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城市社区人口 特征该有多少人口

外媒看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超千万,但也“病”得不轻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外媒看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超千万,但也“病”得不轻
关注Ta的:
九个头条网讯& 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新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而近日,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称经合组织)的一篇新报告称,中国超大城市数量为15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都被纳入到超大城市的范围,而世界似乎大大低估了中国超大城市增长的规模。(参考消息)&这似乎可看作城镇化高速的一个缩影,也是一段时间内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例证。这15个城市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北上广深,还有哈尔滨、济南、南京、汕头、常州、西安、杭州、天津、重庆、成都和武汉。&&中国12个特大城市列表,从上到下按人口总数倒序排列(来源:彭博社)&该报告指出,城市越大,每个人的经济产出就越多。但是,规模并不等于一切,以中国标准衡量,人口在150万到500万的地区,经济增速最快。同时快速城市化也带来了高昂代价,(参考消息)所以,别看外表光鲜,在千万级别人口的背后,特大城市面临着许多烦恼:&1.交通拥堵&2014年机动车保有量前五排名都在这几个特大城市中,分别是北京537.1万辆、重庆399.8万辆、成都336.1万辆、深圳314万辆、上海272.3万辆。(南方财富网)去年12月,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在深圳举办,深圳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黄敏说,在交通发展“新常态”下,公交优先发展、绿色低碳出行与智能交通管理将成为中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民网)&2.空气污染&而汽车保有量大造成的不仅有交通运输问题,还有环境污染。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大气颗粒物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4与19日,广州市环保局公布了广州PM 2.5的来源,其中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占比最大,共占42.3%。经合组织估计,在中国,空气污染每年导致35万人死亡。在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数据库收录的112个中国城市中,只有22个城市的空气中较小颗粒物浓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南方都市报)&3.公共安全&特大城市中,活动跨年的上海踩踏事件让公共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据统计,从1983年至2004年,我国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共发生伤亡事故37起,686人死亡,1376人受伤。其中发生最多的是观众数量失控,组织工作疏忽等造成拥挤踩踏事故,占了近一半;其次是建筑设施坍塌和因疏散通道、灯光照明等不符合要求引发的事故。&上海近些年举办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约在每年4000场以上,居全国前列,这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事发后上海方面表示研究“上海市群众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办法”,填补无组织大型活动管理空白。第二则是直接面临的风险: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及医疗措施。(参考消息)&4.医疗&灾难医学专家刘中民表示,上海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尤其旨上下班高峰的地铁站、逢年过节的各大商场,此外,还有很多旧城区、超高层的火灾隐患等,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预案。&其实,不仅是在突发安全事故领域,在病危之下,人们都倾向于往大城市跑。&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13日报道,随着中国癌症患者人数的上涨,涌向大城市求医的外地患者也不断增加,治疗癌症的权威医院附近住宅区出现了“癌症旅馆”,这些“癌症旅馆”大多是非正式的家庭旅店,店里并不提供护理,但是病人看病方便,也可以自己在厨房做饭,并与其它病友分享抗癌经验。&而北京肿瘤医院人满为患的候诊大厅可以看到癌症的高发态势。一些患者带着重重行囊,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情愿在走廊等待数个小时求医,报道称,随着肺癌、肠癌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在大型城市,比如北京或者上海都出现了这样的“癌症旅馆”。有医学专家表示,不断加剧的健康危机势必是中国医疗制度面临的挑战之一。(参考消息)&本文整合自参考消息 南方都市报 南方财富网等相关资讯,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想看更多劲爆内幕,获得当下最火热的有趣头条,请在微信搜索【九哥】微信号:toplines 订阅吧!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跟九哥做个好伙伴:
文章来源:&&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22个特大城市名单 排名,2014中国特大城市名单
字体大小:[]
&特大城市是指其城市规模特别大的城市。各国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
1980年,中国首次规定城市人口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但并没有对城市人口作出清晰界定;198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再次进行修改,增加对城市人口界定,取消对特大城市认定标准。日,《中小城市绿皮书》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为:其中市区(包括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常住非农业人口3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
2013年7月,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获悉,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并抓紧修改完善的&国家中长期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城市规模划定标准进行了重新设定。据介绍《规划》中城市规模认定标准根据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进行认定,其中对超过500万人的城市认定为特大城市。
联合国通常将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各国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1980年,中国首次参照联合国的标准规定中国城市人口(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为特大城市;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界定城市规模达到市区常住人口为300万至1000万的中国城市为特大城市;2013年7月,&国家中长期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城市规模认定标准根据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进行认定,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的城市认定为特大城市。
中国对特大城市的认定标准是与时俱进的:从人口类型看,1980年的标准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2010年和2013年的标准是指&市区常住人口&;从人口数量规模看,1980年的标准是达到100万以上,2010年的标准是300万至1000万,2013年7月以后的标准是达到500万以上。
2014中国特大城市名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随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方案》、《居住证管理办法》等将进入实施阶段,届时城区人口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将被定义为特大城市,严控人口。
这些城市除了人口超过千万的北上广以外,天津、重庆、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等直辖市和大批省会城市都将包括在内。
此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定,下一步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新标准将启动
10月8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该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平台作用,统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和政策制定落实,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为此要协调搞好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推进人口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配合上述改革的启动,《居住证管理办法》、《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方案》等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配套政策即将出台。
全国大部分城市将会被降级。因为根据1989年的《城市规划法》,全国有3级城市。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二十万的城市。而根据新的城市标准的设定,有4级城市。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被设定为小城市。城区人口为50-100万的为中等城市。城区人口为100-500万的为大城市。城区人口为500万以上的为特大城市。
这意味说很多城区人口不到500万的,将不被定义为特大城市,比如青岛、郑州、徐州、赣州、唐山等均不包括在列。
16城市将严控城区人口
此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2010年城区人口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40个,按照旧的标准,都是特大城市。
按照新标准,特大城市是指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按照2010年的数据就只有16个,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等,以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为多。
陕西社科院学术委副主任张宝通指出,上述数字应该是保守的。
湖北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应该避免城市人口无限扩张。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城市发展中存在棘轮效应,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这个效应出现在人口规模达到25万以后,出现棘轮效应后城市只会向前发展,而不是像小城镇一样有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没落。
如果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城区人口500万的特大城市的人口需要严控城区人口。100-500万的大城市需要合理控制城区人口。城区人口50-100万的中等城市,需要有序放开城区人口,只有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才可以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截至2010年全国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有6个城市,城区人口达到500-1000万的有10个城市。按此看,包括4个直辖市,以及武汉,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都需要严格控制人口,实施积分的居住证制度。
中国22个特大城市名单 排名:
201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1,182万人,占52.5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4,222万人,占47.42%。
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 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城市或地区
人口(万人)
GDP(亿元)
人均 GDP(元/人)
人均折美元(元/人)
齐齐哈尔市
乌鲁木齐市
呼和浩特市
呼伦贝尔市
阿克苏地区
乌兰察布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巴音郭楞州
锡林郭勒盟
日喀则地区
吐鲁番地区
阿勒泰地区
克孜勒苏州
大兴安岭地区
博尔塔拉州
克拉玛依市
杨凌示范区
注1:人口数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注2:GDP数据来自各市、地区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或其它报告。
注3:美元汇率按2010年全年平均价:1美元=6.7695元人民币计算
感受如何?
信产部备案信息
Copyright &特大城市人口三大争议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日,新型城镇化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方案》、《居住证管理办法》等将进入实施阶段。当下的中国,北上广深以及天津和重庆,均为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甚至北京和上海超过了2000万。
  近日,新型城镇化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方案》、《居住证管理办法》等将进入实施阶段。届时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将被定义为特大城市,严控人口。目前,除了人口超过千万的北上广外,天津、重庆、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等直辖市和大批省会城市都将包括在内。
  不少地方为没有成为"特大城市"而叹息,而一些地方则因为进入了"特大城市"而惴惴不安。而对于北京上海这些人满为患的城市,则严控户口,似乎正合心意。众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人口众多,权衡之下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二不同发展阶段,对于人口的潜在容量不同;三控制人口,应该更多采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干预。
  特大城市为什么令人向往?
  除会产生典型的城市病,如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但相对而言,特大城市在当下的中国,吸引力或者更大。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各地亦是一个不断城市化的过程,并且形成了众多的特大城市,这些特大城市,无不成为世界性的著名城市。
  当下的中国,北上广深以及天津和重庆,均为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甚至北京和上海超过了2000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水平,都成为这些城市吸附众多人口的重要原因。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广州是改革开放的标杆,珠三角城市中心;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中国的南北分界处,是海外商品进入中国的最好通道。这些特大城市,均有出众的禀赋,超强的实力与庞大的人口,是其成为特大城市的根基。
  一定的城市人口,对应的是其经济体量。而拥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城市的管理、城市的产业效率方面来说,都是最高的。美国从建国初期的200多万人口,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到4个亿,增加了几百倍。而德国、英国的人口也是增加的。城市的崛起亦是如此,中国东部城市在改革初期,吸附了众多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而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创造社会财富,而非仅仅消耗社会财富。
  那么,这就牵扯到另一个疑问:中国所有的特大城市,人口都饱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城市人口是否饱和,不仅要看绝对值,亦应看其发展阶段。
  北上广素来为人口众多所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家战略安排,东部优先崛起,它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人口聚集,容量没有那么大,对于人口的吸附速度下降。
  但是,随着国家战略中心的转移,众多中西部城市,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伴随着城市腾飞,人口集中成为必然。尤其是长江流域的几个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等,他们是发展中的城市,未来限制人口发展,不符合大势。
  武汉是长江中游的核心城市,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心,集中在长江经济带,其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将获得质的飞跃,成为新的国家中心城市大势所趋。武汉去年人口大约是1000万,同时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中,首位度非常大,未来吸附人口的能力,亦将超过其它城市,未来武汉将有望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移民城市。目前,武汉净流入人口只有大约200万,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及武汉本土产业的崛起,其容纳就业的能力将急剧扩大,对于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亦将日益紧张。未来武汉人口总量将突破1500万甚至2000万,人口增量主要是移民。预计武汉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将从当下的大约20%,上升到50%左右,成为中部名副其实的人口熔炉。在此情况之下,要武汉遏制其人口,无疑给其套上紧箍咒。
  重庆主城区的人口,也不可避免将继续增加。重庆作为两型社会的试点,未来吸纳农民进城的任务艰巨,当下重庆3000万人口中,绝大部分尚是农村户口,未来把这些农民吸引进城,重庆主城区的人口至少需要再增加数百万。而成都未来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将成为西部制造业中心,以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于人口的吸附能力,亦将加强。
  不能因为北京上海等地发展饱和,人口增长动力衰减,就让所有特大城市陪绑。事实上,中国的特大城市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造就更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利中国区域经济的全面崛起。由此,在中西部区域,应该鼓励多一些特大城市出现,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限制中西部现有特大城市的人口,限制中西部潜在的特大城市的出现,与国家的全面崛起战略相违背。
  最后一个问题是,城市人口过多,该如何调节?
  中国是一个市场化不彻底的国家,权力对于经济的干预依然非常强烈。很多时候,城市的人口太多,恰恰在于权力的干预太多,市场化严重不足。比如北京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口,某种原因在于拥有太多资源。而这些资源,如果在彻底市场化的情况下,本来不应该扎堆北京。
  在中国的100多个央企中,有超过50%以上的央企总部驻扎北京,而北京的总面积约为全国面积的千分之一;北京的总人口,约为全国人口的1/70。按照面积均算,北京的央企密度是全国的数百倍;按照GD P计算,北京的央企密度,亦是全国的数百倍;按照人口计算,北京央企的密度,至少也是全国的数十倍。
  可以想象,美国的财富都来自华盛顿,那会是什么情况?作为一个典型的、市场充分竞争的国家,美国财富最多的地方在经济中心纽约,而不是华盛顿。同时,美国的财富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分布均匀且分散,沃尔玛就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
  相比较来说,北京不仅是中国政治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同样,北京的高校数为全国第一,而作为省级统计单位,北京无论按人口还是面积算,当下拥有的高校密度,均远超全国水平。这点与央企的分布非常类似。
  由此,北京一方面集中过多的中央机关、央企、高校,一边又嫌人多,自然难以两全。为此,北京未来要想控制人口,不应用堵的方法,而应用疏的方法。分散资源比拦截人口更为重要。当下,城镇化战略欲打造32个城市群,如中国有更多的城市和区域崛起,则可有效吸引人流,分流北京人口。
  中国的城市往往对应行政级别,而且资源的配置,往往是按照行政级别进行,从直辖市到县级市,获得来自中央政府的关照,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形成了城市的梯度与级别。未来,需要打破这种行政主导的模式,让市场配置资源,让资源带动人口流动,自然可以均衡人口,减缓特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罗天昊(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中国城市战略中心执行主任,著有《大国诸城》)
(责任编辑:崔雨涵)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城市人口迁移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