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支配趾长前肌的神经由哪个神经控制

胫骨前肌的神经支配及其各肌肉单元间的功能联系--《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胫骨前肌的神经支配及其各肌肉单元间的功能联系
【摘要】:目的:以胫骨前肌为例,探讨支配各肌肉单元的初级神经分支的感觉成分在脊髓后角传入位点的空间排列关系;探讨相邻的肌肉单元间及其协同肌长伸肌间的功能联系。方法:分离胫骨前肌、长伸肌及其初级神经分支(TA1、TA2、EHL);打开椎管,暴露L4、L5背根,在其进入脊髓处按前后顺序平分为5份;应用电生理技术,于L4.1~L5.5背根各分支上记录各初级神经分支的传入电位。单脉冲刺激TA1,依次记录TA2及EHL上的反射性传出电位,并进行平均叠加处理。结果:①TA1的传入电位在L4.1~L5.2脊髓节段均有分布,其中在L4.2、L4.3的峰值最大,平均幅值分别为(97.5±3.7)μV、(50±2.2)μV;TA2在脊髓的传入分布同TA1有重叠,但峰值在L4.3、L4.4最大,平均幅值分别为(70±3.4)μV、(45±1.8)μV。EHL的传入性电位分布于L4.2~L5.3,峰值位于L4.4、L5.1,平均幅值均为(40±0.5)μV。统计表明,胫骨前肌各初级神经分支及长伸肌初级神经分支感觉成分在脊髓后角的传入位置有明确的顺序性,P0.001;②刺激TA1,可在TA2记录到反射性传出电位,平均幅值(36.89±3.25)μV,潜伏期为(10.16±1.07)ms。当刺激幅度增至0.5V时,在EHL上也记录到反射性电位,平均幅值(29.03±2.24)μV,潜伏期为(13.75±1.16)ms。结论:支配骨骼肌的初级神经分支的传入传出系统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Q424【正文快照】:
足近30年来,有关骨骼肌运动及其神经控制的一项重要进展是“分区”现象的揭示。通常情况下,支配一块骨骼肌的神经有若干初级分支(primarybranch),连同它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称为一个“神经肌肉单元”(neuromuscularcompartment),在解剖学和功能上表现为相对独立的分区结构。然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政,喻媚,谢益宽;[J];科学通报;1998年03期
朱兵,徐卫东,李宇清,荣培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平平;[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3期
朱兵,荣培晶,李宇清,贲卉,徐卫东,高昕妍;[J];中国科学C辑;2001年05期
刘克;王薇;李爱辉;李若凡;张晓东;谢益宽;;[J];解剖与临床;2006年04期
叶建红;[J];西南军医;2001年04期
郑政,喻媚,谢益宽;[J];科学通报;1998年03期
马超,郑政,谢益宽;[J];科学通报;2000年18期
周吕,王礼建,云天佑,王玲;[J];科学通报;2000年22期
俞仲毅;王博;陆敏;;[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祝总骧,徐瑞民;[J];世界科学技术;2000年05期
闫丽萍,马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鹏;葛家怡;赵欣;王明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星;[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马晓彤;[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郭义;[D];天津大学;2005年
郑政;[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周晖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李爱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杨洪钦;[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绍锋;[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马舜尧;[D];天津大学;2004年
刘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王瑜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英振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晨;杨卓;;[J];天津医药;2008年09期
毛立民;郅媛媛;曲正;韩斯琴高娃;李成树;;[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4年04期
裴德安;[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7年01期
于和平,田志兰,曹济民,曹晓娥,刘国霞;[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4年01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11期
段建红,杨瑞华,胡三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3期
周绍慈;;[J];生理科学进展;1960年01期
狄旭东;刘艳青;张守刚;余向阳;肖杭;高蓉;;[J];昆虫知识;2005年06期
万军;吴钢;黄从新;蒋学俊;李丽;;[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新宇;朱道立;王康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朱道立;张艳红;;[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陈丽峰;阴正勤;王仕军;曾玉晓;翁传煌;;[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肖鹏;区英琦;许世彤;;[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A];中国解剖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04年
李震;罗层;常莹;吕卓敏;刘丹娜;陈军;;[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聂辉;罗加烈;张玉芹;李之望;;[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付崇罗;;[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李先春;郭宜平;李新建;董莉;孙心德;;[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高永静;曹红;任文华;王佩芬;纪如荣;赵志奇;张玉秋;;[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静;[N];大众科技报;2002年
刘海英;[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明亮;[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张建梅;[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徐贞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红;[D];青岛大学;2009年
丛延丽;[D];吉林大学;2005年
李志方;[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刘亚利;[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张永海;[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李丽妍;[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李雪松;[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姚小红;[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于大志;[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赵雄飞;[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胫骨前肌的神经支配及其各肌肉单元间的功能联系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胫骨前肌的神经支配及其各肌肉单元间的功能联系胫骨前肌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9|
上传日期: 09:17: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胫骨前肌的神经支配及其各肌肉单元间的功能联系
官方公共微信胫骨前肌的解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胫骨前肌的解剖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胫后神经损伤_百度百科
胫后神经损伤
位于股部及小腿深部,发生损伤的机会较少。往往是锐器刺伤所致,可伤及胫神经及其主要分支。胫后神经在踝管处位置表浅,易于受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胫后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胫后神经支配小腿后部及足底肌肉,损伤后足不能跖屈和内翻,出现仰趾外翻畸形,行走时足跟离地困难,不能走快。足内肌瘫痪引起弓状足和爪状趾畸形。
感觉丧失区为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缘、足跟及各趾的跖侧和背侧,故称为拖鞋式麻痹区。
足底常有溃疡,足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常因溃疡不能走路,严重影响功能。
胫后神经损伤检查
电生理检查:患侧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F波或H反射潜伏期延长;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波间期延长;胫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多为失神经电位,而健侧正常。
胫后神经损伤诊断
小腿深部或踝管处锐器外伤史;伤后出现拖鞋式感觉丧失,小腿及足部部分肌肉瘫痪,足呈仰趾外翻畸形,足内肌瘫痪引起的弓状足和爪状趾;陈旧损伤可能出现足底溃疡;结合肌电图检查可确诊。
胫后神经损伤治疗
根据损伤情况,做神经松解、减压或缝合术,一般效果较好。足底感觉很重要,即使有部分恢复亦有助于改进足的功能和防治溃疡。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
提供资源类型:资源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腓神经胫前肌标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