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主题为什么不开放给华为开发者开放平台

华为:坚持开源路线,我们已不再是跟随者
发表于 11:11|
作者周建丁
摘要:为云计算、大数据开源,华为做三件事:通过贡献提升技术实力和社区地位;通过合作洞察行业需求,将开源软件加固成稳定、可靠、易用的企业级产品;做Partner API,让生态合作伙伴能赚到钱。
开源技术对于云计算、大数据落地的重要性已无可争议,但基于开源的商业模式要如何才能玩得动呢?在10月19-20日的首届华为开发者大会(HDC)上,华为高层展示了其投资开源的决心、规划与成果,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接受CSDN记者的采访,分享华为基于开源技术打造FusionSphere生态圈做云计算这门生意的经验。华为的开源之心开放是本届HDC的一大主题,但华为对Partner API的强调,让我们有一种开放程度有限的错觉。其实,华为谈起最为开放的开源也丝毫不逊色。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在介绍华为技术积累时强调:建设开源能力是最重要的,他表示华为已不再是开源的跟随者,而是ONOS等多个开源组织的创始成员,以及目前为止最大的贡献者,并且是18个主流的ICT开源项目的为核心贡献者。华为IT云计算产品线副总裁陈锟则表示,在整个产业合作方面,华为是以开放作为合作的根基和核心理念的,坚持构建开放的应用生态系统,这两方面的开放根源都是走了开源的道路。过去的一年中,华为在开源社区的贡献中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OpenStack为例,华为最初只是参与BUG的修改,以及一些小特性的贡献,现在已经是金牌会员,参与到整个OpenStack架构层面的研究和创新层面的变革。在最新的Liberty版本,华为在全球企业贡献排行榜中排名第六,主要代码贡献集中在DragonFlow、Magnum、Heat等模块,特别是网络新项目DragonFlow,几乎全部是华为贡献的,在致力于与Docker集成的Magnum,华为也贡献有将近有五分之一的代码。这些代码贡献量的背后,陈锟重点介绍了如下的变化:社区地位变化。华为最初整个研发团队是没有PTL的,无法真正决定单个项目的技术走向或者核心代码。现在华为已经有一位PTL(监控项目Ceilometer),13位core开发者,覆盖了整个社区的计算、存储、网络、监控等核心模块。华为已经提出了一些框架演进方案,如在整个OpenStack面向运营商构建一个大网,多站点构建一个统一的运营中心,目前已经被OpenStack立为一个正式的项目,华为是该项目领导者。行业整合优势。网络方面的方案,业务链的编排,一个是电信行业云计算和OpenStack结合得更典型的框架性的项目,华为提案击败了思科和IBM的联合提案后,最终被社区接纳,从而成为该项目的领导者。这些变化的背后又可见华为的努力。陈锟还对记者表示,未来希望可以在OpenStack技术委员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事实上,不仅OpenStack,在开源容器技术领域,华为也成为了OCI开源项目的创始会员。而在大数据领域,华为也通过开源Astro项目推动Spark在业界的广泛应用。企业面向云计算的转型,需要实现资源的融合,应用和数据的融合,而开源可以加速应用和标准化,有利于简化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的复杂度,实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ICT企业向开源伸出橄榄枝也不是新鲜事,但在中国企业之中,能为开源领域投入如此多的资源的,并不多见。正如英特尔中国软件部开源战略总监陈绪所说,国内OpenStack贡献企业,就是一朵大云(华为),四朵小云(99cloud、UnitedStack、Kylin
Cloud和Easystack)。华为基于开源打造云计算产品线如前所述,开源是华为产业合作和应用生态的基础,这要通过产品来实现。例如,华为今年9月发布的企业级开放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6.0是基于OpenStack及Xen/KVM开源的商业发行版,FusionInsight融合大数据平台则是基于Hadoop/Spark等开源的商业发行版。丁耘认为,在各个行业,开源标准框架并不能直接应用。陈锟补充说,现在OpenStack的商用案例中,绝大多数的应用企业都是自身具备很高的IT技能、很强的IT技能团队的。传统政务、电力等行业的企业,IT能力比较弱,虽然都倾向于选择OpenStack云架构,但是一旦他们要上OpenStack,如果不能建立起来一个面向开源的运维体系,应用开源是一个灾难。所以对运维能力的构建和增强是必须的,也是华为一定要帮助客户打造和构建的。具体而言,在开源产品的基础上,华为着重面向企业级与传统企业的管理和支撑环境,在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运维、易用性方面,以及安全性方面对云计算产品做了相关的属性加固,通过面向用户场景的系统性的验证,修复潜在的BUG,最终为客户提供可以规模商用的开源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说OpenStack社区版没有给客户提供一个很好的应用监控的系统,华为会提供这样的外部的增值的差异化的模块,和开源组合,构建整个解决方案。陈锟提供了一个数据,华为第一次把OpenStack用到华为企业云,第一个客户是华为的Vmall商城,需要瞬间启动台的虚拟机,这要求达到15G级的带宽,原生的东西在性能方面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而华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这些性能做了优化,也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使之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当被问到先一步推出的FusionSphere 6.0和最新的OpenStack Liberty二者特性是否一致时(二者都被认为是各自迭代史上的里程碑),陈锟表示,FusionSphere6.0
外在虽然是一个产品的大版本,实际内部根据不同的客户应用场景分了不同的细分版本类型。也就是说,6.0版本继续与社区保持同步,Liberty的特性会被纳入其中,但并非在所有的细分版本都采用所有的新特性。这样可以很好地规避OpenStack最新版本架构性重构给商业客户部署带来的延续性问题和其他潜在的风险。他强调,向客户提供稳健可靠的云操作系统,是华为的第一选择。华为的合作伙伴对此深表赞同。光华冠群总经理朱斌和华南资讯技术总监王朝普都表示,其诉求是最稳定的版本,而不是最新的特性。事实上,华为的上述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些合作伙伴,华为认为,其云计算方案要在行业落地,要有对行业用户及应用的理解,才能调度更匹配上层应用的要求,这必须依靠更接近用户的伙伴。所以,开源之上,产业合作和生态建设也是华为的工作重心,这也是这次开发者大会举办的目标之一。基于开源,FusionSphere生态初成陈锟介绍,2014年华为发起成立的FusionSphere用户联盟,是立足于客户需求,以解决方案为依托,构建以解决方案和合作为核心,以技术和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华为云计算合作体系,这个合作体系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合作方面,华为与Intel在虚拟化网络系统的性能提升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创新成果。而且双方合作支持OpenStack社区发展,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OpenStack黑客松活动,累计为开源社区贡献了100+的BUG的修复。在整个产业合作方面,华为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在深圳、成都、美国硅谷建立了OpenLab开放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上展开了和合作厂商的双向认证,通过现在华为的双向认证合作伙伴产品,已经有387个,覆盖了主流的软件合作伙伴。华为同时立足于行业解决方案,与行业伙伴构筑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目前云计算领域行业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有500余家,覆盖了金融、公共事业、政务、媒资、能源、教育等方面。比如华为和索贝合作的有深度的全面专业的媒体云解决方案,提升了60%的业务效率,降低了80%的成本。华卫和软通动力合作,打造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讯方联合发布了云课堂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教育行业的合作。在研究和培训方面,华为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已经与十家培训合作伙伴,还有5家大学的签约。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国内通过华为云计算认证的工程师超过了1千个,计划未来3年,打造10000名通过华为认证的云计算专业技术人才,构建整个产业生力军,让更多的人才可以分享华为云计算的高速发展。陈锟具体解释了1万名开发者的培训计划:目前华为在人才培训方面构建的是两级体系,包括HNCA(云计算工程师)和 HNCP(资深云计算专家),有相对应的培训课程和认证体系。认证体系主要是面向几个对象,一个是在行业合作伙伴的朋友,通过他们对华为平台的认证,支撑他们去构建面向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同时,华为也会面向高校展开相关认证工作,这些人才毕业以后,可以选择加盟华为、华为行业合作伙伴和技术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也确实从华为的这些举措得到了利好。王朝普表示,华南资讯和华为的深度合作有一年多,已经在警务云解决方案合作上取得成功,下一步将探索为客户做整个政府一级的云计算中心。这得益于华为FusionSphere能够满足警务云所需要的开放性(基于安全要求的系统控制权)、兼容性(兼容二十年信息化的不同基础设施和应用遗产)、易运维(可以基于华为成熟的运维产品和培训提供后期运维服务)等要求。他举例说,现在所说的自动恢复、自动创建,大部分的情况下是针对应用程序,而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是更加核心的东西,但数据现在很难放到虚拟化的环境中分析处理,一个最核心问题是IO——放到虚拟化环境下,IO的消耗就比较大,造成很大的浪费。而华为的IO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延迟不会特别大。此外,华为提供了各种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包括苏州的解决方案研发中心、eSDK和API二次开发的培训及材料,以及合作过程中研发人员的协作,对华南资讯提供的便利和支持也非常大。朱斌则认为,云计算在未来是存在变化的,业务创新也很难靠一家公司完成,与华为这样的大公司深度合作,光华冠群可以少走弯路,为客户实现云业务、基础设施、业务保障和服务保障的贯穿、连通,走向成功。同时,华为也需要第三方的增值软件供应商,使其基础设施更高效、更贴近用户服务。他介绍,光华冠群面临来自用户向云转型的两个挑战,是云业务服务的端到端管理,以及软件定义时代动态IT架构和业务模式的重新管理。陈锟则将OpenStack、华为网络能力以及与第三方整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当做华为FusionSphere相对于其他OpenStack发行版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应对面临的管理挑战。作为云的操作系统,OpenStack需要和网络结合,最核心的挑战还是在网络方面。对于多数据站点,怎么能够把不同站点之间的网络打通,能够保证资源在不同的资源池进行相互的调度,以及在不同的资源池构建应用模块,能够协助,这就涉及到了很多网络的东西。构建大网方面也在发生着演进,面向云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是分离的,存储也有资源池的规划,不同的存储有不同的用途,还要提供租户级的备份等等,涉及到专业的存储领域的知识。要用云操作系统构建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涉及到很多基础设施的能力,包括网络、存储、计算和管理方面对存储整合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云服务领域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国内外很多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陈锟表示,华为的企业云服务建立了一个单站点的系统,紧接着就要做全国的多站点的集成。他举例说,华为和欧洲、拉美地区的一些运营商合作,其核心的挑战都是要求把不同站点的数据中心变成一个整体,涉及到很多网络重组,以及计算方面的东西。这是原来做纯软件的公司不具备的能力,对华为自身也是挑战,不过华为在网络、存储方面都有积累,能够把相关的东西集成。纯软件公司即使运营能力比华为强,但是构建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还是不如华为的积累。结语总体说来,华为在开源领域的投入不遗余力,在OpenStack、OCI、Spark社区都有所作为,归根结底是希望满足整个产业向云计算转型的需求,立足点还是构建整体的行业解决方案,在追求开源贡献和社区影响力的同时,产业合作和生态建设是华为的下一个重点工作。华为之所以强调Partner
API,正是因为华为认为不能成就合作伙伴生意的开放就是耍流氓,其实也就是要能够为行业客户创造价值,这也是开源技术在企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对缺乏开源生意头脑的中国很重要。而针对个人开发者的发展途径和规划,华为同样落点于企业。陈锟表示,个人开发者也可以把自己开发的应用放到华为的云服务平台上,也许这些应用未来变成主流,被企业和团队所采纳,最终变成一个企业的解决方案。将于-12日在北京隆重举办。在主会之外,会议还设立了16大分论坛,包含数据库、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安全等6大技术论坛,金融、制造业、交通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等7大应用论坛和3大热点议题论坛,。&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华为构筑开发者生态圈 受益的都有谁?
作者:中关村在线 白宁
  自步入企业业务领域以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因此两个以“H”开头的华为大会也逐步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盛会。没错,这两个大会正是规模达到万人级别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和华为网络大会(HNC)。而近日,第三个以“H”开头的华为大会――华为开发者大会(HDC)又来了,而且对比首届HDC和首届HCC、HNC的规模不难发现,HDC的潜力更大!  10月19日,首届华为开发者大会(HDC)在深圳拉开帷幕,本预计将有来自全球的2000多名开发者合作伙伴及业内专家参加此次大会,但实际参会人数远超这一数字!会上,华为不仅发布了开发者生态战略和面向开发者的“沃土”计划;还围绕“在一起 创梦想”的主题,全面展示了华为开放的ICT能力,并分享了合作伙伴的成功案例,旨在与开发者伙伴一起共创无限商机!  开放,才能让“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落地!  说起开放,其实早在进入企业市场之初,华为就已将其视为关键发展战略。因为华为深知,企业市场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但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洞察行业需求及行业应用开发方面,必须要借助相关行业合作伙伴的力量,才能打造出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对此,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特别谈到,华为要为各个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服务,如果不把ICT基础能力开放出来,与合作伙伴的创新就会遇到阻碍,也就难以跟上行业客户转型的需求,那么我们所谓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就无法真正落地!所以早在2012年,华为就构建了ICT产品能力开放平台eSDK(ecosystem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  然而在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产品开放、解决方案开放、平台开放等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所以只有eSDK是远远不够的。还好,华为在一两年前已经提前行动――将开放平台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形成统一的开放平台、统一的开发者伙伴支持计划等等,按丁耘的话来说,就是将过去无序的开发者生态环境进行整理,使其有序化。  华为的开发者生态战略:聚焦、开放、创新、共赢  那么在整个开发者生态圈中,华为将是怎样的角色呢?对此,丁耘明确指出,华为将坚持聚焦ICT基础设施,向开发者伙伴开放创新的、领先的ICT能力,打造面向运营商和企业市场的开放环境和使能平台,支持和帮助开发伙伴业务创新,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业务需求,实现商业成功。  可以看到,“聚焦”和“开放”是华为立足于开发者生态圈的关键,创新是华为、合作伙伴、开发者伙伴的共同任务,而有了这样一个生态圈,受益的不仅仅是华为和合作伙伴们。丁耘表示,借助开发者生态圈的力量,我们将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对其实现数字化转型将会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一个生态圈,将实现多方共赢!  10亿美金构筑培养开发者的“沃土”  既然是开发者生态圈,那么开发者伙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华为宣布将在五年内投入10亿美金实施“沃土开发者使能计划”(简称“沃土计划”),打造面向开发者伙伴的开发使能平台和联合创新。这笔投资包括:“创新基金”,为伙伴创新的联合解决方案提供实物支持、开发资金支持、技术专家支持;“开发支持”,专项投入开放平台和远程实验室建设,让伙伴聚焦业务、高效开发;“华为认证”,对伙伴开放能力和解决方案予以认证;“人才培训”,为伙伴提供研发、销售和交付能力培训;“营销基金”,用于开发者的生态圈拓展、创新解决方案营销活动及销售激励。  其中在开发支持方面,华为还宣布打造以开发者伙伴为中心、以“  LEADS”理念为指导的能力开放平台eSDK,包括云化的远程实验室服务(Lab as a Service)、端到端的开发资源获取(E2E)、支持敏捷开发的流程、工具(Agile)、专注的全时在线专家支持(Dedicated)和在线互动的开发者社区(Social),旨在帮助开发者伙伴加速技术创新进程,提升差异化解决方案开发效率。  而具体到云化的远程实验室服务来说,华为目前已经在全球在建设了7个开放实验室(包括成都、苏州、深圳、北京、、中东和东南亚),以支撑开发者生态伙伴开发与验证。对此,丁耘进一步介绍到,对于大型企业类合作伙伴(如SAP),双方都有开放实验室,可以将双方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融合,即一起来定义面向未来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开发者伙伴,甚至是个人开发者伙伴来说,不太可能构建自己的实验室环境,所以华为提供了CaaS(通讯即服务)服务,开发者伙伴通过远程账号登录,即可使用华为开放实验室的资源;同时华为还将提供自动化测试、自动化系统集成的工具和平台,一切只为开发者更便利的实现创新和验证。  当然,CaaS服务仅仅是华为为开发者伙伴提供的开放能力之一,华为还同时提供了公有云、大数据、物联网、SDN、敏捷网络、eLTE、BYOD等十余个领域的开放能力,希望通过提供最前沿技术的支持,与开发者伙伴打造更多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而对于开发者伙伴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丁耘强调,华为一直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最忠实倡导者,对于合作伙伴(开发者伙伴)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机密的保护,都是根植到华为血液里的基本的要求,所以开发者伙伴们大可放心。  开放,企业和运营商市场均已有收获!  刚刚已经谈到,华为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调整其开放策略,如今已有成果显现――华为企业云通过开放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10大类19种云服务能力,与索贝在高清媒体内容制作方面合作创新,为湖南卫视建设了领先的融合媒体云;华为IoT联接管理平台通过开放网络、安全和数据三部分API,并在终端和接入网关上提供Agent、SDK、Liteos和芯片等方面的开发支持,满足了物联网应用开发者终端设备快速接入、个性化用户体验、联接安全和按需获取数据等业务诉求;F5公司利用华为SDN控制器的开放能力,提供网络性能优化和安全防护等精细化的企业业务应用,提升企业客户的业务体验;北明软件利用华为敏捷网络AR设备和敏捷控制器的开放能力,开发了移动公交运营系统,对公交上设备、APP、广告统一管理,提高了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上海迪爱斯利用华为eLTE宽带集群和多媒体管理能力,开发的可视化多媒体业务调度系统让客户业务受理及时、调度迅速、提升应急指挥处理效率,成功应用于海内外多个项目之中。  而收获不仅来自企业市场,在运营商市场同样收获颇丰。据丁耘介绍,两年前,华为为福建提供了开放的CaaS平台,包括开放语音通话、通话、语音会议、视频会议、位置、短信等7个API,合作伙伴利用这些开放的API,进行商业应用的创新,目前已为福建电信增加了2.7亿分钟通话时长,特别是在最近三个月,每月增长的通话时长都超过了6千万分钟,这就是开放的力量。而面向未来,福建电信希望华为为其提供更多的开放能力,目标是实现更快速的增长!也正是看到了福建电信的成功,其他省份的电信运营商也都在积极与华为展开合作,期望借助开放的力量,实现业绩增长。对此,丁耘表示,华为帮助运营商开放能力后,带来的想象力将是不可限量的!  面对挑战 华为有坚定的决心!  此次华为开发者大会(HDC)的人气爆棚,增强了华为走向开放之路的信心。但丁耘坦言,从最初只向合作伙伴开放,到今天真正面向开发者开放(public API),对于华为是很大的挑战。不过挑战虽大,但华为走向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即使走了弯路也不怕,相信最终在建设开发者生态圈方面,华为一定会取得成功!
10/29 14:2610/26 10:1810/23 15:2910/22 10:1710/16 19:4010/16 13:4710/16 06:5510/13 07:34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10月20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各个生态圈的主题论坛精彩继续,快来一睹为快!1eLTE分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共赢,eLTE引领行业互联新时代”的eLTE分论坛吸引了全球数百位来自应急通信领域行业组织的专家、合作伙伴开发者、政府及公共安全和交通领域的合作企业参会,共同交流eLTE开放能力带来的新思路、新创意!华为企业无线领域总经理彭建华开场致辞:开放合作共赢,eLTE引领行业互联新时代B-TrunC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辛伟谈:宽带集群(B-TrunC)技术与产业发展Quixoticity创始人兼常务董事Peter Clemons谈:eLTE 和应急通信的未来SAP大中华区全球合作伙伴运营部首席行业架构师孙敦圣谈:未来已来,工业4.0助力制造企业智能制造霍尼韦尔气体探测事业部总经理朱復明谈:基于eLTE的无线气体探测系统上海三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宇谈:基于eLTE的城市安防系统开发深圳思科泰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峥谈:eLTE在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北京拓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马健谈:基于eLTE的石化行业多媒体智能巡检方案开发华东电子无线系统事业部研发部经理刘江涛谈:eLTE宽带集群系统在港口的应用2CaaS分论坛CaaS分论坛以“CaaS能力开放,共创无限商机”为主题,吸引了近400位开发者到场认真倾听。在现场,华为阐述了针对能力开放在商业跟技术方面的见解,同时来自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也一起分享他们在与华为CaaS合作的经验及感受。华为核心网营销工程部部长毛玉敏发表致辞,表示华为CaaS平台致力于电信网络能力开放,为开发者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发展的合作平台华为CaaS首席架构师聂鑫讲述CaaS能力开放平台及API/SDK技术,以及华为在这方面的核心技术、后续研究方向。威发(西安)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少军讲述如何用协作移动化促进业务智能化“翼卡车联网”总经理殷建红讲述基于场景感知的车载融合语音服务平台微会首席架构师蒋德为详解微会语音的核心技术优势及其VIP业务双重保障上海趣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系统架构部部长屈鹏讲述CaaS在互联网医疗中的应用深圳市小猫当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平生讲述人工智能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Panel Discussion:CaaS能力开放,共创无限商机3SDN分论坛ICT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各行各业,整个产业正在通过SDN进行网络架构一次大变革,围绕API构建SDN开放系统架构,开放网络能力,打造开放共赢生态系统。在SDN分论坛上,华为介绍了SDN开放战略和生态伙伴发展计划;来自业界的重量级合作伙伴和开源组织分别探讨了SDN开放开源的观点,分享与华为在SDN合作创新的成功经验。华为固定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祁峰介绍,华为围绕API为开发者提供SDN开放系统,通过业务层API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架构,通过网络层API提供更高的网络使用效率。基于华为的SDN开放生态伙伴计划,合作伙伴可以获得华为包括SDN开发者社区、合作伙伴营销平台和合作伙伴扶持和认证等全方位的支持。 腾讯网络平台部研发总监邵华谈到,SDN控制器是网络开发创新的基石,基于开源构建统一控制器平台,腾讯在vDC和DCI流量调优等领域和华为进行联合创新。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荆瑞泉分享了中国电信和华为合作通过SDN网络能力开放,打造按需而动的专线业务的成功实践。 F5中国区首席系统构架师冯勇认为,F5的应用层与华为SDN解决方案的融合,是应用与网络的完美结合,是SDN发展的必然方向。 ONOS技术总监Pingping Lin谈到,ONOS作为面向运营商网络的开源SDN操作系统,有助于开发者基于成熟的开源平台快速开发和集成,产品快速上市。 最后,在首届华为开放者大会上面,ONOS全球首站培训顺利完成,30位开发者经过两天的系统培训认证,荣获ONOS执行董事签名的培训证书。4BYOD分论坛在BYOD分论坛上,10位移动互联网行业大咖,共同分享优秀实践、探讨创新观点、展望发展趋势,同时“华为AnyOffice 2015 HTML5移动应用开发大赛”宣布正式启动,华为将聚焦BYOD安全平台,以开放共赢为宗旨,携手应用伙伴打造BYOD产业生态,并为伙伴及开发者提供进入全球市场的商机。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副总裁唐海霆致辞“移动创新,共谱华章”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副总裁兼安全网关领域总经理刘立柱分享“华为BYOD联盟携手合作伙伴共闯移动新蓝海”云适配创始人兼CEO陈本峰畅谈HTML5与移动应用开发的未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技术部总经理马春旺分享“BYOD时代的金融移营销”深圳市世纪安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子荣讲述“全警种移动警务解决方案”北京致远协创副总裁兼政务事业部总经理胡守云分享“BYOD时代的政务移动办公”华为BYOD营销总监朱丽斌、刘立柱先生、山西百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峰贵、上海屹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朱康、柯莱特集团移动互联应用事业部总经理陈宏,展开“共同构建未来移动化蓝图”主题讨论5企业通信分论坛企业通信已从单纯的沟通手段,转变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未来华为企业通信将凭借强大的开放能力与合作伙伴一起将融合通信融入到各行各业之中,驱动业务的敏捷,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华为企业通信产品领域总经理袁小海致辞华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产品总监贾益均做题为“融合通信, 驱动业务敏捷”的演讲华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营销总监黄大鹏畅谈“华为融合通信, 开放创造无限可能”宇信易诚技术专家张万里上海迪爱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雷霆为大家讲述“应急指挥中的沟通信体验” 融合通信媒体圆桌6金融分论坛近几年互联网等新技术对金融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银行封闭的IT架构和应用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快速迭代,灰度发布等。IT如何支持快捷的业务创新成为银行IT从业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次HDC-金融论坛,华为将邀请在金融移动业务、零售银行新渠道(VTM)、金融云等方面合作伙伴,分享优秀的成功实践,共同“助力金融产业创新”。华为企业业务行业解决方案总裁喻东作开场致辞:面对金融行业的巨大变革,我们提出“BDII”行动纲领,提供业务驱动的ICT基础设施。同时,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构筑开放的金融生态系统,共同帮助行业完成转型。华为企业业务金融行业SDT总经理王鸿峰作“构建开放平台生态圈,支持金融行业转型”的演讲。Infosys高级项目总监许恩俊分享了“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案例。先进数通集成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罗剑斌作“基于开放接口的服务目录,构建“云端”ESB”的开发案例分享。星网信通资深开发工程师王沣分享“VTM在证券行业的应用”的开发案例。华信智能移动应用资深开发工程师张标河分享案例“华为eSDK VTM的开发调用”。华为(huaweicorp)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huaweicorp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帐号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uaweicorp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帐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主题开发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