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脱皮芝麻榨油怎么样更健康吗

土榨油:到底是健康产品,还是不安全产品?
--果壳精选
前几天,有人在分答问我关于土榨油的问题。虽然简单回答了她的疑问,但是,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再细说下土榨油。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依然有很多土榨油作坊。
最近几年,很多城市人也仰慕乡镇&纯天然&的土榨油,特意去买着吃;
不少人给亲朋好友送礼也要带两壶土榨油,也有人买了小型家用榨油机自己榨油。
许多人认为这种&未经现代工业手段处理&&无添加&的土榨油更天然营养、健康。
土榨油真的更健康呢?是否越土越健康呢?
土榨油:&土&在哪里?
土榨油,最大的特点是 &土&。究竟什么是&土&呢?
&土&其实是指传统的办法,与之相对的呢,我觉得应该就是现代的食品技术吧。
土榨油其实就是用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采用传统的方法压榨得到的油。
很多人认为土榨油更好,但是,
从食品安全角度,土榨油是不值得推荐食用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还得从油的成分说起。
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
。除中性油外,原油中还含有非甘油酯物质,统称
原油中的杂质特别多,通常含有水分、机械杂质(粉尘)、胶质(磷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金属化合物,还可能含有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砷、汞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呢!
土榨油采用传统方法压榨,这些杂质在都没有脱去,完全是
&原生态保留&
。在现代食品技术中,这种油称为&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未经精炼的植物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原料。
而土榨油说白了就是把原油拿来直接食用,这个完全有背于现代食品科学,也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的规定。
要知道,土榨油不仅不会更安全更健康,其中的杂质反而会给人们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首先,土榨油在制作过程中一般会进行高温处理。由于高温作用,在处理过程中会形成一些
,这是一种可能致癌物。
前几年曾有媒体报道,某茶籽油中苯并芘超标。而超标原因,就是压榨之前高温加热产生的。而且,现在很多的土榨油为了能提高出油率,在炒籽的时候会把温度炒的很高,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较多苯并芘的。
在家做过菜的人应该都知道,油放热锅里烧一会儿后就会冒烟。不过,你知道吗?冒出的烟中含有一种剧毒物质&&
,它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丙烯醛甚至作为
油开始冒烟的温度叫做&
&,烟点越高,越不容易冒烟,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往往也更少。
同种类油的
烟点高低与其所含杂质的量密切相关
,大豆和花生原油的烟点一般只有150-160度左右,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230度以上。
土榨油由于没有精炼,烟点往往更低,炒菜时油烟也越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我们平时在超市购买的食用油都是经过精炼的商品油,精炼过程就是为了除去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色素和香味物质等杂质。经过精炼的有颜色浅、味道平淡、外观清亮,冒烟温度能提高五六十度,在爆炒油炸的时候,精炼油就不那么容易冒烟。
土榨油油没有经过精炼,油脂中的杂质很多,往往也更难储存,容易酸败变质,尤其在高温夏季,易产生哈喇味,这是油脂发生酸败的结果。
酸败后的油脂,往往有变质的气味,而且,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 、D 、E 、K 等也会被氧化破坏;同时,油脂的氧化产物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
植物油因为大部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的。加之土榨油因含杂质较多,更会促进氧化的进程。所以这么长时间的无防护措施存放是有问题的。
植物油氧化之后会有一股酸败味。但这种土榨油本身的味道就够大,即使有轻微的酸败味也未必能闻出来。我推荐不要用片中那种大桶的存放方式,起码找个小PET桶密封避光存放,这样也能延长保存期。
由于没有经过精炼,土榨油还可能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等很多的未知风险。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土榨油大多数都还是散装油,没有标示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油名称、成分及QS标识等,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完全没有安全保障。万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也完全无法追溯源头,建议消费者还是悠着点。
那些备受推崇的土榨油
土榨花生油
小心黄曲霉毒素潜伏
很多人喜欢的土榨花生油,因为味道香美。不过,土榨花生油最大的风险还在于
黄曲霉毒素
在油的精炼过程中,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会被去掉,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毒霉毒素超标。
土榨油不进行精炼,超标的可能性就很大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土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报道,超标幅度高达几倍。要知道,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一倍,就已经让许多人恐慌,而油里是毒性要高10倍的黄曲霉毒素B1,超标幅度往往还更大,大家居然都熟视无睹。
其实,国家标准的限量已经是牛奶标准的20~40倍,所以即使考虑到油的食用量比牛奶小,但超标带来的风险依然要高得多。
土榨棉籽油
小心隐藏的游离棉酚
还有很多人喜欢土榨棉籽油。不过,棉籽油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有害物质&&棉酚。
游离棉酚也是一种
,它是一类细胞原浆毒,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等实质脏器及中枢神经,并影响生殖系统。
棉籽油的毒性决定于游离棉酚的含量,生棉籽中棉酚含量为0. 15 %-2.8 %,榨油后大部分进入油中,油中棉酚量可达1%-1.3 %,长期食用含棉酚量较高的棉籽油,会引起&烧烈病&,还可能
影响生殖能力
我国标准规定,使用植物油(棉籽油)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02%。可以认为,商品化生产的棉籽油都要经过精炼,是可以将游离棉酚的含量控制在标准以下的。
土榨油却没有精炼这一步
,自然也就有更大的风险。
不要盲目崇拜
从乡里购买&土榨茶油&回家做菜,成为了许多都市家庭流行和推崇的&原生态&绿色生活方式。那么,这种&土榨茶油&到底好不好?真的是&原生态健康品&吗?
&土茶油&又称毛茶油,就是指用传统土办法榨取的只经过简单过滤处理的茶籽油。
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的含量达到80-83%,堪比橄榄油,的确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而且,它的耐热性较好,也是适合用来日常炒菜的。
不过,土榨过程中由于没有精炼,同样存在杂质的问题,并不会更健康。
茶油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食用油,偶尔换着吃也不错,但是它并不会更健康。
毕竟,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用油的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5克左右,不要以为它好就多吃,你多吃进去的油,只会转化成肚子上的赘肉。
土榨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所含的杂质更多,不宜直接食用,一味迷信原生态土榨油只会埋下安全风险;而商家大肆宣扬土榨油的健康,完全是误导消费者的食用油习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阮光锋
微信/新浪:@阮光锋
来自阮光锋,
早晚给你好看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自己在家榨油更健康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食用家庭自榨油 健康安全隐患大
食用家庭自榨油 健康安全隐患大
  三九据河北新闻网7月7日消息,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曾经介绍了我国安徽省的古法榨油,带动了家用榨油机的销售,很多市民都觉得自己榨油更加的健康营养。但是最近记者通过采访专家了解到,家庭自榨的或者是小作坊榨油,由于受到原料以及工艺等的欠缺,因此健康安全的隐患还是非常大的。  金属残留和黄曲霉毒素超标最为严重  “自己在家榨油,就是用菜籽、花生、大豆等原料,由榨油机压榨得到的油。在食品技术上,这样粗榨的油称为‘原油’,俗称‘毛油’或‘粗油’。”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程增书说。  根据程增书介绍,原油当中的杂质是非常多样化的,一般情况下,都含有水分、胶质(磷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微量金属化合物,与此同时,还可能含有受到环境污染而带来的砷、汞、残留农药等,这样子的油脂给人类的健康埋下了隐患,是不适合食用的。  “目前食用油监督抽检中发现问题最多的是酸价、过氧化值、金属残留、黄曲霉毒素超标。”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风险预警研究部部长李挥博士表示,这些问题在家庭自榨油中表现更为明显,“与加工企业成品油比较,家庭自榨油加工过程粗放,杂质较多,长期存放更容易酸败、氧化,导致酸价、过氧化值超标,引发人体胃肠道不适、腹泻,严重的会损害肝脏。”  “但金属残留和黄曲霉毒素超标是最严重的问题。”李挥介绍,自榨油大多都是自己采购的原料,对于原料一般都缺少检测,容易引入受环境污染的、含有较高含量重金属或者黄曲霉毒素的原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又缺乏相关去除工艺,最终污染物残留于产品当中,被人体食用,危害健康。  程增书告诉记者,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大豆等这些原料在储存以及运输的过程当中更加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Ⅰ类致癌物,毒性极强,急性中毒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主要危害人的肝脏组织,大量摄入会造成死亡,长期接受低剂量易导致。”程增书说。  黄曲霉毒素是否能够消除?程增书表示,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紫外线也只能少量破坏。一般认为,普通烹调、油炸等均不能破坏黄曲霉毒素。自榨油加工工艺会带来健康问题  除了说原料在储藏的时候容易产生霉素,部分自榨原油天然就含有害物质。  “比如棉籽油中的游离棉酚、菜籽油中的芥子苷等。芥子苷可水解为腈,腈有一定毒性,可对人体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游离棉酚也是一种毒苷,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及中枢神经,并影响生殖系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安全硕士阮光锋说。  “相比工厂榨油,家庭自榨油加工工艺会带来健康问题。必须精炼才能安全放心食用。”阮光锋介绍,油脂精炼的过程一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蜡、脱色、脱臭等步骤,这些工艺家庭自榨油时都不具备。而精炼的目的,就在于将原油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磷脂、水分等。带来严重健康问题的黄曲霉毒素,在脱胶等工艺中可以有效去除。  阮光锋认为,家庭最好不要榨油。我国标准规定,未经精炼的植物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原料。而提倡家庭自榨油是违背国家标准要求的。  那么自榨油会致癌吗?家用榨油机还原事实真相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一种古老的榨油法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榨出来的油能够食用,就连生下来的油渣也有利用价值,更加上“纯天然”、“无添加”的特点,一时之间,家用的榨油机就成了市场上热销的产品。但是,有关家用榨油机的传闻也从没有停息过,“自榨油或含黄曲霉素”、“未精炼的毛油或含致癌物”等问题就自然的成为目前社会备受关注的主要对象,那么,家用榨油机能安全食用吗?自榨油真的会致癌吗?  自榨油含黄曲霉素吗  近日看到《人民日报》在微博中写道  (扩散:不要用家用榨油机 当心榨出致癌油!)“”等让人担心,有商家趁机推出家用榨油机。然而专家提醒:自行压榨的食用油只是未经精炼的“毛油”,没经过脱酸、脱胶、脱臭等工艺,当中或有黄曲霉素等致癌物。据了解,黄曲霉素B1被世卫组织列为“最强致癌物之一”。不要轻信商家,转发周知! 这一篇微博一经发布之后,就引起了消费者的疯狂转发,也掀起了家用榨油机市场的一场安全风暴,有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粮油加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透露,家用榨油机这种缺乏现代化工艺的自榨油,没有经过专业的工艺处理,不仅容易氧化,而且含有黄曲霉素的风险更高,而黄曲霉素B1被世卫组织列为“最强致癌物之一”,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但是,作为加点行业的新兴产品,一向主打“安全”、“健康”的自榨油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个迷,另外,消费者也缺少专业知识来辨别,为此,福州大学从事化学研究的易老师表示,市民用家用榨油机榨油,这个过程本身并不会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的含量只和原料相关。  “如果原材料没有选好,本身已经发生霉变,这样榨出的油,含有黄曲霉素的风险就较高。” 比如花生,如果长了毛就可能含有黄曲霉素,在榨油的过程中黄曲霉素可能会进入油当中。而黄曲霉素则是一种致癌毒素,一旦食用了含有黄曲霉素的油,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易老师还说,“如果榨完油,使用者没有及时清洗榨油机,任由残渣和油渍在榨油机里腐烂变质,下次再放入原材料继续榨油,这样也有产生黄曲霉素的可能。”  为了解家用榨油机的情况,我们采访了知名家用榨油机品牌北之羚的技术人员。他们向记者表示“粮油加工企业及消费者提出对自榨油的安全问题的忧患,可能是出自对家用榨油机工作原理的不了解。使用家用榨油机榨油,用户可以自己精选原料。在挑选原材料上,尽量选取当季的新鲜花生、芝麻、大豆等等,主要靠看、闻和尝来辨别。颗粒饱满,富有光泽,闻起来没有异味,发芽的原材料营养物质基本被芽吸收,而且更容易腐烂,这样的原材料千万不要用。”  据悉,很多家用榨油机都可以拆卸清洁,特别是重要的零部件,拆卸下来可以放在微波炉或者是消毒柜里面消毒。而根据北之羚技术人员称,为保障消费者安全,北之羚榨油机严格挑选原材料,凡是跟油接触到的零部件,均使用食品级的材料,并取得国家认证证书,安全有保证。  结语:通过对全文的阅读我们知道,人们普遍都认为自己做的更加的健康,但是事实上自榨油加工工艺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了,千万不能走入健康的歧路哦~()
发表评论:
馆藏&1637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浸出油脂一样安全 土法榨油无监管不一定安全
来源:财经网
  流言:某品牌食用油是化学浸出法制取!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出油率高,企业能降低成本,缺点是产生两种物质:铅汞残留和反式脂肪酸!这两种物质是强烈致癌物质。浸出溶剂正己烷是神经毒素,接触极其微量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真相:我国国标对在食用油中正己烷之类的溶剂残留的标准是不得检出,浸出油厂用的正己烷都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的正己烷经过重金属脱除处理,铅、砷等有害金属残留都低于10ppb(亿分之一),这么低的残留不会对生产的油有危害。脱除溶剂的最高温度只有110℃,远远达不到反式脂肪酸生成的温度。实际上,精炼一级油是无法通过检测手段来检验最初的制取工艺的。无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生产出来的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浸出油的安全性
  食用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和浸出。压榨作为一种传统工艺,自古以来人类就用这个方法来获取油脂。但压榨后的油饼的残油率大约在7~9%,饼中剩余的油脂因为比较分散地分布在油料细胞间,很难用压榨法提取出来。
  从左到右分别是:大豆、经过膨化处理还未浸出的大豆料胚、豆粕
  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机溶剂――一般情况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加热汽提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对现代食品工业来说,这个数字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差距。
  和压榨法相比,浸出法的出油率大大提高,生产条件好,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可以为人们提供低价的食用油,浸出油的安全性又是如何呢?
  很多人知道正己烷是现代石油化工的产品,本能的觉得浸出油是“用汽油泡出来的”,进而联想到吃浸出油就是吃汽油,不安全、不健康、有毒等等想法就浮上来了。有些人即使知道浸出后续有脱除溶剂的工艺,但是仍然很担心正己烷能否脱除干净,残留的正己烷是否对人体有害。
  正己烷是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69.74℃,易于挥发,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乏力、四肢麻木、呕吐等症状。流言正是利用正己烷的这种性质,来证明浸出油的不安全。
  工业生产中,油料中的油脂被正己烷萃取出来形成的混合液叫做“混合油”。我们利用正己烷的沸点低的特性,将混合油和油料残渣分离后,通过几次加热汽提(最后一步加热至110℃左右),将正己烷去除,得到的粗油,叫做浸出毛油。挥发掉的正己烷经过冷却后回收,循环利用。正己烷因沸点低极易挥发,所以经此一役,混合油中的正己烷绝大部分被带走,溶剂残留能降低至100ppm(万分之一)左右。100ppm看起来也是个蛮大的数字,是不是还不安全呢?且慢,这个毛油并不是我们直接食用的油。对大部分油料来说,不管是压榨还是浸出,得到的毛油因为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农药残留等,不能直接食用,都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和蒸馏脱臭等精炼工序后,才能得到可供我们食用的油。
  最后得到的精炼一级油,我国国标对正己烷之类的溶剂残留的标准是不得检出。
  流言里还说“浸出油因为用了正己烷,这种石油化工产品有重金属铅汞等残留,这些重金属在加工过程中都进入了油里;另外在脱除溶剂的过程中需要高温,将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这些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实际情况是,正己烷分为工业级和食品级。 浸出油厂用的正己烷都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的正己烷经过重金属脱除处理,铅、砷等有害金属残留都低于10ppb(亿分之一),这么低的残留不会对生产的油有危害。另外,油在高温下确实会生成部分反式脂肪酸,不过温度要超过220℃这种反应才会发生,而脱除溶剂的最高温度只有110℃,远远达不到反式脂肪酸生成的温度,如果消费者在家做煎炒炸的烹饪,倒是很容易让油温超过220℃。
  以前的粗油烟点低,让大家习惯在油锅冒烟后再炒菜,但是现在的精炼油烟点升高了,所以达到同样温度不会冒烟。所以不必等到油锅冒烟再炒菜
  浸出法制油的历史与现状
  浸出法制油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20世纪初已经成规模地在制油工业中得到应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成熟,浸出法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主流的制油工艺。比如在年,美国收获的大豆油料中,有93.2%都是采用浸出法制油。我国在1949年之前,只有一些零星的外资浸出油厂分布在沿海地区。1955年,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家浸出油厂在吉林投产,开启了我国大规模浸出法制油的历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到2005年,浸出油的产量是油脂总产量的80%,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已超过90%。
  现代油脂加工厂中,对于一些低含油的油料,比如大豆,采用的是直接浸出工艺;对于一些高含油的油料,比如菜籽、花生,则采用先压榨后浸出的工艺。纯粹的压榨法制油目前仅保留在某些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加工中,如橄榄油、芝麻油等。
  土法榨油更好吗?
  现在有很多城市人推崇农村里的土榨油:在一个农贸市场的角落里,菜籽炒熟之后进入榨油机,香味浓郁的油就出来了。很多人认为这种油天然营养、无污染、无添加剂,是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我们从食品安全角度分析,这种油真的更好吗?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种榨出来的毛油里面都有什么成分。经过精炼后的油脂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而粗榨出的毛油里除了甘油三酯,还有一些其它的组分:游离脂肪酸、磷脂、油料渣末,以及在种植、收获、晾晒、储藏等各环节可能带入的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及农药残留。
  毛油加入磷酸和热水后,底部黄色的那层是析出来的磷脂
  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的存在,首先使得油脂不稳定易于氧化,缩短了保质期;另外这二者的存在还使油脂在加热时容易冒烟。油脂加热至持续发烟的温度,称之为烟点。一般情况下,大豆毛油或菜籽毛油加热至150℃就开始大量冒烟,而精炼油的烟点能提高至210℃以上。油脂加热后的烟里含有丙烯醛,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能够损害呼吸系统和眼睛。考虑到中国人烹饪的时候普遍喜欢把油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那这种油对健康的危害就更明显了。
  至于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及农药残留,这些更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物质,需要脱除。精炼工段中,通过吸附、蒸馏等过程,可将这些危害物质降至安全范围。
  从左到右分别是:毛油、中和油(经过脱胶和脱酸)、脱色油(经过吸附脱色)、精炼油(经过脱臭)
  由此可见,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于前段制取是否是压榨还是浸出工艺,主要是由后续的精炼工艺决定的。天然健康的土榨油在没有精炼之前,也不一定是安全的。我国的国标对于食用油的外包装必须标明制取工艺,是为了给消费者以知情权,并不意味着两种制取工艺在食品安全上有差异。
  实际上,精炼一级油是无法通过检测手段来检验最初的制取工艺的。
  结论:谣言粉碎。 无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生产出来的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参考资料:
  《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第五版第四卷,(美)Hui.Y.H 主编
  《中国油脂》2005年第十期,《突飞猛进的中国油脂工业》,王瑞元
(责任编辑:王燕)
&&&&&&</div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在家榨芝麻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