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波形resp是28-33正常吗

收藏的论坛
刀剑online经验心得 >
28-33级人族没钱买指南7的连招
手动3指+乘风+2指+(编辑器)龙博+2指+神龙+1指+扫叶+1指+乘风+2指+如封+2指+破玉+鹰扬+1指+合和+乘风+乘风+乘风+御风!
  全加成的28-33级用我一般
  连480-550的血!PK用不错全加成 找招要乘风4级 指南6级
  手动6指+(编辑器)乘风+2指加龙博+2指+合和+2指+破玉+鹰扬+2指+神龙+2指+扫叶+1指+扫叶+1指+御风
  连32下 一般打宝用 还有点看 这招要乘风3级 扫叶3级以上 指南6级
  本人是 西南朱雀 傲剑※狂刀
近期游戏热闻40CR 调质到HRC28-33 和HRC33-38 性能有差别吗?抗压与抗拉曲线是怎么样的?_百度知道
40CR 调质到HRC28-33 和HRC33-38 性能有差别吗?抗压与抗拉曲线是怎么样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HRC28-33 和HRC33-38 肯定有差别,一般抗压性和抗拉性多少有点成反比的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belladonna)
(热心市民爱丽丝)
(假天真的美丽家)
(卖女孩的小海豚)
第三方登录:《参同契》讲义(第28-33章)
晦朔合符章第二十八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玄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
晦朔之间,即日月合璧,乃天地、阴阳两性交会之时。
夫阴阳两性之交会,在人身,则有神气合一;在卦象,则有水火既济;在时日,则亥子之半(亥时阴之终,子时阳之始,半则阴阳交会);在气运,则曰贞元之会(元亨利贞为四德,元为德之始,贞为德之终。贞下起元,终则复始,是谓贞元之会)。以性情而言,则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人性本寂然不动,而静感乎物,遂动而通,曰情动而未形。盖静极将感而动,正在动静之间,亦即有无之间也)。天地于此乎开辟,日月于此乎合璧,人身之阴阳于此乎交会,乃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神仙于此时盗其机而作丹。则内真外应,若合符节矣。
混沌鸿蒙者,陆氏云:“鼎中氤氲之气也。其时天机已动,阴阳有相求之情,而雄阳播施,雌阴统化,滋液润泽,自相流通,即所谓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也。”知几子注谓:“此论鼎上火符,先从晦朔序起者,合璧之后,方有震兑诸候也。”盖晦朔之间,日月并行于天中,是谓合符行中。合符。即合璧也。此时月为日掩,不露其光,自朔以后,方得生明。鼎中癸尽铅生而药苗新茁,候亦如之。
混沌鸿蒙。乃先天真一炁乘此牝牡交接,其气之滋液润泽(陆注:滋液润泽.乃阴阳交会之真景象,一气流通无所不通,如烟、如雾、如露、如电也)者,能施化于吾身,而遍体为之流通矣。
又云:“混沌鸿蒙,应指首经元炁;下文始于东北方,指每月初铅。若以此一条就当六候之震庚,在下文为重复。且后天铅生,焉能混混蒙蒙,常如先天炁之淳厚哉。”
夫混沌鸿蒙之炁。乃人身活子时,难以窥测,虽天地鬼神,亦不能度量。故丹士只能静以密俟之。
度量,谓不能以智虑谋。天地鬼神犹不能以智谋,况于人乎?静即诚也,即寂然不动也。既不能以智谋,是只有以诚感。
安身者,安静虚无,炼己待时也;隐藏者,闭塞三宝,韬光养晦也。如是则可以失至静之原而不失乎爻动之机。
又上阳子注:“晦、朔、弦、望,一年十二度,天上太阴与太阳合璧,常在晦朔之间。人间少阴,即兑卦也,亦有十二度,以隐形而看经,故混沌鸿蒙之时,经罢而符至也。”?
济一子注:“隐形看经,这经是不可见之经,故曰隐形看之。此处十二度者.谓女子月事亦是一月一来,一年十二次也。”
按:晦朔之间。若专就先天鼎而论,則必坤之二七十四,两卦气已足,阴气已纯,乃谓之晦然。阴极必生阳,乃造化不易之序。故《內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癸至者,即朔也。晦朔之间者,谓二七之期已届,而天癸则在将萌未萌之际。于时乾卦乃与坤卦接触,迎神以入彼气穴,以合其符苗,而共行中央戊己之功.是谓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此即天人合发,可以采药归壶之时。邵子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际宜得意,其间难下辞。”又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昂毕之上,震出为征,阳气造端,初九潜龙。
上文隐形而藏,虽指修丹,然以月为喻,谓晦朔之时,月形隐藏而不见。然阴极必阳,故晦后即朔,乃始于东北方箕斗之乡。
箕者,东方七宿之尾;斗者,北方七宿之首。
陆西星云:“正谓亥子之交,其实按时纳宿,当在丑寅之界。”
知几子云:“晦朔后,新月初出,东北正值箕斗之乡,但月升在日间,故不见其景色耳。旋而右转,向牛女虚危一带,呕其月轮,吐其萌蘗,如龙潜在深潭者,现出景象,发散其精光,移至西方酉申之界,昴毕之上。”
陆注:呕、轮、吐、萌四字要有分晓。呕者,尽出;吐者,微出;轮者,全月之水轮;萌者,轮下之微光,如草之萌孽然。
悟元子云:“毕昴西南坤地,坤中孕震,现蛾眉之光,是谓震出为征。”知几子谓:“至黄昏之候,则吐萌散光,移在潜潭西方昴毕之上矣。所谓初三月出庚也。”又云:“见象于水轮中,微见金光也。”
震卦出而为征者,即前文所谓震庚受西方也。是乃阳气之初造其端。象易乾爻之初九潜龙也。
震三者,一阳为震。陆注:卦象震雷出地,一阳起于重阴之下,爻应乾之初九,如龙之潜伏于渊下也。此时阳火起绪,药则可用,而火宜微调者也。
又按:药则可用,即当运汞迎铅;火宜微调,即是轻运默举,调其天然之神息也。
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
初三日昏,月光出庚(为西方),故云阳以三立;初八丁(为南方),故云阴以八通。陆注:三乃阳数,八乃阴数,至此则阳与阴相和通矣。
三日震动,即前云震庚受西方;八日兑行,即前云八日兑受丁。兑者.二阳为兑。盖震为一阳,兑则二阳矣。爻应乾之九二,龙德正中也。喻人身阳火用功之半,和平有明,言火力均调之意。陆云:身中药物均平,始当利见,采则已老,而火宜沐浴者也。按《易传》:“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三五德就,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
陆注:三五十五,即望也。德就,功德圆满也。月廓盛满,乃成乾体,此时阳升已极,屈折当降。象乾方阳火已足,采药已毕,则动而直者,自转为静而屈矣。乾爻则,当九三夕惕之爻。乾三者,三阳为乾。《易?乾》之九三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宜持盈守满,不得怠纵。盖谓即宜虚心下气。速行致柔之道,急流勇退,切勿仍居鼎中,如驽马之恋栈而不休,则必致有铅飞汞走之危也。《悟真篇》云:“依时采取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即勖人宜知持盈守满之道也。神符者,神火有符信之谓。其名见《铜符铁券》中。此处以喻坎鼎中之火符。
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
陆注:十六则盛极当衰,渐亏渐减,终当成晦,故曰还初。于时阳亏阴长,于象为巽卦继统。然而阳退一符,则阴进一符。当此进退改革之际,正应乾爻之九四,或跃在渊,可以进而不遽以进,是以固济操持,当使阴符包裹阳气。
固济,即封固也,外丹语。此则言以神合气,以气合神,神气相依,以坚固其窍道也。悟元子云:“此谓修道者,刚气进添至极,须当以柔按之,固济操持,保养其刚。在乾卦为九四之或跃。或云者,疑之也,疑其进退,于道有危。谨慎之至也。
或问:火为神火,吾固知矣。阴符何物,亦可言乎?曰:凡人一身之中,皆后天阴气也。阳退一分,则阴自进一分,正如月廓之亏。阳自亏耳。白者岂别有物?即本体也。按:其意若曰阳火,则于坤鼎中求之,阴符则只须安静虚无,内以养己之法耳。
但知几子之意则不然,谓阳火阴符,皆在坤鼎中求之,惟有前半月,后半月之分耳。按《易传》九四有:“或跃在渊,乾道乃革。’’又:“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谓上下易位,非为邪道。又:‘‘进退无恒,非离群也。’进退道危,谓在进退维谷,阴阳交界之间,最宜谨慎小心,不然其道甚危,难免烹走之虞。丹经常谓防危虑险者,于此际极宜注意。又巽三者,一阴为巽。
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
艮卦,为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阴符进而止其阳。盖阳精内隐而阴气外承,进火宜止,不得逾时过份。因是时正为二十三日,典守下弦之期,阴阳各半,金水又平。其在乾爻则当九五飞龙,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易》曰:“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又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丹药至此可庆圆成矣,故云加喜。
六五坤承,结括终始。韫养众子,世为类母。上九亢龙,战德子下。
此处六五非指卦爻,勿误会。陆注:六五三十日也;阳尽阴纯,于卦象坤。承者,坤承艮后也。即坤?卦继在艮?卦之后。此时大功已罢,神气归根,寂然不动。少焉则晦去朔来(在人体则静极而动),复生庚月(在人体则药苗又萌,虚室生白),又为药火更始之端,故日结括终始。
坤,三阴为坤。以三画论,则坤下孕震;以六画论,则坤下孕复。积阴之下,纯韫养诸阳,为众子之母。盖阳不生于阳,而生于阴,古人称十月为阳月,亦取此义。
韫,一作韬;类者,万类,即万物也;类母,即万物之母也。知几子谓:同类众生之母也。爻应乾之上九,乾为龙亢。《易》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又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盖谓阳太过而无阴以制之也。
坤为龙战。《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又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又曰:“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夫坤为纯阴,乾为纯阳。然纯阴无阳则为孤阴,孤阴不生;纯阳无阴则为亢阳,亢阳不长。故必乾坤相合,方足为纯。今坤为龙战者,即阴承阳也。《内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今非亢矣,故上九亢龙,必须战德于野。阴阳相敌,有战象焉。太阴太阳,于斯合璧,其诸均敌者乎。均敌者,即取和之象也。
用九翩翩,为道规矩,阳数已讫,讫则复起。推情合性,转而相与。循环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
用九者,用乾卦之全爻也。又,九者,阳数也。乾为阳,故称九焉。用九者。即用阳之道也。
翩翩者,鸟飞貌,谓从容不迫,优游闲暇,进退自如,从心所欲。
我能用阳。而不为阳所用;我能用九,而不为九所用,如此故能为道的规矩。有心则助,失念则忘。绵绵若存,顺其自然。但至诚法自然,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真火无候,大药无斤。不刻时中分子午,无爻卦里别乾坤。盖权操于己,可圆可方,方圆无碍,则飞藏潜跃,可以待时而动矣。
《易》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修丹之士约天下于一身,则一身治矣。阳数已讫,讫者终也。终则阴复起,而承之阴进阳退,阴极则阳复进。故推彼之金情。以合我之木性,转辗而相与循环。陆注:即以气合神,以神驭炁,以成其岁功而已。
上据璇玑,同斗枢之升降;中参易数,符卦爻之动静。上下周流,前后往返,视之不见,一炁流通,听之弗闻,一灵恍惚,至刚至大,至微至幽,玄冥莫测,神妙难名。其将若之何?察睹之乎?故《易》曰:“大哉乾元!”岂非其以无有常位而为易之宗祖乎?
按:璇玑者,即浑天仪,我国古代用以测天文之仪器。《尚书》有:“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卦律火符章第二十九
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蒸黎得常。
朔为一月之始,旦为一日之始,而此章以一年十二月之律卦序之,则复为十二律卦之始。故日月之朔旦,正合十二律中之复卦。
朔旦为复,则阳气始通,盖阴极生阳也。在人身则为静极而动,阳气虽通而尚微,故运火之时,务宜出入无疾。
出入无疾,言和平也。即从容不迫之貌。故《易》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若疾则朋来有咎矣。”陆西星云:“呼吸出入乃用火之橐籥也,疾则火燥,散则火冷,暖则火调,自然之理也。”陆又云:“出入者,呼吸之义,乃乾坤阖辟,日月运行之象。”此乾坤、日月均指人身言。《黄庭经》云:“出日人月呼吸存。”今夫一阳来复之时,含光默默,真息绵绵,出入以踵,则一身之中一万三千五百气息,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得此柔暖播施,自然融和顺适,而得其常道矣。
立表以测其微刚,刚者,阳也;微刚,即微阳也。上阳子则曰:立表微刚,乾动而直也。立表者,即立现也。
黄钟之气建子者,以十一月斗杓建子,律始于黄钟也。陆注:钟者踵也,又种也。言中黄之气,踵踵而生以种万物。
兆者,众也。在天地则生机之发现,在人身则代表生炁之始萌,而今科学家所谓原子电子也。滋彰者,滋化而彰布,由微而至著也。
播施柔暖者,象一阳生后有柔和之暖气,然后众庶乃得安然而不失其常。至于修丹之士,若感觉鼎中生气已萌,则接触之时,自有柔暖之气播施于营卫,而遍体得以常温矣。上阳子曰:“出入相通,行炼己功,柔暖播施,微温直透。”蒸黎,即众庶也,精气也。丹法以身为国,以精气为民。
又李注:“一阳始生之顷。乾坤一合,乾宫一点阴火精光,射人坤腹,即是朔旦为复,阳气始通。”炼上下手追摄,不疾不徐,自然出坎无滞,人离无碍,何疾之有?此时阳气始生,药苗正新,有气无质,有象无形,故谓之微。
又上阳子注:“阳伏于五阴之下,先复而后能伏也。”《卦辞》曰:“人无疾。”言阳之始,气出入往来,大小无伤也。曰:“朋来无咎。”言得同类之朋,有益无损也。曰:“反覆其道。,”言丹道用逆,颠倒而行也。曰:“七日来复。”言得药大醉七日复苏也。曰:“利有攸往。”言逐月阳生,皆可往取也。
临炉施条,开路生光。光耀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吕,结正低昂。
在易卦地泽为临,由复卦一阳,进为二阳矣,故文有光耀渐进之说。而此文之临炉施条者,临字乃是双关。上阳子云:“临驭丹炉,施条接意,开辟道路,不僭不狂,分彩和光,愈低愈下。”知几子注:“北方炉用煤火,以铁为通条,插入炉口,下穿灰土,火气方得上升。”此临炉施条,开路生光之象也。若炼士临炉,其施条而开路者,可以意会矣。盖阳气之道路既以开通,而生光明。光明者,阳也。由复之一阳进而为临之二阳,故目光耀渐进,合乎时日,则圭影益长。其月建丑,为十二月,在律则为大吕。或曰:“吕者,侣也。”又曰助也,太阳得侣相助以进也。
结正低昂者,互相交结,以正其低昂之位。结,参看四十章: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又按第四十章有:“观夫雄雌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此即结之意也。低昂者,柔上而刚下,子南而午北即颠倒是也。
又低昂者,谓处低下,而昂然直竖也。
仰以成泰,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辐辏子寅,运而趋时。
上文低昂之位既正,则乾卦仰乎下,坤卦覆乎上。二卦相合,本为天地之否,今成地天之泰:,地上于天,天下于地,一刚一柔,并宜承重。
盖乾卦三阳为刚,坤卦三阴为柔。隆即承重意。又按:隆者,注重也。亦平和也。
于是阴阳交接,此则小往,而彼却大来。小往大来,即凝神人彼气穴,运火而迎合其就近便处,运一点真汞以迎之。陶注:“阴阳之气。两相交接,小往则前行须短,大来则后行正长,乃汞迎铅人之意,如车辐之来辏车毂。”
今云:“辏于寅。”寅,三阳也。三阳为乾卦,是坤之辐来辏乾之毂也。又正月为宜月,律逢太簇。簇者,凑也,言万物至此,辐辏而生也。陆西星云:“乘此辐辏之时,是宜进火,与时偕行。”
运而趋时者,河车不敢暂留停,运人昆仑峰顶(仇云:此指下峰)。又谓:“运火而迎合其时也。”
渐历大壮,侠列卯门。榆荚随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
渐历大壮:,四阳二阴,斗杓建卯,律应夹钟,为二月。陆注:“荚者,侠也。侠列卯门,则生门之中已含杀气。”按:卯为木,木属青龙,有生发之气。然生者死之根,故生门之中已含杀气。生于彼者,必死于此;益其子者,必损其父。故二月榆落叶归本根。
榆,大树也;落,叶落也。夫春主生物,而榆荚反落者,德中有刑故也。
德中有刑,即《阴符经》之恩中有害。又刑德者,即《悟真》之恩害也。于时阴阳气平,刑德相负。相负者,相平均也。是故昼夜始分长短,正相平衡,盖二月春分之时也。故作丹者,立为卯酉沐浴之法。
因渐到大壮,故宜沐浴洗濯,即洗心濯虑意。知几子注:“卯酉沐浴”。《参同契》所未言,此说正须善参(卷上册卅二页)。又陶存存子《火候歌》云:“忆我仙翁道法……在识其窍妙而已”(中卷七页)。又吕祖《沐浴诗》云:“卯酉门中二八时,赤龙时醮玉清池;云薄薄,雨微微,看取娇容露雪肌。”又伍冲虚《论沐浴法》亦宜参考。
夬阴以退,阳升而前。洗濯羽翮,振索宿尘。
泽天为夬卦则阴气渐以退位。五阳一阴,于卦为夬
。夬云决也,犹祛也。以五阳祛一阴,阴无以自存,阳气升腾而前矣。其象如大鹏之洗濯,其羽翮而振索其宿尘。
陆注:“三月始洗司律。”洗者,有洗濯之意焉,洗濯谓沐浴,象丹士之洗心濯虑也。
又:“三月斗杓建辰。”辰者,振也,有振索宿尘之义焉。仇云:振索犹云摆落,宿尘谓羽翮上宿有之灰尘也。以比丹士阳气充足,升腾将至乎顶,快达纯阳之位,而所有身中尘浊之阴邪,及旧染之污垢,可以一概驱除消灭矣。
又存存子曰:“丹经沐浴一阴宿垢,振索立尽,喻身中阳火即盛。大鹏将徙天池,势当奋发也。”
又悟元子曰:“此节指刚气旺盛,阴气微弱,从此可以洗濯一身积习之旧染,抖去人心平生之宿尘,振羽翮而一往直前矣。”
又曰:“振者,振发道心之刚气也;索者,索求人心之秽污也。”
乾健盛明,广被四邻。阳终于巳,中而相干。
乾卦:,六爻皆阳,其象至健,光耀盛明,能广被于四邻。陆云:“阳火盛明一身之中,圆满周匝,故曰广被四邻。”
健,谓刚健也。四邻者,仇云:“四邻,指同类之人,亦取仲侣为侣也。”
彭注:“四月斗杓建巳,律应仲吕。”然阳终于巳月,巳过则午,阳极即阴.巳午之间,阳阴之界,谓之天中。中而相干者,谓至天中之时,则阳终而阴相干也。修丹之士阳火退而阴符进,亦同此理。
干,一作终。
媚始纪绪,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午为蕤宾。宾服子阴,阴为主人。
天风为姤。夫阳气既已盛极,不能再盛,则姤卦一阴始纪其绪,实为履霜之最先。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既履霜,则必至于坚冰。此时序之自然,无可更改者。然履霜之最先,实为一阴之娠卦。若无娠卦纪绪,则阳极无阴,安有履霜之时?而当此之时,井底之泉水已寒。盖五阳在上,而一阴在下。若论鼎中,则此时亦外阳而内阴,阳火退而阴符进矣。
又悟元子日:“阴符之符,非外客气之阴,乃阳气收敛退出之真阴。”这边真阳退,那边真阴生,真阴生而假阴自消白化。若阳不退,真阴不现,阳极必阴,一阴潜生,客气又来,得而复失,大事去矣。故阳刚进至于纯,阴符所必用。又按:进阳火,则退阴符;进阴符,则退阳火。
其时为午月,即五月。蕤宾司律,宾者,客也。宾服于阴,阴为主人者。谓阳气退而为客,及宾服于阴,而使阴为主人也。以丹道而论,则《悟真篇》曰:“饶他为主我为宾。”此语虽其作用之时间不同,而其宾主之取义无异。
遁世去位,收敛其精。怀德候时,栖迟昧冥。
天山为遁卦,二阴进矣,斗杓建未时,为六月,律应林钟。
夫遁者,喻君子见小人过长,遂避尘遁世,辞职退位,作明哲保身之举。比修道之人以阴符进至二分,阳火自宜退守,阴进阳退,收敛其精神,深藏乎密处,怀至德以俟明时,栖幽境而游昧冥。若以时而论,则为六月,亦是阴将进,而阳将退,寒欲来而暑欲往之候。寒欲来者,阴气逐也;暑欲往者,阳内敛也。盖天时人事,出世世间,丹道易道,皆不能外此自然之阴阳也。是以古昔圣哲,要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者,职此故也。鬼神,即代表幽明,代表阴阳也。
否塞不通,萌者不生.阴信阳诎,没阳姓名。
信,音伸;诎,同屈;没阳,一作毁伤。
彭注:“三阴三阳,于卦为否,斗杓建申,律应夷则。”
陆注:“乾上坤下,二气相隔,否塞不通之象也。万物至此,不生萌孽。七月建申,申者阴之伸也,阴伸则阳屈,律应夷则,夷者伤也。阳屈则没其姓名。”
观其权量,察仲秋情。任蓄微稚,老枯复荣。荠麦芽蘗,因冒以生。
四阴二阳,风上地下,于卦为观,斗杓建酉,律应南吕。
陆注:“观者,观也。观其权量,以察仲秋(八月)之情,阴阳之气至此又平(在节令为秋分,日晷亦昼夜相平均)。八月南吕司令,南者,任也,万物至此有妊娠之义焉。谓阳气隐藏于内,如妇人之怀胎也。任蓄微稚,谓如蓄养微嫩幼稚之生气,则虽已年老,然保护丹体则要如保赤子之状,则老枯得以复荣,有返老还童之象。观夫荠麦芽蘗,可见刑中有德。刑中有德,有害中有恩也。按卯酉二门,在人身为生死关头,其实即玄牝之门也,可生可死,可死可生。愚者则以生为死,达者则反死为生,不过一转念之间耳。故凡能生我者,即能死我;亦惟能死我,便能生我。生者死根,死者生根,生死之间,其惟智者能神而明之耳。”
又李注:“观者,有省方观民之义。民为精气,丹道以精气为民。权者,权爻铢之斤量。察者,察药材之老嫩。秋杀之时,而荠麦芽蘗,即转杀为生,老枯复荣之象。
仇注:“王者省方所至,则审律度量衡。八月金精壮盛,故察仲秋之情。任蓄,谓倚任而蓄养之,藉此少稚以济老枯。犹言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冒者,受也。冒生者,因蒙秋气,而荠麦发生也。细玩本文,初无沐浴停火之说。《淮南子》云:“麦秋生而夏死,荠冬生而仲夏死。”即谓:麦,金王而生,火王而死;荠,水王而生,土王而死。
剥烂支体,消灭其形。化气既竭,亡失至神。
五阴一阳,于卦为剥,斗杓建戌,律应亡射。
陆注:“五阴剥一阳,阳气受剥,枝头之果熟烂而堕。形体消灭,造化之气于此竭穷。且时当九月,火库归戌,物皆内敛,不露精之至神。”或曰:失当作佚,亡佚即亡射也。
仇注:“凡物形毁则神离,故炼士须神驭气,而气留形。”
《易传》:“剥,烂也。”
道穷则返,归乎坤元,恒顺地理,承天布宣。玄幽远渺,隔阂相连。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坤者。为纯阴之卦,六爻皆偶。《易》曰:“坤为地。”又曰:“坤至静而德方。”元者,谓一炁混元,上下、左右、前后皆属乎阴之时也。故《易》曰:“至哉坤元。”
阳道既已穷尽,则返而归乎纯阴无阳之?卦。于是恒顺大地至静之理.寂然不动,以俟天机之至。即感而遂通,静极生动之际,易道谓之一阳来复,又曰天地之心。盖亥子之交,即天人地中,地炁将上于天之时也,乃即承之,而敷布宣化,使阳气又复流畅。惟此天地之机、阴阳之气,虽云变化不测,玄幽而远渺,然而隔阂相连,而能应度育种,实为阴阳之本原。
阂,丹碍。阂字,有用意。相连,即相通意。度,度数也,即时刻之意。应度育种,谓应其时刻而生育种籽。
存存子谓:“取十月斗杓建亥,律应应钟之义。”又曰:“钟者,种也。”《道德经》云:“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者,阴阳之象也;无者,阴阳之原也。坤为至阴,实无象可见,惟能滋生万物。万物不出乎阴阳,故曰阴阳之原。惟其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倪,是以至于先迷而失其轨。然能谨候其时,知白守黑,则神明自来复,又后为主君矣。主君者,指阴中之阳,即震卦复卦之类。丹道所谓先天一炁,杳冥恍惚中之真种籽也。
无平不陂,道之自然。变易更盛,消息相因。终坤始复,如循连环。帝王乘御,千载常存。
有平则有陂。陂者,陷也,即不平也。仇云:地卑,蓄以为陂。无平则不陂。盖平与陂相对待者,有平则有不平,无平则亦无不平矣。《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此道之自然变化,易更为盛衰,一消一息,一去一来,相因互换,故在易道则终于坤阴即始于复阳,如循连环,川流不息。帝王若能乘御此炁,即同此炁之终则复始,循环往复,川流不息,无有穷期,而千载常存矣。
陆注云:此总结上文,提出自然二字,以见造化消息相因之妙,乃无心而成化者。《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此天道之自然也。丹家观天运之变易盛衰,而知消息之相因,按卦图之,终坤始复,而识火候之循环。能法此以乘时御天,则立命在我,可以千载常存矣。
又上阳子注:帝王乘御,千载常存者,黄帝炼九还大丹,丹成之后,乘龙上升也。
性命根宗章第三十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秉躯,体本一无。元精流布,因炁托初。
吾人将欲修养其性,延长其命,而却退其死期者,则细思其后末,当穷究其始先。
后末,即将来之事也;虑,即穷究也;思后末者,即欲却死也。欲却死,则必须穷取生身受炁之初,以修性命,然后可以不死。孔子云:原始反终。是故知死生之说。
始先何如?则人所秉之躯体,本来是一是无。一者何?先天一炁,太极也。无者何?无名,天地之始,无极也。无极即道,无极生太极,即道生一。一者既生,于是乎元精流布,即因此一炁,而托初矣。托初者,即托初生之种籽。
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道生一,即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也。夫一炁不可见,是谓先天。曰一炁而生阴阳,乃有性命、神气、魂魄、水火、木金之分,是谓后天。后天者,以阴阳为度,乃魂魄之所居。以一身而论,则肝藏魂,肺藏魄;以离坎而论,则离藏魂,坎藏魄。离为日,日为阳,故曰阳神日魂;坎为月,月为阴,故曰阴神月魄。然日魂阳中含阴,月魄阴中含阳,因此魂魄可以相通,彼此可以互御。
魂能御魄,魄可钤魂。魂御魄者,即魂人魄里,以阳化阴也;魄钤魂者,即魄来魂中,以阴和阳也。魂人魄,则魄为魂之室;魄人魂,则魂为魄之宅。故曰: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潜虚云:所谓托初之炁者,乃先天之物,有气无质,魂之谓也;所秉之躯者,乃后天之物,有气有质,魄之谓也。魂即人之阳神也,魄即人之阴神也。阳神日魂,阴神月魄,此日魂常居月魄之中,故月借日则明,魄附魂则灵,而魂之与魄,互为室宅也。
又《集注》云:“阴阳二度,直指男女二体,故以阳神阴神,分配日魂月魄。若就一身言,则魂为气之灵,魄为精之灵。”另是一义矣。
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完城廓。城廓完全,人物乃安。于斯之时,情合乾坤。
性主处内,立置鄞鄂者,谓炼己养性之功也。鄞鄂,谓边际也,此处即谓神室也。
情主营外,筑完城廓者,筑基保命之功也。情者,金情也,以金情来归木性也。夫性在内,故云处内;情在外,故云营外。
城廓完全,人物乃安者,即筑基之功已毕也。
按《悟真篇》云:“先且观天明五贼,即性主处内,立置鄞鄂也;次须察地以安民,即情主营外,筑完城廓也;民安国富方求战,即城廓完全,人物乃安也。”
于斯之时,情合乾坤也。盖情合乾坤者,即采大药之时也。夫此情非寻常之情,非普通之情,乃天地间阴阳两性中之至情也。一得此情,则还丹结矣。丹人身中,则战罢而见圣人矣。圣人者,喻丹也。
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
《易》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乾动而直,则炁布精流矣;坤静而翕,则为道舍庐矣。”
夫炁布精流,即汞往求铅也,所谓运一点真汞以往迎也;为道舍庐,谓坤静暂为乾道之舍庐。及乎刚施而退,即柔化以滋,铅气满炉,源源大来。
夫乾为刚、为阳、为小;坤为柔、为阴、为大。乾之炁精,流布往坤,坤之柔化,即来滋乾。即前文所谓刚柔交接、阳往阴来、小往大来也。
九还者,金还也;七返者,火返也;八归六居者,木与水皆归舍而居也。《集注》云:“河图之数,天一生水,而地六成之;地二生火,而天七成之;天三生木,而地八成之;地四生金,而天九成之,专言九七八六者,合丹以后,取其成数,如金来伐木,是九与八合;水能灭火,是六与七合也。”
又。此节诸家多以顺则生人解之,但对于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等文义似乎不顺。
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之形象,真乙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
以人道而论,则男之天癸白,女之天癸赤;以丹道而论,则男白为坎中之水金,女赤为离中之木火。水金为婴儿,故称男白;木火是姹女,故云女赤。水金与木火相拘,则以水金来定木火。盖以五行之最初,则天一生水。天一为先天,含至善之炁,绝无混浊之渣质,故云:上善若水,清而无瑕。即《悟真》所谓“华池神水”也。其实此五行之初之水,即是道也。
道之形象,至真至一,如赤水之玄珠,难以智虑寻图。及其变而分布,则一阴一阳,又各自独居矣。陆西星则云:一变水居北,二化火居南,三生木居东,四化金居西。不相涉入,故云各自独居。但《集注》不然此说。《集注》云:“初出之水,质清而气纯,故称之为上善,亦可名为道枢。实则先天真一之炁耳。”
夫道无形象,何从窥其真一?曰:水中之金,外无形象而内有气机。《道德经》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苟能至诚以待之,专密以伺之,自可探应星应潮之初候,而采白虎首经之至宝矣。
&类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
其和合为一也,则类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不过一寸,以为始初之象。及其继也,则四肢而五脏筋骨亦完俱。满至十月乃脱出其胞,肉滑若饴,胎仙已成矣。
弥者,满也;历者,至也;饴,糖也,形容其绵软也。
或云:凡胎为肉体,仙胎为炁体;凡夫有形,仙躯无质,今何以亦有四肢、五脏、筋骨等类乎?曰:不过异于凡夫耳,并非没有筋骨脏腑也。故仙家只言脱胎换骨。脱者,脱凡胎,结圣胎;换者,换俗骨,为仙骨。《翠虚篇》云:“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虽然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其分别不过在清浊之间,若其形象,则初无二致也。故本文所言圣胎,若与凡胎相似。
二气感化章第三十一
&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至悬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征。
阳燧者,铜做之镜,只能照一面,因其不是透明体故,今则用火镜代之矣;方诸,前人说是阴燧,但唐时试用不灵,故今说是大蛤。
阳燧取火,非当日而照,不能生光;方诸若无星月,安能得有水泉。夫阳燧与日,方诸与月,两种气可谓玄远矣,然而感化尚能相通,何况近存于身(指坎),切在于心(指离)胸乎?故以离中之阴配日,坎中之阳配月,日月颠倒,即水在上,火在下,水火既济,则可以推度效符征矣。
或云:水火为效征者,是以水火既济为证据也。亦通。
关键三宝章第三十二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
耳目口为外三宝,精神气为内三宝。外三宝能闭塞勿发通,则内三宝自固济不渗漏。于是真人潜乎深渊,浮游守其规中。
真人,元神正念也;深渊即气穴,又谓元海,然无论是阴阳清净,均是指坎宫而言;浮游,即优游之意,谓自然也;规中二字,或谓坎宫,或谓离宫,或谓中丹田,或谓下丹田,其实所谓规中,乃规圆之中道,即玄关也。三丰真人云:“黄庭一路皆玄关。”玄关宜活用,则规中亦宜活用,不当指定一处。总之,规中玄关皆是随至妙之处,而不能执著死守,故曰浮游守规中。
旋曲者,盘旋屈曲,象真人在内,似游龙也。以视听者,谓收视返听,即用元神正念,回光默照也。
开阖皆合同者,仇云:呼吸绵绵,其一开一阖,尝与真人合同而居也。盖即谓神气相恋之状也。
为己之枢辖者,谓坎中之气,能管束离己之汞也。己,即修丹之人也;枢为枢纽,辖为管辖,枢辖,为能管束之物。
动静不竭穷者,谓一动一静,坎中之气,绵绵密密,无有枯竭穷尽之时也。此即是指做得好时,则先天一炁由虚无中来。虚无中之先天炁则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任君要取多少,只要取得其法耳。
离炁纳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
离炁,即目光。离炁纳营卫者,知几子云:离主目光言,即经言内照形躯。营卫者,周身之血气。医书谓:营主血,卫主气。又云: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坎者,耳也。不用聪者,即不用聪于外,而返听于内也。
兑者,口也,此与前文闭塞其兑稍异。前文之兑,乃广义的口,此处
之兑乃狭义的口。兑合不以谈者,即闭口不谈也。故又云:希言顺鸿蒙。顺鸿蒙者。顺元气自然之升降也。
目也,耳也,口也,三者既以皆用关键闭住,则使和缓之体,处于空房之中,而委其志以归于虚无之境,绝无一毫念虑,以此为恒常之功作。
此节为得药后之事,即太上所谓长生久视之功,道书所谓抱元守一、三年九载面壁之功夫也。
证验自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寤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从此之后.则证验自步步推移,心专志一,不得有纵横杂乱之念。寝寐则神气相抱,觉寤则候其存亡。常常如此,自然颜色浸以润泽,骨节日益坚强,排却众阴之邪,乃立正阳之体。
不纵横者,陆注云:不纵横者,心无出入驰骛也;寝寐神相抱,即行时卧时神气皆要合一也;众阴邪,即身中一切病痛等。
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拂拂被容中。
庶气,即众气也,盖庶即众也,如众庶、庶民之类;拂,一作沸,一作怫;容,一作谷。或谓:容作谷也,谷中为谷神之所,亦通。
陆注云:“此证验之见于内者。”盖得药之后,丹降中宫,于时众气自归.河车自转。蒸蒸然如山云之腾于太空,霏霏然如春雨之遍于原野,淫淫然如春水之满四泽,液液然如河水之将欲解。往来上下,洞达无穷。百脉冲融,和气充足,满怀都是春,而状如微醉也。此非亲造实诣,难以语此。
李注云:“阴邪排尽,周身脉络无一不通,五脏六腑之气尽化为金液。前降后升,一身流转,再无穷极。神光瑞气,郁郁浓浓,披于空谷而不散。”
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芸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集注》谓:“《道德经》云反者道之动,谓一阳来复,乃道之动机;又云弱者道之用,谓懦弱不争,乃道之妙用。”此以反为道之验者,真气返还,自有效验也;以弱为德之柄者,弱人强出,操柄在我也。反乃得药之功,弱乃临炉之法。老圣又言:“专气致柔,知雄守雌。”此皆所谓弱也。
芸锄宿秽,言排阴之功;细微调畅,言阳立之效。陆云:至此,则真气充裕,百脉归源,如所谓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魄魂者。故昏昏默默,莫知其然,久之则神气自清明,无更虑其昏浊矣。《经》又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众人昭昭,我独若昏。”意亦若此。
陆又云:“道德二字,要有分别。无为者曰道,有为者曰德;自然者曰道,返还者曰德。”
陶注:“如醉如痴,有似乎昏浊者。然浊而徐清,昏而复明,如大死方活也。”
旁门无功章第三十三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弃正从邪径,欲速阏不通。犹盲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鸡兔,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不见功。欲知服食法,事约而不繁。
此章无甚深旨。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心电图波形图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