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囊肿需要手术分流手术管有好坏吗

&赵凤鸣 王文光 张金承 张晓宇 刘大雪 汪 超 慈 新 李正光
(河北省涿州市医院 河北 涿州 0 7 2 7 5 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浅表部位蛛网膜囊肿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示分流管位置理想,无其它手术并发症。28例得到随访,16例术后 1年内囊肿消失,5例术后2年内囊肿消失,其余7例囊肿都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结论:囊肿腹腔分流术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创伤小等优点,但需慎重选择适当压力类型的分流管。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分流术;
【中图分类号】R 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 7 -8 2 31(20 11)0 9- 1 34 5 -0 2
&&&&&&&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儿童常见的颅内良性病变,亦可见于成人,约占颅内病变的1%(1)。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3月期间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浅表部位蛛网膜囊肿32例,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选择本院确诊的颅内浅表部位蛛网膜囊肿32例,年龄4岁~50岁,平均16.8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囊肿发生于左颢部17例,右颞部9例,枕大孔区囊肿6例。
&&&&&&& 1.2 临床表现
&&&&&&& 病程2个月~5年不等,平均约2.4年。其中2例曾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其余既往体健。症状体征:18例有头晕,头痛症状;4例有癫痫发作症状。其余10例无任何症状体征,为偶然发现。
&&&&&&& 1.3 影像学检查
&&&&&&& 32例均行头颅CT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CT值1OHu~15Hu,与脑脊液CT值相等。其中28例蛛网膜囊肿均行核磁共振检查,为长Tl长T2信号影,注射对比剂后囊肿及囊壁均无强化。
&&&&&&& 1.4 手术方法
&&&&&&& 32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表浅部位,采用颅骨钻孔囊肿腹腔分流术。具体步骤为:全麻插管,头皮切口依据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位置做2cm~3cm的小切口。腹部切口为腹部正中剑突下3cm左右直切口。用皮下通条经腹一胸一颈一头将分流管导入皮下。颅骨钻孔后,使用低压不抗虹吸的分流管,先根据囊肿的大小确定要放入囊肿内的分流管的长度,一般为2cm~3cm。然后用尖刀将硬膜切开,此时脑脊液因高压而喷出,应快速、准确地将分流管放入囊肿腔内,见清亮囊液流出后夹闭分流管头端,警惕放液过多过快导致硬膜外血肿。分层切开腹壁各层,腹膜切小口,置入腹腔端分流管,长度40cm~50cm,连接好分流管和分流泵,确定分流通畅,缝合头皮和腹壁切口。
&&&&&&& 2 结果
&&&&&&& 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示分流管位置理想,术后7天~10天痊愈出院,无其它手术并发症。32例中有2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月~36月,其中16例术后1年内囊肿消失,5例术后2年内囊肿消失,其余7例囊肿都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较前消失或明显减轻,4例癫痫发作者中2例癫痫发作次数减少,2例无变化。
&&&&&&& 3 讨论
&&&&&&&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脑脊液样无色清亮的液体在颅内蛛网膜所构成的袋状结构内积聚而形成的囊肿。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多见,后者认为与脑外伤、颅内感染引起蛛网膜下腔炎症反应致脑脊液病理性积聚所致(.2)。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有不同意见,多数倾向于对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3)。一般认为具有颅内压增高、局部脑组织受压移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合并囊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药物控制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癫痫症状者应手术治疗(4)。无症状患者是否手术目前尚不统一,有学者认为囊肿有自然消失的可能,且手术并非完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和复发亦不容忽视(5)。随着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蛛网膜囊肿病人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的不断增多,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亦不在少数,甚至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或心理负担而影响正常生活,故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者选择分流手术时应十分慎重。也有学者指出,无症状患者的囊肿有进行性扩大甚至出血的可能,应积极手术(6)。同时及时手术治疗对促进邻近脑组织发育有积极意义(7)。
&&&&&&& 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目的是解除其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开颅切除蛛网膜囊肿,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手术创伤大,蛛网膜剥除困难、术后囊腔空间不消失、易复发等缺点。手术虽然将蛛网膜囊壁切除,由于脑组织长期受压、短期内很难膨胀,原有的空间仍然被脑脊液充盈,残余的囊壁仍可再生长。
&&&&&&& 囊肿腹腔分流术使囊腔内脑脊液不断流出,腔内压力降低,受压脑组织渐膨胀,最终将蛛网膜囊肿的脏层和壁层压在一起而使囊肿消失(8)。尤其适合交通性蛛网膜囊肿。笔者认为囊肿腹腔分流术较传统开颅术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因需长期带管所带来的感染、堵管、皮下不适及心理负担等缺点亦影响其使用。目前在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压力类型的选择问题上,大多使用低压不抗虹吸分流管,有些医院甚至将分流管腹腔端的伞端剪断,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引流囊腔内的脑脊液,使囊肿尽快消失。但可能导致术后出现低颅压症状。
&&&&&&& 结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颅内较大蛛网膜囊肿,尤其交通性蛛网膜囊肿,行分流手术疗效确切。在分流管压力类型的选择上,不应一律使用低压不抗虹吸分流管,应考虑患者症状、体征及囊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与脑室系统相通等因素,最好在术中能准确测量囊肿腔内压力,综合分析后选择适当压力类型的分流管。分流管腹腔段的带侧漏伞端亦应常规保留,以防术后出现低颅压症状。
[1] Cagnoni G,Fonda C,Pancani S,et a1.Intracranialarachnoid cyst in pediatric age.Pdeiat Mde Chir,~90.
[2] 冯祖荫.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3] Artico M,Gervoni 1,Sauati M,et a1.Supratentorialarachnoid cysts: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remarkson 46 cases.Acta Neurochir,:75&80.
[4] Cilicillo SF,Cogen PH,Harsh GR.et a1.1ntracranialarachnoid cysts in children.J Neurosurg,0&236.
[5] U c a r T ,A k y u z M ,K a z a n S ,e t a 1.B i l a t e r a l
cerebdlopontine angle arachnoid cysts:case report.Neurosurgery,):966~968.
[6] Ya mauehi T,Saeki N,Ya maura A.Spontancous disappearanceof tempore frontal arachoid cyst in achild.Acta Neurochir(Wren),:537&540.
[7] 杨利孙,章翔 ,费舟,等。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63&165.
[8] 张玉琪,马振宇.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16~218.
作者单位:072750 河北省涿州市医院神经外科。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慎重选择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慎重选择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 >
囊肿―腹腔分流术适合那些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
| 作者:徐永革 | 发表时间: 17:19:32
囊肿―腹腔分流术适合那些颅内患者
带蒂肌骨膜瓣囊腔置入术:囊腔内大网膜移植术现已不用,以带颞或枕肌骨膜瓣置入囊腔术取代,其对远离脑池或囊肿部位有重要结构与囊壁粘连紧密不易被分离者,可用此法引流和吸收囊液以防复发。
此法仅限于有颞肌或枕肌部位的蛛网膜囊肿。但有研究观察到带蒂肌骨膜瓣囊内置入术后3个月二次开颅发现其与囊腔相间的假膜形成,1年后有明显的假膜骨化现象,而影响远期的效果。
囊肿\腹腔分流术:适用于年老体弱多病及巨大囊肿患者,或囊壁切除术后复发者。
阅读(207)|
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请填写您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和您想得到的帮助。
主任医师 教授
已成功预约数:例
已获得投票数:个
同专业最新在线专家
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颅脑外伤、脑震荡、脑肿瘤、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三叉神 ...
副主任医师
脑性瘫痪(脑瘫)、小儿脑瘫、脑瘫FSPR手术及矫形手术、脑瘫的术前康复、脑瘫的术后 ...
副主任医师
立体定向手术及原发性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 ...
副主任医师
微创脊柱神经外科,椎管肿瘤,颅底畸形,颈椎病,腰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脊髓肿瘤 ...
徐永革专家最新文章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外伤性癫痫
侧颅底肿瘤
鼻前颅底肿瘤
蛛网膜囊肿
垂体泌乳素瘤
生殖细胞瘤
颅内动脉瘤
颅内胆脂瘤
松果体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颅内转移瘤
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脑损伤后综合征
颅底凹陷症
血管网状细胞瘤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纤维瘤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椎管内肿瘤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脑面血管瘤病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治疗效果:
态&&&&度:
感谢您对徐永革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徐永革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徐永革专家的患者,请
请注意,此处不能提供医院专家的咨询服务,若对病情有疑问还
联系方式:
填写电话号码时请加上区号,格式:010-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依赖的序贯治疗_好大夫在线
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依赖的序贯治疗
全网发布: 15:32:04
发表者:余军武
(访问人次:1544)
颅内蛛网膜囊肿多为蛛网膜胚胎期发育异常所致的由一层蛛网膜包裹着类脑脊液的先天性良性囊变,少数为后天因素如和炎性反应等所致。颅内蛛网膜囊肿可见于多个部位,主要见于颞极中颅窝底和枕大池,由于头颅CT和MRI的广泛应用,偶然发现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正确诊断并无困难。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可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1)显微镜下切除蛛网膜囊肿壁并行蛛网膜囊肿和蛛网膜下腔或脑池造瘘术。(2)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3)立体定向囊肿脑池造瘘术。(4)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和(或)囊肿-蛛网膜下腔造瘘术。其中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因技术要求相对低、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及临床疗效确切,被广大医生广泛接受和应用。而分流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其中最为普遍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因长期囊肿-腹腔分流导致脑脊液过度引流,从而形成一组关联的临床症状,可命名为囊肿过度引流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1)裂隙脑室综合征(slitventricule sydrome,SVS):文献报道在蛛网膜囊肿分流术中发生率为2%左右。(2)分流管依赖:当分流管受阻或功能下降时,患者出现一系列高颅压的症状。(3)获得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即I型Chiari畸形(CM I)。综合文献报道,获得性CM I发生率占囊肿分流病例的大约10%,而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一比例由升高的趋势。出现获得性CM I的潜伏期是囊肿分流后平均4.4年。囊肿过度引流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首先是脑脊液的过度引流,因压力差的作用,囊肿内液体引流至腹腔吸收,囊肿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脑组织会试图充填这一空间,颅内静脉系统也随之扩张,而静脉充血使脑膜肿胀,硬膜和颅缝纤维化,同时脑组织不断膨胀;另外由于囊肿液体与蛛网膜下腔、脑池及脑室之间存在着沟通,随着囊肿内液体流向腹腔,囊肿内压力下降,蛛网膜下腔、脑池及脑室内的压力也随之下降,即出现相对低颅内压。由于这种长期相对低颅内压可使颅骨向内生长并变厚,鼻窦腔扩张,颅骨的改变在后颅窝表现得更为显著,各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最终造成了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在儿童期由于脑脊液过度引流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正常波动以及低颅内压,从而可能会造成小颅畸形和颅缝早闭。脑室-腹腔引流术中的SVS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脑脊液长期过度引流所致:当脑脊液大量引流后,脑室缩小,分流管室端被脑室壁压迫,发生功能性阻塞。在脑室顺应性较好时,脑脊液积聚可引起脑室的扩张,从而解除了阻塞,恢复分流管功能;长期反复的分流管功能性阻塞可导致脑脊液向脑室周围室管膜下渗出和沿着分流管外渗,受损的脑室壁和室管膜下层出现严重的纤维化、充血和胶质增生,导致脑室顺应性下降。这时尽管脑脊液不断产生,颅内压不断增高,但脑室不再扩大,分流管阻塞不能解除,而导致高颅内压。在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中,由于囊肿液体与蛛网膜下腔、脑池及脑室之间存在着沟通,随着囊肿的不断缩小,同样可以出现分流管头端功能性阻塞,之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同上。此外由于脑脊液的过度引流可导致相对低颅内压,继而出现脑脊液过度分泌,同时由于脑脊液过度引流至腹腔,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重吸收功能进一步下降,这样就会出现分流管依赖。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分流管阻塞,由于脑脊液的过度分泌不会马上终止,同时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重吸收功能不会马上恢复,加上脑组织顺应性下降,这样就会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在临床分期上可大致分为低颅内压期、高低颅内压交替期及高颅内压期。不能简单地以脑室、囊肿的大小来判断病情,甚至不能以一次或几次腰穿测压来判断。应结合病人的症状,反复腰穿测压,最好是症状明显时行腰穿测压。病例一先后行3次腰穿测颅内压均在正常范围,但分流管调整术中发现颅内压极高,说明该患者正处于高低颅内压交替期,术中适当缩短分流管头端后再次植入囊肿内,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随访1年未复发。如果病人颅内囊肿已明显缩小,病情稳定,可以考虑结扎分流管腹腔端,观察3-6个月后,症状无加重,脑室及囊肿无扩大,可考虑拔除分流装置;如果病人出现症状反复或结扎分流管腹腔端后不能耐受,则不能拔除分流管,而应该找到分流管不通畅的原因,调整分流管。因病人已习惯低颅内压,选择分流管时,最好用可调压分流管,先调为低压状态,之后逐渐调高,直至正常颅内压水平,如果直接选择中压或高压分流管,病人的相对“高颅内压”症状不会改善。病例二因经济原因,最终选择了低压抗虹吸分流管,术后高颅内压症状立即缓解,随访半年未复发;如果病人是高颅内压期,又是裂隙脑室,同时囊肿已完全消失,则可行立体定向分流管头端植入脑室或颞肌下减压术。高颅内压期注意与形成相鉴别,由于高颅内压可以出现颅内静脉窦回流缓慢或障碍,因此与静脉窦血栓形成鉴别较困难,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前后DSA对比检查可能有一定帮助。由于囊肿过度引流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比较复杂且漫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确诊比较困难,重要的是要对囊肿过度引流综合征有正确的认识、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时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囊肿过度引流综合征的疗效。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它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选择可调压或抗虹吸分流管,也可以采取预见性的结扎分流管腹腔端以及拔除分流装置。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采取神经内镜治疗,并发症最少,预后也最好。本文系余军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 15:32:04
余军武大夫的信息
副主任医师
各种颅脑肿瘤、脊髓脊柱疾病及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尤其擅长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帕金森病、...
余军武,男,副主任医师,神经一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20年,擅长各种颅...
余军武的咨询范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蛛网膜囊肿手术成功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