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孙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大

当前位置: &
体验到底差多少?小米5与小米4S对比评测(1)
09:37:47 &手机中国 & &
  科技春季新品发布会早已落幕,发布会上推出的新品——小米5 标准版(参数 报价 论坛 软件)和小米4S(参数 报价 论坛 软件)也经历了多轮发售,其用户预计遍布全国。尽管如此,时至今日两款 产品依然是“一机难求”,不少朋友纷纷表示“没抢到”!事实上,每轮抢购过后,米粉的吐槽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何时能够开放供应,目前仍然没有答案。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重新定义大屏旗舰 6.44英寸小米Max评测
日 17:10&&&出处:&& 作者:李军工&& 编辑:李军工 分享
  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定义了旗舰,红米重新定义了千元机,而刚刚发布的Max则可以看做是重新定义了大屏旗舰。此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大屏就是Max”,兼顾了大屏的视觉体验和高颜值,带来的优势还有超长续航。  Max是公司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大屏旗舰,属于全新品类,拥有6.4大屏幕,4850mAh大容量电池超长续航等特性,搭载了高通骁龙652,标配,全金属轻薄机身。  推出大屏并不意外,系列称霸了5英寸区间,Note领航6英寸以下细分市场,而在5英寸以下则有红米系列扛鼎,由此来看唯独缺失6英寸以上大屏,推出6.4大屏的Max显得就顺理成章。  Max究竟能有什么样的表现,6.4大屏在视觉上能带来什么样的提升,大屏带来的大尺寸机身还能否便携,这些都是今天我们需要寻找的答案。  一、大屏也应有的高颜值  Max拿在手上第一个感觉就是轻薄,搭载了6.4屏幕,机身尺寸为173.06mm×88.3mm×7.5mm,重量仅为20,保持了作为一款可接受的重量和身材。  Max是一款全金属机身,带来了不错的把握手感,机身边缘进行双面钻切工艺让机身显得更具质感,整体来看Max拥有高颜值,做工也较为精湛,这几年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做出这样令人满意的做工并不难理解。  正面来看,Max可以看做是Note的放大版,依然保留简洁的设计风格,屏幕下方的触摸按键更是如出一辙。  有一个细节比较有意思,Max的正面没有LOGO,这也是第一款没有LOGO的,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机身正面更加简洁。  二、震撼视觉与便携的最佳结合点  大屏着实能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但是如果屏幕太大势必会影响便携性。究竟为Max选择多大的尺寸屏幕相信也纠结了一阵,现在来看6.4是完美的大屏尺寸。  如果采用6.2英寸体现不出太多大屏的优势,而6.这样的“巨屏”,便携性将会大打折扣,无论是携带还是日常操作都将不便。6.4可以说是兼顾视觉和便携最佳的尺寸。实测来看成年男子单手握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Max的6.4大屏比iPhone 6s Plus的5.5英寸屏幕大37%,而203克重量仅仅比iPhone 6s Plus重了10克,与两枚一元硬币相当。而整机面积仅大了6%。  Max的屏幕看起来很大,给人一种机身也很大的错觉,实际使用来看,成年男子可以轻松放进牛仔裤或休闲裤的裤兜,也可以正常蹲坐。  之所以Max可以把屏幕做这么大,但是依然保持了较轻薄的设计,第一是因为使用了超窄边框设计,增加屏占比,缩小机身尺寸;第二就是Max也使用了2.5D的前玻璃面板,使得机身显得更薄。  三、实际体验6.4大屏优势  大屏的优势在于震撼的视觉效果,就像Max的广告语“看什么都震撼,大屏就是Max”,在实际体验之后确实发现大屏在各个场景中都拥有不错的视觉效果,在一些常用的应用测试中,Max比5能显示更多的内容。  看视频  根据此前调查公司的数据移动端的流量占到整个视频网站流量的70%,更多用户习惯在上安装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客户端追剧看。从实际的体验来看,Max的大屏优势在看视频时的体验绝对是大幅度的提升,整体视觉更加震撼,即便是眼睛与的距离较远,也可以轻松看到字幕。  玩游戏  在玩游戏时大屏的优势更加明显,我们以最火热的《皇室战争》为例,使用大屏的Max因为可操作的区域更大,在放兵的时候可以更加精准,视觉效果也更加震撼,相比之下小屏就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影响整个战局。  拍照  使用拍照时大屏幕可以有更大的取景框,更加直观,而在进行后期处理时也可以更加轻松。  处理文档  对于喜欢在办公的人来说,Max比小屏能展示更多内容,例如使用同样的自带邮件,Max可以比5多展示两条邮件内容,而大屏在处理一些Word、Excel文档时更是游刃有余。小屏最大的痛点就是输入文字的时候容易误触,6.4的Max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单个按键的面积更大,上输入文字也更加爽快。  总体来看,Max的大屏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带来更加舒适和震撼的使用感受。对于屏幕大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喜欢大屏有的人更适应小屏,当然这是从便携性角度考虑的,如果单纯从视觉体验来说当然是屏幕越大越好。  四、4850mAh超长续航足足用两天  Max除了拥有6.4大屏外,另外一个直击用户的痛点就是超长续航,得益于宽大的机身,它内置了4850mAh超大容量电池。下面我们就实际测试Max的电池续航。  我们模拟了使用Max运行常用应用,包括使用不同时长的微信、加菲猫爱消除、爱奇艺、多看阅读、高德地图、邮箱、WPS办公,进行了三轮测试直至将全部电量耗完,记录每个应用的用时和所消耗的电量。  经过测试,总用时18个小时耗完Max所有的电量,人们平均每天开屏使用时长为5-8个小时,所以Max可以轻松用两天,这样的成绩令人满意。  五、搭载骁龙652旗舰,性能强劲  硬件方面,Max同样够“大”,采用了高通骁龙652/650,Adreno 510图形,2GB/B/4GB LP,16GB / 32GB / 128GB三种不同容量eMMC 5.1闪存,本次我们拿到的是骁龙653+4GB+128GB的版本。  高通骁龙652采用28nm工艺制程,采用了最新ARM Cortex-A72架构,拥有4个Cortex-A72大核心,4个Cortex-A53小核心,组成独特的8核结构。在2016年,这颗成为骁龙820之外最受欢迎的骁龙。  高通骁龙652/650集成了X8 LTE调制解调器,利用双向2x20 MHz载波聚合支持下行Cat.6和、上行Cat 7,下行速度最高达300 Mbps,上行速度最高达100 M支持MU-MIMO的802.11X8 LTE调制解调器足够支持全模全频、LTE双待,通吃全国三大运营商的4G+频段组合。  到底在Max上这颗明星究竟性能表现如何,我们还是使用跑分来证明。  安兔兔评测  安兔兔可以说是个老牌的跑分软件了,它的测试内容较为综合。全新的安兔兔6.0包含了3D性能,UX性能,性能和RAM性能四项,这四项的总分加和即为最终的得分。新版的安兔兔增加了UX性能的比重,因此得分相较以前的版本来讲也更具说服力。  安兔兔6.0跑分结果为81746分,在和3D性能方面表现均较为突出,根据排行榜可以看出,比较接近采用骁龙810机型。  GeekBench 3  GeekBench 3的测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代表单核得分,另一部分代表多核得分。  测试结果:Max的单核得分为1537分,多核得分为4672分。对比数据库中的其他机型: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都有不错的成绩。表现在实际的使用中就是:Max系统和应用的响应速度都非常快,运行很流畅。  3DMark  随后使用了3DMark 中“Sling Shot using ES3.1”场景进行跑分测试,它的三角形生成数量庞大,比较考验GPU的能力。测试过后,Max得分858分,处于中高端水准。  六、总结  通过实际评测来看,拥有6.4屏幕的Max并没有想象中这么“恐怖”,相反,在日常使用中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但是大屏给我带来的震撼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看视频玩游戏还是移动办公都离不开Max了。  骁龙652的使用让Max的性能得到保障,4GB+128GB的组合让它跻身中高端行列,实际跑分来看Max的成绩还算突出,而Max依然保持了超高的性价比。从种种表现来看Max绝对算的上重新定义了大屏旗舰,相信Max会激活大屏市场并稳稳站住脚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3077 科技真人秀节目《数码课代表》4077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46186编辑部的故事 0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5886科技生活体验到底差多少?小米5|小米4S对比评测
来源:映象网
阅读量:111
[摘要] 【手机中国 评测】小米科技春季新品发布会早已落幕,发布会上推出的新品——小米手机5和小米手机4S也经历了多轮发售,其用户预计遍布全国。尽管如此,时至今日两款产品依然是……
  【手机中国 评测】小米科技春季新品发布会早已落幕,发布会上推出的新品——小米手机5和小米手机4S也经历了多轮发售,其用户预计遍布全国。尽管如此,时至今日两款产品依然是“一机难求”,不少朋友纷纷表示“没抢到”!事实上,每轮抢购过后,米粉的吐槽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何时能够开放供应,目前仍然没有答案。
最新款的小米手机
3月15日小米5售罄之后官微下方的网友热门评论
  如今再看,或许是安慰等待500多天的米粉,小米科技推出年度旗舰之作——小米手机5的同时,也推出了小米4的衍生版本——小米手机4S。两款产品同期发布,也同期发售,为抢购小米手机5的朋友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一份特殊的慰藉。当然,到底是小米5难抢,还是小米4S更难抢些?不知道具体放货数据的我们,很难去加以量化!
小米5和小米4S
  就如大家所知道的,小米5众多“黑科技”加身,售价为1999元起步;小米4S的配置逊色一些,售价也更便宜,64GB版售价为1699元,相比小米5最少便宜300元!面对300元的差价,或许有不少朋友正在纠结,究竟选哪个好呢?两款产品的体验到底差多少呢?大家不妨带着这些疑问,参看我们下面带来的小米5和小米4S对比评测。  注:本文测试所用机型为小米5高配版(黑色,2299元)和小米4S高配全网通版(白色)
  更多热门文章:
  6GB超大运存 vivo Xplay5旗舰版初体验
  用小米手机5拍照,那是怎样一种体验?
  vivo Xplay5评测:重新拉高安卓旗舰标准
  小米4S评测:欲以颜值取胜的升级之作
  就外观设计而言,小米5和小米4S风格存在些许差异。简单来说,小米5更像是小米Note的缩小版,整机精巧圆润,独特的3D纤细侧腰让其极具辨识度,而且黑色版更具美感;小米4S则明显粗犷一些,规规整整的设计延续了小米4的风格。不过,双面玻璃材质的选用,以及特别的机身线条处理则刷新了用户对于小米手机外观的认知,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或许,对于小米自己来说,小米4S也是它们的一次尝试。
小米5(黑色)和小米4S(白色)
  小米5的机身尺寸为144.55×69.2×7.25毫米,重量标准版/高配版约129克,陶瓷尊享版约139克;小米4S则为139.26×70.76×7.8毫米,重量约133克。对比不难发现,小米5的机身更长、更窄、更薄一些;小米4S则稍短、稍宽、更厚一些,至于重量则相差不大。正因为此,小米5单手操作反而更方便一些。当然,对于笔者这种手小的用户来说,左手握持时拇指都无法触及屏幕顶端,需要右手协助方能完成日常诸多操作。
小米5(黑色)和小米4S(白色)
  其实,就屏幕尺寸而言,,小米5反而要略大一些,采用5.15英寸省电高亮屏幕;小米4S的屏幕尺寸则为5英寸,相比较而言前者的视野稍微开阔一点。至于屏幕分辨率,两款手机都为时下常见的1080p(像素)全高清屏,超过400ppi的像素密度使得二者显示效果极为细腻。有些意外的是,身为旗舰级产品的小米5,并未如同竞品Xplay5一样直接上2K屏,以拉大与小米4S的差距。当然,2K屏是否有必要,用户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
小米5(黑色)和小米4S(白色)
  说到屏幕,与常见的手机不同,小米5的屏幕采用16颗灯高演色技术,是该机的一大亮点,进而带来了更鲜艳、通透的视觉体验。与小米4S或小米3等其他机型相比,在屏幕亮度均调至最亮的情况下,显示相同的画面,小米5明显更亮一些,图片色彩更加鲜艳,优势明显。至于阳光屏、夜光屏、护眼模式以及色温调节,二者也都支持,相比其他品牌的产品同样有着有一定的优势。
小米5(黑色)和小米4S(白色)
(责任编辑:映象网科技频道)
文章关键词:体验,到底,多少,小米,对比,评测
映象网科技频道
197 跟贴197
映象网科技频道
192 跟贴192
映象网科技频道
映象网科技频道
108 跟贴108
映象网科技频道
121 跟贴121
映象网科技频道
映象网科技频道
118 跟贴118
映象网科技频道
映象网科技频道
155 跟贴155
映象网科技频道
加载更多新闻
尽管获得诺基亚手机和平板电脑品牌的十年…
阅读下一篇
尽管获得诺基亚手机和平板电脑品牌的十年授权,然而手捧诺基亚遗留的财富,HMD并不想把所有资源揽于一身。Nummela也深知自从1996年诺基亚推出第一款手机至今20年来,整个手机市场发
频道热线电话
客服/投稿邮箱:tech@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号:1605124小米到底值多少钱:真的能超千亿美元?
小米这家成立四年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和它到底卖了多少部手机一样,数字的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惊羡与质疑之声相伴而生,从成立一年半后10亿美元的估值,到几个月后的40亿美元,到去年下半年的100亿美元,今年初的300亿美元,而最近几个月,已然有人在给它贴“1000亿美元公司”的标签了。当然,这些估值很少是以小米官方的回应出现,其最近一次回应是去年下半年确认10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小米到底值多少钱?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财富数字游戏,而是关系到对这家近年来最引人注目、恐怕也是最成功的创业公司之一未来前途的看法。上一次我们面临这样的处境,是在京东商城身上,这家与各种谣言相伴而生的网站,目前市值接近400亿美元——证明了它的支持者的眼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尹生(微信公号jia-zhi-xian)将以《估值小米》系列文章的方式,从各种可能的角度对小米模式进行解读,比如将它看成一家手机公司,电商公司,或者类似苹果这样的软硬服务一体化公司等,最后综合各种情况。我希望这不仅仅是有关估值的文章,更是探讨备受推崇的小米模式的不同维度。今天推出的是第一篇:拨开所有的包装,小米本质上和三星、联想、诺基亚没有区别——它首先是家手机公司,因此必须首先作为一家手机公司生存下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一定不希望媒体和潜在的投资人将其与三星、联想相比,更不用说诺基亚了(几天前一位小米员工因为流露出对正在裁员的诺基亚的“不敬之辞”,而遭到了广泛质疑),但从投资或小米模式的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比较确有必要:在一段时间以后,想象力开始让位于残酷的现实,小米未必就能轻易取得三星和联想到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诺基亚曾经获得的成就——在电子消费领域,几乎还没有一家公司仅仅凭借各种诱人的故事和创新的营销手段,就能让用户长期驻留脚步,无论如何,你首先必须是一家性价比优秀的产品公司。在这方面,即便苹果也不例外。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苹果的成功是因为其软硬服务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但仔细想一想,当我们提到苹果的短期业绩驱动时,更多的还是想到它接下来会发布什么样新品,在多大的价格范围内发布。所以,要给小米这样一家销售额据说接近百亿美元、估值可能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公司估值,首先还是必须将它视作一家出品手机和相关产品的公司,因为这些已经形成的规模限制了它未来进行巨大调整的可能性(类似的现象姑且称之为规模陷阱,尹生会在其他的文章中专门讨论)。在这方面,它和三星、联想以及诺基亚这几家公司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意味着,它也无法逃避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规律。三星和联想都以一个细分产品为主,三星是手机,联想是PC,同时也做其他的围绕家庭和个人的电子产品,而诺基亚在跌落神坛之前,主要就是一家手机公司。碰巧,三家公司都以(曾以)中国市场为主要引擎(或者之一),都基于某种低成本优势——三星是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联想是中国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而诺基亚则是基于规模化的设计、营销和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不同的是,三家公司都通过自主品牌将产品卖到了全球(有一半以上来自本土之外),规模也是各自行业的领先者,相反,小米还只是一家绝大部分市场局限在中国的公司,而规模则仅在中国有不错的名次——一直到去年底,在几乎所有主流的调研数据中,排在全球前几名的智能手机公司中,都没有小米的身影,倒是有华为和联想,它们去年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和第五。相比这三家公司,小米的低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消除营销和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制造的外包(充分利用中国过剩的手机制造产能),以及以高性价比为目标的产品设计(同样离不开中国充沛的手机制造能力)。但在整体规模、全球化布局、知识产权积累等可能对未来的竞争至关重要的领域,小米处于劣势,而这些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补上的。就拿全球化来说,最近中国台湾对小米的一些营销做法进行了处罚,而这些做法在其中国内地的营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人将此次处罚作为对小米的一次绝佳广告,但换个角度,它也暗示那些在中国内地帮助小米快速流行的玩法,比如饥饿营销,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可能会受到诸多限制。又比如,随着小米的规模上升,供应链将成为更大的挑战,目前全球主要的手机部件都掌握在三星等韩国公司和日本公司手中,对此就连苹果,也得忌惮三分。而在海外市场,小米必须同各种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周旋,谷歌和微软分别以重金购买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其手中的知识产权。目前中国市场对三星和苹果这样的公司而言,还相当重要,而且小米没有形成足够的威胁,但情况总会发生变化,那时产品和市场之外的因素会主导竞争,就像华为和中兴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近几年遭遇的来自知识产权和政治方面的围剿一样。尽管小米一直试图塑造其在产品创新、品牌和商业模式方面的独特性,从而有意无意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手机业本身绕开,但目前看来,小米的前途仍然取决于三个驱动因素:智能手机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在高性价比市场上的竞争力,新市场(手机以外的产品和中国以外的市场)开发的进展。第一个因素的现状是: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放缓,而中国市场则率先减速。尽管市场上关于手机销量的数据很多,而且各家都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要快于全球,因此达到顶点的时间也快于全球。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占比就超过了50%,而去年全球才达到这个水平,去年中国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到70%以上,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可能已经变为80~90%;去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了40%左右,而中国则介于50%和100%之间,但在年,这个数字都在100%以上,相比而言,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季度出现了环比下滑,但同比增长仍然在20~30%,而中国则出现了停滞甚至同比下滑。这就意味着,随着智能手机占比进一步上升,智能手机销量的增长将更靠近整个手机市场的增长,过去两年,中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的增长大约介于20~30%,而这主要归因于智能手机的爆炸式增长。包括IDC在内的一些机构预测,今明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增长将回落到10~20%,而这之后也许将回落至仅比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稍高的水平,就像整体手机市场在几年之前已经出现的。在这样的市场上,任何一家公司要获得50%甚至更快的增长,要么在海外开发新的增长引擎——如之前所述,这对小米而言难度比较大,要么进入新的产品领域——但前提是这个市场规模必须够大,而目前离小米最近的理想市场是电视,但迄今小米在该领域仍然进展缓慢,而且由于电视领域的生产环节不如手机独立,因此小米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供应链支持其独特的模式。或者,抢占其他公司的地盘,而这取决于性价比。但在社会化的电商渠道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小米通过渠道去中介化而获得的优势将越来越小,而在海外市场,运营商销售是主要渠道,而这对华为、联想(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这样业已建立起运营商网络的公司而言,恐怕更有利。同样,那些被小米调教出来的供应链,也可能为竞争对手所用。总之,最后一切都会变得更加透明,先行者的先行优势将被抹平,到最后小米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它所说的粉丝魅力,不过我怀疑,如果小米的产品不能继续保持性价比的显著优势,在竞争对手的挤压和诱惑之下,魅力的溢价还剩多少——除非小米能够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其他方面的收入来对手机进行交叉补贴(比如其正努力塑造的“互联网公司”小米),从而继续巩固其性价比优势,这一点后续文章将重点分析。除此之外,就只能寄希望于运气了,比如三星等现在处于主流位置的竞争者中,有那么一两家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出现问题,从而将市场拱手让给小米。不排除有这样的机会,比如目前三星公司正面临陷入泥潭的危险,就像诺基亚在几年前的处境一样,而很大程度上,三星的崛起受益于诺基亚的衰落,只不过三星在顶峰的时间恐怕要比诺基亚短得多:就在2011年时,三星还处于诺基亚的阴影之下,当年它有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负增长,营收增长也在个位数,但从2012年第一个季度开始,伴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大潮的开始,它突然进入了高速轨道,仅过了两个季度,就达到了巅峰——在2012年的后两个季度,其净利润分别增长了76%和91%,而营收增长则处于15~30%之间。但最终,好时光仅仅延续了六个季度,到去年最后两个季度,其营收的增长实际上限于停滞,而利润增长也多回落到个位数,到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重负增长。回顾过去很多年的历史,在电子产品领域,这几乎成为一个宿命:对规模增长的追求并不能确保无虞,在不久前诺基亚已经证明了这点,而三星也许即将证明这点。而在传统行业,只要你规模足够大,通常总会带来生存上的保障,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颠覆性的变革通常有很远,但在这里,规模的增长会使公司越来越陷入某种僵化的模式,从而患上某种适应困难症状。小米未来估计也很难例外。瞧,我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证明:应该拿出一些权重来考虑比照三星和联想对小米进行估值,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我这样假设,还基于这样的考虑,也许为了增长(既是为了竞争,也是为了投资人和其他合作伙伴的信心),小米会非常乐意像三星或联想那样,成为一家电子领域的多元化产品公司(包括横向和纵向,现在它已经推出了多种手机边缘产品,还有电视),特别是当它在海外市场进展缓慢时。同时,我们将时间推后到2016年,届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回归到10%甚至更少的正常增长状态,而小米的增长和盈利水平也将趋于稳定,就像苹果和三星现在已经遇到的情况,或者联想作为一家多元化的中国电子产品公司在整体上已经呈现出的,因此选择这一年作为估值的基准时点就比较可行。我还假设两种情况:一是假定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为5.8亿部,小米占据其中25%的份额,即1.45亿部(这约相当于年60%的复合增长,太超常了,但在前面提到的好运气发生时是可能的),假定届时每部手机的平均价格从目前的219美元下降到130美元,则2016年小米的营收为188亿美元,同时假定手机在当年小米营收中的比重为75%,则2016年小米的总营收为250亿美元。另一种情况是,2016年小米的份额为15%(合8700万部,如果小米今年真能如期完成6000万部,接下来两年的复合增长也必须在20%),平均价格150美元,手机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0%,则小米当年的总营收为163亿美元。假定第一种可能为35%,第二种可能为65%(在这里我姑且不考虑另一种可能,那是一种更糟糕的可能,今年成为小米最后的好时光,但我在最后的综合估值中会以其他方式考虑这种可能),则2016年小米的预期平均营收为194亿美元,这个数字和之前雷军说的“最迟2016年营收超过1000亿元”一致。接下来是预测2016年小米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过去三年,三星的毛利率分别是32%,37%和39.8%,联想分别为11.7%,12%和13.1%,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中兴通讯过去两年终端业务的毛利率介于14~16%,目前终端业务营收占其全部营收的约30%。由于三星有零部件业务,且有较大比例的中高端产品,因此小米要达到它的毛利率水平难上加难。综合商业模式、产品定位,可以预期小米目前的毛利率要略高于中兴,比如18%,这比中兴要高出20%,但源于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要继续提高估计也有难度,假定2016年小米仍然保持18%的毛利率水平。接下来需要预估小米2016年的运营费用率。在这方面我认为采用京东的指标会更有参照性——小米的主要营收来自电商,其主要费用包括内容与技术,营销,配送,以及管理费用。小米今年的规模估计略小于京东去年的数字,京东去年的费用率为10.7%,前年为13.6%,预计今年会保持在10%左右,小米2016年的规模和京东今年的规模相当,因此假设其当年的费用率为10%。扣除所得税等因素,预估小米2016年的净利润率为6%(在高市场占有率假设下,其互联网业务的盈利水平可能会增加,但手机的盈利水平则受到挤压,而在低市场占有率的假设下,情况则相反)。据此可以得出,小米2016年的净利润为11.6亿美元。这个数字介于三星和联想之间:三星过去四个季度的净利润率为13.1%,过去年8年的平均利润率为9%,中位数为8.7%,联想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年的净利润率为2%(过去几年处于稳步上升过程中)。接下来是采用何种评估指标,在这一点上我倾向于采用PEG(市盈增长比率),联想过去两年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5%,14%,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4%,28%,三星过去两年收入增长率为22%,13.7%,净利润增长率为73.3%,27.8%,假定2016年后的数年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分别是三星的两倍,和联想相当。
按照已经公布财报的过去四个季度的营收和利润计算,过去两年三星的平均市盈率为6.54倍,联想过去两年的平均市盈率为15倍,即赋予小米13~15倍的2016年市盈率,得出2016年的估值为151~174亿美元。给予其20%的要求回报率,按两年半贴现,则现值为95~110亿美元,取中间值103亿美元。这只是一种情况,接下来,尹生还将逐一考虑其他情况下的估值,包括如何以苹果为参照评价小米,以及以京东和亚马逊为参照评价小米。如有兴趣,欢迎订阅尹生的微信公号(jia-zhi-xian),或者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网专栏和百度百家专栏。文章首发来源:价值线(jia-zhi-xian)
本文来源:虎嗅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c的电荷量究竟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