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所处南方不取暖,那为什么也有了伦敦 雾霾后 取暖

南方为什么不集中供暖?
10:36:19 本文行家:
中国为什么实行“集中供暖”?
供暖线之争世界上有两大供暖模式,一是来源于前苏联的集中供暖,大到城市管网供暖,小到一个小区或者一个单位自建锅炉供暖,通过管网将高温热水送到千家万户。另一种方式是来源于欧洲的分户供暖。每户一台供暖锅炉在自己的单元内循环加热取暖,与大网供暖减少了供暖管网的长度,并且能自己决定供暖的时间,与集中供暖比较体现出“行为节能”的优势。抛开其它任何因素看,分户计量表供暖比集中供暖节能30%;分室、分时自动控制室内温度又比分户计量表供暖节能20%。中国之所以实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形成了几乎是“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因此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历史阶段。集中供暖的模式也是在那个阶段制定的。“供暖线”如何划定的?
所谓“供暖线”,其实没有严格意义,在网上你搜不到任何关于供暖线的明文规定,但各种版本倒是不少,主要有以下三个版本:
第一:秦岭-淮河一线上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划定理由是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第二:黄河一线上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供暖规范的时候,编制组专家考虑当时的国家经济条件及国家出资建房的时代背景,规定长江以南不集中供暖,将草案交给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审批。周总理看后,认为在当时国家经济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住房建设不能搞安逸奢侈铺张浪费,就把长江改成了黄河,即黄河以南不集中供暖。第三:黄河以北,长江以南第三种说法则是所谓的“相关文件”规定:长江以南的城市,冬季不需要集中供暖;黄河以北,则必须供暖。处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豫南,冬季是否集中供暖,没有硬性规定。南方到底能不能集中供暖?&
我们既然搞清楚了集中供暖的由来以及“供暖线”的划定,那么就好分解南方能不能集中供暖了。第一,南方到底冷不冷?冷算是一种感觉,我相信大部分南方人都会说冬天挺冷的,特别是北漂的南方人体验了北方的暖气之后对童年的“湿冷”更是印象深刻。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来考虑,16℃是人体对寒冷忍受程度的一个边界值,大部分南方省市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6℃,只有广东、福建、海南的平均气温在11月至次年3月间出现过高于16℃的数值。南方与北方实际上不是是否寒冷的区别,而是寒冷时间长短的区别。南方的寒冷持续时间可能是1个月、2个月或3个月,北方的寒冷持续时间则是4个月、5个月或6个月。第二,能源到底够不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则认为,目前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尝试并没有进行过严格论证。我国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电暖器、热泵空调等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两到三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按南方地区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不过,这一优势正在缩小。《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沪、皖、苏、浙、赣、湘、鄂、川、渝、闽等不属于集中供暖的夏热冬冷地区的采暖电耗从1996年的不到1亿度已经飙升至2010年的390亿度。死守供暖线?力推南方供暖?亦或另辟蹊径?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其实南方是需要暖气的,但是否能“集中供暖”则让人头痛。且不说新增加的能耗问题,单是为集中供暖重新铺设管线这一巨大工程就能让人望而却步。此外,诸如南方间歇性回暖,热源难以保证等问题也让“集中供暖”不那么可行。而来源于欧洲的分户供暖方式也许值得我们去考量,2000年,当时的建设部以76号文件颁发了 《民用住宅节能管理规定》,就明确提出分户计量的改革方向,发出了供暖改革的信号。2003年,当时的建设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的15个省份的12个城市作为实行供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但新住宅热计量表不好使,老小区的改造费用令人咋舌的问题拖缓了北方分户供暖的步调,而南方很多地区则是从零开始。总之,无论是“供暖线”南移,还是推行分户供暖,南方需要供暖似乎已经得到大部分的认同,而“集中供暖”则需严格论证,接下来怎么搞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南方周末)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村里都不烧煤取暖了,为什么还有雾霾?_房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7,821贴子:
村里都不烧煤取暖了,为什么还有雾霾?收藏
空气能热泵也不暖和,外边还大雾霾,电费吓人,改了半天好处在哪?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500块钱电用了不到一个月半个月多一点,我们现在都用8瓦的灯泡
我听说100平米,一天电费20多啊?
电费吓死人
坑老百姓呗。还能怎么
人少不住大房子
坑的就是老百姓…老百姓没有话语权还没煤改电的村,必须指定煤球才能烧…自己烧就是污染环境,罚钱,指定的煤球,国家就属于环保的…TMD当老百姓三岁小孩呢
我们明年煤改电,不行就还烧煤球吧
机动车尾气合格,加的油合格,排放标准合格,一样说汽车污染的,说烧煤造成雾霾,不让烧了还是有雾霾,大家都糊涂了
好社会主义羊毛的时候到了,今天就去给俩儿电表每个充五百元去...
AICPA如何报考,报考条件是什么?高顿财经一站式代报名服务,助您快速报考!
本来就是实验的,
开两会的时候,吹吹就好了!
大自然现象,与烧炭没大关系,从前家家烧炭,工业用炭,也没那么多雾霾,为什么。。
工业 工业 工业
还有好多没有改的呢
砖家说了,私家车太多了。污染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有个问题总想不明,取暖期也过了也不供暖了,怎么还这么大雾霾?_徐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9,321贴子:
有个问题总想不明,取暖期也过了也不供暖了,怎么还这么大雾霾?收藏
说雾霾冬季取暖是主因,现在也不烧了啊?砖家给解释解释?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政府说汽车尾气
你既然还继续问这个问题,那就证明你就不相信地表风减小对大气的影响这种理论,
问扯淡的政府吧
主要是风太小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南方为什么不供暖?
12月以来,冷空气大范围席卷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下降到零下,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将会启动集体供暖让这儿的居民度过温暖的冬天,而部分南方却依然要靠电热油汀、空调等设备自己供暖,其取暖效果并不理想且能源消耗与集中供暖并无太大差异。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导致温度比气温要低4-5度,因此人体对寒冷的感受比北方更多。而随着新能源和技术的发展,用清洁能源和智能计量的方式为南方地区供暖,并非不可行也并非浪费和不值得。
1906年中国地学会首席会长首次制定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这条线最初是用于指导居民建筑和农耕。
南北界限划分不科学
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此线以南地区一律不集中供暖。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专家介绍,这些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够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就人体感受来说,气温跟温度也并非同一概念,湿度等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南方地区平均湿度达70%北方仅20%,而湿度每增加10%温度则降低1度。
南北分界线划定已102年,最初仅为耕作参考用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这条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当时的这种考虑并没有从人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因此建设部并不应该以此分界线为标准,将其设定为集中供暖的分界线。当时国家建设部规定以该分界线为标准,南方不实行集中供暖,但该分界线制定到现在已过百年,这期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南方地区的大面积雪灾,这也严重考验了我国南方的冬季供暖机制。
而国家建设部规定,当时从地理上考虑,秦岭对南北冷热空气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南方处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温度不超过零下5度,且冬季时间持续较短,没有必要为铺设安装供暖管道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而北方背靠欧亚大陆腹地,冬季受蒙古低压冷空气影响较多,持续时间长,采用管道供暖比较经济。但其实温度&不超过零下5度&是最初制定集中供暖的时候参考的数据,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性打破这个记录。2008年1月28日的一次冷空气袭击中,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其中长沙浏阳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5度左右;2009年1月上海曾出现-8度等气温,并在零度间浮动持续一周左右。这种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算合理。[FX:PAGE]
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冷的感觉来源于神经对体表热量流失的反应,而冷的程度取决于体表热量流失的速度。当你的双手浸泡过冷水以后,立即摸高于水温的物体,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哪怕那个物体的温度远远低于你的体温。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就是说,你的感觉并非那么&忠诚&地反应外界的环境,偶尔也会&欺骗&你一下。冷热反应的是热量的流向问题,而不是绝对温度。你的温暖错觉实际上来源于你的局部温度(双手)与物体的温度差异,而不是你的体温与气温的温差。
南方冬季寒冷与湿度有关,平均室温比北方低10度
气象专家介绍,评判冷暖的标准有四个: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其中,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对比我国南北方情况可看出,长江中下游城市冬天湿度平均在70%左右。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长江流域室内温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10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度以下。而科学家认为18度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11度则为人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南北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冬季因为没有集中供暖的暖气,而只能采用火盆、电暖器、空调等方式取暖。南北供暖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不供暖,是因为这些地区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到90天,而这个气温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FX:PAGE]
南方为什么不装暖气? 
北方的暖气不能完全算社会福利,民众是要掏钱的;南方也不是想装就装的,暖气毕竟是一种集体消费行为,若是达不到一定用户,或者使用周期不长,暖气供应者铁定赔本。从根本上说,暖气消费还是一项市场行为,政府只在其中起到倡导、监督作用。现在的暖气设施分为水暖系统和气暖系统,由于水暖系统方向性好,供热持续时间长,所以比气暖系统更常用。不管哪种方式,暖气都是要经过长途管道输送的,为了保证热量不在中途过多的流失,对管道的保温、隔热是必须的。
由于北方气候干燥,而干燥空气的隔热能力和热容量都小,所以北方的管道的热量流失主要集中在管道的热辐射,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南方的暖气运送效率是相当高的。防止热辐射主要采用隔热材料中的热反射材料,如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的镍、铝箔或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等材料,在管道的内外面镀上或包裹一层就行了。简单方便,效果良好。  
但在潮湿的南方就不同了,除了热辐射可以带走管道的热量之外,通过热传导流失的热量更多。如前所述,潮湿的空气是优良的导热体,它们会以远大于干燥空气的导热速度将管道的热量转移走。除此之外,潮湿空气还有远大于干燥空气的热容量,它们吸收的热量并不能明显地反映在升高自身温度上。因此,南方如果破费安装暖气,其效果肯定也大不如北方。
无需多少管道的炕在南方农村也是不适合。炕中多灰尘,在南方潮湿空气中很容易富集病菌;为了防止墙体骤冷骤热,火墙一般采用偏向于土质、保温效果好(热传导能力差)的建材,而这种建材在南方显得极不结实,早在很多年前就淘汰了。[FX:PAGE]
南方集中供暖或可更节能环保
有业内人士分析,南方取暖目前是间歇式分散取暖的方式,以用电取暖为例,一般情况下一个采暖季一平方米仅需要耗电5千瓦时-10千瓦时,费用约2-5元;若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以南方某城市试点来看,一个月一平方米需要支付7元多,老百姓负担增加。因此专家断定南方不宜推广集中供暖。但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智能的计量方式收费等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南方居民在取暖方面的资金消耗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南方地区集中供暖其实不一定要如专家预计那样用北方燃烧煤炭的方式。
南方地区可集中供暖分户计量
南方地区并没有所谓的&严寒期&,其温度最低的时期也只是一到两个月,这也就成为很多专家学者不建议南方使用集中供暖的理由,他们认为不足90天的严寒期,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并且给居民带来经济上的负担。但包括北欧多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新更好更经济的供暖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集中供暖,分户计量。事实上中国亦一直在论证这种方法在供暖地区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分户计量就是将供暖管线,由原来的串联式改为并联式,即每个家庭一个阀门,如果不适用暖气就不必交费,使用暖气就可以根据安装在供暖设备上的计量表收费。而其他居民不会因为邻居没交费而受到牵连。这种供暖方式有很多优势,可以让住户自主决定每天的采暖时间、室内温度。南方地区家庭冬季可将温度调低,而当有寒潮或雨雪天极来袭时,可以将暖气温度调到标准温度;而如果天气回暖则可将暖气阀门关闭,从而节省能源的消耗,在经济上也更为合算。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采用集中供热计量收费的措施,可节约能源20%-30%。此外,这种供暖方式还能够解决收费的难题,如果不交钱就可以停止该用户的供暖而不影响其他住户,这将方便供暖公司的收费和管理。以北京市2002年冬季开始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试点小区来看,每平方米收费26元左右,与北京市集中供暖价格相当,比单独采暖的其他小区低很多。而且每个热量表前还配有一个闭锁阀,若住户拖欠供暖费时物业公司可以将这一住户的供热管道强行单独关闭。建设部、发改委与环保总局等部门已于2003年联合出台了指导意见,目前已将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山东河南等15个省作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以点带面地在全国推行以集中供热分户计量为主要方式的城镇供热体制改革。[FX:PAGE]
南方地区更适合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的供暖方式,在暖气片上安装阀门和计量器,当不需要供暖或温度回升时控制暖气用量。
在能源相对匮乏的南方地区可因地制宜使用清洁能源,地下供暖系统可以利用地下温度为水流加温后在进入住宅供暖。
南方集中供暖能源并非问题,集中供暖资源多元
对于南方地区是否应集中供暖的问题,曾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南方由于缺乏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担心造成更多的空气污染而不建议推行集中式供暖,采用间歇式自给自足的取暖方式。实际上,居民分散地使用空调、电热器等取暖设施,耗电量和取暖的效果不如集中供暖。
一位长期致力于能源效率研究的学者,在回答媒体提出的&加入给南方装暖气&的问题时表示,让南方冬天更舒服不应靠大量燃烧煤炭,应以发展核电、风电等新兴清洁能源为主,应对增加南方供暖可能带来的电力负担增加。在中国经核准的三个核电站,都位于南方地区。同时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等项目的开工,也保障的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能源供给。而内蒙古的风电,每年冬季用电低潮期空转。辉腾锡勒风电场发出的风电,被弃用的电能则达30%。在太阳能发达的西南地区,则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城镇居民供暖。其实清洁能源电力供暖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煤情的可行性方案。中电联一位专家曾表示,如果煤电双方因为价格的巨大分歧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加上国家保增长措施效果显现后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引起的电力需求上升,则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大面积缺煤停机的情况。
除此之外,&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将冷水作为媒介,灌入地底深处(地表下40米左右)。用冷水吸收地底的热量后,再将之抽上来,通过预留的管道,将热量输送散布到相应的房间内。这样可保证室内温度在20-26度左右。在湖北一些城市中新建的建筑物已有取暖系统但因费用高昂,可以将发电厂等企业的余热和居民的供暖联在一起,实行&废物利用&式样的供暖,既能达到供暖需求又可减少能源浪费还可减少居民的负担。[FX:PAGE]
附赠【冻疮攻防指南】
凛冬已至,寒冷降临。低温除了会使感觉麻木,手指僵硬之外,更会带来恼人的冻疮。
冻疮非冻伤,挑人挑环境
医学上所说的冻疮和冻伤并不是一回事。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冷伤(cold injury),冰点(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frostbite),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的出击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英国的气候让冻疮的发生率高达10%。我没有找到我国冻疮发生率的统计数据,但南北方冻疮的发生率差应该不会有巨大差异,因为冬春季时,虽然南方气温高于北方,但南方相对潮湿且缺乏室内供暖,故冻疮也不少见。
除了寒冷与潮湿,血液循环不好也导致是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而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另外,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叮&住不放。而局部衣物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话,也会诱发冻疮。
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温暖的环境里冻疮让你更难受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不容易。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恼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冻疮这种死缠烂打的的风格令人心烦。
温暖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小血管收缩,动脉血运不进营养与氧气,静脉血运不走代谢废物,导致细胞代谢障碍,而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小动脉受热扩张,动脉血注入,但此时小静脉却没有相应响应,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导致局部循环产生淤血。淤血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如果低温作用时间较久,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会走向坏死。恢复常温后,血液重新进入缺血缺氧的区域,也会导致原有受损细胞凋亡,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编辑注:细胞多傲娇,缺血缺氧会受伤,补给血液与氧气时它们还会受伤。)冻疮严重时,冻疮部位的小血管内甚至会形成血栓,加重组织坏死。反应较大的人在冻疮局部甚至会形成水泡、溃烂,此时很容易并发感染。[FX:PAGE]
冻疮的防与治
对于冻疮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则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
■当你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者你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
■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
■平日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有人感手脚冷时有火烤、热水烫等复温习惯,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
■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对冻疮的治疗主要是舒张血管、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舒张血管的药物有很多种,医生会视情况选择口服或者静脉给药。
■促进愈合方面以外敷药膏、加强保暖为主。如果冻疮处表皮完整,可以擦冻疮膏,每日温敷数次(不要热敷,热敷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责任编辑:黄菀彧
新闻热线:7-147 Email:
江南晚报社 版权所有
苏ICP备- Copyright(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取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