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济“不管用”吗

& & & & &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从总体上已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认可。但是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分歧,有些还涉及重大原则问题。譬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还是在西方经济学指导下进行建设的这个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认识。  最近有一位研究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教授在某学校讲演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一再强调西方经济学的地位。他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只有在受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的启迪,运用它去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后,才“提出了应当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建立商品经济的改革主张”。他说,“现代市场制度是一种经过几百年演变形成的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如果按传统的某种理论指引来进行,它的建立和建设是不可能的,没有对反映这一系统运动规律的现代经济学的深切把握,没有以西方的理论为指导,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一些经济学家冲破‘左’的束缚,逐渐恢复了与世界经济学界的联系,开始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工具用以指导中国市场化改革”。这就是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指导下确定的。
  上述认识显然不符合事实,在实践上也只有屡遭破产的残酷现实,鲜有令人信服的成功纪录。  首先,我们从理论方面加以分析。  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有一个基本理论前提,那就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不同社会经济制度都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是由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所论证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一般商品关系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区别,并详尽阐明了资本主义怎样利用市场机制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其生产的根本目的——剩余价值生产这一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马克思还一再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力图混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的理论错误及这种错误所要达到的狭隘的阶级目的。马克思说:“在现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体上,商品表现为价格以及商品的流通等等,只是表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的背后,在深处,进行的完全是不同的另一些过程。”这里所说的另一些过程就是指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马克思尖锐地批判说:“还有些人错误地把这种表面关系,把这种质的形式化,把资本关系的假象看作是资本关系的本质本身,因而试图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说成是商品所有者之间的一般关系,以此为这种关系辩护并抹杀这种关系的特征。”  资产阶级经济学一直坚持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经济。他们总把资本主义国家称作市场经济国家,而尽力避免直接使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名称。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这完全是出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目的,用市场一般的平等、自由交换关系掩盖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如果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那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在西方,无论新宏观经济学还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都认为有社会主义,就不能有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就必须以私有制替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十分清楚,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截然对立、互不相容的。所以,把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路说成是在西方现代经济学指导下产生的,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我们从实证方面看看一些国家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经济改革的实际效果。  突出的一个例子是拉美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在上世纪80年代前,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它是发展中国家较早实现工业化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但是由于外债的压力,被迫按照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实行改革,这些改革是在由美国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等教授培养的一些阿根廷“年轻经济学家”的支持下进行的。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场自由化和大规模私有化。结果,十几年下来,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国家负债1300多亿美元,财政崩溃,社会分化,人民贫困,贫困率由1974年的7.7%达到目前的30%,失业率超过了20%。1998年以来,阿根廷在几年的时间里沦为“资不抵债”、近乎破产的国家。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俄罗斯的改革。俄罗斯前十年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西方经济学的指导下进行的。美国经济学教授热若尔o罗兰就曾说“这种改革的政策直接来源于(西方)基础教科书经济学。”一些“华盛顿共识”的支持者认为:“一旦转型引进市场改革,就可以立刻有收获,效率就可以提高。因此,转型应该是大爆炸式的,激进的休克式的。”他们认为搞市场化改革必须实行私有化,只有私有财产制才能带来最强的激励,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所以改革一开始就要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摧毁旧国家机构,并尽快将国有资产转移到私人手中。俄罗斯按照这样的方案进行改革的效果尽人皆知:1989年,俄罗斯的GDP是中国的2倍强,而在10年后却仅为中国的1/3。由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界受到严重质疑,在实行改革、遭受摧残的国家人们心目中则已陷于完全破产。  以上分析表明,无论从理论方面和实证方面来看,西方经济学都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与许多国家的经济改革遭到失败相反,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人反而重新捡起西方经济学这面旗子,以取代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1月同外国客人的谈话中首次系统阐述的。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这段话既表明他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的,也表明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思想,其理论前提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种观点的基本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所反映的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一个是劳动者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一个是劳动者丧失所有权,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垄断占有。把这两种经济关系区别开,就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了基础。&&&& 第二,市场经济不是特定经济制度,而是一种手段与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就是作为手段、方法被资本家利用来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资产阶级正是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下,启动了市场经济内在的潜力,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不到一百年的期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一切世代全部生产力的总和。  第三,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是前两点的延续。他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行的,市场经济不必然导向资本主义。这一观点是继承了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比如斯大林用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论证社会主义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斯大林分析说,商品经济替奴隶制服务过,替封建制度服务过,都没有导向资本主义,因而商品生产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同样地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而并不引导到资本主义。  与此同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大大超越了以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创造性地发展了他们的看法。  第一,用“市场经济”代替过去通常使用的商品经济概念。当然,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没有本质区别,语词可以通用。但在邓小平那里坚持用“市场经济”,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市场导向的经济,即经济活动不是由计划导向,而是由市场导向,也就是说让价值规律通过竞争和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肯定这一点就意味着对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强调过价值规律的伟大作用,但在他们那里,价值规律只被当作一种核算工具,而不允许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不成功的。如果否定价值规律的生产调节者的作用,实际上等于否定了它本身,因为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是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遏制它的这一作用,它的其他作用如刺激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作用,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  第二,在谈到发展市场经济时,一开始就强调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建立市场关系。斯大林虽然强调商品生产的作用,但却把商品交换关系限制在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邓小平断然突破了这一限制。如果国有企业被排除在市场交换之外,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部分就不进入市场交换,也就谈不到市场在全社会配置资源的作用了。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邓小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了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科学结论。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利用市场经济发展自己说成是受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教育,是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是既没有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理论的实质,也缺乏对这一理论发展历史的认识的表现。
  我们否定把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我们改革的指导思想这一错误观点,但并不反对借鉴西方经济学有关市场运行管理方法的主张。  市场经济既然不等于资本主义,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那么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总有它们共同的地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利用市场方法发展经济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中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东西。应当注意的是对这些具体方法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因为我们总的指导思想不同,而在这些具体方法中都渗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如果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那就会把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就会像一些经济学者所强调的,认为非国有经济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坚实的基础”。这将导致主张发展市场经济必须竭力缩小国有经济比重,削弱它的地位;导致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利用股份制这种方法的真意,而把它看成缩小国有经济力量和作用的措施;导致错误理解国有经济在布局和结构上的战略性调整、“有进有退”的方针的本意,即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而不是为实行“国退民进”提供机遇,不是为了削弱和甩掉国有经济这个“包袱”,在行动上一卖了之。这一切都表明,彻底搞清楚以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系改革成败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含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无可置疑地证明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的正确性。但当前这个体制还是不完善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这个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其中首先强调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来,是因为它的完善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西方经济学。在迷信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人那里,只有“市场经济”而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词。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在现实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市场经济”,它只能作为手段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服务。是社会制度选择市场,而不能是市场选择社会制度。总之,必须防止对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态度。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关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产生影响.当下.存在着理性失落、信念淡化、崇尚实利的时风,似有“主义值多少钱”的质疑。这种消极气氛,一些高校大有削弱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势头,致使有些同志不同程度地忧虑和困惑.笔者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问题,唯有理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才能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相容性。换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二者不是异已的,那种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削弱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搜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夭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目的.“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①”“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发...
相关文章推荐
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这 里按发言顺...
《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07期
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也是中国最主流的意识形态。其与教育学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考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中国境遇,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网络党校作为一个全新的党建领域,对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运用到教育领域所形成的教育学。它主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现象和经验进行研究,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教育规律,从而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
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领导,是做好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而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领导体制,是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教育领导的重要保障。建构科学合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马克思主义教育制度化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制度学交叉研究的一个结合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向。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散漫性、形式化、随意性和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网络时代下,因其对信息的传播、交流及储存为马克思...
《电子测试》2013年14期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学校中的党组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师生,激励他们立志为祖国的富强奋勇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使学校真...
《上海高教研究》1985年04期
本文认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容性,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负效应却又制约着马克思主义有效性。因此,理顺二者的关系,正确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本文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讲清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