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月生活费2千仍越喊穷越穷,究竟花多少才合理

大学生每月2千生活费喊穷 有人1.2万饭都吃不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高中时,老师说过最大的谎言是什么?
  “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自由了,想做什么做什么&&”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相信,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想做什么做什么”只是一种幻想,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外,基本没有赚钱能力的大学生,在经济上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也会有不小的负担。
  上海三成大学生生活费在2000以上
  据东方网28日消息,日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市信用研究会共同发布“上海市大学生信用消费指数”调查,数据显示,上海高校学生中,每月的生活费1000元以下的占7.19%;元的占59.95%;元的占25.92%;3000元以上的占7.19%。可以看出,2000元以上水平占到总数33.11%,即三分之一。
  对于离开大学校园很久的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来说,2000元确实有点让人惊讶。想当年,小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生活费基本就是500元,最高也没有超过1000元。但是,从微博上很多大学生的反应来看,2000元一月的生活费并不让人感到惊讶。
  “钱说没就没,根本不够用”,这点对于靠父母资助的大学生体会更加明显。之前有网友列出了自己一个月的日常开支,想要说明:“妈妈,生活费就是这样没有的。”我们来看一下,说的是不是你――
  吃饭:
  早餐:豆浆1.5元,夹饼2.5元。4*30=120元(补充:贵的不敢吃&&)
  午饭:6元&&想吃饱加3元!(贵的不敢吃)
  晚饭:6元&&想吃饱加3元!(贵的不敢吃)
  午饭加晚饭按平均每天15计算,15*30=450元!
  晚上饿了吃包泡面,涨价了2.5元!平均每月15次,15*2.5=37.5元
  共计120+450+37.5=607.5元!
  生活:
  牙膏+牙刷+肥皂+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80元
  卫生纸+洗澡+电费+打印课件+学习用具=55元
  话费50元!
  共计185元!
  于是就会有很多学生会选择在校期间做一些兼职,一是补贴生活费用;二是增加个人的社会经验。
  生活费用对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止在中国,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外国学生:我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带着“生活费高是中国学生特有的吗?”这个问题,去查看了国外几所大学的生活费标准,结果让人非常吃惊。
  首先牛津大学,分别列出了一个月和九个月的生活费。一般来说要提前做好9个月的生活预算,以备在假期时候会有一些必要的开支。而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有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按照每个月的花费来说基本在970英镑~1433英镑(约为人民币9307元~13749元)之间,包括住宿、食物、社会实践等。
  另一所位于英国的大学――伦敦理工商学院的收费类别大致和牛津大学一样,但他们的收费标准是按周来计算。39周对应的是课程需要学习1~4年的医学生,5~6年的则需要52周。不过,他们每周花费的最低数额均为293英镑(约为2811元人民币)。如果以四周为一个月来计算,在伦敦理工商学院一个月的生活费就需要花掉大概1.1万元人民币。
  其中,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伦敦理工商学院提供了两种住宿方式,一种是学校提供,另一种则是私人的。下面这张就是偏贵一点的房间图&&
  据中新网去年9月消息,英国一般人的平均年薪收入为26500英镑(约为25.4万元人民币),而一位牛津大学生一年的最低生活费就将近是平均年薪的一半!
  美国大学生也不例外。据infozee网站,美国的大学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学费也相差很大。一般来说,学生的生活费大致会在每月1000美元(约为人民币6562元)左右,个人很省的话,最低也要花费700美元(约为人民币4593元)。具体内容如下:
  去年10月消息,据美国媒体报道, 2014年普通美国人的平均收入44569.20美元(约为人民币29.2万元)。美国一个大学生一年所花掉的最低生活费就是一个美国人年薪的1/5。
  这样看来,国外的大学生在生活费上的压力并不小,而让人心疼的是,由于很多学生负担不起高昂的生活费用,只能选择少吃或不吃。
  据华盛顿时报2014年消息,乔治梅森大学的一位大三的学生,选择搬出学校,自己做饭来减轻高昂生活费带给他的压力。
  在下表的生活支出这一栏,9个月所需花费为15987美元(约为人民币10.5万元),平均下来每个月就要花费将近1.2万元人民币。
  于是,很多学生为了省钱会选择“饿肚子”,这种情况在来自低收入家庭或者第一代进入大学的年轻学生更加普遍。于是,有不少学校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法――“食品银行”,一种类似于社会救济的服务。
  学生食品银行从2008年的4家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121家
  即便如此,很多学生往往因为感到羞涩而拒绝向学校寻求帮助,而且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对自己的父母开口。有家长称,曾接到过自己孩子打来的电话说,“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曾经在乔治梅森大学的官方Facebook上,有一个18岁的学生写道:“我做了三份兼职,每个月我给自己的父母寄回50美元让他们能够买些杂货,一周我只吃五顿饭,真的真的很饿。”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东方网、华盛顿时报、牛津大学官网、伦敦理工商学院官网、乔治梅森大学官网等消息。
    更多的理财资讯,欢迎关注搜狐理财官方微信号【财技】,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责任编辑:曹萌)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Hi,我们是《西电学生》报社。《西电学生》报社,成立于1984年,在陪伴西电成长的32年间,已成功发行280期报纸,并创办了西电官方首刊《羲和》,现隶属于西电青年融媒体中心,由校团委老师协助指导。《西电学生》报社family在报社这片文艺的土壤上既有尖锐与深刻并存逗比与才华齐飞的“言论时评”又有焚香默坐燃青灯此卷甚美君可知的“品鉴共赏”既有将视线投向星辰大海的“前沿聚焦”又有西电各种星汉般灿烂的各种大牛西电er专访“人物纵横”这是我们的报社大家庭我们会长歌而行笑谈《诗经》《楚辞》我们也会明月为伴北操狼人唇枪舌战旁人总问在西电这所文艺被理工气息压抑得奄奄一息的学校还要奋力挣扎 逆流而上图的到底是什么?大概就是为了从混凝土中开出一朵花来,纵然艰难,却也不甘就此灭亡“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而乐,相下不厌。”我们希望在这里能遇见那个执笔为刀挥斥八极方遒的你以墨为心细绘三千事物的你热爱文字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你最后一次招新面试,这一次,我们不想错过你!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在周六晚上12:00前扫一扫二维码西电青年(xidianyouth)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xidianyouth“西电青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团委打造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idianyouth“西电青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团委打造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平台。&&&&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2016 大不六文章网月入6000元,本来是可以消费理财两不误的,而部分这样高收入白领不到月底也喊穷。近日,记者接到多个高薪月光族的苦恼电话。
据了解,高收入月光族人群普遍年纪较轻,收入稳定,消费意识前卫,缺少足够的忧患意识和消费计划;不能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逐步形成了无节制的消费习惯;在投资中也乐于尝试高风险理财品种
,不愿合理规避风险,最终成为月光族。
会赚更会花,失业陷窘境
供职于某外企的夏于,月薪6000元,却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2000元一条的裤子,她半年要买三条,只要是喜欢的物品,夏于从来都不吝惜。夏于的口头禅是:“会赚钱就要会花钱,钱花了还会赚回来,还年轻,没必要存钱。”
金融危机来袭,在春节前突遇公司裁员,从来都没想到会失业的夏于失业了,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她为此懊恼不已:“早知道生活会突遇如此变故,我之前就会合理理财,而不是一味消费了。以后不管月薪多少,我都要理财,让自己的生活有保障。”
四张信用卡轮着刷
家住南湖花园的杨小姐月收入5000元,却还是老觉得钱不够花,每个月都是几张信用卡轮着刷。工作两年,杨小姐的存款还是零。“有时候也搞不清楚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杨小姐无奈地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金羊博客近日精华:
本栏目最近更新: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升职早已不等于升值,你有什么招数提高自己身价?富人思维VS穷人思维 你是哪个
放在五年前——那个时候人们这样界定自己的——行业+企业+职位,比如说,““我在通信行业华为做经理”;或者 “我在教育行业新东方做老师”,基本你的身价就差不多了。
所以那个时候,职场增值的玩法特别简单——你先选好一个行业,然后努力进入这个行业最好的企业,然后从低职位开始卯足劲儿往上爬。做了几年,你翅膀硬了,如果组织内能升,你就继续升。如果不让,你就跳到小平台提高职位,积累更高能力和视野。多年以后,你成为某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士——你也可以仅凭你的资源,和年轻人PK。这是传统套路。
但这个套路在今天失效了——今天行业变化得实在太快了,随之企业也雨后春笋——互联网的概念热度还未消,VR、人工智能、物联网……基本上你每天都能听到新概念、新行业、新企业以及新职位。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中关村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1个月。你想,你可能花了10年爬到一个行业或者公司中高层,结果行业整个没了。
以前别人还会追问,公司有多大?多少人?但你会逐渐被只有十多个人估值百亿的公司刷了几次认知以后认识到,规模也和牛逼程度无关。
职位更加不可信——所有公司都有一套CXO的班子,当我们进入大堂里的都叫经理、销售都叫顾问、而厨子都叫营养师的时代……职位系统完全乱了。
为了规避风险,理财规划会建议大家做投资组合,同样道理,随着行职业体系在跨界+互联网化中慢慢消解,优秀的人才也会开始思考“工作组合”:多种技能在多个平台的多个圈子。在这种新的价值坐标中,升职早已不等于升值。
今天你们公司的做产品经理的小兄弟,他根本不太介意他是不是有机会成为你们公司的产品总监,他更在意做出一个小圈子内震惊四座的产品,然后机会就来了。
今天的职场人,他们在用这个公式重新定义自己:
圈子×能力×特色
为什么圈子放在第一个?因为他对于你的估值其实影响最大。
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因为广告而买一个东西了?我大部分的购物都是源于朋友的推荐。因为产品过剩,信息爆炸,我信任我信任的人就好。消费有各种圈子,旅游玩家的圈子,高尔夫球的圈子,潜水的圈子……消费正在圈子化。
职场也是一样的啊。在中高端招聘市场,近40%的职场人的招聘都是通过熟人转介而成,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今天的职场,越往上越是个江湖。
朋友公司要招产品经理,招聘过程是这样的——发朋友圈求助,被朋友拉进一个产品经理的群,认识了群主,通过群主推荐找到了合适的人。朋友-圈子意见领袖-朋友 ,这就是圈子的链接方式。
其实越是新出现、快速变化、缺乏明确标准的职业,圈子越重要,因为难以评估,所以主要靠人品——艺术、投资、金融、咨询,电影、同传、创业……你走近看,都是一个个的圈子。
你以前总以为,年薪100万的圈子的最LOW的人都比年薪10万圈子里的人能力高,但是当你真正进入,你才会发现其实每个圈子里牛人的水平相若,烂人也是。真正区分他们的,不是能力,而是圈子的不同。
这叫不叫公平竞争?其实也挺公平的,因为混圈子也是一种能力。
圈子不仅仅是同行同业,我很多HR朋友常常会想从新精英学员里招人,就是因为他们信任这个圈子。同行、同业、同事、同学、同居……这都是圈子。
当同一个圈子有很多人,靠什么?靠能力。
这个不用多说了,你需要在圈子里面持续的展现能力,输出内容,逐渐大家会理解你。圈子是能力的放大器——如果强,你会比以前更强,如果弱——你也会迅速被不看好。
所以请注意,你不需要是行业内能力最好的,你只需要在圈子里是能力最好的就行。
所以如果能力不是业内第一,你可以不断缩小或者换圈子并成为其中某个细分第一,比如说“教育圈里最懂在线教学运营的人”,就比“运营高手”更是个有说服力的定位。
当圈子和能力一定,你需要找到和放大自己“让人讨喜的特色”——嘴贫的再贱点儿,轻松的逗比点儿,严肃的极客点儿,屌丝的再鸡血点儿;在这个情感消费升级的年代,最大的风险,是大家把你当个毫无特色的好工具。
当面目模糊的专业人士太多——人们就只记得住有特色的人,并与其中认同的人互动。
所以。醒!醒!吧!关注圈子、能力和特色,让你更值钱。
认真思考下面这些让你升值的问题吧:你身边接触最多的6个人的身价是多少?你的能力在业内大概是什么水平?哪一项比较优秀?你有什么“让人喜欢的特色”?你该如何表达给大众?
(*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近期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市信用研究会共同发布了《上海市大学生信用消费指数》调查,数据显示,上海的高校学生中,每月的生活费1000元以下的占15.67%;元的占58.09%;元的占19.53%;3000元以上的占6.7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在元之间。
数据来源:《上海市大学生信用消费指数》
  然而据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超过1200元的占比只有9.76%,上海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比例有加速扩大的趋势。很多学生表示,一线城市物价水平较高,大学生除了基本的吃穿用之外,还有很多社交场合需要花钱,因此2000元的月生活费都算是最基本的了。
  针对大学生生活费的问题,网友都是如何评价的呢?
  @ up吱吱吱吱吱:我的生活费全吃了,早饭平均6元,午饭晚饭平均8元(吃肉不止这点),水果10元,时不时改善一下伙食聚个餐啥的,有时也会经不住诱惑买点坚果啥的,一个月吃上千,真想缝上这张嘴。
  @ W明璇儿:北京,不买衣服不买化妆品不出远门 一个月1600
  @巧克力不是我:这数据一点都不准确,瞎说,明明要更多钱才能活
  @胖达sisterxxxi:男生谈恋爱花钱多一点,女生护肤化妆花钱多一点
  @大豆大豆豆豆:我怎么觉得这个数据不太合理啊……高中同学现在遍布全国在上大学,不管上海武汉还是南京,没听说过有低于1500的啊,只有百分之9超过1200?
  @__Mr__夏:这数据明显不合理啊,我在东北上学,小碗拉面8元,大碗10块,一个月1500的生活费,将将够用
  从众多网友的评论中,小编总结出两点关键信息:
  一、该份调查数据并不准确,大部分学生认为实际消费水平要更高,即使是二三线城市,一个月生活费也要超过1500元;
  二、大学生消费领域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吃穿用之外,还有很多其它花钱的场合,比如社交、谈恋爱等。
  算笔账,大学生究竟要花哪些钱?
  由于各地物价水平差别较大,我们这里暂且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例来说明。
  1、伙食费:虽说学校食堂的餐费比外面餐厅便宜了很多,但一日三餐算下来基本上要在15元以上,再加上水果、零食起码要20元了,每个月同学之间还要聚餐1-2次,按照每个月150元计算,那么单单伙食费一个月就要750元了。
  2、生活用品:牙膏、牙刷、洗面奶、卫生纸、洗衣液/洗衣粉、沐浴露、洗发膏等基本的生活用品,一个月平均100元左右。
  3、穿着:在穿着方面,女生买的数量较多,男生在每件衣物上花的单价会高一些,这方面的花费差异较大,不过基本上一个月也要300元了。
  4、女生的化妆品:现在大学里面女生化妆的比例越来越高,每个月的化妆品按照200元来计算。
  5、男生的电子设备:男生在一些电子设备上面比较烧钱,如果是计算机专业的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会比较高,这里按照平均一年2000元来计算。
  6、手机及话费:现在大学生都很注重面子,用iPhone手机的比比皆是,即使是其它品牌手机平均也要2000元,每个月的话费在50-100元之间。
  7、交通费:市内公交及地铁费一个月按照50元计算,每年回家的火车票钱,按照一年2次来回4次、每次200元计算,一年要800元。
  8、旅游及外出:碰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如果不回家的话,很多学生都会结伴出去旅游,不同学生之间差异大,一年也要元了。
  这八项费用加起来大概每个月平均在2000元左右,如果有些同学较为节约,买的衣物较少,再扣除掉化妆品、旅游等费用,一个月也要1500元左右。
  除了以上大部分同学都会涉及到的生活费用之外,还有一些花销要分情况、分人,比如谈恋爱的成本越来越高,生一次病也要额外多花一笔钱,同学过生日送礼物,手机、电脑坏了需要维修费…看来大学生需要花钱的地方真不少啊。
  父母能否承受得起子女日渐增长的生活开支?
  在中国,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会通过勤工俭学挣一点钱,另外大三、大四的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也会有一小笔收入,不过很多情况下实习单位并不发工资,而且大学生在毕业季的花费会更多。也就是说,大部分大学生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在学校里所有的开销都要伸手向父母要。实际上现在城市中的很多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地区,父母的工资收入并不高,面对子女日渐增长的生活开支,父母能否承受得起?
  此外,除了以上所说的生活费之外,还有两点支出我们没有考虑到,即学费和住宿费,一般学费一年平均在5000元左右,住宿费1500元左右,这样加起来平均每个月就要元。要知道,父母挣的钱不光要给你一个人花,家庭中还有很多其它开支。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非常强,很多人攀比心理重,即使家里经济状况一般,在消费商也要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看齐。大学里没有用上iPhone手机就觉得低人一等,交个女朋友每个月就要多花千元,这种现象很常见。一些同学用完了家里给的固定生活费,甚至打起了校园贷的主意,然而每个月都超支靠自己肯定还不上,最终还是要家长来替自己买单。
  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
  我们上面列了很多项消费开支,有些花费是必要的,但有些花费是非必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做选择。
  大学生应该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你的消费开支一定要符合家庭的经济状况。你看着别人穿着名牌的衣服、进出高档的餐厅,那是因为人家的父母有这个经济水平,盲目攀比只会让自己父母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学生时代花钱就大手大脚,等毕业工作了每个月都是月光族,那时候才觉得父母挣钱有多辛苦。与其羡慕那些富二代,不如踏踏实实学习、努力培养一些工作后需要的技能,争取毕业后进入更好的单位,花自己的钱才最踏实。
(*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猫生活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