗虫,很少有一种动物能在观光一个地区时把它弄得乱七八糟。
——马长山著《思路》
19.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是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
20.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获得者特蕾莎修女如是说
21.只用色情眼光看女人,近于无耻。但身为男人,看女人的眼光就不可能完全不含色情。我想不出在滤尽色情的中性男人眼里女人该样子。
——谈论看女人的男人观
22.互相吹捧的是做官的人;互相看不起的是搞艺术的人;见面不说实话的是做生意的人。
——对话里泄露职业身份
23.你觉得保守一个秘密比传播一个秘密更有价值时,你就成熟了。
———位父亲这样对儿子解释成熟
24.女人没却会要求男人有本事;男人自己没本事却会埋怨女人妨碍了运气。
——总之,男人就是不能没有本事。
25.中国道路的交通状况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中国人内心中简直是。
——《》对中国混乱的交通表示吃惊,他们认为,如果换做瑞士人来中国开车,起码能减少一半交通事故。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下设3个编辑室、12个子公司和4个职能管理部门。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二、三编辑室作为集团下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和模拟法人单位运作。12个子公司为读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读者》杂志社)、甘肃民族出版社、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飞天电子音像出版社、《老年博览》杂志社、书刊发行公司、甘肃教材出版中心、物业管理中心。
读者关注的《读者》杂志社将改为读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读者》杂志及其子刊的出版经营和相关产业经营,是集团的核心子公司。
读者集团公司的资产、资源、人事、经营由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出版业务部等4个职能管理部门统一负责。读者集团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以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和相关的物资经营为主,兼营广告等其他传媒及相关产业。[4]日起,《读者》开始在台湾发行,这是大陆期刊首次与台湾读者正式见面。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日核准大陆杂志《读者》赴台发行。据报道,《读者》进入台湾后,将先进入大专研究机构、乡镇图书馆,并在便利超商陈售,预估售价约新台币50元以内。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昨天核准大陆杂志《读者》赴台发行。这是大陆第一本杂志获准进入台湾。《读者》杂志入台后仍使用原刊名,但改以繁体版发行。
《读者》杂志是大陆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半月刊),深入大陆各省市,受到家长、青少年欢迎。它在1981年3月创刊,原本名为《读者文摘》,但因与美国的《读者文摘》同名,发生版权纠纷,最后才改名为《读者》。不过,改名后的《读者》业务蒸蒸日上,发行量从300万份上升到现今的1000万份。[5]2012年8月,读者与阿里巴巴开通《读者 原创版》官方店铺,尝试进行网络销售,由此拉开了《读者》电子商务网络化的序幕。
《读者 原创版》阿里巴巴网店预计日正式运营,届时敬请关注。通讯地址:中央广场《读者》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者投稿邮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