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紫癜治疗性紫癜病人会不会盗汗

黄煌医案-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案
您的位置 :
> 黄煌医案
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案
本书全文检索: &
&&&&&&&X/YP,女,45岁&&&&&&&形体较壮实&&&&&&&患者2007年7月因心动过数而就诊于免疫科,当时查血小板16000,10月份确诊为因干燥综合征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一直住在血液科至今。期间曾月经量多而诊刮一次,因血小板低输血小板。住院期间,还因血小板低,于日行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一直维持在30000左右。&&&&&&&2007 年10月30日初诊时患者激素一直服用中。就诊时见患者疲惫状,自述口渴饮水多,盗汗,手足心热,睡眠不佳,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皮肤容易过敏,大便干结如栗,每天针眼恢复慢。月经半月一行,量多,有血块。查患者小腿皮肤较滋润,皮肤有紫斑。舌暗红干燥,脉滑数,102次/分。&&&&&&&(请您处方,说明理由,并谈谈您对所选处方的认识)&&&&&&&真如&&&&&&&汤+丸+&&&&&&&咖啡猫猫&&&&&&&胶艾四物汤合小汤加生&&&&&&&医学生&&&&&&&解毒汤合四物汤(或称温清饮)加、护脾胃&&&&&&&本人觉得患者口渴饮水多,睡眠不佳,大便干结如栗,舌暗红干燥,脉滑数。均提示热证结合患者月经量多,有血块,故选用上方&&&&&&&zbg72&&&&&&&白虎汤合丸&&&&&&&zhaihaitao&&&&&&&犀角地黄汤&&&&&&&dazuifang&&&&&&&白虎加汤加生地、&&&&&&&zure&&&&&&&从盗汗,手足心热,睡眠不佳来看,患者阴虚火旺表现甚明显。加之月经量多,似乎汤比较合适。另舌干燥,脉滑数,口渴饮水多,汗出(盗汗)符合白虎加汤应用指征。故拟汤合白虎加汤:&&&&&&&5 12 (烊)10 15 45 15 5 吉林 10&&&&&&&药后吃溏心鸡蛋一个。&&&&&&&但视物模糊,四肢麻木似乎是水饮上逆的表现,与以上症状不合。不知如何解释这两项症状。&&&&&&&黄波&&&&&&&黄师处方:6克,20克,制10克,生地40克,30克,20克。药后两周后复诊,告知,药后一周查血小板上升到98000,另西医们瞋目结舌,而怀疑检测结果,同时患者皮下紫癜消失,大便畅快,盗汗消失,视力亦恢复,睡眠佳,针眼恢复快,期间经来血块消失,激素使用量减少,脉滑90次 /分。黄师将生地加至50克,加至40克嘱咐患者继续服用。&&&&&&&zbg72&&&&&&&此患者之幸.
为何不用白虎汤&&&&&&&罗本逊&&&&&&&此种病似乎是治疗了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又治疗了本病。一般像这种病,前贤多用六味地黄丸改汤,方剂虽不同,方义则有类似。不过不比泻心汤合汤更为单刀直入。&&&&&&&学龄前&&&&&&&学习了.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
中医古籍全文检索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好,我儿子今年14岁,紫癫性
14岁 16:25:48
病情描述:
您好,我儿子今年14岁,紫癫性肾炎,住院两次,现在有反复了,请问,可以根制吗?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有关的更多问题,
您好,我儿子今年14岁...热词TOP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您好,我儿子...文章当前位置: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36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专家可,624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专家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包括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互联网医院-患友声音同舟共济,战胜疾病!
2274名患者为您推荐出1035名好评医生和399家好评医院
湖南省儿童医院
累积条患者评价
血液肿瘤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
累积条患者评价
湖南省儿童医院
累积条患者评价
患者好评票
患者好评票
患者好评票
互联网医院-医生经验经验丰富的医生来为您保驾护航
1035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专业医生完成1309例诊治,在线回答2.1万个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咨询
广东省中医院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常见多发性血液病...
诊治患者:561人
患者咨询:16264人
湖南省儿童医院
擅长:小儿血液及肿瘤性疾病
诊治患者:105人
患者咨询:2370人
湖南省儿童医院
擅长:儿童血液病及各种儿童肿瘤
诊治患者:65人
患者咨询:877人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
诊治患者:26人
患者咨询:3137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门咨询
疾病分类:
对话数2(1/1)最后提交16-12-27 08:54
男,3岁。孩子今年四月份发病治疗到现在一直复发,也做了两次骨穿都说是血小板减少...
回复医生: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小儿科
疾病分类:
对话数4(2/2)最后提交16-12-27 06:22
女,3岁10个月。今年9月初到现在做过骨穿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炳球和泼尼...
回复医生: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
疾病分类:
对话数5(2/3)最后提交16-12-27 06:10
2000年血小板紫癜突发治疗痊愈,一年后瘸行后来双侧塌陷,现在走路困难骑车上班,...
回复医生:副主任医师
西苑医院血液科
疾病分类:
对话数3(1/2)最后提交16-12-26 22:59
今年13岁多,两年多前就断续有过短期的情绪低落,慢慢都自我恢复了,一直没有治疗...
回复医生:主任医师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
疾病分类:
对话数48(18/30)最后提交16-12-26 16:47
2016年4月底体检发现写小板只有59,后来有去看了血液科医生,医生说先吃药看,开...
回复医生:主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
疾病分类:
对话数10(5/5)最后提交16-12-26 15:57
男,1岁5个月。5月23日打预防针后一周出现紫癜,血小板7紧急入院,大剂量丙球激素...
回复医生:主任医师
天津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知识介绍
血液病研究所好评科室
血液病研究所分类问答15岁左右得急性紫癜性血小板减少症现在已经不吃药了想...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15岁左右得急性紫癜性血小板减少症现在已经不吃药了想...
来自:北京市 北京 浏览 531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986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您好这种情况还是要明确是什么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是血液系统疾病和风湿性疾病导致的建议还是要注意休息增强体质不要乱用药物还是尽量明确诊断才能明确祝你健康
TA帮助了279人
热门关键词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君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诊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
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急性型和
慢性型,儿童以急性型多见,成人以慢性型多见。因本病主要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出血,故属于中医学中“血证”、“发斑”、“葡萄疫”、“肌衄”等范畴。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血液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将其统一命名为“紫癜病”。【病因病机】本
病主要病因为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如《外科正宗·葡萄疫》云:“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一般外邪多为
燥热之邪。《易经》曰:“燥万物者,莫漠乎火”。外感之燥热或与胃中积热,同气相应,阳明积热日重,或因郁怒伤肝,肝胆火旺,火热之毒益甚,郁而不发,皆
可留于经脉,伤及血络,溢于肌肤而发肌衄。盖血犹地之水也,性本静,火扰则血动,火愈盛而血愈动,故血以火而妄行,所谓“火不郁不成斑”。初病多热毒炽
盛,为实证,日久迁延不愈,多转为虚证。或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以致脾胃虚衰,失其统摄之职,血溢脉外而出血,或劳倦过度伤及正气,或久病之后脏腑受
损,气血阴阳亏虚而发病。若肾阴不足则虚火内动,迫血妄行而出血。若阳气耗伤,气虚不摄,血不循经亦可出血。或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或出血留瘀,血脉瘀
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出血。血热妄行,气虚不摄,瘀血阻络乃其主要病机。血热又有虚实之分,而瘀血多非单纯之。轻者紫斑现于肌肤,重者并发内脏及颅脑出血。【证候学特点】本
病轻者或慢性起病者可仅见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减少,而无明显出血表现;大部分患者以皮肤瘀点瘀斑、齿鼻衄血、口腔血疱等为主要表现,重者可伴呕血、便血或
颅脑出血等急危重症。临证常依据病机分为血热妄行、肝胆火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四型论治。血热妄行者多起病急骤,出血较为严重,量多而鲜红,皮下紫癜,
或瘀斑成片,鼻衄频繁,齿龈渗血,口腔黏膜及舌面血疱,常伴发热、口干、咽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表现;肝胆火旺者或因外邪侵袭,郁于少阳,或因情志不
遂,气机郁结,气郁化火所致,症见皮肤紫癜、齿鼻衄血、口苦咽干、胸胁满闷、急躁易怒、或伴寒热往来、尿黄等;阴虚火旺者多见于热盛伤阴者,症见紫癜散
在、时隐时现、色紫红,齿鼻衄血、五心烦热、夜寐盗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妇女月经量过多等;气不摄血者多见于病久不愈或素体脾胃虚弱者,症见面色无华
或萎黄、反复发生肌衄、血色淡红、神疲乏力、气短、自汗等。【辨证论治】本
病治疗应针对基本病机,结合证候虚实、相关脏腑及出血之急缓而辨证论治。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原则。治火:实火者治宜清热泻火,虚火者治宜滋阴清
热。治气:气实者多气郁化火,肝胆火旺,治宜疏肝清热;气虚者多脾气不足,气不摄血,治宜健脾益气。治血:依据出血病因病机,适当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
血、化瘀止血之药。&1.血热妄行证主症:起病急骤,出血较为严重,量多而鲜红,皮下紫癜,或瘀斑成片,鼻衄频繁,齿龈渗血,口腔黏膜及舌面血疱。兼症:发热,口干,咽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脉象: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治则: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处方: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水牛角30g先煎&& 或羚羊角粉1.0g冲服 生地黄15g&& 丹皮10g赤芍10g&&&&& 银花15g&&&&&&&&& 连翘10g &&&&板蓝根20g生大黄6g&&& &紫草15g&&&&&&&&& 淡竹叶6g& &&三七粉2.0g冲服加减:鼻衄加黄芩、牛膝、代赭石清肺热引血下行;齿衄加生石膏、黄连、知母清胃热;便血加槐角、地榆;尿血加大小蓟、藕节清热利尿止血。方药阐述:本证多见于急性起病者,常因外感邪热引动实火,临床以火盛动血,灼伤脉络,导致各种出血证,但多见齿鼻衄血、肌肤瘀点瘀斑、口腔血疱等卫、血分同病之证,故遵吴鞠通《温病条辨》“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之意。方中水牛角或羚羊角粉代替犀角,清营凉血、泄热解毒;生地黄凉血泄营,又能滋热邪所伤之阴;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又可活血散瘀;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透邪外出;大黄清热泄火引热下行;淡竹叶清热利尿除烦;紫草、三七粉令血止而不留瘀。中成药治疗:①羚黄凉血颗粒:(廊坊市中医医院方:羚羊角粉、丹皮、生地黄、女贞子、白芍、天门冬、麦冬、黄芩、板兰根、甘草)10g/次,日3次,口服,或遵医嘱。②江南卷柏片:5~6片/次,日3次,口服。③升血小板胶囊:4 粒/次,日3次,口服。2.肝胆火旺证主症:皮肤紫癜,齿鼻衄血,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尿黄。兼症:或伴寒热往来,胸胁满闷。舌脉象: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治则:疏肝清热,凉血止血。处方:验方柴胡木贼汤加减。柴胡10g&&& &&黄芩12g&&& &&木贼10g&&& &青蒿15g& 茜草15g&&& &&仙鹤草20g& &&马鞭草15g& &白茅根30g龙胆草10g& &&甘草6g加减:若出现肝火犯胃,心烦喜呕,可加半夏和胃降逆;气机郁滞重者加枳壳、郁金;肝火灼津者加沙参、麦冬;盗汗明显者加用生龙牡、麻黄根。方药阐述:方中柴胡疏肝清热,和解少阳;黄芩、龙胆草清肝泻火;木贼、青蒿入肝胆经,与柴胡合用起到疏风清热之效;茜草、仙鹤草止血;马鞭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白茅根利水清热,凉血止血,令热邪出于下焦。诸药合用起到疏肝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中成药治疗:①柴黄生血颗粒:(廊坊市中医医院方:柴胡、大黄、黄芩、木贼、半夏、马鞭草、羚羊角粉、石苇、三七、仙鹤草、牡丹皮、茜草、赤芍)12g/次,日3次,口服,或遵医嘱。②加味逍遥丸:6g/次,日2次,口服。3.阴虚火旺证主症:紫癜散在,时隐时现,色紫红,齿、鼻衄血或妇女月经量过多。兼症:五心烦热,夜寐盗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脉象:舌淡干少津或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处方:知柏地黄汤合茜根散加减。知母12g&&& 黄柏10g&&& 生地黄20g&&& 丹皮12g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麦冬15g&& &&&天门冬15g仙鹤草15g& 茜草10g&&& 侧柏叶10g加减:本证夹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者采用滋阴疏肝清热法,可予验方滋肾疏肝清热基本方(见证治心悟中)治疗;出血严重者加白茅根、藕节、土大黄以加强止血之功;阴虚阳亢者加煅龙牡、龟甲以滋阴潜阳;潮热明显者加地骨皮、青蒿、白薇以清虚热;夹瘀者加当归、赤芍等。方药阐述:方中用知母、黄柏清热降火,清肾经之虚热;生地黄、丹皮滋阴凉血;麦冬、天冬滋阴降火;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茜草有交心肾水火,补血化瘀止血之功;仙鹤草、侧柏叶凉血止血。诸药合用起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中成药治疗:①柴莲生血颗粒:(廊坊市中医医院方: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羚羊角粉、柴胡、木贼、黄芩、马鞭草、仙鹤草、茜草、牡丹皮、石苇、半夏)12g /次,日3次,或遵医嘱,口服。②知柏地黄丸:9g /次,日2次,口服;联合江南卷柏片:5~6片/次,日3次,口服。4.气不摄血证主症:病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齿鼻衄血,血色淡红。兼症:面色无华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脉象: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或濡弱。治则:健脾益气,摄血止血。处方:归脾汤加减。党参15g&&& 黄芪30g&&& 白术10g&&&&& 龙眼肉10g木香6g&&&& 茯苓10g&&& 阿胶10g烊化&& &&仙鹤草30g山药10g&&& 血余炭10g& 炙甘草10g&&& 三七粉2.0g冲服加减:若见心悸明显加远志、五味子;月经淋漓不尽加川断炭、棕榈炭等;气虚夹瘀者可加鸡血藤、蒲黄炭等。方药阐述:本
证常见于慢性患者,治疗所需周期长,起效较缓,也可兼见他证。方中用党参、黄芪补气健脾摄血;龙眼肉养血和营;茯苓、白术、山药健脾助运;阿胶养血止血;
木香调中导滞,使补而无滋腻之弊;仙鹤草补虚收敛止血;血余炭烧炭止血;三七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炙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益气健脾,
摄血止血之功。中成药治疗:①柴术生血颗粒:(廊坊市中医医院方:柴胡、黄芪、白术、党参、黄芩、木贼、半夏、仙鹤草、马鞭草、三七、牡丹皮、石苇)12g/次,日3次,口服,或遵医嘱。②人参归脾丸:小蜜丸9g/次,日2次,口服。③益血生胶囊:4粒/次,日2次,口服。【并发症】1.出
出血是本病的主要征象,治疗要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对急性期出血量大、势急者加强止血治疗,以防气随血脱。血止后再宁
血、补血以调理巩固之,这是治愈本病,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的主要关键,临床要严格把握病机,正确施治,并结合不同出血部位调整。鼻衄者:鼻为肺窍,治疗
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黄芩、白茅根、藕节等;属肺火壅盛者参用泻肺散;属肝火者参用龙胆泻肝汤。齿龈渗血者: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齿龈为胃
经脉络所绕,故齿衄皆见胃火上炎,血随火动之证,治疗以清胃散加蒲黄、藕节;虚火上炎用玉女煎,并加用代赫石、大黄炭。吐血与便血者:吐血病多在胃,治以
泻心汤、清胃散,佐以降气,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验方四味止血散(白及粉、三七粉、阿胶珠、蒲黄炭)配大黄炭共为细末,加藕粉30g再加水
200ml,煮开成糊状,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治疗血液病消化道出血,收效亦佳。尿血者:尿血乃热结膀胱所致,治疗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大小蓟、旱
莲草、生地榆、白茅根、三七粉。阴道出血者:多为脾不统血或久病气虚使血无所归,治疗在归脾汤基础上加补骨脂、赤石脂、锻龙骨、锻牡砺、三七粉。颅内出血
者:为本病急危证候,也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出血早期未昏迷之前可加用安宫牛黄丸,后期按中医闭证或脱证处理。2.糖
皮质激素副反应&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且需长期大量应用,多伴有乏力、易外感、五心烦热、盗汗、胃脘烧灼感、反酸、水肿等症,甚或因钙质脱失出现骨
痛、腰痛、股骨头坏死等。乏力、易外感者多因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所致,即中医之正气不足,卫外失司也,可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五心烦热、盗汗者为
阴虚内热,可予知柏地黄丸/汤滋阴清虚热;胃脘烧灼感、反酸者为湿热内蕴,可予竹茹、黄芩、半夏等清热化湿,联合海螵蛸、瓦楞子、川楝子抑酸止痛;水肿者
加茯苓、大腹皮等利水渗湿;骨病者加杜仲、牛膝、补骨纸、龙骨、牡蛎等补肝肾,强筋骨。【证治心悟】1.谨
守病机,宜辨虚实缓急&
本病基本病机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及脏腑气血亏虚,故清热解毒、滋阴凉血、补气摄血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三者当根据不同症情而有所侧重,要严格注意把握病
机。本病临床上有虚、实、缓、急之分,实者多属急性ITP或初发者,以热毒内陷营血或阳明胃热炽盛居多,虚者多属慢性ITP,以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和阴虚
火旺,迫血妄行为主,有兼肾阳虚或瘀血等变化,更有虚实错杂为患,病机愈加复杂。治疗之法,实火当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凉血止血;虚火当以滋阴清热为主,
佐以凉血止血;虚证当以补脾益气,摄血止血为治疗大法。若出血过多,症情危急,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止血治标为主,待病情稳定,紫癜减少,
转为扶正治本。因本病属难治顽症,属本虚标实,或实多虚少,或虚多实少,应根据标本虚实缓急,权衡轻重,先后主次有序,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2.止
本病以各种出血为主症。“离经之血即为瘀”,止血切防留瘀,热盛动血者宜在辨证基础上酌加赤芍、丹皮、茜草、三七等活血化瘀药;久病气虚血瘀,凡见血色紫
暗,且有瘀滞征象者,当选用蒲黄炭、茜草炭、丹皮炭、丹参、赤芍、三七粉等,使瘀血去则络脉通,血归于常道而血止,且不可过于破血逐瘀,以致出血不止,加
重病情。3.调
畅气机,滋肾疏肝清热&
慢性患者久病不愈,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部分患者可伴出现乏力、气短等气虚证;且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导致阴虚内热的体征,表现五心烦热、夜睡盗汗;复因反复
出血,致心情紧张,担心出血严重危及生命或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从而导致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或肝火动血而进一步加重出血症状,或燔灼肾水而致阴虚内热加
重。主要病机为肝经郁热,肝肾阴虚,故提出从肝论治,调畅气机的原则。肝胆实火者予验方柴胡木贼汤以疏肝清热,凉血止血。肝气不舒,阴虚火旺者采用滋阴疏
肝清热法,予验方滋肾疏肝清热基本方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丹皮、仙鹤草、茜草、马鞭草、羚羊角粉、三七粉、阿胶珠。气虚
者加黄芪、党参。方中柴胡、黄芩、羚羊角粉疏肝清热;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滋补肝肾;仙鹤草、茜草、马鞭草、丹皮凉血止血;另配三七粉、阿胶珠以加强养
血止血之功。【饮食调护】该
病急性期出血严重者,要进清淡易消化食物,有消化道出血者禁食。平素可用冰硼散、锡类散各1支放入500ml生理盐水中,每日饭前饭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
洁并可防止感染。慢性患者饮食亦宜清淡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及含高胶原蛋白类食物,禁食辛辣刺激之味。并需调情志,慎起居,避免剧烈运动及磕碰、创伤。紫癜病的食疗原则可根据其病理关键及主要病理环节制定。一般急性型的食疗可遵循清热凉血的原则组方;慢性型则可以益气养血、温阳补肾的食物组成。食疗方:1.二鲜饮:鲜白茅根(切碎)150g,鲜藕(切片)200g,煮汁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服至热退斑消,适用于血热妄行者。2.五鲜汁:鲜生地、鲜茅根、鲜藕节、鲜西瓜皮、鲜梨各30g,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适用于阴虚火旺者。&3.大枣粥:大枣15g,粳米100g,加水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剂。久服可奏良效,适用于气不摄血者。&4.通治方:下列食疗处方,因适用范围较广,一般勿需辨证,尤便于患者自行选用,故称为通治方。&①豆枣冰糖羹:白扁豆100g,红枣20枚,冰糖50g,加水文火炖成羹汤即成,每日早晚各食1剂。&②花生龟枣煲:花生(连衣)50g,红枣10枚,乌龟肉120g,共入砂煲,文火炖至烂熟,每日1剂,顿食。【临证验案】案1:患者女性,27岁,主因皮肤紫斑伴乏力6天于日就诊。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暗紫色瘀点瘀斑,伴有乏力,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15×109/L,凝血四项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骨髓形态考虑不除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止血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一诊:神志清楚,形体如常,面色少华,语音洪亮,无异常气味闻及,皮肤可见点、片状瘀斑,下肢及静脉穿刺部位青紫,齿龈少量渗血,周身乏力,月经量多,色泽鲜红夹有血块,口苦,胁肋胀痛,平素急躁易怒,夜寐欠安,舌质暗红,苔黄,脉弦。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3.97×109/L RBC 3.94×1012/L HGB 115g/L PLT 10×109/L;
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 67%,E
19%,G/E=2.53/1,粒系增生,以晚期细胞为主,红系增生,成熟红细胞无明显改变,淋巴细胞无明显增减,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87个,分类25
个,其中原幼巨核细胞3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20个,裸核细胞2个,血小板少见,符合ITP骨髓象改变;腹部彩超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抗核抗体
15项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紫癜病(肝胆火旺证)。西医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则: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处方:自拟柴胡木贼汤加减。柴胡10g&&& 木贼10g&&& 生地黄10g&&& 黄芩10g仙鹤草20g& 马鞭草20g& 黄柏炭10g& &&丹皮炭15g龙胆草10g& 生地榆15g& 茜草炭15g& &&白芍10g山茱萸10g& 生大黄6g&& 炒枣仁15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因拒绝服用糖皮质激素,给予纯中药治疗。2012年6月28日二诊:患者周身瘀斑瘀点情况明显好转,未见有新鲜出血点,仍有轻度口苦,月经量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血常规:WBC 5.86×109/L RBC 3.64×1012/L HGB 110g/L PLT 40×109/L。患者整体情况较前明显好转,血小板较前回升,治疗仍以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为主,辅以收敛止血:柴胡10g&&& 木贼10g&&& 生地黄15g&&& 黄芩10g仙鹤草20g& 马鞭草20g& 地榆炭15g& &&茜草炭15g& 卷柏10g&&& 龙骨10g&&& 牡蛎15g&&& &&清半夏15g麦冬15g&&& 三七粉2.0g冲服15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2年7月12日三诊:患者皮肤紫斑消失,无明显口苦、胁肋胀痛等不适,阴道出血停止。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血常规:WBC 6.23×109/L RBC 3.82×1012/L HGB 122g/L PLT 110×109/L。患者肝胆火旺,应用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效果良好,但应用复方繁复,予具有凉血止血之功的羚羊角粉0.5g、三七粉2.0g冲服,日1次,20天后血小板维持在正常水平。心得体会:依据《内经》“肝主藏血”理论,认为肝既能贮藏有形之血,又能疏泄无形之气,以血主体,以气为用,与气血确有独特关系,认为血证的产生,关键在肝。朱丹溪《格致余论·
相火论》:“唯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具
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相火易起,……,故曰相火元
气之贼。……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运用耳,何贼之有?”据此从肝论治,清解相火,同时兼治他脏。根据本病以出血为主要表现,
同时具有肝胆火旺表现,自拟柴胡木贼汤,以柴胡、黄芩、木贼、青蒿、茜草、仙鹤草、马鞭草、白茅根、龙胆草、甘草等成方。本证多因肝胆郁火,相火旺盛,灼
伤脉络,导致各种出血为辨证要点,故选方侧重于疏肝清热,凉血止血。&&& 案
2:患者男性,23岁,主因皮肤紫斑伴发热4天于日就诊。患者4天前着凉后出现皮肤出血点,齿龈渗血,发热,体温39℃,口渴,时有汗
出,小便黄,大便干,到当地诊所就诊,考虑为“感冒”,应用抗炎抗病毒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患者发热较前好转,但皮肤出血较前加重,前来我院就诊。一诊:患者青年男性,形体偏瘦,口气秽臭,毛发少泽,皮肤广泛紫斑,齿鼻衄血,血色鲜红,发热,口干口渴喜凉饮,小便黄,大便干,夜寐欠安,纳谷不馨,舌质红,舌面有血泡,苔黄,脉洪数。查体:无瘿瘤瘰疬,腹部未扪及癥瘕痞块。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6.58×109/L RBC 4.20×1012/L HGB 135g/L PLT 8×109/L;
尿常规:BLD(++),镜检可见2个红细胞/高倍视野;凝血四项:未见异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59%,E=21%,G/E=2.81
/1,粒系增生,以晚期细胞为主,红系增生,成熟红细胞无明显改变,淋巴细胞无明显增减,全片共见巨核细胞215个,分类25个,其中原幼巨核细胞4个,
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18个,裸核细胞3个,血小板少见,符合ITP骨髓象改变;抗核抗体15项: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紫癜病(血热妄行证)。西医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处方: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水牛角丝30g先煎&& 生石膏15g&&& 生地黄15g& 丹皮10g赤芍10g&&&&&&& 银花15g&&&&& 黄柏炭15g& 板蓝根20g生大黄8g&&&&&& 紫草15g&&&&& 淡竹叶6g&& 三七粉2.0g冲服沙参10g&&&&&&& 知母10g&&&&& 茜草炭15g& 麦冬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予止血合剂输注,未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2012年5月24日二诊:患者不发热,齿鼻衄血止,皮肤紫斑较前变淡,未见有新鲜出血点,小便色泽转清,大便日行1次,黄软成形;睡眠情况较前好转,仍有口干口渴现象;舌质红,少苔,脉滑数。血常规:WBC 5.46×109/L RBC 4.11×1012/L HGB 132g/L PLT 28×109/L。尿常规:BLD(-),镜检未见异常。患者情况好转,呈热退津伤表现,原方有效,减少清热解毒药味,加用玉竹、天门冬、地骨皮等滋阴清热之品,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水牛角丝20g先煎 &&丹皮15g&&& 生地黄20g&& 黄芩10g黄柏炭15g&&&&& &知母10g&&& 茜草炭15g &&马鞭草15g侧柏炭15g&&&&& &玉竹15g&&& 沙参15g& &&&麦冬15g天门冬10g&&&&& &地骨皮15g& 白芍10g &&&&三七粉2.0g冲服15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2年6月7日三诊:患者皮肤紫斑等诸症消失,无明显不适,手足心略热,舌质淡,少苔,脉细数。血常规:WBC 7.22×109/L &RBC 4.16×1012/L &HGB 140g/L &PLT 108×109/L。患者为热病后伤阴之象,考虑本病愈后易复发,应用羚羊角粉0.5g、三七粉2.0g、阿胶珠10g每日冲服,具有凉血养血止血之功,应用麦冬15g、枸杞15g、沙参15g代茶饮,以收养阴益气之效。此方应用月余,患者手足心热等症消失,查血常规其血小板维持在正常水平,周身无出血倾向。心得体会:本例为血热妄行证型。患者以热在血分,血热妄行多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疗时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临证多见出血表现,故加用清热凉血止血药物,顾及血热伤阴同时加入滋阴药物;吴谦等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一:“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
去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可为探本穷源之法也。”本患者方药配伍特点是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9:06
李君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李君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君大夫提问
李君的咨询范围: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小儿血液疾病
李君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儿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文章

 

随机推荐